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资金整改情况汇报

2023-02-25

在一个组织内部,我们必然要将自己的工作完成情况向领导进行汇报,那么,如何才能卓有成效的进行汇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涉农资金整改情况汇报》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涉农资金整改情况汇报

林业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一、XX林业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林业各级主管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力推进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努力达到生态环境改善、森林质量提升、林区增产增效、林农脱贫致富的目标。截止2009年底,全市林业用地面积901万亩,其中有林地837万亩,活立木蓄积24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6.5%。全市2009年林业总产值41亿元。

二、2009年林业涉农资金落实情况

2009年,国家和省下达我市林业涉农资金共计23109.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2995.7万元,省级投资113.6万元。分类别如下:

1、退耕还林工程:总计16755.5万元,其中2009年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及封山育林补助费486万元,历年退耕还林粮食及现金补助10842.3万元,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636.9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4790.3万元;

2、抑螺防病林造林工程:1538万元;

3、油茶产业发展:516万元;

4、林木种苗工程:103万元;

5、森林生态效益补偿:1614.62万元;

6、林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5万元;

7、森林防火项目:450万元;

8、森林公安派出所项目:33万元;

9、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2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60万元,省级投资64万元;

10、石油价格财政补贴:25.9万元;

11、林业贷款财政贴息:428.3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78.75万元,省级投资49.6万元。

三、涉农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

我市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市有关政策文件的规定,积极申报林业工程项目,强化工程质量和资金管理,提高兴林富民成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主要做法是:

1、科学规划设计,积极申报林业工程项目 为加快我市林业结构调整步伐,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市林业局未雨绸缪、超前谋划,在充分调查摸底和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安庆市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库;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规定的程序积极申报。

2、加强工程管理,落实项目及资金管理责任制

为强化工程管理,务求工程项目取得应有的效益,我市严格按照工程管理的要求,全面落实工程和资金管理目标责任制。省林业厅与市、县(市、区)政府签订工程管理责任状,市政府与县(市、区)政府、县(市、区)政府与有关部门和乡镇签订责任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的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工程验收和资金管理目标责任制,明确相关权益,落实相应职责。

3、严格工程验收,按照工程管理的要求拨付资金

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我市林业工程全面落实工程验收制度。对于营造林等工程,实行年度验收,由县(市、区)林业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自查验收,并出具验收结果,承担验收责任,财政局会同林业局根据验收结果,支付工程资金;对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工程阶段验收,根据具体工程项目要求,由相应验收单位验收合格后,财政局会同林业局根据验收结果,支付工程资金。

4、注重效益评价,进一步巩固工程建设成果

为总结成绩、反思不足、举一反

三、完善提高,我市全面启动林业重点工程效益评价工作。根据评价结论,实行奖优罚劣,继续推广有效经验,整改存在问题,完善工程管理,巩固工程成果,实现工程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和谐统一。

四、林业涉农资金效益评价

1、生态建设步伐加快

2009年全市继续强力推进生态建设步伐,共完成人工造林任务20.07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3.1万亩,抑螺防病林8.225万亩,长防林项目6.48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专项规划造林1.75万亩,一般社会造林0.51万亩;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7.86万亩。

2、森林质量得以提升

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我市注重林中树种结构的更新,继续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完成退耕还林专项规划现有林培育0.62万亩,封山育林14.23万亩,森林经营15.28万亩,低效林改造0.43万亩,有林地面积和活立木蓄积快速增长,森林覆盖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森林质量得以明显提升。

3、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2009年我市实施林业基础设施项目(林业科技推广站项目和林业站标准化项目)、森林防火项目、林业公安派出所项目、林木种苗工程,加大基层服务体系的配套设施投入力度,理顺管理体制,加强业务培训,加速新品种、新技术的实验与推广进程,为林农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

4、林业产业规模扩大

我市在加快生态建设、提高森林质量的同时,注重林业产业的培育与扶持,重点对杨树、泡桐等速生丰产林、油茶等木质能源林建设予以重点扶持,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和造林大户,提供造林补助和财政贴息,进一步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为社会经济注入新鲜血液。

5、林区农民得到受益

退耕还林工程惠及千家万户,尤其是粮食和现金补贴更是直接“打卡”至林农,2002年以来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坡耕地造林49.74万亩,项目区有32.8万农户、120.7万农民受益。

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共涉及补偿面积339.9万亩,惠及农户11.9万户。通过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来改善本地区气候环境,使农业生产走向稳产增收,达到“生态建市、兴林富民”的目标。

五、制约涉农资金成效的主要因素

1、林业项目单位投资额较小,难以形成示范效应

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尤其是造林工程如退耕还林工程荒山荒地造林项目、抑螺防病林造林项目、长江防护林造林项目中央投资仅200元/亩,单位投资较小。经测算每亩造林当年实际投资约800-1200元。中央投资与实际投资差距较大,地方配套由于财政困难不能有效兑现,资金紧缩造成项目实施与规划设计效果尚有一定距离,难以营造高效示范林;群众造林积极性不高,生态建设形式严峻。

2、项目计划及资金滞后,影响了工程进度与质量 林业部门申报计划采取层层上报,国家下达计划及项目资金也实行层层下达方式,因而常存在滞后现象。而林业尤其是造林工程项目的季节性很强,项目的仓促实施导致工程进度和质量严重受影响。

3、投资渠道单一,不利于成果巩固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林业投资尤其是造林项目投资主要是一次性投资,而造林往往是“三分造、七分管”,项目的后续管理至关紧要,项目实施后由于没有后续工程支持,项目成果得不到有效巩固,影响了工程效益的有效发挥。

六、提高涉农资金成效的对策

1、提高单位投资额,实行生态林业产业化 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这一鲜明论述确定了林业在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建议提高林业项目单位投资额,及时下达项目及资金计划,同时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保障良种壮苗,提高林业项目科学化、集约化、产业化的水平,实现林业项目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完美统一,以圆满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林业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2、整合资金资源,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由于林业的长效性,林业项目的后期管理和后续巩固至关紧要,因而需要建立和健全长效投入机制,统筹规划、有效整合、相互配套、相互补充,变分散资金为板块投入,推动林业和地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项目管理,落实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

把涉农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及效益情况列入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一把手”目标责任制,并签定责任书,制定涉农专项资金考核量化指标,有计划地对项目管理、资金拨付与使用、项目实施、工程质量与效益等进行考核。

4、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规范化水平

建立科学规范的申报及审批机制,全面推行专家评审、项目指南、标准文本等制度,对涉农资金的规模、用途、使用方向进行严格审核。落实资金管理,严格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和预留资金。加强对财政农业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林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应对涉农专项资金运行全过程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监督。进一步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的追踪问效制度,真正将资金使用落实到位,达到预期效果。

第二篇:宁远县开展涉农价费检查及落实省减负惠农政策检查组整改意见的工作情况汇报

宁远县开展涉农价费检查及落实省减负惠农政策检查

组整改意见的工作情况汇报

宁远县物价局

2012年6月1日

根据省物价局《转发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全国涉农价格与收费专项检查的通知》(湘价检[2012]34号)文件和省物价局《关于进一步治理涉农收费问题的通知》(湘价检[2012]63号)文件精神,结合2011年12月23日省减负办对我县的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后提出的整改意见,宁远县政府对检查组的意见高度重视,以“全面落实省减负办的整改意见”为目标,以“检查组提出的整改问题”为抓手,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涉农价费大检查。通过进一步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强化措施,逐项抓整改,逐项抓落实,已将省减负办提出的问题整改到位。其他涉农部门的收费检查也正在有序地进行当中。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省减负办对我县的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整改意见后,宁远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减负惠农政策落实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刘卫华任组长,县委常委唐慧云、刘庚旺、李亚峰任副组长,县委督查室、减负办、物价局及相关涉农价费单位为成员的专门办公室,具体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专题安排部署减负惠

农问题的综合治理。各乡镇和涉农收费补贴单位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各单位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农民负担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步骤、方法,落实了工作责任,细化了工作措施,提出了工作要求,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强化措施,整改彻底到位

在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时,县政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按照“对待问题不隐瞒、不推诿,对待整改抓重点,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对照检查组提出的问题一项一项地明确任务,明确责任,一项一项地抓整改、抓落实,对省检查组没有发现问题的部门从2012年1月起开展自查自纠。县物价局要结合省市对涉农收费的专项检查工作安排,开展为期半年的重点检查。

1、认真清理涉农收费政策,进一步做好涉农价费政策公示

今年以来,县物价局对现行的涉农收费政策进行了认真清理,对不符合我县农村实际的一项收费,停止执行。通过文件政策的清理,县政府下拨专项经费,各乡镇和收费单位重新制作了涉农收费公示牌,并扩大了公示面,及时更新公示内容,便于农民群众及时了解政策,监管政策的执行。

2、开展涉农收费专项检查

(1)教育收费检查情况

今年春季开学期间,县物价局会同教育、纠风等部门,对全县中小学校进行了教育收费检查,检查中未发现有学校

自立收费的行为,少数学校未体现自愿原则强制征订教辅资料的行为,我局对学校负责人进行了价格政策宣传,责令限期予以清退。截止3月底,已将款项全部清退给学生,共清退1839人,累计退款262260.48元。

县物价局会同教育、纠风等部门对中小学生教材进行了会审,实行了品种和费用额度双向管理,减少了《音像教材》这一品种,同时坚持农村学校费用限额低于县城学校费用额度。

针对省减负办提出的“我县农村中小学生参加了新农合保险后,学校还收取了每生20元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问题,县减负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物价部门已经决定将2011年9月向53269名农村中小学生收取的159807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部退还给学生。

(2)国土收费专项检查

2012年3月,我局根据县政府的安排,对我县国土部门的收费进行专项检查。经查,我县国土资源局于2010年至2011年向农民建房户按照耕地每宗80元、非耕地每宗30元的标准收取中介代办服务费,共计100520元;2011年向128户农民建房户违规收取耕地开垦费275648元。县物价局已向县国土资源局下达责令退还多收价款通知书,限期将违规收费全额清退给原交费农民。

(3)电信收费专项检查

今年以来,我局先后对移动公司、电信局的电信资费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在检查中未发现有向农民乱收费的现

象。

(4)农机收费专项检查

2011年4月,我局对农机系统收费进行了专项检查,发现农机监理部门在2011年度自立项目收取了违法驾驶员教育培训费11405元,并依法对该单位实施了行政处罚,收缴非法所得11405元。

(5)医疗收费专项检查

我县乡镇中心卫生院自去年6月20日开始实行药品零差率制度后,有效缓解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广大老百姓真真切切得到实惠。今年我局已对部分乡镇中心卫生院进行了专项检查,在检查中未发现乡镇卫生院有自立项目收费、提高收费标准的违法行为,个别乡镇卫生院医疗收费公示牌已经过期,未按现行医疗收费政策重新制作公示牌,我局已责令其重新制作并予以公示。

截至2012年5月底止,我局正在对县电力公司的农电价格进行专项检查,检查工作正在进行当中,其他涉农收费单位,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序开展,针对违规行为,我局将严肃对待,力争把涉农收费长期控制在规定的水平之内,切实保护好广大农民利益。

第三篇:涉农补贴一本通情况汇报2

莱芜市钢城区颜庄镇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本通”

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上午好,首先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钢城区颜庄镇财政所所长吴晓琳,很荣幸能够出席这次会议向各位领导汇报我镇涉农补贴资金“一本通”工作的开展情况。下面我先将我镇基本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单介绍。钢城区颜庄镇位于莱芜市东南部,北接莱城,南连钢城,紧依莱钢,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区域面积71.6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居),人口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万人。是全国重点镇、省级经济体制改革试点镇、省级中心镇、省级百镇建设示范镇、市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点镇。2012年10月18日,挂牌成立“钢城工业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区镇合署办公。 2013年12月以来,我镇通过财政内网系统发放2014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3648户,金额473307.5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364人,共发放补贴金额61380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510户,金额267140元。

现在,我将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本通”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详细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加强组织领导。根据省财政厅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本通”管理工作的通知》(鲁财办„2013‟14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区工作安排,我们于2013年12月份以2014年粮食直补与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的发放为契机,进行了财政内网财

政涉农补贴资金“一本通”的发放工作。由于是第一次由基层财政所通过内网上报发放工作,为确保发放工作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颜庄镇财政涉农补贴“一本通”发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负责人和相关站所负责人组成。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一本通”发放管理工作,督导协调各相关站所按照各自职责和业务流程开展工作。

二、明确职责,密切配合。根据市区有关文件精神,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上下联动、相互配合”的原则,我们明确了镇各相关站所的职责,形成分工科学、责任明晰、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镇各相关站所一是负责编制补贴人员基础信息Excel表格,主要涉及区划、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住址、数量、家庭人口等内容,不需要提供银行帐号。二是负责补贴人员身份证号码、姓名等错误信息的核对修改和无农信社存折帐号人员的身份证复印件收集,核实无误后将补贴信息纸质版盖章签字连同电子版报送财政所。三是负责补贴信息公示,对村民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核对处理;并对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镇财政所主要负责补贴对象基础信息的收集、核查、提取账号、网上公示,送审上报等工作,并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有关站所。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积极发挥好财政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加强与相关站所的沟通协调,做到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协作,

共同推动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本通”工作顺利开展。我们积极协调镇派出所,争取工作支持,建立了全镇人员的户籍信息库,同时定期进行更新,方便了对人员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的核实,初步建立起了补贴对象信息与公安户籍信息比对、相关涉农补贴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的工作机制。对在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我们及时与技术人员进行反映,争取技术指导与支持。对在信息核对中出现的问题,镇相关站所共同商议解决,确保按时上报,确保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本通”工作顺利进行。

由于以前财政涉农补贴资金都是由各站所上报给区级各局,各局在资金的发放方式、程序和开户银行等问题上不一致,不可避免的形成了同一涉农补贴户持有多本存折的现象,而新的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本通”将这一问题进行了解决,补贴对象只能持有一个“一本通”存折,今后凡是补贴对象享受的所有涉农补贴项目资金都将通过同一个“一本通”存折账户进行发放。为避免涉农补贴户随意注销账户,涉农补贴资金不能及时发放现象的发生,我们与农村信用社进行了约定,当持折人持有“一本通”存折申请销户的,应凭村委和财政所出具的准予撤销账户证明方可办理。

三、做好宣传监督工作。实施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本通”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要收身份证复印件等问题,对此有些群众不理解,为此我们通过召开村负责人会议、包村干部下村宣传等

方式,广泛宣传强农涉农富农政策和实施“一本通”发放的意义,积极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开展工作舆论氛围。同时我们 严格落实了村镇两级补贴公示制度,设立监督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补贴对象产生过程公开透明、补贴资金发放公正合理,并且将公示情况进行了照像留存。对在发放过程中群众反映和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及时进行纠正处理。

各位领导,按照省厅要求,直到现在我们已经进行了粮食直补资金、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发放工作,效果比较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资金、村干部报酬财政补助资金、分散供养农村五保户财政补助资金也已进行了前期准备工作,年内将陆续进行发放。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省厅和市区要求,扎扎实实做好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本通”发放工作,将国家的强农涉农富农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

第四篇:国土资源局落实涉农政策情况汇报

根据国家、省、市、县减轻农民负担要求,为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我局从XX年年8月份起,先后多次组织工作专班,对全县12个乡镇396个村的农民建房收费行为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2010年4月,我们通过了省税费改革检查验收组的检查,现将我局落实涉农政策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农民减负政策是否落实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稳定,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县有关减轻农民负担政策,促进国土资源管理涉农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我局党组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国土资源管理涉农政策工作落实情况检查,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减负工作领导小组,为该项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机构保障。

二、认真贯彻落实,积极排查问题

1、组织开展全县农民建房收费检查工作。为规范依法行政,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我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民建房收费检查的通知》和《红安县农村个人建房用地清查处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到各乡镇国土所,要求各乡镇国土所必须将收费项目和标准向社会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必须严格执行涉及农民符合建房条件依法利用农村集体土地建房只准收取土地证收工本费,不准超标准收费、搭车收费。重点检查1999年元月1日以来,全县农村本村村民占用集体土地建房的情况、国土资源部门对农村个人建房用地审批、登记和查处的情况。通过检查,我局从XX年起未发生一起涉农建房违规收费行为。

2、开展了全县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征用土地中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指示精神,我局组成工作专班重点检查1999年1月1日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经省政府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确定的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管理和使用情况。通过检查,近年来,我县上报建设用地项目共17项(省政府均已批准,不包括国家重点项目),征地总面积为152.5681公顷,共落实征地费用5700多万元。同时还协助村组拟定征地补偿费用分配方案,确保土地补偿费足额发放到户,杜绝了截留、侵占、挪用、拖欠被征地农民补偿费用问题。没有出现向农民“打白条”情况,也未发生群众上访事件,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3、认真排查矛盾纠纷,及时处理信访突出性问题。针对当前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群体事件不断增多的趋势,组织对全县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苗头和突出性问题进行了认真排查。全年共受理共8件,其中权属纠纷2起,征地补偿费过低1起,违法占地5起,已全部落实解决到位,未发生重复上访或安全隐患的事件,维护了群众的利益、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社会的稳定。

三、建章立制,有效预防

为了将清理整顿工作不断深化,我们通过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本系统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断巩固发展清理整顿成果。

1、实行“窗口办文一条龙服务”。我们已将业务审批程序进入政府行政服务大厅动作,简化了审批程序,缩短了办文时间,在收费管理上实行“一个龙头进水不、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申请用地的单位或个人通过“窗口中”办理用地手续,办文所需的费用标准公开,并到指定银行进行缴费,然后规定的时限内到同一“窗口”领取用地资料。各乡镇国土所都建立了收费公开栏,收费的项目、标准、依据等一目了然,并公布了省、市、县举报电话,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2、继续实行集体会审制度。对不符合农村“一户一宅”建房和不依法收费的坚决不予通过,从源头上制止涉农建房乱收费。

3、严明农民建房收费纪律。我们向全系统干部职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民房收费的通知》要求各乡镇国土所涉及农民符合建房条件依法利用农村集体土地建房只准收取土地证书工本费;坚决制止借农民建房胃理手续之机各种搭车收费行为,严禁各乡镇国土所委托村组对农民建房户进行收费。

4、聘请土地执法监督员。2010年7月初,我们聘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乡镇部分领导作为土地执法监督员,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议,由局长定期的,向他们汇报工作,并当面接受他们的评议,从文明执法、依法收费等方面提出批评意见。与此同时,我们还向县直有关单位和乡镇政府社会发放征求意见表80多份,发动社会各界向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5、以“两项活动”为载体,落实好涉农政策。要求各乡镇国土所进一步增强察民情、解民忧意识,提高为民办事效率,做到“办事内容、程序、权限、时限、结果”五公开,努力解决群众普遍并心,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切实落实好涉农政策。

6、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对群众来访的涉农问题做到有记录,来信有答复,处理有反馈。积极做好上访当事人的思想工作,稳定来访人的思想情绪,从源头上防止群访、越级访、重复访情况的发生。

通过努力,我局在涉农收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真正做到了依法行政,合理收费。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的方面,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和规范,把工作做得更好,确保日常的土地管理工作和农民利益保护有一个良好环境,同时我局还将进一步通过强化法律观念,规范行政行为,加强监督管理,使行政执法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使这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五篇:2016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实施办法-配套资金目录-涉农资金目录

河南省开展统筹整合使用 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实施办法

豫办﹝2016﹞28号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6〕22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53个贫困县(38个国定贫困县和15个省定贫困县)同步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十三五”时期我省脱贫攻坚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加大统筹整合和资金投入力度,优化涉农资金使用机制,赋予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自主权,提高涉农资金配置效率,形成全方位帮扶合力,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二)试点目标。通过试点,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激发贫困县内生动力,支持贫困县围绕突出问题,以摘帽销号为目标,以脱贫成效为导向,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扶贫开发,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效益,圆满完成脱贫攻坚目标。

(三)基本原则

1.渠道不变。攻坚期内,对《意见》明确的中央和省市级财政安排的相关涉农资金,除个别有特定用途不宜统筹的外,全部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省市级有关部门仍按照原渠道下达,由贫困县统筹用于脱贫攻坚工程。

2.充分授权。将纳入统筹整合使用范围的中央及省市财政安排的涉农资金项目审批权限完全下放到贫困县,由贫困县围绕脱贫攻坚规划集中统筹使用。省有关部门和省辖市不得限定资金在贫困县的具体用途,不得干扰涉农资金统筹整合。

3.精准使用。贫困县要结合当地实际编制脱贫攻坚规划,做好与上级脱贫攻坚规划的衔接,以规划引领投入。资金使用要精确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着力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4.提高效益。贫困县要围绕当地脱贫攻坚规划,制订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方案和统筹整合资金管理办法。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规范高效使用统筹整合资金,并承担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的主体责任。

第三条

整合资金范围

(一)中央财政资金统筹整合范围。按照《意见》确定的范围执行,共20类共61项资金及省级相应安排的配套资金全部纳入整合范围。在优先保障试点任务圆满完成的基础上,将中央相关部门安排的试点类项目资金纳入统筹整合使用范围。以后年度新增归属于《意见》确定的20类中央和省级配套资金,也纳入统筹整合范围。

(二)省级财政安排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范围。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用于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部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环保方面的13类共28项资金,纳入统筹整合范围。在优先保证试点任务圆满完成的基础上,将属试点类的项目资金纳入统筹整合范围。

(三)市县本级财政安排的相关涉农资金整合范围。市县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大本级安排的涉农资金整合力度,逐级明确可统筹整合用于脱贫攻坚的资金范围。鼓励市县将省本级财政安排、未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文化等相关项目资金在县级层面开展统筹整合。

(四)支持贫困县统筹结余结转资金用于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各项要求,推进结余结转资金的统筹使用。攻坚期内,对财政净结余资金和结转一年以上未用完的结余资金,由项目所在地(贫困县)财政部门收回,优先用于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对不足一年的结转资金,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可按规定履行报备程序后,由贫困县收回统筹用于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第四条

整合方式

(一)中央财政及省级相应安排的配套资金整合方式

1.实行项目法分配的资金。凡属中央相关部门审定或需报备中央相关部门确定的投资补助类项目,在本办法下发之前,项目已确定或已实施的,仍按原渠道分配下达资金,按原项目规划组织实施;在本办法下发之前下达的属于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项目资金,仍按中央确定的项目兑现贴息、奖补资金。凡属项目审批权限在省级的资金,项目已确定或已实施的,仍按原项目规划组织实施。今年尚未分配下达及以后年度中央安排的由省级确定项目的资金,省级不再确定具体项目,由省财政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因素法切块下达,由其统筹使用。

2.按因素法切块下达的资金。对于中央相关部门直接计算到县的财力性补助资金,仍按原渠道下达由贫困县,由其统筹使用。对于中央相关部门按因素法切块下达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在本办法下发之前,已分配下达的,按原分配下达的资金额度由县级统筹使用。今年尚未分配下达及以后年度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由省财政会同有关部门切块下达贫困县,由其统筹使用。

(二)省级财政安排的项目资金整合方式

1.实行项目法分配的资金。在本办法下发之前,项目已确定或已实施的,仍按原项目规划组织实施。今年尚未分配下达及以后年度安排的资金,省级层面不再确定项目,由省财政会同有关部门,按因素法切块下达贫困县。

2.按因素法切块下达的资金。在本办法下发之前,已分配下达的资金,按原分配下达的资金额度由县级统筹使用。今年尚未分配下达及以后年度安排的资金,由省财政会同有关部门,按因素法切块下达贫困县。

为体现资金分配向贫困县倾斜,省市有关部门在向贫困县分配纳入整合范围的中央和省市涉农资金时,要确保用于贫困县的资金占比高于以前年度补助贫困县的资金比例。

第五条

指标下达和列支

(一)专项转移支付下达。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专项转移支付,由省财政会同有关部门按原预算支出科目切块分配至有关贫困县,指标文件注明“可统筹使用”,由贫困县围绕脱贫攻坚规划统筹使用。统筹整合资金用于教育事业发展支出,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5教育支出”相应明细科目,其余统一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1305扶贫”相应明细科目。

(二)财力性转移支付下达。纳入统筹整合范围内的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革命老区转移支付、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省级统筹部分)等财力性转移支付,由省财政综合考虑贫困县财力、当年脱贫任务等因素分配至有关贫困县,由贫困县围绕脱贫攻坚规划统筹安排使用。统筹整合资金用于教育事业发展支出,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5教育支出”相应明细科目,其余统一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1305扶贫”相应明细科目。

建立补助贫困县资金单列安排制度。为便于对贫困县资金投入情况统计和考核,今后中央和省财政下达市县所有转移支付资金(包括未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资金),凡涉及贫困县的,省级有关部门在分配时应单独核定相关贫困县补助额度,下达指标文件时单列贫困县补助数额。

第六条

资金使用管理

(一)加快资金拨付。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提前下达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转移支付预计数比例,按因素法分配且金额相对固定的转移支付,提前下达的预计数比例要达到90%,其他专项转移支付提前下达的预计数,原则上不能低于上年度执行数的70%。对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安排资金,分别在中央资金到位后和省人大批准预算后30日内一次性切块下达到县。贫困县要加强脱贫攻坚项目储备,加快相关涉农资金安排进度,项目成熟一个资金到位一个,年度计划的建设任务应在接到上级转移支付后一年内完成,确保不出现资金滞留问题。

(二)规范使用资金。贫困县整合的涉农资金要严格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规划跟着脱贫目标走、目标跟着脱贫对象走的原则,在农业生产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范围内,围绕“五个一批”脱贫路径,以产业发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易地搬迁扶贫为重点,制订包括脱贫目标、具体建设任务、资金安排使用、部门分工、操作程序、监管措施在内的统筹整合资金实施方案,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后认真组织实施。贫困县不得将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财政涉农资金用于脱贫攻坚以外的支出。统筹整合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确定的工程建设投资标准和定额。

(三)创新扶持方式。贫困县政府要优化财政涉农整合资金运作方式,积极探索开展产业扶贫、资产受益扶贫等机制创新,鼓励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收益补偿、风险补偿、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等有效方式,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功能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本、社会帮扶资金参与脱贫攻坚。各贫困县政府要加强与开发金融、政策性金融和投资机构、信贷担保、农业保险等方面的合作,为贫困县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贫项目提供金融和投资服务。

(四)加强绩效考评。省市扶贫、财政、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对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的绩效评价,将其纳入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以本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名义通报。对试点工作成效好、资金使用效益高的地方,在分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时给予奖励和倾斜;对不作为、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第七条

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调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在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建立有关部门广泛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确定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支持政策,取消限制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管理要求。贫困县要制定统筹整合后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时研究处理具体操作层面遇到的问题,并向上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报告。各级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注意积累可借鉴的经验,发掘可复制的典型。

(二)加强规划衔接。各级发展改革、扶贫部门要科学编制脱贫攻坚规划,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脱贫攻坚规划要求及时调整完善相关专项规划,实现脱贫攻坚规划与部门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保障完成脱贫任务。部门专项规划与脱贫攻坚规划不一致的,应以脱贫攻坚规划为准。

(三)严格监督检查。贫困县要在本地政府门户网站和主要媒体公开统筹整合使用的涉农资金来源、用途和项目建设等情况,并实施扶贫项目行政村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要把贫困县履行监管职责、整合资金使用绩效纳入贫困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各级审计、监察、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将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财政涉农资金作为监管重点,重点检查统筹整合和盘活存量情况、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等落实情况、有关资金安排和项目绩效情况,以及不执行试点政策、继续限定财政涉农资金具体用途或干扰统筹整合使用资金,造成资金不能及时发挥效益的问题。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委会要深度参与涉农资金和项目的管理监督。

附件:1.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中央财政及省配套资金目录

2.省级财政安排的主要涉农资金目录

附件1

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中央财政及省配套资金目录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6]22号)精神,目前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中央财政及省配套资金目前主要有:

一、列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扶贫发展、以工代赈和少数民族发展资金。

二、列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补助资金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建设补助资金。

三、列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现代农业项目县建设资金、畜禽标准化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补助资金、园艺作物标准化和渔业标准化资金。

四、列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的测土配方施肥补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农业高产创建补助资金、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资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资金和现代农业示范建设资金。

五、列林业补助资金的中央财政林木良种补贴资金、中央财政造林补贴、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湿地和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资金。

六、列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的土地治理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基金化改革部分除外)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资金(试点部分除外)。

七、列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资金、传统村落保护资金。

八、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助资金。

九、列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的农村环境整治补助资金。

十、列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

十一、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含奖补资金)。

十二、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扶贫资金。

十三、产粮大县奖励资金。

十四、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省级统筹部分)。

十五、列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的耕地地力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助、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渔业资源保护补助资金。

十六、支持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资金。

十七、列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资金的抗旱规划小水库建设、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资金(水系连通)、中小河流治理资金,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

十八、全国山洪灾害防治经费。

十九、中央财政旅游发展基金。

十、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建设部分资金,包括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油茶产业发展、以工代赈示范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农村小水电项目、农村沼气工程、林木种苗工程、草原防火、渔政项目、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续建项目。

附件2 省级财政安排的主要涉农资金目录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6]22号)精神,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省本级财政安排的涉农资金和暂不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涉农资金主要有:

一、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省本级财政安排的涉农资金

(一)财政扶贫资金。

(二)列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的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

(三)列农村社会发展资金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

(四)列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补助资金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

(五)列水利发展资金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及新技术推广资金、水土保持建设补助资金。

(六)列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的农村人居环境奖补资金、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补助资金。

(七)列土地整治治理资金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助资金。

(八)列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的普通高中改造项目资金。

(九)列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的学前教育以奖代补资金。

(十)列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的林业生态省提升工程建设补助资金、林木种质资源建设资金、林业科技兴林资金、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十一)列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资金、农业结构调整资金、支持农村沼气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农作物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补助资金、农业技术推广与体系建设资金、农作物种业发展资金。

(十二)列农业综合发展资金的水产业发展与产品质量监管资金、畜牧业发展扶持资金、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资金、农机合作社补助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

(十三)列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资金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提升专款。

二、暂不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省本级财政安排的涉农资金

林业防灾减灾资金、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特大防汛(抗旱)资金、河道堤防整治及重点岁修补助资金、引黄调蓄工程建设补助资金、红旗渠精神杯竞赛表彰及以奖代补资金、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及长效机制试点建设资金、动物防疫补助专项资金、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补助资金。

上一篇:食品安全教育工作计划下一篇:三年下班主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