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金融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涉农金融范文

村镇银行涉农金融服务报告

XXX村镇银行

关于涉农金融服务进展情况的报告

XXX银监分局:

我行通过深入学习,依据《关于建立涉农、小企业贷款定期报送制度的通知》,现将目前我行涉农金融服务进展情况进行如下报告:

截至2012年03月31日,我行涉农贷款余额XXX万元,比年初增长XXX万元,增幅XXX%,涉农贷款占全部贷款(不包含贴现)比重达XXX%,其中农村中小企业贷款XXX万元,共XXX户,农户个人生产经营贷款XXX万元,共XXX户,非农户个人农林牧渔贷款XXX万元,共XXX户。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XXX万元,其中包括农户农林牧渔业贷款XXX万元,农村企业农林牧渔业贷款XXX万元,非农户个人农林牧渔业贷款XXX万元。

成立一周年以来,我行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和“七不准”的前提下,急农户之所急,开展了农业短期抵押贷款、农业短期保证贷款、工业短期保证贷款和票据贴现业务,深入农村,深入农村中小企业,积极吸收农户和散户资金,帮助和解决了农户、个体工商户及XXX各农村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

过去由于我行成立时间较短,授信额度较低,系统、网络、技术等方面尚不成熟,且贷款客户资金零散,所有贷款均受托支付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困难。大额支付系统成功引进以来,我行建立起快速、高效、安全的支付服务体系,目前我行发放所有贷款,均严格按照“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具体要求执行,与此同时,我行怀着感恩的心回馈社会,免收电汇手续费,我行员工亦利用假期时间下乡走家串户,大力宣传,耐心解释,不仅逾越了我行开业时间短、知名度低的障碍,更为我行赢得了众多农户及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赖。

我行贷款客户涉及林业、渔业、畜牧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等众多涉农行业,农户的贷款投向亦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园林绿化、花圃种植、畜牧养殖等。

对促进涉农金融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我行建议实行“走出去,引进来”,建立健全各金融机构合作交流学习制度,从实际出发,促进各金融机构的交流合作和优势互补,同时可推动我行人员、制度、系统、技术、产品、网络及品牌等在内的全面的进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虽然三农以及农村中小企业在资金上具有“急、短、少、缺”的特色需求,但我行坚信,得民心者终能积少成多。深入农村、吸收农户和散户资金的同时,积极听取农户意见和需求,创新和开发对老百姓最贴心的金融产品,进一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增加农村金

2融供给,真正做到“取之于民,还之于民”,我行终将在上级部门的鼓励、引导、监督和帮扶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XX”品牌。

3 XX村镇银行2012年03月31日

第二篇:白城市涉农金融机构全力支持备春耕生产

入春以来,白城市采取有效举措,组织协调涉农金融机构全力支持各地备春耕生产。

一是加强督导调度,确保资金充足。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座谈会等形式督促涉农金融机构积极筹措资金,目前已向农户发放贷款8.2亿元,计划投放规模还可有20亿元;二是创新信贷品种,满足多元化需求。推出“六权”抵押贷款、“直补保”贷款、保证贷款等信贷品种,努力盘活农户手中闲置资产,扩大贷款渠道;三是提升服务品质,便农惠农。以开辟“绿色通道”、延长服务时间、实施优惠利率、加大帮扶力度为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快资金划拨速度,减少贷款费用支出,不断提高农户满意度;四是支农成效初步显现。全市新打机电井146眼,安装大型喷灌设备18处,配套小型喷灌及提水设备67台套,新增标准化棚模近840个。

第三篇:关于涉农金融机构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组织得到发展,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产品日益增多。2004年-2008年间,我市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累计投入农业贷款余额524.65亿元(见附表一)。2008年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占到全市的38%;2006年以来,农业发展银行向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新增短期流动资金贷款1.6亿元;市农行在完成股改任务的同时,累计向全市投放种养大户和小额农贷2.6亿元。

实践中,还探索出一些金融机构和现代农业“双赢”发展的有效路子。

(一)村镇银行模式。其主要特点是:立足基层、按需信贷、三方联动、综合服务。2007年,××商业银行在仪陇县成立村镇银行。其运行方式有两种:一是由××商业银行、惠民村镇银行、惠民贷款公司三方共同提供大额、中长期信贷资金,解决村镇银行、贷款公司无法单独满足农产品收购企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的大额信贷资金需求。二是三方为同一产业链上的不同主体提供信贷支持。商业银行重点为农产品收购企业提供融资;通过农产品收购企业担保,村镇银行、贷款公司为生产性农业企业、专业户、种养大户及农资供给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至2008年底,累计为1544户企业、农户提供贷款10164万元。

(二)农户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模式。其主要特点是:评级授信、一次核定、随用随贷、安全快捷。全市共评定信用村44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3%;评定信用户11.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6.7%。对评定出的信用村,给予资金倾斜、利率优惠、服务配套等多项优惠政策;对信用户授信为2万元-10万元,并发放贷款证,农户持贷款证可以直接到贷款专柜办理贷款业务,在授信额度内随用随贷。截止目前,仅农村信用社提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40.4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同类贷款的99%。

(三)大林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政府引导制订规划、龙头带动协作偿贷、担保介入防范风险。政府负责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协调融资、土地流转及龙头企业、业主和农民建立合作关系;并出资500万元资本金成立农村小额信贷担保公司,为金融机构注资提供担保贴息,如出现贷款损失,金融机构承担10%、担保公司承担90%。同时,为农民贷款提供两年的贴息支持,对所借担保贷款农户按季向信用联社付息,付息后凭据向政府申报享受贴息政策。区信用联社按照“村民代表初审、乡农经站二审、信用社三审、担保公司终审”的“四审”程序,为农户提供贷款。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产、供、销和收益协议,统一提供种苗、技术培训、疫病防治、排污处理,实行保护价收购。并对每位种养殖农户在龙头企业的销售收入实行专户存储,其中20%至30%用于逐步偿还贷款。保险公司负责对种养殖园区农户饲养的生猪和家禽提供保险服务,并将信用联社作为第一受偿人。当地乡镇政府负责催收每笔贷款的到期偿还和利息支付,若当地政府督促归还任务未完成,则由区财政扣留当月下划当地乡镇政府的拨款。目前顺庆区农村信用联社已为辖区农户提供贷款2890多万元,撬动民间资金投入近亿元。

(四)乡村资金互助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无抵押担保、小额度借款、钱直接到户、分旬期偿还。1996年,仪陇县整合国际社会资金、农村闲散资金、其他商业银行贷款等,成立了仪陇乡村发展协会,实施乡村资金互助。该协会已在8个乡52 村304 个社扶持贫困户7082 户,建立信贷中心297 个、信贷小组1414 个,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346 余万元、回收资金1023 余万元,先后帮助2000余户贫困户、8000余人脱贫致富。

二、供需反差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对信贷资金的需求逐步由季节性需求向非季节需求转变、小额需求向大额需求转变、短期需求向中长期需求转变。农村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服务方式、信贷力度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

反差之一:现代农业的扩张发展态势与金融机构业务收缩不对称。全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8.4%,然而把经营方向定位于农业、农村、农民的金融机构却不多。目前,农发行只对粮油收购企业提供信贷,不直接对农户开展业务;农行资金投放市场多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工商业;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网点众多,却长期只吸储不放贷,虽2006年开办了小额存单抵押贷款业务,但数额较小;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市场上唯一的正规金融组织。同时,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期间,整合金融机构,压缩农村金融网点,金融机构覆盖率有所降低。

反差之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金融“造血”与金融机构的“抽水机”效应不对称。从1999年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基本取消县一级分支机构的放贷权,却保留着吸储功能。据统计,2004年到2008年五年间,全市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

第四篇:涉农奖励政策对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的影响及建议

涉农奖励政策对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的影响及建议——以江苏兴化农村商业银行为例 2011年12月12日 14:11:15 来源:中国金融界网

2009年3月《关于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若干政策意见》(苏政办发〔2009〕32号)和《财政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实施细则》实施以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得到了充分彰显,有效地激发了县域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农工作的积极性。以兴化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已累计获得省、市涉农贷款增长风险补偿奖励资金1872.58多万元,有效地增强了该行支农服务能力和风险抗御能力。

一、兴化农村商业银行基本情况

兴化农商行下设60个分支机构,其中农村分支机构49个,从业人员800人。近年来,该行始终坚持以支农为己任,努力打造“支农银行”品牌,自觉担当起了信贷支农主力军重任,为兴化“三农”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支持“三农”发展过程中,该行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截至2011年11月末,各项存款余额142.37亿元(比2007年末净增加79.88亿元),位居泰州市各县级金融机构之首,市场份额达40%;各项贷款余额达98.99亿元(比2007年末净增加55.28亿元),市场份额达45%;发放农村企业贷款466家、农户个人贷款3.7万余户,涉农贷款余额达96.42亿元(比2007年末净增加54.28亿元),已占各项贷款总额的97%。2010年实现利润2.94亿元,在江苏省农村信用社系统名列第12位;今年前11个月,实现利润2.34亿元。该行先后荣获“全国支农先进单位”、“江苏省合作金融先进单位”、“兴化市服务地方经济突出贡献部门”等殊荣。

二、涉农奖励政策对支农贷款的积极作用

(一)奖励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涉农贷款管理考核方式调整优化。

1、不断增强信贷支农服务力量。优先挑选一些能够热心、安心支农一线工作、个人思想品质较好、熟悉农村情况、沟通能力较强的员工从事信贷工作。2010年,该行从全市150名大学生村官中选聘出25名优秀村官,全部充实到了支农信贷队伍当中。同时,该行通过巧借社会力量,有效地解决了信贷支农队伍人员不足的矛盾。与兴化市委组织部、团市委联合实施“引贷富农直通车”和“青年创业贷款直通车”,聘请137名大学生“村官”和35名乡镇团委书记担任农户贷款“引介信息员”。配合戴南镇董北村等7个村成立“金纽带”信用互助协会,发展会员近1000户,授信总额超过5亿元。在泰州市率先开展“富民阳光信贷”试点并予以推广,协助周庄镇、安丰镇、茅山镇分别成立惠农担保公司,有效地破解了涉农贷款“担保难”。

2、大力实施信贷人员双向激励。正向激励方面,该行对支农一线员工综合采取了绩效挂钩、差别取酬、风险补偿、尽职免责、表彰奖励等措施。同时,采取转授权、业务单价和检查频率差别化以及信贷投放计划向高等级客户经理倾斜等措施,有效激励员工支农争业绩、增收入,拉开客户经理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充分调动信贷人员放贷积极性,切实解决“惧贷、惜贷”问题。反向激励方面,大力推行以“包建档、包核实、包需求面、包贷款面、包清收本息”为主要内容的农户贷款“五包责任制”,对不尽职人员依规处置。实行信贷人员等级评定和薪酬挂钩制度,刚性退出不胜任人员。对群众反映勤廉不够、支农服务不到位的人员,及时予以查处并调离原辖区,情形严重的停岗清贷,只领取生活费。

3、实行信贷人员等级评定制度。通过等级评定,综合考量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营销总量、农户贷款发放面、贷款发放质量、贷款利息收回率和信贷基础管理等指标,每个等级之间保持适当的工资级差。相同金额的公司类贷款和支农贷款,客户经理的考核收入相差30%左右,调动支农信贷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二)奖励政策的实施,激励了大力拓展农村信贷市场的积极性。

受财政奖励政策驱动,该行坚决实行农业贷款、农户贷款计划优先安排的倾斜政策,有力地保障了支农信贷资金足额到位。主要做法是落实以下“三保”:

1、“保份额”。通过积极向上争取信贷计划、调整优化贷款存量结构、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等措施,努力应对信贷规模控制带来的压力,确保各项贷款保持一定增幅。2011年11月末,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净增加16.74亿元,增幅达20.4%。

2、“保结构”。信贷规模分配时优先安排“三农”贷款,始终坚持“两个不低于”: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涉农贷款增量和占各项贷款比重不低于上年水平,确保了“三农”发展资金需求得到满足。至2011年11月份,该行涉农贷款增幅达23.05%,比全部贷款增速高出1.4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增量达18.06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加1.97亿元;涉农贷款占比达到9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

3、“保优企”。对优质涉农企业信贷资金需求给予优先满足,努力培大培强“农型”、“龙头”企业。2011年前11个月,优质涉农企业贷款新增5.71亿元,占涉农贷款增量的48.43%。泰州正阳麦芽有限公司新增授信2000万元,授信总额达6000 万元,累计用信9300 万元,为企业开足产力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三)奖励政策的实施,推动了涉农服务社会影响力的有效提升。

在奖励政策的推动下,该行信贷支农工作摆上业务发展的中心位置,不断加大了信贷支农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结合不同时期支农服务要求,先后组织实施了“千家万户”、“金字塔”、“强农富民”、“五个一”“易贷通进万家”、“阳光信贷”等信贷工程,有效地促进了信贷营销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扩大。尤其是以核定农户和小企业授信为核心内容的“阳光信贷”办贷模式,经历“富民通”试点、小企业“阳光信贷”试点和全面推广等三个阶段,实现了局部到全面、浅层到深层、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有效地解决了银行与客户信息不对称、“贷款难”和“难贷款”出现“两头难”、贷款覆盖面难以拓展等问题。信贷支农服务不断向纵深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至2011年11月末,该行“阳光信贷”核定授信100594户,推广覆盖面98.21%,授信金额43.46亿元。

三、奖励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财政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从前期实施情况来看,主要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涉农贷款奖励申报程序略显复杂。按照涉农贷款奖励申报要求,金融机构往往是年初申报一般到年底才能拿到奖励资金,其间要经过多个部门进行反复审核,申报周期相对较长。

(二)实际奖励金额与申报不相一致。以该行为例,2008年至2010年申报应奖励金额为2844.36万元,财政部门实际核发1872.58万元,其中的扣减项不明晰,金融机构难以确定哪一类涉农贷款实际奖励比例是多少,无法据此合理调整下一年度支农贷款结构。

(三)现行财政奖励政策延续性不够。《关于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若干政策意见》明确该政策实施至2012年底止。奖励政策取消后,农村金融机构从风险防范和利润最大化出发,将在一定程度上合理避让弱质产业的信贷投入,“三农”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将较为突出。

四、相关建议

(一)财政部门根据奖励政策实施效果,继续执行或扩大涉农贷款奖励政策。

(二)适当提高涉农贷款奖励比例,将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奖励比例由原来的0.5%提高至1%,涉农联保(互保)贷款奖励由原来的1%提高至1.5%,涉农贷款风险补偿由原来的0.2%提高至0.5%;增加对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设置的奖励,调动金融机构在农村设置分支机构的积极性。

(三)对支持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给予适当奖励。

(四)对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按照一定比例适当减免营业税,对一些重点农业项目贷款贴息,对农业基础设施贷款损失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偿。

(五)将涉农奖励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或省财政支付,减少审批相关环节,确保奖励资金到位,提高兑现效率,调动涉农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积极性。

(六)做好政策宣传和督促引导工作。要通过加强协调沟通、窗口指导、出台政策文件等措施,推动涉农和中小企业不良贷款呆账核销政策、涉农信贷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等系列扶持、优惠政策以及支农再贷款政策的有效落实,进一步调动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积极性,促进涉农贷款投放,推动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第五篇: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推荐)

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金【2009】30号)

黑龙江、山东、河南、湖南、新疆、云南省(自治区)财政厅,财政部驻黑龙江、山东、河南、湖南、新疆、云南省(自治区)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现将《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为及时办理审核拨付手续,请于6月10日前将2009年奖励资金申请材料报我部(金融司)。奖励资金审核以县域金融机构2008年末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幅为依据。

二○○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以下简称奖励资金)管理,建立和完善财政促进金融支农长效机制,支持三农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是指财政部门对上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长幅度超过一定比例,且贷款质量符合规定条件的县域金融机构,对余额超增的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本办法所称县域金融机构,是指县(含县级市,不含县级区,下同)行政区域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以下简称法人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不含农业发展银行,下同)在县及县以下的分支机构(以下简称金融分支机构)。

本办法所称涉农贷款,是指县域金融机构发放的,支持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的贷款。具体统计口径以《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银发【2007】246号)规定为准。

本办法所称涉农贷款平均余额,是指县域金融机构该每季度末涉农贷款余额的算术平均值。 第三条 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工作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风险可控、管理到位的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是指财政部门建立奖励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激励县域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支持农业发展。

市场运作,是指涉农贷款发放工作遵循市场规律,金融机构自主决策,自担风险。 风险可控,是指县域金融机构在增加涉农贷款投放的同时,应当加强风险管理,降低不良贷款率,有效控制风险。

管理到位,是指财政部门规范奖励资金的预决算管理,严格审核,及时拨付,加强监督检查,保证资金安全和政策实施效果。

第二章 奖励条件和比例

第四条 财政部门对县域金融机构上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的部分,按2%的比例给予奖励。对上年末不良贷款率同比上升的县域金融机构,不予奖励。

第五条 奖励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东、中、西部地区,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担比例分别为3:7,5:5,7:3。东、中、西部地区划分标准按照《关于明确东中西部地区划分的意见》(财办预【2005】5号)规定执行。地方财政分担的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部门统筹确定地方各级财政分担比例。

第六条 财政部可以根据奖励政策实施效果和中央地方财力情况,适时调整实施奖励政策的地区范围、奖励标准、奖励比例和中央与地方分担奖励资金的比例。

第七条 奖励资金纳入县域金融机构当年收入核算。

第三章 奖励资金的预算管理

第八条 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根据县域金融机构当年贷款平均余额增量预测和规定的奖励标准,安排专项奖励资金,分别列入下一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

第九条 财政部每年向省级财政部门拨付奖励资金,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按规定转拨,由县级财政部门向县域金融机构据实拨付。

第十条 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国家关于财政资金管理的规定,做好奖励资金的决算。 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于拨付奖励资金后,及时编制奖励资金决算,经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审核后,于财政部拨付奖励资金后3个月内报财政部。

第四章 奖励资金申请、审核和拨付

第十一条 县域金融机构按年向县级财政部门申请奖励资金。 第十二条 县域金融机构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涉农贷款统计口径和财政部规定的奖励比例,计算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量和相应的奖励资金,向县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

第十三条 奖励资金申请、审核和拨付,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 县域金融机构应当于每年2月20日前,向县级财政部门报送当年奖励资金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奖励资金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应当反映上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幅、上年末不良贷款率变动情况、可予奖励贷款增量、申请奖励资金金额等信息。金融分支机构以县级分支机构为单位汇总报送。不符合奖励条件的县域金融机构,也应向县级财政部门报送上年涉农贷款情况表,反映上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幅、上年末不良贷款率变动情况等数据。

(二) 县级财政部门收到县域金融机构的奖励资金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后,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

(三) 县级财政部门向省级财政部门报送奖励资金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包括县域金融机构的奖励资金申请书及相关材料、涉农贷款发放和奖励资金情况表(表2)和县级财政部门审核意见等。

(四) 省级财政部门对奖励资金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汇总后,送专员办审核。

(五) 专员办收到省级财政部门的奖励资金申请材料后,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并送省级财政部门。

(六) 省级财政部门在每年4月30日之前向财政部报送奖励资金申请材料,包括本省(区、市)和各县涉农贷款发放和奖励资金情况表(附表1及附表2),并附专员办审核意见。

(七) 财政部审核后,据实向省级财政部门拨付奖励资金。

(八) 省级财政部门收到财政部拨付的奖励资金后,在10个工作日内转拨资金。 (九) 县级财政部门收到奖励资金后,在10个工作日内将奖励资金拨付给县域金融机构。 (十) 对法人金融机构,县级财政部门直接将奖励资金拨付给该机构;对金融分支机构,县级财政部门将奖励资金拨付给该机构的县级分支机构。

第五章 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法人金融机构应当如实统计和上报涉农贷款发放情况。其他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所属分支机构的监管,县级分支机构应当如实统计和汇总上报县级及以下分支机构涉农贷款发放情况。 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对行政区域内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的审核工作进行指导,做好奖励审核拨付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对奖励审核拨付工作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和反映,保证财政奖励政策落到实处。

第十六条 专员办对行政区域内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情况认真审核,出具意见作为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审核拨付奖励资金的依据。

专员办应当加强对奖励资金拨付和使用的检查监督,规范审核拨付程序,确保奖励资金专项使用。

第十七条 财政部不定期对奖励资金审核拨付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奖励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

第十八条 县域金融机构虚报材料,骗取奖励资金的,财政部门应当追回奖励资金,取消县域金融机构获得奖励的资格,并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规定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第十九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和专员办未认真履行审核职责,导致金融机构虚报材料骗取奖励资金,或者挪用奖励资金的,上级财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追回已拨资金,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规定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第六章 附

第二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可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奖励资金管理细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三亚机票范文下一篇:数字编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