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饥饿营销例子

2022-07-21

第一篇:小米饥饿营销例子

小米饥饿营销背后的供应链

小米模式——饥饿营销背后的供应链

什么是小米的最大挑战?

有人说是饥饿营销,甚至说放弃了这种营销模式,品牌即不再闪光。还有说放弃饥饿营销会昂小米供应链压力倍增,毕竟小米没有工厂。董明珠也把没有工厂当做小米的罩门。其实,这是苹果模式的核心,就是在客户端放大公司所有资源,在制造端进行产业链整合。其实,国内一些主流的厂商如华为、联想,也不是靠自己工厂生产,也是靠专业代工厂商。

小米的供应链有一个重要的节点,就是每周举行的4人工作小组——雷军、林斌、黎万强、周光平。从供应链角度看,小米这种模式跟传统手机厂商的不一样:

1、小米采用的是一种先亏损后盈利的方式。传统手机厂商通常高于成本30%定价,然后随着成本与价格下降趋同,一个产品周期就结束了—只有通过不断推新品,才能保证利润。而小米先以较低的价格保证性价比,吸引用户,形成规模效应之后,成本曲线就会向下倾斜,但产品生命周期越长,卖得越久,累计利润也就越多。

2、快速的资金周转率。一位普华永道的审计师认为,小米的资金周转率要远高于其他手机厂商。小米的库存周期短,回款周期也短,在小米的账面上几乎不会出现“应收账款”。这就让它在很大程度上与联想等传统制造业公司拉开了距离—要知道,传统制造业拼的还是出货量的市场份额,但这并不完全代表销量,而只有当应收账款回收后才产生利润。

3、接近于0的仓储成本。与传统制造业需要有庞大的仓库储存出货产品不同,小米在库存上做出的最大改进是按实物销售:当周的生产量就是下周的销售量。根据小米提供的数据,它在11月的出货量是200万台,其中70%的量走电商渠道。每周二的抢购按照仓库的库存量销售,数字为30万至40万台,手机的库存周期完全周转一次大约是10天,配件类大约3至4周。没有库存积压就意味着节省了仓储成本。在销售量足够大的情况下,仓储成本平摊下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说说我认为小米的最大挑战,小米的最大挑战是2014年。说实话,小米并没有建立自己的护城河,护城河的建立就看2014年。这一年,新手机和旧手机的战争会更波澜壮阔,会更刺刀见红。

你认为,小米会在哪方面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护城河?欢迎竞猜。 ===供应链的分割线: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叶雨晨黄俊杰郑浩榕李会娜

5分钟,30万部小米手机,2万台小米盒子,2000台小米电视。

12月10日周二中午12点,小米网诞生了这样的订单数据。这是400万人在线抢购的结果。

这是一个流程的起点,也是一个终点。北京海淀清河五彩城写字楼小米总部的几十名工程师可以放松一下了,他们已经加班超过了10个小时,为了保证12点前后大量涌入的流量不会冲垮网站的服务器。同时,在北京的另一端,在小米顺义的仓储中心门外,又开始了另一场战斗—10多辆印有顺丰、如风达字样的货车在仓库外待命,80名仓库工作人员此刻已开始分拣。一些用户在当晚就能收到刚刚抢购到的小米产品。

类似天猫“双十一”的抢购每周都在这里进行。

每周二中午12点,小米网都会放出一批手机产品,具体型号和数量提前在论坛公布,这个数字是提前计算好的,多一部也不卖。

这一直被外界认为是“饥饿营销”的做法,小米身上贴的最多的就是营销标签,但这不足以解释小米身后那个神奇的成长轨迹:

2013年,它的估值达到100亿美元,超过了诺基亚和黑莓,在中国互联网领域仅次于三家互联网巨头公司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简称B.A.T.)。根据凯度移动通讯消费者指数的一份报告,2013年第三季度,在中国地区的安卓阵营中,尽管小米的出货量只有联想的一半,但在销售份额上小米手机已经超过了联想,成为仅次于三星的第二名,是迄今为止成长最快速的手机品牌。台湾《商业周刊》惊讶于郭台铭3次拜访小米,把小米手机与微信及“我是歌手”放在一起,作为2013年内地冲击台湾市场的三大品牌。

假如把它放到传统制造业缓慢的增长曲线中,你很难相信一个小公司成功闯进了一群大佬们控制的领域,并且仅用了3年时间。

12月10日中午12点放出抢购的手机数量,是由小米六大仓储中心反馈的库存数据决定的。

在此3天前,小米位于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沈阳和武汉的六大仓储中心,会将统计好的库存量发给小米网的同事。这就是小米论坛上预告销售量的来源。 在每周二中午12点之前,有购买意愿的消费者都需要填写一份包括姓名、联系方式、收货地址、想要抢购的产品型号的预约信息,然后才能在当天进行抢购。这个预约数字是小米重要的生产计划制定指标之一,它将影响三个月之后的产量和开放购买的数量。

雷军、林斌、黎万强、周光平每周都要凑在一起开一个小型生产会。

这个会议召开的时间不定,通常不会超过半个小时,却十分重要,核心是确定三个月之后的订单量。这4名联合创始人是这样分工的:黎万强负责小米网电商和仓库,周光平负责供应链管理,林斌负责采购核心元器件,雷军作为CEO则负责统一协调。小米的另外4名联合创始人及核心成员为刘德、洪峰、王川和黄江吉,分别负责管理工业设计、MIUI系统研发、多看和小米盒子,以及米聊。

他们并没创造出一套复杂的数学模型,会议所用的也仅仅是一块能随时写字涂抹的白板。预测的依据是当周的销售额、预约购买数量、百度指数、论坛帖子数量、微博话题热门程度、黄牛党卖小米的价格等等指?数。

小型会议的当天下午,雷军签过字的生产计划表就会送到小米的供应链部门。 这个部门是一个只有50多人的团队,却负责着小米手机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每个细节都有专人负责,包括零部件的采购,跟进包括下单时间、下单数量、每个批次的最优包装、运输时间、元器件到厂后的抽检。

这个团队要保证小米手机600多个零件能在规定的时段内到达仓库,然后送上生产线。而他们所用的工具不是传统制造业普遍使用的SAP管理软件,只是一张简单的Excel表。

小米手机大约要用到600多个元器件,大到屏幕小到按键,所有都是小米自己采购的。对比之下,手机行业内更普遍的做法是找一家外包的中间商来代替企业完成采购。

减少中间环节,重新设计产业链,继而加快资金流转,小米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多思考。 2010年10月9日,林斌对这个日期记得特别清楚,这是他第一次见到高通的客户代表,地点是北京东三环嘉里中心里的一家咖啡馆。

林斌为这个会面足足等了两个月。在那之前,他发给高通的邮件和电话都没有得到回复。 高通的客户代表给了林斌一份几十页纸全英文的法律文件。当时的小米没有负责法务的同事,林斌就自己一页一页看。期间,反复与对方讨论细节,等正式签下来已经是12月了。等到跟高通的产品部门对接、拿到产品规格,又花了三四个月时间,才确定下小米1的芯片授权。“这是个极其漫长的过程,高通资源有限,他们也会有自己的评估,走流程的过程就会淘汰很多不是真心想做产品的公司。”林斌说。

这是每个创业公司必经的阶段,高通见多了这种找上来的小公司。

“高通最开始并没有把小米与其他OME区别对待,”高通全球副总裁沈劲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这只是一个开始,在之后的半年里,雷军、林斌、周光平频繁地往来于台湾、日本。这种与供应商直接谈判的优势是,小米有机会与供应商一起合作开发新技术,并在第一时间应用到小米的手机里。

做小米2的时候,小米派了6名工程师在高通发布骁龙APQ8064芯片前的6个月进驻到高通总部圣地亚哥的研发中心,与高通的工程师一起调试芯片。

这种积极的态度在合作上获得的效果是正面的。小米在与高通的合作中逐渐赢得了对方的信任,随着它自身销量的不断提高,这种合作开始变得紧密。

小米2后来成为了高通8064芯片的首发机型。高通第一批生产出来的8064芯片有100万片,一半用在了米2上,一半用在了LG生产的谷歌Nexus 4上。

芯片首发意味着性能稳定到可以开始量产,但从发布到真正量产,中间需要3至4个月的产能爬坡。与小米不同,多数厂家会选择在芯片实现量产后再发布新手机,这样对供应链的压力更小,承担的风险也更小,但需要付出的代价是,这些厂商的用户使用新技术的时间也要推迟6个月。

上游供应商的集中度过高,让去年小米2发布之后一直缺货。主因是高通在6个月前给上游晶圆厂的预测比市场需求低了很多,晶圆厂又没有重视到28纳米工艺的复杂程度,投入产线的时间也晚了,最终造成2012年年底全球28纳米芯片缺货。

“很多人质疑小米是饥饿营销,当时小米和LG都被骂惨了。尽管有风险,但我们比国内其他厂商提前了6个月,而且价格更加便宜。”林斌说。当时,谷歌Nexus4在香港的官方订价是16GB版本约合人民币3550元左右,小米2定价为1999元。从红米和小米3,小米陆续引入了新的芯片商联发科和英伟达。而高通则在2011年12月,联合顺为、启明、晨兴、IDG、淡马锡等私募基金,向小米注入了9000万美元。

2013年,小米的年出货量是2000万台,比2012年多了一倍。 随着小米销售量的迅速增长,它与供应商谈判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在手机产业,元器件的价格相对透明,规模越大价格越低,对小米来讲更重要的是优先级的变化。

“小米现在绝对是第一梯队的客户,重要的客户可以优先拿到稀缺的零件。在早期,小米最大的痛苦就是对方产能发生变化时,小米分到的零件就会更少,但现在不会了。”林斌说。

小米的增长速度永远高于产能的爬坡速度。为了缓解产能压力,在2013年9月发布小米3时,小米选择了全球首发的NVIDIA Tegra 4和高通骁龙800两款芯片,将产能分散,来降低爬坡风险。在与NVIDIA(英伟达)合作的过程中,小米参与了Tegra 4芯片的参考设计,据林斌透露,在国内能与芯片厂商做这种配合的只有小米一家厂商。

直接在上游跟核心的研发伙伴合作,保证了小米在产品上的竞争力,然后缩减中间环节,把价格压到同类产品一半以上,通过大规模销售来摊平成本,以保证足够低的定价。今年,小米用同样的方式相继推出了2999元的47寸小米电视,69元的1万毫安移动电源,还有即将发售的路由器都是主打高性价比。

4人小组会议上产生的订单数据,在进行了元器件的采购后,大约一周送到主要的代工厂附近仓库并进行生产。生产由英华达南京工厂和富士康廊坊工厂来完成,从采购备货到出货的时间大约三个月时间,之后这些手机将会被送到北京、上海、深圳的仓储中心。通过小米自己开发的仓储管理系统清点当周的库存量,然后把数据发送给小米网的同事,通过小米论坛告知米粉下周二开放抢购的具体机型和手机数量。

一切又回到了每周二中午12点的节点上。

在每个周二中午12点,400万人,30万部手机以及电视等产品聚集在这个时间点上,以现在通常5分钟左右的时间结束抢购——如果把它的销售部门视为实体终端,这是一个极其高效和经济的选择。

被人提过无数次的、也是最早总结出“互联网方式”和“粉丝经济”的营销策略是得以实现和提高效率的根本。

这一点主要是通过小米论坛、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平台来实现的。而真正的做法则是把价值链延伸到用户群体中,让它们直接“参与研发”和反馈意见。让用户与工程师直接沟通,迅速听取用户的意见反馈并做出改变—这甚至成了小米考核相关人员的关键指标。 对于传统制造商来讲,手机的发售意味着该款手机的研发周期结束,之后产品升级是通过产品型号升级换代完成的,某种意义上工程师开发的是另一款新产品,用户信息反馈的意见很少能快速得到改善。但对小米来讲,一切才刚刚开始。

在每一代小米产品发布之后,正式发售之前,小米都会出工程测试机,在小米Logo的右上角用星号标注区分,让资深米粉试用两个月。小米论坛专门开辟出一个版块收集米粉对测试机提出的建议。比如,容易松动的电池后盖,太软的音量控制键,过短的USB线等等……所有问题汇总后,工程师都会在下一批订单中实现改进。这批工程试用机米粉可以选择个人收藏,也可以选择换一台新的量产机。

小米的产品经理设计了不少工具,让粉丝参与用户体验的评测和优化。由于MIUI系统在原生安卓系统上做了大量修改、优化,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MIUI一直保持着每周五更新版本的传统,修复用户发现的Bug,加入用户想要的功能。在下一个周二会开放粉丝参与的四格体验报告,由用户选出本周更新程序中最喜欢哪个,最不喜欢哪个,投票结果会在小米内部得出“爆米花”奖,颁给当周更新版本中最受欢迎的工程师。小米从一开始就鼓励,甚至要求所有工程师通过论坛、微博和QQ等渠道和用户直接取得联系。

小米论坛是收集用户反馈的大本营,微博、微信等都有客服的职能。小米论坛每天新增50万个帖子,经过内容的筛选和分类,有实质内容的帖子大约有8000条,平均每天每个工程师要回复150个帖子。工程师的反馈在每一个帖子后面都会有一个状态,比如已收录、正在解决、已解决、已验证,就相当于一个简版的Bug解决系统,是否按时回复论坛上的帖子是工程师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小米在微博客服上有个规定,15分钟快速响应。为此,还专门开发了一个客服平台做处理。特别是微博上,不管是用户的建议还是吐槽,很快就有小米的人员进行回复和解答。

黎万强说:“小米的出发点很简单,我们有一个极其清晰的定位,就是聚集这么多人的智慧做大家能够参与的一款手机,让用户参与到手机研发中。这种参与感是米粉推销小米、长期拥护小米很重要的动力。”

这种介于发烧友和客户服务的论坛维护方式,把价值链延伸到用户群体当中。小米并不仅依靠硬件获利—那不足以提供足够多的利润—软件也被当做未来盈利的重要一环。

目前,MIUI每月为小米贡献的收入已超过3500万,装机量已经超过3000万,下载量超过5亿次。从友盟提供的排名看,虽然在装机的数量上落后于华为的EIUI和联想的乐UI,但在系统用户活跃度上,小米手机仅次于苹果和三星之后,排名第三。MIUI不仅可以安装在小米手机上,也可用于其他安卓手机,它主要的盈利模式是通过小米商城推荐软件获取广告费,主题商店下载主题收取三七分账的平台管理费。 但现在小米还不能依靠这个增值平台,如果想要实现雷军“硬件零利润,未来靠软件赚钱”的计划,小米还面临这很大的挑战,至少要布局3至5年。“但这是未来的趋势,这点毋庸置疑。”黎万强说。

每周二12点产生的订单信息,加上论坛和各社交平台反馈回来的内容,最终会到达小米4人生产会议。

电商的模式帮它省掉了中间渠道环节。

从12月10日中午12点抢购开始,北京顺义仓库里的4台打印机就开始陆续打印快递单,库管员必须一路小跑将这摞订单送到配货区,由理货员将商品拣货出库,送至订单生产线,在全自动的包装生产线上打包完毕,通过流水线被交到货车上,由顺丰的快递员进行分拣,派送至各地的分站,最终送到消费者的手中。最快的一单当天晚上就能送达,最迟也可以在两天之内完成配?送。

小米一直声称自己是成本定价。林斌还特别强调,这个成本指的是材料成本,没有分摊渠道成本、研发成本和开模成本等。“小米的渠道成本几乎为0,研发模具加起来假设是5000万,分摊到100万台手机中是50元一台,占售价2%,分摊到1000万台手机中就只有5块钱的分摊成本。”

通常,传统手机厂商的销售渠道大多是从全国代理一级级往下细分到省级代理商、地市级代理,至少要经过三级铺货,最终才能到达消费者的手中—从开始铺货到最终销售数据返回到手机厂商的决策者手中,这个过程往往需要两个月。这意味着,供应链上的信息流、资金流和货物流都至少要经过这个长链条流通、再反馈回来。

“链条很长会给决策者很多错觉,觉得卖得好就马上追加订单,但其实货都在渠道里,按照不准确的销售量预测市场,会使生产计划面临很大风险,对供应链有很大压力。”黎万强说。

小米因为省略了中间几个环节,可以时时反馈销售数据,再根据准确的销售数据预估订单。“在面对突发问题时也有时间尽早做调整,要知道电子消费品一个月的变化都很明显。”

这种信息反馈的优势在小米发布红米手机的时候显现出来了,直接反映在它与供应链上游供应商的合作上。

2013年7月31日,它的低端红米手机在QQ空间首次发布并接受预约,最终成功预约人数有745万人,红米的火爆程度足足超出了小米团队预估数量的十倍。应对这个激增的产品需求,小米总裁林斌很快做出反应,8月1日就直飞台湾,约见红米手机的芯片供应商联发科,根据预约人数追加订单。

缩短的供应链同时还影响到仓储、物流及资金链的变化。

与传统制造业需要有庞大的仓库储存出货产品不同,小米在库存上做出的最大改进是按实物销售:当周的生产量就是下周的销售量。

根据小米提供的数据,它在11月的出货量是200万台,其中70%的量走电商渠道。每周二的抢购按照仓库的库存量销售,数字为30万至40万台,手机的库存周期完全周转一次大约是10天,配件类大约3至4周。

没有库存积压就意味着节省了仓储成本。目前,小米有六大仓储中心,北京仓库的面积是5000平方米,上海为4000平方米,深圳、成都、沈阳、武汉的仓库更小。目前,仓库每天最高能发15万单,一个月能发400多万单,即便明年的产量和销量翻番,也不用扩建仓库。

小米在物流上并不能节省太多成本,它主要外包给顺丰和如风达,这两家公司不能覆盖的地区则由EMS发货。每单商品寄到本市的价格是8元,到省内10至12元,最远到达新疆、西藏运费是20元。

在销售量足够大的情况下,仓储成本平摊下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小米手机的主要渠道成本就是运输成本,平均每台手机的渠道费用是20元左右。华为副总裁余承东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华为最近推出了一个独立的手机品牌新荣耀,模式与小米类似,主攻电商渠道。他提到,相比传统渠道的同类华为手机产品,价格至少能降?30%。 在传统手机制造业,手机厂商的渠道费用通常占到手机售价的20%至30%。这意味着,与小米同价位的手机中,有400多元要支付给渠道。

此外,传统手机厂商通常还要花一笔约为售价10%至20%的营销成本,而小米则主要借助自己的论坛。它目前的会员总数约1000万,日发帖量50万,总帖子1.5亿。小米很少做传统渠道的广告投放,在新媒体社交平台上的营销成本很低,几乎可以忽略。

这让小米有了更多的定价优势。

同时,自建渠道的另一个好处是,小米不用依附于运营商渠道,增强了谈判的话语权。 一个经过证实的情况是,小米可以要求运营商先付款再拿货。在话费补贴上,运营商也把小米放到了第一梯队客户看待,给予最优补贴。因为“红米卖得特别快,一般在来货3小时内就会卖光”。

这些优势最终会体现在资金流上。

一位普华永道的审计师认为,小米的资金周转率要远高于其他手机厂商。通常,手机厂商的资金周转周期主要受到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渠道影响。在芯片和内存等核心器件方面,小米和其他手机厂商一样需要先交订金,但在它的规模逐渐变大之后,相应的账期就会有所拉长。小米主要缩短了销售回款周期,网上支付不提供货到付款,都可以立刻回款;而30%的运营渠道也是要先付款后拿货。“小米的库存周期短,回款周期也短,在小米的账面上几乎不会出现„应收账款‟。”上述审计师说。

这就让它在很大程度上与联想等传统制造业公司拉开了距离—要知道,传统制造业拼的还是出货量的市场份额,但这并不完全代表销量,而只有当应收账款回收后才产生利润。

这种模式也使现金流更为健康。林斌证实说:“小米在资金上压力较小,能够更快地组织下一步的生产。”

由此你可以总结出:小米采用的是一种先亏损后盈利的方式。

传统手机厂商通常高于成本30%定价,然后随着成本与价格下降趋同,一个产品周期就结束了—只有通过不断推新品,才能保证利润。

而小米先以较低的价格保证性价比,吸引用户,形成规模效应之后,成本曲线就会向下倾斜,但产品生命周期越长,卖得越久,累计利润也就越多。这是互联网模式对价值曲线的一个改变。这需要一个盈亏平衡销量点—比如,100万台。小米在达到这个销量之前,不仅面对上游厂商话语权弱,成本分摊也很要命。

这种盈利模式的关键在于,小米如何拉长生命周期。以米2为例,2012年8月16日,小米发布米2,售价1999元;2013年4月9日,在保持1999售价的前提下,小米将米2升级到米2S,在CPU性能和相机像素上做了提升;2013年7月,小米对米2S进行降价到1699元;2013年9月5日,小米将米2S的内存升级到32G,价格提升到1799元。可以看出小米在有利润之后进行降价,或者提高手机的性能,以保证手机的性价比一直处于同等价位中最高的水平。

正是这种“性价比”或者说先亏后盈利的模式,引来了粉丝的消费热情。小米也以此来建设自己的品牌。

小米用3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并不那么易于模仿的商业模式。电商、论坛、用户参与维护的软件及代码、移动互联网入口—这里拼的不再是线下渠道和工厂,而是构成了新的用户关系、定价基础和信息反馈流程,传统制造业公司假如仅模仿其中一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在代表优先购买权的小米F码出现后,其他公司也跟着推出了花粉、J码和乐码等,但很难将其有效贯穿在自己已有的商业模型中。

当一个产业中出现了一个低价竞争者,并且它还能依靠自己搭建的模式活下去,那么对于其他公司而言,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对传统手机厂商来讲,很难从已有渠道转型到电商模式,这样做就必须理清与运营商、经销商之间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让现有基础产生动摇。不靠硬件赚钱,对它们来讲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从原本每台手机20%的利润到现在接近不赚钱,这对它们的财务数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但小米模式的风险也在于,当它逐渐变大,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却可能不会同步放大。而如果它对产业链没有足够的控制力,可能还是难以依赖定价的策略而保证未来几个月有足够盈利。财务上或者很多外界分析中提到的所谓“期货”方式,在它变大后又是否能够保障良性循环,这成为一个问题。

2013年10月,前谷歌Android产品管理副总裁Hugo Barra加盟小米,这不仅是技术实力上的加强,也被视为小米全球化战略的开端。从4月开始,小米就开始拓展台湾市场,下一步计划走入东南亚。 从全球化角度来看它与主要竞争对手,比如华为和联想,劣势仍然十分明显。华为在全球拥有成熟的渠道体系,对运营商的控制力较强,同时,它还有技术和全产业链优势,这让它对上下游控制能力都很强;联想手机也已经开始计划走出去,它一直以来形成的渠道优势会让它在这方面受益。而小米的粉丝经济并不足以支撑它在海外的表现,依靠论坛及粉丝经济等手段暂时还无法把优势扩展到国外。

所以,当格力的董明珠面对雷军时,尽管后者表现出了较强的侵略性,她还是敢于拿出10亿赌明天。董明珠的底气在于格力作为传统制造业对产业链的控制力,有粉丝的苹果一样有强大的专利和零配件控制力。三星则在上游和技术上渗透到每个环节;而小米不大可能依赖粉丝经济搞全球化,MIUI是否有全球竞争力也有待观察。

在从小变大之后的这场竞赛里,小米需要反过来向它的对手学习。

(欢迎对今天文章的干货指数打分,很干货回复gan,不干货回复fcuk。昨天的《花一天时间预测下未来:Google大牛眼中的2020》干货指数还可以,gan指数6星,fcuk指数2星。你的投票决定我的选择,请继续投票)

关于作者——金错刀科技观察:每日一干货

@金错刀(ijincuodao):科技商业观察家。微创新提出者,创新派网、微创新研究中心创始人,幸福乡村图书馆发起人。只与创新有关,只分享干货。

迄今为止,唯一走进小米深入学习的机会。2014年2月

21、

22、23日三天,【史上“最尖叫的秘密”考察之旅:走进小米】

黎万强、小米四大高管、金错刀,小米首次开放实地考察,小米方法论首度公开:

1、现场考察体验小米公司,最尖叫的产品是如何生产的,百亿美金公司是如何运作的。

2、新营销第一旗手、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首次案例研讨式超级分享。

3、小米四大高管干货讲授,涉及小米最尖叫的四大板块:MIUI的秘密、小米式产品尖叫的秘密、小米式营销的秘密、小米式客服的秘密。

4、互联网创新教练、微创新研究中心创始人金错刀讲授小米的一级内幕和方法论。 从0到100亿美元,小米只花了3年时间。这是互联网的玩法,新的游戏规则! 互联网时代,老板的思维要变了! 是时候,毁掉旧三观,建设新三观了!

你的企业:商业模式要重塑,品牌要重塑,打法要重塑。

第二篇:饥饿营销

在市场营销学中,所谓“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以达到维护品牌形象、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的。

其实,说起饥饿营销,苹果才是高手中的高手,屡试不爽,且在iPhone4S和iPad2的销售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也难怪企业这一手段会乐此不疲,因为从效果来看,不论是苹果iPhone,小米手机,还是TCL的C995智能手机,饥饿营销总能一次又一次挑动着消费者的神经。以今年1月13日iPhone4S手机在中国内地发售为例,虽然与欧美相比,iPhone4S在中国内地正式销售晚了3个多月,但是苹果的销售再一次获得了成功。每家苹果直营店前都有数百人通宵达旦地排队,甚至有的地方因为排队人数过多而爆发了冲突。

营销专家认为,企业采用饥饿营销方式的前提是其产品品牌和产品质量拥有足够的号召力,然后再运用饥饿营销方式使其价值和号召力成倍放大,为以后的持续热销打下基础,同时建立其客户群体的品牌忠诚度。这也是苹果iPhone、iPad和诺基亚N97采用饥饿营销方式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

不过,饥饿营销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如果没有出色的创新能力,只是在营销手法上与饥饿营销类似,并不具备进行饥饿营销的“硬条件”。而一旦产品没有大的创新,饥饿营销就会对品牌形象产生重挫。

第三篇:从苹果的品牌实战谈饥饿营销策略

近来,由于苹果全系列产品的热销,以及大批的黄牛借助苹果产品的持续缺货而牟取暴利,甚至还爆出北京某苹果店因发生黄牛与店员冲突而暂时关门停业的新闻,让“饥饿营销”这一行销手段再次被媒体推到了风口浪尖,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

饥饿营销的定义、发源与理论基础

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究竟什么是饥饿营销?虽然市场上有各种各样关于饥饿营销的定义,但在这里,我们要引用刘杰克营销顾问机构的营销培训课程《营销三维论》中关于饥饿营销的一段定义,我们认为,饥饿营销是指企业有意控制某种产品的出货量,来掌握供需关系、制造市场上相应产品紧缺的事实,来达到维持产品更高销售价格的目的。

那么,饥饿营销这一概念来源于何处呢?传说,古代有一位君王,吃尽人间一切的山珍海味,却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做饿。因此,他越来越没有胃口。有一天,御厨提议说,有一种天下至为美味的食物,它的名字叫做“饿”,但无法轻易得到,非出艰辛的努力不可。君王当即决定与他的御厨微服出宫,寻此美味,君臣二人跋山涉水找了一整天,在月黑风高之夜,饥寒交迫地来到一处荒郊野岭。此刻,御厨不失时机地把事先藏在树洞之中的一个馒头呈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这就是叫做‘饿’的那种食物。”已饿得死去活来的君王大喜过望,二话没说,当即把这个又硬又冷的粗面馒头狼吞虎咽下去,并且将其封之为世上第一美味。

刘杰克营销顾问机构认为,这一来源之说虽然无从考究,但却非常实用,一些商家将这种手法运用于商品或服务的推广,在界内被冠以“饥饿营销”之名。

那么,饥饿营销存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我们认为,西方经济学的“效用理论”为“饥饿营销”奠定了理论基础。“效用理论”(即消费者从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感)认为,效用不同于物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物品所固有的属性,由其物理或化学性质决定;而效用则是消费者的满足感,是一个心理概念,具有主观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环境,某种产品或服务满足了消费者的特定需求和满足感,这种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就会被极度放大,成为消费者追逐的目标。就像那个在饥饿状态中及时呈上的馒头,它的效用在当时是平时任何山珍海味无法比拟的。

根据《营销三维理论》,人是欲望性的动物,而欲望源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进化,伴随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人永远也无法满足自己,人类的心理特性为“饥饿营销”的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提出著名的幸福公式,即:幸福=效用/欲望。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一旦消费者的欲望被拉动提升,为了保持一定的幸福水平,消费者

必须从产品或服务中获得更高的效用,为满足欲望的消费也就应运而生。这时,在市场上,卖方即享有相当的主动权。何时、何地、什么环境下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无论是价格还是数量,卖方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发达的现代传媒体系,使商家的“饥饿营销”战略实施更加便捷有效。聪明的商家从前期产品预热造势,面市报道,缺货抢购报道等方面形成完美的传播曲线,扩大了饥饿营销战场的深度与广度。

饥饿营销策略与苹果品牌的销售实战

在有关于饥饿营销的各种实践案例中,刘杰克营销顾问机构认为,做的最有影响力的还是当属苹果品牌。就说最近吧,从2010年iPhone4开始到最近备受热捧的iPad2,我们看到苹果产品在各地屡屡脱销的场景。一方面是消费者狂热的追捧,另一方面是产品的全线缺货,在这样的供需矛盾下,市场总是处于某种相对的“饥饿”状态,这有利于苹果保持其产品价格的稳定性,对产品升级的主导权,以及对渠道,甚至整个产业价值链的控制权。虽然苹果公司的确有可能存在产能不足的情况,但我们仍能看到饥饿营销策略在其品牌推广中的成功运用。

以IPHONE4手机的饥饿营销为例,先是避而不谈有关新一代IPHONE的任何别的信息,只告诉市场,有新一代的IPHONE将要面市,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关于IPHONE4的信息近乎没有,等消费者极端渴望从所有渠道获得产品信息时,苹果总裁乔布斯现身苹果的开发者大会做了隆重的产品发布介绍,说IPHONE4“再一次,改变一切”。而后IPOHNE4面市,各种广告铺天盖地,与之前形成强烈反差,消费者在这段期间被吊足了胃口,此时如在沙漠中看到绿洲,热情高涨,于是纷纷踊跃购买。但自该产品上市以来,不管市场对这款产品的呼声多高,苹果公司始终坚持通过与运营商签订排他性合作协议、分享运营商收入的方式,耐心地开拓市场,在下一款更新的产品上市之前,不时的让消费者处于缺货的等待之中。我们看到苹果产品全球上市的独特传播曲线:发布会—上市日期公布—等待—上市新闻报道—通宵排队—正式开卖—全线缺货—热卖。

根据《营销三维论》课程,我们把在苹果品牌推广过程中对饥饿营销策略的成功运用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贯穿品牌因素。饥饿营销是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量来影响终端的售价,达到高价出售获得高额利润的目的。这一点从整个手机产业的有关数据和苹果公司的财务报表上即可得到显示。根据最近一个季度的财报,苹果手机仅占手机市场份额的5%,而IPHONE系列产品的利润却占据了整个手机行业利润的55%。一个成本价格约为150美金的IPHONE4手机,零售价格却高达500-800美金。

表面上看,饥饿营销的操作很简单,定个叫好叫座的惊喜价,把潜在消费者吸引过来,然后限制供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热销假象,从而提高售价,赚取更高利润。而从实质来看,饥饿营销运行的始终一直贯穿着“品牌”这个因素,其运作必须依靠产品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根据《营销三维论》中的“四位定价论”,一个没有影响力的品牌要是去限量限产,提高价格,不仅不符合实际,还会丢掉原来可能占有的市场份额。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饥饿营销是一把双刃剑。剑用好了,可以使原来就强势的品牌产生更大的附加值;用不好将会对其品牌造成伤害,从而降低其附加值。其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产品能以更高的价格出售,更是为了对品牌产生更高额的附加值,从而为品牌树立起高价值的形象。苹果创始人兼CEO乔布斯一贯强调精品战略,要求设计师能把苹果的LOGO设计的非常精美,以至于要能吸引他看见这个LOGO时就想去吻一下,力图使每一件苹果出品的产品都是一件艺术品,这让IPHONE产品被寄予厚望。依托苹果母品牌在市场上良好的声誉,苹果手机系列产品顺势运用饥饿营销策略,使IPHONE成为万众期待的对象,并形成强烈的购买渴望。IPHONE出世以来,果然也不负众望,严承苹果一贯的精致作风,市场对其好评如潮,为苹果品牌提升立下汗马功劳。

二、选择正确产品。产品是否拥有市场,能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是进行品牌推广种重要的一步,否则饥饿营销也是徒劳无功。产品需要有消费者的认可与接受,拥有足够市场潜力。刘杰克营销顾问机构认为,想要成功的开发一款产品,通常需要不断探究人的欲望,以便让产品的功能性利益、品牌个性、品牌形象、诉求情感能符合市场的心理,与消费者达成心理上的共鸣。

三、制造适度紧缺。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种类日益繁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所以限量的前提是提高产品的独特竞争优势。消费者注重时尚已成趋势,切忌随大流。而制造适度紧缺,则是运用了人们的物以稀为贵的心理。不少经销商反映,“从IPHONE4发布过后很久也拿不到货”,同时,由于供需关系的影响,IPHONE4在黑市普遍实行加价销售,加价的背后,有哪些原因和值得深思之处呢?归要结底,苹果产能释放速度落后于消费市场增长速度,造成市场上供需关系紧张,这是加价销售的最根本原因。刘杰克营销顾问机构认为,苹果利用消费群体追求品牌和品味的消费心理,配合“饥饿营销”,一次次高明地使用撇脂定价策略获取高额利润。

四、专业媒体传播。消费者的欲望不一,程度不同,品牌推广需要进行合理专业的立体式传播。传播策略、传播时点、传播媒介、传播形式等都要进行细致规划。同时,为了保证品牌的神秘感,宣传之前要在一定时期内做好各种信息的保密工作。这也是乔布斯为什么要起诉某个科技博客作者的原因,因为对方提前泄露了一些IPHONE产品的信息。

另外,根据《营销三维论》课程中的饥饿营销论,“饥饿营销”成功与否,与市场竞争度、消费者成熟度和产品的替代性三大因素息息相关。在市场竞争不充分、消费者心态不够成熟、产品综合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较强的情况下,“饥饿营销”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

饥饿营销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苹果品牌推广中的饥饿营销策略非常成功,但为了能长期有效的将这一策略运营下去,刘杰克营销顾问机构认为苹果以及类似饥饿营销策略的实施企业还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一、饥饿营销策略要灵活应变。消费者的部分欲望受到竞争对手市场活动的影响,欲望组合比例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购买行为关键性因素会发生不规则的变动,感情转移,冲动购买也是常有之事。因此,密切监控市场动向,提高快速反应的机动性,也绝不可小视。

作为全球性营销战略,饥饿营销有它的优势,但是针对各地国情,则应做适度更有效的调整。比如在中国,中国手机市场的活跃度远远超过全球平均水平,有数据显示,中国手机用户的换机周期只有美国和欧洲用户的一半,市场更新速度明显高过全球,这也为希望长期占领中国市场的品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难度。在中国市场过于“矜持”实际上等于在这一市场上让位于竞争对手。同时在中国市场上,黄牛囤货等情况严重损害了中国消费者的感情,企业要能推出适当的策略来加以应对。

二、饥饿营销策略要掌握好“度”。根据营销三维理论中的“创新节奏论”,一味地高挂消费者的胃口,会消耗一些人的耐性,一旦超过其心理底线,猎物将会落入竞争对手的口中。厂商需根据自身的能力量力而行,任何盲目的经济行为注定会失败。“7分饿,3分饱”,给市场预留适当弹性,把握好尺度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消费者长期买不到苹果产品,就让山寨机也钻了不少空子。国内南方多家山寨厂商都曾透露,他们生产的首批“仿iPad”平板电脑已经流入销售渠道,有的已经在重点城市完成分销商招标工作,而且销量持续猛增。山寨平板电脑的售价将在2000元人民币上下,仅与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上网本价格相当。

不管是IPHONE,还是IPOD,又或是IPAD等,苹果全系列产品线都是国内山寨厂商仿造的重点,早在第一代苹果手机上市时,山寨版苹果机hiPhone就曾经创造过销售量超过iPhone的记录,hiPhone甚至在功能上更为强大,待机时间超长,双网双待,外带电池充电的便利。显然,过度的饥饿营销在中国市场是行不通的

总之,强势的品牌,优秀的产品,良好的营销是关键,刘杰克营销顾问机构认为,饥饿营销作为苹果品牌推广的一种营销策略组合,从总体来说提升了其品牌形

象,增加了品牌附加值。但既然是把双刃剑,就需要时时了解自身的问题、市场和竞争对手的状况,及时调整营销战略。

任何企业,都是在不断认识自我、改善自我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无论是哪种营销方式,我们都要把它用到恰到好处。借鉴国际优秀企业的实战运营经验和教训,做好国产品牌的推广,将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让中国企业发展的更快,更健康!

第四篇:小米营销总结

境况一

现如今喜欢玩智能手机的用户大都是80、90后(也就是上班族与学生),消费者年龄普遍在18~30岁左右的手机发烧友,而这样的人群月收入大于2000小于6000的占了大多数,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换句话就是喜新厌旧),有很强的价值观,同时也易跟风。

境况二

根据智能机更新快而又时常出现问题等特点,消费者理想中的手机是配置高但价格低的,也就是性价比高的。

境况三

(1)售——性价比,这是消费者交易需求的基础。

(2)卖——用户体验效果,面对这样一群年轻发烧友,不单对手机配置要求高,对手机外观、智能化与趣味性要求也比较偏执。

(3)积——影响力与口碑,面对喜欢新鲜事物,易跟风的青年们,在保证性价比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影响力与口碑就已经成功一大半了

(4)稳——需求,如何将消费者需求保持并提升是所有企业需要前进的方向

小米的巧法

优点

(1)宏大的会场,巨幅背投显示屏,没有主持人,没有表演,只有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一个半小时的演讲。当所有镁光灯聚焦于身着黑色T恤和牛仔裤的演讲者时,在场者都感慨,这场小米手机发布会完全就是乔布斯推介苹果新产品的中国版 。过去雷军每天发微博的数量控制在两三条,但在小米手机发布前后,他不仅利用自己微博高密度宣传小米手机,还频繁参与新浪微访谈,出席腾讯微论坛、极客公园等活动。

(2)传统的生产在销售过程中最增长的成本的就是销售渠道。出厂价100元。

500不然就有的流程不挣钱。那么想大幅度的解决成本。减少销售渠道是最好的办法。小米选择网购。这无疑让用户买到的产品的价格要便宜不止一倍,同时大大降低了自己的成本,这也是小米手机价格低廉的重要原因,无疑是双赢的做法。

(3)当其他新兴产品还在苦思如何打开市场的时候,小米手机却以其超高性价比与顾客的需求产生强烈共鸣、甚至共振。超高的性价比手机在市场上是十分稀缺的类型,把握消费者物以稀为贵的潜意识观念并控制好消费者忍耐底线,就能牢牢抓住市场需求,树立品牌形象。

饥饿营销

饥饿营销一般借助三类因素

一是把握市场节,推出适合市场、具备强大竞争力的产品; 二是通过各种媒介宣传造势;

三是产品本身具备核心竞争力,并不容易被复制仿造。 饥饿营销的实施条件

1. 产品的独特性必须为消费者接受

小米手机早在上市之前,就已经在网上引发各种热议,发布会、微博、网站、媒体都已成为小米手机的传播工具,截至2012年10月底,百度搜索“小米手机”相关关键词约2160万个,谷歌搜索相关结果已达1.39亿,还有各大微博上的搜索也不下百万,这些都来源于小米手机的超高的性价比,小米手机使用高通APQ8064四核1.5G,被认为目前全球最强大的手机CPU,而手机电池耐久性,手机显示精度,手机分辨率,手机内存明显优于其他手机。这就是小米的独特。

2.消费者特定消费心理的成功把握

第一求新心理

第二好奇心理

第三攀比心理

而从小米面向的消费者群体的年龄来看,出现这些心理也并不令人惊讶。 3. 市场竞争不充分

如果企业细分市场内没有竞争,或竞争程度较低,市场状况为卖方市场时,这时企业处于主动地位,就可以采用“饥饿营销”策略。因为即使企业供货不足,消费者也不会转而消费其他产品,只能加剧消费者占有这种商品的欲望。其次,替代品的威胁较小,当一个企业的存在大量质优价廉的替代品时,不可以使用“饥饿营销”策略。因为使用“饥饿营销”策略,要充分考虑市场的竞争格局。

解密小米饥饿营销

慢慢拖,一次只对外销售少量手机。这其中肯定会有少数人能买得到,但是绝大多数普通人是买不 到的,12月份正式对外公开销售居然说一个月的库存只有10万部,1月份第二轮销售时还是只有10万部,既然已经公开销售,就不应该只有这么少的库存,而 且手机发布已经5个月了,老总雷军不可能想不到这些问题。

小米手机功能虽然强大,但是说白了,还是个没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手机,其手机的重要组成部分(CPU、内 存、屏幕等核心部件)都是靠对外采购,以现在手机的核心部件供应商的供应价格来说,小米手机的定价是赚不了多少的,只有靠拖延时间,等核心部件的价格降低 下来以后,才会开始大批量对外发售,因为手机的核心部件跟电脑的一个样,也是一个月一个价格往下降。

而且从9月到12月3个月的时间,高通的芯片四颗芯片的总价下降到250~285元;显示模块Sharp四英寸显示屏、TDK电容触摸 屏和Synaptics电容触控芯片成本下降到190元左右;三星的存储器价格下降到95元左右;800万像素摄像头模组,价格下降到65元左右。因此, 小米手机的BOM成本三个月下降了250元左右。

雷军的说法是:“生产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这是我们第一次做手机,前十万台是需要一个磨 合的过程。生产一方面受限于产能,另一方面和销售预测有关系.现在我们定了3个月后的零件,那三个月后手机市场的均价如何?小米的价格又该如何?说白了,也就是刚起步的小米缺乏现金流,需要时间来融资、磨合。

第五篇:小米手机营销报告

学号:3211030436

2013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小米手机营销策略

学生姓名: ******** 所属系部: ******** 专业班级:

*****级市场营销*班 指导教师: **** 定稿时间: 2013年4月

1

2

目录

引 言 .................................................................... 1 第一章 小米科技公司简介 .............................................. 1 1.1 小米科技公司简介 ................................................... 1 1.2 小米手机简介 ....................................................... 1 第二章 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分析 ....................................... 2 2.1 产品定位 ........................................................... 2 2.2 定价策略 ........................................................... 2 2.3 促销策略 ........................................................... 2 2.4 销售渠道策略 ....................................................... 3 第三章 小米手机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归纳 ................................ 4 3.1 优势归纳 ........................................................... 4 3.2 劣势分析 ........................................................... 5 第四章 对小米手机的发展建议 ............................................ 6 4.1 产品功能发展建议 ................................................... 6 4.2 产品建议 ........................................................... 6 4.3 市场定位建议 ....................................................... 6 结论 ....................................................................... 8 参考文献 ............................................................................................................................................

3

4

商丘工学院2013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引言

国产手机市场一直以来都非常的冷清,绝大部分的人用的都是一些洋品牌的手机。普遍的消费者认为,国产手机功能不强大,售后不完善,性能不稳定。但是小米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一直以来对国产手机的看法。

第一章 小米科技公司简介

1.1小米科技公司

小米科技公司是国内一家新兴的移动互联网终端业务运营的公司,由前谷歌、微软、金山等公司的顶尖高手组建,是一家专注于制作苹果、安卓等新一代智能手机软件开发。小米科技公司正式成立于 2010 年 4月,小米已获Morningside、启明、IDG以及小米团队等融资4100万美元,公司估值达2.5亿美元。2010 年底推出手机实名社区--米聊,在推出半年内注册用户就突破 300 万。此外,小米科技公司还推出了基于CM定制的手机操作系统 MIUI;最后还有该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Android 系统的双核手机小米手机。米聊、MIUI、小米手机是小米科技的三大核心产品。

1.2 小米手机简介

小米手机是小米公司(全称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专为发烧友级手机控打造的一款高品质智能手机。雷军是小米的董事长兼CEO。手机ID设计全部由小米团队完成,该团队包括来自原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林斌、原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原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原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原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和原谷歌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锋,手机生产由英华达代工。手机操作系统采用小米自主研发的MIUI操作系统。手机于2011年11月份正式上市。售价1999元,采用线上销售模式,是世界上首款双核1.5GHz的智能手机。并宣称其搭载的Scorpion双核引擎比其它

小米手机营销策略

单核1GHz处理器手机的性能提升了200%,和双核智能手机相比也提升了25%。经过系统优化后还能提高30%的性能。

第二章 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分析

2.1 产品定位

小米科技公司对小米手机的市场定位非常明确,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手机都定位于普通消费者,那些手机的定位主要是针对初级手机用户(仅仅用于电话、短信、上网、聊天、看电影、小游戏的用户)。对于高端玩家(对手机配置要求极高,喜欢流畅操作体验、刷机、玩3D游戏、观看高清电影的用户),很多手机都未曾涉猎,所以单从手机配置上看。很显然,这样的配置是针对高端玩家。其实,小米科技的想法并非如此简单,普通用户往往会因为该机针对高端用户而对小米手机非常的感兴趣。认为一定是高品质,高性能。也会为之买单。而事实也证明小米手机的玩家并非都是高端用户。

2.2 定价策略

产品的价格是影响市场需求和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收益。产品的价格策略运用得当,会促进产品的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反之,则会制约产品的生存和发展。然而小米手机定价1999元的价格,这对于一款高端配置的手机来说具有很大杀伤力。同时线上销售也很大程度上已经挤干价格水分。而随着硬件的降价,小米手机在未来的日子里也有降价的空间。必然会加剧对市场的冲击,大大增加其市场占有率。小米科技公司将这套渗透定价法进行了很好的诠释。

2.3 促销策略

2.3.1 高调发布

小米手机选择的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发布会:小米科技公司CEO雷军凭借其自身的名声号召力,并且宣称自己是乔布斯的超级粉丝,于2011年8月16日在 6 商丘工学院2013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北京开展了一场酷似苹果发布会的小米手机发布会。由于这场彻头彻尾模仿苹果的发布会备受争议,小米手机一时间被炒的沸沸扬扬,小米科技公司的高调宣传发布会取得了众媒体与手机用户的高度关注,而在网络上到处都充斥了小米手机的身影,在各大数码产品网站上随处可见。可见小米科技公司的高调发布非常成功。

2.3.2微博营销

除电视、报纸、杂志、广播这些传统的传播媒介之外,微博营销被美誉为第五大传播媒介。小米团队发挥了微博营销的优势,小米手机发布之前,策划人员通过与微博用户的互动,就使很多人对小米手机表示很感兴趣。产品发布后,又策划了发微博送手机的活动,以及分享图文并茂的小米手机评测等。在小米手机发布之前,总裁雷军每天发微博的数量控制在两三条,但在小米手机发布前后,他不仅利用自己微博高密度宣传小米手机,还频繁参与新浪微访谈,出席腾讯微论坛、极客公园等活动。而雷军的朋友也纷纷出面在微博里为小米手机造势。那些作为IT界的名人朋友的名人,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拥有着众多的粉丝,微博的营销被小米团队充分的运用。

2.3.3病毒式营销

小米手机的知名度在年轻人中已经非常的有名,不管对IT产品关注与否,或多或少会了解一些关于小米手机的信息,因为那部分被“病毒”感染的人不断的在为小米手机做宣传,经过介绍,也会了解到小米手机的种种优越性,通过人们之间各种途径的交流中,小米科技实现了品牌的输入与推广。

2.3.4 饥饿营销

在小米手机正式发售后不久,小米科技公司开始限制出售手机,市场供不应求,达到控制市场的目的,利用消费者“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的心理因素,有意降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同时也达到维护品牌形象、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的。而这样的做法才会才会出现在发售当天短短3小时内10万台小米机便销售一空的结果。这一 7

小米手机营销策略

步步的产品控制,小米科技公司的促销策略的非常到位。

2.4 销售渠道策略

2.4.1线上销售

小米手机在分销渠道上同样也是模仿了苹果在美国的渠道政策,主要采取了电子渠道加物流公司合作的分销模式。首先,小米手机目前的销售,全部依靠小米科技旗下B2C网站小米网的网络直销的,规避了与实体店和分销商的利润分割,避免了网络诈骗和多余的成本,杜绝假冒商品,又很有时尚感,很能吸引年轻顾客的兴趣,同时更强化了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在库存和物流上,小米科技利用其入资公司凡客的物流网进行发货。

2.4.2与电信商合作

小米手机一开始是仅仅通过电商的形式销售的,而在12月20号之后,小米科技与中国联通达成了协议,一起出售合约手机,合约计划推出预存话费送手机和购机入网送话费两种方式,如今已签订30多万台的订单。这样一样又为小米机的分销增加了新的渠道。而电信版小米手机已于2012年4月26日上市。如此,小米手机能够拥有更多的用户群且仍然能够保持优惠的价格和便捷的服务。

第三章 小米手机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归纳

3.1 优势归纳

目前来看,小米手机目前存在了以下几点优势。

3.1.1市场定位明确

目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手机的市场定位主要是面向普通消费者,手机的功能主要是针对用户的使用体验而进行设计的。然而还有数目巨大的热衷于玩机,刷机的手机高端用户没有一款真正适合他们的手机,小米科技公司正是发现了这一点,设计了一款真正为高端用户打造的手机。

8 商丘工学院2013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3.1.2优秀的技术与管理团队

小米科技公司由前谷歌、微软、金山等公司的顶尖管理、技术人员组建,小米手机设计全部由小米内部来自摩托罗拉的硬件团队完成。众多来自于知名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使得小米能够更好的与其他厂商去的合作以及得到更加完备和优秀的技术支持,为小米手机的面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1.3快捷有效的销售方式

小米手机采用线上销售方式,小米手机官方销售网站小米网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小米手机的最重要销售渠道。同时,物流则主要由合作公司凡客诚品负责。

3.1.4强劲的配置和 MIUI系统

最快的双核智能手机。在硬件配置方面:双核、大屏幕、大电池、信号好等四个特点。令小米手机拥有不弱于国际知名品牌手机的续航能力。

3.1.5价格优势

小米手机售价1999元,将仅在小米网进行网上销售,凡客诚品支持小米手机的仓储与配送。因为其互联网的营销模式,小米手机省掉了后面的市场和渠道成本。与传统手机行业相比,这无形中节省了大量门店和雇员等费用。正是因为采用这种新型渠道,小米省去了昂贵的推广费用和渠道费用,将高配置的小米手机价格控制在1999元。

3.2劣势分析

虽然小米科技公司的这套营销策略非常成功,但是它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3.2.1品牌价值低

小米手机生产企业的品牌意识还不是很强烈,没有设置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研究品牌价值多渠道进行品牌宣传和品牌提升,在顾客心中没有树立起鲜明、独

小米手机营销策略

特的企业品牌形象,没有运用品牌价值来拓展市场的思路。比如,OPPO手机现阶段还未能把供应商、经销商、服务商作为企业的合作伙伴,未能形成品牌价值链上的重要链条。

3.2.2缺少硬件管控经验,无自主核心技术

小米并非硬件厂商,对于上游成本压缩能力有限,产能的稳定与市场需求的结合是很大的挑战。因为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去年的泰国洪灾,小米手机遭遇电池链断裂,直接导致产品停产。小米手机功能虽然强大,但是并没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手机,其手机的重要组成部分(CPU,内存,屏幕等核心部件)都是靠对外采购,自主性很低。

3.2.3销售渠道覆盖能力有限

由于网购人群以一线城市为主,其线上销售模式难以对

二、三线城市全面覆盖。

3.2.4用户群体单一

上网购买手机的前提是基于对手机品牌的足够了解及信任,而现阶段小米的用户以高端用户为主,用户群体单一,对大众消费者能否产生足够吸引力仍需观察。整体来看,小米在智能手机的市场表现未必理想,单独依靠手机终端很难赚钱。

3.2.5小米手机的营销未能细分市场

市场细分是指营销者通过市场调研,依据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把某一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每一个消费者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具有类似需求倾向的消费者构成的群体。小米手机营销缺乏对目标消费者年龄职业特点、生活形态、购买习惯、消费心理、购买决策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以确定他们的价值追求而做出的对品牌概念定位的营销方式。

3.2.6售后服务不完善

10 商丘工学院2013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售后服务在国产手机中一直是一个较大的问题。小米手机刚开始进入市场,售后服务系统并不健全。小米手机用户对小米手机屏幕质量、手机散热和电池问题产生质疑,物流方式的不完善。小米科技现状及基于市场环境变化的战略分析与调整建议另一方面,小米手机的低价低门槛进入,使得用户不仅仅局限于手机高端用户,而一些使用不当导致的问题也逐渐频繁,而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售后压力的增大和口碑的降低,并且售后服务恰恰是用户最关心的地方。也有不少用户在论坛和其他平台中反映出售后较差无法解决问题、维修费用昂贵等问题。目前已经有很多的消费者为此感到抱怨。

第四章 对小米手机的发展建议

4.1 发展建议

以发掘用户潜在需求从而更好的服务用户为理念。小米应该更多的关心手机能干什么,而不是手机是什么。单纯的以户为中心的概念已经有点落后了。就像苹果一样,他们发掘用户的潜在需求来占领市场,而不是像诺基亚一样一味的以满足用户为主。因为很多时候用户并不了解的自己和自己的需求。而小米最大的优势是那些关联公司(金山软件、优视科技、多玩、拉卡啦、凡客诚品、乐淘等)。只要小米和这些公司进行服务对接,就有了其他手机厂商都不具有的优势----低成本,高效率,整合速度快和双向推动作用。可以形成一个以手机为纽带的移动互联网帝国。但是对接整合的速度一定要迅速,契合度一定要高,服务质量也一定要有一定高度,再在整合上面有所创新。如顾客在手机上就可以完成购物流程等等。

4.2 产品建议

多样化和用户自定义的MIUI系统是对小米的用户群体是极大的扩充。MIUI是个不错的系统,能吸引不少用户。小米应该为尽可能多的用户定制他们的适合他们MIUI系统界面和操作方式(商务机,娱乐机,学生机,白领机,高配机,老年机等)同时各种模式能自由切换和智能切换(如视工作性质、时间、日期、亮度、电池等情况自动转换)。降低用户进入的门槛,让更多的普通用户加入到

小米手机营销策略

小米互动开发模式里。小米同时可以吸收用户的优秀的设计方案给予一定奖励,再把这些亮点加入自己系统。为用户带来无限的、个性的、自由的、更适合每个个体用户的系统。最后,不要过度宣传硬件配置,转而更多宣传性价比优势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理念为上策。至于目前硬件和价格,都是非常好,产生了极高的性价比。对用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品牌推广作用。价格上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小米没有优势,在渠道销售成本会有一定优势,但是和前两项的劣势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4.3市场定位建议

明确自己的定位。小米的用户可分为四类:对于价格敏感的用户、追求价比关注的用户、对硬件性能有极高要求的用户、小米的粉丝用户。小米可以转化前三类的用户成为小米的粉丝,这个需要小米在每一步都做的完美。光从字面和价格匹配上来说,小米的市场定位是不太准确的。目前小米的市场定位为发烧友的手机。前两类用户是很难从他们身上赚到钱的鸡肋用户,他们既没有发烧友的阔绰,也没有普通用户对产品的低要求,他们最关心的永远是性价比和价格而不是品牌本身。第三类对硬件性能有极高要求的用户,他们追求的顶级性能,谁的性能最好他们就买谁的,价格对他们来说是次要的。第四类客户看似是小米的中间力量,其实他们中大部分的是前三类用户,只有极少部分是才是真正的粉丝。

结论

小米手机的上市计划应该非常成功,公司利用了强劲的配置和 MIUI/Android双系统,精干的营销团队和正确营销方案指引,使小米手机达到公司预期的市场目标和目的。本文文分析了小米手机在市场导入期的营销策略,但通过对其造成的影响力及自身产品所具有的资源,能够看到小米科技公司智能

12 商丘工学院2013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手机产品的竞争力所在;通过建设性的再定位想法,希望在适当的环境下,使小米手机在成长期能够有更大的销量发挥空间,帮助公司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也能够令国产手机厂商得到启发。总之,通过小米手机的成功上市,能够为公司接下来的系列手机产品的上市方案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积累操作经验,并通过对现有目标市场的有效营销,大大提高公司的品牌形象。

小米手机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 市场营销 华夏出版社 2003年6月 [2]孟韬 市场营销策划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年8月 [3]孙海燕 如何进行产品定价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 [4]蒋侃 B2C多渠道消费行为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1年3月 [5]胡卫夕,宋逸 微博营销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年7月 [6]雷军 2011年小米手机发布会演讲PPT 2011年8月

[7]陈闻 小米手机的互联网玩法 经理人周刊第210期 2012年4月

上一篇:项目经理工作概述下一篇:项目可行性报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