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城镇人口比重

2022-07-01

第一篇:各省城镇人口比重

宜宾市老年人口比重情况

宜宾市老年人口比重的调查报告

1、宜宾市年龄构成数据显示: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在常住人口中,宜宾市60岁及以上人口达68.73万人,比例为15.37%,超过全国的13.26%;65岁及以上人口达47.2万人,比例为10.56%,超过全国的8.87%。

2、宜宾市老年人口比例增加有三个主要原因:

(1)是近十年来,生育率持续偏低,低年龄组人口比重降低,老年组人口比重相应上升;

(2)是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口较多;

(3)是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均寿命延长。

按照国际划分的人口类型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为“老龄社会”。上述数据表明,宜宾市已步入“老龄化城市”。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引起了宜宾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快,社会负担将加重,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加大,势必要积极发展和推进老年人事业,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

3、宜宾市养老机制建立的现状:

为及早起步养老服务社会化,全力推进城镇养老机构建设,逐步实现社会养老事业有新发展。宜宾市政府已批准迁建市社会福利院,建成后将首先以满足供养全市“三五”孤老为基础,然后设立社会老人代表区、离退休干部修养区等,面向社会开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社会服务需求。该市部分县已建成集福利院、敬老院、光荣院、救助站为一体的社会福利中心;翠屏区、宜宾县等地的社会福利中心已批准立项,正在加紧建设中。为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兴办养老院,宜宾市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措施。该市民办福利机构数量逐年增加,新一批老年公寓正在加紧建设中,完工后将服务于更多的老年群体。

“十二五”期间,宜宾市还将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互助,符合宜宾实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第二篇:2013中国各省面积人口数量GDP排名及世界各国面积人口排名(范文模版)

2013中国各省面积/人口数量/ GDP排名及世界各国面积人口排名 中国各省面积排名: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面积166万平方千米);

2、 西藏自治区 面积122.8万平方千米);

3、内蒙古自治区 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

4、青海省 面积72.23万平方千米;

5、四川省 面积48.14万平方千米;

6、黑龙江省面积45.48万平方千米;

7、甘肃省 面积45.44万平方千米;

8、云南省面积38.33万平方千米;

9、 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23.6万平方千米;

10、湖南省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

11、 陕西省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

12、河北省面积18.77万平方千米;

13、 吉林省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

14、湖北省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

15、 广东省面积18万平方千米;

16、贵州省面积17.6万平方千米;

17、 江西省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18、河南省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19、 山西省面积15.63万平方千米;20、山东省面积15.38万平方千米;

21、 辽宁省面积14.59万平方千米;

22、安徽省面积13.97万平方千米;

23、 福建省面积12.13万平方千米;

24、江苏省面积10.26万平方千米;

25、 浙江省面积10.2万平方千米;

26、重庆市面积8.23万平方千米;

27、 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6.64万平方千米;

28、台湾省面积3.6万平方千米;

29、 海南省面答3.4万平方千米;30、北京市面积1.68万平方千米;

31、 天津市 面积1.13万平方千米;

32、上海市 面积0.63万平方千米;

33、 香港特别行政区面积1101平方千米;

34、澳门特别行政区面积25.4平方千米。 中国内地各省人口数量GDP排名

人口排名省区市人口数量GDPGDP( 亿元)人均G(元) 人均排名排名

1河南省9613万人5142341505616

2山东省9082万人225326271487

3四川省8673万人996571170825

4广东省7859万人129863321426

5江苏省7381万人324738329855

6河北省6735万人6133871936311

7湖南省6629万人1383661312320

8安徽省6338万人1569061118028

9湖北省5988万人1184511473317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4822万人1853861141727

11浙江省4647万人417633357304

12云南省4333万人234260945930

13江西省4222万人1953231220424

14辽宁省4203万人810418246459

15贵州省3837万人262543674231

16黑龙江省3813万人1470811846312

17陕西省3674万人2148061284321

18福建省3466万人1284402366310

19山西省3294万人1754651614315

20重庆市3107万人2439381401118

21吉林省2699万人2246931721113

22甘肃省2593万人272494952729

23内蒙古2379万人166140255588

24新疆区1905万人2533051616414

25上海市1625万人711658654731

26北京市1423万人108879574312

27天津市1007万人20501479723

28海南省803万人2811211336119

29宁夏区572万人297691269523

30青海省529万人307061280922

31西藏区267万人313261156726

世界各国面积排名国家国土面积 (万平方公里)

1、俄罗斯 1707.5;

2、加拿大 997.1;

3、中国; 960.1

4、美国 936.4;

5、巴西 854.7;

6、澳大利亚 774.1;

7、印度 328.8;

8、阿根廷 278.0;

9、哈萨克斯坦 271.7;

10、苏丹 250.6

11、阿尔及利亚 238.

212、刚果(金) 234.5;

13、沙特阿拉伯 215.0;

14、墨西哥 195.8;

15、印度尼西亚 190.5;

16、利比亚 176.0;

17、伊朗 163.3;

18、蒙古 156.7;

19、秘鲁 128.5;20、乍得 128.4;

21、尼日尔 126.7;

22、安哥拉 124.7;

23、马里 124.0;

24、南非 122.1;

25、哥伦比亚 113.9;

26、埃塞俄比亚 110.4;

27、玻利维亚 109.9;

28、毛里塔尼亚 102.6;

29、埃及 100.1;30、坦桑尼亚 94.5;

31、尼日利亚 92.4;

32、委内瑞拉 91.2;

33、纳米比亚 82.4;

34、莫桑比克 80.2;

35、巴基斯坦 79.6;

36、土耳其 77.5;

37、智利 75.7;

38、赞比亚 75.3;

39、缅甸 67.7;

40、阿富汗 65.2;

41、索马里 63.8;

42、中非 62.3;

43、乌克兰 60.4;

44、马达加斯加 58.7

45、博茨瓦纳 58.2;

46、肯尼亚 58.0;

47、法国 55.2;

48、也门 52.8;

49、泰国 51.3;50、西班牙 50.6;

51、土库曼斯坦 48.8;

52、喀唛隆 47.5;

53、巴布亚新几内亚 46.3;

54、瑞典 45.0;

55、乌兹别克斯坦 44.7;

56、摩洛哥 44.7;

57、伊拉克 43.8;

58、巴拉圭 40.7;

59、津巴布韦 39.1;60、日本 37.8;

61、德国 35.7;6

2、刚果(布) 34.2;6

3、芬兰 33.8;

64、越南 33.2;6

5、马来西亚 33.0;6

6、挪威 32.4;

67、波兰 32.3;6

8、科特迪瓦 32.2;6

9、意大利 30.1;

70、菲律宾 30.0;7

1、厄瓜多尔 28.4;7

2、布基纳法索 27.4;

73、新西兰 27.1;7

4、加蓬 26.8;7

5、几内亚 24.6;

76、英国 24.5;7

7、乌干达 24.1;7

8、加纳 23.9;

79、罗马尼亚 23.8;80、老挝 23.7;8

1、圭亚那 21.5;

82、阿曼 21.2;8

3、白俄罗斯 20.8;8

4、吉尔吉斯 19.9;

85、塞内加尔 19.7;8

6、叙利亚 18.5;8

7、柬埔寨 18.1;

88、乌拉圭 17.7;8

9、突尼斯 16.4;90、苏里南 16.3;

91、尼泊尔 14.7;9

2、孟加拉 14.4;9

3、塔吉克斯坦 14.3;

94、希腊 13.2;9

5、尼加拉瓜 13.0;9

6、朝鲜 12.1;

97、马拉维 11.8;9

8、贝宁 11.3;9

9、洪都拉斯 11.2;

100、利比里亚 11.1;10

1、古巴 11.1;10

2、保加利亚 11.1;

10

3、危地马拉 10.9;10

4、冰岛 10.3;10

5、南斯拉夫 10.2;

10

6、韩国 9.9;10

7、匈牙利 9.3;10

8、葡萄牙 9.2;

10

9、约旦 8.9;

110、阿塞拜疆 8.7;1

11、阿联酋 8.4;

1

12、奥地利 8.4;1

13、捷克共和国 7.9;1

14、巴拿马 7.6;

1

15、塞拉里昂 7.2;1

16、爱尔兰 7.0;1

17、格鲁吉亚 6.9;

1

18、斯里兰卡 6.6;1

19、拉脱维亚 6.5;120、立陶宛 6.5;

1

21、多哥 5.7;1

22、克罗地亚 5.7;1

23、哥斯达黎加 5.1;

1

24、斯洛伐克 4.9;1

25、多米尼加 4.9;1

26、不丹 4.7;

1

27、爱沙尼亚 4.5;1

28、丹麦 4.3;1

29、荷兰 4.1;

130、瑞士 4.1;1

31、几内亚比绍 3.6;1

32、比利时-卢森堡 3.3; 1

33、亚美尼亚 3.0;1

34、莱索托 3.0;1

35、阿尔巴尼亚 2.9;

1

36、所罗门群岛 2.9;1

37、布隆迪 2.8;1

38、赤道几内亚 2.8;

1

39、海地 2.8;140、卢旺达 2.6;1

41、吉布提 2.3;

1

42、伯利兹 2.3;1

43、以色列 2.1;1

44、萨尔瓦多 2.1;

1

45、斯洛文尼亚 2.0;1

46、新喀里多尼亚 1.9;1

47、科威特 1.8;

1

48、斐济 1.8;1

49、斯威士兰 1.7;150、东帝汶 1.5;

1

51、巴哈马 1.4;1

52、瓦努阿图 1.2;1

53、卡塔尔 1.1;

1

54、冈比亚 1.1;1

55、牙买加 1.1;1

56、黎巴嫩 1.0;

1

57、塞浦路斯 0.9;1

58、波多黎各 0.9;1

59、文莱 0.6;

160、佛得角 0.4;16

1、萨摩亚 0.3;16

2、科摩罗 0.2;

16

3、毛里求斯 0.2;16

4、新加坡 0.1;16

5、塞舌尔 0.1;

16

6、关岛 0.1;16

7、巴林 0.1;16

8、汤加 0.1;

16

9、安提瓜和巴布达 0.04; 170、巴巴多斯 0.04;17

1、格林纳达 0.03; 17

2、马尔他 0.03。

世界人口排名:

1、中国--人口-132256万--面积--959.70万Km2—人均面积—138人/ Km2

2、印度--人口-109535万--面积--328.76万Km2--人均面积---333人/ Km2

3、美国--人口--30071万--面积--982.66万Km2--人均面积---31人/ Km2

4、印度尼西亚--人口--24545万--面积--191.94万Km2--人均面积—128人/ Km2

5、巴西--人口--18808万--面积--851.20万Km2--人均面积—22人/ Km2

6、巴基斯坦--人口--16580万--面积---80.39万Km2--人均面积---206人/ Km2

7、孟加拉国--人口--14737万--面积---14.40万Km2--人均面积---1023人/ Km2

8、俄罗斯--人口--14289万--面积-1707.52万Km2--人均面积—8人/ Km2

9、尼日利亚--人口--13186万---面积92.38万Km2--人均面积---143人/ Km2

10、日本--人口--12762万--面积---37.78万Km2--人均面积—338人/ Km2

11、墨西哥--人口--10745万--面积--197.26万Km2--人均面积—54人/ Km2

12、菲律宾--人口---8947万--面积---30.00万Km2--人均面积—298人/ Km2

13、越南--人口---8440万--面积---32.96万Km2--人均面积---256人/ Km2

14、德国--人口---8245万--面积---35.70万Km2--人均面积--231人/ Km2

15、埃及--人口---7889万--面积--100.15万Km2--人均面积--79人/ Km2

16、土耳其--人口---7041万--面积---78.06万Km2--人均面积--90人/ Km2

17、伊朗--人口---7005万--面积--164.80万Km2--人均面积--42人/ Km2

18、泰国--人口---6463万--面积---51.40万Km2--人均面积--126人/ Km2

19、法国--人口---6088万--面积---54.70万Km2--人均面积--111人/ Km2

20、英国--人口---6060万--面积---24.48万Km2--人均面积--248人/ Km2

第三篇:城镇化是指人口和经济资源向城镇转移

城镇化是指人口和经济资源向城镇转移,城镇不断扩大的过程。由于历史原因,上世纪末,贵州城镇化姗姗来迟,城镇人口少、规模小、基础差、实力弱等问题十分突出。至今,贵州城镇化率仅为30%,低于全国平均17个百分点,在全国处于最低水平。城镇化发展滞后,导致了贵州农村农业人口比重大、产业结构不协调、经济发展缓慢等诸多困难和问题。新时期,贵州吹响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进军号角,重点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提上了贵州经济发展的议事日程。

一、城镇化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贵州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实施对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将会产生重大作用。

第一,城镇化有利于促进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贵州落后的主要症状在农村,农村落后的主要原因在城镇,解决农村落后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城镇。发展经济学经典理论早已做出了二元经济的消解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经济发展的结论。目前,贵州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仍相当落后,在贵州4000万总人口中,有2800万人口沉淀在农村。2009年贵州农业增加值在全省GDP中比重仅为14%,而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的比重则高达71%,这充分反映了贵州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落后程度。因此,将农村农业中的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是目前快速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其重要的作用表现为:一是解决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减少农村人口和劳动力,有助于提高现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并且,输出的劳动力还会将收入的一大部分反哺农村,增加了农民的人均收入。二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手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后,不同程度地会增长知识和提高劳动技能,返回家乡的相当一部分人成为当地发展经济和带头致富的能手,普遍提高了广大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三是有利于减轻农村的生态压力。贵州土地资源有限,大量人口沉淀农村,为了生产和生活,必然乱开乱垦、乱砍滥伐,造成山林破坏、水土流失。因此,减少农村人口是保护农村生态的最简单办法。四是为贵州农村进一步开发和开放创造了条件。在转移的劳动者中,有一部分人通过勤劳致富,积累了资本并创办了企业,成为资本所有者或企业主,他们或是带来资本投资建设家乡,或是从家乡吸收资源和劳动力,对农村的开发和开放贡献力量。因此,在当前贵州城镇化过程中,加强对广大农民的培训和引导,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意义重大。 第二,城镇化有利于贵州城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经济发展本质上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过程。贵州产业结构虽然实现了

三、

二、一排序,但仍是低水平的排序,一产不活、二产不强、三产不大的问题仍然相当严重,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动人口大量向城镇集聚,必然增大城镇的消费,城镇的消费增加又必然拉动城镇的产品生产和社会服务。因此,城镇化结果必然是工业和服务业大量集聚于城镇。同时,城镇化也是农村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前提,大量人口在城镇的聚集,提出了对农产品更多的需求,并且,城镇的资本也会进入农村农业寻求新的投资机会和经营利润,进一步拉动了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水平。 第三,城镇化有利于促进贵州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城镇化促进了消费、投资和出口,提高了社会的有效需求。经验证明,城镇经济效益总是大于农村经济效益。城镇人口的聚集性和密集度决定了城镇人均对土地等资源的占用低于农村,而城镇人均劳动生产率又高于农村,经济效率高是城镇经济的特点和规律。城镇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又带动了全省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城镇经济不断发展也提出了对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和可能,经济快速发展必然促进科技、教育、文化、社保、卫生、体育和休闲等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而社会全面进步又进一步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形成贵州城镇化带动的整体效益。

二、贵州城镇化带动战略的重点和关键

贵州城镇化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预计2015年贵州城镇化率将近达到40%,从现在起,每年大约2个百分点,转移人口60至80万。贵州城镇化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需要城镇解决有关就业、住房、教育、卫生、社保、交通、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随着人口在城镇的迅速聚集,解决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等问题提上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成为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刻不容缓的重点和关键问题。

第一,城镇规划是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的首要问题。实践证明,城镇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是实施这项系统工程的蓝图。制定城镇规划是政府管理城镇的首要任务,规划要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引导性和强制性,要科学、民主、依法制定规划,坚决改变目前贵州城镇规划中主观、随意、短期、应急的现象。贵州城镇的多样性,要求城镇规划要因地制宜,充分顾及历史文化、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区位特点、民族习俗、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根据不同情况设计出旅游景区型、工矿园区型、交通枢纽型、民族风格型、商贸集散型等各具特色的城镇。规划要努力彰显城镇的主旋律,提升城镇的竞争力,扩大城镇的吸引力。要塑造城镇形象、突出城镇风格、打造城镇品牌,改变过去城镇千城一面、万街雷同的呆板状态。要合理规划城镇的产业布局,精心策划城镇的工业园区、商贸园区、科技园区、文化园区、住宅园区,构建生产便利、生活舒适、生态良好的贵州城镇环境。

第二,城镇建设是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的重点问题。城镇的建设要在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实施,防止规划和建设相互脱节。要加强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城镇正常运行的保障,尤其是直接影响民生的道路交通、信息通讯、输电输气、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要抓好城镇的公共环境的建设,生活环境、生产环境、生态环境的建设是城镇居民正常生活的保证,要切实保护贵州城镇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要抓好城镇居民住房建设,城镇化会使住房需求量会大幅增长,要勇于探索创新,通过大力发展商品房、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转让二手房等多形式、多渠道地解决不断新增的住房需求,实现居者有其屋,保证社会的和谐。随着贵州城镇化的提速,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贵州城镇建设的速度要求越来越快,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群众需求越来越多,资金需求越来越大,城镇建设正在成为城镇化的重点和难点。贵州城镇建设既要依靠政府,更要依靠市场。政府要宏观调控、统筹规划,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善于运用TOT、BOT等多种市场投资方式,解决城镇建设的投资难题。 第三,城镇管理是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关键问题。城镇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目前贵州城镇的管理水平总体低下,不少城镇管理错位缺位。一是,城镇“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对内影响了城镇的正常秩序和居民的正常生活,对外影响了城镇的形象和招商引资。主管部门要努力提高对城镇的管理水平,严禁城镇内乱搭乱建;维持城镇内交通秩序;管理好城镇内环境卫生;规范商户摆摊设点经营行为,等等,维护好城镇的秩序和美观。既要加大对居民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又要加大部门的执法力度,严格管理。使共创文明卫生城镇的目标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建立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城镇和谐发展的安全网,是城镇居民生活的稳定器。要建立健全对城镇居民和城镇农民工的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重要保障体系,争取实现劳有所保、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三是,进一步健全和强化城镇管理体制。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要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城镇社区管理包括改善社区环境、搞好社区服务、提升社区生活质量、培育社区居民素质、维护社区安全稳定等方面。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对社区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社区管理涉及城镇千家万户居民的切身利益,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其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社区的管理和建设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社区的管理和建设具有公共性,需要政府财政支出和补贴;另一方面,社区的管理和建设具有营利性,可以通过市场进行经营和盈利。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立充分考虑到政府扶持和市场运营两个方面。同时,要大力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是构建现代、文明、和谐城镇的一个重要内容。社区要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广大居民创造优美、良好的社区生活条件和环境。

三、贵州城镇化带动战略的整体布局及相互关系

贵州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要从实际出发推进城镇化,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要加强城镇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发展和完善大城市,以大城市为依托,充分发挥大城市对中小城市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要以中小城市为重点,积极发展壮大中小城市。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小城镇。扩大城镇的聚集规模,努力提高城镇综合管理水平,提高城镇经济效益。走出一条符合贵州省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到目前为止,贵州城镇数量已发展到700余座。其中100万人以上特大城市1座(贵阳市)、50至100万人口的大城市1座(遵义市)、20至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7座(六盘水市、安顺市、都匀市、兴义市、凯里市、毕节市、铜仁市)、10至20万人口的小城市4座(清镇市、赤水市、仁怀市、福泉市),小城镇约700个。

第一,加快黔中城市带建设,发挥黔中经济区带动效应。一定地理范围内的若干城市集群或组团构成了特定的经济区,经济区是按经济内在联系而不是行政区划构成的区域。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经验已充分证明,以城市群构成的经济区,聚合强化了城市功能和效应,形成对周边区域经济较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黔中经济区形成主要依托黔中城市带建设,黔中城市带是以贵阳为中心,以贵阳至遵义、安顺、都匀和凯里等若干大中小城市群构建形成。黔中城市带建设将全面强化城镇集聚与辐射能力,形成中心集聚、轴线拓展的集约发展态势。黔中经济区的形成对外能加强与全国其他经济区的合作和联系,对内可带动贵州全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第二,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充分发挥大中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科学规划和构建大城市的布局,充分发挥大中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新时期贵州发展大中城市,重点要努力发展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都匀、凯里、兴义、铜仁、毕节等区域中心城市,要科学规划区域中心城市的布局和结构,突出城市发展特色,调整城市的产业结构,加大区域中心城市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力度,提高城市在国内乃至国际的影响和竞争力。同时,加大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地区经济发展区域。

第三,努力壮大和发展小城市,充分发挥小城市连接城乡的桥梁作用。新时期贵州要努力发展一大批小城市,要重点发展有条件的县城。小城市一头连接着大中城市,接受着大中城市在经济、科技、文化等等方面的辐射和拉动,另一头连接着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对小城镇和农村同样起着辐射和拉动的作用。要大力发展小城市的第

二、三产业,要充分发挥廉价劳动力丰富的优势,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既可以大量吸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又可以为大中城市提供加工的成品或半成品。要努力扩大小城市的商品贸易市场,使小城市成为城乡商品的集散地,起着城乡经济的纽带作用,推动城乡经济快速发展。

第四,大力发展小城镇,充分发挥小城镇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繁荣农村经济的作用。贵州小城镇的人口容量少则几千,多则数万。小城镇是乡之头、城之尾。发展小城镇是推进贵州城镇化的重要途径。贵州现阶段的城镇化,最重要的是将大量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而贵州的农村人口比重大,靠现有的大中城市显然难以大规模地吸纳农村人口。相对而言,由于小城镇的土地价格比较低廉,各种居住和生活的条件要求不高,便于农村人口进入和定居。同时,目前大多数小城镇迫切需要扩大规模和加强建设,这也为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进入小城镇提供了就业机会。

发展小城镇是贵州现阶段推进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之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农村经济文化中心作用。发展小城镇要同发展乡镇企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结合起来。要鼓励企业和城乡居民投资,在政府引导下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设小城镇。要通过土地整合、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加大对小城镇的建设力度。在小城镇中,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大量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扩大农副产品的集市贸易,努力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大量吸收和转化广大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小城镇要成为中心城市产品加工的原材料基地,并为中心城市输送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四篇:大陆城镇化磁吸就业人口

大陸台商「缺工」問題越演越烈,華東人力荒嚴重,連台資服務業也招不足一線服務員及儲備店長,經營形勢因而告急。這新聞很讓人感觸的是,當前明明大陸經濟疲軟,就業問題相當嚴峻,但台商卻愈來愈難招足人手,使人不禁要問,大陸職工們究竟都躲到哪裡去了?

新興城鎮多如繁星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再看看一個華南台商的具體案例。即廣東東莞的一家台資大拖链廠,因招工困難,不久前到廣西去設了一座分廠,當初以為如此可招攬到大批在地職工就近上班,但結果還是缺工,以致於其新設生產線一度只能開一半。由此看來,大陸上的缺工,已是一個全局性的問題,不只發生在沿海都會區了。

大陸職工們不進工廠、不做一線店員,那他們究竟去哪裡工作呢?眼下似乎有一個大「吸盤」,正在暗中吸走大量的就業人口,那就是「新興城鎮」。人們若到這種城鎮去實地參訪,很容易發現,在新建的居民公寓和新形成的街市中,新開的商店正在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每幾座公寓樓房,總要至少一家超商,一家糧食雜貨店,外加若干的手機商店、服飾店、餐飲店等。另外,新興城鎮也普遍在發展自己的生產事業,工廠、作坊也是遍地開花。

改寫離鄉就業模式

全大陸的新興城鎮多如天上繁星,每個城鎮都吸住一群職工,分別在各自地盤上當小老闆或職工,那當然會使整體就業市場的人力供應方向,發生很大的變動,使外地廠商的大車間、大連鎖店招不足人手。說白了,大陸的「城鎮化」,已經全面改寫了傳統職工「離土兼離鄉」的就業模式。

還有沿海大都會的「二線衛星城」,目前正在發揮「後發優勢」,也「磁吸」著在地就業者。最典型的例子,是江蘇南京市背後,安徽省長江邊的馬鞍山、蕪湖、銅陵等城市,因近年得益於長江三角洲經濟力的「對內幅射」,其市面都比以前繁榮許多,當然也為在地職工創造很多「本土化」的就業機會。當地職工因而越來越不願離鄉背井去沿海打工,連對當地台外資企業的工作機會,也要挑精揀肥了。

投資新種在地產業

大陸的城鎮化,是造成缺工問題的重要原因。因此,台商企業如要解決缺工問題,也許可以調整經營佈局,而加強聯結新興城鎮,譬如,與地方政府合作,包攬新城區零售網點的布建工作,或者,在新起的內陸衛星城,投資興辦新種的「在地產業」,以產銷新城鎮家庭用品為主要業務。這樣的佈局,可望掌握到比較充足的在地職工。當然台商的經營思維,也必需大幅轉為「在地化」、「鄉土化」。這是一大挑戰。

大陸缺工問題的原因另有多端,例如年輕一代就業思想已大異於父輩,不願當大工廠的「小螺絲釘」,也避免站櫃檯或「跑堂」。還有,大陸國有企業規模近年快速膨脹,吸走了很多「愛吃公家飯」的職工。這些原因都是客觀形勢所使然,台商只能無奈接受及被動應變。(作者為投資中國信息網社長

第五篇:人口城镇化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人口城镇化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基于江西省南昌县的调查

赵海2013-11-25

摘 要: 推进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当前,我国城镇化推进速度较快,但质量和水平都不高,特别是人口城镇化发展滞后。本文通过对江西省南昌县城镇化问题的实地调研,分析了主要做法和基本特征,认为该县城镇化是以工业化为先导,以大规模城镇建设为主要特征,其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城市与乡村的协调与互动不足。本文从人的城镇化视角重点剖析了人口城镇化滞后的制约因素,认为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以及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强的背景下,农村各项权益的实际价值和机会成本逐步升高,城乡福利出现倒挂,农民转市民意愿不足。基于此,本文提出,推进人口城镇化、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必须保障转户农民在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集体经济组织分配权等各项权益。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农民转市民,农民权益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城镇化①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孪生子,是传统农业国家变为现代化国家的客观规律和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城镇化呈加快发展的态势。2000-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2.57%。然而,我国的城镇化总体水平是不高的,在城镇7亿多人口中,有接近2亿人既没有城镇户籍,也享受不到城镇居民的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这种低水平、低层次的城镇化造成了诸多问题,对农村来讲农民没有完全离开农业,从而不能有效扩大户均耕地面积,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且产生留守人员等社会问题;对城市来讲大量农民工沦为“二等公民”,不能有效融人城市,消费总需求不足,社会秩序不稳定,从长远看不利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中央高度重视城镇化发展,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各地城镇化发展实践,从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对推进城镇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201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中央政策的演进脉络显示,当前城镇化的重点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核心是推进人的城镇化。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对地方的城镇化实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发展经验,提出存在的问题,很有必要。

笔者于2013年3月赴江西省南昌县就城镇化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南昌县地处赣鄱平原腹地,与江西省会南昌市毗连,既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大县,城乡经济发展活跃,是江西省第一个全国百强县。2012年,南昌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437.6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6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三年在全省100个县(市、区)中排在第一位。南昌县之于大城市郊县和经济强县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县域也有较强的先导性和启示性。剖析南昌县城镇化发展道路,对中小城市和县域范围内推进城镇化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召开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实地走访乡镇和工业园区,发放调查问卷,与企业负责人和农户进行深度访谈,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总结、归纳和分析,形成了目前的调研报告。报告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归纳了南昌县推进城镇化的主要做法,第二部分总结了南昌县城镇化的主要特征,第三部分从人的城镇化视角重点分析了

农民转市民问题,第四部分提出了一些判断和启示。需要说明的是,城镇化是涉及城乡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系统性问题,囿于知识水平,本报告仅对南昌县城镇化情况进行粗略地介绍和分析。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说本报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不如说提出了一些较为重要的问题。

一、南昌县推进城镇化的主要做法

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的腾飞和人口的聚集。南昌县依托区位优势,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以工业化为先导,以制度环境为保障,采取政府主导的方式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一)依托产业集聚区快速工业化

与以往“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散乱状乡村工业布局不同,南昌县提出了“工业园区化、园区生态化”的产业发展思路,通过规划引导,大力发展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塘现代物流区等产业集聚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园区建立于2002年,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是江西省县(市)中规模最大的工业园区。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工业搬迁等方式,将全县的大型企业向园区聚集,并将其他乡镇招商引资的项目落地在该园区,实现了园区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集群、食品饮料工业集群、电机电器工业集群、医药医器工业集群、轻纺服装工业集群、高新技术集群等多个产业集群。截至2012年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集聚5个整车项目及91家零部件企业,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集聚100家企业,整个园区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450亿元大关。2012年8月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省首家落户县域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加强城镇建设提高人口吸纳能力

南昌县着眼无缝对接南昌市城区,按照“积极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级运作”的原则,加快建设昌南新城,推进莲塘核心区、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象湖新城区和向塘现代物流区统一规划、统筹建设。一方面明确主次。明确了以县城莲塘、象湖新城为中心,向塘镇为次中心,三江、塘南、蒋巷等乡镇为重点,其他11个一般城镇构成三级城镇空间结构。另一方面注重特色。如莲塘核心区定位为商贸经济繁荣、服务功能完善的商务行政片区,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为汽车品牌响亮、产业集群发展的先进制造片区,向塘现代物流区定位为市场体系发达、仓储配送成熟的现代物流片区,象湖新城区定位为景观精致典雅、城市产业兴起的商务人居片区,银三角定位为集商务会所、休闲娱乐、体育运动、观光度假、文化创意为一体的都市型展商贸休闲服务区。截至2012年底,南昌县城镇化率超过了500/0。

(三)通过制度创新破解土地、资金、社会保障难题

土地、资金、社会保障等问题是推进城镇化的核心问题,也是关系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关键所在。南昌县通过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努力破解这些难题。

1、关于土地问题

缺少土地指标是调研过程中地方政府反映最多的问题。南昌县采取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滨湖地区开垦、征地拆迁等方式,努力破解用地指标的制约。如2012年,南昌县通

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共新增耕地1.8万亩;利用行政力量,推进征地拆迁,共拆出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用地1.02万亩。这里以南昌县东新乡大洲村的农民集中居住为例,简要介绍一下该村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做法。大洲村采取“村庄整体拆迁、村民集中安置”的方式,就是农民上楼,宅基地交给政府。该村共有7个自然村,1000余户居民,4000余人口。集中居住前共有建设用地1000亩左右,也就是说平均每户建设用地能达到1亩。村民入驻新社区人均一次性配给40mz住房和lOrri2的铺面。对原有住房面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农民不另外支付;对原有住房面积超过这个标准的,给予超出部分每平米330-600元不等的补偿。开展新社区建设后,安置全部村民共占地260亩,共节约700多亩建设用地。这700多亩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就可以复垦后置换出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或者直接变更为城镇建设用地,用于发展工业和城镇建设。

2、关于资金问题

与目前全国很多地方类似,南昌县通过搭建政府融资平台的办法,破解资金问题。南昌县建立了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现代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3个投资公司,通过财政资金注入、项目运作、发行债券等方式,努力破解重大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瓶颈。南昌县还大力发展信用担保,参与组建全省性的担保公司,发展小蓝投资担保公司等,通过信用担保的杠杆作用撬动工业和城镇发展资金。

3、关于社会保障问题

对于一般农户,南昌县按照国家和江西省的统一部署,实行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12年农民参保率达92%。对于人均耕地少于0.3亩的失地农民,南昌县出台了专门办法,县财政投入10亿元、江西省财政配套2亿元,通过农民一次性缴费或逐年缴费等不同的办法,将他们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二、南昌县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南昌县的调研了解,我们认为该县的城镇化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工业化主导下的城镇化

南昌县通过大力推进工业化,经济获得起飞,由一个农业大县步人了工业大县的行列。2012年,南昌县地区生产总值达437.6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1.38倍,年均增长18.9%,三次产业结构为9.7:65.3:2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7%,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65.3%,呈现出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明显特征。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拉力,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城镇对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显著增强。

(二)土地的快速城镇化

随着南昌县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面积快速扩张。南昌县城镇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22平方公里增加到2012年的60平方公里,以年均15.40/0的增幅向外扩张。

(三)迟滞的人口城镇化

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土地城镇化相比,南昌县人口城镇化速度明显较慢。2012年,南昌县户籍人口101.9万人,城镇户籍人口19.8万人,城镇户籍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

仅为19.4%,远远低于500/0的城镇化率,仍有大量的农民工处于“候鸟式”的迁移状态,“半城镇化”特征非常明显。

三、南昌县农民转市民问题分析

南昌县人口城镇化严重滞后,亦即农民转市民严重不足。是城镇户籍的门槛太高,还是农民自己不愿意转?是农民不够理性,还是制度设计没有到位?从实地调研的情况看,本文有以下几点判断:

(一)南昌县城镇落户条件比较宽松

南昌市2012年下发了《关于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贯彻意见》。南昌县按照这一意见的要求,大幅放宽了城镇落户条件。对于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取消城镇落户指标,达到条件,一律办理;并降低了城镇落户门槛,以下四种类型都可以办理落户:①在城镇有商品房、二手房、房改房或自建房等居住房屋,均可办理本人及配偶、未婚子女落户;②配偶一方在城镇,就可以申请配偶及未婚子女落户城镇;③父母申请就可投靠城镇子女落户城镇;④在建制镇有合法稳定职业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可落户城镇。

从以上南昌县办理农转非条件来看,可以说非常宽松。特别是对务工、经商人员,只要有合法稳定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就可以举家办理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

(二)农村居民落户城镇较少

南昌县公安局提供了近年来农转非的情况统计表,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与南昌县百万以上人口、近30万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规模相比,全县农转非总量却很小,平均每年农转非总数为2097人,本省农转非数量仅为914人,且农转非总量呈下降趋势。特别是2012年南昌县实行降低城镇落户门槛的政策以来,农转非数量不仅没有出现快速增加,反而呈现了加速下降的趋势。2012年农转非总数为1069人,省内农转非为458人,分别比上年下降了38%和41%;2013年1-2月农转非总数为81人,省内农转非仅为25人,继续呈加速下降的态势。

(三)农民转市民意愿较低

南昌县农转非数量逐年下降,究其原因,就是农民转户意愿低。据县公安局在2012年对在县城居住

表1:2007年以来南昌县农转非情况

资料来源:南昌县公安局一年以上,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和固定住所的100名农民工落户城镇的抽样调查显示,只有15%的农民工愿意在城镇落户,85%不愿意在城镇落户。据调研组对50名农民和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显示,87%的样本认为城镇户口对自己不重要或无所谓,仅13%认为城镇户口重要;40%选择愿意落户城镇,60%明确表示不愿意落户城镇。据南昌县东新派出所负责人介绍,辖区由于工业化快速推进,建立了10万人的大社区,但转户农民只有3000余人。南昌县公安局负责人介绍,不仅农民转户意愿低,每年还有一些大学生和上世纪90年代办理农转非的市民要求非转农。

(四)转户意愿低是因为不划算

调研发现,符合条件的农民之所以不愿意转户,主要原因还是农民对转户有顾虑,担心城市的生活成本过高以及无法享受到农村的各项福利⑤,在经济上不划算。

据上面提到的南昌县公安局农民工转户意愿调查⑥,在85个不愿转户的农民工中,有53人认为城市生活综合成本过高,39人认为城市就业状况不稳定、缺乏生活来源,44人担心在城市落户后,被收回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或林地承包权;49人担心在城市落户后,丧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不能参与集体利益分配;27人担心在城市落户后,无法享受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难以承担城市看病费用;24人担心无法解决城市住房保障问题;3人愿意到经济发达地区落户而不愿意在当地落户。

农民也向调研组细数了农业户口的种种好处:①有承包地,种田不用交税,流转后还有土地流转费,每亩国家还有几百元的种粮补贴;②有宅基地,可以自建房;③如果土地被征占了,可以享受高额补偿;④实力雄厚一些的村集体还有分红;⑤农业户口可以生二胎,超生罚款也比城里人少。关于城镇户口,农民普遍认为主要的好处就是孩子能接受城里的优质教育,但只要在城里租了房子,交一些借读费,也可以解决在城里念书的问题。至于调研组提到的转户后可以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问题,农民普遍提到现在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的单位很少,转户后往往只能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目前农村实行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标准几乎一样,转户对农民的福利影响不大。

总的来看,本文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即在南昌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农民各项权益的实际价值和机会成本逐步升高⑦,附着在农业户口的各项福利逐步增加,而城镇户口含金量则相对较低,南昌县域范围内农业户口的价值高出了城镇户口,城乡福利呈现倒挂。

四、几点判断和启示

围绕南昌县推进城镇化的探索与实践,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判断和启示,以期引发思考与讨论。

(一)推进城镇化首先要有产业支撑,而不仅是城镇规模扩大和形象提升

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是发展经济学的基本论断,也是世界各国城镇化实践的普遍规律。没有产业发展,人口和劳动力就不能有效聚集。靠行政力量强制推动城镇规模扩大,就不可避免会出现“空城”、“鬼城”等伪城镇化现象。本文认为,南昌县抓住了产业发展这一“牛鼻子”,把城镇化的基础做实夯牢,为各地推进城镇化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借鉴。

南昌县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全力打造以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区。本文认为,这种通过行政推动的方式,在较短时间内推动资源要素向核心区聚集,有利于推进企业集中、产业集群、发展集约和技术集成,有助于形成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对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布局较为分散的地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但这一发展方式需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这一产业发展方式极易导致缪尔达尔提到的“累积性因果循环效应”,即产业核心区发展越来越快,而农业乡镇发展越来越慢,出现县域内的区域差距越拉越大的问题。因此,政府在推进产业核心区发展的同时,还要研究如何切好发展成果的蛋糕,建立起各区域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尽可能避免县域内的地理二元结构。二是注重集聚区内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摆脱因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而陷入“低水平发展陷阱”。地方政府要积极转变职能和观念,着力优化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规范经济秩序,降低企业交易成本;要变“招

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引导发展上中下游相互配套的产业集群,拒绝“三高”产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尽量避免影响地方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隐患。

(二)土地问题本质上是增值收益的分配问题,不能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推进城镇化

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让农民上楼,客观上促进了土地的集约使用,也为工业和城镇发展节约出了宝贵的土地指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也在全国很多地方推行。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地方政府往往过度聚焦于获得土地指标和增值收益,而忽视农业发展空间和农民经济利益。从当前国内很多地方开展增减挂钩的实践看,结果往往是良田变为中低产田、农民的宅基地和农房变为经济价值不高的农村小产权住房。此外,上楼农民还面临着举债上楼、生活成本提高、生产便利性下降等现实问题。特别是对于土地用途改变后带来的巨大增值收益,农民完全被排除在外,没有任何分配权利,客观上导致了农村资源的流出。因此,本文认为,开展增减挂钩、农民上楼,必须让农民有参与权和谈判权,让农民参与游戏规则制定和利益分配,这样才能体现城乡公平和统筹发展。从南昌县东新乡大洲村的实际看,政府为农户配给了人均10m2的铺面,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我们认为这种参与方式还是远远不够的。第一,这种方式只对紧邻城镇或工业区的新型社区有意义;第二,农民对用途改变后的土地仍没有任何权利。我们建议,可以借鉴东部一些地区的做法,在土地用途改变后,留有一部分土地给村集体,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做法,让农民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地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三)农民转市民是一连串的事,目前的关键是如何保障农民在农村的经济利益

农民是经济理性的,为利而来、为利而去,最看重的是实际利益。从南昌县的实际看,在城乡福利倒挂的现实背景下,可以预见,即使对农民转户不设置任何门槛,农民转户的意愿还是不强。因此,以剥夺农民在农村各项权益的人口城镇化路径很难行得通。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明晰农民在农村的各项权利,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具体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收益分配权等;二是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可以对交易主体和交易用途等设置具体限制。如此以来,就可以打消农民转户进城后关于农村权益的种种顾虑,让农民“穿着衣服进城”,“脱下衣服”也可以通过市场化的途径得到相应的补偿,以补贴他们进入城市的成本。此外,对于转户农民在城镇的医疗、养老、子女教育、住房等问题,要做到制度全覆盖,在此本文不再赘述。

作者:赵海

出处:《宏观经济研究》

单位: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经济类别:改革与发展

库别:中经评论子库

上一篇:公司合规风险管理下一篇:公司反腐倡廉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