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的形式与内容

2023-01-13

第一篇:劳动合同的形式与内容

体育健身的内容、形式与方法

一、体育健身形式的特征与目的

体育健身的目的:健身、康复、预防疾病。

体育健身的主体是人,故其形式和手段必然要符合人的群体特征,要有针对性,即:符合不同年龄、时期人的发育特征和身体生理特点。

1、少年儿童身体生理特征以及在进行体育健身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2、青春期身体生理特征以及进行体育健身活动是应注意的问题。

3、成年人身体生理特征以及进行体育健身活动是应注意的问题。

4、老年人身体生理特征以及进行体育健身活动是应注意的问题。

二、体育健身形式

体育健身的目的:健身、康复、预防疾病。

体育健身的手段和形式:健身类、健美类、娱乐类、竞技类 按运动项目可分为:

1、田径运动健身法。

跑步健身法。

早在2500年以前,古希腊埃拉斯山崖上就写着:

如果您想强壮,跑步吧!

如果您想聪明,跑步吧!

如果您想健美,跑步吧!

(1) 慢跑健身法

(2) 定时、定速或定距离跑健身法

以上两种均为有氧健身法。

(3) 无氧跑健身法

(4) 越野跑健身法

(5) 室内跑健身法(一般对条件要求较高,如跑步机,还要有

良好的空气环境。)

(6) 异常跑健身法(如:后腿跑、交叉步跑等)

走步健身法

(1)一般走步健身法(分快速行走和散步两种)

(2)雪中和雨中行走健身法

(3)异常行走健身法(后腿走、爬行走)等

健美运动健身法:主要指形体健美。 球类运动健身法:主要有: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以上据属于对抗竞技类。另外还有娱乐健康类,如:保龄球、康乐球、桌球、高尔夫球、沙壶球等。

武术运动健身法 武术运动最早是我国人民健身、养生、防身的重要手段。现在中华武术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休闲运动健身法

休闲运动是指人们在余暇时间内积极自主的、轻松愉快的、毫无心理负担地进行一些娱乐性的体育健身活动。 时尚健身运动类:(音乐时尚、服装时尚、动作时尚)

有以下几种:(1)健美操

(2)有氧搏击操

(3)瑜珈健身术

(4)街舞(HIP—HOP)

(5)踏板操

(6)其它类

三、体育健身的方法

重复法间歇法负荷法

循环法变换法综合法

游戏法比赛法 利用自然条件法

四、选择体育健身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性

可行性季节性等

要注意人群特质。(健康人群、一般人群、体弱人群、肥胖人群等)不同的人群可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运动项目。

第二篇: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与途径

专题二 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与途径/专题作业

老师:您好!

我是一位高三的学生,我的学习成绩一向是很好的,所以总好像有一种优越感,但是初中阶段有时候一不怒力,成绩就会掉下去,所以我平时读书很认真,以保持好的成绩。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社交能力、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简直一无是处,但同时我发现自己又自以为是,猜忌心理特别强,所以三年以来同学关系都没搞好,希望你能给我一些帮助。

其实,我也是一个喜欢说笑的人,但是说起别人来不在心上,而别人说自己是却总是放不下,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很孤僻的。在高一时与同宿舍的同学闹了一些矛盾,他们就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可能是我心理素质不行,所以整整一星期都情绪低落,后来我去找我们的班主任,说要调班级,他说我调走后太可惜了,就说让我放心学习,他会解决这件事情的。就这样我又活跃了一阵,和同学们在一起说说笑笑,但是我的成绩却来了个大滑坡。

我也知道这样下去不行,想改变一下,可是我现在除了会讲一些笑话吸引听众外,其他不知该讲些什么,以至于现在我连一个知心朋友都没有,即使有了朋友,我也不知道如何关心他。我现在很苦恼,现在又快考大学了,我也不希望坏心情影响高考。

人只要有一个知心朋友就足够了,我与其他班的同学交往时开始都不错,但后来觉得没有话说,就这样疏远了,真不知道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点。还有,是不是一个看上去很圆滑的人才能在现代社会吃得开?我现在也搞不清楚我的性格是什么,好像是随着别人转的,没有主见,没有勇气。我这个人是不是毛病很多?作为一个高三学生,我诚恳地向您请教,希望您能帮一下这个从小就“很听话”的成年人,我不想被这个世界淘汰。

一个高三学生

这位高三学生您好:

首先,非常感谢您的信任,能够向我倾诉。

其次,交往是当代中小学生完成学业、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小学生交往的需求十分强烈,他们会为结交到好朋友而十分开心,也会为失去朋友的信任而忧伤。因此,交往既能给他们带来幸福和欢乐,也能造成无穷的苦恼与悲伤;既能促进中小学生之间的友谊,也能导致人际间的冲突和矛盾。所以,你所遇到的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不必太过担心。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认知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和能力障碍。

(一)认知障碍

由于社会阅历有限,中小学生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看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同时,他们常以理想中的自我来确定自己的择友标准,一旦与理想不符,就会使人际交往出现问题。认知障碍是由中小学生交往特点所决定的。中小学生交往的第一个特点是理想化。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但其社会阅历有限,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人的整体面貌,心理上也不成熟,因而经常是先在自己头脑中塑造一个理想的模型,然后根据这个模型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自己的知己,一旦与现实不符,交往则产生障碍。中小学生交往的第二个特点是自我中心,即以理想的自我来确定择友标准。而理想自我的不现实性往往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如,自己对某人印象不好时,就觉得什么都不顺眼,产生不良的看法和否定的态度;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以为别人也喜欢,认为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就是美好的,而自己所讨厌的东西则是丑恶的;自己对某人有看法,就认为对方也在搞鬼。如此等等,使人际认知失去客观性,造成交往障碍。

(二)情感障碍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常由感情所萌发,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部分。中小学生由于感情丰富、容易变化,有时对人对事过于敏感、不重视客观存在,重一时不重全面(如为了感谢别人,他们可以不顾一切为朋友两肋插刀,意气用事),使人际交往缺乏稳定性,产生各种障碍。具体表现为: 1.由于恐惧而引起的交往障碍有些中小学生有交往的欲望,但却没有交往的勇气。常常表现为在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在大众场合下),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至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尤其害怕与比自己水平高、能力强及有所成就的人进行交往,怕他人瞧不起自己。还有的同学一到人群中就觉得紧张不安,在课堂上、教室里、图书馆,都会觉得别人在注意自己、挑剔自己,轻视或敌视自己,以至无法安下心来听课、看书、做作业。这些恐惧都会使生活暗淡、不愉快,从而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应。 2.由于嫉妒而引起的交往障碍嫉妒是指在意识到自己对某人、某事、某物品的占有意识受到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时而产生的情感。通常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成绩等心怀不满。这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经不住挫折,容不得甚至反对别人超过自己。对胜过自己的同学蔑视、仇视,甚至不择手段地攻击、报复对方。嫉妒的种类很多,有的因容貌,家庭条件等因素产生嫉妒;有的因智力、能力,交往等因素产生嫉妒。 3.由于自卑而引起的交往障碍在交往活动中,一般自卑表现为缺乏自信、自惭形秽,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浅层的体验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当深层体验出现时,便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似乎所有的人比自己强得多。因而,在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将社交圈子限制在狭小范围内。 4.由于自傲而引起的交往障碍自傲与自卑的性质恰恰相反,通常表现为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在他人面前盛气凌人,自以为是,过于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总是把交往的对方当作缺乏头脑的笨蛋,常指责、轻视、攻击别人,使交往对方感到难堪、紧张、窘迫,因而,影响彼此交往。 5.由于孤僻而引起的交往障碍孤僻有两种情况,一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愿与人为伍,与人不合群,自己将自己封闭起来;另一种属于有某种特殊的怪僻,使人无法接纳,从而影响了人际交往。这两种情况在中小学生中都很常见,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进行。

(三)人格障碍

一般而言,内向的学生不大容易交到朋友,活泼外向的学生总是结伴而行。有些学生动不动就生气、脾气暴躁、态度生硬,对人充满敌意,或者自我陶醉、易受委屈。而另外还有些学生表现为自私自利、苛求于人、为人不正派、不尊重他人等。这些方面的问题都易引发人际冲突。人格因素在人际交往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人格,简单地说是指人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等。从气质角度看,有些学生属胆汁质气质类型,他们常因一点小事而突然间怒不可遏,对人大发雷霆,使对方深感委屈和不满。有些学生属于粘液质气质类型,就表现出反应慢,不灵活,办事慢慢吞吞,难以同时处理几样事情,难以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常使多血质的学生不耐烦,催促他、指责他,而产生不快。从性格角度看,有些学生属外向型性格,他们活泼好动、乐观开朗、善于谈吐、感情易变、性情急躁,他们既具有吸引力,又易于使人反感,容易引起冲突。有些学生属于内向型性格,他们对周围的事不大关心,不喜欢与人交往,与亲人之外的其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使交往不能顺利进行。不健全的人格特征也会导致人际交往的障碍,有的中小学生对人动不动发火、生气、脾气暴躁、态度生硬、对人充满敌意,或者自我陶醉,受人摆布,易受委屈等,由此而经常发生人际冲突。中小学生交往中常见的人格不健全还表现为自私自利,苛求于人、为人不正派、不尊重他人等现象,引起交往障碍。

(四)能力障碍

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原因之一。现实中,不少中小学生缺乏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他们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人,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交友的愿望强烈,然而总感到没有机会,交往中想表现自己却不能如愿,内心想表示温柔,言语却是硬梆梆的,如此等等,阻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中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存在会给他们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同时还会给他人造成困扰。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例如,有些中小学生学习成绩下降,上课时精力难以集中,这些看似学习上的问题,其实有些并不是学习本身所带来的,而是由于人际关系紧张所导致的。因此,教师要帮助、指导学生消除交往障碍,减少人际关系的矛盾,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水平和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从而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根据以上原因,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和改进:

1、不能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在生活上以自我为中心,对于集体生活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沿袭着在家中当“小皇帝”、“小公主”的习惯,觉得周围的人让着自己是应该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管是否影响他人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上以自我为中心,因为自己是班上的尖子,就觉得自己在学习上占有较大的优势,看不起一般的同学,不愿与他人共同探讨、相互学习,总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在社会活动、集体活动中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和想法,总希望别人依照自己的“吩咐”去做,这种交往方式最易导致孤立、不受欢迎的局面,给自己、他人带来不必要的烦恼,给集体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应该学习伟人的谦虚美德,从他人身上汲取养分。

2、友谊需要经常维护,要真诚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与同学相处时,维护友谊,不等于迁就对方、附和对方,靠一团和气来调和矛盾,虽然表面上不伤情感,但实际上拉大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交朋友必须坚持原则,有时不妨做诤友,给予他人真心的批评与建议,建立真正互帮互助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是,要主动发现自己的问题,真诚地维护自己的友谊。

3、尊重别人的价值观

人是复杂的,各人的价值取向也会各不相同,所以很难、也没有必要千人一律。尊重对方的价值观是交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学会理解他人,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要做让人反感的人。

4、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努力理解对方的苦心

在你与同学们接触时,当观点不一致时,应想办法心平气和地向别人讲明你的想法,增进相互理解,使彼此间的感情融洽。切记不可粗鲁、顶撞,那样会伤害朋友的自尊心。凡事多从他人角度着想,自己有错时应主动承认、道歉,对同学的缺点也要给予宽容。平时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和同学交往。

5、交往的方式要及时作调整

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也意味着进入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之中。对中学生来说,对新的人际关系的适应要远比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困难。 有的同学还像上小学那样,只跟自己喜欢的人交往,对自己看不惯的人根本不理。也有的同学还是动不动就“我不爱理他”,在交往中显得十分幼稚。这些较为情绪化的交往方式很容易造成交往障碍,增加自己的心理压力。在与同学的相处中,可以利用你的学习优势,帮助其他学生学习,这样学生们会很喜欢你,也会对你与同学的交往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你,祝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与同学们和睦相处,交到朋友。祝你天天开心,也祝你考上理想的大学! 冉珈瑞

第三篇:家纺设计美感的表现手段: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家用纺织品作为室内装饰品,在外观效果设计上,突出艺术的本质,强调艺术美感效果。美感是家纺的灵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家纺美感的表现手段,中国本土艺术风格是中国家纺产品艺术创作的生命源泉。

家纺作为装饰纺织品,与其他大宗纺织品区别就在于外观效果设计上,亦即家纺应该更加突出艺术的本质,强调的是艺术美感效果。可以说,一款家纺产品如果能很快打动消费者,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具备高超的艺术品位和动人的艺术美感。因此家纺产品的设计美感显得尤为重要。美感是家纺的灵魂,表现是家纺美感的形式,中国本土艺术风格是中国家纺产品艺术创作的生命源泉。

一、家纺诠释了美感及其审美经验

美的内涵是对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共同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对美的定义前人有过多种形式不同的探索。例如:古典主义者认为美是形式的和谐;新柏拉图派认为美是上帝的属性;理想主义者认为美是完善;经验主义者认为美是愉快;启蒙主义者认为美是关系;德国古典主义美学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认为美是生活。总之,美是无限多样美的事物共同内涵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形象中能够激起美感的属性。

伴随着人类的产生与起源,对美感起源的解释有“摹仿说”、“游戏说”、“巫术宗教说”及“劳动实践说”等几种说法,历史唯物论认为,生产实践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实践活动主导其他一切活动,包括审美活动。普列汉诺夫等人列举了这个结论的一些事实,如原始民间的舞蹈、绘画、装饰、文学等起源于劳动;是劳动启示了审美对象的形式、审美创作技巧和美感。生活美和艺术美是美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

审美经验开始于对美的事物的直接经验,即直观。美感经验的形成有四个过程:

(1)精神贯注。即审美对象吸引人的眼球,打动了人并使人对对象产生了注视或聆听的强烈要求,触发人的感情,唤醒记忆,使想象活跃和理解。

(2)着迷。情感、想象和理解达到了某种饱和状态时便达到了一种亢奋状态,即着迷,使人产生了强烈的愉快、感动、舒畅的效果,使意志中止。

(3)和谐。黑格尔把和谐解释为矛盾中的统一。和谐的观念造成“优美”的审美范畴,使人在柔和宁静的心境中获得审美享受。现实生活中的艺术品的各个部位之间处于相互协调和多样统一的状态,因其满足了均衡及力量的互补,符合某种对称、比例、调和等,人们便形成了美的感受。

(4)共鸣。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获得美感时常见的心理现象,也是一种艺术品对人产生动人心弦的魅力。

有了人才有了生活和劳动,才有了保护人类的居家用品,才有了人们对美的真谛归宿与追求,才有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家纺作为供人们享用的艺术品即审美对象和实用品,诠释了上述所有美学的内涵、规律、审美创作技巧、美感以及审美经验。

二、家纺的美感特征及其影响

家纺与其他事物一样作为审美对象,是使人产生美的感受之事物,它是审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因素。随着人类审美经验的积累,人类审美对象的事物的逐渐扩大,对象的形式和内容也会逐渐复杂和多样。家纺不仅具有普通艺术品所具有的美的一般特征,同时还具有如下方面独自的美感特征。

1、构成美是家纺美感的集中体现:包括家纺本身整体美、色彩美、材料质感美、工艺美和主题美等。

(1)家纺整体美体现的是美的一般法则,即均衡、对称和黄金比等。

(2)色彩美。色彩是一种大众化的审美形式,它是家纺造型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色彩通过艺术家之手,实现与其他艺术手段相并列的审美效果,引起人们的生理与心理感应,从而获得美的感受。

(3)材料质感与组织结构美。家纺材料是构成产品的基本物质条件,材料美包括许多方面,家纺材料的肌理,如细腻与粗犷、单薄与厚重、透明与密实、保守与时尚、优雅与古朴、华丽与朴素、跳跃与稳重、软与硬、组织结构的疏与密、紧与松、提花与平素等都可表现出人的审美标准和欲望。

(4)工艺美。工艺是指加工制作技巧与手段。这是决定家纺美感的一个重要方面。成品的制作细腻、精度以及数码喷绘、蜡染、扎染、刺绣、纤维艺术等特殊效果无疑对体现美具有很好的效果。

(5)主题美。家纺整体表现当时的流行主题和文化。伴随着现代企业文化的日益兴旺,家纺文化已成为纺织文化中的一部分,有以下几点:一是家用纺织品越来越被注入许多社会文明符号,比如图案、色彩、造型;二是代表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比如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得到的新纤维、新织造方法、新的后处理方法等;三是反映着当代人们的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四是人性化、环保性的产品开发与产品的运用等;五是家纺从最原始的宫廷帷幔发展到现今的无以记数、琳琅满目的花色品种,这是以前决无仅有或者说是空前的。这是现代工业、农业、装备制造加工业与信息产业进步的象征,是用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雕琢而出的文化,引领着纺织品开发的新的走向,推动着纺织文化与文明的进步。

2、空间立体多维效果烘托美感。家纺与环境其他构件之间组合的美。各种装饰物体的材质、色泽、构图、面积大小与分布、物体之间接触发出的声响、气味等都与家纺共同实现了空间立体多维效果。

3、观感与实用相统一完善美感。家纺既要作为实用装饰品体现其使用功能,又要通过观感造成人们心理的愉悦,甚至使人心旷神怡,这是使家纺实现内在与外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人们心理美感满足的一种体现。

4、社会经济地位与身份使得人们产生心理愉悦美感。人最低有1/3的时间是在居室度过的,每天所面临的艺术审美品会激发或调动心理情绪,良好的经济条件自然用上等的家纺材料来装饰居室空间,优越的地位和上等的经济基础会通过居室的装点来激起良好的心理感觉而获得美感。金碧辉煌的居室历来都是许多人获得巨大的满足感的表现手法,而简洁设计风格更是现代人的时尚追求。

三、家纺美感的实现

家纺美感的实现主要有形美、色美和意美。形美即形式美,既包含着家纺款式、造型的艺术规律,又包含着其中的艺术标准。色美就是既具有清新、优雅、朴素等感染力,又具有热烈、艳丽、明快等特点。意美就是通过家纺及其配件的造型、图案及缝制而表现出特殊的情感和意境,它可以起到“心物交融、神与物游”的艺术效果。

通过传统文化、纤维材料及其组合、织物结构、织物风格特征、成品风格特征、产品图案花色造型、家纺文化等方面的有机配合,都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家纺美感。尤其是要突出中国本土风格与民族特色等表现形式,同时不断对传统文化进行时尚化诠释,在国际家纺业找出创作的亮点,从而引领设计潮流向高档、美观方向发展,不再跟在别人的后头一步步爬行。

主要表现及技术处理手法如下:

1、本土文化元素

恩格斯曾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寓意深刻。如十二生肖属于祥瑞纹样,蛇与兔在男女婚配中有“蛇盘兔,必定福”之说;羊代表吉祥中的“祥”;马代表“马到成功”;龙虎代表“驱除邪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古钱币的国家,古钱币反映中国各个时期的经济、文化、铸造技术、文字、书法等多方面的发展状况。书法传达的是中华文化的韵致。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家纺美感特色的生命源泉之所在。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本土“特产”:如原始的彩陶、商周的青铜、战国的丝绸、秦代的陶俑、汉代的漆器、隋唐的染织、宋元的金工和明清的家具等。

(2)传统工艺:如民间扎染、民间蜡染、蓝印花布、剪纸、泥塑、编结和少数民族手工织成的褐布等。

(3)民间传统习俗:多民族信仰与文化经典、南北习俗、饮食习俗和服饰等。

(4)璀璨的传统艺术:中国刺绣、陶瓷、敦煌、京剧、民间音乐与乐器、古钱币、生肖、书法、国画、建筑和丝绸等。

2、利用材质感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与风格,如:蚕丝织物质地细腻,轻薄,色泽柔和,手感柔软,使用舒适,档次较高,可作为高档的家纺用料,包括面料、里料、胆料。纯棉织物在品质、手感柔软、使用舒适、温暖、价位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用量大,是床上用品之首选。纯麻织物透气性好,硬挺,爽身,是蒙罩类的极好材料。

化纤织物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有光或无光、半光制品,其强度好,弹性优良,耐磨,是各类家用纺织品的材料。各种混纺材料的运用,并捻交织以及花式线的使用,再配合织造工艺、染整工艺以及特殊的整理加工都会使家纺产品呈现出各种理想的外观和造型

3、利用织物结构变化

组织结构种类多,有机织物组织、编织物组织及非织造布组织等。编织物分手工编织和机器编织,手工编织可用较粗的各种纤维的丝线或纱线,机器编织的可用较细的各种纤维丝线或纱线。而机织物可用各种纤维和各种粗细的丝线或纱线。其他辅助装饰部分可利用天然有机或无机材料来实现目的。利用多种手段使家纺织物的外观呈现各种效果。

作为家纺材料的主体部分的面料,由于是在棉织物的基础之上而扩展的,因此目前除了采用惯用的棉织物常用的平素组织结构以外,其他组织结构较少使用,因此阻碍了产品花色品种的开发。当前的家纺面料结构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应大量采用各种变化组织、联合组织、复杂组织和大提花组织,可运用手织、挖花、缂丝、粘贴、烂花、刺绣等手段。这是目前能使家用纺织品提高档次和品位的主要手段之一。

4、款式及造型:家用纺织品设计是综合性的实用艺术实现,它必须符合室内设计风格的整体要求,与室内的装修风格、家具、电器等其他陈设形成统一的整体。纺织品本身具有的各种材质的自然亲和力,极强的可塑性,丰富的色彩,变化的图案,可与室内的整体环境、家具、电器等其他硬件装饰构成不同的居家风格。精美的家用纺织品不仅可以成为室内环境中的视觉中心,同时还可以改善空间感觉,例窗帘的款式、花型、色彩、造型可以改变窗体的空间大小及改善窗体的形状;地毯的形状、花型、色彩的特殊效果可以将室内划分出单独的活动空间。家用纺织品的设计是室内整体设计的一部分,在整体的家装中家用纺织品往往起着协调或烘托点缀的作用。因而家用纺织品的系列设计和与家居环境的整体配合是设计的重点。

5、利用色、光等的变化

①颜色、花纹、光泽等视觉表现

家用纺织品的视觉风格描述有:

a光泽:柔和与刺眼,明亮与暗淡,自然与生硬,强烈与微弱等。

b颜色:鲜艳,悦目,单一,匀净,纯正,流行,呆板,时尚,过时、冷暖、明暗、远近、宁静与热闹等。

c表面效果:粗犷与细腻,平整与凹凸,光洁与粗糙,缜密与稀疏,厚实与轻薄等。

②手感或触觉表现

以人的手感及皮肤接触面料时的感觉如何作为选择面料的主要依据。狭义的触觉风格的作用主要是在面料上抚摸、挤压、揉搓、握持等方式来感受的一种心里体验。广义的触觉风格是指人体皮肤在受到外加织物的作用时的一种生理感觉,具有被动性和不可回避性。其作用的位置是人体皮肤,与手感不同。一般床上用品具有柔软的棉型感,夏季用品最好是具有轻薄的丝绸感和凉爽感,冬季用品具有厚实的丰满、温暖感。

主要评价项目有:

a表面特性:滑爽、柔软、丰糯、粗糙、坚硬、光滑、刺痒、痛痒、过敏反映、振动或拔拉汗毛等。

b冷暖感:温暖、阴凉、湿粘等。

c软硬感:柔软、生硬、板结、有身骨等。

d挺括感:挺括、活络、疲软等。

e重量感:悬垂、轻飘、沉重等。

f体积感:厚重、丰满、蓬松、饱满等。

6、特殊的加工技巧

如绗缝技艺、手绘、刺绣、数码喷绘及蜡染等。

总之,家纺集中地体现了美感内涵,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家纺美感的表现手段,民族特色是中国家纺美感创作的生命源泉。

第四篇: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总结

房地产开发经营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设,并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或者销售、出租商品房的行为。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的主体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企业,也称为房地产开发商;按照法律规定必须具备四级资质等级并承揽相应范围的业务。

投资周期长、金额大、周转慢、变现能力差、风险大、回报利润丰厚。 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身资金有限,而且需要不断地滚动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所以,它们不仅需要从金融机构融资,而且需要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开发;另一方面,大量社会资金因为资本的逐利性特点,也积极地希望进入利润丰厚、蓬勃发展的房地产行业;还有一些企业拥有可供开发的土地,但是因为缺乏开发资金和进行房地产开发的资质,需要与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合作开发。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也希望通过合作开发的方式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基于以上的客观需要,本着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房地产合作开发经营逐渐成为中国房地产开发的主流。

房地产经营管理项目,大都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认真对经营管理项目进行国民经济社会评价。重点是分析房地产经营管理项目国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并且要做出正确的科学的评价。

房地产经营管理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主要是运用各项数据,从市场、技术、经济、财务等各个方面说明项目的可行性,认真评价每一个可行的方案,提出具体的决策参数,确切地表述项目是否可行,提出项目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对策、建议等。

第五篇:专题二 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与途径的专题作业

一、结合身边实例,分析心理辅导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区别表现在几个方面? 答:

1、在目标上 学校心理辅导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在具体目标上不一致: 心理辅导是为了解决心理问题、 恢 复心理平衡, 提高心理成熟水平、 心理功能正常化等; 德育工作是使个体有正确的社会态度, 提高社会化水平、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心理辅导活动课则主要解决学生心理成熟不成熟、是 否健康的问题,主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完善及社会适应性问题,预防学生在日常学 习、 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心理不适应或心理困扰问题; 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关注学生的政治立 场、思想倾向、方向问题,关注他们的法制意识、道德意识、社会规范等问题。

2、在内容上 心理辅导有学习适应、人际交往、情绪调节、自我调适等;德育工作是为了解决政治立场、 价值取向、道德品质等。不过,在狭义的道德教育方面,在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包括社会公 德的教育上,在确立人生观、寻找人生意义等方面,存在心理辅导和德育共同关注的一些问 题。

3、在方法上 心理辅导以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为基本途径,加上心理诊断和心理训练,如倾听、询问、解 释、暗示、角色扮演、行为矫正等,侧重个体内部的自我调节;德育工作除了有人际交往和 人际沟通外,还有集体活动和实践锻炼榜样示范、风气感染等,有说服、劝导、表扬、批评 等,侧重外部强化与灌输。

4、在原则要求上 心理辅导中,教师是心理辅导员,依据的是个体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心理活动,强调对学生个 体差异的关注和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德育工作体现原则性、方向性、主导性、一致性, 教师是教育者,社会规范行为的实施者、操作者。心理辅导活动要求教师不替学生做价值判 断;而思想品德课则要求教师有明确的价值倾向,往往要旗帜鲜明。思想品德课强调要显现 矛盾,面对现实,鼓励学生有勇气公开承认错误;而心理辅导活动虽也有面质技术的应用, 但也允许暂时地回避现实,运用平衡的方法及心理防卫机制,引导学生宣泄、外化、合理化 或幽默升华等方式来缓解内心的不满与沮丧、紧张与冲突。

二、结合自身体会,谈谈对学校心理辅导以下内涵的理解。 答:

① 心理辅导是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 心理辅导过程是一个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其特点是真诚亲密,教师持非批评态度,辅导者 和受辅者之间是一种类似朋友式的关系。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心理辅导师充当听众,耐心地听学生的倾诉,并帮他们分析出现这种 心理的原因,从而像朋友一样,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心理辅导是一个助人和自助的过程;心理辅导是通过人际交往,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问题,维护和增进 心理健康,促进个性健全发展的助人过程。在心理辅导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辅导是一种合作式、民主式的协助过程,教师帮助 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代替学生解决问题。

③心理辅导是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更加完善的过程; 心理辅导应该由专门的辅导人员, 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开展的活动。 它涉及哲学、 心理学、 精神医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其中心理学知识占有重要地位。 心理辅导有一定的理论和操作方法, 不能随意进行。 心理辅导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看待自己的行为和心理,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成长。

④心理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为所有学生服务。 心理辅导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非个别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所以从事心理辅导的专业人员在培训上内容以发展的角度出发,更注重从业人员对在校学生的了解以帮助儿童青少年的课程内 容为主,并重在对学校文化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学校教育。

三、学校心理辅导的目的是以个人为本还是以社会为本?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答:

我认为,心理辅导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学校心理辅导的总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这和学校总体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心理辅导毕竟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 其目标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心理辅导目标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管理自己,认识、掌握周围环境,同环境保持适应,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应付危机、摆脱困难,并增强应对逆境与压力的能力和勇气;使学生能去除特殊症状、改善行为、化解负向的或冲突的思想与情感,指导学生作选择、作决策、制定行动计划,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寻求生活意义,认清自己内在潜力与资源,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使其能过健康的、有意义的、充实的生活。

上述目标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1、帮助学生学会调适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适应”处理的是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问题,调整的重点是人的行为。学会适应就是要矫治错误的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行为,使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就是要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调节”处理的是个人内部精神生活的各方面及其相互关系,调整的重点是人的内心体验。学会调节就是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 突情绪,确立合适的志向水平,保持个人精神生活的内部和谐。

2、帮助学生寻求发展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负起生活责任,扩展生活方式,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良好的社会功能,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如:一个自卑的人如何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辅导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对方能接受的,具有可行性。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础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这两个目标是否达成以及达成度如何,突出地表现在受辅导学生在面临各种困难的、困惑的、有压力的情境时,能否根据个人条件,作出适当的选择、明智的决策,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成功地解决问题,并 引导自身发展。

四、以下是一封高三学生的来信,看完信后请您写一封回信解答他的疑惑,回信着重于问题诊断和解决问题措施。 老师:您好!

我是一位高三的学生,我的学习成绩一向是很好的,所以总好像有一种优越感,但是初中阶段有时候一不怒力,成绩就会掉下去,所以我平时读书很认真,以保持好的成绩。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社交能力、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简直一无是处,但同时我发现自己又自以为是,猜忌心理特别强,所以三年以来同学关系都没搞好,希望你能给我一些帮助。

其实,我也是一个喜欢说笑的人,但是说起别人来不在心上,而别人说自己是却总是放不下,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很孤僻的。在高一时与同宿舍的同学闹了一些矛盾,他们就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可能是我心理素质不行,所以整整一星期都情绪低落,后来我去找我们的班主任,说要调班级,他说我调走后太可惜了,就说让我放心学习,他会解决这件事情的。就这样我又活跃了一阵,和同学们在一起说说笑笑,但是我的成绩却来了个大滑坡。

我也知道这样下去不行,想改变一下,可是我现在除了会讲一些笑话吸引听众外,其他不知该讲些什么,以至于现在我连一个知心朋友都没有,即使有了朋友,我也不知道如何关心他。我现在很苦恼,现在又快考大学了,我也不希望坏心情影响高考。

人只要有一个知心朋友就足够了,我与其他班的同学交往时开始都不错,但后来觉得没有话说,就这样疏远了,真不知道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点。还有,是不是一个看上去很圆滑的人才能在现代社会吃得开?我现在也搞不清楚我的性格是什么,好像是随着别人转的,没有主见,没有勇气。我这个人是不是毛病很多?作为一个高三学生,我诚恳地向您请教,希望您能帮一下这个从小就“很听话”的成年人,我不想被这个世界淘汰。

谢谢!

答:

中小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有认知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和能力障碍。

(一)认知障碍 由于社会阅历有限,中小学生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看问题往往带有 片面性,同时,他们常以理想中的自我来确定自己的择友标准,一旦与理想不符,就会使人 际交往出现问题。 认知障碍是由中小学生交往特点所决定的。中小学生交往的第一个特点 是理想化。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但其社会阅历有限,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 够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人的整体面貌,心理上也不成熟,因而经常是先在自己头脑中塑造一 个理想的模型,然后根据这个模型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自己的知己,一旦与现实不符,交往则 产生障碍。中小学生交往的第二个特点是自我中心,即以理想的自我来确定择友标准。而理 想自我的不现实性往往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如,自己对某人印象不好时,就觉得什么都不顺 眼,产生不良的看法和否定的态度;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以为别人也喜欢,认为自己所喜欢的 东西就是美好的,而自己所讨厌的东西则是丑恶的;自己对某人有看法,就认为对方也在搞 鬼。如此等等,使人际认知失去客观性,造成交往障碍。

(二)情感障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常由感情所萌发,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部分。中小学生由于感情丰富、容易变化,有时对人对事过于敏感、不重视客观存在,重一时不重全面(如为了感谢别人,他们可以不顾一切为朋友两肋插刀,意气用事) ,使人际交往缺乏稳定性,产生各种障碍。具体表现为:

1.由于恐惧而引起的交往障碍有些中小学生有交往的欲望,但却没有交往的勇气。常常表现为在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在大众场合下),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至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尤其害怕与比自己水平高、能力强及有所成就的人进行交往,怕他人瞧不起自己。还有的同学一到人群中就觉得紧张不安,在课堂上、教室里、图书馆,都会觉得别人在注意自己、挑剔自己,轻视或敌视自己,以至无法安下心来听课、看书、做作业。这些恐惧都会使生活暗淡、不愉快,从而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应。

2.由于嫉妒而引起的交往障碍 嫉妒是指在意识到自己对某人、 某事、 某物品的占有意识受到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时而产生的情感。 通常表现为对他人的长 处、成绩等心怀不满。这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经不住挫折,容不得甚至反对别人超过 自己。对胜过自己的同学蔑视、仇视,甚至不择手段地攻击、报复对方。嫉妒的种类很多, 有的因容貌,家庭条件等因素产生嫉妒;有的因智力、能力,交往等因素产生嫉妒。

3.由于自卑而引起的交往障碍在交往活动中,一般自卑表现为缺乏自信、自惭形秽,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浅层的体验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当深层体验出现时,便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似乎所有的人比自己强得多。因而,在 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将社交圈子限制在狭小范围内。

4.由于自傲而引起的交往障碍自傲与自卑的性质恰恰相反,通常表现为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在他人面前盛气凌人,自以为是,过于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总是把交往的对方当作缺乏头脑的笨蛋,常指责、轻视、攻击 别人,使交往对方感到难堪、紧张、窘迫,因而,影响彼此交往。

5.由于孤僻而引起的交往障碍孤僻有两种情况,一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愿与人为伍,与人不合群,自己将自己封闭起来;另一种属于有某种特殊的怪僻,使人无法接纳,从而影响了人际交往。这两种情况在中小学生中都很常见,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进行。

(三)人格障碍 一般而言,内向的学生不大容易交到朋友,活泼外向的学生总是结伴而行。有些学生动不动就生气、脾气暴躁、态度生硬,对人充满敌意,或者自我陶醉、易受 委屈。而另外还有些学生表现为自私自利、苛求于人、为人不正派、不尊重他人等。这些方面的问题都易引发人际冲突。人格因素在人际交往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人格,简单地说是指人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等。 从气质角度看,有些学生属胆汁质气质类型,他们常因一点小事而突然间怒不可遏,对人大发雷霆,使对方深感委屈和不满。有些学生属于粘液质气质类型,就表现出反应慢,不灵活, 办事慢慢吞吞,难以同时处理几样事情,难以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常使多血质的学 生不耐烦,催促他、指责他,而产生不快。从性格角度看,有些学生属外向型性格,他们活泼好动、乐观开朗、善于谈吐、感情易变、性情急躁,他们既具有吸引力,又易于使人反感, 容易引起冲突。有些学生属于内向型性格,他们对周围的事不大关心,不喜欢与人交往,与亲人之外的其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使交往不能顺利进行。不健全的人格特征也会导致人际交往的障碍,有的中小学生对人动不动发火、生气、脾气暴躁、态度生硬、对人充满敌意,或者自我陶醉,受人摆布,易受委屈等,由此而经常发生人际冲突。中小学生交往中常见的 人格不健全还表现为自私自利, 苛求于人、 为人不正派、 不尊重他人等现象, 引起交往障碍。

(四)能力障碍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原因之一。现实中,不少中小学生缺乏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他们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人,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交友的愿望强烈,然而总感到没有机会,交往中想表现自己却不能如愿,内心想表示温柔,言语却是硬梆梆的,如此等等,阻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中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存在会给他们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同时还会给他人造成困扰。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例如,有些中小学生学习成绩下降,上课时精力难以集中,这些看似学习上的问题,其实有些并不是学习本身所带来的,而是由于人际关系紧张所导致的。因此,教师要帮助、 指导学生消除交往障碍,减少人际关系的矛盾,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水平和能力,提高他们 对生活的满意度,从而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上一篇:领导任职表态发言稿一下一篇:领导干部述廉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