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档案数据备份技术和方法

2022-12-17

信息时代的到来, 为管理档案数据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但也伴随着一定的挑战。档案数据在信息化的驱动下, 得以规范管理, 与之同时也面临着难以预料的灾难, 一旦档案数据丢失, 各项工作势必会受到其影响而滞后, 后果不堪设想。

一、档案数据丢失与备份的重要性

档案数据是是无价之宝的信息资源。档案数据的日益增多, 无疑给数据保管增加了难度, 同时档案数据也面临潜在威胁。操作失误、计算机故障等都会造成档案数据的丢失, 在实际工作中也有很多前车之鉴, 正是由于忽略了数据备份的重要性而造成的, 庞大的档案信息瞬间全无, 造成损失可想而知。

二、档案数据备份的主流技术

档案数据, 不论是对企业用户还是对于个人用户, 都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备份对档案数据的保管具有重要意义的。对于档案数据, 备份的主流技术有硬件备份和软件备份, 主要都是通过对数据的拷贝操作进行备份, 实际有效地保护档案数据。

(一) 硬件备份

由于档案数据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其备份要求也很高, 应结合实际档案数据情况, 进行详细分析, 以便准确备份。档案数据的特点是数量大、范围广, 对此可以选择利用硬件进行对档案数据的备份管理, 主要的硬件有硬盘和光盘。

(二) 软件备份

档案数据有时涉及到一些核心信息, 对于核心数据的备份更严格, 为此很多相关人员选择软件备份, 软件备份就是将档案数据上传到相应的网络服务器中存储起来, 不仅使用方便, 而且自动化程度高, 备份软件主要包括各操作系统产商在软件内附带的软件备份工具, 还有的就是专业产商出品的专业备份软件, 既能提供高性能的数据自动化备份, 也可以在受损时迅速自动化恢复。

三、档案数据备份的常用方法

档案数据备份实质上相当于给档案数据买个保障, 意外发生, 备份能保证数据的万无一失, 还原全部的数据。常用的档案数据备份方法很多, 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异备份是最常用的三种备份方法。

(一) 完全备份

档案数据进行备份处理的时候不可能只备份局部的数据, 需要整体的档案数据有一个完整的备份, 将每个档案都写进备份档去, 完全备份是很直接的, 一旦数据发生丢失, 只要直接把备份上的数据全部导入即可恢复。但是假如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档案数据没有任何变化.

(二) 增量备份

由于完全备份存在数据冗余的问题, 相应地有了增量备份的概念。增量备份, 就是备份前一次备份增加或者修改的档案数据, 很明显, 这样不会存在重复的数据, 既节省了存储的空间, 又缩短了备份的时间。然而, 它没有完全备份一次性恢复数据的特点, 一旦丢失, 增量备份恢复起来很麻烦, 要依次地导入每一次的备份数据, 一环接一环, 相对于急需档案数据进行工作来说, 这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三) 差异备份

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各有长有短, 而后来提出的差异备份同样是将变动的档案数据进行备份, 但差异备份是针对上一次完全备份后的, 进而将变动的数据备份。只要定时完全备份档案数据后, 然后再定时做差异备份即可。差异备份可以说是介于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之间的, 既改进了两者的不足, 又具有它们的优点, 是一种相对灵活的备份方法。

(四) 不同备份相结合

基于不同类型的档案数据备份, 也有采用不同类型备份相结合的方法, 应用得比较广泛的主要有完全备份与差异备份相结合, 本地备份与异地备份相结合, 在线备份与离线备份相结合。采用两种备份相结合的方法, 主要是考虑到档案数据的特殊性以及单个备份方法可能存在的缺陷, 两种有差异的备份相结合能取长补短, 有效地发挥其所具有的特点, 能很好地解决档案数据备份的问题。

四、结语

伴随社会的发展, 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 档案数据的信息化建设也加快了进程, 档案数据的安全性问题更是让人担忧。对此, 应进一步提高档案数据备份的技术, 充分地发挥档案数据备份方法的各自特点, 灵活结合与运用各种备份技术和方法, 避免档案数据的丢失而造成的损失, 从而促进档案数据备份合理化、科学化的发展。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信息化在各个领域内的深化与普及, 档案数据的信息化建设, 现代化档案管理系统的运用, 大大提高了常用档案数据的安全性。档案数据日积月累, 数据量之庞大可想而知, 而这些又恰恰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和核心, 所以又不得不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更是要求对这些档案资源进的备份, 避免重要的数据丢失, 以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本文针对档案数据的备份展开讨论, 如何在保全其完整性的同时, 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和方法对档案数据进行备份管理, 为管理档案数据提供切合可行的建议, 以推动档案数据的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档案数据,数据备份,备份技术,备份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招兰.浅淡档案数据备份[J].档案管理.187页

[2] 王燕.浅谈数字档案馆的数据备份策略[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8, 4;2008, 11.

上一篇:开展多学科协同创新研究下一篇: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