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风险分级防控的实践与探讨

2022-09-11

引言

近年来油气田发生的事故, 大部分都发生在危险作业和高风险作业过程中, 事故频发, 主要是因为危害识别和风险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我们常讲“HSE体系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 其精髓就是危害识别和风险控制, 因此油气田企业应当在体系推进中强化高风险作业管理, 与HSE体系建设紧密结合, 建立完善高风险作业的管理制度, 按照“管工作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将高风险作业的各项管理要求落实在制度里, 明确在职责中, 确保各级HSE职责归位, 并通过生产安全风险分级防控的管理思路, 抓有感领导、直线责任和属地管理的落实, 确保高风险作业受控。

一、危害因素辨识与评价

1. 成立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组织机构

基层单位成立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小组, 组长由作业区经理担任, 成员为作业区副经理、技术员 (设备、工艺、地质) 、安全员以及精通技术或熟悉现场的班站长及岗位人员等组成, 负责在本单位的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活动。

2. 作业危害分析的范围

分析生产过程所有人员参与的常规和非常规活动。针对正常生产过程、开停车过程、检维修过程、紧急情况、办公生活过程、相关方、基建项目作业7个方面, 编制出作业活动清单。

3. 危害因素辨识方法的选择

此次辨识的方法选用员工易于接受和比较实用的工作前安全分析 (JSA) 法, 因为JSA能够全面、细致地对某项作业任务按照作业步骤进行危害识别, 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 最大限度地消除或控制作业风险。

4. 危害因素识别的依据

按照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的规定, 对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个大类。

5. 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

根据JSA辨识的危害因素, 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 进行风险评价。评价过程描述:L×E×C=D。L表示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E表示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表示一旦发生事故后可能产生的后果;D表示危险等级。累计识别出各类风险910项, 其中:轻微风险376项;一般风险506项;重大风险28项。

二、风险分级管理

厂级危害因素辨识及评价领导小组, 对重大作业风险进行清理, 编制下发《生产安全风险分级防控管理方案》,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生产特点、不同业务类型的生产安全风险, 按照“风险分级管理、分级控制”的原则, 结合厂生产实际情况和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结果, 确定风险防控的重点, 将10类28个单体作业项目的风险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作业3类5个, 二级7类15个, 三级5类8个) , 并明确相关部门、单位责任人, 以确保各项作业安全受控。

1. 风险分级管理的原则

(1) 分层管理、分级防控

建立自上而下的风险防控层级, 将风险防控的责任分解, 每一层级对照专业领域、业务流程, 评估并确定生产安全风险防控重点, 落实防控责任。

(2) 直线责任、属地管理

将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的职责落实到生产组织、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物资采购等职能部门和属地管理岗位, 实现“管工作必须管风险”。

(3) 过程控制、逐级落实

从设计、施工、运行等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生产安全风险防控, 逐级落实风险防控措施。

2. 分级管控工作要求

业务分管负责人负责分管业务领域内的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组织落实、监督和指导。属地管理单位履行属地管理职责, 制定防控措施, 在作业现场进行验证核实。把关领导在接到消息提示后, 关注作业进程, 及时开展现场巡查, 落实安全措施, 亲自落实风险防控措施, 在确认现场防控措施到位后进行签名确认。

三、分级管控的具体实施

1. 建立基础JSA库

由质量安全环保科牵头, 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基层员工骨干共同参与, 组成21人的危害辨识及评价团队, 对10类28个作业项目进行JSA, 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编制28个单体基础JSA库。

2. 平台建立风险控制模块

结合厂数字化生产指挥平台, 建立“风险控制模块”, 按照《生产安全风险分级防控管理方案》要求, 后台制定分级管理控制程序, 并在数字化平台增设安全环保岗, 负责日常作业信息的填报和录入。

3. 具体实施

根据作业安排, 安全环保岗提前一天将作业信息录入“风险控制”管理模块, 系统根据填报的作业种类, 自动确定作业级别和现场把关领导, 生成基础JSA信息, 并以腾讯通和短信推送的形式, 提醒各级把关领导和作业相关人员现场落实安全措施, 所有人员现场进行JSA补充分析, 在作业前开始前, 将现场防控措施检查情况反馈至平台安全环保岗。

结语

通过现场实践, 重大风险作业实现了“分层管理、分级防控”, 风险防控的责任划分到了各管理层级, 并全面掌控作业进程, 强化了施工作业动态管控, 有效落实了直线责任和属地管理职责, 同时, 通过建立非常规作业危害因素基础JSA数据库,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现场控制措施, 增强了风险管控能力, 有效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提高HSE管理体系运行质量。但由于生产作业过程中新的风险不断变化, 庞大的基础JSA库的更新和维护还需投入大量的人员和精力。部分领导对“管工作管安全”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位, 因此要实现对高风险作业的有效控制, 不仅要从职责和要求上予以明确, 更要从各级领导观念上进行转变, 提高认识。岗位员工工作经验、对风险的认知程度以及安全技能掌握上还存在较大差异, 势必造成风险识别上不全面, 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员工培训工作还亟待加强。

摘要:长庆油田公司第四采气厂所处HSE的管理阶段还在严格监管阶段, 需要严格的监督检查来落实安全防控措施, 方能确保作业安全。第四采气厂结合自身生产实际, 对生产安全风险分级防控进行了一些有效的尝试和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工作前安全分析,危害因素辨识与评估,分层管理,分级防控

参考文献

[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 HSE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 北京市,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9, 2.

[2] 张平等, 落实直线责任强化高风险作业的实践与探讨, 大连市, 石油安全, 2013, 4.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现状及对策研究下一篇:奖学金激励效益下的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