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发展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小城镇发展范文

小城镇发展研究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课 程 论 文

题目:姓名:班级:学号: 小城镇建设发展研究 朱娟 经济管理

2013年6月9日

小城镇发展研究

电大经济管理班

朱娟

摘要: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进入21世纪,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速度都处在快速发展时间,中国将驶入城镇化的“快车道”,预计到2030年左右全国城镇化水平将提到到50%以上,基本完成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型的社会结构变迁过程。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与对策是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强化镇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小城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小城镇类型多样,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发展战略和对策也各具特色。

关键词:小城镇 建设 管理

一、 我国小城镇建设的概念和意义

(一)小城镇的概念

我国的《国史通鉴》中指出:小城镇是指县城和县城以下比较发达的集镇或乡所在地,以及大城市周围农村建设的卫星城。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城市型小城镇即县城和县属镇,二是乡镇和村镇,统称为农村集镇。小城镇是一种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雏形城市,或称为初级城市。它是城市经济向农村渗透和农村生产力在一定区域内聚集的结果。

(二)小城镇建设的意义

针对我国的现实国情,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仍然是现阶段推进城镇化、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燕尾服的一个“大战略”。从宏观方面讲,小城镇建设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1、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三农”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因为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不解决,中国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这是被理论和实践反复证明了的一个基本事实。社会发展到今天,“三农”问题已经不可能在农村和农业内部得到解决农业问题必须靠发展工业来解决(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工业反哺农业),农民问题要靠农动力的非农就业来解决,而农村问题则要靠城镇化来解决。这三者中,城镇化是解决其他两个问题的基础和载体。只有实现城镇化,乡村工业的发展才能产生聚集效应,实现可持续和高效率;只有城镇化,农民的就业转移才能实现。

2、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城乡的协调发展。

我国农村需要转移到城镇的人口数量之庞大,客观上要求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必须协同分流。我国需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圈,同时也需要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专业性强的小小城市和小城镇。不同类型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吸引力。大城市具有中小城市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城市具有大城市所没有的特色。这就要求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即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若干规模不等、性质不同而又互相依赖、互相补充的城镇体系结构。要以特大城市、大城市为龙头和中心,小城市、小城镇为基础,中等城市为纽带,它们之间相互依托,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3、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现阶段城市化道路的一种必然选择。

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最优,更重要的是考虑可能和可行。人们过去的抉择和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我国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已民彻底改变了以往城市化模式的经济基础,小城镇长人口增长已经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只有在原有乡村集镇的基础上发展小成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这是由中国的经济体制转轨、工业化道路、农村人口流动和文化背景等综合因素决定的但是发展小城镇的策略,并不是鼓励小城镇遍地开花,那样会导致国家建设基础分散,大量耗费农业用地,也不利于聚集效益的发挥。

二、小城镇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水平超过了30%后就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中国城镇化水平到2003年已经达到40.53%,表明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一)小城镇数量与规模 据建设部公布的《2001年城市建设统计公报》显示,至2001年末,我国有设市城市664个,建制镇20374个,建制镇较改革开放之初增长近10倍,而乡的数量则下降了近3倍,为19341个,建制镇数量首次超过乡的数量,这标志着我国城镇化进入崭新阶段。小城镇除了在数量上的增长外,其规模也不断地扩大。

(二)小城镇建设的空间分布

从分布情况来看,小城镇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反映在两个方面:区域分布不平衡和不同地区小城镇类型的差异。

三、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发展时间短,总体上讲,我国小城镇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和规模成长转变。我国小城镇数量虽多,但平均规模小,不足9000人,按非农人口统计则规模更小,聚集效益不明显。许多小城镇的建设还有很多需要完善之处,如基础设施简陋,城市景观差;人均占地多,用地制度需要健全完善;非农产业基础薄弱,就业机会少,对农村劳动力吸纳力小;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存在,农民“扎根”还有后顾之忧。分而言之:

(一)乡镇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直接阻碍了小城镇建设的待续稳定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乡镇企业发展的社会背景和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整个国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工业获得长足发展,告别了短缺经济,工农业产品普遍过剩,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乡镇企业的发展也遇到了结构性困难,使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明显减弱,也使小城镇的发展失去了资金及人流、物流的支持。

(二)“二元化”的户籍结构影响人流向小城镇聚集。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是1958年以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更是短缺经济的结果。附加在原有户籍制度上的就业、上学、医疗、住房等各种权利和福利因素等都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特殊产物,赋予了户口不应有的福利功能。本质上正是这些不合理的功能把城乡居民区分成了两个发展机会与社会地位不同的阶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二元户籍管理结构对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制约和阻碍越来越明显。社会经济的发展呼唤建立现代户籍管理新体制。最近几年,在国务院和公安部等有关部门的推动下,户籍制度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对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进行了一些有益地实践和探索。但户籍制度的阴影还在,户籍制度的限制还在,还需要国家制定和配套相关政策、制度和法规。

(三)小城镇经济结构趋同,产业层次偏低。我国80%以上的小城镇均由农村型居民点发展而来,使这些小城镇均具有较为典型的农产品集散和初加工型城镇的特点。这种建立在农业开发之上的城镇类型在发展中无疑缺乏足够的竟争力,趋同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使各级小城镇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力。

(四)基础设施不完善。现有的许多小城镇的城市建设沿袭了农村型居民点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城市用地集约性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城市景观风貌缺乏特色等许多问题,使小城市镇的舒适度、安全性等不尽人意,进而减小了小城镇的吸引力,影响到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

(五)城镇功能不健全,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整合力不强。正是由于城镇建设水平低、管理薄弱,使城镇功能普遍较弱,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的拉动性不强。由于城镇规模小,金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低,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足,使小城镇在人才和资金的引进、产品技术的更新、产业升级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影响了小城镇功能的提高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对策

(一)提高对农村城镇化的认识,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来抓。各级政府要从实现跨世纪战略目标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小城镇对形成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农村现代化和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农村城镇化问题的研究,把握小城镇发展规律,协调和处理好有关农村城镇化研究、规划、建设和政策等问题,把农村城镇化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

(二)要高起点规划,分阶段实施,确保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一定要牢固树立规划是龙头的观念,用规划去统领小城镇的建设,做到规划和设计先行。要深化传统建设方式的改革,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分片开发、配套建设。

(三)要构造支柱产业,增强小城镇的经济实力。要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和市场体系建设相结合。根据我国的国情,乡镇企业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植以农产品加工、包装、营销为主的龙头企业。同时还要办好市场,激活经济,带动相关产业。一定要引导乡镇企业到镇区进行集中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企业规模经营和聚集效应,才能真正解决污染问题,才能共事能源、交通、信息和市场。

(四)要研究和制定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流动的政策,实行进城人口的市场化安臵。通过各种途径,千方百计为进城农民就业创造条件。要改革现有的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为了鼓励农民进城,一定要在政策上予以倾斜,让农民进得来,住得下。

(五)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建设小城镇的积极性。小城镇建设不仅是政府行为,更应是市场行为。应按市场经济规律,建立起以个人投资为主,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投资机制,走地方财政投入启动,基础设施有偿使用,公用事业收费和引进外资等多元化、产业化、市场化的路子。

(六)尽快建立符合小城镇经济社会特点的行政管理体制。我国许多建制镇的行政区划偏小,总体实力偏弱,资源配臵不合理,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受到行政区划的限制和制约,影响了小城镇辐射和带动作用的正常发挥。因此,有必要结合机构改革,对规模较小的建制镇进行撤并,同时还应逐步减少镇级机关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1、胡顺延 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 2002

2、朱启臻叶齐茂 小城镇建设 2004

3、俞燕山 中国小城镇发展问题研究2001

4、乔忠 王敬华 我国小城镇发展状况、对策与展望 2003

第二篇:发展小城镇的思考

杨村镇小城镇建设汇报 杨村镇小城镇建设汇报 小城镇建设

发展小城镇建设好的做法: 建设好的做法

一、 发展小城镇建设好的做法:

1、注重规划是前提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 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城市 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扩大内需, 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

二、当前制约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因素

1、小城镇规模偏小,难以发挥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 小城镇规模偏 难以发挥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 城镇建设资金投入匮乏,

2、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匮乏,随着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公共基础 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投入压力增大,企业发展与工业项目配套对 资金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资金问题已成为制约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瓶 颈。从天长来看,小城镇建设的投融资机制虽然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 点,但总的来说,还没有走出一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筹措小城镇建设 资金的道路,镇政府投资仍然占较大比重,尤其在小城镇公共基础设 施建设方面更是如此。在目前大部分镇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政府财力 有限,财政收入的相当部分要上缴上一级财政,不能动用,可用财力 基本上仅够维持行政运转,很难拿出资金用于建设,并且镇政府也不 能再向农民收取费用,乡镇财政压力很大。镇政府建设小城镇筹措资 金主要采取“以地生财”“集资建镇”和“借资建镇”三种办法。 、 “以 地生财” ,土地是城镇建设中最宝贵的稀缺资源,由于其不可再生性 与总量的衡定性,过度地依赖土地出让获得建设资金或通过外延式的 建设方式侵占土地,这种办法在当前土地宏观调控、以人为本的大环 境下将越来越行不通,且不可否认这种做法实际上与保护耕地的基本 国策相违背。 “集资建镇”也是小城镇筹集资金的主要做法之一,但这 种“集资建镇”被上级部门认定为有变相的乱收费、乱摊派的嫌疑, 比如向落户小城镇的农户收取基础设施配套费,向建筑施工单位收取 建筑配套费等。第三种办法是“借资建镇(包括向金融部门融资、施 工单位垫资开发),这种办法可能一时能解决暂时的困难,但发生的 ” 债务在偿还和化解方面缺乏手段。 小城镇建设质量、管理水平不高。

3、小城镇建设质量、管理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1)不少小城 镇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相应的水、电、路、气和环卫等配套设施。基 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生产、生活区混杂,

道路、商贸区混杂,镇容镇貌改观不大。(2)缺乏科学规划、缺乏

个性 特色。前些年多数小城镇不重视城镇建设详细规划,自由式盲目发展, 造成了功能的残缺和布局的零乱。不重视特色设计,许多小城镇的街 景规划设计、重要地段和重要建筑物规划设计与小城镇总体规划设计 不相协调,显得孤单而缺乏灵气,风格品味不高。(3)开发建设方式落 后。许多小城镇仍以分散零星建设为主,综合开发率低,整体环境差。 (4)普遍缺乏一支过得硬的小城镇管理队伍。由于相应的城镇规划、管 理等专业技术人员欠缺,目前至今后一个时期,城镇建设的规划、指 导、服务、督促、管理缺位的问题将是制约建设的因素之一。小城镇 综合治理能力弱,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滞后, “脏、乱、差”现象 未得到根本治理。 小城镇综合配套滞后 综合配套滞后。

4、小城镇综合配套滞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延缓了农民离土 离乡的步伐,不利于调动农民进镇务工经商的积极性,影响小城镇规 模的扩张。尽管部分地区已逐步放开户籍限制,政府积极为进城务工 经商及失地农民办理农转非, 但由于农村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使农民进镇缺乏“安全感” ,实践中农民并不买账,反而出现了“非转 农”的怪现象,主要原因是:计划生育上,农业人口如果一胎是女孩 可以申请生育二胎;建房问题上,农民在村里建房时可以申请宅基地, 而进城落户要购买商品房;医疗保险上,可以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 业生产上,可以享受“三免两补”等优惠政策。事实上已形成既占用 城市用地,又不脱离农村,更不放弃农村住宅和耕地的城乡两栖居民, 不仅给村庄整治增加了难度,而且也不利于稳定集聚城镇人口,加快 城镇化进程。 小城镇土地约束偏紧 土地约束偏紧。

5、小城镇土地约束偏紧。建设用地指标少,审批手续繁杂是各地 反映最多也最为集中的共性问题。越是发展势头好的城镇,镇区规模 扩大越快、企业入驻越多、人口聚集和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越迫切, 建设与用地矛盾也越突出。现行土地政策对农村建设用地保护更加严 格,用地审批手续繁杂、时间较长,城镇的发展和扩张必然占用大量 土地,征用土地的空间更加困难,保护耕地与小城镇建设矛盾更加突 出。乡镇不仅用地指标少,支配权也有限,又受到多方面行政制约, 很容易造成乡镇干部踩政策红线,打政策擦边球。 小城镇拆迁安置难 安置难。

6、小城镇拆迁安置难。部分群众法律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 不强,受利益驱使,在拆迁安置过程中满天要价、无理取闹,或违反 国家法律法规大肆修建违法建筑、突击“建房” ,骗取赔偿,导致一些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受到阻工、延缓建设进度。在拆迁过程中,拆迁农 户要求就近安置,安置楼就近建设,影响了小城镇的规划布局,由于 安全防护距离的要求,也限制了项目的引进。此外,拆迁农户利用安 置的宅基地自行联建住宅,形成“小产权”房私自对外出售,因为开 发主体是农民个人,资金实力弱,开发水平低,不仅建设的品味难以 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有的甚至连工程质 量都无法保证。并且由于土地性质的问题,无法为业主办理任何证件, 矛盾纠纷多,引起不稳定的社会因素。 “小产权”房因没有办理土地 有偿使用手续,也没有向国家缴纳相关费用,超额收益全部收归开发 者自己手中,不仅对正规的房地产市场形成冲击,影响土地出让的价 格,也形成攀比,加大了今后的拆迁难度。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宜采取的对策及建议 加快小城镇建设宜采取的对策及建议

小城镇在推进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中的作用越 来越突出,是解决农民就近就业、集约节约用地、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的重要载体。加快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 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有序发展。 进一步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解决好小城镇规模偏小的问题。

1、 进一步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解决好小城镇规模偏小的问题。 要适当地撤乡并镇,进一步拓展小城镇发展空间,使小城镇的人流、 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机聚集,增加小城镇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推 进城镇化的关键首先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并实现稳定就业,而 实现城镇稳定就业的关键又在于加快城镇的第

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我们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城镇

二、三产业的发展,从而不断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镇就业,才能加快城镇化进程。其次要建立 健全劳动力就业的服务机构, 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多方位转移, 并实施稳定就业。三要改革现行农村户籍制度和农村宅基地制度,破 除体制政策方面的瓶颈束缚,加快落实小城镇的管理权限,使其能有 效地统筹地方资源进行小城镇建设。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改革户籍管 理制度及与其相联系的社会就业制度,加快社会保险制度建设,扩大 各类保险覆盖面,规范和完替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普及新 型合作医疗,深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从而为农民进城消除制度上障 碍,促进农村人口向镇区集聚。实行多种形式的建房购房制度,制定 有利于农民迁住小城

镇的房地产政策。如城镇居民建房购房的抵押贷 款制度、住房按揭制度,支持农民进入小城镇后顺利解决住房问题。

鼓励商业银行,尤其是农业银行,对离开农村迁往城镇的农民,提供 购买住宅或商业铺面、厂房设施的按揭式贷款。还可考虑在小城镇附 近,按规划统一建设农民新村,将原有村落整体搬迁,复垦还田;对 于原宅基地还田不要求重新安排宅基地,进镇区购房的,可给予一定 的购房补贴等。 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解决好小城镇融资难问题。

2、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解决好小城镇融资难问题。运用市场机 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可以实行财政资金 为引导、吸纳民间资金为主,吸引外资为辅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首 先,财政资金可以向小城镇倾斜,在注重抓好水、电、路及通讯、市 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增加与农民利益有密切联系的、有巨大消 费空间的项目,以此吸纳民间投资与吸引外资,加快建设速度,完善 城镇功能,增强城镇的经济实力。其次,通过小城镇集中居住工程, 吸引农民建房资金。再次,把市场机制引入小城镇建设。政府通过在 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健全规章制度、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等软件 上下功夫,使小城镇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并以“谁投资、谁所有、谁 受益”的原则,吸引众多的人带着资金参与城镇建设。要大胆尝试和 探索将城镇当作资产来经营的思路,坚持市场化运作,不断建立和完 善“经营城镇”的新机制。要最大限度地盘活土地资源,把自然资源 变成城镇发展的宝贵财源,使国有土地的资本效益趋向最大化,大力 推行竞价拍卖等多种土地经营形式,为城镇建设筹集更多的资金。同 时,营运市政设施,实现滚动开发。经营城镇有形资产,把公共房产 及道路、 公路灯杆等市政设施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推向市场, 、 能卖则卖, 宜租则租;经营城镇无形资产,把城镇空间、户外广告标牌经营权、 道路和其它设施的冠名权等,通过转让、拍卖、租赁等形式推向市场, 使无形资产变成有形资产。 进一步创新利用方式,缓解小城镇发展的土地制约。 小城镇发展的土地制约

3、进一步创新利用方式,缓解小城镇发展的土地制约。适度调整 小城镇建设用地政策,用地指标向小城镇适度倾斜,为小城镇进一步 扩大规模,增强集聚功能打开瓶颈。在严格保护耕地前提下,创新土 地利用方式,保障城镇建设和发展需要。一是调整修编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做好与城镇总体规划、产业集中区发展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 设规划的衔接,提高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

可操作性。二是创 新土地置换方式,推行“土地整理”等多种模式,对原村庄进行复垦, 推广旧村改造,集约利用土地,节约的土地指标用于弥补小城镇建设 用地不足。三是积极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加大荒地和废弃地开发利用

力度。四是探索土地流转方式,鼓励经批准的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工业、 商业、旅游和农民建房,开展集体建设用地租赁,推行农民土地使用 权作股转让。五是规范城镇用地,严格宅基地标准,结合新农村建设, 引导农民集中建房。 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强化小城镇的发展支撑力。 小城镇的发展支撑力

4、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强化小城镇的发展支撑力。产业发展是 城镇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否则,小城镇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就会出现“空城” 。因此,在建设小城镇的同时,必须把发展特色经济、 培育支柱产业摆到突出的位置, 确定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建立主导产业。 一是按照产业集聚的要求,小城镇产业功能区积极筹办经济开发区, 为产业发展提供平台。二是鼓励产业集群发展,小城镇建立自身项目 库,加大对龙头企业的项目扶持力度。三是通过建设农民工创业园, 通过政策、场地、培训、服务和维权 5 大扶持措施,叠加岗位补贴、 社保补贴、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农民工返乡 创业,并给予创业农民工资金、技术等扶持。四是发挥人力资源丰富 的优势,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大军,营造低商务成本 优势,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适度、与地方特色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 入驻,满足农民就近就业的需要,形成项目带动、产业支撑、特色建 镇、人口集聚的良好的发展格局。 进一步健全规划体系,引导小城镇科学发展。

5、进一步健全规划体系,引导小城镇科学发展。城镇发展必须规 划先行,严格“四高”要求,提升城镇品位。一是高起点规划设计。 小城镇规划要按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的原则,编制科学 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镇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并把村庄布 点规划作为小城镇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按照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对 整个城镇进行有重点、按步骤、分阶段的规划。二是高质量建设。一 方面建设工程要选择建设水平高、完成质量好、社会信誉佳、具备相 应资质的建筑单位和能工巧匠承建。另一方面,要加强施工的监管, 确保工程质量和水平。做到依法施工、安全施工、文明施工、高效施 工、廉洁施工。三是高水平经营。城镇人民政府是城镇经营的主体, 要把城镇这一国有资产管理好、经营好,使其不仅在满足人民群众需 求

中充分发挥作用,而且要设法保证其增值、增效。要不断研究经营 的手段和方法,探索高水平经营的规律,学习借鉴外地好的经验,使 城镇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四是高效管理。既要总结常规管理的经验, 又要尝试学习和建立精细化管理、高效管理、数字化管理的体制机制, 提高城镇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推进城镇管理工作向更人性、更文

明、更法制、更高效方向迈进。 进一步妥善处理好城市拆迁 土地征用等方面的问题, 妥善处理好城市拆迁,

6、进一步妥善处理好城市拆迁,土地征用等方面的问题,确保社 会和谐。 会和谐。一方面,在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范围内,对被征地拆迁户尽 量考虑、尽量让利,加大投资力度,在安置点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交通条件、给排水和排污条件,合理布局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另 一方面,大力拓宽就业渠道,优先解决拆迁户就业问题,确保拆迁户 “搬得出、住得进、安得下、能发展” ;三是针对农民土地征收后的出 路问题,可以根据征收土地的总量,拿出一定比例的土地作为拆迁农 户的三产用地,给予相应的土地指标,由农户按程序进行开发,也可 避免农户自行违规建设“小产权”房的问题。针对农户拆迁后的安置 问题,可采取多种形式,改革一次性补偿的方式,可探索采取土地入 股、参与分红的形式参与经营,解决农民担心土地征收后,生活没有保 障和后路问题。同时,要推进配套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医疗、就业、 教育制度等配套改革,建立规范的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 为农民解决后顾之忧。

第三篇:小城镇发展规划2

*县*镇小城镇发展规划

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要求,为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推进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围绕小城镇建设、移民搬迁、现代农业“三位一体”发展目标,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县村庄布局规划》和*镇的地域环境特点、资源优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需求,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 规划区发展现状

(一)经济社会概况

*镇地处*县城以西*公里处,“*”国道和“*”铁路穿境而过。全镇辖*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现有农业人口4787户、18223人,耕地面积17831亩,森林覆盖率67.42%。2010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1148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8元,城镇化水平33%。

(二)小城镇建设现状概况

1、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城镇功能日益完善。 2008年以来,全镇累计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到1020万元,截止2010年底,城镇中心区道路全部硬化,投资350万元建成了长1200米宽25米的世纪新街及其配套五化工程;投资300万元,目前正在建设长486米、宽25米的富民大道,六月份有望竣工投入使用;投资220万元,在*镇政府门前已建成5898.5平方米的集文娱休闲、体育运动、集会活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广场一座,绿化、亮化、环卫、公厕等配套设施齐全;投资150万元,在规划区所涉及的*村、*村、*村建起了500余平方米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中心正在建设。城镇建设正硬化、美化、净化“三化”目标基本实现,小城镇综合功能不断完善。

2、移民搬迁顺利实施,城镇聚集吸纳能力凸显。结合2010年“7.24”水灾灾民安置,启动实施了富民大道移民搬迁工程,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功能配套设施,搬迁户报名踊跃,限于地块面积,仅实施移民搬迁100户467人。移民搬迁工程的实施,对小城镇经济总量的扩张、地方财力的充实、农民收入的增长和社会事业的进步都发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3、产业发展特色明析,发展活力不断增强。镇域规划区内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村已形成千米商贸大街;*村、*村、*村形成了千亩良种核桃产业带;*村、*村建有百头生猪养殖场,*村建有3户千只以上养鸡场;*村、*村已发展茶叶基地2000亩并成立了*茶叶合作社;规划区内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三)*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小城镇建设在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整体上看,还依然存在建设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服务跟不上,产业支撑力不强等问题。

1、部分干部群众的城镇意识淡薄,城镇观念落后。小城镇建设缺乏中、长远计划,短期行为突出,资源整合不够,未能很好地将小城镇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乡镇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规划区内大部分小城镇居民和农民有改善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迫切愿望,但往往依赖政府的多,主动参与的少,没有树立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建设配套设施和改善人居环境的观念。

2、城镇规模不大,集聚效益较低。有关研究认为,小城镇镇区人口至少在1~3万左右,才能正常发挥集聚功能。*镇区人口6000人,由于规模偏小,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人口和企业的集聚效益十分低下。

3、产业结构不合理,对经济发展带动力较弱。规划区以发展农业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农产品加工业所占比重小,与农业的关联度低;第三产业主要以传统的批零贸易、餐饮业为主。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小城镇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因而缺乏足够的辐射带动作用。

4、投资渠道单一,建设资金不足。当前小城镇发展资金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自筹、项目投入;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政府投入资金杯水车薪,不能保证小城镇建设应有的资金支持。

5、政策不配套,制约小城镇发展。当前影响小城镇快速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土地、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三个方面,由于政策机制还不完善,农民对进城镇落户有很多顾虑,影响着小城镇的快速发展。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机构改革为动力,以发展小城镇经济为中心,紧密围绕小城镇建设、移民搬迁、现代农业“三位一体”的小城镇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人口聚集、积极培育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小城镇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抓住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兼顾乡情、民情,搞好小城镇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努力做到少占耕地,切实保护生态环境,避免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小城镇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发展小城镇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农民意愿,既有长远发展规划,又考虑目前现状,坚持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同步,循序渐进。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大胆改革创新,广辟资金投融渠道,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基地产业化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以运用市场机制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路子。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小城镇发展规划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放眼长远,适度当前;建设要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多出精品。

——整合资源,板块开发。整合项目资金,集中优势资源,倾斜发展扶持,实施板块开发,把小城镇打造成为城镇统筹发展的示范点。

——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农商贸并举,大办非公经济和第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

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及环保事业的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范围

根据《*镇总体规划》,*镇小城镇规划建设范围以镇政府所在地*街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和*3个村,共涉及4个村41个组1451户5400人,总面积约为480.7公顷,规划建设用地120公顷。规划区范围东起*,西至*上马岭,南到*街,北至*水库,总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

四、规划期限

2011年---2015年,共五年。

五、规划目标

按照小城镇建设、移民搬迁、现代农业“三位一体”小城镇的建设要求,全面推进*镇“城镇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进程,到2013年小城镇规划区内人口由现在的6000人发展达到10000人,城镇化水平达52%。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2500元,达到7500元,年均增长17%,增速高出其他镇5个百分点。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有效发挥城镇建设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使*镇向着经济发达、社会文明、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方向发展。

六、建设内容

按照*镇“三位一体”小城镇建设目标,规划在*小城镇规划区内实施基础设施、移民搬迁、现代农业三大类共计21个项目,概算总投资 16941.2万元,其中申请项目专项建设资金7667.1万元,地方配套1326.3万元,企业及群众自筹7947.8万元。

(一)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工程

(1)建设内容:新建富民路主、次干道的给排水工程、亮化工程、路面硬化工程、人行道铺装工程及绿化工程,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苍坊路(富民路东侧与富民路平行一期建设25米宽, 420米长),科技路、团结路(与富民路正交的两条道路建设,科技路宽18米长500米,团结路宽25米长300米),使新建中心区形成“井”字型路网。改造长1800米、宽14米的*老街;新建东起*村、西至世纪新街西桥头宽5.5米、长2000米的滨河东路;新建粮站处连接老街至滨河东路宽16米、长300米的康宁路;新建中心小学处连接老街至滨河东路宽16米、长300米的育才路;新建长800米,宽16米连接*村、*村至*国道的安康路,使现有镇区形成“申”字型路网。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3113万元(其中富民路560万元,滨河东路260万元,苍房路448万元,科技路280万元,团结路360万元,康宁路200万元,老街改造305万元,育才路200万元,安康路500万),资金来源为:申请重点镇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自筹2113万元。

2、*客运站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在*镇世纪新街西头新建占地2000平方米客运站,配设停车场、候车厅、检测台、公厕等附属设施。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40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农村客运站场建设专项资金。

3、水利工程 3.1供水工程 (1)建设内容

在*村、*村新建水厂两座,厂房及管理房300m,600 m和100m蓄水池各1座,50 m和30 m调节池个1座,水处理设备2套。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584.5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水利专项资金465万元,地方配套59.5万元;自筹59.7万元。

3.2灌溉工程 (1)建设内容

在*村、*村、*村衬砌*水库东干渠970米,建引水低坝5座,整修田间渠道2590米,配套田间渠道3800米,配套机井5眼,铺设管道25600米。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213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水利专项资金117.4万元,地方配套21.3万元;自筹21.3万元。

3.3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1)建设内容

在*河治理河道3500米,修复加固河堤1500米。 (2)投资概算 3

333

2本项目概算总投资263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水利专项资金210.4万元,地方配套26.3万元;自筹26.3万元。

3.4农田建设工程 (1)建设内容

在*村、*村、*村修复水毁农田279亩,干砌石田坎1.2万米、1.8万立方,推移土方3.2万立方,覆土6.9万立方。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120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水利专项资金96万元,地方配套12万元;自筹12万元。

3.5小流域治理工程 (1)建设内容

在*村新修坡改梯2.08hm2,坡耕地造经济林4.46hm2,封禁治理654.46hm2,兴建蓄水池2口,沉砂池2口,沟渠1km,田间道路1km,谷坊2座,新建河堤1km。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82.2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水利专项资金65.8万元,地方配套8.2万元;自筹8.2万元。

4、电力通讯项目

(1)建设内容:在*村*村拆迁、架设电力、移动、联通、网通、广播、有线电视线路各2.3千米。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69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电力、移动、联通、网通、广播、有线电视建设专项资金。

(二)移民搬迁工程

1、建设内容

到规划期末,在*村新建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户实施,移民搬迁400户1520人新建房屋400套,新建道路、给排水、硬化、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

2、投资概算

此项目概算总投资560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200万元,群众自筹3200万元,基础设施配套1200万元。

(三)现代农业项目

1、设施蔬菜基地项目 (1)建设内容

在*河两岸水源稳定、土壤肥沃和群众具有种植蔬菜习惯的*村十一组、五组建设200亩日光温室蔬菜基地,在*村、*村、*村和*村六组建设800亩钢架结构大棚蔬菜基地。

(2)投资概算 总投资2210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省、市、县财政扶持资金共计488万元(省财政资金108万元,市、县财政分别配套260万元和120万元);企业和农户自筹1722万元。

2、无性系茶园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

在*村新发展无性系茶园800亩,无性系苗圃基地100亩,年加工30000斤无性系茶叶加工厂一个。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1310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财政补贴3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010万元。

3、林业产业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

在*村、*村、*村栽植和综合科管良种核桃32000株,建成1600亩良种核桃产业带;在*村、*村、*村栽植油茶65000株,建成700亩油茶基地;在*村、*村、*村产业建设地块外的零星荒山栽植侧柏60000株,绿化荒山600亩。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280.5万元,资金来源为: 申请财政种苗资金50万元、群众和企业自筹资金230.5万元。

4、畜牧养殖示范村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 在*村建设1个万头生猪专业示范村、在*村建设1个养鸡专业示范村。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1075万元,资金来源为: 申请 “百千万” 养殖工程资金62万元,群众和企业自筹资金1013万元。

(四)社会事业项目

1、中心小学迁建项目

(1)、建设内容:迁建*镇中心小学,迁至世纪新街西段、富民大道东侧,征地30亩,新建校舍4700平方米,容纳400余名学生就学。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1155万元,其中征地300万元,校舍建设855万元。资金来源为国家教育专项资金。

2、医疗卫生项目

(1)、建设内容:实施永清中心卫生院安居工程,新建职工楼1200平方米;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科;建成*村、*村、*村、*村4各村级卫生室,总建筑面积310平方米。

(2)、投资概算

项目估算总投资216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医疗卫生专项资金。

3、*社区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新建*社区,占地1500平方米。新建5间2层社区1幢,建筑面积360平方米。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40万元,资金来源为社区建设专项资金20万元,自筹20万元。

4、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新建*、*、*、*等4个村级文化活动室。配备锣鼓、秧歌服装、音响设备、农家书屋等。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40万元,资金来源为争取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专项资金40万元。

(五)旅游项目

1、上苍农家乐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新建上苍农家乐30家。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300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专项资金150万元,农户自筹150万元。

2、猕猴桃休闲采摘园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新建、改建猕猴桃休闲采摘园500亩。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100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林业建设专项资金80万元,自筹20万元。

3、*水库休闲乐园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新建*水库烧烤园、改建水上乐园。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130万元,资金来源为自筹130万元。

七、阶段目标

(一)2011年目标任务

市政项目:完成投资820万元,新建长468米、宽25米的富民路硬化、亮化、绿化、给排水工程;新建长2000米,宽5.5米的滨河东路。

水利项目:

1、完成投资55.8万元,新建*供水工程,新建水厂1座,厂房及管理房100m,100m蓄水池1座,30m调节池1座,水处理设备1套。

2、完成投资37万元,实施*村自流渠灌溉工程,衬砌*水库东干渠970米,建设长25米引水低坝1座,整修田间渠道1030米,配套田间渠道1600米;投资23万元,实施*村大棚菜喷灌工程,建设配套机井2眼,埋设管道1600米。

323移民项目:移民搬迁100户410人。计划总投资140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300万元,群众自筹800万元,基础设施配套300万元。

现代农业项目:

1、建设100亩日光温室和400亩钢架结构大棚蔬菜基地,建成标准化育苗点一处(日光温室10亩)。

2、完成投资240万元新建无性系茶园200亩;投资30万元新建无性系茶叶苗圃20亩;投资200万元新建年加工30000斤无性系茶叶加工厂。

3、完成投资215万元,其中申请“百千万” 养殖工程资金24万元,群众自筹191万元。在*村建万头生猪专业示范村,计划发展5户,建设标准化圈舍600m;在*村建养鸡专业示范村,计划发展4户,建设标准化鸡舍1760m。

社会事业项目:

1、完成中心小学迁址的征地及其前期准备工作,启动基础设施建设。

2、完成投资40万元,新建*社区1幢,5间2层360平方米。

(二)2012年目标任务

市政项目:完成投资1280万元,完成长420米、宽25米的苍房路,长500米、宽18米的科技路,长300米、宽25米的团结路的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给排水工程;新建长300米、宽16米的康宁路。

22交通项目:完成投资40万元,新建占地2000平方米,配设停车场、候车室等附属设施的客运站1座。

水利项目:

1、完成投资528.7万元,新建*供水工程,新建水厂1座,厂房及管理房200m,600m蓄水池1座,50m调节池1座,水处理设备1套

2、投资78万元,实施*村自流渠灌溉工程,建设长30米引水低坝3座,整修田间渠道1560米,配套田间渠道2000米;投资75万元,实施*村无性系茶园喷灌工程,建设配套机井3眼,埋设管道24000米。

3、投资35万元,实施*村农田修复工程,修复水毁农田80亩,干砌石田坎0.35万米、0.5万立方,推移土方0.9万立方,覆土2.0万立方;投资50万元,实施*村农田修复工程,修复水毁农田119亩,干砌石田坎0.5万米、0.8万立方,推移土方1.4万立方,覆土2.9万立方;

移民项目:投资112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40万元,群众自筹640万元,基础设施配套240万元。移民搬迁80户220人。

现代农业项目:

1、建设100亩日光温室蔬菜基地和400亩钢架大棚蔬菜基地。大棚设计:钢架大棚棚高2米、宽6米、长50-60米;钢索、钢管结构复合大棚两端用砖墙,棚高2米,棚宽8—10米。日光温室按商

323洛市农科所设计的标准模式建造,温室长60米、宽7米。

2、完成投资240万元新建无性系茶园200亩;投资60万元新建无性系茶叶苗圃40亩。

3、投资315万元,其中申请“百千万” 畜禽养殖工程资金38万元,群众自筹277万元。在*村计划发展7户养猪专业户,建设标准化圈舍840m;在*村建养鸡专业示范村,计划发展6户,建设标准化鸡舍2640m。

电力通讯项目:完成投资69万元,拆迁、架设电力、移动、联通、网通、广播电视线路各

2、3千米。

社会事业项目:

1、完成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宿办楼、师生食堂等,2012年秋季开学前竣工交付使用。

2、完成投资180万元,在永清卫生院院内新建安居工程项目,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3、完成投资40万元,完成*社区建设项目,新建5间2层360平方米社区1幢。

旅游项目:完成投资100万元,配合上苍房景区开发在*村新建猕猴桃休闲采摘园500亩。

(三)2013年目标任务

市政项目:完成投资505万元,改造完成长1800米、宽14米的*老街;新建长300米、宽16米的育才路。

22水利项目:

1、投资35万元,实施*村农田修复工程,修复水毁农田80亩,干砌石田坎0.35万米、0.5万立方,推移土方0.9万立方,覆土2.0万立方。

2、投资82.2万元,在*村竹园沟新修坡改梯2.08hm2,坡耕地造经济林4.46hm2,封禁治理654.46hm2,兴建蓄水池2口,沉砂池2口,沟渠1km,田间道路1km,谷坊2座,新建河堤1km。

移民项目:投资112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40万元,群众自筹640万元,基础设施配套240万元。移民搬迁80户220人。

现代农业项目:

1、完成投资240万元新建无性系茶园200亩;投资60万元新建无性系茶叶苗圃40亩。

2、投资165万元,群众自筹165万元。在*村计划发展4户养猪户,建设标准化圈舍480m;在*村建养鸡专业示范村,计划发展3户,建设标准化鸡舍1320m。

社会事业项目:投资5万元,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投资8.5万元新建*村85平方米卫生室。

旅游项目:完成投资130万元,配合上苍房景区开发改建*水库水上乐园,新建水库烧烤园。

(四)2014年目标任务

22水利项目:完成投资263万元,治理河道3500米,修复加固河堤1500米。

移民项目:投资112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40万元,群众自筹640万元,基础设施配套240万元。移民搬迁80户220人。

现代农业项目:

1、投资240万元,新建无性系茶园200亩

2、:投资165万元,群众自筹165万元。在*村计划发展4户养猪户,建设标准化圈舍480m;在*村建养鸡专业示范村,计划发展3户,建设标准化鸡舍1320m。

社会事业项目:投资15.5万元,建设*村、*村两个卫生室155平方米。

(五)2015年目标任务

移民项目:投资84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80万元,群众自筹480万元,基础设施配套180万元。移民搬迁60户220人。

现代农业项目:投资215万元,群众自筹215万元。在*村计划发展5户养猪户,建设标准化圈舍600m;在*村建养鸡专业示范村,计划发展4户,建设标准化鸡舍1760m。

社会事业项目:投资7万元,建设*村卫生室70平方米。

22

22

八、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通过小城镇现代农业的发展,有效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发展畜牧养殖业年总收入预计达到2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新发展1000亩设施蔬菜,年总收入预计达到1088万元,农民人均600元以上;发展千亩良种核桃3年后年总收入达到1800万元,农民人均可达900元。通过以上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2500元,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二)社会效益:通过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激活农村经济,可培育大量上下游产业,不断吸引周边相关配套产业的集聚;利用各种优势,吸纳外部资本进入,可形成一大批具有小城镇特色的产业品牌。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医疗、养老、教育等社会保障能力,促进农村市场的消费,促进农村劳动力在本地就业,解除外出务工之忧,进而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确保*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县、镇、村三级分别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并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镇上成立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政府镇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发展规划的实施,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在项目实施区派专人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任务落实、检查验收等工作。

(二)广辟门路、拓宽投资。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关键是投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通过广辟门路,建立以农村集休和农民个人投资为主,国家、地方、集体、企业、个人和外资共同投资的多元化、多渠道的小城镇建设投资体制,解决资金制约问题。

(三)强化管理、用好资金。对项目资金采取设立专户,依托当地银行放贷的模式进行运作,实行专款专用,专户储存,单独核算,严禁挤占挪用,规范用款程序,管好用好资金。

(四)加强协调,积极衔接。积极同市、县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整合资源,捆绑项目,倾斜扶持,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五)建管并重,确保质量。建立健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做到职责、人员、经费三落实。对规划区内的管理严格实行“一书两证”制度,坚决杜绝无证施工和违章建筑。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严把工程项目的设计审查关、施工资质关、材料质量关、施工监督关、竣工验收关,确保建设质量。

(六)深化改革,配套政策。改革户籍制度,鼓励吸引农民进镇落户、务工经商。其子女入托、入学、就业等方面,可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为农民进入小城镇消除户籍障碍。改革小城镇土地使用制度,城镇建设用地应一次性规划到位,分步实施,土地利用根据城镇建设发展规划,由政府统一征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出让(出租)、统一管理;小城镇建设用地,除法律规定可以划拨外,一律实行有偿使用,最大限度聚集资金。稳定农民对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的政策,保留进镇落户的农民对承包地的承包权利不变;同时,进行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创新,采取恰当措施引导农民通过委托经营、租赁经营或有偿转包等形式,解决好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问题。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根据小城镇特色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尽快建立起涵盖面广,不同城镇居民者能受益的失业保障、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解除进镇农民及其相关人员的后顾之忧。

第四篇:发展小城镇,建设新农村

——论发展小城镇建设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赵香红

(湖南省新宁县金石镇连村六组,湖南新宁422700)

发展小城镇建设 ,不仅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在发展小城镇的认识和实践上,存在一些误区和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认为建设小城镇就是把农民变成市民,搞市政建设;有的理解为发展小城镇就是县改市;有的忽视调查研究,不重民意,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结果却搞成烂尾楼;有的光顾眼前利益,不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长远利益,对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隐患,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小城镇发展就会走弯路,经济建设就要遭受损失。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规律,理清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思路,对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乡镇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不仅难以管理,而且无法实现集聚效应。通过小城镇建设,使目前分散的乡镇企业积聚到小城镇,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加快发展步伐,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国未来城市的发展道路,最佳的选择方案将是走总体城市化与农村城镇化共同推进的道路,即在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有计划地推行农村城镇化,重点建设好一批县城镇和中心镇,使其逐步具有城市功能,成为总体城市化的组成部分。 可见,没有农村城镇化,整体城市化将难以实现。

(二)发展小城镇建设,可以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我国目前不仅有近2亿农业剩余劳动力等待转移,而且其数量每年还在增加。客观实践已经证明:依靠大中城市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而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呈下降趋势。因此,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可以有效地吸纳剩余劳动力,使土地相对集中,可以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条件。而农村非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又可为农业提供先进的大型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发展小城镇建设还能为农村职业教育、科技推广应用创造条件,这将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管理的科学化,必将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不解放。

在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中长期走一种固定保守的建设模式,没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没有认识到小城镇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是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促进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和结构调整,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的根本途径。

(二)规划不严肃。

各地在小城镇建设上没有因时制宜地对小城镇规划进行深化,规划随意性大。规划在先,建设发展在后,作为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的小城镇,必须用成熟的思想指导其建设,以保证小城镇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但长期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存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造成城镇布局不合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上级政府缺乏正确的指导和科学的管理;城镇干部大多来自农村基层,对城镇建设的规律不很熟悉;城镇干部更换频繁,由此带来的短期行为使规划执行丧失了连续性,一方面使得小城镇数量盲目扩张,布局分散,乡乡有镇,另一方面又使得小城镇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小城镇规划单纯地就城镇论城镇,忽视了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当前的小城镇规划,往往只从小城镇本身出发来考虑问题,忽略了其所在县域的城镇体系规划。各个小城镇过分扩大各自的中心地位和对外所产生的吸引力,导致各个小城镇性质相似,毫无特色可言。并且,由于缺少宏观调控,小城镇内部基础设施呈现“小而全”的局面,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小城镇的盲目建设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生态环境质量难以保障。在目前我国西部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这一问题表现地比较普遍。过境公路穿越镇区,“马路经济”较为普遍。从我国西部现有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多数小城镇往往是沿过境公路两边逐渐形成的,形成了明显的“马路经济”。这在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中也比较普遍。在这种情形下,公路与小城镇之间并不分设,也没有明确功能分工,过境公路既是小城镇内部的主要交通性道路,也是小城镇内部的主干道,逐渐形成了小城镇公路两侧商业服务业集中、行人密集、交通拥挤等混乱现象。究其原因,这些类型的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是因为小城镇在建设中资金紧缺,而过境公路无疑是利用国家投资、搞活本地经济的切入点。这种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盲目沿过境公路进行小城镇建设的行为,在建设初期,无疑会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带动小城镇的相关产业,为小城镇提供了商品交易机遇,传达了外界需求信息,使小城镇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更加密切。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轴向开发模式大大降低了过境车流的通达性,给小城镇布局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造成了资源的更多浪费。过分强调小城镇的轴

向发展模式,必然会导致对小城镇核心区的建设,使商业、服务业集中于国境公路两侧,忽略了小城镇内部居民的生活需求,影响到小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此外,这类建设用地多是夹公路建设,纵深不足,致使小城镇内部市政工程措施无法开展,各项市政工程也无法发挥其正常的功能。

(三)体制不健全。

各地在小城镇建设上没有建立健全有利于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机构及管理办法。在体制上没有研究制定更多的有力有效举措,不能及时分析处理好小城镇建设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三、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发展是富民建镇的第一要务理念。中国发展小城镇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许多不利因素,最大的不利因素还是思想解放不够。当前,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必须提高以下几种认识。一是要坚持发展是富民兴镇的第一要务。积极引导干部、群众认识生产力、挖掘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资本;扩大开放,引进资本。一切以发展辨是非,以发展评得失,以发展论英雄。二是不搞争论,大胆改革、大胆实践、锐意进取;学习先进经验,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勇于创业的精神,把思想集中到发展上来,把精力用到改革上去,招商引资,放手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三是给农民以国民待遇。 对一些小城镇的户口一律放开,对进城务工农民一视同仁。四是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富裕,有利于城镇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二)用科学规划作为发展小城镇的基本纲领。

小城镇的发展要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宏观布局上要有控制,城镇建设上要有规划。小城镇规划要体现高起点和可持续发展。在编制城镇发展规划时,首先,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根本上说,城镇化水平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没有农业经济和乡镇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流通的活跃,就不可能有农村城镇化。此外,城镇发展还受人口、资源、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发展小城镇,要重点发展有潜力的县城和县域中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心镇。要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模适度,科学确定小城镇的经济布局和市场定位。其次,要注重规划的超前性、协调性。城镇建设规划关系农村现代化的百年大计,必须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要体现地方特色,突出时代感和文化底蕴,有适度的超前性。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针,既要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又要全面协调、合理布局、抓住重点、量力而行。所谓协调,包括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的协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等。第三,要加强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制订规划要以“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

城乡一体化”作为基本发展目标,建立完善的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管理制度,制订保证规划得以实施的措施和法规,确保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严格依规建设、有序发展,使小城镇建设适应城市化和社会化大生产及现代生活的要求。 第四,要体现地域特色和精品意识。特色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越是有特色的城镇,知名度越高,发展越快。小城镇建设必须有精品意识,才能形成独特的吸引力。不要盲目模仿大城市,贪大求全、面面俱到,每个乡镇要根据本地资源条件、自然景观、乡风民俗、经济发展水平等进行创新性的开发,科学定位,做到以特见长、以精取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旅游,实行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小城镇格局。

(三)合理布局是发展小城镇的重要举措。

发展小城镇,首先要解决城镇布局问题。笔者认为:一是要根据本地的区位优势来布局。比如,在中西部地区,应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支持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比较明显的小城镇优先发展。二是要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来布局。在一个城镇里,功能区要严格区分。有条件的城镇在功能区之间要用绿地或自然景观隔离,可以设立商业生活街或休闲自然风景区等。三是要依据历史文化特色来布局。历史文化特色正是发展小城镇的重要依托。因此,小城镇的发展,要根据城镇资源、区位和经济结构特点,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开发拳头产品,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以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

第五篇:发展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

【内容摘要】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规划中,应把小城镇的城市化建设作为我们当今工作中的主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和优惠的政策加强中小城镇的建设、发展,以便更好发挥城乡经济的功能,为大城市建设卫星城提供良好的模板。

【关键词】

发展小城镇建设新农村二元化结构

【正文】

发展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

三农工作的物质载体,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点,是亿万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直接体现着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状况、农村面貌、农民生活乃至农村文明的总体水平。在建设新农村这个大背景下,建议把优先发展小城镇作为重要抓手,稳定数量,提高质量,先抓点,后扩面。要壮大小城镇人口规模,提升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发挥统筹城乡的功能,真正加快小城镇迅速发展。

一、支持全国重点镇,发挥以点带面示范效应

2004年2月,建设部等六部委从2万多个建制镇中确定了1 887个全国重点镇。选择结果无疑证明它们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也表明其在“质量”上走在了全国小城镇发展的前列。应当强调的是,重点镇是小城镇衔接大中小城市形成战略布局的重要节点,必须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格局中明确重点镇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努力达到抓好一个点、带动一个面、影响一大片的效果。

在对重点镇的扶持上,国家开发银行优先对全国169个小城镇提供信贷支持的探索,是实现党和政府发展目标、弥补体制落后和市场失灵的一种金融形式,为我国城镇化提供了示范和样板,为党和政府在更大范围内有效指导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验。

二、整合小城镇资源,形成城乡一体工作格局

小城镇发展需要按照综合协调、政策集成的要求,整合规划、建设、国土、农业、交通、水利、扶贫、卫生等各部门的资源,把环境整治、精神文明、农房规划、生态农业以及扶贫等职能工作加以统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在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中,应坚定不移地加快小城镇发展,坚定不移地把优先发展小城镇作为重要抓手,推动从中央到地

方把小城镇发展全面纳入支持三农的各类规划、计划中,把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繁荣小城镇经济作为制定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原则,形成城乡一体的工作格局和推进机制。当前,特别

应当重视小城镇发展的有关政策研究,加快小城镇发展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健全城乡资源良性互动的市场体系,促进小城镇加快发展。

三、重视小城镇规划,突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规划在发展中居于龙头地位?小城镇发展离不开规划水平的提高。应当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强化“科学规划”的理念,体现“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延续特色、简明适用”的原则。按照改造镇中村、合并小型村、缩减自然村、拆除空心村和节约村庄占地总量的要求,优化小城镇布局规划,合理布置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布置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设施,并与小城镇外部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交通道路、产业园区、水利设施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建议部分农村公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通讯建设放缓步伐,与小城镇整体规划相协调,以免通了公路、电网、通讯的村庄可能被撤并而造成浪费。从原则上来讲,小城镇规划管理重在解决地脉、人脉、文脉、经脉“四脉”问题。小城镇规划是不是成功,主要看人工建筑与自然风景是不是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针对小城镇有关扶持资金不完备、不配套的情况,应当通过立法形式,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把国家支持小城镇建设、推进反哺与支持机制的资金逐步制度化。

四、完善小城镇功能,实现人居环境的逐步好转

要加快小城镇交通、通信、能源、供排水、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设施建设,构筑城乡一体的生活垃圾处理、供排水、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网络,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小城镇覆盖、城市的现代文明向小城镇辐射。

现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都呼吁?小城镇畜禽养殖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废水污染和工业“三废”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直接影响城乡统筹发展?而且还严重威胁着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研究制定小城镇污染控制技术方案和政策法规体系?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当务之急。

五、繁荣小城镇经济,构建城乡互动产业格局

小城镇的核心问题还是经济发展,应立足当地资源条件、环境优势、人文特色等?继续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畜牧业,大力发展小城镇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有必要指出的是,以内生比较优势为基础的竞争力培育正在成为小城镇、尤其是资源缺乏型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自身条件、竞争环境、市场需求及变化趋势,通过知识学习、技术积累和人才培育,做出相应的战略性产业选择,可以帮助小城镇实现长期效益的最大化,形成小城镇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从长远考虑?应当在小城镇构建合理的城乡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框架,形成城乡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一方面要引导乡镇企业把适合于在小城镇发展的产业和产品向小城镇集中;另一方面,城市要在加快产业升级的同时,把技术成熟、产品成型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采取技术转移、设备转移、兼并联合、设立子公司或建立新厂等形式,向小城镇转移。

六、深化小城镇体制改革,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是小城镇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既涉及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也直接触及农村上层建筑变革。应加快职能转变,发挥好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切实把小城镇政府的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保证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应稳妥地推进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综合配套改革;逐步建立与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体系,探索农村宅基地有效流转方式,研究农村房屋产权登记与流通政策;完善小城镇公共设施投入与长效运行管理机制,推进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确保农民带着资产进入小城镇,并享受集体资产的股权收益;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在小城镇执行国家土地政策问题上,应当完善土地承包政策,推进承包地使用权流转,确保进入小城镇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解除进入小城镇的农民在土地经营权上的后顾之忧,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业,让农民在小城镇发展中得到实际利益。

【结论】

为了解决小城镇发展中遇到的农民居住分散、生活配套设施欠缺、宅基地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应根据小城镇的区位特点、经济状况和村庄实际,有针对性地推进小城镇村庄整治进程。坚持由点到线到面,一个镇一个镇地整体推进,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千篇一律,不搞包办代替, 不搞盲目攀比。

小城镇的发展在追求当前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应忽视同等重要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必须改变以往粗放型经营的经济发展观念,选择强化清洁生产,注重节约能源,充分利用绿色和可再生能源,保持稳定、持久和健康的发展模式。

【参考书目】:

[1] 李文学.建设和谐的新农村[J].农村合作通讯,2006(11).

[2] 曹宗敏.新时期小城镇如何发展[J].城市管理,2006(3).

[3] 冯春燕.三农问题的实质性原因及解决途径[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6(3).

[4] 杨守春.新农村建设要做好五篇文章[J].今日浙江,2006(2).

上一篇:慰问信格式范文下一篇:微信邀请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