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文化建设征文

2022-07-28

第一篇:质检文化建设征文

质检:关于质检文化建设的效益与途径选择

质检机构是一种具体的现代组织,它作为政府实验室,以国家行政管理职能为依托,具有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责。由此可见,质检机构内部文化建设的成效直接影响到质检机构“三大服务”目标要求的实现和质检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质检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businesscivilization)

是指意识形态在企业中的具体表现,反映企业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逐渐形成的工作态度。又称企业精神。那么,借鉴企业文化的定义,笔者认为,质检文化应该是指质检机构从业人员在完成各自职责任务的同时,运用多种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利用各种资源,在特定意识形态指导下所进行的一系列文化活动与探索,是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体现质检行业价值理念的各种精神文化、管理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它所反映的是质检人的基本理念和思维方式,是反映我们在质检工作中所持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推进质检文化建设究竟能给质检机构和质检人带来什么效益,通过质检文化建设让质检工作上水平、质检人员得实惠的途径选择应该是怎样的,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效益分析

1.环境效益。加强质检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营造一个被全体质检人认可的质检文化系统,其对质检工作的内环境和外环境都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内环境来看,首先能够感受到质检文化是质检人本身的,因为置身系统内部,其对系统所具有的功能有着异常敏感的触觉,和谐质检文化带来的和谐工作氛围首先为质检人带来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必然使质检人对质检工作同样产生高度认可,从而带来更大的工作效益。从外环境来看,我们说质检文化应该是指质检系统从业人员在完成各自职责任务的同时,运用多种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利用各种资源,在特定意识形态指导下所进行的一系列文化活动与探索,是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体现质检行业价值理念的各种精神文化、管理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那么,质检工作和质检文化建设必然对质检机构外部的人和事产生影响,由此获取的外部认可理所当然地作用于质检人本身,同样有着提高人的境界、促进工作发展的重大作用。

2.组织效益。文化建设是组织精神层面的构想付诸实践所需要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光表现在开几次运动会、组织几次团体旅游或者搞几个兴趣小组,而是要表现在组织对文化的追求和其所要达到的目标上。从质检文化建设来看,我们在完成各自职责任务的同时,通过运用多种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利用各种资源,在特定意识形态指导下所进行的一系列文化活动与探索,为质检事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增强向心力,提供精神动力,形成凝聚力,提供环境支撑,开发创造力。向心力最终会体现在系统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和对系统外部人员的吸引力上,从而为质检事业发展不断引进各类人才和资源,质检文化建设所产生的创造力最终是要体现在质检机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服务能力和水平上。

3.人文效益。推进质检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并着力运用人的主体作用,才是推动质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因此,质检文化建设所带来的人文效益,会从根本上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说,质检人是质检事业的主体,根据有关管理理论,在组织内部的人会由各种喜好形成各种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出现可能会对组织发展产生正效益和负效益。正效益是对非正式组织成员的约束和促进,以达到更高的工作效率,负效益是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对抗和对组织章程的消极合作,从而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那么通过质检文化建设,合理引导非正式组织成员、有效运用非正式组织的正效益,着力增加和谐因素、推动能力提升、营造和睦、合拍、包容、向上的质检文化影响力,推动形成以组织文化品牌力为核心的人文效益,自然会体现在质检系统所追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

三、途径选择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共建共享。质检文化建设是一个需要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它对机构本身各种资源的投入和职工的参与度有较大的信赖性,而这些资源的调动和配置,自然需要单位领导积极协调以及职工的积极参与,而且其根本目的在于共建共享。作为质检机构的领导,要从思想上打破旧观念的束缚,改变过去认为搞文化建设费时费力没成效,无推波助澜之功、有不务正业之嫌的思想,要把质检文化建设当成质检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来抓,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切实以领导干部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切实承担起质检文化建设的领导责任。全体干部职工要以质检人的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到质检文化的建设工程中,善于利用各种条件和资源,发挥集体智慧,创造性地开展质检文化建设。质检文化建设成果要做到共建共享,要让全员共沐文化之风、共享文化之利,并将文化建设影响扩大到服务对象,以富有成效的文化建设推动科

学发展上水平、员工队伍和服务对象得实惠。

2.充分利用非正式组织,自下而上地推动质检文化建设。非正式组织指的是由于人们某种共同的需要而自发形成的群体,该种群体内成员关系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带有明显的心理倾向,即多以个人的喜爱、好感为基础建立起来。非正式组织成员心理上相容,相互了解,人际关系密切,感情交流频繁、认同感、归属

感和群体促进作用都比正式组织强烈得多。并且每个成员都自觉遵守群体的规则,没有强迫性,非正式组织对个人的作用比正式组织大得多。因此,质检系统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正视这个现象,对各类非正式组织合理引导,加以利用,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调动非正式组织成员的积极性,营造一种源于“民间”的、自下而上的、有着最广泛群众基础的质检文化。

3.建立健全各种文化建设制度,构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质检文化建设主动力。质检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要以有效的机制为依托,以健全的制度为保障,把质检机构的文化建设铸就成一个不以领导人的变换而变换的铁打的文化营盘。质检文化制度的建设包括一系列文化体制机制和章程的拟定和实施,作为文化建设的枢纽性环节,要体现出质检事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质检事业的本质要求,并能够根据形势的发展进行修改、充实和调整。因此,在质检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制度的作用,用制度把一切建设内容和目标量化,用制度把所有工作方式和形式常态化,以质检文化建设制度的不断完善与进步,形成长效的质检文化建设主动力,促进内部文化建设的需求有效转化为文化建设的实践。

4.注重细节,狠抓落实,使质检文化建设取得实效。说质检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就必须承认这个系统是由诸多环节构成的。因此,我们在推进这个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文化细节的把握和处理。质检文化建设是质检人着力提升内在素养进而提高服务能力而提出来的,我们会构建一系列具有质检特色的文化模块和建设规划,那么剩下的就是要狠抓落实了。不要在开会、造声势上大做文章,而应该在落实上下大力气、做足文章,要把质检文化应有的内在要求,体现在文化创建的各个环节中,推动实现质检文化建设真正取得实效,并能最终让全体质检人共享文化建设之成果、共沐和谐质检之春风。

第二篇:质检文化建设

恪守职业道德

树立“三个形象” 将质检文化建设提升至更高阶段

(XXXX)

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内涵丰富、外延宽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高瞻远瞩地提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

质检文化,是我们质检系统干部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由职业道德、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价值理念等构成的有机系统,是质检系统干部的血脉和精神家园。质检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质检部门的集中体现。由于身处服务第一线,质检文化更多地强调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捍卫着国家和群众利益的最前沿,是质量安全的堡垒,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阵地,使命神圣,责任重大,为此,我们必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把质检文化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抓细抓好。

建设质检文化,应当结合当前基本国情和时代特点,保持质检干部固有的风清气正。经过全体质检干部半个多世纪共同努力,质检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但还存在一些影响长远发展的问题,存在广大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食品安全、商品质量、使用安全等问题。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快转变服务方式、推动科学发展,要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切实把目标定位在

1

惠及广大人民、切实改善民生上,使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福祉高度融合,切勿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不实实在在地为人民做事。

建设质检文化,应当突出严格作风和科学手段,提高质检执法的效果。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质检的落实是保障社会稳定、规范社会行为的重点,更是增强法律权威性、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过程。质检工作中,要符合部门的工作特点和管理实际,突出执法监督检查这一重点,切实将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同时伴随时代发展,我们也要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大力学会使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将我们的工作提升至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建设质检文化,应当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营造人人干事、处处和谐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工作成就,巩固认识基础。许多新参加工作的年轻同志,大都对质检系统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创建过程缺乏深刻了解和切身感受。因此,应持续开展好党史教育和工作教育,引导大家自觉把个人前途与工作效能结合起来。直面理论热点,筑牢思想阵地。围绕广大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和流传的各种错误言论,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理论骨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讲透。注意结合优秀典型,培养荣誉观念。广泛开展“当能手、树标兵”系列活动,组织恳谈会、DV展播等活动,增进友谊,形成浓厚的团结氛围

就现阶段质监文化建设的整体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2

文化理念不统一,缺乏开拓进取的团队意识;窗口建设不规范,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各地建设不统一,进度不平衡等问题。在今后的质检文化建设中,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好职业道德,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在团结协作中创先争优,在敬业奉献中廉洁自律,不断适应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最核心的,就是按照树平局长的要求,努力做到“三个形象”。

XXX在今年质检系统“纪律教育月”动员会上指出,我们质检人基本的职业道德,就是刚正廉明的依法行政形象、科学权威的技术执法形象、可亲可信的人民质检形象这三部分。

刚正廉明的依法行政形象,就是说我们立身要正,在监管和执法的过程中要自觉抵制各种诱惑。《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肩负质量把关重任的政府部门,不刚正廉洁就会丧失公信力,会损害政府形象和群众利益,会影响产业发展和国际形象。因此我们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必须以身作则,切实的严格要求自己刚正不阿,维护好单位形象,要敢于说实话,敢于依法行政,不畏惧任何压力;要加强自身道德学习,两袖清风,加强对各种诱惑的“免疫力”。

科学权威的技术执法形象,就是说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各种先进的检验技术。我们质检进行的是技术执法,目标是“检的出,检的快,检的准”,而“检的准”恰恰处于其中最核心的位置。在当今世界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的大形势对我们的质检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挑战,“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小小的

3

差错就有可能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精益求精,使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执法依据能够与时俱进。同时还要加强与国外相关机构的交流和学习,使工作、思路、理念、方法与国际接轨,执法标准能够符合国际惯例,维护好群众和企业的正当权益。

可亲可信的人民质检形象,就是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质检,质检为民”,这是我们的工作理念。质检工作离不开群众的关心和信任。在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形势下,只有团结群众,打一场维护质量安全的“人民战争”,才能真正保持对造假行为的高压态势。质检工作离不开群众的检查和验收。在工作中,我们必须敢于勇立潮头、不断创先争优,把正在干的事情干得更好,把群众需求、群众满意作为信号和标准,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要把好的经验和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促使贴近群众、服务人民成为部门的习惯和文化。

“三个形象”建设是质检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石,事关我们质检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要以质检文化建设为契机,推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改进党风、文风、会风,敬业奉献,勤俭自强,以身作则,不断学习,将自己与服务群众、改善民生融为一体,以此促使工作跨入新阶段、实现新水平。

第三篇:质检文化

质检工作宗旨是质检系统在工作目标、总体运行思路方面的信念;质检精神是质检人在追求完成目标过程中,通过长期打拼体现出来的意志品质;质检理念是质检行业在运行管理中所持的信念或职业道德、规范等行为准则;质检人的价值观、人生观是质检人在履行职能责任过程中,长期积累并认同的对事物、行为、目标进行判断和选择的标准;质检人的工作作风是体现为忠于职守、精通业务、遵纪守法、务实高效的职业操守和品格。

质检是理性和感性突破的结合,是一种旧与新的平衡过渡,是质检全体职工工作经验和成果的积淀。

每个质检干部职工的重要任务是塑造忠于职守、勇于负责、严格把关、保国安民的新时期质检精神,质检精神作为质检系统干部职工群体心理定势的主导意识,是质检工作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的集中体现,它构成质检文化的基石。 质检对于形成融合、整合、联合的质检工作机制,形成合心、合力、合作的质检工作氛围,推动事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公正是对质检部门执法办案上的要求,廉洁是对质检部门行风建设上的要求,高效是对质检部门工作作风上的要求。

质检在本质上就是一场价值观的革命,但与革命的暴风骤雨不同的是,质检在实

践中需要的是理性的改良,一步步耐心的牵引,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第四篇:推动大质检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

推动大质检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干部培训中心 贺行强

文化、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它在一个组织与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新时期,质检事业在产品质量和民生安全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良好的发展机遇,如何利用大质检文化建设来开创“大质检”工作的新局面成为当前质检两局共同面对的战略课题。要推动大质检文化建设,做到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一、深刻理解大质检文化的内涵是推动大质检文化建设的动力引擎

大质检文化是质检部门和质检干部职工在长期的工作和实践中培育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体现质检部门自身特点的科学文化、具有共同价值取向、思想道德、职业操守的总和。也是当前客观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

大质检文化强调加强质检系统两局的“融合、整合、联合”,重视达成“融合以促成合心”、“整合以促成合力”、“联合以促成合作”,从“思想、形式、行动”三个方面要求我们进行大质检文化的建设,形成一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大质检工作局面。大质检文化的本质关键在一个“大”字,要充分体现融合性、协调性,以促进队伍融合、加强资源整合、实现工作联合,增强全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质检工作的整体水平。大质检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形成融合、整合、联合的工作机制,核心价值观是促成合心、合力、合作的工作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创新型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服务。

二 、深刻剖析大质检文化建设的误区是把握大质检文化建设先进性与方向性的关键导航仪

提到文化建设,我们就会想到“盖房子”。要建设一座大厦,我们最先做的是构画蓝图,对建筑进行总体设计,然后打压地基,构建好基础平台,接下来就是现场施工。大质检文化的建设好像也遵循这样的流程,先设计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为质检系统设计“蓝图”和理念体系,然后设计制度和相应的行为规范。

首先,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静态建设上。大质检文化建设要更强调体系和规范,比如理念体系、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和推进系统等,这些都是大质检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但我们更应该把这些“静态”的理念与思想转化为质检系统的日常管理和工作行为,使得文化建设“动起来”。 若过多的把焦点集中在“静态建设”上,而忽略了文化的动态传扬。则这种系统的文化理念体系和推进方案对质检系统的服务与管理不能起到实质的推动作用。

其次,大质检文化建设不能随意“捏造”。构建大质检文化建设,不是说质检系统原来都没有文化而在一块空地上“塑造”或者“再造”了新文化。质检两局原来都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服务与管理,各自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人物和事迹,也有很多独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这些都是质检系统的智慧结晶和宝贵财富,是质检系统文化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所以说,大质检文化建设并非“平地起”,而是在原有质检文化的基础上,“提炼、提升和明晰”!

最后,大质检文化不能只重视建设忽略体验。文化必须经历从“建设到体验”的浴火后,才能成为重生的“凤凰”!大质检文化建设也是这样,必须要让质检系统职工“亲身体验”到,让职工感觉文化就在身边,跟自己的工作息息相关。要做到这种境界,一方面质检系统文化要出现在质检两局的各个角落,不但要有能够体现两局的办公环境、建筑和设施,在办公区、会议室、板报、内刊、局域网等传播媒介和公众场合,更要注意时时宣扬和阐释质检系统的文化,尤其是大质检文化理念。另一方面文化建设的关键是让职工改变观念,按照大质检文化的要求行动起来。人都有惰性或者叫惯性,都不愿意改变,要改变这种情况,除了要积极进行沟通和培训外,重要的是必须让职工行动起来,即使是带一定强制性的,但必须按照要求做,也就是进行“文化体验”。建议在体验时,要能够给职工一些利益,轻松的沟通环境、更加灵活的激励机制、发些小礼品、有鼓舞性的庆典活动,这些细节可以让职工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到大质检文化的力量。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人的行为是其思维模式的体现,因此文化建设关键还在于让职工形成新的思维模式,自觉、自愿地认同大质检文化,并体现在实际工作中。要形成思维模式,首先要进行反思,发现自己思维中的盲点和死结,进而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然后产生顿悟,达到自我超越的目的。要结合质检系统的文化,重新思考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制定改善的方案和策略。

三、找准大质检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与结合点是大质检文化建设的高效杠杆

“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推动大质检文化建设”,是国家质检总局今年确立的工作思路。当前如何将大质检文化建设与大质检工作结合起来,推动质检事业向前迈进,是大质检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故加大力度探索研究大质检文化建设的导向、凝聚、约束、激励和辐射等功能,是找准大质检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与结合点的关键杠杆。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探究:

第一、如何通过思想融合形成合心? 紧扣“大质量、大安全”的核心理念,组织质检两局系统内外干部与专家开展大质检文化建设理论政策研究,为开展大质检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这样才能在思想上融合,形成合心干事业;同时依据这些理论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与理念,然后用此价值理念指引质检两局的工作行动,才能保证我们的质检事业在同一个方向上不断前进。同时也要营造浓厚氛围将大质检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机关党建、文明创建、廉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地创新载体,丰富内涵。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大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组织开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巩固文明创建成果,开展经常性的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质检系统行风建设。

第二、如何整合两局资源促成合力? 针对性地开展大质检文化建设试点工作,挖掘吸取好的经验与方法,找准聚焦点和结合点,不断完善工作方案,要把大质检文化渗透到大质量机制的方方面面,体现到干部职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可通过质检两局干部交流挂职,促进干部队伍的深度融合;做好质检两局重大技术能力装备建设的统筹规划,开展检测资源共享试点工作;要不断加大地方两局干部的交流和联合培训,加强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结果共认等工作机制,有了这些具体实在的工作机制做保证,大质检文化建设的整合功能才能沉下去,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合力断金”的局面才能真正形成。

第三、 如何让联合变成实效性的合作?大质检文化建设要充分体现融合性、协调性,以促进队伍融合、加强资源整合、实现工作联合,增强全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质检工作的整体水平。推动各地两局建立合作机制,在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开展质量提升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以及质量状况分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专项整治、执法打假、检验业务委托等方面,加强工作联合。在实际的工作中与质量提升活动结合起来。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就是要紧贴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需要,进一步找准质检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始终牢记服务理念,引导企业走质量振兴之路,这与质检文化的引领方向是高度一致的。整个质检系统要积极行动起来,全国一盘棋,各地质监局与检验检疫局要在职能范围内寻找共同点,加强交流合作的力度。在坚持以质取胜、保国安民的道路上携手合作,共同为打造一个安全、和谐、稳定的产品市场而努力。

第五篇:农产品质检中心建设发言

精心建设 加强监测

积极打造**一流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市人民政府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事关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民增收,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近年来,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各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采取扎实有效措施,质量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自**年实施县级农产品质检**项目以来,我市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有关情况回报如下:

一、整合资源,高标准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2009年,我市通过争取获得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在项目实施中,我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整合资源,建起了**县级一流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一是高标准建设检测大楼。2009年,我市安排财政资金**多万元,按照质检机构建设有关标准要求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内新建了一幢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大楼,建筑面积达**平方米。 二是添置先进检测仪器。除将原来分属**、**等部门质 -1-

检机构的检测仪器全部搬迁到检测中心外,我市根据项目建设要求,利用专项资金统一招标采购了包括原子吸收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和原子荧光仪在内的一批先进检测设备。目前仪器已全部安装到位,并由技术人员完成使用调试。

三是调整编制成立检测中心。通过多方协调争取,我市于20**年7月正式整合**、**业检验检测职责,组建了承担农产品综合检测职能的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负责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环境质量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目前,检测中心共**个编制,人员已全部到岗,并抽调了**名兼职检验员服务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

二、精心组织,全方位打造检测中心软实力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规定,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必须获得省农委、省质监局的实验室资质考核和计量认证“双认证”,检测报告才具备法律效应。为此,我市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双认证”工作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精心组织,加快推进。

一是高规格配强检测人员。农产品质检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我市专门从农委下属单位中选调年纪轻、专业水平高的**名同志进入检测中心工作。这**人的平均年龄仅**岁,学历都是本科以上,其中**人获得硕士学位。

二是严要求组织人员培训。针对检测中心的职能要求,我市专门制定了检测人员培训计划,实行全员培训。前期,分批安排

所有检测人员到省农检中心,进行样品前处理和相关检测技能的培训学习;**月份,我们又联系安排所有检测人员到省内仪器最先进的**农产品检测中心跟班作业一个月,熟悉检测流程和仪器操作。目前,我市的检测人员已基本掌握检测中心职责范围内的有关检测标准和操作要求。

三是全过程执行检测标准。获得“双认证”后的质检中心,执行的是国家标准,出具的报告具有法律效力,来不得半点马虎。经过培训学习,我市检测中心在检测中已能严格按照计量认证的要求,从样品收集一直到检测报告的签发,全部对照标准执行到每个环节、记录到每个步骤,检测全过程标准化控制。

三、强化管理,积极发挥检测中心功能

一是建立健全制度。制度是检测中心规范运行的保障。我市将“公正、廉洁、高效、准确”作为检测中心的工作宗旨,先后制定了实验室操作、档案管理、采样要求、监督管理、内部评审、技术培训、仪器维护、药品使用等一系列实验室工作制度,并在工作中坚持严格执行,不断完善。

二是积极开展检测工作。我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立后,积极主动开展力所能及的检验检测工作,较好地履行了职能,同时也锻炼提高了操作技能。去年底开始对市场、农田、基地的蔬菜开展农药残留速测。今年**月份以来,正常开展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等瘦肉精采样检测,并与**公司签订检测协议。同时,与市**合作检测其蚕药成分含量,与市土

肥站合作开展测土施肥检测工作,配合省农检中心开展小麦采样普查活动,配合省、市农委对**蔬菜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进行监督抽样送检,每月对各镇进行循环式监督抽样2次,做到样品基地和市场抽检全覆盖。

三是逐步完善检测网络。近年来,我市按照强化市一级、完善镇一级、提高市场、基地和企业一级的原则,建立上下结合、定量检测与定性分析结合、重点监管与区域监控结合、面上抽检与企业内检结合的农产品质量监测“五级网络”,强化了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水平。每镇建立1个农产品速测室,建设和完善5个农产品基地示范检测点,在产品上市前实行质量自检。同时,我市将督促农产品批发市场今年年底前建成自律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点),在**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示范性农产品检测室并成功运行。

四、加强领导,全力支持检测中心建设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全省最大的农产品基地,我市一直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在2008年启动建设**农业示范园时,我市就超前谋划,将农产品质检中心作为园区重点打造的**中心之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确定方案,安排资金,督促进度,调整编制,保障了农产品质检中心的顺利建成。市农委作为检测中心的主管部门,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构建中,坚持做到“三个一”:明确一名副主任,专职分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新成

立一个农产品质量监督科,专门负责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新组建一支从市农委到基层的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实现镇级全覆盖。

二○一一年

上一篇:中考思品复习策略下一篇:中考历史如何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