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方案

2023-04-29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方案

2021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方案

根据x文件要求,X年我市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覆盖率需达到X%以上。结合工作实际,现将我市X年建设实施方案制定下发。

一、建设任务。

我市X年具体建设任务为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指导中心X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X个、村级养老服务站X个(详见附件X)。

二、运营方式。

乡镇(街道)、社区(村)为三级中心运行主体,负责机构的日常管理职责,市民政局对运营情况进行监督。对辖区内三级中心实行统一标识、统一规范标准,提高辨识度和服务效益。探索培育专业运营主体,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鼓励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将辖区内社区(村)养老服务中心(站)打包交由社会力量运营管理。

三、建设任务分解。

(一)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X、职能定位。受乡镇委托,负责受理与审核各类养老服务补贴申请;受县级民政部门委托,负责受理和开展辖区内老年人需求评估;负责涉老政务资源整合,提供一站式涉老政务咨询和业务办理;做好乡镇范围内养老服务设施资源(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人力资源(低龄老年人、农村留守妇女等)的整合与利用;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互助队伍,进行相应的人员培训和管理;组织开展农村老年人联系人登记和探视走访;指导签订辖区家庭赡养协议,营造农村养老服务良好氛图。

X、建设规模。按要求不低于X平方米。

X、建设数量与地点。根据核定的建设任务,我市今年拟在霞西、竹峰街道等X个乡镇(街道)设立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设置在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乡政府当地村委会或卫生院等。

X、人员配备。按要求管理人员配备不少于X人,由乡镇民政所工作人员、敬老院管理人员、其他招聘、购买服务人员组成。

X、功能设置:(X)辅助管理功能。设置养老服务补贴受理窗口,受乡镇委托,负责受理与审核辖区内各类养老服务补贴申请;设置一站式涉老政务咨询和办理中心,整合民政、卫生计生等涉老政务资源,为老年人咨询办理涉老业务提供便利;设置老年人能力评估室,为第三方评估机构提供评估场所,受县(市)级民政部门委托,负责受理和开展所在辖区内老年人需求评估;受乡镇委托,组织基层老年协会、村医、留守妇女等力量,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指导承接服务方,开展辖区内农村老年人联系人登记和探视走访;联合司法所、村委会,督促子女与老年人签订赡养协议;指导村级养老服务站建设和日常运营。

(X)为老服务功能。根据需要设置餐厅、浴室、护理站、文娱中心等为老服务场所,为周边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健康指导、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规模较大的,可设置日间照料床位或全托床位,全托床位设置原则上少于X张,主要为辖区内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短期托养服务,对短期托养结束后有集中住养需求的老年人,就近就便转介至面向社会开放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等养老机构。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服务功能一般交由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其他专业社会力量承接,实行社会化收费。

(X)队伍培育功能。在乡镇范围内培育成立基层老年人协会;组织低龄老年人、农村留守妇女等力量,发展农村老年人自助互助服务队伍,进行人员登记管理和志愿服务储蓄登记,并开展相应的养老服务技能培训;委托专业机构等,对照护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开展照护技能培训和指导。

(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X、职能定位。为社区老年人就近直接提供日托、全托以及上门服务,或者与社区内其他为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实行资源共享,作为其合作机构,统筹提供服务;提供助餐、助浴等服务;提供文体娱乐活动、教育学习活动及场所设施。

X、建设规模。以社区为主体,以服务半径、覆盖人口和功能配备为依据设置,以服务半径设置的,应以该社区任何一个点到相邻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X分钟左右的距离配置;以覆盖人口设置的,一般应在X万人左右(其中老人人口比例X%以上)。可采取“主体服务区+加盟服务点”模式建设,主体服务区建筑面积按要求不低于X平方米。

X、建设数量与地点。根据核定的建设任务,我市今年拟在南山街道白云社区等X个社区设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详见附件X)。与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卫生服务站点、文化服务设施等综合设置。

X、人员配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鼓励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无偿或低偿交由社会力量运营管理,运营方根据功能设置配备相应的日常服务、养老护理、供餐服务、助浴服务等人员。

X、功能设置: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功能设置以为老服务为主,一般应具备以下功能:

(X)集中照护服务。依托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主体服务区,重点设置日间照料床位和全托床位,建筑面积较大的可建设社区嵌入式小微养老机构,聚焦社区高龄、失能失智等老年人集中照护刚需。

日间照料床位主要为社区高龄等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全托床位主要为社区居家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短期托养服务;小微养老机构主要为社区失能失智老年人就近提供集中照护服务,鼓励其重点发展短期托养服务,提高床位使用效益。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必须与周边各类养老机构签订转介服务协议,对日托服务对象、短期托养服务对象中有长期集中住养需求的老年人,优先转介至相宜的养老机构。

(X)健康指导服务。具备条件的,可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同步设置护理站,配备相应医务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不具备条件的,依托周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健康服务。

(X)助餐助浴服务。设置助餐点、助浴点,为社区居家老年人开展助餐、助浴服务。具备设施规模条件的,可设置社区老年食堂,直接开展供餐服务。

(X)文化娱乐服务。利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文化中心等设施,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搭建活动平台,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集中教育学习等服务。

以上服务功能可根据设施规模、区城位置等情况单独设置或综合设置。

(三)村级养老服务站。

X、职能定位。为农村老年人就近直接提供日托、全托以及上门服务,或者与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等为老服务机构实行资源共享,作为其合作机构,统筹提供服务;提供助餐、助浴等服务;提供文体娱乐活动、教育学习活动及场所设施。

X、人员配备。通过基层老年协会进驻、发展互助自助队伍、无偿交由社会力量运营等方式,充实服务人员力量,一般每个站点配置人员不少于X人。

X、设施规模。以行政村为主体设置,可以利用农村幸福院、闲置村委会办公用房、闲置校舍、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整合撤并后闲置设施等资源单独设置,也可与运营中的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已有设施综合设置,建筑面积一般不低于X平方米。

X、建设地点。根据我市实际,每个乡镇同步设置X--X个村级养老服务站,建设任务为X个

X、功能设置。村级养老服务站功能设置以为老服务为主,一般应具备以下功能:

(X)集中照护服务。设置日间照料床位和全托床位,为农村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日托或短期托养服务,全托床位设置原则上不少于X张。村级养老服务站可与周边各类养老机构签订转介服务协议,对日托服务对象、短期托养服务对象中有长期集中住养需求的老年人,优先转介至相宜的养老机构。

(X)健康指导服务。结合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推进,为村医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免费场地,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服务。

(X)助餐助浴服务。建设农村老年食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引导社会力量运营等方式,为农村留守、高龄、失能等居家老年人提供用餐和助餐服务。在村级养老服务站设置助浴点,重点为农村失能失智、高龄等老年人提供助浴服务。

(X)文化娱乐服务。利用村级养老服务站,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搭建活动平台,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集中教育学习等服务。

(X)活动场所支持。为农村老年人开展自助互助服务提供地支持。

以上服务功能可根据设施规模、区城位置等情况单独设置或综合设置、条件有限的村,各项服务功能可暂不兼具。

四、实施步骤。

摸底阶段(X月X日--X月X日):按照三级养老中心建设要求,由乡镇(街道)提出申请,市民政局会同各乡镇(街道)对拟建设地点进行实地查看,确定建设任务。

建设阶段(X月X日--X月X日):各乡镇(街道)按照三级养老中心职能定位和功能设置,完成建设任务,配齐三级中心的所需设施,确保正常投入运行;市民政局指导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日常管理。

验收阶段(X月X日--X月X日):各乡镇(街道)根据建设实施进度,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向民政局提交验收申请,市民政局会同相关乡镇(街道)分批次依照项目实施方案对项目建设进行竣工验收。

资金拨付(X月X日--X月X日):项目建设完成后,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提交经审核后的各项目完整建设资料,市民政局审批后于X月底前完成奖补资金拨付。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民政局负责对全市三级中心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督查,并纳入考核;各乡镇(街道)负责对本辖区三级中心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管;各项目实施单位要发挥三级中心建设和管理责任主体作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

(二)规范资金使用。

各项目实施单位要严格对照资金使用范围,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擅自或扩大使用范围;不得用于办公、生活等非生产性设施建设和人员福利支出;各乡镇(街道)做好辖区内项目资金使用的指导、督查。

第二篇:如家养老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整改方案

2017年11月21日省标准化建设会议以后,22日我单位开始逐项对照规范检查目录逐条检查我单位的标准化建设情况,对照检查要求我单位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一整套的整改方案,现汇报如下:

1、 制度建设,对照检查要求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同时按要求完善已有的规章制度,并对各个规章制度制定工作流程完善工作记录,主要是建立建全质量检查和质量控制督查制度,做到岗位有责、岗位有考核 、岗位与绩效挂钩。

2、 设施设备,对本单位现有的设施设备全面排查,按标准化要求补齐不足部份,并按要求开展相应的服务,制定新增的服务流程和服务记录,重点是增加康复训练和中医保健器械并对单位所有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的功能和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3、 对人员配置、按规范检查要求合理进行一次人员配置,重点岗位专人负责,同时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和供养老人的比例,按全面评估的老人健康状况分级管理,合理安排护理员工,医疗服务人员是我单位薄弱机构,这次进行了全面合理配置,安全岗位人员进行了重点配置,确保安全工作做好做实。

4、 服务提供上,重点整改护理上的规范服务,按服务老人的健康状况,明确各护理人员的服务等级和服务目标,同时全面整改康复和中医保健两项工作,全面启动单位内的康复训练和中医保健工作,详细制定这两项工作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流程,并对全单位老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筛选适合康复训练和中医保健的人群,制度康复和中医保健计划,并开始实施。

5、 质量检查和质量控制督查工作重点整改各岗位质量检查之间的联系,完善各岗位的质量检查工作流程,做好质量检查的记录,对前制定的各项质量检查制度进行逐项的研究,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质量检查办法,并利于绩效考核,同时完善质量检查记录。质量控制督查是我单位对一薄弱环节,也是这次的重点的整改内容,首先对前期制定的质量控制督查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补齐所质量督查所没有的内容,并按规范要求完成工作流程和工作记录。

6、 安全与应急,重点整改安全设施设备的定期检查检测记录,完善老人人身安全记录,规范财产安全记录,完成安全工作定期考核办法和记录。

7、 建立标准化的财务管理系统,按月及时做出财务报表,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流程。

淮安区如家养老服务中心

2017年11月24日

第三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方案出台

2013-12-19

近日,省民政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印发 《安徽省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3-2015)》,提出按照“保基本、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总体要求,建立起城乡统筹、布局合理、服务规范、机制灵活、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体系。方案提出逐步建立以 “大型机构为引领,中型机构为主体,小型机构为补充”的城乡机构养老发展模式,符合标准的社会办养老机构按照实际入住人数给予运营补贴,对收住失能失智老年人、低收入老年人的,应按照不低于20%的标准,适当上浮运营补贴标准;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用于养老机构建设的,给予贴息补助。要加大社区养老设施的建设力度,城镇社区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每个城镇社区至少拥有一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要建立面向困难群体的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和八十周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纳入城乡低保范围的老年人,在最低生活保障费用之外,按照城乡、地域给予一定的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纳入城乡低保范围的80周岁以上老年人,按月发放高龄津贴。要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签约服务老年人数不少于县(市、区)老年人口总数10%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项目,按照签约人数给予定额补助。

方案提出,2013年至2015年,全省计划新建、改扩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400个,新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5000个,计划新增各类养老床位数16.2万张,每年培训高级管理人员和养老照护师资人员各500名,培训养老机构负责人和初、中级护理员10000人;到2015年底,全省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43万张,城市养老机构中,护养型床位达到总床位数的20%以上。

第四篇:2010年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1(模版)

宝林里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建设实施方案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整合社区资源,完善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我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水平,我社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社会化服务,切实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满足我社区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保障老人群体中的高龄老人(80岁以上)和特殊群体老人(包括分散供养的“三无”老人、低保老人、重点优抚老人。)为重点,坚持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化的改革发展方向,积极构建社区为主导、义务志愿者参与,以居家养老为重点的多层次、多类型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从而为老年人提供周到、便捷、高效、体贴的专业化服务,不断提高我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整体水平,促进我市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社区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原则;

(二)坚持物质生活服务和精神生活服务相结合原则;

(三)坚持先重点保障老年人中的高龄老人和特殊群体老 1

人,再逐步惠及全体老年人的原则;

(四)坚持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与社区义务服务、邻里互助相结合原则;

(五)实行无偿服务、低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原则;

(六)实行老人自愿申请原则。

三、主要任务

(一)成立机构、制定方案

社区成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居家养老服务站,具体实施社区养老服务的凡案等。

(二)深入了解,落到实出

为了了解老人的需求,首先要对辖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摸底,对有居家养老需求的老人进行进一步的了解登记。其次选择和培训养护员。养护员的基本条件是身体健康、有爱心和责任感,离老人家较近的大龄下岗失业人员。

(三)服务对象

1、孤寡老人:本社区内60周岁以上城市“三无”老人;60周岁以上无子女享受城市低保的老人。

2、空巢家庭老人:子女不在金昌市的60周岁以上老人。

3、长寿老人:90周岁以上长寿老人。

4、困难家庭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城乡低保老人。

5、60周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市级以上劳

2模、归国华侨。

(四)开展服务内容

社区居家养老以“立足社区、面向老人、专业服务”为特点,服务内容主要包括:

1、生活照料:为老人提供托老、助洁、购物、助餐、送餐、助浴、家政服务等照料和陪护等特殊照料服务。

2、医疗保健类: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康复护理、心理卫生、临终关怀、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等。

3、法律维权类: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维权及维护老年人赡养、财产、婚姻等合法权利的专门窗口等服务。

4、文化教育类:为老年人提供老年学校、知识讲座、学习培训、书法绘画、图书阅览等服务。

5、体育健身类: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体育健身设施、健身团队等服务。

6、志愿服务类:为老年人提供邻里互助、谈心交流、情感沟通、精神慰籍等服务。

7、开辟窗口:为老年人提供接收需求登记、服务咨询及投诉开辟专门窗口服务,对接受服务的老年人和服务人员统一建立档案,定期征求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水平,提高服务质量,确保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落实。

3 2010年3月10日

宝林里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建设领导小组

为了不断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整体水平,促进我市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从而为老年人提供周到、便捷、高效、体贴的专业化服务。经社区研究,决定成立宝林里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工作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通知如下:

组长:薛锦华桂林路街道宝林里社区副主任 副组长:严风华桂林路街道宝林里社区残联专干 成员:郑蓉蕾桂林路街道宝林里社区办公室主任

张兆翠桂林路街道宝林里社区民政专干

牛志玲桂林路街道宝林里社区计生专干

张海琴桂林路街道宝林里社区社保专干

王锦芳桂林路街道宝林里社区社保专干

杨雪景桂林路街道宝林里社区医保专干

联系人:樊翠香 严风华

联系电话:83375173605075

二○○七年四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背景链接】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鲜明地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 务事业和产业。

自1999年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等态势。截止2009年底,我国1.67亿老年人中,8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1899万,占11.4%,他们之中多数人逐步进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我国有失能老人1036万、半失能老人2123万,共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9%,他们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护理照料服务。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我国65岁以上老年抚养比已达到11.6%,部分省区市达到17.97%,家庭负担、社会负担越来越沉重。由于我国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单位福利体制解体、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形势下发生的,并伴有家庭逐渐小型化带来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问题,社会养老服务压力不断加重。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标准表述】

[原因]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公共财政更多投向保障与改善民生领域,养老服务政策法规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格局逐渐形成,服务能力持续加强,惠及老年人范围不断扩大,奠定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良好基础。但是,与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和老年群众过上美好晚年生活的新期待相比,我国社会养老服务无论是供给总量、资金投入、社会分布、服务水平,还是政策落实、监督管理等方面都明显滞后,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

[意义]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中,把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是中央审时度势的正确决策。积极贯彻这一决策,按照优先发展来制定政策、增加投入、改革体制、改善管理,将有利于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能力、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有利于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扩大内需和促进就业,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优良传统、促进代际和谐、培育社会公德,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 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措施]

中公教育总结以下措施:

一方面,按优先发展方针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已经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基本途径,这就是立足基本国情,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符合、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互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就是要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要在城市全面推行居家养老,在农村逐步发展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不同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它立足家庭,以社会服务进家庭为标志。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意愿和实际选择,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主要养老方式。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建立社会化的服务机构和机制,培养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员、家政服务员、病患护理员,配置必要的设备和器具,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明确补贴对象,进行定期评估。居家养老要以社区服务为依托。养老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建设中要注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年人社会组织和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发展日托服务、餐饮服务、文体活动服务和志愿服务、互助服务,为居家老年人营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和服务条件。

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要落实政策和完善政策。国发〔2000〕19号、国办发〔2006〕6号等文件,对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及养老服务机构,在土地供应、资金投入、税费减免、财政补助、社会融资、供水供电供热、免费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优待老年人的政策,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落实;随着形势的发展,要尽快制定政府补贴、购买服务、高龄补助等新政策,并把行之有效的政策及时上升为法规和规章。

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关键是要广泛动员、真抓实干。各级民政部门要争取加大政府基建投入,积极扩大福彩公益金投入,努力吸引慈善资金投入,加快兴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要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兴办面向家庭和社区的非营利性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义务为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要抓紧扩大相关职业技术教育和岗位正规培训,培养大批合格的、持证上岗的养老护理员,尽快适应广泛的养老服务需求。在广泛进行社会动员中,要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巩固家庭养老的意识和行为。

另一方面,依靠科学管理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

管理社会养老服务,一直是民政主管的社会福利事业的组成部分。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民政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进一步明确,民政部具有“指导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权益保障工作”的职责。相应地,各级政府也规定了民政部门同样的职责。因此,在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中,各级民政部门都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行业管

理,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要加强组织协调,把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当作民政工作的重要任务、社会福利事业的首要工作,加强民政系统内部力量和资源整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是要统筹抓好社会养老服务的政策研究、规划编制、标准制定和信息化建设,达到政策有促进力度,规划有前瞻和可行性,按标准建设和实施规范化管理,加快建立综合信息平台,提高服

务效能。

三是指导、推动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改革经营管理机制,实行经营者聘任、员工聘用、公建民营、服务功能承包经营等新的体制机制,增强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

四是加强机构和服务监管,把所有社会养老类服务机构、社区服务、居家服务都纳入监管范围,从本地实际出发,抓紧完善具体的监管办法、充实监管力量。要依托社会组织,开展第三方的养老服务评估工作和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

上一篇:医疗废物卫生管理规范下一篇: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