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工作概述范文

2022-06-03

第一篇:研究工作概述范文

消防工作概述

第一节人类对火的认识

一、火的历史人类用火与发生火灾的历史十分久远。在本世纪30年代,我国古人类学家在北京周口店遗址发现用火遗迹后,60年代又在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遗址、山西芮城县的西候度遗址等处发现了人类用火的证据,说明200多万年以前人类已经掌握了利用天然火种的能力。距今1.7万年以前,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到了新石器时代,摩擦生火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古籍中记载的燧人氏“钻木取火”就是对这一进步的反映。人类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逐步认识了火并丰富着用火的经验。例如,用火煮食、取暖、照明、狩猎、驱兽、耕种、制陶、冶炼等等。从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的传说,到化学家拉瓦锡(a.l.lauvoisier,1743—1794)揭开火的本质;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航天技术的空前发展,火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火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走向文明和进步,也使人们在认识和利用能源上一次次取得重大突破。然而,福兮祸所伏。火在有益于人类的同时,也常常给人类造成了灾难与痛苦。正如古人所说:火“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我国有关火灾情况的文字记载,始见于孔子著《春秋》和左丘明著<左传)。自先秦时期到清朝后期即1840年鸦片战争前的数千年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镇的兴建,不仅火灾逐渐增多,而且不少火灾的规模和危害达到惊人的程度。据史料记载,东汉初二年(公元108年)四月,湖北“汉阳河(阿)阳旧城中失火,烧死三千五百七十人”。南宋时期杭州发生21次大火,其中5次大火使“城市为之一空”。金代大安三年(121年)元月,燕京(今北京)“大悲阁灾,延烧万余家,火五日不绝”。明代天启六年五月初六(1626年5月30日),北京城内王恭厂(制造枪、炮、火药的兵工厂)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地中霹声不绝,火药白焚,烟尘障空,自昼晦冥,凡

四、五里”,“倾屋万计,毙人三千余”。从我国古代历史上发生的火灾看,自然方面的原因有雷击、地震和某些物质的自燃等;人为方面的原因有失火、放火、战争等;而且与各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民俗、建筑布局和耐火等级等情况密切相关。所以,自从人类发现和学会了用火,加强对火的管理与火灾作斗争就同时摆在了人类的面前。

用火实践和科学实验证明,“火”即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二者兼有为特征的燃烧现象,燃烧则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而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在社会生活中,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生命财产的灾害之一。而消防是伴随火灾而产生的。在我国首次出现“消防”一词是1903年,当时由日本传来“消防”的含义是消弥与预防火灾、水患等灾害,直至辛亥革命后还称为“消防火灾水患”。本世纪20年代前后,仍称灭火与防火者为“消防火灾”。后来约定俗成,“火灾”二字被省略,“消防”才具有目前预防和扑灭火灾的含义。

二、燃烧学说在古代,人们对火有各种认识。例如,我国五行说中的“金、木、水、火、土”,古希腊四元说中的“水、土、火、气,古印度四大说中的“地、水、火、风”,都有“火”。在古人看来,火是万物之源。由于科学技术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那时人们不可能揭示火的本质。随着科学的发展,火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就迫使人们想要弄清火的本质。于是,许多人开始对燃烧现象进行观察研究,因而也产生了种种对燃烧现象的解释,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三种:

(一)燃素说

这是17世纪到18世纪,在欧洲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种解释燃烧现象的学说。该学说认为:(1)火是由无数细小而活泼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实体,由这种火微粒构成的元素就是燃素;(2)所有可燃物都含有燃素,并且在燃烧时将燃素释放出来,变为灰烬,不含燃素的物质不能燃烧;(3)物质在燃烧时之所以需要.空气,是因为空气能吸收燃素。燃素说在欧洲流行了一个世纪,曾解释过许多化学现象。但是,它的建立不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因而不能解释全部的燃烧现象,也必定经不起实践的检验。许多人也曾对它提出怀疑,但较长时间没有解开这个谜。

(二)燃烧氧学说

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丽,在实验室制得了氧。后来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普利斯特丽发现氧的基础上又作大量的科学试验,并对所有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推翻了当时流行已久的燃素学说,提出了关于火的氧化理论——燃烧氧学说,并于1777年公布于世。该学说认为:燃烧是可燃物与氧的化合反应,同时发光、放热。燃烧氧学说的建立,使燃烧这一自然界之谜才真正被人们所认识。但是,燃烧氧学说仅能解释燃烧是可燃物与氧的化合反应,但这一反应是如何进行的,要经过哪些步骤,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等等,还未能给予解答。

(三)链锁反应理论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由于化学动力学的发

展,自由基(链)反应理论问世。这一理论无疑对燃烧学是一个很大推动。许多从事燃烧研究的科学家对这一理论非常感兴趣,他们把链反应理论应用于研究燃烧动力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苏联科学家谢苗诺夫等人创建了燃烧反应动力学的链锁反应理论,这就解决了燃烧的历史问题,使人们对燃烧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随着科学的发展,对燃烧的认识还将不断完善和

深化,从而必将促进消防科学的飞速发展。第二节消防工作的意义、任务和作用

一、消防工作的意义消防工作,是人们在同火灾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项专门工作,它具有安全保障的性质。在我国,消防工作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消防工作十分关心和重视。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我国消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旧中国消防事业落后的面貌已经显著改观。消防法规逐渐完备,各级消防监督机构普遍建立起来,群众性防火灭火工作得到显著发展,具有相当灭火实力的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和群众义务消防队遍布广大城乡,消防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一个比较完整的消防科研和消防器材生产体系已初步形成。因而在全国人口逐渐增长、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有效地防止了大量火灾的发生,成功地扑灭了许多重大火灾,保障了国家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俗话说:“水火无情”。在社会生活中,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灾害之—,具有很大破坏性,火灾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是毁灭性的。各地火灾案例充分说明,进一步加强同火灾的斗争,做好消防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形势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物资财富不断增多,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石化企业和高层建筑、地下工程越来越多,新技术、新工艺广泛应用,消防工作的任务愈来愈繁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课题。这就要求消防工作必须加速改革和不断加强,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消防工作跟不上保卫社会进步的需要,不仅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在国内外产生不良影响。在我国,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的范围内长期存在,破坏社会秩序的刑事犯罪分子进行纵火,是他们惯用的一种手段,做好消防工作对于打击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维护社会安定,也是很重要的。在发生外敌入侵的战争时期,消防工作还要担负战时消防保卫的繁重任务。因此,做好消防工作,对于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免受火灾危害,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消防工作的任务和作用消防工作的任务,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生产秩序、教学和科研秩序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秩序,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其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物资财富不断增长和集中,石油化工、天然气等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生产和生活中的用火用电越来越多,可能引起火灾的因素也随之增多,如果消防落实不力,一旦发生火灾,就会严重影响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给国家和公民的财产带来损失,还会给公民的生命带来重大危害。1993年8月5日,广东深圳市安贸危险品仓库因危险品混存发生大火,造成了15人死亡、87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的特大恶性火灾;又如1977年2月18日,新疆建设兵团伊梨地区农垦61团俱乐部,在放映电影时因小孩燃放鞭炮引起火灾,烧死694人,烧伤160人,创建国以来火灾死亡人数之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1950年至1996年这47年间,因火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31.95亿元,被火灾夺去生命的就有145849人,伤271535人,共计死伤417384人,平均每天24人在火灾中伤亡。因此,做好消防工作,对于保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而又富于革命传统的国家,大量的古代建筑、历史文物和革命遗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如若惨遭火劫,将会造成不可挽救、无法弥补的损失。

我国建国以来最为惨重的文物火灾,要数1994年11月15日吉林市博物馆的银都夜总会大火。这把大火使黑龙江省博物馆在吉林市巡展的一具长11m、高6.5m的恐龙化石化为灰烬,32000多件文物、石器、陶器、服饰、书画以及40多年来的音像、图片、文字资料档案、11000余枚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外的珍贵邮票、9.73万册1909年至今的科技文献及中外文刊物等,全部烧毁;还烧毁建筑物6800m2,其中夜总会的1860m2建筑全部烧毁,直接经济损失671万元,文物损失难以估价。

由此可以看出,做好消防工作对保护和继承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发扬革命传统和教育后人,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减轻战争造成的火灾危害

无论现代还是古代战争中,“火攻”是打击对方的一种经常使用的重要手段。据记载,西汉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则命令部下焚烧本军近旁的草木,使之不被延烧而自救。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曹操等都是擅长火攻的军事家。如诸葛亮的借东风火船烧毁曹营就是火攻的一个典型战例。

在现代战争中利用火攻就更加多见。如朝鲜战争开始不久,美国侵略军对新义州进行了一次空袭,投掷了大量凝固汽油弹,使全城成为一片火海,根本无法施救,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部分房屋被烧光,炸死和烧死无辜平民三万多人。

因此,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战备观念,对战时消防要有充分的估计,必要的防范。对于火灾危险和政治影响大的工程,要充分考虑战时措施。

(四)减轻地震次生火灾的危害

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之一,多数省市都发生过地震。仅1966年的邢台地震到1976年的唐山地震10年间,全国就发生了10多次6级以上的强烈地震。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一次强烈的地震,不仅会使房屋倒塌,人畜伤亡,而且震后往往次生火灾。1975年2月4日,辽宁省营口、海城地区发生7.3级地震,造成26处起火,震后人们所住的防震棚因用火用电不慎,在短短的56天里,又发生了2000多起火灾,死伤几百人。

在国外,震后火灾也很严重。如1923年9月1日,日本东京和横滨之间发生8.2级地震。横滨五分之一的房屋倒塌,同时有208处起火,由于消防设备和供水管道被震坏,无法施救,使横滨市被大火烧了三天两夜,东京市烧掉了三分之二。据统计,这次地震火灾共烧毁447000幢房屋,有56000人被大火烧死。

由此不难看出,地震次生火灾的危害性是不容忽视的。对抗震防火的具体措施应在平时的防火工作中贯彻和落实,如对建筑工程采取抗震措施,选择适当的固定和移动灭火设施,加强防震棚的防火管理等。

(五)打击纵火犯罪,维护社会安定

在今天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各种刑事犯罪分子会以各种方式进行破坏活动,放火即是他们进行破坏活动的手段之一。如在1989年的**中,成都人民商场被歹徒纵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021万余元。

据消防部门统计,1987年至1996年10年间全国共发生纵火火灾32182起,约占全国这十年火灾总数的8.4%,其中1996年全国纵火案达3232起,占火灾总数8.8%。分析这些纵火案件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敌对势力和对社会不满的敌对分子选择重要部位纵火破坏,刑事犯罪分子为销赃灭迹纵火及诈取保险费纵火。

2.在一些地方由于拜金主义盛行,极端个人主义泛滥,思想政治工作削弱,使得心胸狭隘和过于自私的人铤而走险,利用纵火进行破坏。

3.因个人或家庭之间纠纷长期得不到公正的调解,使矛盾激化,心胸狭隘或思想意识不好的人使用纵火手段报复对方。这种情况在农村尤为突出。近年来,还有个别对现实社会不满而自焚的,也有年老多病而又无人照顾厌生或因家庭纠纷、老人受虐待生气而纵火自焚的,亦有精神病人和呆傻人员纵火的等。

为此,我们一定要注意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注意以敌对破坏和毁灭证据为目的纵火破坏行为。各级领导干部要清正廉洁,克服官僚主义作风,坚决惩治腐败,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妥善解决职工群众遇到的问题,并严密落实各项防火保卫措施。

同时要积极同纵火破坏的犯罪分子作斗争,加强对纵火案件的侦破,严厉打击纵火犯罪分子,保卫国家财产和公民的生命财产不受侵犯,保卫人民民主专政。

第三节消防工作的性质、方针和原则

一、消防工作的性质“消防工作是保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1998年4月29日修改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进一步强调,加强消防工作是“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我国消防工作具有下列显著特征:

1、政治性。“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在社会生活中,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的灾害之一。现代社会财富越来越多,人员相对集中,如果消防与经济工作不同步,稍有疏忽,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使社会财富化为灰烬,影响经济发展,而且干扰群众的正常生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消防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与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对于国家长治久安和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2、经济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加,火灾损失上升及火灾危害范围扩大的总趋势是客观规律。严峻的现实证明,火灾是当今世界上多发性灾害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灾害,也是时空跨度最大的一种灾害。它不仅能发生在人类活动的各种生产和生活场所,而且还能发生在深层矿井中,浩瀚的原始森林或航天器上。因此,安全是持续发展的保证,安全就是效益,抓经济建设离不开消防安全,更不能因短期或一时的经济利益牺牲消防安全。做好消防工作,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

3、社会性。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发展消防事业是‘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和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自觉遵守消防法规和安全规程,认真贯彻公安部令第61号,改善防火条件,落实防火措施,及时消防火灾隐患,严防发生火灾事故。只有坚持实行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全民防火的格局,才能在与火灾的斗争中取得主动权。

4、公益性。消防工作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与每个社会成员息息相关。因此,它是一项人人有责、人人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各级政府和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有计划地增加消防资金投入。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把预防火灾作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把积极同火灾作斗争视为高尚的道德行为,热心参与消防安全活动,发现火灾积极扑救,自觉做好自身及全社会的消防安全工作。综上所述,消防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防工作,是依法组织人们同火灾进行斗争,保卫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产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消防工作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我国消防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这个方针准确、科学地体现了对火灾的预防和扑救的辩证关系,正确地反映出同火灾作斗争的客观规律。这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火灾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它全面、正确地反映了消防工作的客观要求。

(一)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就是在消防工作的指导思想上,把预防火灾放在首位,立足于防,动员、依靠各行各业和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各项防火的行政措施、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从根本上预防火灾的发生和发展。火灾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在思想上、物质上、管理上落实,就可以从根本上取得同火灾斗争的主动权。

(二)防消结合

“防消结合”,是指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预防和扑救,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防消结合要求在做好防火工作的同时,大力加强消防队伍的建设,在思想上、组织上、技术上积极做好各项灭火准备,一旦发生火灾,能够迅速有效地予以扑灭,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要加强公安消防队伍、专职消防队和群众性义务消防队的建设,搞好技术装备的配备,强化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灭火能力。

(三)消防工作方针反映了同火灾作斗争的客观规律

从我国历年来所发生的火灾的直接原因和生产、生活用火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两个情况:一是绝大多数的火灾是可以预防的。我国所发生的火灾的直接原因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由于思想麻痹,缺乏安全知识,不遵守必要的规章制度或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而引起的,例如小孩玩火,乱丢烟蒂,电器用后不关等等。这类火灾数量最多,造成的经济损失所占的比重也最大。

第二类是由于设施不良,或者不了解物质的特性,考虑不周、放置不当,因而发生雷击、静电、物质自然等引起火灾。

第三类是纵火,包括犯罪分子纵火,民间纠纷激化,当事人报复性纵火和精神病患者纵火等。这类火灾常常发生在人们缺乏警惕和防范的情况下,如果对重点部位严格值班制度,加强巡逻,以及做好教育疏导和对精神病患者的医治等工作,这几种人的纵火行为,也有可能被制止。总之,发生火灾的直接原因虽是多种多样的,但绝大多数是人为的,或者基本上是人为的,因而绝大多数火灾是可以预防的。二是从一个较大的城市或地区来说,火灾还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这是因为:

第一,用火、用电涉及到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而人们对火灾的警惕程度又千差万别,难免有的人麻痹大意、马虎从事;

第二,客观上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仍较多,不少旧建筑物不符合防火要求,许多居民住房是易燃结构,有些厂房不符合防火防爆要求,职工缺乏防火知识;

第三,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生产中用油、用电、用火和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日益增多,发生火灾的客观因素也相应增多。因此,在做好防火工作的同时,还应大力加强灭火准备工作,以便一旦发生火灾,及时予以扑灭,最大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由此可见,“防”和“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防”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消”是弥补“防”的不足,这是达到一个目的的两种手段,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在实际工作中,则应是“防”中有“消”,“消”中有“防”,“防”与“消”必须紧密结合,任何重“防”轻“消”或重“消”轻“防”都是片面的。只有全面、正确地理解并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才能有效地同火灾作斗争。

三、消防工作的基本原则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文化科学技术、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消防工作必须实行各级政府领导下的责任制,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各级公安消防机构是消防行政执法的专门机关,对消防工作负有监督指导之责,应努力为政府当好参谋,认真履行消防监督职责。公安消防机构履行消防监督职责,是代表国家依法行政,必须增强执法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观念。要本着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原则,加大消防执法监督力度,不断提高消防监督执法质量。社会单位是消防工作的主体;同时,消防工作是企事业单位自己的事,必须坚持谁生产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实行群防群治,切实把消防安全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各个岗位和全部活动中,落实到每个家庭、每个公民,自觉树立消防安全的主体意识,自觉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和义务,才能增强全社会防范火灾的整体能力。

第二篇:工作概述

工 作 总 结

(孟山乡综治专干 史宏光)

本职工作篇

一年来 在县综治办、矛排办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我诚诚恳恳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兢兢业业工作。尽管孟山乡是14个乡镇中离县城最远,条件最差,交通十分闭塞,工作环境较其它乡艰苦,但我很珍惜组织给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机遇,毅然接受各种砺练,提高各种涵养。 孟山乡地势复杂,沟壑跌宕,光森林覆盖面就达20余万亩,仅森林防火期间就长达9个月,自然,保护森林、防止火灾是孟山乡党委、政府全年的中心工作。我紧紧围绕这项中心任务开展综治工作。以保农村安全稳定。

尤其进入特险期,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我主动融入40余人的的护林员队伍,加强巡山巡林日常工作,并做好记录,这一时期,我进驻到村,监督到每户,并在进入孟山的通道处从清晨漆黑一片伴随着老虎一般嚎叫的山风蹲点设卡登记守到傍晚好像黑压压的山峰压过来为止(特险期间共登记进入我乡车辆1500余次,人次3500余次),另外在四月初四永寿寺庙会期间我坚持巡山巡寺巡林,做到不离岗,及时排查各种隐患,杜绝火情的发生,还有我协助乡政府制定了森林扑火应急预案并严格落实。对辖区内痴、呆、傻、盲、聋、哑、牛倌、羊倌等500多重点人口逐村入户进行排查摸底落实监护

1

人并令其严加看管。

期间宣传工作不放松,积极营造稳定环境促和谐,例如我拟定并发放《护林防火公约》15000份,《回乡祭祖告知书》1500份,《永寿寺庙会防火告知书》1000份,涂护林防火警示标语1200条,筑防火墙13余处。这些为安全度过火灾高危期起了巨大的作用。其次我在中小学校学生间宣讲护林防火常识、《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在中小学开展创意护林防火宣传标语竞赛活动,使他们从小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这些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和谐孟山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取得的荣誉:2011年4月被中共平遥县委,县政府授予综治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3月被县委、政府评为政法调研工作先进个人。调研文章《平遥籍在外人才的引进应重视》2011年11月被县委统战部评为征文优秀奖。

政协委员篇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如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好对政府的咨政作用,提出造福于人民的好提案?切实架起、架好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间的桥梁,使这条纽带得以疏通和顺畅,使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使党和政府的决策更加民主和科学,怎样为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尽微薄之力,为把这些想法切实做在履职实践过程中,一是工作之余我专门深入基层及群众,大量搜集第一手材料,广泛了解社会近期动态及时掌握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利用

2

各种工作机会,如政协组织的委员视察、乡镇府组织的下村开展各项工作,政法委组织召开的乡镇平安创建现场会,县综治办下乡进行的各种检查,通过这些方式的综合运用对我实事求是的写好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我写的《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迫在眉睫》的提案已被转交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研究解决,《平遥古城旅游区发展的环境问题、原因及对策》的提案被转交城建、规划、环卫等部门落实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亟需加强建设》的提案被县政府办给予答复。

取得的荣誉:信息《村主干任职届数应予以规定》2011年8月被推荐至省政协。

人民陪审员篇

我被县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届任命为平遥县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赋予我神圣的法律地位后我不断提高认识,强化意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赋予人民陪审员同法官同等的权利。我认为,这既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责任。“体现人民当家作主,促进司法公正”是施行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立法宗旨。在工作中,首先从自己做起,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树立在人民群众中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发挥一名人民陪审员在处理案件中桥梁、纽带的作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误解,减少隔阂,为创造和谐、稳定、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撰写案例篇

3

2005年12月,从我被录用派到孟山乡艰苦边远基层一线工作时起,我就深深地思索:作为一名综治专干,如何创新综治工作内容,为社会治安的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我在敬业做好综治基层基础工作之外,脑海中大胆的想出一个创新思路:在有影响的《平遥古城报》撰写案例,从法理角度分析客观事实,发挥法的引导和教育功能。在这个积极工作思想的支配下,为了扎扎实实作在行动中,我找《平遥古城报》领导恳谈此事,最后得到同意并特设翰正法堂专栏刊登案例。至今已撰写150余篇,内容涉及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各种部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这些案情能紧密接近群众切身利益,深刻反映社会同期动态,古城报发行量每期1.5万份,送达千家万户甚至延伸到来平游客。我觉得通过这几年的坚持撰写,很好的弘扬了法治精神,让法治理念,法治文化逐渐在老百姓心中生根发芽,为当下的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也尽绵薄之力。

感恩组织篇

2011年5月26日,我县法定选举日当天下午,我经历了一次局外人听了都心惊肉跳的工作险情,我们选举任务完成回乡途中,统一乘坐的晋KSG166翻进了孟山境内石宝水库一带的山沟里,造成了我腿部,脚部软组织严重创伤,我强忍着伤痛,用了2小时的路程后才到达城里就医,这次险情使我认为社会上对我们政府部门工作的误解,觉得政府部门工作的不易,使我觉得要珍惜如今的工作,我在孟山工作从20多岁待 4

到30出,尽管工作在远离县城百里之外的山区,不利我解决个人婚姻大事,但我从不怕孟山远、穷、苦、偏、险,仍然心怀百姓,情系山区,忠诚事业,坚持扎根基层一线工作。尽管当年招录的每乡配一名综治专干我县共14个乡镇综治专干如今7个早已离开基层一线,去了工作条件优越的县城机关。但我仍然服从组织安排,忠诚事业,同时感恩组织——我心中的伯乐。下一步围绕我县法治建设的新要求和实现省级平安县的目标,结合我的专业法律,我大胆创意并要付诸行动,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争取在古城报创办法治信访专刊。其主要内容及目标:一是根据新形势,新要求,选取群众反映的热点事例,运用法律的眼光对其分析,为群众答疑解惑,有效引导群众依法有序表达诉求,教育群众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进行各项社会活动,二是对群众信访过程中出现的无理上访,重复上访等突出问题,要适时进行一些信访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宣传,达到维护信访秩序,减轻信访压力,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的目标。为政府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局面。同时一定程度也能提升平遥古城的美誉度,使我县形象与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这张名片相媲美。

二0一一年十一月

第三篇:高小工作概述

双茨科高小

2006—2010年教育教学主要工作概述

一、德育工作

(一)2006年德育工作概述

2006年我校德育工作紧紧围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这个主题,加强了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教育。

具体措施:

1、建立了教师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机制,健全校内德育网络,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个个都有德育岗位的良好局面,全面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要求。

2、德育教育结合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校大力倡导“学会做人,从礼仪开始”,开展“践行规范,从我做起”等主题教育活动。采取新生入学教育、国旗下讲话、校班会活动、知识竞赛、常规评比、校运动会、表扬鼓励、道德实践等多种有效途径。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挖掘校园文化资源,增强校园文化内涵,政教处成功举办了2006年校园书画大赛。本次大赛分年级、分个人进行了展览和评比。

4、政教处定期编辑更新学校宣传橱窗、宣传黑板。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学习园地等育人功能。

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少先队开展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学习的小报竞赛,开展了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活动。

培养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法治意识和国情意识。加强德育日常管理,促进了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立志、诚实守信、敬老助老、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八荣八耻”、知恩感恩等主题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集体意识、艰苦奋斗精神、助人为乐的生活态度。

(二)2007年德育工作概述

本学年我校把实施素质教育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我们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一年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其主要做法是:

1、组织师德理论学习。今年我们利用教师政治学习的机会,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

2、爱国主义教育。(1)今年继续抓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意识。(2)组织了征文比赛。

3、安全法制教育。(1)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2)继续抓好学生校内、校外的安全工作,规范制度,落实好各种措施。(3)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黑板报、专题广播等。

4、文明礼貌教育。我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

有效地加强了师德建设,今年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提高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演讲比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爱国热情,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2008年德育工作概述

新学年我校德育工作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宗旨。在对学生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增强诚信意识、环境意识、责任意识,提高守法、守规自觉性德育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使之成为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代新人。

1、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各位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注重投入更多的情感,更新德育观念,一切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注重工作方法的创新,工作中善于思考,肯动脑筋,不断改进班级管理或教育学生的新方法、新思路。

2、加深了全体学生对常规知识的了解。

3、通过班会、升旗等强化了德育功能。继续完善班会制度,每月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一次主题班会。每周一次的升旗制度不断规范,每一个升旗手都是严格把关,每一次国旗下讲话都要精心准备。

4、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组织后进生进行思想和学习汇报,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学期末写出个人总结,对思想积极要求进步,表现非常好的学生,分别给与表扬和奖励,以此激励那些后进生,在校园内形成一种向上的舆论氛围。

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使班级管理更具特色,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增强了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使学生树立了爱国意识、集体主义意识及理想意识的教育,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取得很大成效。

(四)2009年德育工作概述 2009年, 德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各级行政部门德育工作总体部署,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以创建和谐优化的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环境,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在德育办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较圆满地完成了今年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具体工作作法如下:

1、加强各项计划及活动的制定与落实。依据上级德育工作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从整体出发,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并根据计划,出台各项具体活动方案。

2、根据学校的实际,改变以往单一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通过学科教学、德育活动等途径,以及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进行各种方式评比、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

3、通过班、队会、板报等活动,使广大少先队员学习和牢记文明礼仪常识,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4、建国六十周年之际,我校召开了“爱祖国、爱家乡” 为主题的普通话演讲比赛活动。

4、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育德水平。学校先后对进行理论培训,考试,师德师风建设知识竞赛。

取得成绩:学校德育工作制度更加完善,学生评价机制更加健全,活动开展卓有成效,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教师队伍的素质普遍提高。

(五)2010年德育工作计划

本学年我校以素质教育为导向,进一步探索德育教育现代理念,引导少年儿童从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开展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德育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机制建设。

具体做法:

1、养成教育。要认真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守则》、《规范》,并持之以恒地进行教育督导,转化学生的行为习惯,要通过班级活动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争建优秀班集体;要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坚持人人用“请、谢谢、你好、对不起、再见”十字文明礼貌用语,做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道德实践教育。从本期开始,每周都要安排适量的道德实践活动,对不同年级实施不同活动内容。要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良好的品德在行动中得到升华。

4、心理健康教育。各班要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要积极发挥家长学校作用,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并引导家长配合学校抓好孩子教育,使学校德育工作真正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好局面。

5、法制教育。加强法制教育,重视安全教育。定期邀请法制副校长到校做法制报告。

二、教育教学

近几年,学校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以活动为载体,每年完成一个中心任务,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具体如下:

2006.8-2007.7

1、扎实推进新课改,着力改变教育观念和育人观念,遵循以人为本教育原则,逐步改革和完善与新课改精神相配套的各项管理制度;

2、建立健全争优创先激励机制,争创市级示范性学校。学校以制度为保障,采取自学+讲座+外出求学等方式,促使每个教师领会了新课改实质,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

2007.8—2008.7

1、探索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方法;

2、加强校本教研,积极承担各种教育教学观摩活动;

3、争创市级文明学校。学校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摒弃旧的考试制度中不合理的部分,按“大纲”要求积极建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方法,目前的评价既能张扬学生个性,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008.8—2009.7

1、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推进课堂参与式教学;

2、继续加强校本研究,完善和规范校本课程;

3、培育并造就一批具有大专学历,会学习、善反思、能实践的学者型教师。学校采取外出培训,返校后亲身参与实践,上示范课等形式,让参与式教学融入学校的课堂教学之中。

2009.8—2010.8

1、努力构建具有现代化气息的人文校园、和谐校园,更加规范完善学校的各项制度,做到管理到位;

2、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设备,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构建“美化、绿化、人文化”,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校园育人环境,学校通过十个一工程,加快校园文化基本建设,注重提升校园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三、体艺卫工作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学校教育管理目标,使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学校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体艺卫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师生的健康意识和高雅的个人修养。

1、具体工作:

2006.7—2007.8

1、组织音体美教师学习新课改理念,掌握课改教育动态;

2、以活动为载体,利用特定节日进行督查和验收。

2007.9—2008.7

1、加强设施配置,创设浓郁的校园氛围,提高师生体艺卫综合素养;

2、整修体艺卫场所,为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保障。

2008.9—2009.7

1、组织运动会、艺术卫生等教育活动;

2、完善新课改下的体艺卫检查评比和奖励考核制度。

2009.8—2010.9

1、组织学校艺术节、运动会,开展卫生教育活动;

2、进一步完善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初步形成符合本校实际的体育、艺术教育特色。

2、措施及效果

(1)加强领导,以制度为保障,形成科学的体艺卫评价方法。 (2)加强培训,提高体艺卫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 (3)加强各兴趣小组建设,认真落实“两纲”教育内容,保证各期活动有计划、有内容、有总结,保障学生的文体活动时间,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4)体育:每年举办学校秋季田径运动会、踢跳比赛。重视群体活动的质量:广播操、眼保健操、健康检查、体育活动等,确保活动时间和参与率。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超过95%,体育课合格率力争100%。

(5)卫生:继续开展“人人动手,清洁家园”活动,促进学校环境卫生、校容校貌的美化。认真做好环境卫生管理、学生饮食饮水卫生、疾病防治、爱卫、等常规工作,健全学校卫生考核制度,规范学校的卫生保健工作。积极开展宣传、防治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降低学生常见病的发病率,严格控制近视率;大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完成《健康教育》教学工作。

(6)艺术:每年举办一次艺术节,每学期举行艺术专项比赛。规范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管理制度,人人参与课外文娱活动、兴趣活动小组、艺术教育活动,认真做好器乐进课堂的有关工作。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比赛,争取优良成绩,逐步形成艺术教育特色。

四、教育教学硬件设备逐步完善

学校一直重视教学硬件设备,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学校自2006年以来,先后又购置电脑5台,多媒体投影设备一套,试验教具50多件,图书5000多册,优秀课件200多盒,复读机10多部,自制教具100多件。到目前为止,学校共有电脑设备40多台,视频设备10多台,多媒体投影设备6套,这些设备的投入使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强化课堂效率,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迈进一个新的层次。

双茨科高小 2010.9.28

第四篇:研究过程概述:

(一)、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理论学习和教学研讨,在课题分解、交流研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基本达到本阶段的研究目标。

1、下大功夫拓宽理论学习面,增强教师的课题意识

针对课题组成员比较缺乏课题研究的经验,给本课题研究活动进行定位,即边学习边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理论学习开始就一边组织教师学习课题方案,一边学习“研究课题的一般程”,“教师如何做研究”等有关课题研究的方法指导理论和经验;在对教育研究与课题研究方法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后,才着手就“数学建模哪些内容融入经济数学”“如何融入”等材料进行研究。坚持自主学习与集中交流相结合,做到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有收获。通过学习,使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在科学的科研方法的指导下,迅速转化为实用的教学行为,用扎扎实实的课题理论支撑课题研究工作。

2、加强课题研究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工作,课题研究出成效

本课题由蒋元详副校长负责监管,由教科室统一领导,建立了多级监督把关制度,结合常州教科所的网络结题要求建立了课题管理网站(http://61.132.88.19/gblketi),充分调动课题组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坚持每两周一次,认真参与多种形式的课题培训和研究活动,主动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做好过程性材料的收集、上网及整理工作,做好经验的交流、推广和总结。

3、课题进入课堂,人人参与课题研究

为扩大本课题研究的参与面、力求子课题的研究有深度、有实效。本课题研究启动后,由课题组长负责把课题研究的阶段目标、计划及任务上传至网站,并通过课题交流会议,促使每位成员都明确要求。为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我们深入课堂,开设了十多节网络观摩课,结合课堂情况对于各种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践与优化,突出了本课题“行动研究法” 为主体的特点。

(二)、研究的思路、视角

1.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中师生中心点转换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如何建立一个好的学习情景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一切都应以如何好学作为出发点,而不是如何使课上得生动形象。教师的作用应着重放在如何制作所需要的多媒体课件、网页,以及把它们组成一个系统。并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它。

2.多媒体积件的作用和性质的转换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积件的制作应从以往的教师演示工具转变成学生的学习工具。目前教学中的多媒体还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工具,是教师的工具,是粉笔、语言工具的延伸。而不是学生的工具。而用超文本方式加以组织和处理的图形、动画、图象、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已经转变为超媒体。这时不仅可以获取文本信息,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处理、管理、组织具有逻辑关系的大量信息。

3.教学过程转变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不一定遵循整个知识体系的前后逻辑关系,而是以组团形式将相关知识制成文本之间的超级链接再整合多媒体积件构成这部分知识的概念框架,让学生随机进入学习,学生的思维可在各个结点进行发散式的跳转。

(三)、三年来我们研究的重点和成效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素质

主要是课题研究技术储备阶段,由蒋元详、胡云飞、郭兵利、汤益松三位老师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

通过培训,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课题研究的热情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对于科研促教学有了全新地认识。在信息技术操作与应用及课件制作水平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2004年12月举行的溧阳市专题学习网站评比中:汤益松老师的《光合作用》获一等奖,郭兵利老师的《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施艳军老师的《万有引力定律》、汪义华老师的《库仑定律》获二等奖。汤益松老师的《光合作用》在常州市同类评比中获得二等奖(更多的参见成果列表)。

组长郭兵利老师参加了溧阳市首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骨干教师培训,并同过了考试,成绩85分。2006年参加常州市首届信息技术应用与研究高级研修班学习,并获优秀学员称号,开发的《对数函数》也获常州市优秀成果一等价;同年的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也获江苏省一等奖。2006年组长郭兵利老师随同常州电教馆的专家一行前往深圳、广州等地观摩信息技术网络教学的发展,受益匪浅,为课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2、通过系统的课题研究培训,每位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制作了不少相关的课件(散件、整件),参见资源列表、光盘(见资源分册及光盘)。

3、课题组原创了一系列学习资源网站、学习资料,包括:

Powerpoint2000学习教程1套;

Frontpage2000学习教程1套;

Flash Mx专题学习网站1套,内涵丰富的动态资源。

结合课题组成员的需要,由郭兵利、汤益松两位教师负责搜索整理了许多课件制作、网站开发的学习教程资源等,方便了教师自学。

课题研究的副产品,开发了四套校本课程:《中国数学史》、《几何画板高级教程》、《数学双语词汇汇编》、《数学文化》。

(三)、课题组成员结合学科特点,分学科,进行广泛的资源收集整理,获取了大量的学科教学资源,具体的分工与要求入下:对于教学资源的收集,数量与质量不能完全画上等号,介于中学教师教学工作繁重,目前原创课件资源所占比例较少(具体的资源情况见分册列表及光盘)。

(四)、组员制作相关学科的网络课件及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1、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选择适合进行网络课教学的章节内容,并进行汇总。

2、精选部分内容,结合所学的课件制作技巧制作出完整的网络课课件(可以使用powerpoint2000,frontpage2000,flash等软件)。

3、精选一些制作质量好的课件,进行组内交流评价,互相提高。

几年来,课题组教师制作的相关教学设计作品有:

(五)明确分工,发挥课题组成员的个人优势:

郭兵利、狄乐群、汤益松老师,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专门负责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开发中的技术支持;蒋元详副校长主管教科研、胡云飞老师是教科室主任,常年从事课题研究与管理工作,有丰富的课题管理经验,在课题组中负责培训,规范课题研究。其他老师发挥学科优势,进行本学科的网络教学理论学习,研究,制作自己的网络课,学科课件。

(六)深入课堂,加强实践,开设好优质网络教学,实践和提炼教学模式

2005年开始,课题组依照计划,安排几位老师开设了本学科的网络课,并结合观摩情况进行了深入研讨,对各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及优化,在实践中进行对比教学:改进模式,提炼模式。具体的内容见下表:对于开设网络课的要求如下:

1、网络课要求每一位执教教师在前阶段培训的基础上,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精选出适合运用网络环境的内容自主制作;

2、按照上课的思路,提交教学案例设计一份;

3、提交教学配套网络课件一套;

4、要有教学过程简记;

5、做好相关的教学交流、效果反馈,反思记录。

通过教学实践、研讨、学习与交流,课题组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的一些流行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实践效果加以改进提炼,总结出4中典型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基本教学模式(通用型);网络自主作文教学模式;“自主探索、协作学习、创新发展”的一般教学模式(这几种模式在成果里面会有相关的叙述)。

通过深入课堂教学实践,课题组讨论总结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对学生基于网络环境下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的把握、判断和评定,包括自主学习的的成绩、进步、能力增长以及其他成就、表现等具体内容。评价需客观地反映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能力发展。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和分等,评价的基本方式不是“确认”,而是“对话”,并且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而最终实现;评价结果的表现形式,不再是简单的分数与等级。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应在于“调节学习者学习行为,监控学习过程,促进和指导学习的有效进行”。具体的评价方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过程,实现学习过程的追踪、学习成果的阶段性展示。学习过程的追踪是依靠现代网络教育平台实现的,其主要功能有课程管理、用户管理、用户统计报表和学习情况分析等功能。通过学习状况功能可以查询用户学习的详细情况,察看用户学习进度,讨论次数,并统计出相关的报表,这便于教师在学生研究和学习过程中更多观察和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另外,在与学生课题研究相关的网站中,记录和体现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这将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加强对学生的具体指导。例如:在“光合作用”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完成学习的过程记录,用网络实现学习资料的无纸化管理,比如将“光合作用的实现条件”、“光合作用的原理”等问题以“帖子”的形式,发布在网上的“论坛”或“社区”上,进行适时交流,加强各学习小组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2)合作参与,注重协作能力与再学习能力的评价。现代信息社会特征之一是资源共享,它要求人不仅有竞争意识,还要有协作精神。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需要考虑对学生协作能力与再学习能力的评价。协同工作能力的培养,是指让几个学生学会合作完成同一项任务。协作能力体现了个体在群体中的作用如何,教师应当关注学生之间协作能的培养。比如,在研究“万有引力定律”时,指导学生共同出谋划策,提出设想,精心制作一个“万有引力定律”专题成果网页,就是一个最好的协同过程。所以,协作能力的评价,对培养学生的情商是很有益处的。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不可能只靠信息技术课所学的知识就能完成任务,往往需要学习者不断地进行自学和充实。

(3)多元评价,着重学习个体的多维评价。网络媒体超文本结构的基本构架决定了网络学习环境将给学生提供大量非结构化的情景,在非结构化的学习中,涉及的不单纯是本学科知识掌握的多寡,而包括知识理解的深度、对知识的应用,以及探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思维能自主意识的培养,这些是标准化测验所不能反映的,惟有采用包括网络“虚拟实验”在内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才能突破自主学习评价的单一性。学生是作为学习个体参与到活动中去的,对于他的评价应注重于活动参与的多个维度。通过网络活动中的“社区讨论”,“电子邮件”、“聊天室”等交流工具与协作工具的系统服务,不仅可以实现学习的个别辅导,而且能够提供交互式的个性化服务。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真正能够主动发展。而网络记载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历程,这将有助于学生个体回顾其发展过程,也对教师评价一个学生综合能力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七)、通过研讨交流,我们总结出几位教师实施网络教学中的一些共同点:

1、强调学生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个性化行为。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利用网络环境的信息反馈、交流及时普遍地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的过程。

2、培养创新精神。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中,注重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安全感。培养学生观察的独创性,探究的自主性,留给学生更多的创新的空间,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学生独特个性的培养和合作意识的渗透。

3、训练实践能力。简化头绪,突出重点,观察事物,搜集信息,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大实践活动量,让学生通过感知→建构→生成→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该说就大胆地说,该做就放手地做,该听就认真地倾听。人机交互,生生合作,师生交流,使学生渐入“自能学习”的佳境。

4、应用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性与网络特性结合,全方位信息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量,容量大、速度快。在教学的实际活动中消除学生“畏学”、“苦学”、“难学”的心理。基于网络把声音、色彩、图象、文字、动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便捷、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甚至将知识的学习融入娱乐形式中,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把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统一于教学过程中。

5、发挥教师主导。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变“应试”的思想为“发展”的思想,变“灌”为“导”,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做到教师为学生服务,教法为学法服务,与学生平等对话,合作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评价和正确的引导,使其突破难点,挖掘潜力,不断发展。

(八)、通过自主的设计课件,开发网络课,各位教师加深了对认识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作用的体现:

(1)、作为演示工具;(2)、作为交流工具;(3)、作为个别辅导工具;(4)、提供资源环境;(5)、作为信息加工工具;(6)、作为协作工具;(7)、作为研发工具。

第五篇:消防安全工作概述

一、消防工作概述

1、消防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2、消防工作内容:研究、总结火灾发生的客观规律、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运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等手段,有效地使用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达到控制火灾发生,保证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3、火灾的形成:人的不安全行为、物质的不安全状态、技术不完善。

4、燃烧的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热源)、氧气。

5、燃烧的种类:气体、固体、液体、电器。

6、火灾: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都为火灾。

7、火灾等级划分:

特大火灾:

有情形之一者:死10人及以上重伤20人及以上死亡及重伤20人及以上受灾50户以上,财产损失100万以上。

重大火灾:

有情形之一者:死亡12人以上,重伤10人及以上死亡及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财产30万元以上。

一般火灾:损失小及无人员伤亡等。

二、饭店火灾的特点及原因:(高层建筑火灾)

1、特点:

二大:一是潜在着各种火危险性大;二是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大。二难:扑救困难;人员财产疏散困难。

2、原因:

(1)吸烟,占饭店火灾40.7%,一是酒后吸烟,二是乱扔烟头或服务员处理烟头不慎。烟头表温200-300℃,中心温700-800℃,超过家具的可燃点。

(2)电器设备故障:22%,电线老化,线头裸露,电器设备安装不合理,电线被动物啮咬,电器本身故障,电器火灾原因。

超负荷、接触不良,短路、过负荷、接触电阻过大,漏电、静电、雷电等。电流与电发热量成正比,电流增加1倍,发热量增加3倍,超负荷时,电流增大,热量增大,电线绝缘层允许温度60℃,当大于250℃,绝缘层自燃,并与电线分离,造成短路发生火灾。

导线、接线端、接插件及可动触点等,因接触不良,接触电阻过大,局部产生高温,或产生电火花引燃可燃物,造成火灾。

电弧:当带电体的两极开始接触时,或在接触后又离开的一瞬间,电流定然增大,发生气体放电现象,产生高温,显示弧光,称电弧,温度高达3000℃,可引燃周围可燃物,或引起可燃气体,粉尘爆炸。

电器线路短路时或裸线相碰时,电线接头接点松动,灯头松动,以及带电检修,操作时,极易产生电火花。

灯罩上烤衣物等危险极大:

一只功率60W的白炽灯表示温度137-180℃,200W的白炽灯表示温度155-206℃。普通纸在130℃发生自燃。

(3)大量的易燃材料:

20-50KG/M2(宾馆)

必须设有自动喷淋系统,耐火等级二级以上。

(4)电焊:违规操作,无证上岗,责任重大,易燃品末清理,防护措施不得力。

(5)人为纵火。

三、火灾致命原因:

1、发生火灾时末能及时通知客人;

2、没有防火救灾预案;

3、饭店使用大量的有毒装饰材料;

4、火灾时人们的异常心理和行为:

①向熟悉的出口逃;

②盲目跟他人逃生;

③判断错误,无防护直穿火区;

④惊人之举(跳楼)。

火灾中烟雾等造成人员伤亡情况:

中毒、窒息 72.5%

火焰烧死 24.4%

跳楼 2.1%

急性病(心) 0.6%

其它原因 0.4%

四、消防管理中的问题:

1、消防通道:占堵它用,紧急情况难以逃生。

2、应急照明:连续照明不低于20分钟。

3、防火门:常闭状态的重要性,防止烟雾穿入前室。

4、排烟、送风、消防前室的作用:

楼梯≥前室风压>疏散走道风压,以阻止烟气进入楼梯影响人员安全。

5、消火栓(20米间隔)、喷淋、灭火器、应急广播、消防电梯。

6、管道井的烟囱效应。

7、消防车道(3.5M),云梯场地(24M2)。

8、安全报告批复注意事项。

五、消防应急处理的要点:

1、消防中心是火灾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协调、收集信息指挥部。

2、总经理、总值班接到报告后不得离开指挥中心,总经理、总值班是最高指挥决策者,保安部经理或值班是决策人参谋。

3、立即下令保安人员按照灭火预案实施救火。

4、立即下令工程人员到达相应岗位、中心、泵房、变电所等。

5、立即下令义务消防队按照预案救援、灭火。服务员紧急疏散宾客。各部门抢险有价档案、资料。

6、立即报告119。(饭店只有总指挥下令后方可使用)

7、疏导消防通道,迎接专职消防队。

8、立即拨打120。

9、做好火灾现场的调查、分析。

10、水泵接合器的启用。

六、火场逃生九决:

一旦火灾降临,在浓烟毒气和烈焰包围中应如何更好地逃生?

第一决:熟悉环境,临危不乱。每个人对自己工作、学习或居住所在的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平日就要做到了然于胸;而当身处陌生环境,如入住酒店、商场购物、进入娱乐场

所时,为了自身安全,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以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在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火场。

第二决: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突遇火灾时,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互相拥挤、乱冲乱撞。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等通往室外逃生。

第三决:不入险地,不贪财物。在火场中,人的生命最重要,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服或寻找、搬运贵重物品上。已逃离火场的人,千万不要重反险地。

第四决:简易防护,掩鼻匍匐。火场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可采用毛巾、口罩蒙住口鼻,匍匐撤离,以防止烟雾中毒、预防窒息。另外,也可以采取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后,再冲出去。

第五决:善用通道,莫入电梯。规范标准的建筑物,都会有两条以上的逃生楼梯、通道或安全出口。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安全的楼梯通道。除可利用楼梯外,还可以利用建筑物的阳台、窗台、屋顶等攀到周围的安全地点;沿着下水管、避雷线等建筑上的凸出物,也可滑下楼脱险。千万要记住,高层楼着火时,不要乘普通电梯。

第六决:避难场所,固守待援。假如用手摸房门已感到烫手,此时一旦开门,火焰与浓烟势必迎面扑来。此时,首先应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湿布等塞住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然后不停用水淋透房间,防止烟火渗入,固守房间,等待救援人员达到。

第七决:传送信号,寻求救助。被烟火围困时,尽量呆在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白天可向窗外晃动鲜艳的衣物等;在晚上,可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敲击东西,及时发出有效求救信号。在被烟气窒息失去自救能力时,应努力滚到墙边或门边,即便于消防人员寻找、营救,也可以防止房屋塌落时砸伤自己。

第八决:火已及身,切勿惊跑。火场上如果发现身上着了火,惊跑和用手拍打,只会形成风势,加速氧气补充,促旺火势。正确的做法是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能及时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就更有效。

第九决:缓降逃生,滑绳自救。高层、多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可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后,从窗台或阳台沿绳滑到下面的楼层或地面逃生。即使跳楼也要跳在消防队员准备好的救生气垫或4层以下才可以考虑采取跳楼的方式,还要注意选择有水池、软雨蓬、草地等方面跳。如有可能,要尽量抱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或打开大雨伞跳下。跳楼虽可求生,但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要慎之又慎。

上一篇:有关爱的诗歌范文下一篇:英国女王地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