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员培训教案

2022-07-12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人员培训教案》,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企业人员培训教案

企业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教案

*********有限公司 职业卫生知识 培 训 教 案

第一节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职业危害定义

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而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

二、职业危害的严重性

从200年前的产业革命至今,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地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近年来,ILO统计数据表明全球发生各类事故125亿人次,死亡110万人,平均每秒有4人受到伤害,每100个死者中有7人死于职业事故,欧盟每年有8000人死于事故和职业病,发展中国家每年有21万人死于职业事故,1.5亿工人遭受职业伤害。近十几年来,我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大量引用,职业病隐患不断增大,危害日趋严重化,在常见职业病发生不断增多的同时,又出现了不少新的严重的职业卫生事故。我国现有尘肺工人40多万人,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职业病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每年因粉尘、化学毒物而导致劳动者患职业病死亡、致残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不断增加。大量职业病人的出现,不仅给劳动者及其家庭带来灾难,也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有的企业甚至因此而破产、倒闭。目前,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人数,职业危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及新发职业病人数,中国均局世界首位。

三、职业危害的严重后果

1、职业危害损害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安全权利、健康权利、生命权利(人权)。

2、职业危害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灾难,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不利因素。

3、职业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每年因职业病损失近百亿元。

4、职业危害有损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形象,成为国外攻击中国人权问题的借口。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1、粉尘类

2、放射性物质类

3、化学物质类

4、物理因素

5、生物因素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五、我公司目前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目前,我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以下职业危害因素。

1、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都可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长期接触强烈噪声可引起职业性噪声性耳聋,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粉尘:粉尘可刺激眼睛、皮肤、呼吸道、使皮肤干燥、眼睛不适,吸入可致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引起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炎等。长期反复吸入可引起尘肺等。 防护措施

1、噪声的防护措施 (1)控制和消除噪声源:如用低噪声的焊接代替高噪声的铆接,用无声的或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代替高噪声的工艺和设备。

(2)更新设备:对老企业已有的设备,应从实际出发,采取消声、吸音、隔声和隔振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

(3)进行健康教育,加强个体防护,工人现场操作时要配带耳塞或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减轻噪声危害。

(4)加强噪声监测,监督检查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我国2002年公布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规定,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A)。

(5)定期对接噪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听力损伤,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2、粉尘的防护措施

防尘八字经验:即“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革”。即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革,这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 (2)“水”。即湿式作业,是一种经济易行,能防止粉尘飞扬的有效措施。水对绝大多数粉尘具有良好的抑制散发性能,粉尘被湿润后就不易在空气中飞扬。 (3)“密”、“风”。即密闭尘源及通风抽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应采取密闭独风除坐方法。凡能产生粉尘的设备都应尽可能密闭,并和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相结合,使密闭系统内保持一定的负压,防止粉尘外漏。密闭设备的体积尽量小,以便于观察和操作,以及易于拆除和安装;操作口应尽量有一定的控制风速,一般为2-5米秒;通风管道不宜过长或过于复杂;保持一定的风速,一般以4-5个吸尘口连在一起比较合适。 (4)“护”。即个人防护。个人防护是一个辅助措施,在本公司内主要是员工作业时需佩带口罩。 (5)“管”。即维护管理,建立各种制度。防尘设备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管理,触物作业厂矿要有防尘毒设备的专业维护队伍,要建立、健全各种防尘制度,防尘毒工作的好坏,要作为考核工厂、车间的标准。 (6)“教”。即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职工对防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搞好防尘工作的自觉性。 (7)“查”。即及时检查、评比、总结、定期测尘和健康检查。在研究、布置、检查、总结生产工作的同时,要研究、布置、检查、总结防尘工作(建立粉尘监测制度,定期测定尘毒点的粉尘浓度),对劳动条件和防尘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组织医务人员对工人进行定期体检,了解矽肺发病情况,以便为进一步做好防尘工作提高科学依据。

七、密闭空间职业危害预防措施

1、密闭空间的职业危害

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多发生在密闭空间作业中,常见密闭的空间有洞穴、隧道、下水道和其他出入孔道、化粪池、锅炉、船舱、地窖等。

密闭空间存在的职业危害主要包括: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氮氧化合物、触电、机械损伤、塌陷、生物因素等。

2、预防密闭空间职业危害事故的原则 (1)、要对密闭空间内防暴、缺氧和有毒气体情况进行持续的监测; (2)、要在开始作业前对密闭空间进行持续的通风换气; (3)、要配备相应的应急防护救援设施。

3、密闭空间职业危害事故处置措施

劳动者在进入密闭空间前,应该得到作业负责人的许可,并随时与监护者保持联系。由于工作性质不能通风或对密闭空间情况不明时,应佩戴相应的呼吸防护用品,一旦发生窒息、中毒等事故,救援人员需佩戴空气面罩、氧气面罩或软管送气面罩等防护用品,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进入密闭空间,迅速将中毒者移至户外露天处,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不要急于进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第二节劳动者个人防护措施

劳动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树立以下职业卫生安全理念:

1、要从自我做起,主动参与岗前或在岗期间培训;

2、要遵守职业安全卫生规程,培养良好的操作行为,杜绝违章操作;

3、要主动创建清洁的作业场所,做到物品有毒和无毒分开,有用与无用分开,有用物品分类存放,无用物品及时处理;

4、要熟知作业场所、设备、产品包装、贮存场所、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等醒目位置设置的职业安全卫生警示标识的含义,并遵守警示标识的规定;

5、要经常检查、维护职业卫生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使其保持正常工作状态,不得随意停止使用或拆除;

6、要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劳动者应当掌握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提高自身保护意识;

7、要主动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劳动者在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都要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体检后劳动者要索取检查结果或诊断证明书,检查结果或诊断证明书可以作为维权的证据;

第三节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一、职业健康监护检查内容

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

1、用人单位对未进行岗前检查的劳动者不得从事有害作业,对未进行离岗时体检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时,应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进行健康检查,并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3、对急性职业中毒人员,应及时进行健康检查

4、健康检查结果要及时通知本人,对患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应及时调离原岗位

5、职业健康检查应根据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的规定,确定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

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的内容

1、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2、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4、职业病诊疗情况等劳动者健康资料。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妥善保存,劳动者有权查阅、复印其本人档案、离开时有权索取复印件 第四节职业危害告知

一、职业危害告知的内容

1、规章制度告知;职防制度、操作规程、计划。

2、应急告知:发生事故时,职工如何避险、如何救援。

3、危害告知: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尘毒噪声的监测结果告知劳动者。

4、合同告知: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时,告知其工作场所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及可能造成的后果、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情况及防护程度。

二、用人单位如何体现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

1、通过岗前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告知,告知劳动者本单位主要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如何预防;

2、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告知,告知劳动者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3、设置公告栏告知,将本单位职业病卫生管理制度和工作场所职业病有害因素检测结果等向劳动者公布;

4、使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应在设备醒目的位置上设置警示标识,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设置报警装置。 第五节《职业病防治法》相关知识

一、《职业病防治法》的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2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职业病防治法》虽然以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为直接立法目的,但是其深远意义远远大于职业病防治本身。《职业病防治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依法治国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职业病防治法》不仅是一部针对职业病预防和控制的卫生行政管理法律,更是一部劳动者健康权益保护法,或者说这部法律带有很强的劳动者权益保护立法色彩。其第一条阐述了立法目的,概括起来包括三层含义:一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职业病的发生;二是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与健康相关的权利;三是促进经济发展。第一层含义是立法的直接目的,即依靠法治手段解决我国严重的职业病危害问题。第二层含义是根本,防治职业病必须落实在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这个根本问题上。只有劳动者健康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才能实现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的目的。第三层含义是职业病防治立法与发展经济的关系,这是立法要达到的长远目标。这样的立法构思是符合现代法治思想,符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关怀。

二、《职业病防治法》包括的内容

《职业病防治法》包括总则、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等七个章节。《职业病防治法》是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形势下制定的,它从法律规范的角度,维护了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部非常好的法律。

三、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

《职业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防治职业病关健在预防,不少职业病目前尚无有效根治手段,但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控制职业病必须从源头抓起。本法规定的建设项目预评价制度、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三同时”审查制度。这些都是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力求在把预防控制措施提前到建设项目的论证、设计、施工阶段、从根本上消除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危害。

四、劳动者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以下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1、培训权:劳动者有接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权利;

2、保护权:依法享有获得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力。劳动者享有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的权利,有要求用人单位提供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的权力;

3、知情权:劳动者有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权利;

4、检举控告权:劳动者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有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5、依法拒绝作业权:劳动者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6、参与决策权:劳动者享有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

7、要求赔偿权:劳动者对职业危害造成的健康损害有依法要求赔偿的权利;

8、特殊保护权:未成年工、女工、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依法享有特殊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五、劳动者健康权益的维护

(一)用人单位应依法采取下列措施维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1、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2、建立和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相关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场所、环境和条件;

4、采用有利于防止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

5、为劳动者提供合格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并注意维护;

6、积极配合职业卫生监督机构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

7、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并将结果向劳动者公布;

8、对劳动者进行岗前和在岗期间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

9、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如实告知劳动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应设置警示标志;

10、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11、不得安排未成年人从事职业危害作业,不得安排孕妇、哺乳期的女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害的作业;

 

12、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给与适当的岗位津帖,妥善安置有职业禁忌或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对疑似职业病者及时安排诊断,对职业病病人及时安排诊断、治疗、康复,妥善安置并依法予以赔偿。

13发生或可能发生职业病伤害事故时,应及时采取应急救援措施,对遭受或可能遭受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康复检查和医学观察;

14、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15、劳动者申请作职业病鉴定时,用人单位应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所需的有关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

(二)劳动者应如何保护自己的健康权益?

1、劳动者要通过学习《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自己所履行的义务:了解相关的职业病防护知识;自觉遵守企业制定的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自觉并正确地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隐患及时报告。

2、运用《职业病防治法》,争取劳动者所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应当明确的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一旦存在事实的雇佣关系,不论用人单位属于何种性质、属于什么经济类型,是否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均可受到该法的保护。

第二篇: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人员安全技术培训教案

港口特种车辆驾驶与维修教案

第一章 概述

一、教学内容

1、安全基础知识

2、企业内机动车辆的分类

二、教学重点

安全基础知识、企业内机动车辆的分类

三、教学难点

企业内机动车辆的分类

四、课时安排:2个课时。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参观实物

七、教学步骤

(一)基础知识

1、企业内运输的概念

2、企业内在运输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3、企业内安全运输的重要性

(二)企业内机动车辆的分类

按总质量、总长度、功率、用途、行走方式、操纵方式等分类: 1.大型汽车——总质量大于4500kg或总长度在6m以上的汽车;

2. 小型汽车——总质量在4500kg(含)以下和总长度在6m (含)以下的汽车; 3. 大型方向盘式拖拉机——发动机功率为14.7kW(含)以上的方向盘式拖拉机; 4.小型方向盘式拖拉机——发动机功率小于14.7kW的方向盘式拖拉机;

5. 专用机械车——装有充气轮胎,可以在道路上自行行驶的专用机械车。主要包括内燃叉车、装载车(或称铲车、铲斗车)、前置式翻斗车等车型; 6 .手扶拖拉机——用手把操纵转向的轮式拖拉机;

7. 手把式三轮机动车——用手把操纵转向的三轮机动车; 8. 履带车——履路带式机动车;

9. 蓄电池车——以蓄电池为动力的机动车。主要包括蓄电池货车、蓄电池叉车等车型; 10.用于企业内生产运输的其它机动车辆。

(三)企业内机动车辆 1.汽车的组成 1)动力装置 2)底盘 3)车身 4)电气设备

2.叉车、装载车(又称铲车)的组成 1)动力装置 2)底盘

3)车身与工作装置 4)电气设备

3.推土机、挖掘机、轧路机、平铺机等

推土机具有完成推平、回填、堆装、牵引等多种功能。 挖掘机具有挖掘、采掘、堆砌、装载、平整场地等功用。 轧路机和平铺机是道路施工机械。

推土机按行走方式可分为轮胎式和履带式两种。

挖掘机也根据行走机构的不同,分为履带式、轮胎式等几种。

第二章 企业内道路安全要求

一、教学内容

1、企业内道路的分类

2、企业内道路的基本安全要求

二、教学重点

企业内道路的基本安全要求

三、教学难点

企业内道路的基本安全要求

四、课时安排:2个课时。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步骤

(一)企业内道路的分类 1. 主干道 2. 次干道 3. 辅助道路 4. 车间外道 5. 车间内通道 6. 人行道

(二)企业内道路的基本安全要求 1.厂内道路

要求道路的平面布置、宽度、路面、路层、坡度等应适应企业内生产运输、防振、防尘及装卸搬运机械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内道路的设计应符合《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和《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的规定。 2.车间通道

车间通道的基本安全要求 要求记住一些常用标准与数据

第三章 机动车辆的动力装置

一、教学内容

1.汽油发动机的原理与构造 2.柴油发动机的原理与构造 3. 电动机的原理与构造

二、教学重点

柴油发动机的原理与构造

三、教学难点

柴油发动机的原理与构造

四、课时安排:4个课时。

五、教具准备:课件;发动机实物

六、教学方法:理论教学;现场教学

七、教学步骤:

(一)汽油机的总体构造

汽油机一般由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构成。即曲柄连杆机构与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点火系、冷却系、润滑系和起动系。

1. 曲柄连杆机构

(1)气缸体曲轴箱组:包括气缸体、气缸盖、气缸垫、气缸套机油盘等机件。 (2)活塞连杆组:包括活塞、活塞环、活塞销、连杆等机件。 (3)曲轴飞轮组:包括曲轴、飞轮及装在曲轴上的其它零件。 2.配气机构

1)配气机构的功用 2)配气机构的组成

配气机构由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构成。

按气门组的布置形式,配气机构分为顶置式和侧置式。 3)气门间隙

一般冷态下,进气间隙为0.25~0.30mm,排气门间隙为0.30~0.35mm。 3.汽油机燃料供给系

1)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 2)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 (1)化油器式汽油机燃料供给系

①汽油供给装置②空气供给装置 包括空气滤清器③可然混合气形成装置 化油器④可然混合气供给的废气排出装置

(2)电控燃油喷射式(EFI)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

①进气系统②燃料系统③控制系统④可燃混合气供给和废气排出装置 3)汽油机燃料供给的工作过程

(1)化油器式汽油机燃料供给系工作过程

(2)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式汽油机燃料供给系工作过程 4.点火系

1)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

(1)电源(2)点火线圈(3)分电器(4)火花塞(5)附加电阻 2)低压电路与高压电路

5、润滑系

1)内燃机润滑系的基本组成

2)润滑系的作用

润滑、冷却、清洗、密封、减振、防锈蚀

6.冷却系

1)水冷却系的组成 2)水冷却系的工作过程 7.起动系

启动机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直流串激式电动机

2)传动机构(或啮合机构、离合器) 3)操纵机构(即开关)

(二)四行程汽油机工作原理 1.常用部分术语

1) 上止点2)下止点3)活塞行程4)曲柄半径5) 工作循环 2.四行程汽油机工作原理 1)进气行程 2)压缩行程 3)作功行程 4)排气行程

四行程内燃机曲轴旋转两周(720°),活塞在上、下止点间往复运动了四个行程。 (二)柴油发动机

柴油机靠压缩着火,无点火系,燃料供给系与汽油机有较大区别 1.四行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1) 进气行程 (2)压缩行程 (3)作功行程 (4)排气行程 注意每个行程与汽油机的区别 2.柴油机的燃料供给系

(1)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

主要由柴油箱、输油泵、柴油粗滤清器、细滤清器、喷油泵、喷油器、调速器、高压油管、低压油管和回油管组成

(2)柴油机的燃料供给系的工作过程 3.柴油机的调速器

为保证柴油机工作的稳定性,防止柴油机怠速熄火和高速飞车,柴油机上必须安装调速器。

调速器主要有两极式和全程式两种

(三)电动机

1.蓄电池车的蓄电池 常使用的是酸性蓄电池 蓄电池的充电

(1)初次充电的方法 (2)日常充电的方法 2.直流电动机

(1)直流电动机的构造

主要由电机壳、电机轴、电枢(转子)、换向器、电刷、激磁铁芯及轴承等组成 (2)直流电动机的接线方式 (3)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 机动车辆的底盘

一、教学内容

机动车辆底盘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二、教学重点

1. 行驶系构造与工作原理 2. 转向系构造与工作原理 3. 制动系构造与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

制动系构造与工作原理

四、课时安排:6个课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底盘构件实物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实物讲解相结合

七、教学步骤

(一)传动系

传动系由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等组成

1.离合器

离合器的功能:切断动力;平稳接触;防止过载 (1)单片干式离合器结构及工作过程 (2)双片干式离合器结构及工作过程 2.变速器

变速器的功用:实施倒车;改变转速、改变扭矩;切断动力以便启动和怠速运转 (1)手动变速器的基本结构 (2)自动变速器的基本结构 3. 万向传动装置

(1)万向传动装置的作用 在相互位置不断变化的机械装置之间平稳传递动力 (2)万向传动装置的组成

①万向节 十字轴式万向节;等速万向节;挠性万向节 ②传动轴 ③中间支承 4.驱动桥

作用是将万向节传动装置传来的动力折过90°角改变力的传递方向,并由主减速器降速增扭后将力转给差速器,再分配到左右半轴,最后传至驱动轮,使汽车行驶。

1)主减速器

2)差速器 能以不同的速度子路面上作纯滚动 3)半轴和桥壳 (1)半轴 (2)桥壳

(二)行驶系

汽车行驶系的作用:承受汽车重量及行驶、制动、转向时的各种力矩;缓和路面冲击;提供路面附着力。

汽车行驶系的组成:

1.车架 支撑连接汽车各部件

2.车桥

(1)车桥的作用与分类 (2)转向桥 (3)转向驱动桥 (4)转向轮定位

1)主销后倾的作用 2)主销内倾的作用

3)转向轮外倾的作用

4)转向轮前束的作用 ;前束的调整方法

3车轮

1)车轮与轮胎的作用

2)车轮的分类:钢制、铝制;轮辋规格的表示方法

3)轮胎的分类:充气轮胎和实心轮胎;有内胎轮胎和无内胎轮胎;斜交轮胎和子午线轮胎。

轮胎的规格代号:斜交胎、子午线胎、轿车轮胎的规格表示方法 4)履带式行走装置

4、悬挂装置

1)悬挂装置的作用 2)悬架 3)减震器

(三) 转向系

转向系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1.转向器 改变方向盘传来的力的方向,并增加转向力矩 2.转向传动装置

3.液压转向助力器 小部分靠人力,大部分靠发动机提供的液压能。操纵轻便、吸收路面冲击

(四) 制动系

1.行车制动

1)液压制动传动装置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气压制动传动装置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气顶油增力式制动系统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2.驻车制动

驻车制动器(又称中央制动器、手制动器)的功用 驻车制动器有盘式、鼓式和带式三种

第五章 机动车辆的电气设备

一、教学内容

机动车辆的电气设备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二、教学重点

1、 蓄电池构造与充电

2、 照明与信号装置

三、教学难点

1.蓄电池构造与充电 2.发电机工作原理

四、课时安排:2个课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汽车电器构件实物.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实物讲解相结合

七、教学步骤

(一)供电设备 1.蓄电池

1)蓄电池的构造及型号 2)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1)放电过程

(2)充电过程 2.发电机

作用: 在发动机正常工作转速范围内,向除起动机外的所有用电设备供给的同时,还向蓄电池充电。

1)交流发电机的构造 (1)转子 (2)定子 (3)整流器 (4)端盖

2)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3)交流发电机调节器

作用:保证车辆电路电压的稳定。目前多为集成式,安装在发动机内。

(二)用电设备

1.起动机

1) 起动机的作用

2)起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1)直流电动机 (2)磁极 (3)传动机构 2.照明与信号装置 1)照明装置

包括前照灯、倒车灯、雾灯、仪表灯、驾驶室顶灯、车门灯等。 2) 信号装置

(1)灯光信号装置

(2)声响信号装置

3) 仪表与辅助装置

(1)仪表

①电流表

②机油压力表

③冷却液温度表

④燃油表 2)辅助装置

(三)蓄电池车的电气设备

主要包括电动机、调速系统和辅助装置三部分

蓄电池车的调速系统有电阻调速系统和晶闸管调速系统两种形式。

第六章 机动车辆的工作装置

一、教学内容

1、机动车辆的工作装置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2、机动车辆的工作装置的安全要求

二、教学重点

1.机动车辆的工作装置的构造 2.机动车辆的工作装置的安全要求

三、教学难点

机动车辆的工作装置的安全要求

四、课时安排:2个课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叉车、铲车实物.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实物讲解相结合

七、教学步骤:

(一) 叉车及前置翻斗车的工作装置 1.叉车的工作原理

叉车的工作装置是由货叉、叉架、门架、起升链条和链轮等组成。 1)货叉 2)叉架 3)叉车门架 4)链条

5)叉车属具 包括铲斗、挑杆、桶夹、圆木夹、推货器、横移货叉。 2.叉车工作装置的安全要求 3.工作装置的液压系统

叉车的液压系统主要由油泵、换向阀、起升油缸、倾斜油缸、邮箱和油管等组成 1)油泵 2)油缸 3)夜压阀

4.叉车液压系统的安全要求 5.叉车的稳定性

1)叉车满载码垛时的纵向稳定性 2)叉车满载行驶时的纵向稳定性 3)叉车满载码垛时的横向稳定性 4)叉车空载行驶时的横向稳定性

6.前置翻斗车工作装置和安全要求 1)控制载荷的车速

2)注意前置翻斗车的制动性能。 3)经常检查锁止机件是否齐全、有效

(二) 装载车、推土机及挖掘机的工作装置 1.装载车的工作装置

1)装载机工作装置的作用、组成与结构型式 装载机的铲斗容量分为几何斗容和额定斗容。

装载机按装卸方式可分为前卸式、回转式和后卸式三种。 2)装载机工作装置的安全要求 3)装载机工作装置的液压系统

4.装载机液压系统的安全要求 5.装载机的稳定性

(三)推土机的工作原理 1.推土机工作装置的组成 (1) 推铲 (2) 操纵机构

2.液压操纵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液压操纵机构由油箱、液压泵、调压阀、分配阀、液压油缸、油管路杠杆系统等组成。

操纵杆有四个操纵位置;上升、固定、下降和自由。

(四)挖掘机的工作原理 1.工作装置的型式与组成 (1)动臂 (2)作业机具 2.操纵系统

(1)机械操纵结构与工作原理 (2)气压操纵结构与工作原理 (3)液压操纵结构与工作原理 (4)电气操纵结构与工作原理 3.回转机构

(1)回转机构的传动方式 (2)回转滚盘

第七章 企业内机动车辆的安全驾驶

一、教学内容

1、影响驾驶安全的因素

2、企业内机动车辆的安全驾驶要求

二、教学重点

企业内机动车辆的安全驾驶要求

三、教学难点

企业内机动车辆的安全驾驶要求

四、课时安排:4个课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叉车、铲车实物.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实物讲解相结合

七、教学步骤

(一) 驾驶员情况的综合分析 包括反应特性、视觉特性、车辆行驶中知觉空间、饮酒与驾驶、驾驶疲劳、事故心理等方面。

(二) 企业内机动车的安全性能 1.车辆的制动性能

2.车辆的稳定性能及影响因素 1) 载超重 2) 载超高 3) 装载偏斜

4) 装载超宽或加长

5) 货物未固定或捆绑不牢 6) 装载危险品 3.车辆的通过性能 4.车辆的转向性能

(三) 企业内机动车辆的安全驾驶要求 1.车辆驾驶操纵系统的使用 1) 方向盘 2)油门踏板 3)离合器踏板 4)变速杆 5)制动踏板

2.车辆的安全起步

车辆起步应做到安全、平稳、敏捷,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车辆的停放 4.倒车

1)倒车的姿势 (1)注视后窗倒车 (2)注视侧方倒车 2)倒车操作方法 (1) 直线倒车 (2) 转向倒车 5.调头

1)调头地点的选择

2)调头时的操作 6.转弯

必须减速、保持车辆稳定、要鸣喇叭、靠右行 7.安全会车和让车

会车时要注意保持足够的安全横向距离,做到“礼让三分” 8.超车

9.通过铁路道口的安全行驶 10.企业内机动车辆行驶速度 11.交叉路口和盲区的安全行驶 12.冰雪路面的安全行驶

冰雪地段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制动距离即制动特性,二是驾驶员的视线,三是路面上其它交通参与者的行为。 滑溜有以下四种: 1)后轮滑溜 2)前轮滑溜 3)动力滑溜 4)横向滑溜

防止上述滑溜的办法

13.企业内机动车安全行驶的一般规定

第八章 企业内常见机动车辆安全驾驶操作规程

一、教学内容

企业内常见机动车辆安全驾驶操作规程

二、教学重点

企业内常见机动车辆安全驾驶操作规程

三、教学难点

企业内常见机动车辆安全驾驶操作规程

四、课时安排:4个课时。

五、教具准备:叉车、铲车实物.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实物讲解相结合

七、教学步骤

(一) 货运汽车、拖拉机安全驾驶操作规程 货运汽车安全驾驶操作规程

1.发动机未熄火前,汽车不得添加燃油。

2.严禁用汽油攃洗车辆,清洗零件和烘烤车辆等。 3.严禁用明火作照明检查油箱的油量. 4.严禁采取不经过汽油泵和滤清器而直接用各种容器或其它自流方式向发动机上的化油器内加注汽油。

5.严禁将各种盛装汽油的容器放在驾驶室内。 6.在有汽油的地方,禁止吸烟,严禁火种。 7.化油器回火时,应立即停车检查。 8.严禁使用高压线“吊火”的作法。

9.汽车电线着火时,应立即关闭电门,迅速拆除蓄电池连线。 10.调整发动机传动皮带时,须关闭发动机。 11.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容易转动和位移部位。 12.拆卸机件时不得使用不合适的工具。

13.维护修理时,车辆应选择平坦地点停放,拉紧手制动,变速杆放入空档,而且前后车轮应用三角木塞住,以防车辆溜动发生事故。 拖拉机安全驾驶操作规程

(二) 蓄电池车安全驾驶操作规程 1.检查车辆 2.起步 3.行驶 4.装载

(三) 叉车安全驾驶操作规程 1.检查车辆 2.起步 3.行驶 4.装卸

(四)前置翻斗车安全驾驶操作规程

1.检查车辆 2.起步 3.挂档、换档 5.行驶 6.装卸料

(五) 装载机安全驾驶操作规程

1.检查车辆 2.起步 3.行驶 4.装卸作业

(六) 推土机安全驾驶操作规程 1.检查车辆 2.起步 3.作业

(七) 挖掘机安全驾驶操作规程

1.检查车辆 2.起步 3.行驶 4.进入作业现场 5.挖掘作业

第九章 企业内机动车辆的使用、维护及故障诊断

一、教学内容

企业内机动车辆的使用、维护及故障诊断方法

二、教学重点

企业内机动车辆的使用、维护及故障诊断方法

三、教学难点

企业内机动车辆的故障诊断方法

四、课时安排:8个课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叉车、铲车实物;发动机实训台架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现场实物讲解、实操演练

七、教学步骤

(一) 车辆的正确使用 一)通常情况下的使用 1.发动机 2.底盘 3.工作装置

二)特殊情况下的使用 1.车辆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 1)低温带来的不利因素 (1)影响发动机起动

(2)冷却系和蓄电池容易冻结 (3)气缸磨损加剧与燃料消耗增加 (4)运行作业困难,不利于安全生产 2)低温条件下的技术措施 (1)防冻 (2)预热保温

(3)正确使用燃、润料 (4)提高发电机充电电流

(5)对燃料供给系和点火系进行必要的调整 (6)精心驾驶和操作 2.高温条件下的作用

1)换用夏季润滑油、润滑脂 2)提高发动机冷却系的散热功能 3)调整发动机化油器 4)调整发动机点火系

5)经常检查蓄电池的电解液液面高度 6)注意轮胎的温度和气压 3.车辆在高原地区的使用 1)高原地区对车辆的影响 (2)对制动系的影响

2)车辆在高原地区使用的技术措施 4.车辆走合期的使用

(二) 车辆的维护

一)车辆维护制度和车辆维护

1)日常维护 2)一级维护 3)二级维护

4)季节维护可结合定期维护进行 5)走合维护:走合期满后进行 二)车辆的日常维护

1.货运车辆、拖拉机的日常维护 1)出车前检查 2)工作中检查 3)收车后检查

2.叉车、装载机的日常维护 1)出车前检查 2)工作中检查 3)收车后检查

3.蓄电池搬运车、蓄电池叉车的日常维护 1)出车前检查 2)工作中检查 3)收车后检查

(三)车辆维护与车辆修理

车辆维护必须按有关规定或车辆制造厂家的使用说明书要求按期强制执行,不得拖延,这就是车辆维护的强制性。

车辆修理应贯彻视情修理的原则。

(三) 车辆一般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 气缸垫故障

现象:水箱沸腾;发动机加速不良并喘振; 排除方法:更换汽缸垫 2. 燃料供给系故障

1)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故障

混合气过稀故障诊断 混合气过浓故障诊断 发动机加速不良故障 怠速运转不良故障 2)柴油机燃料供给系故障 低压油路故障诊断 高压油路故障诊断

柴油机不能发动且排黑烟的故障诊断 柴油机不能发动冒白烟故障诊断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中空气的排除 3)点火系故障

第十章:企业内机动车辆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一、教学内容

企业内机动车辆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二、教学重点

1、 企业内机动车辆及防火技术要求

2、 灭火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

企业内机动车辆及防火技术要求

四、课时安排:2个课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灭火器实物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操作示范

七、教学步骤

(一) 企业内机动车辆防火、防爆的基本概念 一)燃烧与火灾的产生机理 二)爆炸的产生及特点 三)灭火的基本方法 1. 冷却法 2. 隔离法 3. 窒息法

4. 中断化学反应法

(二) 企业内机动车辆及防火技术要求 一)机动车辆发生火灾的原因

二)车辆防火和防化学伤害安全技术要求 1. 车辆在加注燃油时防火安全要求

2. 车辆检修时防火和防化学伤害的安全要求 3. 防静电的安全要求

(三) 车库及作业场所防火安全技术要求 车库及作业场所的防火要求

(四) 常用灭火器材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常用的灭火器材有: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1211灭火器等。 灭火时的注意事项

1. 油类着火禁止用水扑救。

2. 电器设备、线路等着火时,禁止使用水扑救。

3. 气体着火时,应先切断气源,用二氧化碳和干粉灭火器。

第十一章 企业内机动车辆伤害事故

一、教学内容

1、企业内机动车辆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2、企业内机动车辆伤害事故的预防

二、教学重点

企业内机动车辆伤害事故的预防

三、教学难点

企业内机动车辆伤害事故的预防

四、课时安排:2个课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步骤

(一)企业内机动车辆伤害事故案例 一)企业内机动车辆事故的种类 1.按车辆事故的事态分 2.按厂区道路分 3.按伤害程度分

二)车辆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1.违章驾车 2.疏忽大意 3.车况不良 4.道路环境 5.管理因素

三)常见车辆伤害事故案例 1. 无证驾驶事故事故案例 2. 交叉路口事故案例 3. 超速行驶事故案例 4. 酒后驾车事故 5.倒车事故

6. 车辆状况不良事故 7. 装卸事故

8. 通过铁路道口的事故 9. 起重伤害事故

(二) 企业内机动车辆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驾驶员应付事故的基本修养

1. 必须对交通的冲突点保持充分的缓冲空间和缓冲时间 2. 车辆伤害事故的避让与处置 二)车辆肇事后应做的工作 1. 车辆伤害事故现场 2. 现场勘察的目的

3. 肇事后驾驶员应做的工作 4. 事故发生单位应做的工作

(三)常见事故的预防 1. 厂区直路事故预防

2. 3. 4. 5. 企业内交叉路口行车事故预防 企业内倒车事故的预防 叉车装卸事故的预防 夜间行车事故预防

第十一章 叉车铲车的维修

一、教学内容

1、具有维修特种车辆维修的基本技能。

2、企业内机动车辆伤害事故的预防能根据工作环境进行独立的安全操作。

二、教学重点

1、特种车辆维修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难点

1、特种车辆故障故障诊断。

四、课时安排:34个课时。

五、教具准备:各实训设施

六、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

七、教学步骤

(一)铲车常见故障

铲车工作装置常见故障有:铲斗斗齿(刀刃)磨损、斗前壁磨损;各构件(铲斗、动臂、摇臂、连杆等)变形、裂纹、开焊等,各铰接孔磨损松旷等。

1. 铲斗和动臂均无动作 2. 铲斗翻转力不够 3. 动臂起升力不够

4. 翻斗旋转和动臂起升运动速度缓慢 5. 动臂起升速度缓慢但动臂起升速度正常 6. 翻斗翻转速度缓慢但动臂起升速度正常 7. 动臂油缸不能锁紧

8. 操纵伐操纵杆沉重或操纵不动 9. 液压油油温过高

10. 动臂油缸动作不稳定,有爬行现象

(二)叉车常见故障

1.工作装置液压系统故障常见故障

(1)空载时不能起升或起升达不到额定起重量

(2)货叉升起在空中时,在中途不能停留并连续下滑

(3)货叉超速下降

(4)货叉起升或门架货斜时运动不平稳,出现抖动或爬行

(5)货叉从停止状态转为再上升状态时,货叉先下降一小段后再上升 (6)门架不能前后倾斜 (7)门架自动前倾

(8)系统噪声太大,油温很快过热 (9)齿轮液压泵常见故障 2.转向部分故障 ⑴转向沉重 ⑵转向不平稳 ⑶转向失灵 ⑷转盘不能回正

⑸无人力转向或动力转向时,转向动力缸到了极限位置驾驶员终点感觉不明显 ⑹转向器漏油

3.机械装置故障

⑴门架、叉架起升、下降不平稳

⑵叉车运行中,工作装置振动大,发生杂声

(三)各种故障案例

(四)编写排除的方案

(五)实际操作训练

(六)归纳总结

第三篇: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培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知识,火灾扑救常识,加强全员的防火意识; 2. 了解当前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加强企业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3. 熟悉公司各区域的消防设施及消防器材的所在位置; 4. 掌握火警险、(灾)发生后的报警程序; 5. 掌握灭火技能及疏散逃生、自救的办法。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消防安全常识、扑救常识及灭火方法; 2. 开展企业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三、教学难点

开展企业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四、教学要求

知识方面:了解有关消防知识,明确危害安全的行为。

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时刻提高警惕,自觉做好火灾防范工作。 觉悟方面:认识消防安全的必要性,树立消防安全意识:增强责任感。

五、教学内容

(一)引言—教学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断增多,不发达地区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增大,加之此类地区主要以手工业为主,一些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急剧增多。而大部分企业负责人是以前在外地打工回来兴办企业的,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缺少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的情况,更谈不上安全管理经验,而企业所招员工大部分是本地区无业妇女,或者是外来务工人员,有的年龄偏高,有的文化层次偏低,导致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没有任何消防安全意识,这样就增大了企业火灾危险性。

如何做好不发达地区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有效降低此类企业的火灾发生率,防止发生群死群伤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显得尤为重要。希望通过本次消防知识的学习,来提高我们自身消防安全意识,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二)导入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定义

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指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也就是说产品成本中活劳动量消耗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又称为劳动集约型企业。

在劳动密集型企业里平均每个工人的劳动装备不高,比如纺织业、服务企业、食品企业、日用百货等轻工企业以及服务性企业等。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征:这类企业具有人员密集、流动性大、功能复杂,用火用电量大、易燃易爆可燃材料多、火灾危险性大等特点,消防安全管理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火灾,极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因此,做好此类场所的火灾防控具有重大意义。

(三)典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火灾案例剖析

1、山东寿光一食品厂火灾事故

事故概况:2014年11月16日19时许,寿光市龙源食品有限公司一胡萝卜包装车间发生火灾。事故导致18人死亡,13人受伤,过火面积5000平方米。

事故原因:该公司保鲜恒温库内沿墙敷设的制冷风机供电线路接头过热短路,引燃墙面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继而引发火灾。

间接原因:企业违法违规生产经营,生产厂房未经正规设计、未申报验收;违规使用不合格保温材料,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培训教育不到位,企业未组织从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教育;应急管理缺失,无预案、无演练;个别部门监管工作不到位;属地管理,特别是行政末端管理有漏洞等。

2、武汉经开区“7.12”火灾事故

事故概况:2011年7月12日9时许,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荆路一座出租厂房发生火灾,造成15人死亡,过火面积3450平方米。

事故原因:车间内照明灯具导线短路,引燃下方可燃物造成。

间接原因:一是厂房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有关单位擅自将原设计的戊类厂房改为集生产、储存、销售、办公和人员食宿为一体的“多合一”场所,人员食宿与生产区域未实行防火分隔,且厂房的安全出口不满足消防安全要求,疏散通道堵塞,严重影响人员疏散逃生和灭火救援。二是现场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在火灾发生后20多分钟才报警,延误了灭火救援的时机,且部分现场人员没有在第一时间逃生反而到二层躲避,造成了人员伤亡的扩大。三是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对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打击不力,在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中存在漏洞。

类似的火灾事故还有很多,如“6.3”吉林德惠禽业公司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共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17234平方米主厂房及主厂房内生产设备被损毁,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广东揭阳“3. 26” 火灾,死亡12人等。

(四)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存在的火灾隐患?

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发生火灾事故的共同特征体现在:易燃物品多,火灾载荷大;企业基础消防设施薄弱;缺乏必要的消防设备设施;管理人员、企业职工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疏散出口不足,疏散宽度不够;电气设备使用和设计不当;操作技术不专业,保护措施不健全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消防安全先天不足,火灾隐患严重

绝大多数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分布于人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在没有取得建设、规划等有关部门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动工修建,导致建筑本身存在规划布局不合理、防火间距不足、消防水源、消防车道、安全出口、消防设施缺乏等问题。甚至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是由村民、居民住房改作生产车间、仓库甚至冷库等,其建筑结构大都以砖木、简易钢结构等为主,耐火极限普遍较低,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烧连营、坍塌等严重后果。有的厂房之间、车间与车间缺少必要的防火间距;有的住宿、仓储、生产、生活等不同用途的房间之间没有用防火墙进行防火分隔;用于疏散的楼梯、通道、出口数量和宽度不能满足消防要求,也普遍缺乏疏散指示标志和火灾事故照明,不具备安全疏散条件。

2.易燃物品多,火灾荷载大

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多为粗加工,主要集中于服装、制鞋、纺织、食品、日用百货加工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化学纤维、皮革、塑料、橡胶等可燃物品以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这些物品在使用时都极易导致火灾发生。同时,这些物品在燃烧后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氰化物等有毒气体,能在短时间内造成吸入者昏迷,丧失逃生能力,给员工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有些企业由于厂房面积较小,未设置独立的仓库,车间与仓库混杂,有的甚至擅自将车间、仓库、员工集体宿舍设为一体,形成了典型的“三合一”、“多合一”建筑,经营者又往往只重视防盗措施,却忽视防火逃生安全,有些企业甚至将生产的易燃物品堆放在疏散通道上,在火灾情况下,极易导致群死群伤的惨剧发生。

3.消防基础设施及灭火器材匮乏

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厂房的设计、施工都未经消防审核,导致在消防车道、防火间距、消防水源、电气线路等消防基础设施上存在很多问题。有的是行车道路难以供消防车辆通行,消防车难以靠近;有的是室内外消火栓数量严重不足,消防用水严重缺乏,发生火灾后无法组织有效扑救;有的地区消防给水管道过细,甚至有些地区还未铺设市政消防供水管网,无法满足消防用水的需求;有的厂区不仅没有消防水源,甚至连必要的灭火器材都没有配置,一旦发生火灾,很难得到及时控制,往往小火酿成大灾。

4.企业消防管理混乱,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以家庭作坊式运作为主,企业员工和经营者多为普通群众,无企业消防管理经验,安全意识淡薄。有的聘请非专业电工安装电气设备、照明灯具,导致厂区内电线乱拉乱接,闸刀裸露,应该防爆的场所未采用防爆电器等现象严重;有的不讲科学、盲目蛮干,违章操作,很多应持证上岗的电工、焊工等专业工种选用无上岗证人员操作;有的消防安全制度不健全,没有逐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也不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不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和疏散演练,消防安全成为了一句空话。

(五)解决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问题的对策

为了解决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问题,除了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科学规划,各有关行政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之外,还需要加强企业消防安全管理。

1、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包括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定期开展防火巡查、检查;确保单位的消防设施、设备完好并持续进行维护;定期组织开展消防演练等。

2、加强企业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1)提高企业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劳动密集型企业每月至少要组织一次防火检查,内设的部门、班组每周应当开展一次防火检查;单位消防安保人员每天要进行防火巡查,生产期间的防火巡査至少每两个小时一次。

 防火检査、巡查的重点是:

1、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防火间距是否被占用;

2、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火灾事故应急照明设置是否正确、醒目、完整好用;

3、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是否制定并组织员工进行演练,员工是否掌握基本的防火灭火和疏散逃生知识;

4、消防控制室或值班室人员是否在岗在位;

5、消防水源是否充足;室内、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有无损坏、埋压、

6、消防器材是否配备充足并且完整好用;

7、各种电气线路、设备是否符合防火要求,有无违章使用情况;

8、水泵房、配电室、风机房、电梯机房等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措遮挡、圈占等影响使用的情况;

施是否落实;

9、生产场所有无吸烟或遗留火种的现象;有无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10、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要立即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应当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资金,限时消除。 (2)提高企业组织扑救初期火灾能力

要做到“火情发现早、小火灭得了”。确保一旦发生火情,能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到位、有效处置。熟悉消防设备,熟练掌握火警处置和启动消防设施设备的程序和方法;

 初起火灾的扑救和火场逃生 切记两个原则:

第一,火灾扑救最佳时机是初起阶段(注意:组织扑救火灾与报119火警电话同时进行)。

第二,火场逃生不变法则:防止烟气侵害、冷静科学逃生! (3)提高企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

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员聚集且流动性强,场所人员对环境比较陌生,对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消防安全疏散设施不熟悉,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因此 ,企业员工必须具备火场逃生自救、互救特别是组织人员疏散的能力:

1) 要研究制定本单位、本部门、本区域切合实际的火场疏散逃生预案, 2) 负责疏散引导的人员,要对周围环境了如指掌,熟悉逃生路线,熟悉安全出口的位置,熟悉疏散装备、器材的 放置位置并熟练掌握使用方法;

3) 一旦发生火灾后,消防控制室、值班室要迅速启动应急广播、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或其它警示信号;

4) 疏散人员时,要通过喊话或发出灯光信号等方式,通知和引导人员采取正确方式,沿正确臓有序逃生,并提醒人员不要恐t 要互帮互助,提高疏散效率;

5) 负责疏散引导的人员,要始终保持与指挥中心或消防 控制室、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的联络,随时根据火场 变化调整疏散路线;

6) 当火灾无法控制时,火场总指挥要及时通知所有参加救援人员撤离。 (4)提高企业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领导及每一名员工必须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具备基本的防火灭火技能。同时还要釆取有效措施,向顾客宣传消防知识。因此,企业必须具备消防安全教育能力。

1)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必须明确和履行消防安全职责,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执行各项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并成为消防安全明白人;

2) 根据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度;

3) 要加强对员工上岗或转岗前的消防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上岗。对在岗人员, 至少每半年要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使员工懂得本岗位火灾的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懂得扑救火灾的方法,懂得逃生的方法;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报火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疏散逃生;

4) 要充分运用顾客须知、服务指南、展板、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等宣传载体,开展消防宣传;利用每日点名、例会、交接班、总结大会、店庆等活动,进行消防宣传教育;

5) 劳动密集型企业要设立专兼职消防宣传员,经过专业培训后,专门从事事(负责)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单位还应在主要出入口设置“消防安全告知书”,向外来人员进行消防宣传;

6) 单位的消防设施、器材要粘贴提示性或警示性标识,在重点部位、人员聚集区等场所黏贴“严禁烟火”、“严禁吸烟”等警示性标识。

(六)发现火灾时的应急处置措施 1.如何报警?

1) 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如发现有人受伤或窒息,拨打急救电话120。报警时要讲清楚:

详细地址;

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 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

2)报警后派专人到路口迎接消防车,并维持路口到起火点的道路通畅。 2.如何灭火?

1) 一旦起火,不要惊慌失措,如果是在火势不大的情况下,应迅速利用身边备有的简易灭火器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源头。

2) 含油液体起火时—绝不能直接用水灭火可用干粉灭火器或沙土将其扑灭;如火势较小,可用浸湿的棉被、衣物等覆盖,令火窒息。

3) 煤气罐着火时—要用浸湿的棉被、衣物等捂盖灭火,并将阀门关闭。 4) 电器或线路着火时—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3.火场自救逃生方法、技巧

1) 逃生时的心态:a、保持心里镇定,不要慌乱,惊慌失措是火灾逃生大忌;b、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过分贪婪财物;c、做好防烟措施:湿毛巾;简易防烟面具;d、辨别方向找出口

2) 平时多了解火灾逃生的线路

3) 火灾浓烟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使身体贴地,摸墙壁寻找出口。 4. 常见的消防器材及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干粉灭火器, CO2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消防水带和消防车等。 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提起灭火器并将安全梢拉开。

2、将皮管朝向火点。

3、用力压下把手,选择上风位置接近火点,将干粉射入火焰基部。

4、息灭后并以水冷却除烟。

六、结束语

火是一种自然力,火的使用使人类得以进化和发展,才有今天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火是具有双重性的,它在给人类带来文明和幸福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失去控制的火,会烧毁人类经过辛勤劳动的物质财富,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和健康。

消防工作任重而道远,做好消防工作是确保社会健康和谐,企业顺利发展,家庭幸福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度,抓好制度落实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抓好职员教育培训工作,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技能。

最后,请记住防火安全的保护神---火警电话“119”!

第四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培训教案DOC(模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教案

人力资源规划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与变革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P1 组织设计理论的内涵

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的对比分析;

重点:投影图示对比,表现前者包括后者。

组织理论的发展:

重点:投影补充课外知识:韦伯和法约尔的生平介绍

组织理论的分类:静态和动态(静态是核心内容)

重点:投影静态与动态的内容

组织结构的5项基本原则

重点:举例解释5项原则的违背结果

新型组织结构模式P4 多维立体组织结构

重点:提示三个中心

重点:辨析母子公司与总分公司的区别

.企业集团

重点:投影结构图:核心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协作企业 重点:举例说明:依托型、独立型、参谋型、非常设

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P8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

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P9 重点:投影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动态与静态符合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程序P10 重点:变革流程举例说明

排除组织结构变革的阻力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评价 组织机构变革注意事项: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21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P21 重点:广义包括狭义的内容,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P23 重点:从战略与管理两个角度理解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环境: P24 重点:投影内外环境要素列举

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原则P24 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P26 重点:板书程序要点

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 企业人员计划的编制28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29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基本程序

人力资源需求内涵P29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重点:辨析毛需求与净需求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预测与人员规划的关系

重点:人力资源预测是人员规划的一部分:定量分析最多的部分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内容P30 重点:存量与增量的区别

人力资源预测的作用:P31 人力资源预测的局限性:P32 预测环境与影响因素分析

重点:SWOT分析法

竞争五要素分析法(迈克尔·波特) 岗位分类 预测阶段P36 重点:投影图示过程

技术路线和方法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三个原理:P38 重点:

1、惯性原理

2、相关性原理

3、相似原理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技术路线P39 重点:对象指标与依据指标P39 重点:投影罗列定性与定量方法 重点:注意事项P47 影响因素P47 总量需求示例P48 人力资源供应预测与供需平衡62 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分析

内部供给预测P63 重点:提示流动、流失、跳槽

外部供给预测P63 企业人员供给预测的步骤P64 重点:投影图示步骤

内部供给预测的方法P64 重点:管理人员接替模型随堂练习

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平衡 企业人力资源供求平衡P69少见或不可能 人力资源供不应求P70 人力资源供大于求P70 难点及对策

1、基本理论部分涉及许多概念,这些概念用工作中常见的案例予以说明,利用其理解。

2、基本理论部分涉及一些专家的名字,可通过背景与主要学说的介绍引导学员深入了解管理基础。

3、定量计算部分一定要随堂练习。 每节课结束前进行30分钟选择题练习,订正完练习的方可离开

本章开始前,需要对人力资源师鉴定的相关程序、意义与要求进行解释

招聘与配置

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72 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P72 重点:投影三个差异及其与测评的关系

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 P74 重点:投影分类特点与用途

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P74 重点:投影五点内容

员工素质测评量化的主要形式:P76

重点:举例说明与随堂练习,务必人人掌握。

素质测评标准体系P79 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要素 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

重点:投影纵横要素内容

测评标准体系的类型

重点:举例说明两种类型

投射技术测评法

重点:投影特点与举例,墨迹法、人树房法、笔迹法举例

员工素质测评实施P86 重点:投影实施程序与误差类别

测评结果处理的常用分析方法

面试的组织与实施99 面试的基本程序:

面试内涵P100 面试类型P100 面试的发展趋势 P100 面试的基本程序P101 面试的准备阶段 面试的实施阶段 面试的总结阶段 面试的评价阶段

面试中的常见问题:P107 重点:联系实践,举例说明,并现场模拟演示

员工招聘时应注意的问题P111 重点:举例说明

结构化面试的组织与实施 结构化面试问题的类型:P113 行为描述面试(BD)的内涵:P114 重点:举例说明内涵及要素

基于选拔性素质模型的结构化面试步骤:P115 结构化面试的开发P118 测评标准的开发(选拔性素质模型构建) 面试问题设计 评分标准确定

群体决策法的组织与实施 特点P122 实施程序P123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组织与实施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操作流程

评价中心含义P125 重点:扩展评价主心工具应用案例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的类型: 重点:举例并辨析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概念:P126 重点:介绍操作场景、观察要素与考评要素

无领导小组讨论法的类型:P126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缺点:P127 重点:举例及对比记忆

无领导小组实施过程P128 重点:投影图示流程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设计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原理P136 重点:投影图示两个模型,并强调素质的潜在要素

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类型P136 重点:示例并辨析

设计题目的原则P138 题目设计的过程P138 难点及对策

1、投射技法教材解释不充分,且是当前素质测评中发展比较快的领域,教学过程中用40分钟时间让学员进行广泛的尝试,以获取感性认识

2、面试部分内容学员大多有丰富经验,但对于无领导小组讨论了解甚少,用播放视频资料的方式予以补充说明

3、本章中的量化技法是人资管理的必备技能,应用随堂练习对每一种量化方式进行巩固,以利转化为实践能力。 每节课当堂完成5题文件筐习题,并讨论。

每节课结束前进行30分钟选择题练习,订正完练习的方可离开。

培训与开发

企业员工培训规划与课程设计143 员工培训规划的制定

员工培训规划的概念P143 制定培训规划的要求P143 重点:投影列表,对比记忆

培训规划的主要内容P144 重点:投影列表,对比记忆

制定培训规划的基本步骤:P146 制定培训规划应注意的问题:P147 教学计划的制定 教学计划的内容:P148 教育计划的设计原则:P149 重点:投影列表,对比记忆

国外常见的教学设计程序:P150 重点:注意辨析

我国常用的教学设计程序P152 培训课程的设计

培训课程的要素:P152 重点:投影列表,对比记忆

培训课程的设计原则:P153 课程设计文件的格式P154 培训项目计划P155 培训课程分析P156 信息和资料的收集P158 课程模块设计P158 课程内容的确定P158 重点:两个原则

课程内容制作 课程内容安排 课程演练与试验P159 信息反馈与课程修订P161 重点:注意事项

不同企业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重点:投影列表及解释原因

企业培训资源的开发

培训中的印刷材料:P166 培训教师来源:P167 重点:内外教师的特点对比同,逆序列表对比

外部教师开发途径 设计合适的培训手段P169 课程内容和培训方法 开发培训教材的方法:P169 重点:多维、现代

培训教师的选配标准:P170 重点:投影关键词

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设计

管理人员的层级:P171 重点:层级与技能对照表

管理人员的技能组合P171 重点:列表及举例

P166 企业管理人员的一般培训P172 重点:要求与内容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P172 重点:头脑风暴加教材对照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P173 重点:目标与内容

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P173 企业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评估系统的设计

培训效果与培训评估的含义P176 培训效果评估的作用和内容:P177 重点:投影列表

培训效果评估的形式:P178 培训效果评估的基本步骤:P180 培训评估标准的确立 评估培训成果的标准P183 标准是对某一事物进行测量和评定的统一规范 培训成果的层级体系P184 重点:投影列表,随堂模拟

制定培训评估标准的要求P186 重点:SMART 培训评估标准与方法

重点:投影列表,并与层级体系对照记忆

培训效果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方法P193: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座谈,内省定量评估方法P194( 定性评估方法示例P195~201

撰写培训评估报告

撰写培训评估要求:P201 撰写培训评估报告的步骤P201 难点及对策

1、用TTM的思想贯穿于本章内容中,以解决本章知识点比较零碎的问题

2、对于培训评估,因技术难度较大,必须用案例题的方式促使学员当堂巩固相关知识,同时掌握答题技巧。

3、本章名词较多,要引导学员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机械记忆。

每节课当堂完成5题文件筐习题,并讨论。

每节课结束前进行30分钟选择题练习,订正完练习的方可离开。

绩效管理

绩效考评的方法与应用

绩效考评的方法

绩效考评的效标:P204 重点:效标含义与类型,举例说明

绩效考评方法的种类:P205 重点:投影列表,对比记忆

行为导向型的考评方法,

重点:投影列表及示例

结果导向型的绩效考评方法

重点:投影列表及示例

综合型的绩效考评方法

重点:投影列表及示例

注意:以上内容中,相当概念需要用举例来说明,而且举例数量较大,

但要扩充学员知识面。

绩效考证方法的应用

绩效考评方法可能出现的误差:P221 重点:投影分布误差示意图

重点:投影各误差示例及纠正方法示例

评价标准对考评结果的影响: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的内容:P229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P234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P234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程序:P238 绩效考证标准的设计

绩效考评标准的设计原则:P239 绩效效考评标准的种类P240 考评指标标准的评分方法: P241 绩效考评标准量表的设计P243 重点:与招聘一章相关知识对应学习,随堂练习

关键绩效指标的设定与应用

关键绩效指标

关键绩效指标的内涵:P244 重点:强调战略性

战略导向的KPI体系与一般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区别:

重点:对比学习

设定关键绩效指标的目的P245 选择关键绩效指标的原则:P247 确定工作产出的基本原则:P248 重点:用出纳员和劳动关系专员为例,做随堂练习

平衡记分卡(BSC)的概念和特点P248 重点:投影飞行仪表模型,并举例解释BSC全面性与连贯性

提取关键绩效指标的方法:P250 提取关键绩效指标的程序和步骤:P251 重点:紧扣SMART 设定KPI时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法P257 企业关键绩效指标标准体系的构建:P260 360度考评方法

360度考评方法的内涵: 360度考评方法的产生与发展:P261 360度考评方法的内涵P262 重点:示例,并解释问卷来源

360度考评方法的优缺点P263 重点:投影图示对比理解

基于互联网的360度考评:P264 重点:从互联网本身特点去理解

360度考评的实施程序:P265 实施360度考评方法时,应密切关注如下几个问题:P267 难点及对策

1、教材中对BSC解释得比较粗略,要向学员补充展示国际知名企业推行BSC的流程、内容和效果

2、KPI是常用绩效工具与思想,要重点强调SMART原则在KPI设计中的应用,以做综合题的方式予以强化巩固。 每节课当堂完成5题文件筐习题,并讨论。

每节课结束前进行30分钟选择题练习,订正完练习的方可离开。

薪酬管理

薪酬调查

薪酬市场调查

薪酬调查的基本概念P270 薪酬调查种类:P271 重点:分类列表

薪酬调查的作用:P271 岗位评价、绩效考评与薪酬管理的关系:P273 薪酬市场调查的程序:P273 设计薪酬调查问卷的注意的事项:

重点:投影问卷样板

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

薪酬满意度调查内容表:P290 薪酬满意度调查的程序:P290 薪酬满意度调查表的设计与分析方法:P291 工作岗位分类

工作岗位分类基本概念:P294职系、职组、职门、岗级、岗等重点:投影示例立体模型

工作岗位分类的相关概念P295 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原则:P297 岗位纵向分级的含义P297 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步骤与方法:P300 生产性岗位纵向分级方法 管理性岗位纵向分级的方法

重点:以上内容对照列表投影

工资制度设计与与调整

企业工资制度的设计

工资制度的内涵:P308 企业工资制度的分类:P308 重点:随堂调查学员所在单位工资制度,并由其阐述工资特点,再投影对照理解

特殊群体的工资:

重点:举例知名企业职业经理人年薪方案

团队工资制度:

重点:举例说明

企业工资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P320 工资结构及其类型

重点:举例及列表对照特点

工资等级

重点:投影等级示意图

企业工资制度设计的原则:P325

重点:补充三个公平概念

企业工资设计程序P327 宽带式工资结构设计

宽带式工资结构的内涵:P333 重点:投影宽带工资与传统工资的特点对比图

宽带式工资结构的作用:P334 宽带工资结构的设计程序:P335 工资调整

工资调整的含义P337 重点:由学员分别描述各自单位的工资调整情况,并导出教材内容

工资调整的项目P337 工资标准个体调整P338 工资标准整体调整P339 工资结构调整P340 注意事项P341 重点:随堂研讨工资调整流程、要点与方案,补充HAY氏岗位评价法相关知识

员工薪酬计划

制定薪酬计划的方法和程序 制定薪酬计划的准备工作:P342 制定薪酬计划的方法:P343 制定薪酬计划的程序:P344 重点:由学员依据本人工作经验自拟计划程序,并与教材内容对照

薪酬计划表的运用P345 薪酬计划报告的撰写内容P345 企业补充保险

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的概念和内容:P346 年金基金的管理P347 企业年金设计程序:P347 补充医疗保险的设计程序:P349 重点:解释江南民营企业实施企业补充保险的税法限制与经济限制因素。

难点及对策

1、本章内容学员执行多,设计经历少,应以虚拟背景引导学员思考薪酬设计的流程与要点。

2、宽带工资内容教材解释得尚有模糊之处,且概念抽象,要站在扁平化组织的角度及职业生涯支持的高度进行举例说明其优越性。 每节课当堂完成5题文件筐习题,并讨论。

每节课结束前进行30分钟选择题练习,订正完练习的方可离开。

劳动关系管理

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的含义和性质P351 重点:投影图示传统用工方式与劳务派遣用工方式法律关系对比图

劳务派遣的性质: 劳务派遣的成因P353 形式劳动关系的运行

重点:区分两个关系当事人

劳动争议处理

重点:从两个关系法律特征来理解争议处理归属权

劳务派遣的成因

重点:从派遣公司盈利要素及风险要素进行分析

劳务派遣的管理P356 合同体系

重点:在组合劳动关系的运行中,存在两种合同,及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措施

劳动者的管理

重点:其特殊性主要在于避免可能出现的劳动歧视问题

工资集体协商

工资集体协商P360 工资集体协商定义P360 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

重点:参照一般劳动合同,理解其内容要素

工资指导线制度P361 工资指导线制度的含义:

重点:站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转变的角度来理解教材内容

工资指导线的作用:

制定工资指导线应遵循的原则:P362 重点:两个低于

工资指导线主要内容P362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P363 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P365 重点:投影集体协商双方对等关系图

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施步骤

重点:用流程图表示,并提示注意关键日期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制定程序P369 重点:两个原则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种类:P370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制度 安全卫生认证制度 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个人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劳动者健康检查制度

重点:以上内容无需展开,但考虑学员中有非工业企业人事,故要列举一些典型的事故案例,以便其理解这些制度的重要性。

编制审核劳动安全卫生预算P372 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费用的类别:

严格执行各项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P373 营造劳动安全卫生技术环境 重点:举例说明相关措施的效果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 劳动争议争议概述P377 劳动争议的分类 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 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P379 企业调解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调解P379 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仲裁P380 劳动争议仲裁的原则 团体劳动争议的特点:P382 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P382 调解委员会调解程序:P383 重点:时效

劳动争议仲裁程序:P384 重点:程序梳理

集体劳动争议特别程序的特点P385 重点:提示注意几个数字

团体劳动争议的处理方法P385 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的处理方法 劳动争议案例分析的方法:P386 重点:

难点及对策:在劳动争议处理的司法实践中,存在许多教材上没有讲到的程序与材料,其中文字材料需要投影展示,并说明这些文件的来源。在取证与质证环节,也有许多教材上没有提到的技巧,需要用案例进行说明。故,在理论教学结束后,需留有充分时间进行案例讲评,从程序、思路、证据三个方面对没有参与过劳动纠纷实践的学员进行辅导,以利理论联系实践。每节课当堂完成5题文件筐习题,并讨论。

每节课结束前进行30分钟选择题练习,订正完练习的方可离开。

第五篇:企业培训计划[企业培训方案]

企业培训计划

从满足企业经营需要的角度讲,企业培训大致有四个方面的目的:长期目的,即满足企业长期经营对人力资源的需要而采取的培训活动;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经营对人力资源需要而采取的培训活动;再次是职位目的,是为了满足员工能高水平完成本职工作需要对职位所需知识、技能、态度、经验而采取的培训活动;最后是个人目的,是为了满足员工达成其职业生涯规划目标需要而由企业提供的培训。因此,企业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就必须根据这四个方面的需求来进行策划,其具体步骤为:

最重要的一步:需求调查,即根据培训的不同目的,展开培训需求调查。

对于企业长期培训计划,需向总经理一级的领导进行调查,通过分析企业经营战略、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和与总经理面谈的方式,确定相应的培训目标。

对于满足经营计划需要的项目,要向各部门调查,以面谈和分析部门工作计划的方式,确定各部门通过培训来配合和推动的项目。

对于满足岗位职业技能需求的项目,要向各级管理者和他的下级进行调查,以分析绩效评估表、进行技能项目需求调查表、重点人群的抽样面谈的方式,确定员工岗位技能差距和重点的技能培训项目。

对于个人职业生涯需求的培训项目,需向员工及其管理者调查,以分析职业生涯规划表、管理者与下级面谈结果的方式,确定培训方式。

在根据需求来进行调查后,可以开展以下几个步骤:

第二步:分析数据,总结差距和根源-也就是明确组织能力、员工素质技能与业务目标要求的差距;明确差距的根源及解决方法;明确通过培训可以解决的差距及培训解决办法。第三步:制定培训解决方案,步骤如下:明确方案涉及的培训项目;评估现有的培训资源;人手、资金、课目、师资等;确定培训重点项目和常规项目,确定培训工作的重点;确定培训需进行的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建设系统、确定培训计划和培训预算。

第四步:培训计划的沟通与确认 这要求做好培训报告。首先,明确报告的目的。这主要是获得培训相关的部门、管理者和员工的支持,以便培训计划的落实。其次,要说明报告的内容。如培训的出发点、培训要解决的问题、培训的方案和行动计划、希望得到的支持等。再次,要注意报告的方法。报告方法是否得当,关系到培训计划能否在培训部门内部,获得统一的认识。也关系到主管领导和公司管理层对培训经理、培训时间、培训效果追踪的承诺。良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当培训计划是在为企业经营和业务发展提高帮助,是在为管理者提高整体绩效时,培训将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上一篇:去云南自助游攻略下一篇:企业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