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企业公路机务管理改革措施研究

2022-09-12

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公路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高速公路从无到有, 通车里程已超过5.3万km。随着高速公路建养体制的形成和转变, 在公路施工和养护生产中, 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机械化程度也不断提高, 筑养路机械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得到了较快发展, 特别是高精尖大型进口设备迅猛增加, 筑养路机械的作用和地位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但筑养路机械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管理组织、管理方式、管理措施受到较大冲击, 管理力度被不同程度地削弱。

因此, 构筑和强化公路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建设的机务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1 公路施工机务管理的含义与必要性

1.1 机务管理的含义

筑路机械机务管理一般指筑养路单位不仅要对车辆、设备进行购置、安装、调试、保养、修理, 还要对适应高等级公路建、管、养、收的车辆、设备进行科学合理规划, 做到技术操作、工艺施工、点检定检、视情修理、核定定额等全过程的管理。

1.2 多样性决定机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筑养路机械相比其他设施具有自身特点:结构零件多、装配精密, 综合技术含量高, 设备价值高, 品种门类多。从工作部门分类有养护设备和筑路机械;从作业部门对象分类有土石方机械和路面机械。机械本身的特点与工程施工特点相结合, 决定了机务管理部门必须采用相应的合理方法对机务工作进行管理和指导。

1.3 高等级公路施工中做好机务管理的必要性

(1) 筑养路机械是完成公路施工、养护的重要物质手段, 是参与公路建设市场竞争的主要工具。筑养路机械化是确保公路、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实现良好、快捷和安全运输的必要条件, 高等级公路作为深化经济发展的纽带, 对机务管理的要求较高。 (2) 科学的机务工作是确保筑养路机械充分发挥最大效能、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的重要保证, 是实现传统筑养路方式向现代筑养路方式转变的物质基础。

2 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管理机制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的要求

当前, 公路施工企业性质完全呈多元化, 其中大部分为以前的各级国有公路建筑企业演变而来, 就这些企业而言, 在计划经济时期, 管理模式以“计划——传达——执行”的形式运作, 束缚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一切依赖上级部门的指令, 企业面对市场时的开拓经营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较差, 缺乏市场竞争力。当前市场经济已经取代了计划经济, 民营、国有等建筑企业同台竞争, 如果企业思想僵化, 不考虑通过科学的机务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在市场竞争中只能处于劣势, 甚至被市场淘汰。

2.2 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缺乏精细化管理, 机械使用率低

筑养路机械设备及车辆的保有单位自身没有把机务管理纳入正常工作的议事日程中, 机械发展缺少规划, 管理松懈, 只讲保障使用, 不抓日常维修。施工中追求进度, 拼机械、拼设备。作业中与工程人员交流多, 征询机务人员意见少, 不注重设备的保养, 不按科学规律管理机械, 致使机械实际利用率偏低, 管理成本大, 经济效益低下。另一方面, 施工单位由于施工性质的变化, 原有机械不能适应新的施工需要, 要变卖处理这些设备, 报批手续复杂, 从而使这些设备不能及时处理变现, 形成了不良资产。

2.3 机务人员的地位与业务水平需要提高

与类似技术工种相比, 机务工作没有受到相应重视, 混同于驾驶或维护交通工具, 钻研机务工作的人很少, 机务人员流动性强, 在岗时间短, 一般不愿意进一步钻研。与此相辅相成的一个现象是机务工作人员尤其是机械操作和维修人员, 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低, 与同行业其他工种相比差距大, 广大机务人员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

2.4 核算不到位, 降低机械的使用效率

一方面, 管理者不重视核算工作, 核算往往流于形式, 起不到奖优罚劣, 节奖超罚的目的;另一方面, 由于体制方面原因, 在对机务管理全过程工作中存在很多漏洞;再者, 由于机械的多样性, 工程任务的多样化, 具体的施工条件变化等, 很难对每一台机械在不同工地中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核算依据, 即考核定额。核算工作不扎实, 措施和手段不能行之有效, 机械产生的效益必然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3 加强机务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机务管理是一个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系统管理, 较其他方面的管理要复杂得多, 必须抓住要点, 理清思路, 建立管理的基本理念。

3.1 转变观念, 提高人员素质

(1) 转变观念, 从具体设备管理转向资产管理, 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假如管理部门管的太细、太多、太死就会严重束缚基层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使基层施工单位消极应付, 出现走过程现象。实现目标管理就是根据各单位机械价值和状况下达具体指标, 如工作量、产值、利益、消耗成本、设备安全等。开展量化考核, 各基层单位将过程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逐级分解、细化到每一台机械, 由操作手自己完成对机械设备的具体管理。由于是定人定机操作, 考核量化, 既充分调动操作驾驶人员的积极性, 又保证了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寿命。

(2) 机械操作人员不仅要懂得机械的结构、性能, 掌握操作技术, 还要懂得施工工艺、方法, 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最佳的效果修理人员既要有机械构造知识, 又要有熟练的诊断和拆装能力;机务管理人员要懂机械也要懂技术, 既要有机械管理知识, 还要有经济管理知识, 并掌握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机务管理者要具有双重职称——机械工程师和经济师, 机务部门应协调职教部门制定培训计划和考核办法, 使得每一个机务工作者水平得到提高。此外, 结合设备的定额管理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考核要与机械的实际工效挂钩。

3.2 完善制度, 统一管理

(1) 集中统一管理: (1) 统一规化, 筹集资金, 壮大设备力量, 激活机务管理活力; (2) 实行设备监理机制, 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增强质量意识; (3) 促进改革发展, 挖掘潜力, 发挥机械设备能动性; (4) 便于施工组织机动灵活的开展工作。

(2) 精化车辆 (设备) 管理: (1) 对精、尖设备的维修、保养要及时, 尽早恢复使用; (2) 充分发挥车辆 (设备) 与人的效能, 提高维修经济性; (3) 面向市场, 拓展思路, 创造财富, 确保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3) 制定适合的机械工效定额。制定适合的机械工效定额是进行工程计划和管理考核的参数, 只讲机械设备运转台班数而不讲实际工作量与定额工作量之比是不可取的。工效定额的制定应以理论计算为依据并结合技术性能、作业对象等因素 (如机械累计运转时间、修理次数等) 来确定。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机械台班定额, 机械设备的台班定额是进行计划施工、考核机械设备的依据。合适的定额有利于机械循环运作。台班费定额的制定要结合当地的经济状况, 涉及到折旧、保养、修理、消耗、人工等, 并使其成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进行休整的动态定额。使用部门应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考虑本地区实际情况, 及时调整台班费以用于施工预算、租赁等核算。

(4) 从具体设备管理转向资产管理。现代设备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充分发挥机械效能;二是实现机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作为管理部门, 要对每台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等进行具体管理, 从而实现管理目的, 要实现发挥机械效能和固定资产保值增值, 必须把机械真正作为资产管理。同时, 需要运用一些市场经济手段, 如加速对各种机械设备的折旧、变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建立机械设备的调剂市场等。

3.3 以效益管理促进机务管理效率

(1)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要创造效益, 必须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目前公路系统状况是:一方面在工程急需的时候, 机械少, 跟不上;另一方面, 全年利用率低, 机械闲置, 机械的综合年利用率只有30%左右。具体提高效率的做法: (1) 在工程安排上尽可能先后错开, 不要全面铺开, 同时搞好维修保养, 提高完好率; (2) 加强时常信息交流, 开展各种形式出租业务。首先要提高自身实力, 操作技术要过硬, 设备要精良, 服务要热情。其次要以适合的租金和良好的信誉来开拓和赢得市场; (3) 成立“机械设备公司”。对于整个公司来说, 可以将分散在各单位和经理部的大型机械集中起来管理, 建立“机械设备公司”, 此方法已在省内外不少地区实行。“机械设备公司”应集中技术精良的操作手、修理工、统计员、工程师、经济师等, 实行独立核算,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 做好设备的施工现场管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施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要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设备的现场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施工现场是企业生产三大要素 (劳动力、设备和原材料) 进行组织生产、完成产品和取得经济效益的舞台, 也是衡量机务管理人员技术水平高低、设备功能发挥程度的重要场所。在施工现场, 根据工程量、地形地貌、交通条件、工期要求、自然环境, 恰到好处地分期分批地组织各类施工机械进入施工现场;按作业性质及施工进度表选用最恰当的设备, 采用最佳的施工方案等, 都要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周密计算, 稍有疏忽就会造成设备供应不足, 或是积压闲置浪费, 影响全局。因此, 在施工现场, 对工程质量、进度、经济效益来说, 设备管理是关键要素。

4 结语

(1) 在工作实践中, 坚持“规划、使用、维修”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高等级公路工程建设中离不开机务系统管理的规划、使用、维修三维一体的管理模式。全体员工都要进行相应的教育与培训, 建立并执行相应的制度与管理手册, 比如:引入ISO管理体系认证。

(2) 转变企业经营思路, 以市场经济体系为导向。随着公路养护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 组建公路养护机械化实体成为改革公路养护运行机制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以前非核算单位或者非法人的公路养护单位将被更多的现代企业——养护公司所代替。在市场经济下, 企业要实现经济效益, 承担社会责任, 就要建立以宏观管理为主, 以资产管理为主, 实现机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形成提高机械使用效益和做好服务相结合的机务工作运营模式。

(3) 提高养护机械的使用效率与经济效益, 是机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做好机务管理工作, 进而实现公路养护机械设备效益的最大化, 是关系到公路养护单位今后能否立足市场、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 因此如何加强和完善对机械设备的综合管理, 降低机械设备维修费用, 进一步提高机械设备的经济效益, 就显得特别重要。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公路机务管理的相关工作经验, 以筑路机械机务管理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当前机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分析了机务管理的意义, 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改善机务管理的措施,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公路施工,机务管理,措施,观念

参考文献

[1] 何祖林, 赖仁凤.公路施工企业机务管理的困境与改革[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03 (1) .

[2] 董晋源.提高公路施工企业机务管理水平的措施[J].山西交通科技, 1997 (5) .

上一篇: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下一篇:建立动态调水分析机制实现老区自然产量硬稳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