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医药业范文

2022-06-11

第一篇:海洋生物医药业范文

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分析 未来海洋生物医药

前景广阔

海洋生物医药行业是指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提取有效成分,进行海洋生物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活动,包括基因、细胞、酶、发酵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新疫苗;药用氨基酸、抗生素、维生素、微生态制剂药物;血液制品及代用品;诊断试剂;血型试剂、X光检查造影剂、用于病人的诊断试剂;用于动物肝脏制成的生化药品等。

更多关于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可查看《2015-202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我国海洋生物产业以基地化、园区化为特征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目前已有8个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6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集群,以湛江为核心的粤东海洋生物育种与海水健康养殖产业集群,福建闽南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集聚区和闽东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业集聚区等。

近年来海洋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被列入重点发展领域,主要是由于其对于缓解资源瓶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创新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海洋油气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等战略新兴产业,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和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距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

1 差距主要体现在,海洋生物科技创新与国外和陆地对比还有差距;资源调查、评估和保护不够,海洋生物资源的独特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平台建设等产业创新支撑体系还较薄弱;海洋生物龙头企业相对较少,与小微企业互补不足,产业生态还未建立完善。

海洋生物医药行业要想获得更快的发展,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协作,政府方面,需要在资金扶持、人才培养以及行业发展引导等方面做出努力,而作为直接参与者的企业,则需要在创新能力培养上加大投入,企业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储备基金,投资一些基础性研究项目作为知识储备,或者通过资金缺陷法收买研究人员科研成果对其进行后期研究,缩短周期并加快产品的产业化发展,避免新产品前期研究的投资风险。

文中数据参考自: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2

第二篇:八、生物医药

1、藁城市医药现代物流产业项目

2、河北省(石家庄)高端医药产业园项目

3、石家庄市兴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4、肿瘤细胞药敏检测及检测板项目

5、青霉素扩环生产头孢母核中间体项目

6、中唐糖尿病防治产业园Ⅰ期工程

【生物医药】

1.藁城市医药现代物流产业项目

项目名称:藁城市医药现代物流产业项目

项目简介:藁城市是河北省省会石家庄“中国药都”建设的主要载体,藁城经济开发区(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最大的医药工业基地和首批认定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

基地拥有华药、石药、神威、以岭等知名医药企业,形成了“华北”、“石药”、“神威”、“欧意”等国内外知名品牌。核心区作为国内最集中的医药基地,已建成超5000万元以上医药企业30余家,总投资52.5亿元,吸纳日本日绵株式会社、美国永胜、德国赫司特、印度兰花集团、韩国大雄制药、美国优金公司以及华北制药集团、石家庄制药集团等国内外制药知名厂商落户建厂。建成了华药倍达、石药恩必普、四药股份等一批高科技医药企业,并建有多家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中心和专业实验室,形成了产品涵盖医药中间体、抗生素原料药、生物制药、中药、成品药、麻醉药及医疗设备等领域的产业集群。

借助华药与帝斯曼、石药与联想的战略合作机遇,“十二五”期间将投资49亿元、占地3000亩的华药工业园和投资35亿元、占地1800亩的石药工业园项目作为基金建设的“重中之重”,全力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医药工业核心区。预计到“十二五”末,随着华药、石药工业园的全面启动,基地核心区可达到固定资产投入120亿元、销售收入155亿元、税收20亿元的发展目标。

基地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医药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带动了医药物流总量的持续扩张。同时随着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加快发展医药现代物流也是医药商业物流企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为此,藁城市拟在开发区规划土地200亩,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建设医药现代物流产业园。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合作均可 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藁城市发展改革局 联系人:李志华 电话:0311-88165425

2.河北省(石家庄)高端医药产业园项目

项目名称:河北省(石家庄)高端医药产业园项目 中方承办单位情况:承办单位为石家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河北省医药产业发展工作目标(2010-2015)》中,明确提出石家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以全力打造全国最具影响的高端医药产业集群为目标,抓紧做好河北省(石家庄)高端医药产业园的建设。瞄准国内外大型医药集团、知名研发机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一批医药高新技术项目入驻。

石家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2009年,高新区进区企业已达2000余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930亿元、工业总产值730亿元、利税76亿元、财政收入17.3亿元、出口创汇5.1亿美元。

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高新区始终把环境建设作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永恒主题,累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过20亿元,达到了“九通一平”,通过了ISO9000和ISO14000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形成了较高的服务质量和环境管理水平。高新区内道路通畅,绿树成荫,高楼林立,厂房连排,现代化新城区已初见规模。良好的环境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纷至沓来,如:日本的富士通、NEG、住友商事,德国的赫司特,美国的孟山都、休斯公司,英国的TMD、国家电力公司,马来西亚的金狮集团以及香港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等均在高新区投资建厂。

石家庄高新区医药产业和创新要素基础条件较好,表现在:第一,产业规模大。2008年中国医药百强企业中,石家庄市企业石药集团居第2,华药集团第8,区内的以岭药业从2006年的第96位上升到第56位。石家庄市作为国家首批生物产业基地,医药生产加工综合能力居全国第一,医药产业实现产值仅次于上海而名列各省会城市之首,实现利税则已跃居全国第一。高新区生物与新医药产业连续三年以超过30%以上的速度领跑全区经济发展。2008年,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保持了高位运行,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高,77家生物与医药企业共实现总收入144.72亿元,占五大主导产业总收入的30.02%,实现工业总产值144.75亿元,占五大主导产业总产值的43.1%,实现工业增加值64.73亿元,占五大主导产业总量的53.19%,实现税收10.4亿元,占总量的42.85%,已经具备了成为第一主导产业的基础。第二,创新能力强。石家庄制药行业历史悠久,人才济济,具备了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华药集团为中心的生物工程攻关体系,以石药集团为中心的高密度发酵技术体系,以神威药业为中心的中成药产业化技术体系和以以岭药业为中心的中成药研发技术体系已初具规模。已建成一批具有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中间试验为主要功能的医药重点实验室、一个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三个国家级生物医药企业技术中心;华药新药中心连续两年在全国医药企业创新能力排行榜中名列第一。所以,石家庄高新区现有的生物医药创新要素资源较为丰富,具备了集聚的基础。 建设内容:实施产业、创新要素集聚战略,营造最优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吸引国内外一批大型制药企业、研发中心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进驻,实施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形成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的现代生物医药创新体系,成为全区、全市乃至北方地区医药技术创新的源泉和产业发展的强劲支撑。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建设成为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龙头、生物谷创新源头,成为在国内外知名的生物医药创新集群,形成石家庄高新区独具特色的品牌名片。在重点引进国内外龙头生物医药企业产业化项目的同时,搭建三大平台,一是生物医药与现代中药技术的研发平台,二是为生物医药研发而提供的公共服务平台,三是为扶持其发展而建立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平台。

一期目标是引进国内有影响、省内领先水平的研发、技术、工程中心和省级医药检测服务机构,以华药新药、石药、以岭、威远等制药企业研发中心和医科大生物中心等科研机构进驻起步,同时吸引一批省、市一流制药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河北省生物医药最密集的创新要素集聚区,创新能力辐射全省;二期目标引进国字号创新机构和国家级的检测机构,建设中国北方生物医药领域研发机构最集中、创新实力最强、新药创新成果最突出的基地之一,创新能力辐射中国北方地区;三期目标是引进国际知名生物医药研发机构、检测机构、服务机构、中试机构等,成为国际有影响的生物与现代医药创新集群,建成我国北方最好的生物产业创新要素集聚区。

资金筹措及合作方式:

1、暂定由高新区财政融资,完成土地征用、村庄拆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共同建设综合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

2、文化、体育以及金融、保险、医疗通信等共享设施由市场化运作决定,谁经营谁投资。

3、欢迎制药企业、生物医药研发机构、检测机构、服务机构、中试机构等自筹资金进入高端医药园建设医药生产、研发等项目。 联系方式: 联系人:邵文嵘

电话:0311-85969989,85093206, 传真:0311-85969989 电子信箱:zhaoshangju@shidz.gov.cn 邮编: 050035 地址:石家庄市长江大道89号 招商合作局

3.青霉素扩环生产头孢母核中间体项目

项目名称:青霉素扩环生产头孢母核中间体项目

项目单位概况:金通公司成立于1996年,位于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珠峰大街49号。主要生产头孢类医药中间体,拥有自营进出口权,是国内较早生产头孢类医药中间体的厂家,专业为国内大型制药企业头孢类抗生素配套。金通公司拥有一支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专业管理团队,在市场开拓、技术研发和生产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公司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项目内容:本项目在金通公司现已拥有的成熟技术的基础上,以青霉素为初始原料,以目前已经形成市场规模并处于成长期的7-ANCA(用于生产头孢唑肟和头孢布烯)和7-ACCA(用于生产头孢克洛)为切入点,建设年产300吨青霉素扩环改造而成的头孢母核中间体生产基地。

市场分析:该项目生产的7-ANCA和7-ACCA为青霉素结构改造生产的头孢母核,根本上解决头孢类抗生素半合成原料来源单一的问题,并为头孢类新品种新疗效的创制提供更多选择。7-ANCA和7-ACCA两个产品的投产将弥补国内需求的巨大缺口,将结束两个重要头孢母核依赖进口的历史。 经济效益分析: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43亿元,年净利润6700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44.7%, 内部收益率30.6%,投资回收期3.6年(含建设期一年)。

项目投资:项目预计总投资1.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000万元,流动资金9000万元,拟吸收资金5000万元人民币。 联系方式:

项目单位:河北金通医药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石家庄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珠峰大街49号 电话:0311-85382993 13333212865 传真:0311-85382080 电子邮箱:zhgkuan@163.com 联 系 人:张国宽 4.石家庄市兴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年产24100吨

生物炼制产品项目

项目名称:石家庄市兴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年产24100吨 生物炼制产品项目

项目简介:本项目占地26.64公顷,总建筑面积105936平方米,总投资113183.3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3833.17万元、流动资金9350.18万元。采用世界先进工艺技术和国内外先进设备,设计总规模为年产24100吨生物炼制产品。其中年产长链二元酸20000吨、硫氰酸红霉素2000吨、泰妙菌素2000吨、多杀菌素100吨。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04000万元,年利润52514.93万元,税金13128.73万元。

本项目基础设施完善,供水、供电、供热、通信能力充足,道路宽广畅通。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农林业鼓励类项目,能耗低,工艺先进合理,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劲。

长链二元酸(Long chain dicarboxylic acids),是指碳链中含有10个以上碳原子的脂肪族二羧酸,包括饱和及不饱和二羧酸。长链二元酸是一种很重要和有着广泛用途的精细化工产品,它是制造高级香料、高性能尼龙工程塑料、高档尼龙热熔胶、高温电解质、高级润滑油、高级油漆和涂料、耐寒性增塑剂、树脂。医药和农药的重要原料。生物发酵法技术开辟了生产长链二元酸的新途径,国内长链二元酸市场缺口较大,市场十分广阔。具有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硫氰酸红霉素主要用于治疗对青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感染。属抗生素类药、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支原体的感染,是国内生产加工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无味红霉素、克拉红霉素、阿奇红霉素系列衍生物的理想原料。近年来市场行情较好,货源紧缺。

泰妙菌素是通过发酵培养和半合成生成的一种双萜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支原体有特效,特别是黄金葡萄球菌、链球菌、多种霉形体和某些螺旋体具有较强的作用。主要用于防治家畜家禽呼吸系统疾病,是世界十大兽用抗生素之一。将逐步取代甲砜霉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等老产品,市场空间大,潜在市场广阔,生命力持久,前途十分光明。

多杀菌素是一种新型绿色广谱生物杀虫剂,属于微生物源生物化学农药。多杀菌素对虫害具有快速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叶片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可杀死表皮下的害虫,对一些害虫具有一定的杀卵作用。对植物安全无药害。适用于蔬菜、果树、园艺、农作物上使用,杀虫效果受下雨影响较小。 多杀菌素潜在市场广阔,前途十分光明。

企业现状:石家庄市兴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坐落在赵县城东10公里—石家庄市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赵县生物产业园内,拥有员工12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80人,中高级工程师31人,高级职称人员9人。是一家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精深加工淀粉为基础,以中国科技大学、燕山大学、中科院近代物理所、中国发酵工业协、中国淀粉协会为依托,运用物理学、化工学、生物技术开发生产葡萄糖、变性淀粉、医药原料药、兽药、生物原料药等具有高附加值系列产品的综合企业、是中国淀粉糖二十强,河北省粮食深加工龙头企业。 资产总额5932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35569万元,流动资产23755万元,净资产37097万元。

主导产品为:阿维菌素、生物农药,年产量600吨。国内市场占有率约25%,现占地面积29.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3万平方米。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产品先进,工艺先进,成本低,质量高。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一、投资估算

总投资113183.3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3833.17万元、流动资金9350.18万元。

二、资金来源

1、项目单位投资 28183万元

其中:以现有厂房、设备折价投入8183万元,以现有资金投资20000万元。

2、拟吸引资金 85000万元 其中:引进资金 85000万元。 合作方式:合资、合作 企业联系方式: 法定代表人:刘中须 联系人:高利华 电话:0311-84773769 传真:0311-84707212

企业网址:

第三篇:舟山地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报告[最终版]

舟山的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海洋新兴产业;生物医药;海洋科学;

一、什么是生物医药产业:

我们一般所指的海洋生物医药业(Marine Biopharmaceutics Industry)指的是通过海洋生物技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具有利用价值的有效成分来产生物某些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活动。其中包括:基因、细胞、酶、发酵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新疫苗、菌苗;药用氨基酸、抗生素、维生素、微生态制剂药物;血液制品及代用品;诊断试剂:血型试剂、X光检查造影剂、用于病人的诊断试剂;用动物肝脏制成的生化药品等。

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国内外发展现状:

海洋生物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一直是人类可开发利用的重要资源。 海洋生物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含有多种陆生生物不可比拟的生物活性物质,有些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抗癌防癌、保护体内细胞的正常功能、增强免疫力等。海洋生物医药的研究将会给正在遭受疾病灾难的人类带来更多的福音。

自20世纪60年代初,海洋生物资源已是医药界关注的新热点,已经引起了各国关注。进入20世纪90年代,许多沿海国家都加紧开发海洋,把海洋资源的利用定为基本国策。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分别推出包括开发海洋微生物药物在内的“海洋生物技术计划”、“海洋蓝宝石计划”、“海洋生物开发计划”等,如今正在投入巨资发展海洋药物及海洋生物技术。我国的海洋生物医药和海洋保健食品的开发研究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多少家)研究单位,几百家开发、生产企业(具体数量),主要分布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比较发达的沿海省区如山东、福建、上海、浙江、广东等。这些省市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并将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内容加以支持。特别是山东省政府为发展海洋经济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建立了全国最先进的海洋医药研究机构、专业大学,云集了大批海洋科技人才,并已有一批成果产业化,部分海洋药物产业步入健康发展轨道,成为全国的领头羊。但从整体上来说,海洋生物医药的开发与陆地生物技术相比,高新技术的含量还比较低,我国海洋药物的研究总体上还处于起始阶段,产业化水平不高。

三、舟山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础优势

1、具备优越的海洋生物资源条件。舟山作为全国唯一的群岛城市,有大小岛屿1390个、明礁3306座,拥有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滩涂面积183.19平方公里,岸线2447.87公里。世界的著名的舟山渔场,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美称。舟山海域自然环境优越,海域辽阔、海岸曲折、岛屿众多、水质肥沃、饵料充沛,为各种不同习性鱼、虾、蟹、贝、藻类的生长、栖息、繁殖和索饵提供了优越场所,海洋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据记载,舟山海域共有海洋生物1163种,按类别分:有浮游植物91种,浮游动物103种,底栖植物131种,底栖动物480种,游泳动物358种,这为今后以海洋生物为原料,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制造有效药物和海洋药用生物材料创造了良好的资源条件,为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舟山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早,上世纪80年代,舟山的

海力生集团公司就开始鱼油制品的生产,少数小企业进行藻类的精碘提取和海藻胶加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市初步形成了生产海洋药物的能力和条件,具备简单的科研开发能力和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同时随着近几年我市水产品精深加工业的不断推进,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加工能力强,拥有科技创新能力和国内外先进加工设备的精深加工企业,这为海洋药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条件。而且舟山海洋生物药物产业近年来成长较快,生产的海洋药物及医药中间体产品在全国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主要产品有多烯康、氨糖美辛片、角鲨烯、贝特令、鱼胶蛋白、海洋系列肽、海墨止血片、海藻酸钠、精碘、三七透骨酊、金贻贝胶囊、海藻胶等。舟山的20多家海洋药物及医药中间体的生产企业已经与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部分企业拥有较高的自主开发能力,产学研相结合的程度高,与挪威、日本、韩国、美国等国际技术合作日趋成熟。这些都给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也会带动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向海洋药物方向发展。

3、具备初步的技术研发能力。2007年8月我市新成立的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整合了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二所、宁波大学和浙江海洋学院等省内外涉海科研院所的有关科技力量,成立了由国内外海洋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依托舟山良好海洋产业基础,围绕海洋产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开展应用技术创新、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技术中试开发、技术引进与成果产业化应用、产品检验检测、对外科技合作交流、技术与信息服务和人才培养等科技创新服务。研究院下设孵化器、海洋公共实验室、海洋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海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等,今后将给我市海洋药物海洋生物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和开发环境。正在申报中的国家海洋生物及其制品质量检测中心一旦落户舟山,将为进一步推进技术标准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撑,从而可以整体推进我市包括海洋生物医药在内的水产加工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

4、海洋生物产业发展具备较好的政策导向。国务院于2003年发布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发展海洋经济的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将海洋生物医药作为主要发展的海洋产业之一。浙江省于2005年发布《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将海洋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舟山市委、市政府从舟山特定的区位优势出发,把开发海洋生物海洋药物列入我市海洋经济总体规划,2007年出台的《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建设先进临港制造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突出了“工业强市”的核心理念,继续将水产加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水产加工业向海洋药物发展;2008年8月市委五届三次全会再次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水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等产品,特别要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切实把水产品加工业做精做强”;2008年9月26日省委第十二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把大力发展海洋生物产业作为加快建设港航强省的重要内容之一。所有这些都为我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比较有力的政策导向。

四、舟山地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1、舟山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具备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条件现状:

首先舟山是我国海洋水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区域之一。舟山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水产品加工和出口基地,是我省乃至华东地区最大的海洋水产品加工和出口基地,水产品出口交易占全省第一。目前,舟山有水产加工企业800多家,其中全市水产加工法人企业398家,占全市520家食品加工企业的76.5%,水产加工作坊413家。规模以上企业132家,占水产法人企业的1/3,产值上亿元的企业31家。具有出口资质的企业近100家,其中美国注册36家,欧盟注册29家,韩国注册84家,通过HACCP认证的企业40余家。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硬

件设施和管理水平处于全国同行的前列,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舟山也将成为全国水产品精深加工的重要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舟山市的水产品加工业不断向规模化、精深化发展。如今舟山市正在重点建设原料供应、生产加工、贸易流通三大体系,并通过争取舟山水产品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更加突出舟山水产品及其加工行业技术精、质量优的特色,并且舟山市政府已经明确提出要把发展精深加工作为水产加工业的突破口。

因此现阶段舟山市海洋生物药物产业近年来成长较快,生产的海洋药物及医药中间体产品在全国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主要产品有多烯康、氨糖美辛片、角鲨烯、贝特令、鱼胶蛋白、海洋系列肽、海墨止血片、海藻酸钠、精碘、三七透骨酊、金贻贝胶囊、海藻胶等。舟山的20多家海洋药物及医药中间体的生产企业已经与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部分企业拥有较高的自主开发能力,产学研相结合的程度高,与挪威、日本、韩国、美国等国际技术合作日趋成熟。这些都给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也会带动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向海洋药物方向发展。

2、对于舟山已有的水产品精加工企业调查分析:

目前,舟山已拥有浙江海氏集团、兴业、舟渔、海力生等实力较强的水产品深加工企业,其深加工产品也包括海洋生物医药产品的开发。尤其是海氏集团先后共投入10多亿资金用于建造和扩建水产品精深加工车间,并已开发出胶原蛋白、多肽系列,星鳗、鱿鱼、虾、蟹、鱼类制品等六大类1000多个品种,生产规模和产值在国内同行业中已处于前茅,2005年的产值已接近20亿元,成为舟山工业企业的领头羊,该公司95%以上的销售额属于精深加工产品。如今舟山已成为是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标准战略研究试点地区。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由国家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三部委联合启动技术标准战略“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课题,并确定了全国22家试点企业。位于舟山的浙江海氏集团(原舟山港明公司)是其中22家试点企业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一家入选的水产精深加工企业,主要内容是建立包含350余项企业标准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水产加工标准体系。这项研究成果将作为典型模式在同行业中推行,并具有优先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资格。国家海洋生物及其制品质量检测中心正在积极申报中,国家中心一旦落户舟山,将为海氏集团进一步推进技术标准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撑,必将更有效地发挥海氏作为行业典型,带动和辐射同行业开展技术标准研究,从而整体推进我国水产加工业整体质量水平的作用。

五、舟山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存在的问题

1、海洋生物医药技术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研究基础薄弱。尽管我市经济发展迅速,但开发海洋生物海洋药物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高技术产业仍未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长期以来,对海洋医药产品的开发一直停留在较低水平,缺乏足够认识,致使对海洋生物为资源的海洋医药产品前期基础研究较弱,积累极少。而国内一些沿海大省如山东省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依靠当地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将海洋医药经济的发展列入地方主要经济发展的规划并逐步着手实施。青岛市云集了我国众多的海洋药物研究机构和企业,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海洋药物中试基地等,已经成为我国海洋药物和海洋保健品研制生产的大本营,每年都有数十个新产品问世。江苏省早在1996年就提出“海上苏东”的科技兴海战略,沿海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加快海洋医药产品开发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而对于舟山虽然目前国家的宏观政策引导为海洋医药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由于前期工作步骤不快,海洋医药开发整体水平不高,基础薄弱,势必影响到整个海洋医药产品的研发。

2、企业开发海洋生物医药风险较大。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是一项资金需求量大、研究周期长、开发风险高的领域。特别是海洋药物开发周期长,一般要8年左右;成本投入高,一般要几百万元起;技术要求高,一般需要药化学、基因、酶、细胞等专业技术人员;批证难度大,增加了企业投入开发的风险;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海洋生物海洋药物研发上,投入大、起点高、技术力量雄厚,极具竞争优势,国内山东、广东、福建等省对海洋药物开发也十分重视,并具有相对技术优势。以上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影响到企业开发新产品和向海洋医药转型的积极性。

3、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医药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研发成本高,风险大。目前我国一个三类海洋新药的研发经费约为500万元~800万元人民币,一个一类海洋新药的研发经费约需1500~2000万元人民币。而一般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在国家经费支持下的新药基础研究一般只有几万到十几万元人民币,科研院所无法靠自己的财力完成一个新药的研发,急需政府的支持和社会民间资本的注入。而多数企业对海洋医药产品的开发认识不足,一般不愿意进行前期投入或投入资金十分有限。目前,我市缺少比较成功的科技成果研发平台,多数科研课题投入不够,或者仅停留在研究试验阶段,在产业化方面的研究力量投入太少,影响了该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另外,政府对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激励措施,对于从事生物药物技术开发的企业支持力度偏小,有关企业研发、融资、担保、扶持等方面没有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使投资人没有可靠的风险投资保障与足够的信心,资金投入严重缺乏。

4、企业总体规模和产量偏小,产业化水平低,科研力量分散。我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虽然起步已有20年左右,但是产业仍没有形成规模,企业总体上规模和产量都偏小,产品和技术上也没有明显突破。目前,除海力生制药公司具有一定规模,年工业产值在亿元以上,其他企业的产值一般只有几百万元,还有几家刚刚进入试生产阶段,因此,该产业发展氛围不足,整个产业在国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够,对今后产业进一步发展和扩大规模会有所影响。同时由于海洋药物的开发涉及养殖技术、捕捞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制药技术等多种学科,需要各个领域的密切合作,单靠一个领域的投入,很难取得可产业化的成果。目前舟山还没有一个联结多方面科研力量和企业的合作开发平台,相关的研究还非常少并且零散,层次还比较低,难以取得集中支持和规模化效益,距离产业化的目标尚远。

5、缺乏优秀的专业人才。海洋医药产品的研制是需要综合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才能进行研究生产的领域。山东主要借助于专门培养海洋科学人才的位于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借助于国家海洋局设在山东的两所海洋研究所,中科院设在山东的海洋研究所等科研力量,海洋医药的发展人才优势明显;上海、福建、广东等地同样具有人才和水产、海洋科学研究力量的优势。我市高校数量少,人才的结构不甚合理,缺乏海洋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人才,浙江海洋学院寥寥数人在从事海洋药物与保健食品的研究工作,所培养的学生大多从事水产养殖或其他行业,尚无与医药研究机构(院校)和企业联合进行深层次的海洋医药产品的研究开发项目。目前,我市水产加工企业在海洋生物医药方面科研开发力量比较薄弱,从事海洋医药科研方面的人才缺乏,加上外地各种吸引高新技术人才的政策及发展前景比我市更加优越,专业人才很难留住。因此,优秀专业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海洋医药产品研发速度和水平的重要因素。

纵观我市目前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虽然有一定基础,但是就总体而言,海洋生物医药的研发水平和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与国内其他沿海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同时也表明了舟山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应加快促进水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六、舟山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对策

1、强化政府政策导向,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导向,发挥舆论的宣传引导作用,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将舟山的海洋医药产业作为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加以扶持,作好各方面基础性调研工作,指导和鼓励相关部门、相关行业和企业加入到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化的行列。要制订合理的海洋生物医药及相关产业远近期发展规划,特别是近期规划,明确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思路、目标和方向,集中有限资源,以产业化为目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项目实施为切入点,来推动产业的形成与发展。重点支持与发展与海洋生物医药研发有关的项目,倡导对海洋生物医药产品研制全方位支持的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氛围。

2、加大必要资金投入,提升综合研发能力。海洋生物药物研发,投入大、风险大、周期长,没有政府扶持,开发有很大难度的。因此,政府必须在资金投入方面,对从事海洋生物药物单位和企业进行必要的政策扶持,鼓励科研单位对优势产品和新产品进行开发,对形成名牌产品的龙头企业要重点扶持,使其尽快形成规模效益。政府、企业、科研单位要紧密结合,采取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和政策,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大投入强度,对研究进行资助、鼓励。另外,对于某些药物和保健食品,如藻类资源以及养殖水产品中可利用的材料,由于资源充足、技术含量低,所以需要的资金相对较少,见效又快,政府要加以必要的引导。对于海洋创新药物的研发应充分利用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环境,积极争取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争取国家及省有关部门和机构给予持久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3、整合科研力量,建立有效的研发平台。对海洋生物医药开发中的重大课题和项目,要搞好规划和设计,科学组织,集中攻关,以减少盲目性,避免重复劳动和浪费,缩短研发时间。充分发挥相关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作用,协调好各类科研资源,引导科研单位和企业加大对海洋药物的开发力度,重视海洋药物的科学研究。鼓励和促进企业与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海洋生物医药研究方面拥有的雄厚开发实力和人才与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敏锐触觉相结合,实现产品研发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每年重点实施几个项目,促进科研单位间、科研单位和企业间的合作,促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三个链的联结,切实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针对舟山海洋药物研究人才不足的实际情况,要争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建立起人才培训和管理体系,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企业家队伍的建设,通过在职学习提高或组织出国培训的方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海洋生物医药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加大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力度,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和吸引人才,提高优秀人才的待遇,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4、加强海洋生态环保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有保护海洋资源的概念,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活性虽强,但在海洋生物体内的含量很低,通过大量采集海洋生物以获得活性物质来支撑海洋药物产业的发展,会对海洋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破坏。要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的原则,用于开发的重点海洋生物品种不能依靠自然捕捞和采集,要尽快实施人工繁育和养殖,为海洋药物开发提供足够的原材料支持。要有计划地对重要经济鱼虾越冬、产卵场投放人工鱼礁,保护鱼虾类的正常繁殖生长,使其生物链能达到平衡发展。要增强海洋环保意识,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超标向近海水域排放,对重要鱼虾产卵场的水质要严格监测,切实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维持海洋生态环境平衡,保证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朝阳产业,不仅能提升水产加工业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更能实现舟山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广阔。我们要充分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舟山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增添新的亮色。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793854.htm

《中国海洋产业高级书画研究》等等

第四篇: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基金

http://.cn2009年04月01日 11:35解放日报

本报讯 (见习记者 陈玺撼)进入高速成长期的生物医药企业面临研发成果产业化、市场化,不用再为缺乏资金“流产”而犯难。昨天举行的2009年张江投资促进会上,全市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基金正式成立。

该产业基金初期规模10亿元人民币,将重点扶持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生物药、化学药、医疗器械、试剂、中医药等产业领域中即将进入临床、已进入临床或已拿到新药批文的新药项目,吸引具有潜力、实力的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来张江“药谷”筑巢。

生物医药是国际公认最有发展前景的科技产业。按国家规划,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值将达4万亿,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张江园区大部分医药创新企业规模较小,国内投融资环境不完善,政策支持不到位,企业完成新药临床前研究或者临床I期或II期研究后往往无法维系,科研成果被迫“夭折”或迁至异地产业化。宝藤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楼敬伟表示,目前新药研发面临最大的难题是资金缺口,“政府设立专项产业化基金予以扶持,相当于临门一脚,能及时缓解我们普遍面临的现金流问题,比以往更有针对性。”张江功能区管委会主任陶伟昌表示,张江“药谷”将引入更为灵活的金融政策。此次设立的生物医药产业基金与一般意义上的私募股权基金在目标上有所区别,更注重张江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而非单纯追求市场盈利。同时张江还将采取专业团队委托管理方式,对申请项目进行严格评估。

第五篇:生物医药产业现状(推荐)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空间格局进一步强化。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在新医改紧张推进之际,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又提上日程。日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发布,其中公布了生物医药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与布局现状,并对产业未来分布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生物医药产业生产制造向山东和江苏等地倾斜

山东和江苏是我国生物医药总产值最高的两个省份,2010年二者的总和基本占到全国生物医药产值的1/3。相对于北京、上海等地,这两个地区在研发水平和人才资源上虽不占优势,但位于这两省的生物医药企业主要是应用已经成熟的技术进行大规模生产活动,以高市场占有率来赢得利润。

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是生物医药产业核心

研究认为,中国各地区开始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础和时间不同,因而产业分布具有鲜明的特征,当前已经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

生物医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研发周期长的发展特点,促使产业发展必须实现三大集聚:向园区集聚、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向专业智力密集区集聚。“十二五”期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区域发展三大集聚趋势将有进一步强化,尤其是研发和临床环节仍将进一步集聚于北京、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科研院所集中和创新能力较强的省市。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热点区域将持续涌现

珠三角地区医药流通体系发达,毗邻港澳,对外辐射能力强,民营资本比较活跃。其中,深圳市生命科学研究及生物信息安全领域研发水平有望得到较快提高,成为中国在基因技术、生命信息学专项领域的研发中心。

其他地区如山西太原、福建厦门、甘肃兰州等城市,或依托原材料等资源优势,或拥有一批龙头骨干医药企业和实力园区,将成为带动区域生物医药发展的重要策源地。

生物医药产业研发要素将加速向上海、北京集聚

1、科研基础好,高水平研究所、大学分布集中。北京和上海拥有全国数量最多,水平最高的生物医药科研机构。高质量的科研机构孕育了大量优秀的生物医药企业,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疫苗龙头企业天坛生物、在美国Nasdaq上市的科兴控股、在香港上市的诊断试剂公司中生北控等。

2、大量高等级医院和临床试验人群资源。作为中国医院评级体系中的最高级别三级甲等医院,北京拥有53家,上海有37家,超过了全国总数的10%。这为新药开展临床研究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3、人才集中优势,对人才的吸引力大。北京、上海等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城市,聚集了中国生物医药领域近2/3的智力技术资源。此外,北京和上海完善的创新孵化体系,对其他地区的人才有特别的吸引力。这也进一步增强了北京和上海的生物医药人才优势。

4、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截至2011年,世界制药企业前20强大部分均已在上海、北京设立研发中心,其中设于北京的有诺华、拜耳和诺和诺德等4家,设在上海的有辉瑞、强生、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礼来、罗氏等8家。

5、资本运作体系较完善。北京市、上海市均不断加强对政府性投资、风险投资的整合力度。2009年,生物医药产业在上海创业投资涉及的行业分布中已经占据最大比例,达到近20%。此外,最近几年,约70%以上生物医药领域的国际风险投资均投向这两个城市的企业,如上海的诺康生物、诺凡麦医药、凯晟生物、华大天源,北京的科美东雅、坤奥基医药等。

上一篇:呼吸科实习心得范文下一篇:化妆品工作流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