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2024-04-12

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共8篇)

篇1: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考核办法

一、考核指标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考核指标分为项目完成指标、项目加分指标向项目扣分指标,考核最终得分为三项指标的分值之和。

(一)项目完成指标(100分)。建筑设施指标和内部设备指标在当年10月底完成即得满分,未完成按照完成比例得分。

(二)项目加分指标。包括提前完成任务和超额完成任务。提前完成任务的,在完成分值的基础上加1分,每超额完成1个建设任务的,在完成分值的基础上加1分。另外,受到市委、市政府及市级相关部门通报表扬的加1分。

(三)项目扣分指标。未严格按照市局要求报送项目建设进度、项目建设档案等相关资料的扣0.5分;受到市委、市政府及市级相关部门通报批评或因服务不到位,造成恶劣影响的扣1分。

二、项目完成指标评分细则

(一)建筑设施指标(57分)

普通设施建筑面积不小于150㎡(6分);有室外活动场地(3分);无障碍通道建设(3分);有统一的社区养老服务标识(5分);项目建设符合规划、卫生、消防等规定(5分);配置日间休息室、康复保健室、休闲娱乐室、图书阅览室或书画室、多功能活动室(各5分);配置卫生间(3分);供电、供气、供水、通讯等设施设备(4分);消防设备齐全(3分)。

(二)内部设备指标(43分)

配置老年人休息床或沙发(5分);铺设地面防滑材料(3分);配置基本的用餐设备(5分);配置适宜老年人健身康复器材(5分);配备存放老年人常用药品和药品柜(5分);配置一定数量的藏书、报刊杂志(5分);配置棋牌娱乐工具(5分);配置有线电视等影视设备(5分);配置电脑及呼叫器等通讯信息设备(5分)。

三、考核方式

(一)自查。在每年10月份根据考核指标进行自查评分,并将自查报告报送市民政局。

(二)验收考核。市民政局在每年年底组织专项考核工作组到设施建设现场进行检查验收,根据考核指标进行考核评分。

篇2: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一、制度保障。一是制定下发了《X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管理服务设施建设、移交实施细则》文件,要求新建住宅小区项目配套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二是对新建住宅小区项目出具地块规划条件时,同步提出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相关要求。对新建居住小区新建住宅和老城区连片改造居民区、棚户区项目应分别按照每百户不少于X平方米和X平方米建筑面积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且单处用房面积不得少于X平方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服务半径应小于X米。新建住宅小区应按照每百户不少于X平方米建筑面积配建社区管理服务设施,且确保每个社区建有的社区管理服务设施用房面积不得少于X平方米。

二、建设情况。截止X年X月,X市共有X个新建小区,均配套了养老服务设施,共计养老服务用房面积约X.X万平方米,达标率为X%。其中,X区有X养老设施用房面积X.X平方米,X养老设施用房面积X.X平方米,X约X方米作为X公寓。开发区有X养老设施用房面积X.X平方米,X养老设施用房面积X.X平方米。X公馆养老设施用房面积X.X平方米。

三、使用情况。一是小区养老服务中心聘请X名专、兼职人员,以及志愿者开设日间照料项目,为一些子女上班忙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谈心、做家务等日间照料服务。

二是老年人日常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可免费使用娱乐设施,部分居家养老点采用报餐方式,提供午餐。截止X月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组织医疗检查和养生知识讲座等与老年人息息相关的活动X余次,参加人次达到X多人/次

篇3: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分级设置思考

1.1 养老模式现状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于1999年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呈现出量大、速度快、边富边老等特征, 和健康状态高龄化、失能/失智化、慢病化等特点。目前, 我国养老模式多种多样, “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是两种最基本的养老模式, 其他一些养老模式一般都是从这两种基本养老模式衍生出来的, 有社区养老、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迷你型家庭养老等模式, 最为突出的是社区养老。我国经济起步较晚, 老龄化社会却出现较早, 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理想的老年生活, 要建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上, 需要规划先行, 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1.2 养老服务设施分类

在上述养老模式下, 养老服务设施名称、内容也呈现五花八门、叫法不一。为了统一名称和服务内容, 参照国内正在实行的6个规范标准, 进行综合选取。我国现行养老设施相关规范标准见表1。

机构养老名称各一, 但是主要内容为2种类型:1) 老年养护院, 偏重护理服务, 对象主要为介护老人, 兼顾介助老人;2) 养老院, 主要对象是介助老人, 兼顾介护老人和自理老人, 对象范围最广, 也是现状出现最多的养老机构。关于老年公寓, 概念和定义非常广泛, 有养老院性质的, 有居家养老性质的, 本文不采纳其作为单位的术语。关于社区养老设施, 有2个规范为日间照料中心, 4个规范为托老所, 本文认为托老所定义更准确, 可以分为日托和全托, 日托就包含了日间照料中心的范围, 因此采纳托老所为社区养老设施。同时, 结合到合肥市、马鞍山等地现场调研, 基层的养老设施基本集中在一起, 有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服务中心, 因此, 我们扩大托老所的功能和内涵, 兼有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的职能。明确定义为短期接待老年人托管服务为主, 同时兼顾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场所, 设有生活照料、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关于老年大学和老年活动中心, 其实主要功能是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 在文化和体育设施中就包含这个概念, 因此没有采纳。

同时, 基层居家养老设施, 仅保留老年服务站, 定义为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健、紧急援助、法律咨询等服务的社区居家服务机构和场所。兼有老年活动室功能。

综上分析, 养老服务设施按养老模式、服务功能和内容分为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两大类四种设施 (见表2) 。

1.3 养老服务设施分级必要性

1) 养老服务设施体系是养老服务体系在空间上的投影, 老年养护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 (室) 和老年服务中心 (站) 等养老服务设施本身的特性决定了须分级配置相应的设施来满足空间上的需求。

2) 养老服务设施作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一类, 参照教育设施、文化体育设施等城市公共设施的分级设置, 养老设施也可按照相应的序列分级设置。这里的分级设置是为了形成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和空间布局需要, 而不是把养老设施人为的进行分级, 分级的依据是服务规模和所在地区的性质。

2 分级设置原则

参照公共设施规划的发展趋势, 为达到“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目标, 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宜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 以人为本, 保障“最”需求原则。老年人群体庞大, 而社会福利资源有限, 就需要将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覆盖到那些最需要的老年群体, 主要是失能老人, 低收入老人及失独老人等。2) 与管理主体衔接的原则。养老服务设施的配套应当考虑我国现行的街道办事处—社区的基层管理体制, 使养老服务设施有更好的落实、管理、监督的主体。3) 标准规范相互协调的原则。

3 分级方法比较研究

3.1 行政区划分级法

按照与管理主体相衔接, 将养老服务设施分为城市级、区级、街道 (镇) 级、社区级 (行政村) 4级 (见图1) 。

3.2 人口规模分级法

按照与人口规模相联系, 可以将养老服务设施分为城市级 (区、县) 、居住区级、小区级和组团级4级 (见表3) 。

3.3 管理单元分级法

规划管理单元指城区内具有一定人口容量或功能关联性, 边界清晰、适合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体性管理的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分为控规通则和地块控规;地块控规应以规划管理单元为单位组织编制。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体系来划分, 可以将养老服务设施分为城市级、管理单元级2级。

3.4 综合比较研究

综合表4分析结果, 行政区划分级法, 想法很好, 其实很难操作;人口规模分级法是目前常用的, 居住区规划规范已经实施了十几年了, 如果城市社区划分再结合人口规模, 这样就更完美了;管理单元分级法和人口规模分级法各有千秋, 均可采用。

4 结语

养老服务设施分级配建建议见表5。

本文推荐采用人口规模分级法, 同时兼顾管理主体和实际需求。大、中城市可根据管理和服务需要, 在城市级以下增设片区级, 由于城市级、片区级功能相近, 合并为一级。建制镇 (乡可参照执行) 的人口规模与居住区大致相同, 一般为3万人~5万人, 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近似于居住区要求, 故合并至居住区级。社区的人口规模与小区级大致相同, 一般为1万人~1.5万人。组团级主要针对新建小区或老旧小区改造, 人口规模一般为0.1万人~0.3万人。

参考文献

[1]GB 50180—9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002版) [S].

[2]DB34/T 5044—2016, 安徽省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导则[S].

[3]DB34/T 1950—2013, 安徽省县城规划标准[S].

篇4:如何把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做下去?

中国的老龄化发生在2000年,已经延续了16年,城市规划的欠账非常明显,老年人不宜居,没有办法享受好的生活。中国老龄人口基数非常巨大,2015年已经超过2亿人,解决这么大的老龄人口问题不是简单的事情。再加上随着医疗条件的发展,人均寿命不断增长,以及由于体制上的原因造成他们大多数没有积累足够多的财富保障老年生活,国家和政府也没有积累足够多的财富保障他们享受养老的福利,多因素共同导致了中国老龄化的现状,即老龄基数大,但没有资金保障和照料他们。

老年人一般有两个去处,一是离开家,一是不离开家。离开家,可以去养老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等等,离开自己一直生活的地方,离开自己的社区、家庭,到另外一个地方和其他人一起生活。

但是,不离开家是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的方向。首先在自己家,其次可以在社区里,他们的日常生活起居、生活服务,在社区和周边的城市当中可以完成。

2013年国务院35号文提到,2020年,形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社会为支撑的养老体系。人们怎么解读的呢?2015年,北京提出了“9064”的格局,90%的老人在家养老,6%在社区照料,4%可以到机构去,这意味着北京必须为100位老人提供4张床位,为96%提供比较好的居家养老条件;上海提出的是“9073”。基本国内都是这两个模式。

据我们长期调研的结果看,这样的布局基本能够反映老年人自身的愿望,97%的老年人不愿意离开家,2%的人可以去老年机构,条件比较好的、对生活要求比较高的3%的老人可以离开家,去高端养老公寓。

城市规划可以为养老做些什么?我认为,首要一点便是对养老设施进行统筹的安置。养老服务设施有三种类型,第一个养老机构,第二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这两种都叫养老服务设施,第三种可归纳入其他城市设施里面。

城市一级养老机构可以分成养老院、福利院,社区级的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这两者是有法定地位的,民政部有日间照料中心标准,活动中心正在拟定标准,初稿差不多已经完成。

我们城市空间功能,实际上除了公共部分以外,还有很多社会化的、社区的支持。多少面积多少服务人员为老年人服务的,门前无障碍设计还是台阶,这些内容都是社区支持的体现。

最后是家庭的,这是非常强的支撑来源。现在社会化的服务资源正在壮大,但问题是,社会化的部分没有任何依据,我们城市规划不知道怎么落地,这个问题比较糟糕。

如何把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做下去?

首先,完善上位规划,通过市级规划和区级规划两个层面,把抽象的资金和政策落地,服务具体的载体。尤其是区一级的规划应该有非常详细的调查;对每一个街道,明确指导养老设施怎么落地。

其次,具体实施的步骤当中也需具备很多条件,其中一个便是养老调研报告,养老调研不详细会带来很多的问题。再一个便是养老服务设施配制的建设标准严重缺乏。例如,城市空间里面有一些退出的工业厂房或者箫条的商业中心可以拿来配置养老设施,但是怎么转化,怎么收税,相应的配置不能配套,这些资源就没有办法得到应用。

目前,长三角地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已在编制,并且编制的方法逐渐走向成熟。不过,不同口径建设的养老服务设施,用户不一样,管理部门不一样,打通养老服务资源输送的路径非常艰难,需要突破的地方还有很多。

(注:本文由本刊记者刘彦华在对作者采访基础上整理而成,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篇5: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

《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文件精神,保障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供应,规范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开发利用管理,大力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部制定了《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予印发,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有效期五年。

2014年4月17日

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

一、合理界定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范围。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托管等服务的房屋和场地设施占用土地,可确定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老年酒店、宾馆、会所、商场、俱乐部等商业性设施占用土地,不属于本《意见》中的养老服务设施用地。

二、依法确定养老服务设施土地用途和年期。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在办理供地手续和土地登记时,土地用途应确定为医卫慈善用地。

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规划为公共管理用地、公共服务用地中的医卫慈善用地,可布局和安排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其他用地中只能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用房并分摊相应的土地面积。

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以出让方式供应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年限按最高不超过50年确定。以租赁方式供应的,租赁年限在合同中约定,最长租赁期限不得超过同类用途土地出让最高年期。

三、规范编制养老服务设施供地计划。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供应应当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新建城区和居住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的,建设规模应一并纳入住房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新建养老机构服务设施用地的,应根据城乡规划布局要求,统筹考虑,分期分阶段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对闲置土地依法处置后由政府收回的,规划用途符合要求的,可优先用于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一并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四、细化养老服务设施供地政策。经养老主管部门认定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其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经养老主管部门认定后同意变更为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其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应当报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办理协议出让(租赁)土地手续,补缴土地出让金(租金)。但法律法规规章和原《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明确应当收回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的除外。

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应当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供应,原则上以租赁方式为主。土地出让(租赁)计划公布后,同一宗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供地。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供应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时,不得设置要求竞买人具备相应资质、资格等影响公平公正竞争的限制条件。房地产用地中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的,可将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要求作为出让条件,但不得将养老服务机构的资格或资信等级等作为出让条件。

五、鼓励租赁供应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为降低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成本,各地可制订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以出租或先租后让供应的鼓励政策和租金标准,明确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向社会公开后执行。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用地者应当签订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租赁合同,约定租赁国有建设用地的出租人和承租人、地块的位置、用途、面积、空间范围、容积率、租期、租金标准及调整时间和方式、到期处置.六、实行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分类管理。新建城区和居住(小)区按规定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依据规划用途可以划分为不同宗地的,应当先行分割成不同宗地,再按宗供应;不能分宗的,应当明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社区其他用途土地的面积比例和供应方式。

新建养老服务机构项目用地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应当在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中优先予以安排。

新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依据规划单独办理供地手续的,其宗地面积原则上控制在3公顷以下。有集中配建医疗、保健、康复等医卫设施的,不得超过5公顷。新建城区和居住(小)区按规定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应当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中予以特别说明,应明确配建的面积、容积率、开发投资条件和开发建设周期,以及建成后交付、运营、管理、后续监管的方式等。

七、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监管。在核发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签订出让合同和租赁合同时,应当作出以下规定或者约定: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整体转让和转租、不得分割转让和转租;

(二)不得改变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改变用途用于住宅、商业等房地产开发的,由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

(三)签订出让合同和租赁合同时,应当约定出让或租赁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权。划拨建设用地要设定抵押权,在核发划拨决定书时,应当约定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单独设定抵押权,设定房地产抵押权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是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应当从拍卖所得的价款中缴纳相当于应缴纳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款额后,抵押权人方可优先受偿;

(四)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内建设的老年公寓、宿舍等居住用房,可参照公共租赁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标准,限定在40平方米以内;

(五)向符合养老申请条件的老年人出租老年公寓、宿舍等居住用房的,出租服务合同应约定服务期限一次最长不能超过5年,期限届满,原承租人有优先承租权。

八、鼓励盘活存量用地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对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利用存量建设用地从事养老设施建设,涉及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或转让的,在原土地用途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不改变土地用途,允许补缴土地出让金(租金),办理协议出让或租赁手续。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在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内增加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的,可不增收土地价款。若后续调整为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的,应补缴相应土地价款。

企事业单位、个人对城镇现有空闲的厂房、学校、社区用房等进行改造和利用,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经规划批准临时改变建筑使用功能从事非营利性养老服务且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五年内可不增收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价,土地使用性质也可暂不作变更。

篇6: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一、界定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范围,老年酒店不在此列

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托管等服务的房屋和场地设施占用土地,可确定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老年酒店、宾馆、会所、商场、俱乐部等商业性设施占用土地,不属于本《意见》中的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根据意见界定,养老机构中入住老人的住房、康复医院、餐厅等属养老服务设施。

二、确定土地用途和年期,租期最长可达50年

土地用途为:公共管理用地、医卫慈善用地。明确规定最长租赁期限不得超过同类用途土地出让最高年期,也就是说,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租赁期限最长可达50年。

三、回收闲置土地可优先用于养老服务设施用地

对闲置土地依法处置后由政府收回的,规划用途符合要求的,可优先用于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一并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四、鼓励租赁供应养老服务设施用地

土地成本高企,已经开始制约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租赁供应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有利于降低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成本。意见明确各地可制订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以出租或先租后让供应的鼓励政策和租金标准,明确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向社会公开后执行。希望各地能够尽快出台相应的细则,解决养老服务设施的用地问题。

五、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有偿供应 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应当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供应,原则上以租赁方式为主。土地出让(租赁)计划公布后,同一宗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供地。在强调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有偿供应的同时,也强调了要公平公正。

六、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整体转让和转租、不得分割转让和转租

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分割转让或转租,这是为了避免出现管理混乱,有点象北京打击群租房。

七、老年公寓、宿舍等居住用房,限定在40平方米以内

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内建设的老年公寓、宿舍等居住用房,可参照公共租赁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标准,限定在40平方米以内;限定每套房的建筑面积40平米,也是为了严格管理规范,尽量避免出现养老用房往大户型、豪宅化方向发展,而更强调养老用房的实用性。

八、老年公寓出租服务合同最长不能超过5年

向符合养老申请条件的老年人出租老年公寓、宿舍等居住用房的,出租服务合同应约定服务期限一次最长不能超过5年,期限届满,原承租人有优先承租权。明确约定5年为一个租赁周期,原承租人可优先承租。

九、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可使用农民集体土地

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兴办养老服务设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使用本集体所有土地,为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兴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可以依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明确了农村集体土地可用于兴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这个将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可供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的用地,是养老产业发展的重大利好。

虽然国家部委层面出台了大量的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意见,但仍需要加强执行细则的出台,加快政策出台到落实的时间,以更好地发挥政策的优势,促进养老产业发展。

官方解读——

让“老有所养”落到地上——《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解读

来源:民政部门户网站 时间: 2014-05-13 08:58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国土资源部日前下发《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用地范围、土地用途和年期、供地计划、供地政策、鼓励租赁供地、分类用地监管、鼓励盘活存量用地、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等方面分别作出了规定,从土地政策上大力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用地范围

--商业性设施和商品住宅用地不得纳入其中

从前期调研掌握的情况看,各地对养老用地的界定不够统一,不少地区将其与养老产业用地混为一谈。既有将老年酒店、宾馆、老年会所、商业、俱乐部等商业性设施占地列入养老用地的,也有将老年人旅游休闲度假服务区用地列入的,还有将部分老年人居住的商品住宅用地也视为养老用地的。

因此,有必要规范引导养老服务设施用地适用范围,不能将其随意扩大化,老年酒店、宾馆、会所、商场、俱乐部等商业性设施和商品性住宅用地纳入其中是不合适的,只有与老年人生活直接相关、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托管等服务的房屋和场地设施占用的土地,方可确定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

土地用途和最高年期

--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登记为医卫慈善用地,出让最高年限50年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中没有“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名称,只在一级类“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下有“医卫慈善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二级类;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划拨用地目录》(国土资源部令第9号)规定,非营利性社会福利设施用地中包括老年人社会福利设施用地,与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有关。

经充分论证,《意见》明确:规划为公共管理用地、公共服务用地中的医卫慈善用地,可布局和安排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其他用地只能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用房并分摊相应的土地面积。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以出让方式供应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年限最高按50年确定。在办理供地手续和土地登记时,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的土地用途应确定为医卫慈善用地。

土地供应方式

--根据营利性与否以不同方式供地,鼓励租赁供地

依据营利性、非营利性的性质差异,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可分别采取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和划拨方式供地。经养老主管部门认定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营利性养老用地应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供地。为降低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成本,各地可制定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出租或先租后让供应的鼓励政策和租金标准,鼓励以租赁方式供地。

以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供应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时,不得设置要求竞买人具备相应资质、资格等影响公平公正竞争的限制条件。房地产用地中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的,可将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要求作为出让条件,但不得将养老服务机构的资格或资信等级等作为出让条件。

社区配建

--新建城区和居住(小)区按规定配建,可分宗的应先分割再供地

国发〔2013〕35号文件明确要求,凡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要按标准要求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建标〔2014〕23号)中对新建城区和居住(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的人均用地标准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监管职责作了进一步明确。

为此,《意见》对新建城区和居住(小)区按规定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作了专门规定,要求其在土地供应时按规定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依据规划用途可以划分为不同宗地的,应当先行分割成不同的宗地,再按宗地供应;不能分宗的,应当明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社区其他用途土地的面积比例和供应方式。

用地规模控制

--原则上不超3公顷,集中配建医卫设施的限定5公顷以下

在《意见》制定过程中,国土资源部利用土地市场监测监管系统对全国31个省(区、市)涉及的养老用地供应情况进行了摸底梳理。分析结果显示:2007年至2013年底,全国涉及养老的土地供应中,八成多在5公顷以下,3/4以上在3公顷以下。5公顷以上的养老用地多涉及养老示范区(基地)、养老公寓、(国际、高档)养老社区(中心)、生态疗养、休闲旅游度假养老项目、养老中心、养生养老(商住、住宅)等房地产开发或养老产业方面内容。

基于摸底和分析的结果,为防范以养老用地为名变相“圈地”、“囤地”,或改变土地用途、容积率等土地使用条件搞房地产开发,《意见》规定,新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依据规划单独办理供地手续的,其宗地面积原则上控制在3公顷以下;有集中配建医疗、保健、康复等医卫设施的,不得超过5公顷。

用地监管

--不得分割转让、转租,改作住宅或商业开发的将被收回

国发〔2013〕35号文件明确要求,严禁养老设施建设用地改变用途、容积率等土地使用条件搞房地产开发。在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供应和利用环节,加强监管是关键。为了使土地支持政策落到实处,防范随意改变用途、分割转让等方式处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行为的发生,《意见》从五个方面明确提出了监管措施,即在核发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签订合同和租赁合同时,应当作出以下规定或者约定:

在核发划拨决定书、签订出让合同和租赁合同时,应当规定或者约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整体转让和转租,但不得分割转让和转租。

在核发划拨决定书、签订出让合同和租赁合同时,应当规定或者约定不得改变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改变用途用于住宅、商业等房地产开发的,由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

在签订出让合同和租赁合同时,应当约定出让或租赁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权;在核发划拨决定书时,应当约定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单独设定抵押权,设定房地产抵押权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是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应当从拍卖所得的价款中缴纳相当于应缴纳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款额后,抵押权人方可优先受偿。

对养老用地内建设的老年公寓、宿舍等居住用房,可参照公共租赁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标准,限定在40平方米以内。

向符合养老申请条件的老年人出租老年公寓、宿舍等居住用房的,出租服务合同应约定服务期限一次最长不能超过五年,期限届满,原承租人有优先承租权。

鼓励盘活存量用地

--空闲厂房、学校、社区用房从事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连续经营一年以上,土地性质可暂不变更、五年内年租可不增收

为鼓励支持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意见》从供地方式、地价(租金)等方面明确了支持政策。

一是对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利用存量建设用地从事养老设施建设,涉及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或转让的,在原土地用途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不改变土地用途,允许补缴土地出让金(租金),办理协议出让或租赁手续。

二是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在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内增加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的,可不增收土地价款;后续调整为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的,应补缴相应土地价款。

三是对企事业单位、个人对城镇现有空闲的厂房、学校、社区用房等进行改造和利用,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经规划批准临时改变建筑使用功能从事非营利性养老服务,且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五年内可不增收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价,土地使用性质也可不作变更。

利用集体建设用地

--民资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可以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土地管理法》第十条、第四十三条规定,兴办包括养老服务设施在内的乡(镇)村公益事业建设的,可以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第六十一条对包括养老服务设施在内的乡(镇)村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情况,明确了土地的申请、审核、批准主体、程序、权限和条件。国发〔2013〕35号文件进一步明确,要“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要求“依托行政村、较大自然村,充分利用农家大院等,建设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活动站等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享有相同的土地使用政策,可以依法适用国有划拨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依据上述法律政策,《意见》第九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适用本集体所有土地,为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兴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可以依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廖永林 何凤山 雷爱先 黄 清)

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

一、合理界定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范围。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托管等服务的房屋和场地设施占用土地,可确定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老年酒店、宾馆、会所、商场、俱乐部等商业性设施占用土地,不属于本《意见》中的养老服务设施用地。

二、依法确定养老服务设施土地用途和年期。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在办理供地手续和土地登记时,土地用途应确定为医卫慈善用地。

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规划为公共管理用地、公共服务用地中的医卫慈善用地,可布局和安排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其他用地中只能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用房并分摊相应的土地面积。

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以出让方式供应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年限按最高不超过50年确定。以租赁方式供应的,租赁年限在合同中约定,最长租赁期限不得超过同类用途土地出让最高年期。

三、规范编制养老服务设施供地计划。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供应应当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新建城区和居住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的,建设规模应一并纳入住房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新建养老机构服务设施用地的,应根据城乡规划布局要求,统筹考虑,分期分阶段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对闲置土地依法处置后由政府收回的,规划用途符合要求的,可优先用于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一并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四、细化养老服务设施供地政策。经养老主管部门认定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其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经养老主管部门认定后同意变更为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其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应当报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办理协议出让(租赁)土地手续,补缴土地出让金(租金)。但法律法规规章和原《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明确应当收回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的除外。

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应当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供应,原则上以租赁方式为主。土地出让(租赁)计划公布后,同一宗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供地。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供应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时,不得设置要求竞买人具备相应资质、资格等影响公平公正竞争的限制条件。房地产用地中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的,可将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要求作为出让条件,但不得将养老服务机构的资格或资信等级等作为出让条件。

五、鼓励租赁供应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为降低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成本,各地可制订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以出租或先租后让供应的鼓励政策和租金标准,明确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向社会公开后执行。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用地者应当签订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租赁合同,约定租赁国有建设用地的出租人和承租人、地块的位置、用途、面积、空间范围、容积率、租期、租金标准及调整时间和方式、到期处置与续期或出让等内容。

六、实行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分类管理。新建城区和居住(小)区按规定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依据规划用途可以划分为不同宗地的,应当先行分割成不同宗地,再按宗供应;不能分宗的,应当明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社区其他用途土地的面积比例和供应方式。

新建养老服务机构项目用地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应当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中优先予以安排。

新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依据规划单独办理供地手续的,其宗地面积原则上控制在3公顷以下。有集中配建医疗、保健、康复等医卫设施的,不得超过5公顷。新建城区和居住(小)区按规定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应当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中予以特别说明,应明确配建的面积、容积率、开发投资条件和开发建设周期,以及建成后交付、运营、管理、后续监管的方式等。

七、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监管。在核发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签订出让合同和租赁合同时,应当作出以下规定或者约定: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整体转让和转租、不得分割转让和转租;

(二)不得改变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改变用途用于住宅、商业等房地产开发的,由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

(三)签订出让合同和租赁合同时,应当约定出让或租赁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权。划拨建设用地要设定抵押权,在核发划拨决定书时,应当约定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单独设定抵押权,设定房地产抵押权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是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应当从拍卖所得的价款中缴纳相当于应缴纳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款额后,抵押权人方可优先受偿;

(四)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内建设的老年公寓、宿舍等居住用房,可参照公共租赁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标准,限定在40平方米以内;

(五)向符合养老申请条件的老年人出租老年公寓、宿舍等居住用房的,出租服务合同应约定服务期限一次最长不能超过5年,期限届满,原承租人有优先承租权。

八、鼓励盘活存量用地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对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利用存量建设用地从事养老设施建设,涉及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或转让的,在原土地用途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不改变土地用途,允许补缴土地出让金(租金),办理协议出让或租赁手续。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在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内增加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的,可不增收土地价款。若后续调整为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的,应补缴相应土地价款。

企事业单位、个人对城镇现有空闲的厂房、学校、社区用房等进行改造和利用,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经规划批准临时改变建筑使用功能从事非营利性养老服务且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五年内可不增收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价,土地使用性质也可暂不作变更。

篇7: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为贯彻落实《XX省养老服务条例》,根据省民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全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X民〔2021〕X号)和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转发省民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城乡和住房建设厅关于印发〈全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X民〔2021〕X号)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清查范围

2018年6月29日,XX市规划局印发了《关于印发XX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的通知》(X规字〔2018〕X号),明确规定新建城区住宅项目,应同步配建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老年人服务设施;既有城区住宅项目,应同步配建每百户不少于15平方米建筑面积的老年人服务设施,且用地面积不得小于现状用地面积。根据全市统一部署,此次清查整治工作中的既有小区,是指2018年6月29日之前明确拟出让土地规划条件的小区,新建小区是指2018年6月29日之后明确拟出让土地规划条件的小区。

二、工作安排

XX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工作从本方案下发之日开始,到2022年5月底结束,具体安排如下:

(一)部署动员阶段(2021年2月底前)。

根据省、市实施方案,制定XX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工作方案,召开全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工作部署会,部署清查整治工作。

(二)清查摸底阶段(2021年3月底前)。

区民政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市建设管理局、XX规划分局、各街道办事处和高新便民服务中心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有关政策要求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配建、移交、使用等情况进行普查,形成新建、既有小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普查统计汇总表(见附件1、2)。

(三)整改落实阶段(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

区民政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市建设管理局、XX规划分局、各街道办事处和高新便民服务中心根据清查摸底结果及检查普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各自职责,制定整改方案,形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问题整改清单(见附件3)。

第一步:根据普查结果列出责任清单,各部门根据职责制定整改方案,逐个小区明确责任单位、时间表,并报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4月底前完成。

第二步: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根据职责分工,对既有小区、新建小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行核查整改。2021年6月底前完成。

第三步:各部门重点对个别整改难度大、短时间内解决不了的小区,研究整改方案并进行整改。2021年12月底前完成。

第四步:组织验收移交。由区社区养老住房设施清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照问题清单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督促各部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移交。2022年4月底前完成。

(四)总结阶段(2022年5月)。

对清查整治工作及落实整改情况进行总结,形成总结报告,上报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迎接上级评估验收。

三、建立清查整治工作协调机制

成立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民政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市建设管理局、XX规划分局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区民政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市建设管理局、XX规划分局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清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附件4)。下设XX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工作专班,相关人员集中在区民政局办公,主要负责统筹协调清查整治工作中政策解读、问题梳理、活动开展、方案落实、督促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清查整治任务。

四、主要任务

(一)设施规划情况

政策要求:根据《XX省养老服务条例》,市、县民政部门应当会同自然资源等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国土空间规划、老年人分布以及变动等情况,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民政部门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县级以上自然资源部门在提出居住用地规划条件时,应当明确配套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设计要求,确定地块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内容;在审查城镇居住区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前,应当征求同级民政部门意见。

工作要求:区民政局负责编制XX区养老设施专项规划,区自然资源局、XX规划分局负责将主要内容纳入区国土空间规划。区自然资源局、XX规划分局负责检查XX区养老设施专项规划是否完成编制并符合相关要求。区住房城市建设管理局、XX规划分局对照检查XX区新建小区是否落实《XX区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用房规划、建设和移交管理办法》(X民发〔2020〕X号)文件要求,是否征求同级民政部门意见。

对小区未规划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区民政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市建设管理局、XX规划分局、各街道办事处和高新便民服务中心负责整改。根据各自职责分类制定整改措施和推进计划,采取小区单独配建、多个小区统筹配建等形式,通过新建、改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置解决。问题整改于2021年6月底前完成。

(牵头单位:XX规划分局,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市建设管理局、各街道办事处、高新便民服务中心)

(二)设施配建情况

政策要求:根据X政发〔2014〕X号、X政办字〔2016〕X号、《关于印发XX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的通知》(X规字〔2018〕X)等文件要求,新建小区按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既有小区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按每百户不少于15平方米的标准调剂解决。根据《XX省养老服务条例》,已建成的城镇居住区未配套建设或者建设的配套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通过新建、改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对规划养老服务设施的新建城镇居住区,市、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会同民政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中明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投资来源、产权归属、完成时限、移交方式等内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门依法对配套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是否符合规划条件予以核实,未经核实或者经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工作要求:区住房城市建设管理局、XX规划分局、各街道办事处和高新便民服务中心根据各自职责分别普查XX区新建、既有小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情况,是否根据社区配套养老设施规划建设、移交管理有关规定,落实新建小区配套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是否对配套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符合规划条件进行核实,3月31日前,逐个小区进行普查统计,完成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配建、移交、使用等情况进行普查,形成新建、既有小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普查统计汇总表(附件1、2),形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问题整改清单(附件3),确保小区全覆盖。

对小区未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或配建未达标的,区民政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市建设管理局、XX规划分局、各街道办事处和高新便民服务中心负责整改。各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分类制定整改措施和推进计划,采取小区单独配建、多个小区统筹配建等形式,通过新建、改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置解决。问题整改于2021年11月底前完成。

(牵头单位:区住房城市建设管理局,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自然资源局、XX规划分局、各街道办事处、高新便民服务中心)

(三)移交利用情况

政策要求:根据《XX省养老服务条例》,对新建的城镇居住区配套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确定养老服务设施权属归政府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约定的移交方式,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三个月内将设施以及有关建设资料全部无偿移交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用于开展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根据X政办字〔2018〕X号,配套建设和调剂配备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以及政府资助建成的公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在不变更产权关系的前提下,由县级民政部门统一登记管理,通过招标、委托等方式,根据实际无偿或低偿提供给养老专业服务组织使用,未经民政部门同意不得改变用途。

工作要求:区民政局和区住房城市建设管理局负责检查XX区权属归政府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是否按照约定移交民政部门,XX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检查区民政局是否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行统一登记管理。

未按约定移交、未纳入民政部门统一登记管理的,区民政局和区住房城市建设管理局负责整改。区住房城市建设管理局督促建设单位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3个月内将设施以及有关建设资料全部无偿移交区民政局,由区民政局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行统一登记管理,并与区民政局签订《XX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移交协议书》。对未按规定移交的,由区住房城市建设管理局依据《XX省养老服务条例》中,“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建设配套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将城镇居住区建设项目交付使用的,或者未按照规定将配套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以及有关建设资料全部无偿移交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配套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程造价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的要求予以处罚。问题整改于2021年6月底前完成。

区民政局、区住房城市建设管理局、各街道办事处和高新便民服务中心负责检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使用情况,是否存在被挤占挪用、资源闲置、服务不规范等问题。对存在问题的,由区民政局、区住房城市建设管理局、各街道办事处和高新便民服务中心负责整改,对发现挤占挪用的服务设施,由属地街道办事处、高新便民服务中心及时进行清退,对发现资源闲置的服务设施,属地街道办事处、高新便民服务中心采取招标、委托的方式,无偿提供给居家社区养老专业服务组织使用;对服务不规范的责令进行整改。问题整改于2021年6月底前完成。

(牵头单位:区住房城市建设管理局,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各街道办事处、高新便民服务中心)

(四)制度机制建设情况

政策要求:区民政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市建设管理局和XX规划分局等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和高新便民服务中心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土地、规划、建设、管理、移交、使用、监督等工作。

工作要求: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检查部门协作机制和部门职责履行情况,检查XX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移交和使用管理办法落实情况。

协作机制未建立、沟通不顺畅、职责履行不到位,相关管理办法未出台,或已经出台但与《XX省养老服务条例》等政策法规不一致的,由清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整改。整改工作于2021年6月底前完成。

(牵头单位: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市建设管理局、XX规划分局、各街道办事处、高新便民服务中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高新便民服务中心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工作列入工作重点,强化落实。成立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工作协调机制,定期会商研究,加强检查督导,及时发现和督促解决整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协调解决整治过程中难以推动的问题。

(二)注重整改实效。

按照方案要求,积极展开设施普查和各项自查检查工作,确保数据准确。建立整改台账,按照有关要求和时间节点,强化责任和整改落实。

(三)依法依规处置。

强化法治思维,按照有关法规和政策规定,依法依规处置存在问题。对清查摸底中排查出的问题,各部门根据谁的职责谁负责的原则,逐个小区明确整改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人,每周上报一次整改进展。对权属归政府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未按约定和时限移交的,由区住房城市建设管理局、各街道办事处和高新便民服务中心督促开发建设单位及时移交,并依法进行处置;对擅自改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使用性质的,由区民政局、区住房城市建设管理局、各街道办事处和高新便民服务中心负责限期改正,依法进行处置;对小区未规划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市建设管理局、XX规划分局、各街道办事处和高新便民服务中心根据各自职责分类制定整改措施和推进计划,采取小区单独配建、多个小区统筹配建等形式,通过新建、改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置解决。

(四)强化督导调度。

加强工作调度,及时掌握整改进展,并上报有关情况。3月底前报送新建、既有小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普查统计汇总表(附件1、2)、报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问题整改清单(附件3)和整改方案;自6月份起,每月按要求上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问题整改清单整改进展情况(附件3);分别于2021年11月20日前、2022年5月20日前上报专项行动工作总结。

六、需说明的问题

(一)将民政部门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参加建设项目规划例会,在审查城镇居住区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前,应当征求同级民政部门意见。

(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工作专班办公室在区民政局集中办公。

篇8: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1老龄化社会与社区养老的背景

按照联合国的新标准:“一个地区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对于中国而言,中国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张铁梅女士给出这样一组数据:“中国老年人口迅速增加,都高于世界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根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到2010年底,中国65岁老人1.18亿,比例达到8.87%,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老龄化的趋势和老龄人口的数量都是非常可观的。”

随着城市的发展,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南宁市的城镇化率、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养老压力也将越来越大。与其他城市一样,南宁也出现了很多“4-2-1”、“5-2-1”甚至是“6-2-1”式的家庭结构。因此愈往后子女的抚养任务就愈重,负担愈大。养老模式主要有居家养老家庭服务、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机构养老服务三种模式。无论哪一种模式都仍处于起步阶段,还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体的需求。

当前南宁市的养老模式主要依靠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暂未被广泛发展,但社区养老的出现丰富了南宁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既能使老人感受家庭的温暖,也能由社区上门服务照料。现在的养老机构尚未完善,导致有一些老年人不愿意居住在养老院,并且按照现在和将来老年人的数量,光靠养老机构已不能满足养老需求,必须借助社区养老居家养老这些方式来分担养老。而此时社区养老无疑是一举两得的办法。与此同时社区养老暂未成熟,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完善发展社区养老对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有了重要意义。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具有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与计划生育指导等多种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直接影响到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发挥,决定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自1997年以来,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取得长足进展。但因我国幅员辽阔,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设施东、中、西地区之间就存在差异,即东部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基本设施方面就要好于西部和中部。

在服务人员数量方面,国外每名全科医生服务人群比例一般为3000到4000人,目前国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配置数量没有统一的规定,且国内不同地区差距较大,虽然国内的卫生服务中心相比国外尚未成熟,但就绝对人数而言,一般不低于国外水平。总体来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较为充足的人员,却不排除某些相对落后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不足且分配不均衡。南京市2013年全科医师服务人口达3905人,而北京市2008年每名社区医生服务人口数已为2098人。由此可见一线与二线城市相差之大,三线城市的全科医师人数就更为不足。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专业多以西医为主,其次为中医。医师从事专业的不同也反映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不同。对于卫生服务人员,按照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指导标准》,其中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全科治疗、护理、康复、妇幼保健、免疫接种、健康教育等相关科室的建议。但目前许多卫生服务中心依然重视医疗,轻视最基本的预防保健,而当今人口老龄化又将导致更多慢性病发病率升高,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显得尤为重要。

3南宁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对应的社区养老现状

现在养老福利服务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社区养老模式逐渐注入各大城市,但正因为社区养老模式建立未成熟,因此面临着许多需要改进与发展的地方。广西南宁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对应的社区养老所需的基础设施与服务人员配置总体来说尚未被广泛触及研究。当前多数学者在南宁调查的对象并没有把范围注重在与老人健康息息相关的医疗基础设施与服务人员配置上。基础设施与人员完善是社区养老的基础人力物质条件,以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南宁为着眼点,可以评估广西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对应的养老服务的完善程度。对南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进行研究,对南宁的社区养老福利服务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评价,找出南宁社区养老福利服务设施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促进南宁社区养老福利服务水平的提高,这也是福利服务事业防患于未然的需要。南宁市目前多数养老机构都处于中低端水平,并且老年人收入水平不均衡,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子女也难以负担,因此把中低端养老模式的基础建设踏实是南宁市其中一个主要完善社区养老的着眼点。

目前南宁大部分社区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较为表面单一,大都为家政服务、承接上级部门老年人进行慰问活动、组织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以及娱乐健身等活动,这些活动都较为表面化,老年人真正需要的医疗保健却不那么得到重视。尤其在医疗水平上,不论是服务配置还是硬件设施供应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首要问题是资金不足,资金的投入不足与体制不完善有关,民政部门和少数社区基层组织是社区养老经费的主要来源。无论是公立机构还是民营机构都依赖于政府给予,因此解决此问题还需要政府重视并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养老事业的发展。其次需要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进行专业、系统、有针对性的培养,建立社区医生队伍,并定时采用奖励制度鼓励医生主动学习。及时填补缺漏的岗位,对人数不足的岗位及时扩招,确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足量有质量的医疗保健队伍。对于基础设施方面,高端的硬件设施基本上都在大医院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硬件相对陈旧且不足。政府应按国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规划》的要求,在这方面应合理规划布局,加快南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

摘要:政府对养老养生产业的持续关注,使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得到较大的发展。文章通过对广西首府南宁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施和养老服务进行研究,探讨目前南宁市社区养老达到的水平,探讨社区养老还需具备的条件,以及社区养老的发展需要克服的问题。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服务人员,社区养老

参考文献

[1]金晓阳.南宁市社区养老模式问题探析[J].大众科技,2014(11):242-244.

[2]梁万年,李静,关静,等.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现状及地区间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3):1038-1041.

[3]刘利群,杨兴华,李静,等.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设施现状及东、中、西部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5):1215-1218.

[4]邵海亚,戴小婷,程向前.南京市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431-434.

[5]刘青,陈维云,林小志,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施设备配置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4):3905-3907.

[6]李林贵,刘春宏,韩春艳.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7(10):46-48.

[7]张明新,周莹,方鹏骞.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资源配置比较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11):29-32.

上一篇:和哆啦A梦聊天作文600字下一篇:旷工辞退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