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做众筹需回归“情怀”

2022-09-11

一段时间以来, 众筹成为许多创业者关注的焦点。那么目前我国众筹发展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有什么解决之道?

国内众筹发展现状

众筹, 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 由发起人、跟投人、平台构成, 具有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的特征。

相对于传统融资方式, 众筹更为开放, 能否获得资金也不再是把项目的商业价值作为唯一标准。只要是网友喜欢的项目, 都可以通过众筹方式获得项目启动的第一笔资金, 这为更多小本经营或创作的人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众筹按照标的主要分为产品众筹、股权众筹、债券众筹和公益众筹。自2011年进入国内以来, 众筹行业的发展渐入佳境, 从平台数量到交易额都在不断攀升。根据相关数据, 截至2016年3月底, 众筹平台总数已达328家, 其中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有131家, 产品众筹平台112家, 混合众筹平台73家, 公益众筹平台12家。

在产品众筹平台领域, 淘宝众筹、京东众筹和苏宁众筹这三大电商巨头已呈三足鼎立之势;在股权融资平台中, 众投邦、人人投、众投天地等平台表现较为稳定;在公益众筹平台领域, 腾讯乐捐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众筹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然作为一个新兴行业, 众筹行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具体在于:政策制度亟须完善。随着众筹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 鼓励政策已陆续出台, 众筹平台为了避免触及法律红线而审慎发展、不惜砍掉或放弃一些项目的局面, 相信会有所改观。但众筹的监管政策远未达到完善的程度, 行业依然缺乏成熟的监管与评价机制, 投资人的权益还得不到根本保障。

同时, 应对众筹平台的准入条件、日常运营、内部控制和市场退出等, 应做细化规定, 保证众筹平台健康规范运营。要确保众筹平台扮演“中介”角色, 负责撮合投资者和融资者, 本身不吸收资金。要谨防平台向“自营”方向发展, 甚至演变成非法集资。此外, 对小微企业信息披露标准、项目或企业进展报告、失信行为认定以及法律责任也应加以明确。

产品众筹“预售”化趋势明显。前文已提到, 目前产品众筹领域已呈淘宝、京东、苏宁三足鼎立态势。作为电商领域的巨头, 这三家都有将产品众筹作为预售渠道甚至是新型营销平台的趋势。国外众筹非常重视用户的参与度, 而国内众筹似乎更多是把商品披上众筹外衣来出售。如果产品众筹平台上的项目, 大部分是可以直接在电商平台上销售的产品, 那消费者与众筹项目之间就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 消费者很难有机会以合伙人的方式参与到产品研发生产过程中。

预售只应该是产品众筹的一种形式, 如果将众筹等同于预售, 会让参与者产生认知上的偏离, 认为赞助支持了众筹项目后, 肯定会在规定时间内发放众筹产品, 一定会获得回报, 那么就偏离了众筹模式的本质。

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众筹平台尤其是拥有雄厚资源的电商平台背景的众筹平台, 应脱离传统电商的“重流水”、“重销售业绩”的思维, 而将资源更多投入到平台的运营建设、人才培养上, 更多去挖掘优质的众筹项目, 恢复众筹的“情怀”本质, 在募集资金的同时, 真正去实现大家的梦想。

股权众筹“领投+跟投”模式的改进。股权众筹中投资人数众多, 目前解决这一问题大多采用“领投+跟投”模式, 即由众筹股东成立有限合伙企业作为持股平台的方式, 在有限合伙企业中由领投人行使尽职调查、确定估值及投后管理等工作, 跟投人主要享受分红及估值的提升, 跟投人将管理及表决等权利交领投人行使, 用这一模式同时解决普通投资人投资经验不足及精力不够等问题。

但这一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偏离了众筹的理念, 跟投人没有参与感, 仅仅是提供资金支持, 难以参与到产品的研发项目过程中, 也不利于项目的口碑传播。

毫无疑问, “领投+跟投”模式可能很长时期内还会是股权众筹的主流形式, 关键是领投方要合理运用, 致力于营造股东的参与感。例如建立微信群、进行线上会议等, 也可以适当组织股东的线下交流互动。为了解决股东人数多、不好管理的问题, 首先在筛选股东的过程中应尽量选择那些价值观相近、对项目认同感强的人, 其次可以区分不同的事项, 比如产品的研发可让众筹股东参与体验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目前我国众筹行业正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 因而不可避免会面临一些问题。不过, 随着监管政策法规的完善及行业自律的加强, 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众筹行业将会真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上一篇: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综合办公室管理工作下一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