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媒体侵犯隐私权的法律问题研究

2022-09-11

一、隐私权与侵犯行为概述

(一) 隐私权的定义内容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所享有的其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法律保护, 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其具有以下三种特征:一, 隐私权的主体较特定。二, 隐私权的内容较广泛。三, 隐私权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国对公民个人的隐私一直不重视, 也只是近几年才对隐私权加以研究。但随着我国2009年《侵权责任法》的出台, 隐私权已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受到法律层面的保护。

(二) 新闻媒体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如今新闻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 许多媒体往往为了获得有影响力的轰动性新闻素材, 其往往会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方式对所涉及的当事人进行采访报道, 由此会产生许多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主要有以下这些情形:

一是在没有获得各类犯罪中的受害人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 公开被害人的详细信息甚至是被侵害的细节。这是极大侵害被害人隐私权的情形。

二是向社会公开公民的违法记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既然已经受到相关的制裁, 社会就应该给其重新做人的机会。普通公民的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如不适当地被加以公开, 不仅会使当事人精神痛苦, 还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

三是泄露当事人的身体状况、财产状况和特殊癖好等。比如有的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对当事人的疾病史、生理缺陷作了详细报道, 使得当事人权利被侵犯。

四是不当披露他人的婚恋情况。新闻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眼球, 会对各种名人婚恋状况予以报道, 有时候会使用一些夸大的词语来进行描述。而且, 新闻媒体为了制造噱头, 迎合读者的阅读心理, 会经常报道社会上各种婚外恋情况。虽然婚外恋的行为违反了社会道德, 但其本身并不应该被当众宣扬。

二、我国对隐私权保护与平衡新闻自由的状况

(一) 我国对隐私权的保护

我国《宪法》第38条、第39条、第40条等条文中虽然并没有出现“隐私权”三字, 但对隐私权也都有了一定的认可和保护。除了宪法外, 我国许多法律、法规对隐私权也多有涉及, 如我国《民法通则》《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

随着2009年《侵权责任法》的正式颁布, 隐私权已成为了法律上一项独立的保护内容。这对隐私权在我国依法受到保护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 对新闻自由的规制

因为我国并没有一部成型的《新闻法》, 所以新闻媒体在报道相应的新闻时, 往往会受到外界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且因为关于新闻的权利行使及义务的履行规定分散在不同的法律文件之中, 所以大部分新闻媒体从业人员都对此难以把握。

三、防范媒体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设想

(一) 加速制定“新闻法”

目前, 我国媒体行业发展速度日益提升, 自媒体行业也正日渐繁荣。因此需要一部《新闻法》来对媒体的各项行为进行一定规制。

在“新闻法”的制定中, 针对媒体侵权行为的产生原因, 要对新闻自由的范围和内容作出一定的界定。一方面, 要不断保障媒体行业对其权利的行使, 保障其舆论监督的作用;比如可以规定在针对时事新闻的报道中, 一些因为客观原因所不涉及媒体自身原因所造成的信息发布错误可以被免责的情形。另一方面, 也要防止权利的滥用, 对新闻媒体的权利行使进行一定约束。

(二) 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条例”

由于近年来网络媒体事业的快速发展, 个人信息的散播速度变得非常之快, 这使普通公民个人隐私被侵犯的可能性急剧增加。在网上留存的各种个人信息往往会被不经意的泄露, 从而暴露出我们的隐私。

人们以前并没有意识到个人信息有多重要, 但随着这些年不断出现侵犯信息隐私的案件, 人们已相应的认识到个人信息被泄露将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后果。因此, 应该尽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条例”。

(三) 加强对隐私权的司法保护

因为隐私权具有真实性的特点, 所以普通民众的隐私在遭到侵害后, 社会舆论往往会对当事人的行为隐私带来非议, 这会给当事人带来精神上压力。因此在侵犯隐私权案件中, 必须采取多重救济方式。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进行金钱补偿等。

四、结语

隐私权的保护是现代法制社会的当然产物, 这是社会是否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隐私权被合法保护对保持社会和谐与稳定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 从隐私权与新闻自由两种权利各自的属性上来看, 它们还有着一定的天然对抗性。为了平衡这种对抗性, 我们就需要在对两种权利的各自价值进行分析后, 借鉴其它国家的先进经验, 依据我国国情特点制定相应解决措施。虽然《侵权责任法》的出台, 将隐私权直接规定成了一种受保护的民事权利, 但这对公民的隐私权不被侵犯, 受到法律的保护来说依然是远远不够的。

本文以上仅对此问题作一定的初步探究, 希望能够促进对我国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研究的深入。

摘要:媒体的新闻报道如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新闻媒体报道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本文选择对新闻媒体侵犯隐私权问题加以研究, 以期提出对隐私权进行保护的相关法律对策。

关键词:媒体侵权,隐私权,法律适用

参考文献

[1] 王利明, 杨立新.人格权与新闻侵权[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10.

[2] 杨立新等.中国媒体侵权责任案件法律适用指引[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2 (1) .

上一篇:活性炭在油田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及影响因素探讨下一篇:以陇南广播电视台为例探讨地市级媒体如何走融媒体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