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友好:“老人”重命名

2022-09-11

一、“老人”的三重内涵

(一) 生理功能层面

生物学意义上的衰老是与分子及细胞水平多种损伤的积累相关, 机体能力降低。一般学术文献将60岁作为老年人口的年龄界限。但是生理变化并非线性一致, 有些70岁老人拥有良好身体机能、脑力, 体能和20岁相似, 但有些却可能体弱多病需要很大的支持才能满足其基本需要。衰老程度个体基因的随机性与环境、卫生水平的不平等相关, 医疗技术发展延长寿命, 固定的年龄划分显然不适宜表达衰老。1

(二) 社会文化层面

社会制度规定了工作年龄段和退休阶段, 以社会建构的形式定义老年 (一些发展中国家没有退休概念, 贫困地区居民长期工作以维持生计) 。社会意识方面广泛存在的“老年歧视”, 将老年人与“依赖、需要照顾的群体”联系在一起。城乡、性别、教育水平、阶层差异定义了不同的老年 (随着社会流动和家庭结构变化, 东亚孝道观念呈式微趋势。在政商等领域, 年龄增长意味着权力、权威、资源的累积) 即使是年轻时通情达理的一个老人, 进入老年之后, 也有可能出现性格变化, 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人的年龄越大, 人格改变的情况越突出, 甚至会出现判断力下降的情况。

(三) 自我认知层面

老年时期个人体验呈现出多样性, 老年人的状态和需求是生理功能、社会文化、自我认知三者互相影响的结果。急速上升的农村老年人自杀率, 老年人314/万、青年人44/万、中年人27/万 (刘燕舞, 2012) 、京山农村“无用“的老人意识形态 (贺雪峰, 2009) 。老年歧视会成为自我应验的预言, 老龄期的个体内化这种观念, 继续强化相应的脆弱风险、能力不足的感受。

二、同质化与标签化

(一) 现状

老人的生理机能与之前相比, 有很大的下降, 不可避免地需要他人或社会关心与保护, 老人作为一个“弱者”形象出现。因此, 老人和老龄化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二) 挖掘原因

对老人的歧视无非就是对她们的刻板印象, 人们以年龄、性别、种族、国际、肤色、职业或宗教信仰等分类方法, 对其他社会群体形成的固定僵化甚至带有偏见的看法。以不平等态度对待老年人的行为或言论, 认为年龄增高与工作能力下降被视为因果关系。

(三) 问题内涵——权利问题

老人同质化标签化的本质是权利问题, 越是弱势的人的存在越容易被忽视。如同性恋老人、精神残障老人、老年光棍、老年女性。越有资源的人越容易被看到, 容易发声。所以首先是赋权问题。老人是年轻人的分化和延伸。有些老年人群体的数量未必少, 要创造环境让他们愿意参与、愿意发声, “自立资源”, 保障这些发声渠道, 要因地制宜解决他们的。但是重视老人不等于老人拥有特权, 应该平等的参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

(四) 问题方向——灵活去标签

我们去标签化要灵活, 要情景化而不是终身化。比如老人拥有资源、资历。这个标签就是有意义的。不要将他变成属性, 而是成为一种需要。标签产生的原因不一定都是认知错误。应该吸纳老年人参与公共服务, 可以参照性别的配额制。老年人是有智慧的, 产品生产时将老人纳入智囊团。标签的本身没有好坏, 如果将它变成属性, 就会有歧视的意味。

三、或许可行的道路

(一) 理念和思路

我们应随时随地反标签化, 商业、政府和社会都有打破同质化的动力和可能性, 在此过程中给他们赋权是核心。

(二) 具体行动

1. 政府顶层设计

首先将解决方案前置, 而不是等出现问题才解决, 比如可以通过针灸的方法延缓衰老。其次通过拓宽参与渠道、完善参与机制、增大参与范围引导老龄群体参与公共事务。最后解决问题时可与其他政策目标结合。在政治领域多为自己“代言”, 而不是避讳不谈。

2. 市场:政府推动、企业与社会参与

政府在政策层面鼓励产品的无障碍化, 企业会逐步看到无障碍产品的巨大空间, 真正从产品上实现去标签。企业在适老产品的开发更多考虑老人的意见, 在商业模式中将老人与年轻人绑定, 提高产品盈利保障。政府通过税收优惠, 鼓励适老产品的开发和服务的提供适老服务, 适老产品的开发逐步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政府采购清单中更多考虑适老产品, 提高产品的可及性。

(三) 一点想法的延伸:从市场经济角度考虑一些适老产品

1. 产品的适用范围上消除老年

在产品设计与生产的前期调研阶段, 用户画像瞄准特定人群而非老年人, 不能局限于“老年”这个模糊概念之下的宽泛群体, 而应更精准的锁定群体特征。将掩盖在老年概念下的具体表现分类抽离出来精准把握。拓宽产品适用范围、精准的直接针对某些具体特质、更能有效的缓解老年标签化的尴尬与隐含的歧视。吸引更多的非老年群体, 拓展更多元市场, 扩大产品适用范围, 增加销量与利润, 吸引企业开发生产。如老年机、老人鞋。所谓“老人机”大多标榜大字大声, 实际应是适应视障或听障人士使用的手机。部分老人机宣称“缓解老人使用电子产品的尴尬”其实质是收益期衡量的选择及对老年人新事物接受能力的习惯性歧视。与之相反, 苹果手机的设计理念致力于简单到让三岁的孩子也可以使用。

2. 产品的营销策略选择上消除老年

“适老”—适应老年其实质是营销老年, 因为老年人除部分普遍共性以外具有着诸多不同类别的特征。这些特征又与非“老年”当中的许多人群拥有着普遍共性, 因此所谓适应老年的产品仅仅只是适应部分老年所具有的某一特征, 且这一特征并非年长者独属甚至可能在非年长者中更为普遍。从这个层面来说, “适老科技”这一概念甚至可说是伪命题, 因它只是适应一定人群的科技, 只是用营销学抓住老人。如老花镜与远视镜。“远视眼”当眼球的调节作用静止时, 平行光线进入眼内, 在视网膜之后会聚形成物像。远视眼多因眼球前后径变短或是因小角膜、晶状体弯曲度变小, 房水及晶状体屈光度减少等所引起。“老花眼”是一种生理性改变, 年过40岁的人, 由于晶状体的硬化, 调节功能逐渐减弱, 小部分是睫状肌衰退, 产生看近困难, 需配戴老花镜。老花发生的年龄并不一致, 这与本人的屈光状态及各人工作性质有关。镜片是不分近视镜或老花镜的, 镜片只分度数, 正度数, 负度数。用来补偿眼球本身的屈光误差。

3. 产品的功能选择上消除老年

规避老年概念的标签化也是规避其他年龄人群或其他模糊概念人群的营销性标签化。如儿童、妇女 (对产品进行不必要的性别区分) 等概念, 他们需要共同努力构建更科学更客观的社会现实语境体系。比如儿童手表, 简单易操作, 定位防走失, 现在还加入了快捷支付等功能保护孩子的安全, 便利孩子的生活, 这款产品除外形设计以外完全符合阿尔兹哈默症患者 (而非“老年”) 使用。

4. 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情况来看, 各地开展老年人社会工作的服务比例相对较高, 老年人得到高度的重视, 但是重视老人不等于老人特权。在重视老人的发展过程中要防止新的问题产生。笔者建议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政策允许的范围下与其他政策配合, 进行长远的年龄友好工作。

摘要:根据联合国标准, 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 该地区被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2.41亿占总人17.3%, 意味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的问题除了资源配套、养老资源分配不均等“制度性”因素造成的挑战, 还应该注意到“顶层设计”与“接地气”的实际操作之间的鸿沟, 比如老人“问题化”、“同质化”、“标签化”, 使老人被动的接受服务, 失去了其原先所有的主体性。本文对“老人”进行三重界定, 研究为什么会出现同质化和标签化, 并提出或许可行的道路。

关键词:年龄友好,反标签化,反同质化

参考文献

[1] 刘燕舞.生活好了, 孝道丢了?[J].半月谈, 2015 (14) :56-58.

[2] 潘天舒.医学人文语境中的老龄化与护理实践[J].上海城市管理, 2015, 24 (06) :34.

[3] 潘天舒.人类学家凯博文:医学人类学的“克莱曼范式革命”[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01) :7.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年龄友好:“老人”重命名】相关文章:

酒店命名方案04-12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05-05

命名管理办法05-02

未命名的爱05-04

品牌命名艺术论文04-16

重新命名论文题目05-08

分类和命名范文05-19

华县友好医院元旦致辞05-04

睦邻友好典型事迹04-16

友好文化交流范文06-03

上一篇: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之尝试下一篇:论贫困山区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以四川省平昌县石垭乡为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