吉林大米产业发展研究

2022-09-10

1 引言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之年, 也是粮食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立足粮食行业实际, 加快粮食行业转型升级, 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发展吉林大米产业可以促进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 从而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改革,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提高经营水平, 实现由规模扩张向追求质量效益, 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的转变, 提高吉林大米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吉林大米“五个一工程”, 即打造一个公共品牌“吉林大米”;打造一个产业联盟, 省内大联盟带动区域小联盟;构建一个网络平台, 吉林大米网;建立一个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 提供标准质量保障;建设一个销售渠道, 直营店加商超专柜销售模式。其目的在于整合资源, 用区域品牌整合企业品牌,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积极性, 为粮食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可供参考经验。

2 吉林大米产业发展现状

(1) 生产方面, 吉林大米所在的产地吉林省, 位于世界三大寒地黑土带上, 土质松软肥沃, 透气性好, 黑土层深厚, 有机质含量高, 被誉为土壤中的“乌金”, 适宜优质水稻的栽培, 市场上有稻花香、珍珠米、小町米、超级稻、小粒香和长粒香等品种。吉林省大米生产拥有悠久的水稻栽培技术, 多年来大米品牌响亮, 质量优越, 可谓是国民心中优质大米的不二之选。吉林大米依靠机械化、合作化、绿色化发展, 不断改善大米生产方式, 由原先的自产自销、小规模经营, 到如今的“企业+合作社+基地”、“订单+合作社”等生产模式, 让企业与农民的互惠互利, 相互合作, 给大米生产提供统一的生产、加工以及销售。

(2) 在加工方面, 吉林大米作为优质大米, 深加工更是不断发展, 吉林大米不仅占据普通大米市场, 大米销售远销全国, 还不断扩充吉林大米的中高端市场, 打造高端大米产业, 提供有机绿色的大米。大米加工科技水平越来越高, 大米企业越来越强, 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以中高端为主要定位, 实现了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的转变, 产业的发展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 从“农民种什么, 企业就卖什么”转变为“市场需要什么, 企业就组织农民种什么”, 从供给侧对大米行业进行结构调整

(3) 销售方面, 吉林省从大米地理品牌入手, 用地域品牌整合企业品牌, 形成吉林特色的大米标志品牌。33家单位组成的吉林大米产业联盟, 通过统一稻花香大米、秋田小町大米、圆粒香大米、长粒香大米4种优质品种大米的加工标准, 企业共同使用“吉林大米”的品牌, 抱团销售, 以品牌化、优质化促进吉林省大米产业提质增效。加上吉林大米在国内重点城市不断举行大米品牌展销, 利用媒体、广告、淘宝、报纸等宣传, 形成吉林大米线上线下双销的销售线, 将吉林大米销路扩展全国甚至国外, 集中打造了吉林大米“好吃、营养、更安全”的整体形象。以吉林市意禾田农场为例, 农场有绿色水稻种植基地600公顷, 其中有机水稻种植基地67公顷, 全部种植吉林省特色产品——“稻花香”, 发展可视收割和私人订制服务, 在蟹田米方面做出创新, 迎合市场需求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 提高了吉林大米产业的发展速度。

3 吉林大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供需结构失衡

目前, 吉林省的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 库存充裕, 市场供应充足, 但粮食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 优质水稻产量占比不高。2016年吉林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7659万亩, 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为1215万亩, 仅占播种面积的16%, 而吉林省大米龙头加工企业的优质稻米种植面积更是仅为210万亩。数据显示, 截至2016年1月4日, 吉林省累计收购新粮255.7亿斤, 其中, 玉米208.5亿斤、稻谷45.2亿斤。稻米供给不足, 玉米供给过剩的供需结构矛盾突出。

3.2 缺少流动资金

伴随企业的生产经营, 流动资金转化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结算资金, 再转为货币资金形态, 以便满足下一个生产周期的需要。但是吉林大米企业作为农业企业, 投资大, 回报慢, 流动资金循环周期长, 而且本来就紧张的流动资金, 经常受到扩大基础设施建设, 购置农机具等因素的挤占, 影响企业的发展经营, 导致吉林大米发展缓慢。

3.3 缺少龙头品牌

吉林省大米产业起步较晚, 缺少大型专业化稻米企业, 缺少龙头企业品牌加工包装销售。虽然吉林大米产业联盟和吉林大米网已初步建成, 但吉林大米加工还是很分散, 品牌众多, 没有形成绝对的市场优势。

3.4 缺乏模式创新

吉林大米在产业融合新模式创新方面没有明显的突破。企业拘泥于传统生产加工, 没有很好的延长产业链, 提高大米的附加值。在认养农业、可视化、休闲农业等方面有一定想法, 但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仍有很大困难。

4 吉林大米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为更好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 使其在农业领域走得更稳更远, 笔者, 对吉林大米产业提出如下建议。

4.1 保证吉林大米品质

吉林大米以安全、营养、好吃为主题, 定位中高端, 保证吉林大米品质, 是实现吉林省从大米大省向大米强省转变的坚实基础, 只有大米品质提高, 形成有效供给, 才能形成竞争优势。保证吉林大米品质, 首先要确保粮食安全。要完全保证水稻种植过程中水源、和肥料等使用清洁合理, 保证大米在生产、加工和保存各个环节符合要求, 不掺品质低劣的产品。政府部门要制定吉林大米的质量标准, 促进水稻生产标准化, 质量可追溯, 对各企业严格监管审查, 确保产品质量。吉林大米的品质应稳健提高。通过对优良品种的选择、机械化和科学技术在田间栽培、农田水利等方面的应用, 来提高吉林大米的品质是保持吉林大米产业生命力的关键。

4.2 探索产业融合新模式

在吉林大米产业的发展过程中, 探索水稻生长、生产、加工实现一、二、三产业互融的新模式。把农耕活动、农副产品、农业科普、休闲娱乐等有机结合, 打造吉林大米文化的新特点, 突出吉林大米在生态资源方面的优势, 展示吉林大米的文化内涵。企业继续向水稻加工产业延伸, 进行种子和新产品的研发, 发挥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 提升水稻生产全产业链的商业价值, 更好带动吉林省的经济发展。

4.3 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新模式

吉林大米应大力推进农业和互联网有机结合, 中国是农业大国, 通过互联网改造传统农业有巨大潜力。用互联网技术对GPS、土壤和气候等因素进行分析, 提供种植、施肥和收割方面的解决方案, 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5 结语

综上所述, 此外, 互联网不仅可以帮助农民获取生产技术信息, 还可以帮助农民掌握农产品的价格和市场销售的信息。吉林大米应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劳动者素质, 更注重电子商务, 拓宽销售渠道, 与需求市场对接, 在巩固现有销售渠道的基础上, 通过加强对“吉林大米网”的建设, 让更多企业和个人有机会加入, 减少农产品买卖的中间环节, 让农民增收, 企业增效, 消费者受益。

摘要:目前, 我国大米面临高端不足、低端过剩的供求结构失衡问题, 从供给侧提高大米品质对大米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吉林大米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阐释了发展吉林大米产业与粮食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系, 并且对吉林大米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吉林大米,供给侧结构改革,产业融合,“互联网+”

参考文献

[1] 张越杰, 王军.推进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点及对策[J].经济纵横, 2017 (02) .

[2] 赵瑞华.大米品牌建设为抓手理性推进粮食供给侧改革[N].吉林:粮油市场报, 2017-01-07.

[3] 丁声俊.以“供给侧”为重点推进粮食“两侧”结构改革的思考[J].中州学刊, 2016 (03) .

[4] 赵赫男.吉林大米产业发展综述[J].农业工程技术, 2015 (32) .

上一篇:资源税改革助产业扶优汰劣下一篇: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裂缝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