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青春姿态范文

2022-05-19

第一篇:回青春姿态范文

演讲稿:青春应有的姿态 文档

青春应有的姿态

鸡泽一中

黄靖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我自己,聊聊与我这个年龄不太相干的话题——青春。 就在刚才,我还兴致勃勃地带着我的学生复习了必修四的两篇文章,和他们一起感受了祖国文字的魅力。现在,我还沉浸在上课时的愉悦之中。这样一种心情从1994年我踏上鸡泽一中这片热土开始,就从没暗淡过。22年,我一直担任高中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不曾离开课堂半步,共送走了16届毕业生;22年,我每天都在感受着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都在以愉快的心情面对我的学生,认认真真做着自己平凡而单调的工作。22的时光匆匆流逝,我没有懈怠,没有旁观,没有抱怨,有的只是喜悦和爱,我爱我的学生,爱我的同事,爱我的讲台,爱我的学校,爱这里所有的一切。这份爱始终支撑着我,让我一直没有感觉到自己已是两鬓斑白,早过了青春年华。

曾经有人问过我这样的问题:单调的工作都重复了20多年,你就不觉得够吗?怎么一提到学生和上课,你就兴奋?你以为你还是年轻人啊?

其实,我也曾多次问自己:人过40,我还有青春吗?

如果用年龄来衡量,青春于我,显然已是过去时,那后缀的一大把年纪,想让青春撞一下腰都觉得缺乏底气。可是呀,当我看到很多正值华年的青年人或沉溺于网游穿越,或钟情于瞌睡闲聊,或抱怨人生无趣,或妄想白日娶媳时,我又觉得自己要远比这些面无表情、消极度日、无所事事的所谓青春更有青春。因为,我从没放弃过我的理想,始终都在快乐地工作和生活。我在爽朗地笑,认真地过,主动地求,总之,我还是像年少时一样,保持着奔跑的姿态。

是的,奔跑,才是青春应有的姿态。一个人如果停止了奔跑,没了对理想的追求,哪还有资格去谈什么青春的话题?

我想起刚刚因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老太太屠呦呦。从青年时期奉命研究抗疟疾药物开始,她就一直把青蒿当作自己最忠诚的朋友,从没停止过对这种常见中药材的关注。默默无闻数十年,无数的委屈与磨难,不变的是她执着向前的脚步。我们可以惊叹她的灵感与运气,甚至可以八卦她的名字与《诗经》中那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命中注定的联系,但我觉得,我们更应该惊叹的是她奔跑的姿态,是她那种朝着一个既定目标无视名利、无视诱惑、无视阻碍,“纵千万人,吾往矣”的淡定与霸气。“管他奖励不奖励呢,过去的事,让它过去,什么不是过眼云烟?我要好好活下去。”当我们听着这样的话语,看着这位85岁高龄的老人从容地踏上世界医学圣坛,我敢说没有任何人能从她脸上看到苍老。

1 我不敢奢望像屠呦呦一样辉煌的业绩,但我崇敬她的信念与毅力。我也是带着使命与责任选择了我现在的职业,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忠诚于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蒿素,我的青蒿素就是我的每一名学生,这么多年,我为他们甘心执着着,我还会继续执着下去。22年,相对于屠呦呦们的44年,才仅仅是一半的时光,屠呦呦们都没说自己没了青春,我又怎能不继续奔跑?

是的,青春与年龄无关,奔跑,才是青春应有的姿态,只要你不曾忘记初衷,不曾停下奔跑的脚步,你就是青春的。

我又想到了那个身体歪斜、面部扭曲,蹀躞在稻田与油菜花海上的脑瘫诗人余秀华。当残疾的身体无情地剥夺了她像正常人一样行走的权利,她倔强地用颤抖的手握住坚韧的笔,选择用文字让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诗歌的道路上尽情地奔跑。“天凉的时候,我怀抱紧张/回首,还会惊心/我不知道我身后的脚印/是否如一个酒杯 /怀揣着月亮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这些温暖的诗句,呈现给我们的是何等阳光的画面。当我们一边读着她的诗,一边看着她的傻傻的样子和蹒跚的背影,你能说她不是最美的青春吗?

我庆幸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多年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仅仅是让我早添了一些白发,每天的早起晚归也不过是让我少了许多偷懒的机会,相对于余秀华们,我是何等的幸运!我常常问自己,除了教书,我还能干什么?这样说来,我其实也是一名技能上的残疾人,我比余秀华并没有多大的优势。余秀华的脚步局限在了乡村,但她的诗歌却流传于世界;我的脚步局限在了讲台,我的影响也可以留在我教过的每一个学生心中。我的脚趟不出的世界,就让我的爱和责任继续奔跑,在讲台上为我的学生创造一片春暖花开。

是的,青春与容貌无关,与肢体无关,奔跑,才是青春应有的姿态,只要你有一颗火热的心,有一种不屈的精神,有一份追梦的情怀,你就是青春的。

青春,就是这样一种姿态,它需要你俯下身子看着脚下的路,抬起头望着远方的目标,一步步朝前奔跑。青春专属于追求梦想的人。我感谢学校领导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保持追梦的权利,也一直在努力为我们创造着追梦的机会。我听说追求梦想的人可能有两种不同的结局——或者成为真正的傻瓜,或者成为真正的圣贤,但我更相信,嘲笑他们的人、没有追求的人,只会有一个共同的结局,那就是凡夫俗子。

人过40,还会有青春吗?今后,我不会再问自己这个问题,因为我知道,我有我的追求,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奔跑的脚步,所以我也不曾让青春远离!

第二篇:学习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体会:以高昂的姿态,焕发青春的华彩

学习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体会:以高昂的姿态,焕发青春的华彩学习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体会:以高昂的姿态,焕发青春的华彩连日来,通过不断深入地学习“七一”讲话精神,身为青年的我同样深刻的体会到了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提出的殷切期望。他强调,“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大批年轻干部能够不断涌现出来,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回顾党90年的发展历程,一个特征旗帜鲜明: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就始终把培养年轻干部作为战略任务。

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年轻干部要承担起事业重任,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带着殷殷嘱托和切切希望。我们应该更加积极、有生机、肯学习、充满理想和抱负,不断追求新思想新知识,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以高昂的姿态,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希望所在、后劲所在、活力所在。让青春在建功立业中焕发光彩!

我们一定要按照讲话精神,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事业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用所有热情换回时间 让青春烈火燃烧永恒

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相信自已,终能创造奇迹 你我努力,塑造一流班级!

不骄不躁,不急不躁,持之以恒,梦想一定会实现.

第四篇:读书的姿态

陈平原

在学界享有盛名的《读书》杂志,创刊号上有一名文《读书无禁区》,直接针对那时的诸多清规戒律。人为地划定禁区,说这些书能读,那些书不能读,未必有效果。历朝历代,那么多禁书令,全都行不通。越是朝廷查禁的书,读书人越感兴趣。不是说“雪夜闭门读禁书”吗,那可是很高雅的。就说《金瓶梅》吧,经常被禁,可士大夫家置一编,不放在桌子上而已。

读书没禁区,可阅读有路径。也就是说,有人会读书,有人不会,或不太会读书。只说“开卷有益”,还不够。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有两个说法,值得推荐。一是淸末文人孙宝瑄的,他在《忘山庐日记》中说,书无新旧,无雅俗,就看你的眼光。以新眼读旧书,旧书皆新;反过来,以旧眼读新书,新书皆旧。

林语堂说的更有趣:只读极上流的,以及极下流的书。中流的书不读,因为那些书没有自家面目,人云亦云。最上流的书必须读,这不用说,谁都会这么认为。可为什么要读极下流的书呢?极下流的书里,泥沙混杂,你可以沙里淘金———因为社会偏见,很多先知先觉者的著述,最初都曾被查禁。还有一点,读这种书的人少,你偶尔引述,可以炫耀自己的博学。很多写文章的人,都有这习惯,即避开大路,专寻小径,显得特有眼光。这策略,有好有坏。

金克木有篇文章,题目叫《书读完了》,收在《燕啄春泥》(人民日报出版社,1987)中,说的是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对人言,少时见夏曾佑,夏感慨:“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他当时很惊讶,以为夏曾佑老糊涂了;等到自己也老了,才觉得有道理:中国古书不过是那么几十种,是读得完的。这是教人家读原典,不要读那些二三手文献,要截断众流,从头说起。

其实,所谓的“经典”,并不是凝固不变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甚至不同性别,经典的定义在移动。谈“经典”,不见得非从三皇五帝说起不可。善读书的,不在选择孔孟老庄那些不言自明的经典,而在判定某些尚在路上、未被认可的潜在的经典。补充一句,我主张“读经典”,但不主张“读经”———后者有特定含义,只指向儒家的四书五经,未免太狭隘了。

- 1 -

第五篇:最美的姿态

梦,恍若天际的地平线,纵使遥远依旧,也引无数人追逐。追梦的人生方为最美的人生。

那个追名逐利的纷杂世界中,他悄无声息地追寻着属于自己的闲适的梦。诸侯并立,百家争鸣,而荒山野岭之中,一个不慕名利之士在道家与哲学的里程碑上轻轻写下自己的名字——庄周。穷乡僻壤之中,他远离市之滋垢,超脱于尘世之外,怀抱无限激情追寻自己的梦想,创造独特的哲学。其梦之大,不知几千里也,若垂天之云,是要徙于南冥吧。庄子的哲学是冲破一切桎梏,莫之天阏的哲学,其灵魂已飘然乎宇宙之外,人间之浊让他摒弃,但人世之悲却又让他富于激情与同情心地心生怜悯。他一直向往着一种渺然与超脱,如诺瓦利斯所说:哲学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庄子的一生都在追寻,百般困苦,终化作南柯一梦,在生死虚幻之中,迷离恍惚之中化为流浪的永恒,一种永恒追梦的最美人生。

不胜乡愁的他依旧在追寻,像是超出宇宙尘世,渺无踪迹,却在文化传承之中成为永恒。

南宋,江山,风雨,若痛。他是一个军人,一个文人,一个苦楚时代之中莫大的无奈。也许,浴血奋战,金戈铁马,烽火硝烟,佛里祠下,神鸦社鼓应是他的归宿,但命运让他只能呆望梦想,眼睁睁地望着它堕入深谷,不见行迹。无奈的他只能以血为墨、以泪为毫,用软笔涂抹成一阙阙遥不可及的梦,忧国悲己的呐喊,仰问苍天的无奈。清秋时节,断鸿依旧,落日楼头,斜阳欲断肠,休倚危楼,纵看了吴钩,拍遍栏杆,知音亦难逢。他的梦被打破在芙蓉恩重之中,但他却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拾起,高挂于心间,如皓月当空,清丽皎洁,引人追寻。逐梦路上,必会踌躇无依,无限孤独之中,他却释然,纵使无人相怜。愁绪只是生命的插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梦想才是人生之依旧,领无尽心酸滋味,追无际人生之梦。稼轩无怨无悔,执着向前。

斯人已逝,引人喟叹,而那追梦的身影则是斜阳中最美的剪影。

“人生在世何所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哪复计东西。”生命应在追梦中度过,在广袤宇宙间尽情游荡,只在身后无意留下点滴不朽,而那充斥着活力的灵魂则在萦纡浩渺之间跳动、飞跃。

追梦,是最美的姿态。

上一篇:话说长江一范文下一篇:回语常用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