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

2022-11-19

第一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

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

项目论证意见

按照省、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编报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宜君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及时组织县直有关业务部门的专家及项目涉及乡、村的相关人员在实地勘察、观察征求项目乡、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宜君县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组织了县财政、农业、水利、林业、交通、农机、电业、科技等单位专家对该可研报告进行了认真论证、科学评估,针对项目区的位置选择、建设内容、投资结构、工程布局等措施进行了分析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

1、项目建设目标以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为重点,旨在通过综合治理措施,把规划项目区建设成为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园区,项目的实施能够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2、在规划项目牧区的选择上,通过实地查看吗,,论证组成员普遍认为:2011年规划的1万亩项目区地势平坦、连块成片,区内水源丰富,具有开发智力的基础条件;规划区内农业基础生产条件差,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低,具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并且能够与2010年的规划项目区集中连片,规模开发效益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

3、体现了竞争开发的原则。宜君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从权限申请开发的多个村中确定了库庄乡的金刘、田庄、大井庄和西沈4个行政村的1万亩中低产田作为项目区,源自于项目乡、村两级对开发工作高度重视,班子团结,战斗力强,群众基础好,渴望开发的积极性高。

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图标齐全,资料完备充足,数据准确真实,预算详实可行,文字材料语句通顺,层次分明,表达准确到位,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预测科学合理.

5、项目区经过水、土、田、林、路、电等综合治理,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事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新格局,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示范性、实用性、可行性。

经项目论证小组论证,同意上报。 论证小组组长:

年 月 日

附:++县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论证小组签名表

第二篇:重庆市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细则(试行)

一、总则

(一)为切实加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实现投资目标,达到预期效益,参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和重庆市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有关技术规范和建设规程,结合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实际,制定本细则。

(二)凡国家立项投资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以下简称“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各区县(自治县)、科研院校、设计及咨询等单位,均须按本实施细则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检查验收。

二、综合标准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应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

1.通过项目建设,解除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达到旱涝保收。灌溉保证率80%以上,稳产高产,优质高效,总体经济效益增加12%以上。

2.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要达到较高水平。其总体布局排沟原则上纵向布置,间距150~200米;灌渠沿纵横布置,纵向间距150~200米,横向间距100~120米;耕作道原则上纵向布置,路面宽1.6~1.8米,间距150~200米;生产便道原则上横向布置,路面宽1.0~1.2米,间距100~120米。原则上沟、渠、路应同时搭配。

3.项目区因地制宜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农田林网适宜,生态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在丘陵区农田林网主要布设在河道、道路两旁,以绿化树种为主。在坡耕地、田边地角和房前屋后种植经果林木。

4.项目区要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5.项目区要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取得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项目区林草覆盖率提高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按灌区或流域进行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进行规模开发治理,在丘陵山区,每个项目区面积不低于10000亩,可由2~3个相邻地块组成,每个地块面积不小于3000亩。

(三)按照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进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开发治理后,项目区与非项目区有明显区别,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坝地基本实现园田化,坡地基本实现梯田化、果园化。

(四)项目建设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密切结合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探索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充分尊重项目区农民群众意愿,主动让农民参与项目规划、建设和运行的全过程,让农民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严格资金和项目管理,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落实工程管护责任,健全管护机制,确保建成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五)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应设置永久性标识标牌。每个项目区设置一至两块,标识标牌应设置在项目区内视野开阔、交通方便、人流量较大、醒目显眼、工程规模相对集中的地方,标识牌的制作要统

一、规范、实用,包含项目区基本情况、总投资、财政投资、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建设单位、管护运营单位、监督举报电话和方式等基本信息。

三、水利措施标准

各项水利措施建设标准应符合水利部门制定的有关规程、规范和标准。

(一)灌溉工程。

1.灌溉系统完善,灌溉用水有保证,灌溉水质符合标准,灌溉制度合理,灌水方法先进。

2.我市地面灌溉设计保证率水田应在75~85%之间,旱地应在70~80%之间;喷灌、微灌设计保证率应在85~95%之间。

3.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型灌区不应低于0.50;中型灌区不应低于0.60;小型灌区不应低于0.70;喷灌区、微喷灌区不应低于0.85;滴灌区不应低于0.90。

4.新建、除险加固和更新改造的小型水库、塘坝及引水渠道等工程,符合国家和水利行业的技术规范规定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提灌站的水工建筑物、机电设备、输变电设施配套齐全,综合装置效率达到有关规范标准。 5.输水、配水渠系(管道),桥、涵、闸等建筑物和田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规范标准。渠道衬砌应坚固、实用、美观,连接平滑,转弯半径符合水利规范标准,抗冻性能好;管道输水的干、支两级固定管道长度合理设定,水泵、管道、出水口等综合配套,便民利农;在有条件且农民群众有积极性的地区,积极推广先进节水技术,提高项目区节水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6.灌溉条件较差的旱地,应采取农艺、工程等节水措施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农艺节水措施包括蓄水保墒、地膜(秸秆)覆盖、选用抗旱品种、施用抗旱保水剂、深松技术等,各项措施符合技术规范。工程节水措施主要是建立小型蓄水工程,即根据降雨、地形、耕地等条件,合理布设小型塘坝、蓄水池等工程,做到坚固实用。

7.推行科学合理的灌溉模式。水稻田推广“薄、浅、湿、晒”模式;蔬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采用节水、丰产灌溉模式;严重缺水的旱地采用灌关键水等非充分灌溉模式。

8.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宏观上实行总量控制,微观上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积极推行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模式,配备必要的量水设施,按用水量和核准的水价收取水费,以管理促节水。

(二)排水工程。

1.防洪设计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一般按10年一遇进行设计。

2.排涝设计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设计暴雨重现期不少于5年。设计暴雨历时和排出时间应达到:旱地1~3天暴雨1~3天排除;水田1~3天暴雨3~5天排至耐淹水深。

3.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通畅,排水系统与灌溉系统合理配套,规格布局协调,设计标准参照灌溉系统,断面及坡度设计合理,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有关规范要求,末级固定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符合当地机耕作业、农作物对地下水位的要求。

4.排水工程的过水断面最大流量应小于5立方米/秒。

(三)建设标准。

沟渠使用年限为20年以上。灌排沟渠过水断面应水泥抹面砂浆强度大于M10,底砼强度大于C20,厚度8~10厘米。断面可为矩形、梯形,均采用块石或条石砌筑,标号不低于M30号,侧墙宽度不能低于40厘米,高度1米以下按0.3系数进行放坡。

四、农业措施标准

(一)农田工程。

1.土地平整,集中连片。田(地)块要以田间道路和沟渠为基准结合土地整形等措施形成格田,以适应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

2.15度以下坡耕地,按照有利于水土保持要求,建成水平梯田(地),地面平整;田面宽度一般要达到3米以上,田(地)埂稳定牢固,配套完善排水沟、泄洪沟,达到防洪标准,防止水土流失。

(二)土壤改良。

1.通过施用农家肥、秸秆还田、深松技术等措施,使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

2.改造瘠薄地要加厚土层,达到50厘米以上,其中耕作层达到20厘米以上。 3.改变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田的复种指数在2以上,土的复种指数在2.5以上。

(三)良种繁育与推广。

在有条件且需要的项目区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 项目区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

(四)农业机械化。

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平坝地区主要作业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丘陵山区机械化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

五、田间道路标准

(一)布局合理,顺直通畅。田间道路分为干道、支路两级。干道分机耕道和耕作道:机耕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路面采用砂石等材料硬质化;耕作道要与机耕道或乡村公路连接,采用砼等硬化。支路即生产便道,要与干道、田间院坝相连,采用砼等硬化,保证畅通,满足农产品运输和中型以上农业机械的通行;田间道路应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

(二)工程布置。田间道路建设要科学设计,突出节约土地,建设标准合理实用。机耕道原则上要形成环路,间距500米以上;耕作道原则上纵向布置,间距150~200米;生产便道原则上横向布置,间距100~120米为宜。机耕路路基宽度不大于4.5米(含路肩、路沟),耕作道宽1.6~1.8米,生产便道宽度1~1.2米。

(三)建设标准。田间耕作道使用年限20年以上。机耕道路面采用泥结石路面,片石层厚度25厘米以上,泥结石层厚度8~10厘米;耕作道和生产便道路面硬化砼强度达到C20,厚度8~10厘米。路面应平整、美观、耐用。

六、林业措施标准

(一)因地制宜地采取林业措施,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达到当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

(二)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适地、适树进行植树造林。

(三)人工造林树种一般应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速生丰产林木和具有观赏价值的绿化树,苗木胸径达到5cm以上,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90%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

七、科技措施标准

(一)技术推广。

在项目建设期间,推广2项以上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

(二)技术培训。

1.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受益农户进行优良品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插、机耕和机收,节水灌溉等先进适用技术培训。

2.要加强对项目区乡村干部、技术员、财务人员和受益农户在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及工程质量监管方面的培训,使其熟悉有关资金和项目管理方面的要求,更好地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三)扶持农技服务组织。 在有条件且需要的项目区,积极扶持现有农技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具有技术推广服务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为其购置仪器设备、补助适量服务经费等方式,明确其在项目建设中的具体任务,并严格进行考核。

第三篇:在2011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启动会上的讲话

在2011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

项目启动会上的讲话

今天,组织召开这个会议,既是一个启动会,也是一个安排部署会,这标志着我县2011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工程项目正式启动,从前期的规划设计到施工招投标,现在已到项目实施阶段了。

在这里,首先向有幸中标的各位项目经理表示祝贺。参加本施工项目投标的企业有30多个,通过资格预审,投标竞争,你们脱颖而出,希望你们把在招投标中的这股强劲,用到项目的施工中,用扎实的作风,饱满的精神,有效的措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下面,我讲5句话15个字“讲诚信、重质量、抓进度、保安全、强协调”。

第一句话是“讲诚信”。孔老夫子说:言而有信,言必行,行必果。诚实守信是对人的基本要求,人无信则不立。在去年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到一个标段检查工作时,这个标段的负责人对我说:“一个人的一生,仔细想一想,真正的朋友没有几个呀,做人做事要对得起人,对得起朋友,特别是要对得起关心自己、帮助自己的各位领导,工程上的事请你放心”,当时我就说“你这样说,这样想,我很感动,但要说到做到,要言而有信,我们期待 1

着”。结果怎么样?还不到半个月,不攻自破,工程被勒令返工,工程进度跟不上,要人没有人,要技术没有技术,可以说使我们伤透了心,绞尽了脑汁。所以在这里,要求你们遵守合同签订的条约,做个言而有信的人。

第二句话是“重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生命,更是企业竞争的武器。各中标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我们这个项目的名称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既然是“高标准”,是“示范工程”,就要求各中标企业把优秀的人才、先进的设备、雄厚的资金投入到项目建设中。质量不是说出来,而是通过辛勤的劳动、艰苦的努力才能做到的。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规程进行施工。各施工企业要“对照合同,找准内容;按照图纸,测量放线;准备充分,进场施工”。内容要全,数量要足,工序要对,时间要控制。去年的工程实施,有个别标段在工程数量控制不好,到工程扫尾,县级验收时,居然还有近3公里的渠道没有做,加上施工组织能力较差,导致我们分管县长、主任、副主任亲自到省厅申请延期验收,希望大家从中吸取教训,随时掌握和控制好建设内容、数量和质量,农业综合开发验收必须完成设计工程量的95%以上,请大家注意。监理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要按照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做好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定期报告。每半月组织召开一次监理例会(每月15日,30日),编发会议纪要。驻场技术人员要深入

施工第一线,作好技术指导,对于项目变更和新增投资项目要及时报告,并提出建议,为主任办公会议决策作参考。总之,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抓好工程质量。

第三句话是“抓进度”。抢抓进度是确保项目按时完工的重要手段,本工程项目要求在明年4月底前全面竣工,完成县级验收。各施工企业要认真思考,精心组织,结合各自的建设内容、施工难度、材料采购、人员安排等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计划,并在此次会后5日内提交给监理单位,同时报县高标办,请监理单位督促办理。特别是编制好恶劣天气施工应急方案,做好晴、雨、雪三种天气的施工组织,坚决杜绝“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无太阳”施工的现象。这个现象在去年项目实施中个别标段是存在的。我们实行的是按进度报帐,不实行工程预付,每月20日作为报帐日,因为每25日后不能开发票,注意这里说的报帐,是工程施工的合格工程量,报帐为当次报量合格工程量的80%。如果你一个月全部完工,达到质量要求,我们扣取质保金后全部兑现,所以,如果你们想及早拨款,抓质量促进度是你们唯一可行的办法,资金全部到我们的帐上,质量和进度达到,我们会及时支付。今年春节是元月22日,春节前各标段必须完成工程的50%,这是一次体现你们实力,展现你们能力的最佳时期,你们在这段时间施工组织能力和工程质量将作为下年施工合作的重要依据。我们将采取分标段进行县级验,对质量好进度快的标段作优良工程验

收,并作为下年施工合作进单位行推荐,希望大家务必重视,精心组织,争创一流。

第四句话是“保安全”。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企业的依法和效益,关系着集体财产和职工人身安全,各施工企业误必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机构,落实安全责任,抓好安全培训,加强安全检查,严格操作程序,确保施工安全。一是要做好材料运输的安全,无论是自己运输还是发包运输,一定要注意安全,明确安全责任。去年有一个标段在运输挖机过程中,不小心损坏了农户平房的顶板,通过高标办和镇村两天的协调,最后赔偿农户12000元,这不仅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了工程进度。二是要做好料石开采的安全,工程用料最好进行采购,明确相互间的责任。如施工单位自己就地开采,一定要注意开采安全,严格管理爆炸物品,确保安全。三是施工安全。各施工企业在施工现场要设置安全警示标志,规范施工作业程序,确保施工不出事故,安全施工。

第五句话是“强协调”。相互间的沟通协调是一切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首先,高标办内部工作安排布置,工作要求,质量标准要协调统一,对各标段施工企业要求一把尺子、一个样子;其次,各施工队伍之间要相互协调,要在有利于工程推进的前提下做好工作部署,在交叉子项目上做到无缝对接;第三,高标办、乡镇和施工队伍,要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做到高度统一,听从指

挥,统一调度;第四,乡镇村要以大局为重,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要动员和发动项目涉及农户积极配合、支持、参与项目建设,特别是要做好项目建设的占地协调工作。

总之,无论是高标办内部,还是乡镇村及各施工企业,都要各司其职,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加强相互间的配合协调,形成合力,强化工作措施,注重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确保明年5月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第四篇:在20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启动会上的讲话

在20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

项目启动会上的讲话

今天,组织召开这个会议,既是一个启动会,也是一个安排部署会,这标志着我县2011年度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工程项目正式启动,从前期的规划设计到施工招投标,现在已到项目实施阶段了。

在这里,首先向有幸中标的各位项目经理表示祝贺。参加本施工项目投标的企业有30多个,通过资格预审,投标竞争,你们脱颖而出,希望你们把在招投标中的这股强劲,用到项目的施工中,用扎实的作风,饱满的精神,有效的措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下面,我讲5句话15个字“讲诚信、重质量、抓进度、保安全、强协调”。

第一句话是“讲诚信”。孔老夫子说:言而有信,言必行,行必果。诚实守信是对人的基本要求,人无信则不立。在去年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到一个标段检查工作时,这个标段的负责人对我说:“一个人的一生,仔细想一想,真正的朋友没有几个呀,做人做事要对得起人,对得起朋友,特别是要对得起关心自己、帮助自己的各位领导,工程上的事请你放心”,当时我就说“你这样说,这样想,我很感动,但要说到做到,要言而有信,我们期待 1

着”。结果怎么样?还不到半个月,不攻自破,工程被勒令返工,工程进度跟不上,要人没有人,要技术没有技术,可以说使我们伤透了心,绞尽了脑汁。所以在这里,要求你们遵守合同签订的条约,做个言而有信的人。

第二句话是“重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生命,更是企业竞争的武器。各中标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我们这个项目的名称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既然是“高标准”,是“示范工程”,就要求各中标企业把优秀的人才、先进的设备、雄厚的资金投入到项目建设中。质量不是说出来,而是通过辛勤的劳动、艰苦的努力才能做到的。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规程进行施工。各施工企业要“对照合同,找准内容;按照图纸,测量放线;准备充分,进场施工”。内容要全,数量要足,工序要对,时间要控制。去年的工程实施,有个别标段在工程数量控制不好,到工程扫尾,县级验收时,居然还有近3公里的渠道没有做,加上施工组织能力较差,导致我们分管县长、主任、副主任亲自到省厅申请延期验收,希望大家从中吸取教训,随时掌握和控制好建设内容、数量和质量,农业综合开发验收必须完成设计工程量的95%以上,请大家注意。监理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要按照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做好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定期报告。每半月组织召开一次监理例会(每月15日,30日),编发会议纪要。驻场技术人员要深入

施工第一线,作好技术指导,对于项目变更和新增投资项目要及时报告,并提出建议,为主任办公会议决策作参考。总之,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抓好工程质量。

第三句话是“抓进度”。抢抓进度是确保项目按时完工的重要手段,本工程项目要求在明年4月底前全面竣工,完成县级验收。各施工企业要认真思考,精心组织,结合各自的建设内容、施工难度、材料采购、人员安排等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计划,并在此次会后5日内提交给监理单位,同时报县高标办,请监理单位督促办理。特别是编制好恶劣天气施工应急方案,做好晴、雨、雪三种天气的施工组织,坚决杜绝“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无太阳”施工的现象。这个现象在去年项目实施中个别标段是存在的。我们实行的是按进度报帐,不实行工程预付,每月20日作为报帐日,因为每25日后不能开发票,注意这里说的报帐,是工程施工的合格工程量,报帐为当次报量合格工程量的80%。如果你一个月全部完工,达到质量要求,我们扣取质保金后全部兑现,所以,如果你们想及早拨款,抓质量促进度是你们唯一可行的办法,资金全部到我们的帐上,质量和进度达到,我们会及时支付。今年春节是元月22日,春节前各标段必须完成工程的50%,这是一次体现你们实力,展现你们能力的最佳时期,你们在这段时间施工组织能力和工程质量将作为下年施工合作的重要依据。我们将采取分标段进行县级验,对质量好进度快的标段作优良工程验

收,并作为下年施工合作进单位行推荐,希望大家务必重视,精心组织,争创一流。

第四句话是“保安全”。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企业的依法和效益,关系着集体财产和职工人身安全,各施工企业误必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机构,落实安全责任,抓好安全培训,加强安全检查,严格操作程序,确保施工安全。一是要做好材料运输的安全,无论是自己运输还是发包运输,一定要注意安全,明确安全责任。去年有一个标段在运输挖机过程中,不小心损坏了农户平房的顶板,通过高标办和镇村两天的协调,最后赔偿农户12000元,这不仅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了工程进度。二是要做好料石开采的安全,工程用料最好进行采购,明确相互间的责任。如施工单位自己就地开采,一定要注意开采安全,严格管理爆炸物品,确保安全。三是施工安全。各施工企业在施工现场要设置安全警示标志,规范施工作业程序,确保施工不出事故,安全施工。

第五句话是“强协调”。相互间的沟通协调是一切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首先,高标办内部工作安排布置,工作要求,质量标准要协调统一,对各标段施工企业要求一把尺子、一个样子;其次,各施工队伍之间要相互协调,要在有利于工程推进的前提下做好工作部署,在交叉子项目上做到无缝对接;第三,高标办、乡镇和施工队伍,要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做到高度统一,听从指

挥,统一调度;第四,乡镇村要以大局为重,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要动员和发动项目涉及农户积极配合、支持、参与项目建设,特别是要做好项目建设的占地协调工作。

总之,无论是高标办内部,还是乡镇村及各施工企业,都要各司其职,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加强相互间的配合协调,形成合力,强化工作措施,注重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确保明年5月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第五篇:高标准农田建设知识讲解

走进大课堂:当前,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正式启动,农村土地整治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日前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领导听取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汇报时指出,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要从国家层面统筹安排,多部门联合,发挥资金的整合效益。前不久,国土资源部召开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座谈会,围绕当前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前景等展开热议,认为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务必坚持政府主导,各部门共同推进。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幅度增加高等级耕地的比重,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将“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列入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七大内容之一。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耕地质量的一种体现,也是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期特约请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郧文聚,以及程锋和王洪波两位博士,就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等相关知识进行讲解。

问:什么是高标准农田建设?

答: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将耕地整理成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产稳产田。它不仅是一项田间工程,即对水、路、渠、林的改造和配套,更是实施土地平整、土壤结构改良的一项田面工程,是一个系统完整地提升耕地持续生产能力的综合性措施。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耕地布局,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提升耕地质量等级和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的基础保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业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问: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管理部门所开展的土壤改良之类活动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答:有人认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该是农业部门的职责,这表面看是一个认识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未能很好解决的理论问题,即资源管理、资源利用管理的分工问题。国土部门是土地资源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农业部门是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的责任人。土地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本身要素水平的改善和资源保障能力的建设应该是国土部门的责任,而土地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确保资源不被破坏并有所改良是农业部门的任务。

农业部门开展的土壤改良活动,就是针对土壤的不良性状和障碍因素,采取相应的物理或化学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的过程。比如增施有机肥,改良贫瘠土壤,改良过砂过黏土壤,排水洗盐、种稻洗盐,改良盐碱土等。高标准农田建设除了进行农田的土壤改良活动外,还要进行地块大小的设计、林网建设、灌排设施建设、田间道路建设和村庄整治等,是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

问:高标准农田的“高标准”是什么?如何用耕地质量等级来衡量?

答:高标准是一个相对概念,按照我国资源禀赋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经营技术水平,高标准应该体现对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综合支撑能力的高水平上,包括机械化生产、安全健康生产、方便加工运输交易等较宽领域的内涵。

用耕地质量等级来衡量,高标准农田应该是高等级耕地。其所处区域的光温(气候)资源丰富,土壤肥沃,耕地产出率高。同时,由农业技术水平、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区域经济发达程度决定的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收益状况较好。此外,因农业区位和农业收入状况决定的农用地效益较高。总之,光温资源丰富、种植制度合理、土壤肥沃、灌排方便、生态环境保护条件良好、机械化程度高、效益水平高的耕地是高标准农田。

问:为什么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答:当前,我国现有耕地中,中低等级耕地约占2/3,相当数量的耕地利用不充分,布

局零乱,基础设施条件差。提高耕地质量等级,优化耕地布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潜力很大。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一直高度重视,提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提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思路。在这个新形势下,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现在可以用于反哺农业、反哺土地的资金越来越充足。因此,在实现耕地保护理念转变的前提下,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问: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多部门协作,如何准确定位国土部门在其中的职责?

答:从实践来看,政府领导、国土部门搭台、多部门协作已成为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高效组织方式。湖北等试点地区将此总结为“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这已成为共识。在多部门协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国土部门应该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作好各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总体规划设计,并组织省、县的土地管理部门结合土地整治工作搞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切实提高耕地质量等级水平,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并且要搞好高标准农田在使用过程中生产能力的监管和持续建设。

问: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理念转变有什么关系?

答: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耕地保护理念由单纯的数量保护为主向以建设促保护理念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落实两个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强有力的抓手,同时也是建立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的重要途径,是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平台。

主讲人手记:实现耕地保护理念五大转变

我国耕地保护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内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土地利用多是一种粗放状态,保护土地的意识相对薄弱。当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时,资源性紧缺凸显,保住耕地数量、稳住粮食总产摆在了首要位置。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为妥善解决好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关系,提出以建设促保护,通过土地整治不断提高土地资源保障能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思路。可见,我国耕地保护正在从单一目标朝着多目标、综合性保护方向发展。当前,重点要实现以下五个转变:

——实现由数量保护到数量质量并重保护的转变。

保护18亿亩耕地内涵很丰富,不仅是面积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保护18亿亩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如果18亿亩耕地数量保持不变,但分布状态和质量水平由集中、连片、优质为主逐步向破碎、零星、劣质转变,那累积起来的效应将是令人吃惊的。因此,守红线的关键是要提升生产能力的底线,而不是仅仅守这个数量,要建立“守红线、提等级、优布局、严占补、控变化”的综合性、多目标、动态性的耕地资源保护理念。

——实现从重产能总量到重产能结构的转变。

保护耕地的关键是保护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过去我们更多地关注总量变化,而对结构性变化关注较少,导致潜力挖掘不均衡,要么过度,要么不足。因此,应由全国耕地保护政策“一刀切”向差别化保护政策转变,可以根据全国耕地质量的等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区域、不同质量等级耕地的目标生产能力和等级建设手段。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充分合理地利用耕地资源,实现耕地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

——实现从重生产到重功能的转变。

耕地除具有生产粮食的主要功能外,还承载着重要的生态保障功能。耕地可以说是生态安全的基础设施,人类生存离不开这个基础,它远比高速公路、铁路、机场重要得多。此外,耕地还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尤其具有珍稀土壤资源的耕地,是发挥传统文化功能和体现

社会文化价值的基本载体。所以不能随意破坏耕地,也不要轻易“搬家”,这样会破坏生物多样性。保护耕地不仅要保护和提高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还要加强耕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充分发挥耕地的生态保障功能。

——实现从资源管理到资源、资产、资本并重管理的转变。

耕地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而且是重要的资产和资本。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其资产、资本属性日益显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也不断加深,这对土地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把土地资源当作资产管理、当作资本运用,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为此,土地管理要逐步向资源、资产、资本管理并重转变,不断强化土地资源的资产和资本管理职能,构建土地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的管理新体制、新机制。

——实现由实体保护向综合保护的转变。

耕地保护不仅要保护耕地的数量和产能,还要关注粮食生产中带来的生态环境损耗成本,研究建立耕地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科学制定补偿标准。比如实施“1毛钱工程”,对于售出商品粮的农民每斤补贴1毛钱,将1毛钱直接补贴给售出商品粮的农民,以提高农民保护耕地和生产粮食的积极性。

第一节 提高耕地质量等级 优化耕地利用格局

高标准农田是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基石之一,主要表现在: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优化耕地利用格局的有效手段。

从遥感影像资料看,我国耕地大多处于一种自然、粗放、无序的利用状态,田块畸零不整,细碎化程度高;使用权分散,承包权插花;灌溉排水不良,交通不便,机械化程度低。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耕地平均地块大小仅为0.087公顷,是荷兰平均地块大小的3.8%。这种状态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实施,不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土地整治,使耕地由自然用地形态走向规划用地形态,由粗放利用走向集约利用,由无序用地走向有序用地。这是实现耕地集中连片分布、促使良田永久化,防止城乡统筹中“重发展、轻保护”的有效手段,也是实施农业规模化经营,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重要基础。

——良田和良种、良法是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基本依托。

良种、良法和良田是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促进粮食增产增收的三个要素。我国粮食产量实现连续6年增产,连续3年稳定在5000亿公斤以上,良种、良法起到了重要作用。“种子工程”建设已有15年历史,农业机械化基础很好,近10年发展很快。随着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和生物技术的兴起,良种和良法将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相比之下,良田已经成为“短腿”,制约着良种、良法增产效果的充分发挥。因此,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发挥良种、良法倍增效应和加速效应的基础工程。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增加农业补贴的主要途径。

生产要素改良是增长之本、增效之源,增长首先缘于投入要素质量的提高、有用知识的增加、生产组织的改进、体制安排的完善,这些都带来了更为高效的增长效率。我国目前对农业的补贴直接补在生产环节的多,而直接补在农民身上、补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良种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少。国家对良种和良法的补贴已经越来越重视,而对良田的补贴仍然不足。因此,农业补贴中应该增加对良田的补贴,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耕地质量等级,优化耕地利用格局,以促进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产出率的提高,这也是符合WTO规则的农业支持政策。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农业领域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向。

据统计分析,全球农业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排放占人类活动造成的总量的50%和60%。如不实施低碳农业,2030年的排放量将比2005年分别增加60%和35%~60%;由于化肥氮施用和有机肥生产增长,到2030年农业一氧化二氮排放预计将增加35%~60%;到2020年由水稻生产引起的甲烷排放将递增16%。因此,农业领域实施节能减排非常重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优化水稻生产模式,从而减少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排放,更好地在农业生产领域实施节能减排。

第二节 推动“两个结合” 提升“三个效率”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主要表现在:

——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实现“一个聚合”,即支农资金聚合。

在中央持续加强农业建设的总方针指导下,各行各业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资金不断增加,农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农田林网,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标准粮田建设等良田建设项目很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金分散、综合效果不突出的问题。因此,通过构筑良田建设的基础平台,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聚合资金、整合资金,达到连片整治、整村推进的综合效果。

——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推动“两个结合”,即土地整治与土壤改良相结合、土地整治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

中央要求,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安排中长期政策性贷款,支持农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把800个产粮大县的基本农田加快建成高标准农田,建立稳固的商品粮基地。继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投入,有计划地分片推进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推动土地整治与土壤改良的有效结合,这是提升耕地质量等级的两个基本途径,同时,也有利于集中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土地整治两项主要投入资金。

——建设高标准农田有利于提升“三个效率”,即土地利用效率、土地产出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开展基于土地整治和土壤改良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土地生产条件和土壤条件得到改良,可以大幅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以河南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工程、江苏“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浙江“千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等为代表,整治成效显著。据统计分析,实施土地整理后,可增加有效耕地5%~10%,耕地质量等级提升1~2等,增产20%~30%,农机效率提高20%~30%。在黑龙江农垦系统,其农田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与地方相比,其土地利用率高10%、生产率高30%~40%。国际上,土地与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依赖的是新知识的运用,如种子的改善、土地的改良和生产技能的提高等。从表1可以看出,30年间美国和日本农业工人人均产出增长了5倍多,丹麦增长大约4倍,每公顷产量都翻了一番左右。

——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联动“四个环节”,即资金、项目、规划和政策。

政策需要通过规划落实,规划需要通过项目落实,项目实施需要资金保障。为落实中央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要求,首先要编制规划,结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抓紧推进全国范围的土地整治规划;其次要用项目落实规划,从一个具体项目的“点”落实,到规划过程的“线”落实,最终取得规划整体的“面”落实的过程。只有保证项目落实、计划过程落实,才能实现长期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的根本落实。最后要按项目配置资金,这样便于管理好资金,也便于考核资金的使用效果。

表1 1980年美国、日本和丹麦的农业总产出、农地数量、人均农业产出和每公顷农业

注:1950年各国农业总产出、农地数量、人均农业产出和每公顷农业产出指数均为100。

资料来源:Hayami and Ruttan,1985:pp.467~469

第三节 多部门协作有计划地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

建议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像推进“种子工程”、“农机补贴”一样,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又称“良田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再用3~5个“五年计划”,把我国18亿亩耕地建设成为能够适应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基础良田。按照国际经验,通过30年努力,可以实现土地产出率翻一番,劳动生产率翻两番的目标。

——有效整合资金、聚合资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保障。

从总体上看,我国直接用于农业农村建设的资金是不足的,有必要创新制度,引导政策性资金、社会资金进入农业农村,做大支农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政策性资金必须到位,不能是口头支票,也不能以任何借口附加种种限制条件。社会资金进入农业农村需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使之能取得合理利润,经济发达地区应该积极探索,消除社会资金进入农业农村的壁垒;发展中地区更应该创新制度,在做大总量上下足功夫。在支农资金使用上,要坚决杜绝只知道资金何处来、不知道资金到何处去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

——作好规划和项目设计,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效果。

结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抓紧推进全国范围的土地整治规划,尤其要重视市、县、乡级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从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来分析,加强市域土地资源空间的统一优化配置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县、乡级规划要突出一个“实”字,在科学确定建设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和时序安排的基础上,做到“规划一块、实施一块、见效一块”,积累下来,逐步实现空间格局优化。在项目设计和实施中,一定要把耕地、道路、防护林、排灌渠道、机井、抽水站、输电线路等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合理安排,以达到改善和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更大程度地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要的根本目的。

——加强部门协作和社会舆论监督,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财政、农业、水利、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多个部门,应在规划引导下,由县、乡两级人民政府统一指挥,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行动,按项目整合资金,连片整治、整体推进。同时,良田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应该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所以在良田建设规划、实施和运行管理中要始终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方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使项目建设得到广大农民的参与、支持和监督,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加强科技支撑,建立格网化的监管体系。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服务于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如何确保建设过程中耕地布局朝着集中、连片、优质方向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可以研究一种基于

格网的耕地监测监管体系,通过在一定尺度和区域上划分格网,研究确定格网内的主导用途和基本布局,建立合理调整的管理规则和方法,确定格网内土地整治、等级提升的重点方向和建设标准,并研发基于格网的长期观测、遥感监测和有效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农田集中连片、等级不断提升、永续利用的战略目标。当前,依托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及技术队伍,组织实施全国800个产粮大县在良田建设过程中耕地面积与等级监测评价,依据格网量化耕地布局和等别的变化,科学评价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的实施效果,十分必要,也非常迫切。这将有利于指导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为我国农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监管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有效结合良种、良法工程,实现传统农业改造。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农业种子工程、机械化工程、信息化工程等的先锋工程,是良种、良法发挥倍增效应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要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转型,必须走“良田、良种、良法”有效结合的道路,离开了哪一方面,都不能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在实施区域上,不仅要重视平原区的传统农业改造,还要重视山区、丘陵区的现代农业建设,探索适合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生产要素改良技术与模式,在现代农业生产要素能施展的地方实现现代化农业。

未来30年,是我国农村人口、农村土地利用格局、农业生产方式、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期,也是因势利导、实施有计划地改造传统农业、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机遇期。我们必须始终把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保护工作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坚决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前谋划,系统安排,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优质稳定的耕地资源基础。这是顺应时代要求、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

上一篇:工程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下一篇:干部作风整顿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