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建设方案

2024-04-19

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建设方案(共6篇)

篇1: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建设方案

校园安保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

实 施 方 案

为认真贯彻《关于印发淄博市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规定的通知》(淄政发 „2010‟66号)、《关于切实做好全市校园安全工作的通知》(淄政办发„2013‟2号)和淄博市公安局、教育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校园安保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活动的通知》(淄公发 „2013‟38号)精神,深入推动2013年“护校安园”行动向纵深发展,学校研究决定开展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以下简称“三化”)建设活动,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公安部、教育部和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校园安保工作的决策部署,通过组织开展校园“三化”建设活动,实现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标准化、保安执勤规范化和管控预警信息化的目标,不断完善校园内外安全防范工作,进一步提升涉校案(事)件防控能力,严防发生涉校侵害学生、儿童人身安全等恶性案件和涉校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切实增强校园师生的安全感,维护校园长期安全稳定。

二、工作任务

(一)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标准化

1、人防建设标准

(1)在校园大门内设立专门的警卫室,名称为“大张庄镇松崮小学安保室”。

(2)配备专(兼)职男性保卫干部3名,专职保安人员2名。

(4)成立专门保卫科,配备专职男性保卫干部和专职保安人员。

2、物防建设标准(1)校园设施建设 1)实行封闭式管理。

2)外围墙体高度不得低于2米,并根据实际安装铁丝圈网等防攀爬设施。

3)实验室、重要仓库等要害部位安装防盗门、窗等防护设施。

(2)防卫器械配备

至少配备以下防卫器械:钢叉2副、催泪喷雾器4罐、防割手套2副、防刺背心2件、对讲机1对,按保安员数量配备警笛、橡胶保安棍。

3、技防建设标准

(1)校园围墙安装周界报警系统,并与校园监控室联网。(2)安装全覆盖的视频监控探头,设置监控室;视频监控信息存储时间不少于30日。

(3)校园实验室、财务室、重要仓库、等要害部位安装红外线报警系统,并与校园监控室联网。

(4)安装1个或多个高音警报器,设置固定或者遥控报警按钮的紧急报警系统,并与公安机关联网。

(二)保安执勤规范化

1、落实保安人员持证上岗和“六配带”制度。认真按照关于保安人员培训的有关规定,严格进行培训、考核,确保保安人员取得从业证,持证上岗。逐步调换年龄偏大、身体状况差的保安人员,不准聘用未经专业培训的人员从事安保工作。要配齐安保器材,保安人员上岗执勤要实行配带“警棍、警笛、防割手套、防刺背心、催泪喷射器、紧急报警按钮 ”等器械的“六配带”制度。

2、建立门卫身份证件登记制度。严格来客来访管理,对进

入校园人员进行有效身份证件登记和现场识别。强化出入人员管理。

3、实行会客引领制度。建立保安咨询、来客登记、会客人员接送的会客引领制度。具体流程是:外来人员在校门外接受保安询问→保安联系学校会客人员到校门口→学校会客人员引领来访人员进校→填写外来人员进校登记→会客结束后学校会客人员送来访人员至校门口→填写来访人员离校登记。

4、完善保安人员岗位职责。建立与保安人员值班、执勤、守护、巡逻、处置突发事件等职能有关的岗位职责,确保安保人员在岗尽职。

5、建立值班巡查制度。认真做好交接班、电视监控、巡查等值班记录,严格交接班程序,切实加强节假日、夜晚值班保卫工作。规范保安执勤着装和配带要求,做到着装严整、举止端庄,认真盘查进出校园的人员和物品,强化校园周界和院内巡逻检查,及时发现、处置不安全因素,遇有突发事件迅速报告和报警,切实保障校园的财产和师生的人身安全。

6、强化校园“护学岗”建设,建立家长群众志愿护校制度。加大对校园周边特别是上放学等重点时段、重点路段的巡逻防控力度,对形迹可疑、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要进行严格盘查;对正在实施危害师生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要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果断控制处置。要学习、借鉴、创新校园上放学看护模式,在校园值班领导带岗、班主任护送、保安员守护的基础上,探讨建立由家长、退休职工、治保队员、治安积极分子等参与的义务巡护模式,不断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三)管控预警信息化

1、建立校园保安机构网络示意图。建立包含分管领导、责任人、保安人员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等信息的校园安保网

络机构示意图,并实行动态管理,以便于进一步明确职责,形成上下贯通的校园安保工作体系。

2、建立校园视频巡查工作机制。高度重视校园视频实时监控平台建设工作,按照公安机关制定的建设标准,逐步建立覆盖全辖区校园的视频实时监控平台,并实现与公安机关联网。做好上放学时段网上巡查和随机抽查,及时调度、动态掌握校园安防情况,进一步提高校园安保智能化管理水平。

3、建立校园报警联网快速反应处置系统。设置紧急报警按钮,并实现与公安机关联网。出现紧急报警,要快速反应,迅速锁定报警校园,通过监控平台调取视频监控,查明情况,并通知辖区派出所或就近巡逻警力赶赴现场进行处置。

4、建立校园安全宣传预警演练制度。建立安全防范宣传制度,充分利用校内网络、宣传栏、通知板等宣传告知方式,及时对校园安全情况进行宣传,做好应对工作,并认真搞好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工作,预防各类事故和案件的发生。

5、健全完善重点危险人员管控制度。要熟知派出所摸排出的重点危险人物。对精神病人在校园周边及各类公共场所轻微滋事、扰乱秩序的,迅速报警,紧急处置,严防发生恶性案件。

三、保障措施

(一)夯实“三防” 标准化建设

1、按标准补充专、兼职保卫干部,配足专职保安人员,并分别将保卫干部、专职保安(外聘内配)有关信息公布上墙。

2、加大经费投入,按照“三化”标准,将“物防”按要求原配备不足及损坏部分补充齐备,按保安员数量新增警笛。

3、尽快联系县公安局保安公司进一步维修周界报警系统;在校园院墙上安装铁丝网、铁蒺藜、玻璃碴等防攀爬设施。

(二)加强保安执勤规范化管理

严格落实保安人员持证上岗和“六佩带”制度;要建立门

卫身份证登记制度,在“外来人员出入校门登记”中加上“身份证登记”一栏;要普遍实行“保安咨询、来客登记、会客人员接送”的会客引领制度,严格按照:“外来人员在校门外接受保安询问→保安联系学校会客人员到校门口→学校会客人员引领来访人员进校→填写外来人员进校登记→会客结束后学校会客人员送来访人员至校门口→填写来访人员离校登记” 的具体流程认真落实。要进一步完善保安人员岗位职责,继续落实值班巡查制度,强化校园周界和院内巡逻检查,及时发现、处置不安全因素,遇有突发事件迅速报告和报警。要强化校园“护学岗”建设,建立家长群众志愿护校制度,在校园值班领导带岗、班主任护送、保安员守护的基础上,探讨建立由家长、退休职工、协管员、治保队员、治安积极分子等参与的义务巡护模式。

(三)提高管控预警信息化水平

按照管控预警信息化要求建立校园保安机构网络示意图;建立校园视频巡查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覆盖全校的视频适时监控平台,并实现与公安机关联网,进一步建立校园视频巡查工作机制;已配备智能报警系统的学校要进一步与公安机关联网,落实校园信息收集、研判、预警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重点危险人员管控制度。

(四)加强协作配合

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公安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和督导检查;充分挖潜,科学整合人防、物防、技防等资源,达到防范工作的有机统一。

校园安保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

实 施 方 案

2013.4

篇2: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建设方案

众所周知,粮食安全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重大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及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又制约粮食生产,因此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拥有充足的耕地资源,而高标准农田是耕地的精华部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国家农业部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集合现代管理理念、良好配套基础设施、高级农业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的高生产能力的系统工程。国家通过政策拉动、资金投入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但达到怎样的标准是高标准农田,如何建设高标准农田,是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研究重点。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从根本上提高粮食生产保障水平的重大前举措。各地在政策配套、资金保障、体制运行上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推进,已然产生了一批丰硕的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就农业综合开发而言,1988年以来,我们一直在着力进行中低产田改造的相关工作,面对建设背景、内在规律、运行机制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在思想观念、建设模式、推进机制上均未完全作出适应性调整,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应释放出的潜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对此,我们应保持高度的警醒,及早作出谋划,制定出适应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在规律的方案和模式并加以推进,才能确保其建设过程的科学和顺畅,也才能防止在造势上轰轰烈烈,在实际成效上却与中低产田改造并无二致的局面出现。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同于中、低产田改造,而是在中、低产田改造基础上进行的。模式是技术和经济的有机结合,是针对当地发展存在的缺陷而寻求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在农业发展中,模式一般包括经营模式、种植模式和工程模式,建设模式则是以当地实际情况确定的工程模式与种植模式的结合,适合于当地农业发展。

二、XX省高标准农田发展浅析

高标准农田建设在XX省内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以下对XX省高标准农田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要科学把握高标准农田的内涵

当前,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有一种倾向值得我们高度关注,那就是认为所谓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单位投资额度高一点。这种认识,是对高标准农田内涵的严重误读。

高标准农田的内涵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点: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境及土地、气候等基本条件(体现基础性);能切实保障粮食生产的持续、安全(体现安全性或抗风险性);具备很高的符合市场需求的粮食生产能力(体现产出能力);拥有素质较高、呈现链状分布的耕作、管理、经营者(体现经营能力);整体农业状态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初具雏形(体现与农业经济整体的和谐度)。

二要明确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内容与要求

目前,高产农田建设潜力主要来源于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两个方面。通过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通过采取技术、工程、经济和行政措施,对粮食主产区内农田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完善排灌体系,改善农田生产条件,提高农田旱涝保收率和增强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成设施配套、能排能灌、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优质农田。

从各地高产稳产农田建设规划可知,目前高产农田建设主要基于对土地整理,集中在田块整理、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和农田生态工程建设等方面,对工程方面的标准与要求也较细致,但在高产稳产农田土壤肥力建设方面明显不足。从高产稳产农田的内涵看,维持农田系统生产力健康发展的核心是保持土壤肥力,而现行土地整理中的土地平整,道路、沟渠与其他工程只是农田质量提高的配套设施,是外在的影响因素。随着土地整理的全面深化,在一般整理工程基础上实施必要的土壤改良措施应是今后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产稳产农田建设的内在要求。

三要建立促进农户保护与养护耕地的激励机制

耕地是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保护耕地是国家、地方政府和农户共同的责任。而农户作为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在耕地保护特别是耕地质量保护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因此,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责任性将在很多程度上影响着高质量农田的持久性,但在实际中忽视的也恰恰是这些最重要的主体。农民对耕地投入不足,耕地地力下降较为严重。因此,为了改变我国农业利益低下的现状,需建立农民种粮基本收益保障制度。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与规范耕地保护方面的立法,这样才能通过提高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来提高农田质量与提高粮食生产力。此外,耕地作为一种公共资源,需要对种植耕地的农区和农民给予相应的社会和生态效益补偿,特别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激励农户用地养地。

四要充分理清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脉络

篇3: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 内涵

所谓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将耕地治理成为“土地相对成片, 土地肥力、土质、土层厚度等地力条件达到高标准农田要求, 水源有保障, 水质符合农田灌溉用水标准, 输水、配水渠系 (管道) , 桥、涵、闸等建筑物和田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完整, 排水系统健全, 排水出路通畅, 机耕道路相连、防洪、防雹等设施配套的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基本农田。

(二) 基本情况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中部, 祁连山东端。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2°00′至103°00′, 北纬36°30′至37°35′之间。东靠景泰县, 南连永登县, 西邻肃南县及青海门源、互助、乐都县, 北与凉州区、古浪县接壤, 南北长158.4km, 东西宽142.6km, 总面积7149km2。属高原山区, 草原面积大 (可利用草地面积39.14万hm2) , 草地畜牧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但由于自然和长期超载放牧等原因, 天然草原生态脆弱, 退化、沙化严重, 制约了草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县境内地形、地貌复杂, 沟壑密布, 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水土流失严重。建国以来, 天祝县在党和国家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 经全县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 农田基本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截止2008年建成条田11.7万亩, 梯田11.58万亩, 发展灌溉面积12.9万亩 (其中农田灌溉12.1万亩, 牧区饲草地0.8万亩) , 农田灌溉配套面积3.8万亩, 修建小型水库四座, 总库容266.06万m3, 干支渠37条298.76km。这些成就的取得, 使天祝县农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完全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逐步得到改善。但由于天祝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地貌所致, 基本农田大部分分布在河道两岸Ⅰ、Ⅱ级阶地的川台地或河滩地, 以及丘陵地带的小盆地和沟谷洼地。基本农田主要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建, 受当时生产力因素和技术条件的制约, 在建设中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 条田摆设不整齐、不平整, 农田现状是地块大平小坡, 田间道路不畅通, 灌溉渠系不配套, 缺乏应有的农田防洪设施等, 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天祝县县基本农田耕作难、浇灌难、产量低、效益差、种植结构单一的现状。距渠、路林田配套的标准化基本农田相差甚远。

二、开发成效

两年来, 天祝县共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786万元, 改造中低产田1.39万亩。在项目实施中坚持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重点, 以提高高原山区优势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项目区农民收入为目标, 完善基础设施、培植优势产业、加大科技投入, 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提高了现代农业装备水平, 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县通过实施土地治理项目水利、农业、林业、科技推广等综合措施, 有效地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维修改造机电井1眼 (93米) , 铺设各类主支管道5.66公里, 安装日光温室滴灌设施339座;衬砌D40、D60“U”型渠道44公里;修建小型分水、过洪、桥涵等渠系建筑物1557座;改良土壤1.39万亩;修建机耕道路24公里;购置良种16万公斤, 购置农田防雹网1280亩;营造农田防护林1200亩。通过以小型水利建设为主的中低产田改造,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大大提高, 优化了农业生产载体, 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 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扶持培植优势产业发展, 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依托项目建设, 大力扶持高原绿色蔬菜产业发展, 扶持农业龙头企业1家、蔬菜检测站点1个, 建成高原绿色蔬菜基地1万多亩。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农民在产业发展中增收显著, 项目区农民比非项目区人均多增收300多元。三是强化了科技示范引导, 提高了农业科技贡献份额。天祝县在项目实施中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提高项目开发的科技含量, 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 大力引进和示范推广外销蔬菜新品种18种, 新技术9项。其中大面积示范推广:绿宝石西葫芦、春玉黄娃娃菜、美浓荷兰豆、合欢66小荚豆、合欢甜豆等蔬菜新品种11种, 总推广面积2万多亩。累计举办科技培训6期21场次, 共邀请相关专家、教授23人次, 印发科技资料5000份。开展农业科技培训达0.47万人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科技对农业增效的贡献达66%以上, 比非项目区高10%左右。四是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天祝县累计改良土壤1.39万亩,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9万亩, 年节约水量96万m3。通过发展高效节水设施农业示范区、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土壤改良、测土配方施肥、基础设施建设等先进技术和措施, 项目区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有较大的提高。项目区与改造前相比, 新增农民年收入达132万元, 人均年增加收入335元。通过渠、路、林、田综合治理和防洪、防雹减灾体系的建设, 项目区初步达到“渠相通、路相连、林成网、田成方”的标准。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 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 农业综合开发对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日益彰显, 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切身体会到了党的富民政策为农民带来的实惠。干部群众距离靠近了, 关系密切了, 齐心协力投身到农村经济建设当中,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在武威市农发办组织的2007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市级竣工验收中, 工程质量综合考评天祝县排名全市第一。

三、存在的问题

(一) 亩投入标准偏低, 建成的项目区同真正意义上的“渠相通、路相连、林成网、田成方”的标准存在差距

天祝县现有四个灌区, 拿最大的金强灌区为例:金强河灌区现有干支渠道有22条, 长215.5km, 其中干渠8条长92.15km, 衬砌78.3km, 衬砌率85%, 支渠18条, 总长124.43km, 衬砌29.8km, 衬砌率24%。灌区内大部分干支渠道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这些工程或因运行年久, 老化失修, 或建设标准低, 受冲刷、冻胀等破坏, 渠道边坡滑塌, 建筑物沉陷、变形, 渠道完好率仅为40%。由于投入少, 灌区每年争取的投资只能用于部分干支渠道的维修改造, 对田间渠系更是无力配套。这样灌区内存在大量的支渠及田间渠道需要修建。而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既要完成规划区内的治理面积、突出规模, 又要面面俱到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有些措施无法彻底落实, 只能进行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的投入, 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特别是水利工程只能对项目区主要的斗渠进行衬砌, 大量的农渠和排水渠无法衬砌, 致使建设标准无法体现, 从而导致项目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改造不彻底, 功能不完善。一方面建设高标准农田需要提高亩投资标准, 另一方面急待开发的任务很重, 又不能因为提高亩投资标准而减少开发面积, 因此, 农业综合开发陷入了两难境地。

(二) 水利工程是中低改项目的重点, 建设难度大

水利工程作为中低改项目的最基础设施, 运行时间较长, 效益发挥相对长久, 水利措施投资已占到项目总投资的65%;在编制计划时, 仍执行甘肃省水利厅1990年、1996年颁发《甘肃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计算, 至今再未颁布新的概算定额, 人工工资执行的也是1996年定额标准, 分别是土方工程16.45元/日;石方工程17.59元/日;砼、安装工程18.73元/日;近几年来, 材料价格、人工工资增长较快, 特别是近两年价格大幅度上涨, 但仍执行十多年前的概算定额, 造成编制核定的项目工程预算与市场脱节, 对农发项目建设的影响也很大。

(三)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水利措施中应列入防洪、排洪设施

天祝县高原山区沟壑密布, 密度达1.608km/km2, 山洪灾害较为突出, 每年农田、村庄、公路、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均会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据20多年来的调查共造成损失67704.38万元。山洪灾害, 已给国家、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损失, 影响了全县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鉴于此, 在山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中应适当列入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内容, 以提高项目区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 改善人民生存条件和生态环境。

四、山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稳定农业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措施, 也是我县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采取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推广措施, 将耕地、渠、路、林以及技术推广、群众素质, 统盘考虑, 全面规划, 合理安排, 集中连片, 以达到改善和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更大程度的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根本目的, 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农发办下发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 (国农办[2004]48号) 完全适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需要。

(一) 建设内容

1. 水利措施:

灌溉系统规划科学, 灌溉用水有保证, 水质符合农田灌溉用水标准, 因地制宜采取工程、农艺、管理等节水措施, 灌溉制度科学合理, 工程设计符合水利部门规定的技术要求和设计标准。通过科学规划灌、排、防洪工程, 合理布局新打配套机电井、修建提灌站、蓄水池、埋设地下管道、硬化灌溉渠系、配套田间桥涵等设施, 使项目区达到灌、排、蓄、保相结合, 渠道及附属建筑物形成体系, 斗、农、毛渠畅通, 建筑物及附属设施配套齐全;确保灌溉保证率不低于75%, 排涝标准不低于5年一遇, 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不低于10-20年一遇。山洪防治区拦沙坝、沟头坝、排洪渠、防洪河堤、护岸、谷访、淤地坝等防洪设施齐全, 防洪标准不低于10年一遇。更大程度的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2. 农业措施方面:

通过土地平整、测土配方施肥、改良土壤, 修建配套田间道路, 用补助方式吸引农民购置耕作、收播机械, 建立良种繁育基地, 强化植物保护, 促进机械、农艺、生物措施的综合运用;达到项目区土地肥沃, 田间主干道晴雨畅通, 良种覆盖率100%, 农业机械化程度80%以上。注重土地改良、田间道路等工程设施的建设, 土地改良实施应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有利于田间机械化作业, 有利于水土保持, 满足灌溉排水要求, 便于经营管理;田间道路工程的实施要从适应当地地形地貌条件出发, 从方便农业生产与生活、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节省道路占地等方面综合考虑, 按照“因地制宜、节约用地、方便运输、合理布局”的原则进行布设;同时明确建设主体和管护责任, 确保各项工程设施长期正常发挥保护农田、服务农田的主要功能, 进一步提高抗灾和保障能力, 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3. 林业措施:

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利用荒山荒坡积极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建设, 在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 适时、适地、适树进行植树造林。人工造林苗木胸径达到3cm以上, 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0%以上, 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85%以上, 林相整齐, 结构合理。使项目区达到生态防护要求, 防止或减少自然灾害, 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4. 科技措施方面:

重点做好仪器购置、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优质农产品新品种的引进, 组织科技人员搞好技术服务, 加强技术培训, 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

5. 优势农产品基地标准

优势农产品基地除执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外, 应针对主导优势农产品的实际生产需要, 突出节水、良种、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等建设内容, 并适当提高投资标准。基地建成后, 主导优势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不低于项目区农作物种植面积的70%;良种基本实现统一供应, 并且来源有保障;农技服务、质量检测 (检验) 体系配套完善, 保证标准化生产的需要, 产品质量安全, 产品市场相对稳定;基地具备一定规模, 形成产地品牌, 有相应的龙头 (企业或市场) 作保障, 产业化经营程度较高, 项目区农民增收明显。

(二) 建设标准

1. 输水、配水渠系以明渠为主, 采用机制“U”型槽衬砌, 做到小弯取直、大弯就势, 线型流畅、排灌自如, 坡降比为1:8 0-1:500。

2. 管道及提灌设备安装:管道安装分为高压管道和低压管道两类。高压管道即抽水管道, 采用普通承接铸给水管, 管径一般Φ100-150mm;低压管即水池间连接和灌、排水管道等, 采用给水用硬聚氯乙烯 (U PVC) 管道, 视流量和灌溉面积优选管径。提灌机具及输供电设备根据高程落差、管径、电机功率等因素优选配置, 以安全、实用、节约造价、降低运行成本为目标。

3. 防洪堤:主要对沟谷河槽进入河川区部分进行整治加固, 采取M10浆砌石挡土墙或C20现浇砼护坡等型式, 在适当位置配套桥、涵和踏步台等, 方便项目区群众通行。

4. 机耕路:主要解决农产品及生产资料运输问题, 按单车道设计, 路基宽5-6m, 其中有效路面宽4-5米, 路肩各0.5m, 与镇、村道路相连接。做到平直顺畅, 大弯随弯、小弯取直, 纵坡不大于12%, 尽量避免大挖大填和大型堡坎, 避开成片农田, 尽量少占耕地。

5. 改良土壤:改良土壤通过施用农家肥、土地平整等措施, 使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河滩地要加厚土层, 使耕作层达到20cm以上。

6. 造林标准:按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造林规范要求, 一般亩植170株左右, 即株距2米, 行距2米。

五、创新高原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体制

(一) 加强领导, 认真规划

要充分认识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意义, 抓住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机遇, 明确目标和责任, 主要领导要亲自抓, 分管领导要具体抓, 扎扎实实抓出成效。要组织有关专家认真制定规划, 并按照统一规划, 认真组织实施。

(二) 突出重点, 发挥综合开发效益

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在重点抓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同时, 兼顾小流域治理和草原草场治理。要详细勘查, 连片规划, 把农业综合开发同支持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将项目区建成基础设施完善, 农业科技先进, 农业结构优化, 服务体系健全, 生态环境优美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 整合资金, 加大投资

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和财政部门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投资,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按照“资金性质不变, 管理渠道不变, 统一规划, 各司其职, 各记其功”的原则, 围绕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目标, 加大资金整合投入力度。同时充分调动项目区农民群众筹资投劳的积极性, 形成开发合力, 强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

(四) 围绕区域布局, 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创造条件。

按照市、县优质农产品区域规划, 重点把中低产田改造与高原蔬菜基地建设相结合, 与当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相结合, 把项目区建成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和推广基地。

(五) 注重科技投入, 提升科技含量。

进一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 扩大科技示范项目的覆盖面和辐射力, 实现以科技支撑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以科技项目为载体, 组织农业院校、科研、推广单位的专家, 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以项目区为基地, 对当地群众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 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强化科技意识。

(六) 创新开发机制, 严格项目资金管理。

篇4: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建设方案

关键词:农田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C931.6

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是广东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广东省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战略决策。《关于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的原则、目标、部门职责和具体要求。为强化现代标准建设项目管理,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充分发挥项目效益,广东省农业厅组织开发了广东省现代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1.系统结构

广东省现代标准农田管理信息系统由信息发布子系统和审批管理子系统2部分组成。信息发布子系统发布各年度项目申报通知、政策法规、新闻信息以及统计报表等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审批管理子系统实现了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申请信息在线填报和省市县各级主管部门对项目从材料审核、审批立项、项目下达、竣工验收、绩效评价的全流程监管,省市县三级管理机构及申报单位间数据信息可以互联互通、协同互动、数据共享。

2.功能实现

广东省现代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功能主要包括:项目申报、审核材料(区县级)、审核材料(地市级)、地点审查(省级)、材料初审(省级)、专家评估(省级)、立项下达(省级)、设计批复(省级)、绩效评价、运行管护、专题呈现、信息查询、统计报表、收发管理、系统管理(见图1)。

2.1系统管理

项目管理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初始化功能,主要包括各行政地区资料等:管理系统用户操作权限,省级管理部门可管理授权地市级管理部门的操作权限,地市级管理部门可管理辖区内的县市区管理部门的操作权限。

2.2项目材料在线填报

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单位,通过系统在线提交相关的申请材料电子文档,其中:项目概况以在线填写的方式进行提交,其他材料如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制作成doc、pdf等格式的文件以附件形式提交。项目申请提交成功后,可以进行受理信息查询,在县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核之前,还可更正申请材料。

2.3项目材料初步审核

县级项目主管部门的审核人员登录系统后,可对管辖区内用户所申报的项目申请材料进行在线初步审核,审核未通过的退回申报单位,申报单位修正错误后可以重新提交材料,审核通过后项目材料上报给地市级主管部门审核(见图2)。地市级项目主管部门的审核人员登录系统后,可对管辖区内需要审核的申报材料进行在线审核,审核未通过的退回相应县区级主管部门处理,审核通过的上报省级主管部门处理。

2.4项目省级审批与下达

经过市县2级初审通过的项目申报材料上报到省级后,首先进行地点审查和材料初审,地点审查主要看项目是否与已经投资建设的项目存在重复,材料初审主要材料格式是否准确充分、要件是否真实完整。经过地点审查和材料初审的项目由省级农业和财政主管部门联合组织专家评估,主要评估项目是否可行、设计是否合理、预算是否科学并给出是否予以立项的结论。

省级农业主管部门根据专家评估结论,结合地方基本农田、农业生产等客观因素,按照项目投资控制额度和标准,科学平衡的拟定项目安排方案,并经省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由财政部门下达项目资金,由农业部门下达项目计划。项目组织实施单位根据省级下达的资金和项目计划开展项目设计,审计必须经过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组织实施。

2.5信息查询统计与地图

2.5.1项目信息查询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查询项目包括:项目类型、项目级别、所在市级、所在县级、所在乡镇(街道办)、项目年度等。查询信息实行分级显示,一级为项目简要信息,包括项目编码、项目名称、组织单位、承担单位、建设地点、总投资、建设内容、竣工验收、绩效评价、运行管护等信息;详细信息使用二级栏目显示,使用超链接或程序命令形式查看。信息系统具有汇总、导出、打印、浏览等功能。

2.5.2项目地图

项目信息可以呈现分级地图。如果鼠标移动到某市(县)则弹出批注框显示该市各类项目数和投资总额,再点击该地点则弹出清单列表显示所有的项目。在地图当前图层为地级市图时,当鼠标移动到地图上的某市,则弹出批注框显示该市各类项目数和投资总额(见图3)。双击鼠标右键(点中某一地级市),系统进入县级图层,移动到地图上的某县时,则弹出批注框显示该县各类项目数和投资总额(见图4)。

双击鼠标右键(点中一县),系统进入县级图层,移动到地图上的某县时,则弹出批注框显示该县所有项目清单(见图5)。继续点击项目清单中的定位,可以在地图上定位项目所在位置,也可以点击项目名称显示项目明细资料。定位后,当鼠标移动到地图上的某项目时,则弹出批注框显示此项目的明细资料,实现双向查询功能(见图6)。

2.5.3统计报表与文件收发

项目管理系统提供省、市、县各级主管部门需要的管理报表,包括专业的统计表和分析图表,可以生成多种格式的报表文件。各级用户均可以向上级或下级传递公文、通知、告示等,省级用户可向全省传递,市级可向省级或市属下级单位传递,县级可向市级或省级传递。

3.结语

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是以项目为载体的,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项目管理的规定进行管理,确保项目管理法制化、标准化和自动化,确保项目资金安全,确保项目执行公平、公开、公正。广东省省农业厅组织组织开发了广东省现代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功能结构合理,各子系统功能明确、重点突出。系统开发调试完成后在广东省进行了推广应用,从应用情况来看,系统运行稳定、功能结构合理、监管流程设计科学、统计分析准确直观。系统的开发应用提升了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信息化水平,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同时,该系统也可用于一般的农业项目管理,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

篇5: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水利厅、农业厅、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高标准农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夯实了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部门间专项规划和资金安排统筹衔接不够、建设内容不配套、建设管理不到位、建后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需要在统筹规划、整合资金、规范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为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尽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建立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加强资金整合,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建设标准,充实建设内容,加强建后管护,切实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改造中低产田、推进农业机械化和节水灌溉紧密结合,同步推进。整合完善建设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监管考核、统一上图入库。优先在粮食主产区建设高标准农田,着力提高口粮生产能力。

健全机制,强化监管。探索资金整合、工程建设和建后管护新机制,统筹使用建设资金,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管,落实工程建后管护责任,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分工负责,协同推进。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要求,地方政府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负总责。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工作指导、政策和资金支持。

多元投资,社会参与。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新型经营主体和集体经济组织的积极性,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

(三)主要任务。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到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二、加强规划和资金统筹,形成工作合力

(四)统筹推进规划实施。各省(区、市)发展改革部门要会同财政、国土资源、水利、农业等部门,根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衔接本省(区、市)的新增粮食产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有关规划,完善省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将本省(区、市)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县,细化相关配套政策,建立部门联动、上下衔接、省负总责的工作机制,明确县级政府责任。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加快编制“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整治规划体系,分解落实建设任务,明确重点区域,确定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其中县级土地整治规划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落实到项目、地块和图上。省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完善工作和省级“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要在6月底前完成。

(五)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各省(区、市)要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要求,整合各方面资源,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要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合理确定建设优先顺序,围绕巩固和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优先在粮食主产区建设确保口粮安全的高标准农田,优先安排已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开发潜力较大的地块,优先安排干部群众积极性高、地方投入能力强的地区,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切实提高农田集中连片程度和产出能力。积极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农田,优先将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的土地纳入规划范围和年度建设计划,增加资金投入,充实建设内容,实行连片治理,推进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机械化生产,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

(六)加强建设资金整合。湖南省要按照《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关于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开展涉农资金整合试点的意见》(财农〔〕247号)要求,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积累经验,完善政策,建立健全统筹安排建设资金的`长效机制,为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开展资金整合试点提供借鉴。各地要结合实际,以县为单位,探索多种形式的资金整合模式,可以按照统筹规划、分部门实施进行整合,也可以突破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使用部门界限推进资金整合。

三、规范项目管理,科学推进工程建设

(七)科学设计建设内容。各省(区、市)要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组织开展田、水、路、林综合治理。以畅通骨干灌排渠系为基础,协调推进土地平整、灌排沟渠、田间道路、农田林网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重视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大力推广土地深耕和节水灌溉,同步采取农艺和工程技术措施。

(八)强化工程建设监管。各省(区、市)要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制度,梳理和规范项目申报、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竣工验收、监督检查等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实现项目建设管理精细化。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和规模、项目批复文件、竣工验收报告等相关信息,要及时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依托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利用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等有关部门的管理系统,建立信息化管理机制,对高标准农田实现全程监控、精准管理。国土资源部门要升级完善监测监管系统,统一数据要求,开放数据接口,公开统计结果,为相关部门共享系统提供便利。各有关部门要完善本部门负责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拐点坐标、主要工程量等信息,做好数据汇总和提交,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九)健全建后管护机制。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推动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长效机制。高标准农田建设竣工验收后,要及时移交使用人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做好登记造册。通过签订协议等方式,明确工程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和管护经费,确保管护到位。强化用途管控,及时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优先用于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种植,防止高标准农田非农化。在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时,要优先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纳入范围。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把建后管护机制落实情况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考核范围。

四、增加建设投入,确保质量进度

(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支农投入的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地方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合理制订不同类型区的亩均投资标准。各地要调整优化本级财政支出结构,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点支持范围。

(十一)积极吸引社会投资。探索将通过土地整治增加的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并适当安排补充耕地指标调剂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共同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各地可探索实行委托代建、特许经营和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工商资本投资建设高标准农田。对于利用社会资金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地区,国务院有关部门将按照各地承担的规划任务,继续安排年度建设资金,确保国家投入力度不减,进一步扩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和水平。

(十二)创新投融资模式。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基金、贷款贴息、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地方和社会资本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信贷支持等金融服务。各地要通过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搭建投融资平台等方式,培育符合要求的贷款主体,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融资提供便利。

五、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检查

(十三)落实地方责任。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由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水利、农业(农机)、人民银行、林业、银监以及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化管理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机制,强化部门分工协作和协调沟通。要研究制定本地区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逐级落实建设任务和工作责任,做好建设情况自查和总结,全面客观反映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落实情况。

(十四)加强部门协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密切跟踪掌握建设情况,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支持地方政府做好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要牵头做好协调和统筹规划,适时组织第三方评估;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资金统筹整合和使用监管,落实建设资金;国土资源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各地及时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和国家标准委要按职责分工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完善标准体系。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要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信贷支持。

篇6: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理评估报告

工 程 质 量 评 估 报 告

总监理工程师: 监理单位: 编制时间:

日期:2018.08.08

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安徽鼎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对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阶段进行监理,于2018年8月8日派驻项目监理部开始对该工程进行施工阶段质量控制。通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单位、监理单位的共同努力,于2018年12月 8日该工程达到竣工条件,经承包单位申请,我项目监理部于2018年12月8 日牵头组织了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单位组成的验收小组,对该工程进行了竣工预验收。我项目监理部将该工程的质量评估报告出具如下:

一、工程参见单位基本情况

1、建设单位:

2、项目区政府:

3、设计单位:

4、承包单位:

5、监理单位:*****

二、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2、工程地点:

3、工程规模:建设规模825.21公顷,整治耕地面积419.6公顷 总 投 资:施工合同金额862.338087万元

4、计划开工日期:2018年8月8日,计划竣工日期:2018年12月8日

5、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工程量:

1)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50m3蓄水池12座;新建0.3m*0.3m截流沟12条,长766m;改建0.4m*0.3m农渠1条,长245m;新建0.4m涵洞6个,长32m,2.4m*0.5m*0.12m的预制空心板2块。

2)田间道工程:新建3条3.0m宽田间道,长1773m;改建田间道1条,长2564m,改建田间道3.0m宽7条,长3902m(包括扩建5条2.0m左右的生产路至3.0m宽田间道,长2970m,改建2条3.0m宽田间道,长932m);新建2.0m宽生

产路2条,总长1764m;新建1.0m宽生产路3条,长2225m;新建会车点16座,混凝土路面;新建1.5m高挡土墙,长79m,新建3.0m高挡土墙,长190m,3)其他工程:新建长8.0m,宽5.0m晒谷场1座,标识牌1座。

三、质量评估依据

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监理规范》、《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等有关监理规范;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41-2013);

3、《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3-2013);

4、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

5、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签订的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和补充文件;

6、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工程项目文件和设计文件(规划文件、设计文件、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有关记录);

7、建设单位与工程承包单位、设备供应单位、材料供应单位依法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设备采购合同、材料供应合同;

8、承包单位编制的并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审查同意的施工组织设计;

9、工程实施过程中有关会议记录、函电及其他有效的文字记录。

10、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有关规定;

四、监理工作情况

1、监理工作就是“四控两管两协调”,而质量控制是监理工作的核心,质量控制主要有:

1)事前控制:

熟悉掌握施工图纸和有关的技术规范和验评标准;审查施工单位资质、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进场材料报验;施工现场检查验收及核查工程质量保证措施等。对重点工序质量控制关键点进行技术交底。在整个监理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事前控制和主动控制为主,依据合同和设计文件编制了监理规划,制订了具体的监理工作程序,明确了工作内容,行为主体,验收标准及工作要求。本工程开工前,依据监理规范要求,我们审查了施工单位的资质,现场质量管理、技术管

理组织机构、人员、制度及特殊工种操作人员的资格、上岗证等。依据承包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审查,并相应编制了《监理规划》,开工前进行监理交底,编制相应的《监理细则》。对工程的测量、定位放线,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进行了现场复核,进一步明确了监理目标和要求,为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2)事中控制: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控制,主要采用巡视、旁站、平行等检验方法。严格执行隐蔽工程验收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强化验收过程控制。

(1)严把原材料、半成品进场关凡是进场原材料、半成品首先要进行书面检查,即查验合格证、准用证、质保单等,符合要求后进行外观检查,没有异常情况后监理见证取样送市检测中心复检,做到材料进场先复检后使用,不合格的材料拒绝用于工程上。本工程建筑材料合格证、质保单齐全,其中我们共查验钢材合格证、质保单、复检报告共份,水泥出厂合格证、质保单、复检报告份,对钢材、水泥、石子、黄沙等主要材料都进行了进场后的抽检复验,全部达到合格要求。

(2)严格工序检查,强化过程控制在施工监督过程中,强化了施工工序报验手段,做到先报验后施工,上道工序未经验收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对隐蔽工程的验收我们项目监理部尤其重视,现场监理人员对重点、关键部位进行了旁站监督,如沟渠基槽开挖、渠底砼、路基工程、道路垫层面层施工等。施工中,我们对砼的配合比、坍落度和养护等方面作为重点来控制,以确保砼的施工质量。在浆砌石沟渠施工中,我们抓了以下关键:一是毛石的质量;二是砂浆的正确拌制;三是砌筑的质量,其中砂浆的饱满度、粘结度、垂直平整度渠道浆砌石墙后部回填土作为关键来监督。在沟渠预制板安装时,我们抓了以下关键:一是混凝土构件的验收,主要是一看资料,二实测,对于资料不全或不符要求的一律不予进入现场,对实测不符要求的,要求立即予以整改;二是现场铺设进行抽样检查,土基夯实进行旁站监理;三是拉长线及平整度检查,不符要求不予进行下序施工;在现场旁站监理中,共抽查送检水泥复检 组,碎石复检 组,砂复检 组,C20砼配合比试块 组,砂浆试块 组,评定结果均达到合格要求。在监理工

作过程中,共发出监理工程师联系单 份,监理工程师通知单 份,监理工程师备忘录 份;工程施工中我们实行每周一次的由三方参加的现场监理例会,及时处理解决施工中的有关问题。

3)事后控制:对已完成的单元、子分部、分部工程及时组织验收;审核材料抽检试验结果;及时跟踪工程内业资料整理。

(1)本工程在施工全过程中没有发生质量事故,作为一般性质量问题,施工单位通过自查、自检后内部整改;另一方面,通过监理检查发现后通知施工单位整改。

(2)及时督促施工单位收集整理好各种工程资料,并认真做好自己的监理资料。

(3)要求施工单位做好已完工程的成品保护工作。总的说,本工程通过监理的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工程内在的质量安全可靠,浆砌石砌筑工程总体质量较好,渠道底面未发现裂缝,无渗漏现象。

五、工程实施情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未能实施情况:

1、土地平整工程:

因当地村名不同意占用土地,导致土地平整工程未能实施。

2、灌溉与排水工程:

因当地村名不同意占用土地,导致灌溉与排水工程未能实施。

3、田间道路及新建生产道工程:

因当地村名不同意占用土地,导致田间道工程变更如下:

1)新建田间道1-

1、新建田间道1-

2、新建田间道1-

3、新建田间道1-

5、新建田间道1-

6、新建田间道1-

7、新建田间道1-

8、新建田间道1-

9、新建田间道2-

1、新建田间道2-

2、新建田间道2-3共12条田间道未能实施。其余田间道按设计要求实施完成。

2)新建生产道-

1、新建生产道-

2、新建生产道-

3、新建生产道-

4、新建生产道-5共5条新建生产道未能实施。

六、工程监理实施情况

1、工程开工前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重点落实责任到位,检查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加强对每道工序进行自检、互检和交工艺、交措施、交标准,严格执行国家的验评标准和施工规范,加强质量管理,通过一些强有力的措施,使工程质量达到控制目标。

2、开工前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严格监控施工单位按图施工,按规程操作。土建专业监理师跟踪检查,按施工图严格监控,施工单位予以配合,对检查出来的质量问题,先通知施工单位责任人,再研究整改方案,上报监理部,由总监签字认可后,按方案实施整改,并派专业监理师跟踪整改情况,整改合格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3、定期召开工地例会,组织项目经理、施工员和专业施工队负责人进行交流,解决工地存在的质量问题,协调各工种之间关系,很好解决了各工种之间施工矛盾。土建专业监理师就工地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逐一通报给各责任人,各责任人制订下一步如何加强质量管理方案,并上报监理部,监理师则督促施工单位按方案执行。

4、监理部检测使用主要仪器:水准仪、经纬仪、靠尺、对角检测尺、塞尺、反光镜、百格网、焊接检测尺、内外直角尺、卷线尺器、钢卷尺、游标卡尺、空鼓锤、砼回弹仪等。

5、对各种原材料进场严格按批量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才能使用在该工程上,否则下达通知撤出现场。严禁不合格伪劣产品用到工程上,任何材料在使用前,监理工程师均要求施工单位填写材料、报验单,详细说明材料来源、产地、规格、使用部位、见证取样后,见证施工单位送检。施工过程中水泥、砂石、进行见证取样送检,并实行报验许可制度。由于监理人员工作到位,施工单位予以配合,从而保证了原材料的质量。各种设备在开工前报验,均能正常工作,满足该工程项目的要求。

七、分部工程质量评估

项目监理机构依据验收规范、标准、设计图纸及经批准的项目划分,分批、分层次按照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逐级验收。

1、单元工程验收:

按保证项目、基本项目、允许偏差项目进行。含隐蔽工程项目的单元工程首先验收隐蔽工程,隐蔽工程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程施工。验收要求保证项目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及验收规范要求;基本项目参照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划分不合格、合格、二个等级进行;允许偏差项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本工程共划分为152个单元工程,实际验收71个单元工程。各分部工程所含单元工程施工记录完整,自检、交接检、互检记录完整;相关施工人员签字齐全;所用材料质量证明资料齐全,复检合格;施工资料、证明资料完整、齐全;现场报验、监理检查验收符合规定要求。

2、分部工程验收: 依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41-2013)的验收内容、程序、方法由监理机构主持对分部工程进行了验收,验收的方法是全数检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资料的完备性,并查看工程现场观感质量,从而认定分部工程质量等级,并付遗留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分部工程验收主要检查其所含单元工程是否全部完成施工任务,有无漏项,施工、技术、质量证明资料是否完整、齐全,相关签字人员是否签字,签字级别是否符合要求。田间道路工程:所含70个单元工程全部为合格工程。该分部评为合格工程;其他工程:所含标志牌1个单元工程全部为合格工程。该分部评为合格工程。

3、单位工程验收:

在完成单元工程、分部工程验收之后,单位工程验收是检查所含分部工程资料是否齐全、完整、现场检查工程外观质量。经资料检查核实和现场检查,单位工程所含全部分部工程中的所有分部工程为合格工程,评定单位工程合格工程。

4、单项工程验收:

所含各单位工程全部验收合格,所含资料齐全、完整。评定本工程合格。

八、质量保证资料核查

1、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基本齐全,符合验收规

范要求。

2、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基本齐全,符合验收规范要求。

3、工程观感质量检查:经项目监理部检查,工程观感质量“一般”。

九、质量评估结论

1、本工程各检验批的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均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规定。

2、工程技术资料齐全、有效,符合要求。

3、观感质量检查:“一般”。

4、评估结论:本工程共划分152个单元:共实施71个单元工程,所单元工程全部验收合格。

十、工程监理情况

1、抓好事前控制,严把开工关。

1)在整个监理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事前控制和主动控制为主,依据合同和设计文件编制了监理规划,制订了具体的监理工作程序,明确了工作内容,行为主体,验收标准及工作要求。

2)本工程开工前,依据监理规范要求,我们审查了施工单位的资质,现场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组织机构、人员、制度及特殊工种操作人员的资格、上岗证等。依据承包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审查,并相应编制了《监理规划》,开工前进行监理交底,编制相应的《监理细则》。对工程的测量、定位放线,包括边线尺寸、水平标高进行了现场复核,进一步明确了监理目标和要求,为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2、严把原材料、半成品进场关

进场的改良土土质全部复合设计及耕植土要求。

3、严格工序检查,强化过程控制

1)在施工监督过程中,强化了施工工序报验手段,做到先报验后施工,上道工序未经验收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对隐蔽工程的验收我们项目监理部尤其重视,现场监理人员对重点、关键部位进行了旁站监督。

2)在现场旁站监理中,共抽查改良土回填 4 项,评定结果均达到合格要求。

3)在监理工作过程中,共发出监理工程师联系单 0 份,监理工程师通知单 3 份,监理工程师备忘录 0 份;工程施工中我们实行每周五次的由三方参加的现场监理例会,及时处理解决施工中的有关问题。

4、加强事后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合同要求

1)本工程在施工全过程中没有发生质量事故,作为一般性质量问题,施工单位通过自查、自检后内部整改;另一方面,通过监理检查发现后通知施工单位整改。

2)及时督促施工单位收集整理好各种工程资料,并认真做好自己的监理资料。

3)要求施工单位做好已完工程的成品保护工作。

总的说,本工程通过监理的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工程内在的质量安全可靠。

十一、对工程质量的综合评估意见

上一篇:17-轨道交通工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制度下一篇:金店店长辞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