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经典禅语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佛家经典禅语范文

佛家经典爱情禅语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第一句语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真挚,罗密欧和朱利叶的忠贞:原来一个是传说,一个是小说。

牛郎和织女的凄美,白雪公主与白马王子的浪漫: 竟然一个是神话,一个是童话。

《泰坦尼克》沉没了,《魂断蓝桥》陨落了,《乱世佳人》在飘摇,《人鬼情未了》也已经离逝了!

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

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经典二: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你自己去悟,去修心,如果什么都依靠别人告诉你,那么你就达不到自己修行开悟的目的了!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所以"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之所以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看了再多的爱情电影,再经典的爱情小说也只是惘然,爱情是只有自己体会了才会明白!因为爱情也是不可说的。

陷入爱情的人是痴的,周围的人永远都不会明白局中人的感受!因为这种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虽然1000个幸福的结局都是相同的,可是其中的爱情经历却各不相同!只有恋人们自己知道他们的小秘密,对外人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经260字,短小精悍博大精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里的“色”和大家平常想的是两个概念,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大概就是指物质的表象!

拥有美丽的容颜的女人,总是会获得众多的青睐!可是再美丽的女人,依然会有苍老的一天!当你老去以后,曾经的一切是否依然?原来当美丽凋谢的时候,一切才回归本来面目!一切的风光与繁华,甜言与蜜语也只是过眼云烟。女人,找个真正爱你的人,拥被入眠吧!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充满诱惑的尘世间,爱情是否真的那么牢固呢?爱,是一种容易凋谢的花朵!而你,是清晨风中最让人无可奈何的那朵玫瑰。当新的诱惑出现的时候,心中的欲望开始萌动!原来,爱情也是一种原罪。可是,偷食禁果之后的惩罚呢?迷失的人儿早已经沉迷而无法自拔!

也许也只有体会真爱的人,面对着五色,才可以做到旗动、风动、心不动吧!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语出《佛典》,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现在很多相爱的人,会因为对方的贫穷而离开!这是真正的爱情吗?也许会有人说爱情和面包的理论!可是,过去的老人们都说,有情饮水饱。我也相信:真正爱1个人,虽然贫穷,但是只要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只是喝水都觉得饱!爱就是这样的一种心境:得到了爱,就仿佛已经得到了全世界!

当面对自己心爱的人,不管身在何处,也如沐春风。记得天龙八部里,西夏选驸马。当问到:平生之中,在什么地方最逍遥快乐?段誉答到:枯井底,污泥处.为什么呢?因为他在那里得到了真爱!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你说:缘是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我说:缘是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说:缘是纵然两情相悦,仍难逃宿命之劫。我说: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缘是无尽的思念。而我,傲立于沙漠中静静的看着它缘起缘灭。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爱情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只有平平淡淡才是真!最羡慕那些黄昏下,互相搀扶的老夫妻,他们一起回家,即使没有说一句情话,可是只是一个微笑也已经胜过前言万语!他们做到了“执子之手,与子谐老”的爱情境界,只是在这平静的画面中!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现实生活中的男人,常常说自己喜新不厌旧,他们就像贪玩的孩子,总会瞅准一个空偷着出去玩玩,玩累了他们自然会回家。在外,他们可以风流快活;在家,他们也想做好丈夫好父亲。他们脑子中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老婆和情人,最好是一举两得。他们中有些人即使曾失足变心,但在现实利弊轻重的权衡之下,在结发之妻眼泪的攻势之下,在亲朋好友群起而攻之的严峻形势下,大多能改邪归正、痛改前非,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

而女人,她们往往视爱情若生命,在她们骨子里,爱情这两个字神圣而不可侵犯。而大多数女人又都是怀旧的,如果没有伤及灵魂痛彻心骨的经历她们是绝不会轻言放弃的,而女人一旦决意放弃,那她曾视之为生命的那份爱情定已全然摧毁,她早已没有了退路。所以,女人一旦变了心绝了情,那是永远都不会回头的了。就如同那只飞离主人肩膀的鸟儿,一去不返。女人的爱,因为忠诚,所以毅然决然。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前两句只不过借菩提树和明镜来讲明:不要执着与事物。后两句讲自己的境界,明明想得道,但是太执着于道,反而与道越来越远。禅宗主要阐述了人人皆有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还记得冯巩相声里说到:女人一辈子也听不够的是“我爱你”三个字,《过把瘾》里的杜梅拿刀架在方言的脖子上就是为了听他说这三个字!没错,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女性朋友都很爱听这三个字,而且是百听不厌。每个女人都希望有人爱她,但是其实这些只是形式而已!真正的爱往往都是很深沉的,是把爱放在心里的!

这种爱,是沉静;是一种内蕴深厚,隽永深沉的爱。它没有昙花一现的惊艳,没有“山无棱,天地绝,乃敢与君绝”的壮烈誓言。这是一种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爱;是携手一起慢慢变老,共守日落日出从容的爱。这种爱,是流泻指间清逸舒缓的琴音,涤荡浮躁的灵魂,舒展纷乱的心情,梳理出沉静平和的人生。

太热烈奔放的爱总是易于枝头凋落,而平和沉静的爱却是暗香持久,心香永恒。当火焰般燃烧的爱情化为灰烬,当爱情的潮水慢慢消去,守望在那里的,依然是一颗宽大博爱的心,包容接受抚慰着那颗伤痕累累的心。

当然,沉静的爱绝不是沉闷的爱。那是心灵的守望,是一种心底深处深藏的真切牵挂。似清风,如明月,美丽而不媚俗,平和而不平庸,平静却不沉闷。透过爱的清清溪水,你会看到细石粒粒,看到游鱼欢快地在溪水中游来游去。这种沉静的爱所蕴含的美丽,是要用一辈子用心去读的,才能在平淡真实中读出鲜活和感动。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其实给别人幸福,被别人需要着,是一件能给自己带来很大满足与快乐的事情,至少我会很享受别人对自己的依恋,也同时依恋着别人,这是我与外部世界对话的方式,也愿意相信这样活着才算是完整而纯粹的人生吧

第二篇:开悟人生的佛家经典禅语

谈心

三心二意无定性,四处徘徊不专精,尽管条条道路通长安,却永远无法到达终点!

要用心,不要操心、烦心。心迷就会苦,心悟就自在。心善即天堂,心恶即地狱。人的观念不正,就不能正业;观念如果偏差,所做的事也会错误。人要学习经得起周围人事的磨练而心不动摇,并学习在动中保持心的宁静。

談智慧

真正的解脱是在众缘中付出而得,也是在众缘的烦恼中解脱。有智慧的人能舍,能「舍」就能「得」,得到无限的快乐。智慧是从人与事之间磨练出来的,若逃避现实,离开人与事,便无从产生智慧。人都是因为太聪明了,分别的事多,矛盾也多,才会执着想不开。每天的人事物,就是活生生的一部经,除了可增长我们的智慧,又可藉外境将心修练得如如不动。智慧由定而生,若能心专念一,从事入理,即能产生智慧。「道」不是在文字上求,应在日常的人事中磨出「定力」,由「定」而产生「慧」。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能谦虚则能建立美满人生。争,只能「为善竞争」、「与时日竞争」。

談煩惱

有些人常常起煩惱。因為別人一句無心的話,他卻有意的接受。如果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報,將會招來煩惱。「貪」不但帶來痛苦,也使人墮落。人生多欲为苦。人常被「欲」所牵引造业。煩惱就像一條毒蛇,睡在人的心中,一觸動它,蛇就會咬人。人生有烦恼,皆源贪、瞋、痴三毒所引起。人都因為有一個「我」作中心才有煩惱,所以要將「我」看淡些。拥有的人烦恼「失」,没有的人忧虑「得」;患得患失,即成忧愁。人人本有清净纯真的佛性,只因烦恼无明遮蔽了。

談幸福

能为人服务比被人服务有福。多原谅人一次,就多造一次福;把量放大,福就大。自造福,自得福缘。求福寿倒不如求平安,平安就是添福寿。以亲切的爱心去关怀别人,这分爱心便是造福的种子。

談聲色

人与人相处,都是以声色互相对待。讲话是声,态度是色,与人讲话要轻言细语,态度要微笑宽柔。听话、说话要完整,不要只拣前一句、后一句,合起来刚好尖尖地刺进人 1 心。对人要宽心,讲话要细心。欢喜心是一种涵养,能令周围的人都有「如沐春风」的喜悦感。要做个受人欢迎和被爱的人,必须先照顾好自我的声和色。皺眉和微笑都是一個動作表情,何不微笑?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开口动舌、举手投足无不是罪。

談因緣

只要缘深,不怕缘来得迟;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遥远。有愿放在心里,没有身体力行,正如耕田而不播种,皆是空过因缘。每天要感谢父母与众生,一生所作不要辜负父母与众生。死是生的开头,生是死的起点。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本来就在一个循环中。要把握做好事的因缘,一旦因缘消逝,想做就来不及了!

談家庭

家庭不能只追求豐富的物質生活,應著重心靈溝通,使親子、夫妻間和諧、圓滿。鳥要有巢,人要有家,如果夫妻子女各居一方,何來天倫之樂?與人相處要去除我執,擴大心胸,客客氣氣,互讓互愛。人生多病,身體四大不調是病,家人吵嚷不和是病,社會動盪不安也是病。想要家庭吉祥、和睦,就應該常常起歡喜心,天天為自己的家祝福。社會型態源自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於個人修養。

談本分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我們要安分守己,守住清淨無為的心,讓心時時寂靜。人應時時「居安思危」,莫等「危時方思安」寧靜最美,安定最樂。

談因果

一念之非即種惡因,一念之是即得善果。健康時,多做善事,多造善因福果,鋪好人生健康之道。過去宿業所帶來的業障,如能以歡喜心去接受,就可以重業輕受。面對業力不要埋怨,要用寬諒和樂的心來代替埋怨。

談毅力

勇氣不可乏,信心不可無,世間沒有不能與無能,只怕不肯。不管路有多遠、自己的能力有多少,都能隨分隨力盡量去達成目標,此即「毅力」。幹象徵毅力和耐力,要成就大業,必須擁有苦幹的精神。人所以缺乏力、勇氣,是因為好逸惡勞、玩物喪志。恆心、毅力能如「滴水穿石」,再大的困難與阻礙都能突破。人要克服難,不要被難克服。

2 談情愛

有力量去愛心或被愛的人,都是幸福的人。要培養一分清淨無染的愛。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回收,就不會有煩惱。愛要有所求的愛,是無法永久存在的。能夠永久存在的,是那分無形、無染且無求的愛。要濃淡合宜,像清茶淡香;若是太濃,則苦得喝不下。以媽媽心愛天下的眾生,以菩薩的智慧教育子女。

談願力

任何事都是從一個決心、一粒種子開始。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千里之路,必須從第一步開始;聖人的境域,也是自凡夫起步。要提起就完全提起,要放下就全心放下。發心容,恆心難持;光說不練,無法體悟真理,實踐道法。發願必須發利益眾生的大願,並且隨時隨地身體力行。

談人生

人生在世,不能无所事事、慒慒懂懂而虚度一生,应发挥我们的良知良能,造福人群。人一旦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精神就会萎靡不振,生命也就失去意义。美滿的人生,不在物質、權勢、名利及地位,而在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與情誼。所謂看開人生,不是悲觀,而是積極樂觀;不是看破,而是看透。所謂看開人生,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能及時行善;也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什麼都知足!人生幾十年的成就,都是由每一天的言行累積而成。所以,要照顧好每一天的言行。人生就像走鋼索般,如果不認真往前看卻一直往後看,一定會跌下去。待人退一步,愛人寬一寸,在人生道路中就會活得很快樂。

談布施

付出,就是最大的收穫。心安即是福,能做即是福,歡喜即是福,心寬即是福。能施與的人,比受施的人更有福。真正的布施,除了無欲無求,還要有感恩心。多一分付出,就能多一分成就。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一分虔誠的愛心。布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捨,則非但沒有功德,而增煩惱。

談實踐

發生要發在腳底上,不是發在口,只說不行。沒做壞事是人的本分,心好卻不付諸行動,等於沒做一樣。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力行,等於是空話;再好的事,如果不按正理而行,難以竟其功。社會的進步不是用喊出來的,是做出來的。

第三篇:开悟人生的佛家经典禅语!【禅悟】

谈心

三心二意无定性,四处徘徊不专精,尽管条条道路通长安,却永远无法到达终点!

要用心,不要操心、烦心。心迷就会苦,心悟就自在。心善即天堂,心恶即地狱。人的观念不正,就不能正业;观念如果偏差,所做的事也会错误。人要学习经得起周围人事的磨练而心不动摇,并学习在动中保持心的宁静。

谈智慧

真正的解脱是在众缘中付出而得,也是在众缘的烦恼中解脱。有智慧的人能舍,能「舍」就能「得」,得到无限的快乐。智慧是从人与事之间磨练出来的,若逃避现实,离开人与事,便无从产生智慧。人都是因为太聪明了,分别的事多,矛盾也多,才会执着想不开。每天的人事物,就是活生生的一部经,除了可增长我们的智能,又可藉外境将心修练得如如不动.智慧由定而生,若能心专念一,从事入理,即能产生智慧。「道」不是在文字上求,应在日常的人事中磨出「定力」,由「定」而产生「慧」。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能谦虚则能建立美满人生。争,只能「为善竞争」、「与时日竞争」。

谈烦恼

有些人常常起煩惱─因為別人一句無心的話,他卻有意的接受。如果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報,將會招來煩惱。「貪」不但帶來痛苦,也使人墮落。人生多欲为苦─人常被「欲」所牵引造业。煩惱就像一條毒蛇,睡在人的心中,一觸動它,蛇就會咬人。人生有烦恼,皆源贪、瞋、痴三毒所引起。人都因為有一個「我」作中心才有煩惱,所以要將「我」看淡些。拥有的人烦恼「失」,没有的人忧虑「得」;患得患失,即成忧愁。人人本有清净纯真的佛性,只因烦恼无明遮蔽了。

谈幸福

能为人服务比被人服务有福。多原谅人一次,就多造一次福;把量放大,福就大。自造福,自得福缘。求福寿倒不如求平安,平安就是添福寿。以亲切的爱心去关怀别人,这分爱心便是造福的种子。

谈声色

人与人相处,都是以声色互相对待。讲话是声,态度是色,与人讲话要轻言细语,态度要微笑宽柔。听话、说话要完整,不要只拣前一句、后一句,合起来刚好尖尖地刺进人心。对人要宽心,讲话要细心。欢喜心是一种涵养,能令周围的人都有「如沐春风」的喜悦感。要做个受人欢迎和被爱的人,必须先照顾好自我的声和色。皺眉和微笑都是一個動作表情,何不微笑?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开口动舌、举手投足无不是罪。

谈因缘

只要缘深,不怕缘来得属;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遥远。有愿放在心里,没有身体力行,正如耕田而不播种,皆是空过因缘。每天要感谢父母与众生,一生所作不要辜负父母与众生。死是生的开头,生是死的起点。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本来就在一个循环中。要把握做好事的因缘,一旦因缘消逝,想做就来不及了!

谈家庭

家庭不能只追求豐富的物質生活,應著重心靈溝通,使親子、夫妻間和諧、圓滿。鳥要有巢,人要有家,如果夫妻子女各居一方,何來天倫之樂?與人相處要去除我執,擴大心胸,客客氣氣,互讓互愛。人生多病,身體四大不調是病,家人吵嚷不和是病,社會動盪不安也是病。想要家庭吉祥、和睦,就應該常常起歡喜心,天天為自己的家祝福。社會型態源自於家庭教育,家庭熱育源自於個人修養。

谈本分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我們要安分守己,守住清淨無為的心,讓心時時寂靜。人應時時「居安思危」,莫等「危時方思安」寧靜最美,安定最樂。

谈因果

一念之非即種惡因,一念之是即得善果。健康時,多做善事,多造善因福果,鋪好人生健康之道。過去宿業所帶來的業障,如能以歡喜心去接受,就可以重業輕受。面對業力不要埋怨,要用寬諒和樂的心來代替埋怨。

谈毅力

苦勇氣不可,信心不可無,世間沒有不能與無能,只怕─不肯。不管路有多遠、自己的能力有多少,都能隨分隨力盡量去達成目標,此即「毅力」。幹象徵毅力和耐力,要成就大業,必須擁有苦幹的精神。人所以缺乏力、勇氣,是因為好逸惡勞、玩物喪志。恆心、毅力能如「滴水穿石」,再大的困難與阻礙都能突破。人要克服難,不要被難克服。

谈情爱

有力量去愛心 或被愛的人,都是幸福的人。要培養一分清淨無染的愛。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回收,就不會有煩惱。愛要有所求的愛,是無法永久存在的。能夠永久存在的,是那分無形、無染且無求的愛。要濃淡合宜,像清茶淡香;若是太濃,則苦得喝不下。以媽媽心愛天下的眾生,以菩薩的智慧教育子女。

谈愿力 任何事都是從一個決心、一粒種子開始。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千里之路,必須從第一步開始;聖人的境域,也是自凡夫起步。要提起就完全提起,要放下就全心放下。發心容,恆心難持;光說不練,無法體悟真理,實踐道法。發願必須發利益眾生的大願,並且隨時隨地身體力行。

谈人生

人生在世,不能无所事事、慒慒懂懂而虚度一生,应发挥我们的良知良能,造福人群。人一旦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精神就会萎靡不振,生命也就失去意义。美滿的人生,不在物質、權勢、名利及地位,而在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與情誼。所謂看開人生,不是悲觀,而是積極樂觀;不是看破,而是看透。所謂看開人生,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能及時行善;也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什麼都知足!人生幾十年的成就,都是由每一天的言行累積而成。所以,要照顧好每一天的言行。人生就像走鋼索般,如果不認真往前看卻一直往後看,一定會跌下去。待人退一步,愛人寬一寸,在人生道中就會活得很快樂。

谈布施

付出,就是最大的收穫。心安即是福,能做即是福,歡喜即是福,心寬即是福。能施與的人,比受施的人更有福。真正的布施,除了無欲無求,還要有感恩心。多一分付出,就能多一分成就。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一分虔誠的愛心。布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捨,則非但沒有功德,而增煩惱。

谈实践

發生要發在腳底上,不是發在口,只說不行。沒做壞事是人的本分,心好卻不付諸行動,等於沒做一樣。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力行,等於是空話;再好的事,如果不按正理而行,難以竟其功。社會的進步不是用喊出來的,是做出來的。

第四篇:佛家禅语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佛曰:为何不必?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佛曰: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问曰:“为何人有善恶之分?”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 佛曰:“寻找自我。”

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问曰:“人为何而活?” 佛曰:“寻根。” 问曰:“何谓之根?” 佛曰:“不可说。”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1.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为。

2.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3.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4.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麻烦。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5.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持黄金未为珍贵,知安乐放值千斤。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为最高。切勿贪以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平安乐逍遥。

6.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7.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8.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9.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工夫深。

10.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11.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 二.行善

12.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为至,福已远离。 13.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15.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应该自立。感激 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感激所有使你坚定成就的人。 16.真正的布施,就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17.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18.学佛,就是在学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见解。

19.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20.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21.知“因果”即知进退。知佛法,即得开心果。

22.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23.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24.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25.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26.印光大师法语: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

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27.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8.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智慧,办事以尽力为有功。 29.万事得成于忍,与其能辩,不如能忍。 30.恶是犁头,善是泥,善人常被恶人欺,铁打的犁头年年坏,未见田中换烂泥。。 31.寒山问拾得:世人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32.凡夫迷失于当下,后悔于过去,圣人觉悟于当下,解脱于未来。 33.情生智隔。

34.罗马人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的如我凯撒者也,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35.人世间的艰难与困苦,就是一种考验。

36.人如果有正确的信仰,在人生的旅途中所走的路就不会出差错了。

37.有智慧的人能够舍,能舍就能得,能得无限的快乐;不能舍就会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宁。

38.同样是过一辈子,欲望大的人得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满足需求;而欲望淡薄的人,少欲,少烦恼,也能够安稳地度过一生。 39.人如果不能知足就永远都在烦恼中。 40.生命里最难能可贵的,就是生活得平常。 41.你成功时最危险的敌人,是你自己的傲慢心。 42.不耗时间批评别人,多花时间改善自己。

43.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招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身第一方。 44.语言之间最可积德,如见人为善,以一言赞成;见人为恶,以一言谏之;人有争讼,以一言解劝;人有冤抑,以一言辩明;以至勿谈人隐私,勿论人是非,其功德皆是无量

45.培养好自己的气质,不要争面子;争来的是假的,修来的擦是真的。 46.如果有人犯下错误,我们要学会去关怀他,宽恕他,以及以身作则地去感化他,而不是去发脾气,发怒讨厌和打击他。否则我们就与他一样,同样是无知的人,因为我们也犯下了无知的错误。 47.三餐常思农民苦,日用莫忘众生恩。

48.布施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品,而好似一份虔诚的慈悲心。 49.做该做的事是智慧,做不该做的事是愚痴。

50.不争的人才能看清事实;要知道,普天之下,并没有一个真正的赢家。 51.只有经得起忍耐,才有办法在人世间生存的更自在。 52.真正用该的人,应当能够智慧地忍受最难堪的侮辱。 53.忍辱治嗔恚,懂得涵容就是有福之人。

54.小事不做,难成大事。小气不忍,则坏大事。 55.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56.人之谤我者,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者,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57.要批评别人时,首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无缺。

58.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靠后。 59.为自己找借口的人,永远不会进步。 60.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标更辛苦。

61.不知足的人,即使再富有,也是有个穷人;因为他总有贪心,“贪”字无厌,就变成“贫”了。

62.有求皆苦,无欲则甜。

63.春天才见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百年浑是戏一场,死后空持手一双。

64.人的忧悲苦乐,皆建立在一个有“我”的观念之中。

65.弘一大师《生命之爱》----畜生亦有母子情,犬知护儿牛舐犊,鸡为守雏身不离,鳝因爱子常揣缩。人贪滋味美口腹,何苦拆开他眷属,畜生哀痛尽如人,只差有泪不能哭

佛家禅语:培养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毅力,欢欢喜喜,接受一切境界。不要动辄求卜问卦,心若迷时会很苦,苦在自己无法做主。

佛家禅语:食物是用来吃的;东西是用来用的;音乐是用来听的;经典是用来实践的。凡是错用经典,便是辱没了经典神圣。

佛家禅语:马教育孩子不驮别人东西。驴讥笑:又没驮,说这些干嘛?马说:等它驮了别人东西再说就迟了。禅师赞赏:防患于未然!

禅诗-《赠琴僧》:太古清音发指端,月当松顶夜堂寒,悲风流水多呜咽,不听希声不用弹。--雪窦重显。

佛家禅语:职业易生比较心,事业易生功利心,而志业是启发人本具的爱心、良知,使人无所求的付出。

佛家禅语:狐狸藏在寺院里,被执役僧逮住,点着了尾巴,狐狸跑到藏经阁引燃了书籍。禅师:毫无理智地处理事情会招来大灾祸。

佛家禅语:现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缘造成的,同样,现在的因所造的果,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无始。

佛家禅语: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解:一切含有灵性的众生,从无始到现在,被无明遮蔽,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认自己是物体。

佛家禅语:佛陀卧于恒河畔,不进食不沐浴,想通过肉体痛苦悟道。终无果,终明白:肉体修行仍将受困于肉体,执于一念,也受困于一念。

佛家禅语:禅院附近小水坑里的青蛙不愿搬到池塘去住,结果被过路的车轧死了。禅师:不图变迁,会为旧环境所困扰,修行亦如是。

佛家禅语:人生不是梦。若是梦,就怕梦醒了,人老了。人的不幸有千万种,而幸福的人只有一种:心境禅定,爱心无染的人。

佛家禅语:将军的马寄养在禅院,对驴子十分傲慢,不久马病了,不能上战场,被卖到农庄拖粪车。禅师:不要因一时富贵而不可一世。

佛家禅语:应该怎样,就表现怎样的心,既不矫揉造作,又不虚伪处世,完全是一种真实自我的流露,在这种真我里心自然解脱自在了。

佛家禅语:慈爱是积抵子,亦是积福根苗,试看哪有不慈爱的圣贤;容忍是无量福德,亦是无量福田,试看哪有不容忍的君子。

佛家禅语:佛陀:净化自己完全在于自己,别人无法代替。心要怎么净化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佛家禅语:君子相见,目击道存。《黄龙慧南禅师语录》释:禅宗不立文字,以心传心,君子相见彼此目光相接,便已默然神会,悟解佛道。

佛家禅语: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评他人,更不要在背后说他人坏话。聪明的人是不会放松自我的,他们通过勤奋学习,使自己充满智慧。

佛家禅语:几个小孩想做大师的学生,大师让他们每天打扫教室。大师好久不来教室后,仅剩一个小孩天天打扫,最终这个小孩被选中。

佛家禅语: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惯尘世,找禅师诉苦,禅师: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是大器,君子亦如是。

佛家禅语: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法句经》

佛家禅语:譬如有人,渴乏需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于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

佛家禅语:跳蚤生活在狗身上,嗅到膻味跳上羊皮,却被厚厚的羊绒闷得无法喘气,最后被饿死。禅师:下决心前要对事物深入研究。

佛家禅语:蝴蝶倾慕火焰美丽的“光环”,一头投进里面,却跌在油灯的油盆里。人若盲目崇拜所谓的光环,也会像蝴蝶一样跌跟头。

佛家禅语:佛:世间何为最珍贵?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语。经数载,沧桑巨变。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佛家禅语:禅院附近的鹿病了,众多同伴去看望,吃光了附近的草,鹿病好后,因找不到草而饿死。禅师:过多结交酒肉朋友有害无益。

佛家禅语:人生活于世上当然要快快乐乐地活着才懂得生命,但人由于过度的自我觉知,乃至发展出“有我”的自我意识。

佛家禅语:在隋唐之间,在宗教地位上,出家僧众始终以师道相待,他们对帝王,可以长揖问讯而不跪拜,这个传统后来一直延续到清末。

第五篇:佛家静心禅语

1、本在禅寺的翠鸟想求得更安全的地方,便在无人能攀的临海岩石上筑巢,几天后被浪涛卷走。禅师:因心中有敌,便处处是敌。

2、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者调心不调身,愚者调身不调心。

3、《憨山大师醒世歌》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4、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

5、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着良善动机时,快乐便像影子般地跟随他。

6、智者寂寂总无为,愚人碌碌把身缚。万物之间无差别,虚妄偏爱何执着。整天思虑太用心,岂非犯了大过错?摘自三祖僧璨《信心铭》

7、《吉祥经》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8、古树下栖息着大眼猫头鹰。僧徒们发现树叶中有亮点,还有扇翅膀之声,便传说有怪兽,人人惊恐万分。禅师:传闻是最可怕的怪兽。

9、徒:如何才能获得知识?师把徒的头摁进水里。师:你现在最渴求的是什么?徒:空气!师:对!学知识也要有这种强烈渴求。

10、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评他人,更不要在背后说他人坏话。聪明的人不会放松自我,他们通过勤奋学习,使自己充满智慧。

11、《华严经》譬如种子别,生果各殊异,业力差别故,众生刹不同。譬如心王宝,随心见众色,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

12、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所以心为根本也。若求解脱者,先须识根本。若不达此理,虚费功劳,于外相求,无有是处。

13、敞蓬车飞驰,急拐弯处几乘客被抛出,躺在地上大骂。杨树:凡被抛下的,大都因自己没站稳脚跟。禅师:灾难多由自己造成。

14、聪明与智慧是不同的,否则何以有“大智若愚”之说呢!智慧能使人了脱生死、解除烦恼。

15、问神山僧密禅师:请说生死之事。禅师问:你什么时候死过?答:不曾。禅师曰:既不曾,那只有亲自死一回方知生死之事。

16、贼偷东西,掏面包给狗,狗却咬住他的腿。贼:给你面包,咋还咬我?狗说:正因你想收买我,我才判断出你是坏蛋!禅师:智者明辨是非。

17、跳蚤生活在狗身上,嗅到膻味跳上羊皮,却被厚厚的羊绒闷得无法喘气,最后被饿死。禅师:下决心前要对事物深入研究。

18、剧场里,蠢人开玩笑大喊:着火了!结果上千人拥向门口,挤成一团,很多人被踩死。禅师感叹:蠢话贻害无穷。

19、狮子想抓兔子,见鹿走过,便去追鹿,鹿没追到兔子也跑了。不满足小利去追求更大希望,到头来只会两手空空。

20、唯有以德报怨,才是结束一切冤怨的根本。用道德去感化,不要生起怨恨心,以怨报怨永远不能化敌为友。

21、淘金队走在沙漠中,金子装满了口袋,大家劳累不堪,只有一人快乐地走着,同行者:你为何如此惬意?他笑言:我想要的东西最少啊!

22、老僧调了敲钟小僧的职位,让他去劈柴。小僧辩解:我敲得很准时啊。老僧:敲钟是要唤醒众生,你敲的钟声乏力,做的只是表面文章。

23、生活在山坡上的石头,羡慕山下繁华大道,便自己滚下去,结果受尽践踏与玷污。禅师:知足常乐,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24、蝴蝶倾慕火焰美丽的“光环”,一头投进去,却跌在油灯的油盆里。人若盲目崇拜所谓的光环,也会像蝴蝶一样跌跟头。

25、问:是否佛教一切人都出家?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是教一切众生明白本有佛性,不受生死回的痛苦,不是教一切人都出家。

26、人生因有责任而忠实,若逃避责任,则这样的人生就是虚度。要将是非当教育,不要将人世当是非。

27、狮子:为什么把我关在笼里?僧徒:这样我们安全。狮子:这样,你们的思想就麻痹了,笼子总有一天会破!禅师:要居安思危。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佛家经典禅语范文】相关文章:

佛家经典禅语05-05

佛家励志经典禅语04-14

禅意禅语佛家经典04-20

佛家十大经典禅语06-28

佛家放下的禅语04-21

关于佛家禅语因缘04-25

佛家静心禅语四字06-28

佛家经典名言04-07

佛家经典禅意语录04-19

佛家十大经典语录06-28

上一篇:泛碱技术要求范文下一篇:反风演习措施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