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竣工资料

2022-08-10

第一篇:高标准农田竣工资料

高标准基本农田实施方案收集资料清单

1、2011年全市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库

2、2011年全市各县(市、区)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面积统计表

3、农用地分等成果

4、全市各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矢量数据)

5、历年全市各县(市、区)土地整治项目范围、面积等(矢量数据、文字资料、表格资料)

6、水利部门、农业部门等相关部门2012年相关项目(矢量数据、文字资料、表格资料)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讲解

第二篇:变电站工程电气安装工程竣工资料清单及分类(广电标准)

第一卷:施工图设计技术文件材料(工程准备、管理方面的记录)

1.施工组织设计及报审表………………………………………………………..1.1 2.施工管理文件报审表及技术交底……………………………………………..1.2 2.1质量管理大纲、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及报审表……………………………1.2.1 2.2安全保证措施及报审表…………………………………………………....1.2.2 2..3各类作业指示书及报审表………………………………………..….……1.2.3 2.4施工技术安全措施交底记录…………………………………………....…1.2.4 3.资质、计量、进度、资金、质量控制及验评报审表………………………...1.3 3.1主要计量器具检定证书及报审表、工程计量仪器清单…………………..1.3.1 3.2特殊工种(压接、焊接、测量工)岗位证书及报审表…………………….1.3.2 3.3质检员、安全员资质证书及报审表…………………………………..……1.3.3 3.4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及报审表表…………………………………………....1.3.4 3.5质量验评划分及报审表………………………………………………..…..1.3.5 3.6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网络图及其报审表………………………………1.3.6 3.7资金使用情况报审表………………………………………………….…...1.3.7 3.8质量控制卡划分及报审表…………………………………………….…...1.3.8 4..施工图会审记录、会议纪要…………………………………………………….1.4 5.设计变更单、工作联系单、监理联系单……………………………………….1.5 6.业主、监理、厂家单位来往文件(信函、传真、整改通知单、整改报验单等)………………………………………………………………………………….1.6 7.合同…………………………………………………………..………………….1.7 7.1承包合同及补充协议………………………………..……………………..1.7.1 7.2分包合同及补充协议………………………………..……………………..1.7.2 7.3投标文件……………………………………………..……………………..1.7.3 8.营业执照、资质证明书…………………………………………………………..1.8 9.施工周报…………………………………………………………………………1.9

9.1工程周报…………………………………………………………………....1.9.1

9.2质量周报……………………………………………………………………1.9.2

9.3安全周报……………………………………………………………………1.9.3 10.物资进站检验记录…………………………………………………….……..1.10 11.常用物资检验记录………………………………………………….….…….1.11 第二卷:电气设备安装文件材料(工程施工阶段的过程控制记录)

1.电气工程开工报告及各类技术交底…………………………………………..2.1 2.主要材料报审表、设备开箱申请、设备缺陷处理资料、设备开箱检查记录、电气工程原材料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2.2 3.各类试验报告……………………………………………………….………….2.3 3.1主变、断路器、电抗器出厂试验报告………………………………………2.3.1 3.2瓦斯继电器校验报告………………………………………………………2.3.2 3.3压力释放阀试验记录………………………………………………………2.3.3 3.4导线拉力试验报告………………………………………………………....2.3.4 3.5 SF6气体试验报告………………………………………………………….2.3.5 3.6管母焊接记录、性能测试报告、透视试验报告…………………………....2.3.6 3.7主变运输过程中冲击记录报告………………………………………...….2.3.7 3.8指示仪表校验记录…………………………………………………………2.3.8 3.9显示仪表校验记录…………………………………………………..……..2.3.9 3.10主变绝缘油介损试验报告………………………………………………2.3.10 3.11主变绝缘油简化、色谱、微水含量检测………………………………2.3.11 3.12主变绕组特征测试报告………………………………………………....2.3.12 3.13主变色谱检验报告……………………………………………….……...2.3.13 3.14高压开关及互感器交流耐压试验报告…………………………………2.3.14 3.15主变感应耐压及局放试验报告…………………………………………2.3.15 3.16导线压接记录…...…………….…………………………………………2.3.16 3.17 GIS对接检查记录………………………………………………………2.3.17 3.18 GIS交流耐压试验……………………………………………………….2.3.18 3.19互感器现场误测试试验………………………………………...……….2.3.19 4.广电集团质量控制卡(电气部分)………………………………………………2.4 5.安装自检记录…………………………………………………………………..2.5 5.1断路器安装自检记录……………………………………………………2.5.1 5.2电流互感器安装自检记录………………………………………………2.5.2 5.3电压互感器安装自检记录………………………………………………2.5.3 5.4软母线安装自检记录……………………………………………………2.5.4 5.5硬母线安装自检记录……………………………………………………2.5.5 5.6隔离开关安装自检记录…………………………………………………2.5.6 5.7避雷器安装自检记录……………………………………………………2.5.7 5.8开关柜安装自检记录……………………………………………………2.5.8 5.9变压器安装自检记录……………………………………………………2.5.9 5.10照明设备安装自检记录………………………………………………..2.5.10 5.11配电盘安装自检记录…………………………………………………..2.5.11 5.12控制电缆安装自检记录………………………………………………..2.5.12 5.13电力电缆安装自检记录………………………………………………..2.5.13 5.14电抗器安装自检记录…………………………………………………..2.5.14 5.15电容器安装自检记录…………………………………………………..2.5.15 6.电气工程质量等到级汇总表及验评记录、验评统计表、分部分项工程报验单 …………………………………………………………………………………..2.6 第三卷:竣工、验收文件(工程竣工阶段的记录)

1.工程启动试运行、验收机构等通知、会议经要、启动方案………………..3.1 2.

一、二次设备验收报告、方案、细则、验收的缺陷处理整改通知单,各级检查验收记录、检查验收整改记录……………………………………………..3.2 3.竣工报告、竣工验收证明书、交接书、签证书工程竣工决算书及批复等 …………………………………………………………………………………..3.3 4.电气设备试验报告和调试记录(系统设备、保护试验报告、带负荷测试、过电压测量报告)………………………………………………………………...3.4 5.电气工程整定值………………………………………………………………..3.5 6.电气工程施工总结、完工申请验收报告、质监汇报………………………...3.6 7.案卷目录、备品、备件移交清单………………………………………………3.7 8.电度表校验报告…………………………………………………………...……3.8 9.电气安装规程施工验收规范…………………………………………………...3.9

变电站工程土建竣工资料清单及分类(广电标准)

土建竣工文件大致按单位工程进行分类整理,对于原材料合格证、质量证明书等由厂家提供的资料可单独组卷,土建的单位工程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一般以一个单独的建筑物为一个单位工程,具体分类应以工程实际情况而定):主控楼,高压室,低压室,电容室,配电室,检修房,综合楼,室外构支架,泵房及水池,厂区给排水、道路、沟道、照明、避雷针,室外挡土墙、排水沟及围墙、警传室,主变压器构筑物等,每个独立的建筑物又大致可分为:地基及基础、主体、楼地面、屋面、通风、给排水、电气照明、外装饰等分部工程。 第一卷:施工图设计技术文件材料

1.施工组织设计及报审表……………………………………….………………..1.1 2.施工管理文件报审表及技术交底………………………………………………..1.2 2.1质量管理大纲、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及报审表……………………………1.2.1 2.2安全保证措施及报审表…………………………………………………...1.2.2 2..3各类作业指示书及报审表………………………………………..………1.2.3 2.4施工技术安全措施交底………………………………………….……..…1.2.4 3.人员资质、计量、进度、资金、质量控制及验评报审表………………………….1.3 3.1主要计量器具检定证书及报审表、工程计量仪器清单………………….1.3.1 3.2特殊工种(焊接、测量工)岗位证书及报审表………………………….1.3.2 3.3质检员、安全员资质证书及报审表………………………………………1.3.3 3.4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及报审表……………………………………………....1.3.4 3.5质量验评划分及报审表………………………………………………..…..1.3.5 3.6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网络图及其报审表………………………………1.3.6 3.7资金使用情况报审表………………………………………………….…...1.3.7 3.8质量控制卡划分及报审表…………………………………………..……..1.3.8 4.图纸会审记录、纪要………………………………………………………….…..1.4 5.设计变更单、工作联系单、监理联系单………………………………………...1.5 6.业主、监理、厂家单位来往文件(信函、传真等)..…………………………1.6 7.合同…………………………………………………………..………………….1.7 7.1承包合同及补充协议………………………………..……………………..1.7.1 7.2分包合同及补充协议………………………………..……………………..1.7.2 7.3投标文件……………………………………………..……………………..1.7.3 7.4站外档土墙分包合同………………………………..……………………..1.7.4 第二卷:土建施工文件材料(按单位工程分类整理)

1.开、复工报告及施工技术交底……………………………………………….2.1 2.广电集团质量控制卡(土建部分)……………………………………………..2.2 3.土建原材料质保材料…………………………………….……….…………..2.3 3.1钢材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2.3.1 3.2砂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2.3.2 3.3碎(卵)石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2.3.3 3.4水泥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2.3.4 3.5外加剂和掺合料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2.3.5 3.6砖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2.3.6 3.7门窗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2.3.7 3.8钢筋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2.3.8 3.9防水材料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2.3.9 3.10焊条(焊剂)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2.3.10 3.11马赛克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2.3.11 3.12瓷砖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2.3.12 3.13涂料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2.3.13 4.施工过程质量试验报告……………………………………………………...2.4 4.1砂浆、混凝土设计配比通知及报审……………………………..……….2.4.1 4.2砂浆、混凝土试压报告及强度统计……………………………………...2.4.2 4.3钢筋焊接试验报告…………………………………………………….…..2.4.3 4.4回填试验报告……………………………………………………………..2.4.4 5.施工过程记录………………………………………………………………..2.5 5.1钢筋、水泥使用情况一览表……………………………………….……..2.5.1 5.2单位工程放线定位测量记录……………………………………….…….2.5.2 5.3结构吊装记录…………………………………………………….……….2.5.3 5.4地基沉降观测记录……………………………………….……….………2.5.4 5.5地基验槽记录……………………………………………….….……...….2.5.5 5.6地基处理、桩基础施工记录及检测报告………………….….…………2.5.6 5.7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及签证等施工记录……………………..…………...2.5 .7 6.质量验评统计表及验评记录 ………………………………………………2.6 第三卷:竣工、验收文件

1.工程启动试运行、验收机构等通知、会议纪要、方案………………………3.1 2.土建地基消防工程竣工、验收文件材料、验收缺陷处理及整改报告………3.2 3.竣工报告、竣工验收证明书、交接书、签证书工程竣工决算书及批复等.…3.3 4.备品、备件移交清单……………………………………………………………3.4 5.施工总结,工程简报等……………………………………………………..……3.5

线路工程竣工资料清单及分类(广电标准)

第一卷:施工图设计技术文件材料(工程准备、管理方面的记录)

1.施工组织设计及报审表………………………………………………………..1.1 2.施工管理文件报审表及技术交底……………………………………………..1.2 2.1质量管理大纲、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及报审表……………………………1.2.1 2.2安全保证措施及报审表…………………………………………………...1.2.2 2..3各类作业指示书及报审表………………………………………..………1.2.3 2.4施工技术安全措施交底记录………………………………………………1.2.4 3.人员资质、计量、进度、资金、质量控制及验评报审表…………………...1.3 3.1主要计量器具检定证书及报审表、工程计量仪器清单………………….1.3.1 3.2特殊工种(压接、焊接、测量工)岗位证书及报审表…………………….1.3.2 3.3质检员、安全员资质证书及报审表…………………………………..……1.3.3 3.4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及报审表表…………………………………………....1.3.4 3.5质量验评划分及报审表………………………………………………..…..1.3.5 3.6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网络图及其报审表………………………………1.3.6 3.7资金使用情况报审表………………………………………………….…...1.3.7 3.8质量控制卡划分及报审表………………………………………………....1.3.8 4.施工图会审记录、纪要………………………………………………………….1.4 5.设计变更单、工作联系单、监理联系单……………………………………….1.5 6.业主、监理、厂家单位来往文件(信函、传真等)………………………….1.6 第二卷:杆塔及基础施工文件材料

1.分部工程开工报告及报审表、技术交底记录…………………………………2.1 2.广电集团质量控制卡(杆塔及基础部分)………………………………………2.2 3.杆塔及基础原材料质保材料…………………………………….……………..2.3 3.1砂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2.3.1 3.2水泥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2.3.2 3.3钢筋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2.3.3 3.4铁塔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2.3.4 3.5螺栓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2.3.5 3.6钢材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2.3.6 3.7基础爬梯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2.3.7 4.原材料进货验收单(杆塔及基础部分)……………………………………..…..2.4 5.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强度试验报告………………………………….…………2.5 6.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及签证……………………………………………………...2.6 7.杆塔及基础部分施工技术检查及评级记录…………………………………...2.7 第三卷:架线及接地施工文件材料

1.分部工程开工报审表表及开工报告、施工技术交底…………………………3.1 2.架线及接地原材料质保材料…………………………………...………………3.2 2.1绝缘子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3.2.1 2.2金具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3.2.2 2.3导地线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3.2.3 2.4间隔棒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3.2.4 2.5线缍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3.2.5 3. 原材料进货验收单(架线及接地部分)……………………………………...…3.3 4.广电集团质量控制卡(架线、接地部分)………………………………………3.4 5.架线部分、接地装置、附件安装施工检查及评级记录…………………..……3.5 6.导线拉力试验报告………………………………………………………………3.6 7.导线拉力试验风证记录……………………………………………………..……3.7 第四卷:竣工、验收文件

1.工程启动、验收、线路编号的通知、会议纪要、方案、工程竣工决算书及批复………………………………………………………………………………...4.1 2.线路参数测试报告、步骤及避雷器试验报告、工程投资包干、工程决算书等 …………………………………………………………………………………...4.2 3.工程竣工报告、竣工验收签证书、验收遗留问题等汇报、验收缺陷处理清单、整改单…………………………………………………………………………...4.3 4.工程总结………………………………………………………………………..4.4

第三篇:广东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项目竣工验收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项目的管理,规范项目竣工验收程序,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省政府《转发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办理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的决议的通知》(粤府[2005]126号)和省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实施办法的通知》(粤府办[2006]33号)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项目竣工验收是对议案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审查、总结和评价。

第三条 竣工项目验收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科学严谨、讲求实效的原则。

第四条 竣工项目验收依据是:省政府《转发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办理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的决议的通知》(粤府[2005]126号)、省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实施办法的通知》(粤府办[2006]33号)、省农业厅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广东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第五条凡列入省级议案资金扶持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项目,竣工后按本办法进行验收。

市、县自筹资金整治项目由各市政府组织验收,形成验收报告报省政府,抄送省农业厅。省政府视实际情况组织抽查验收。

第二章验收内容

第六条竣工项目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情况。包括核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工程设计、项目实施计划、项目计划等。

(二)项目计划完成情况。重点核查经批复的项目计划执行和完成情况,包括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建设工期是否按批准的项目计划任务执行和建设;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完成情况;农民投工投劳情况等。

(三)资金使用管理情况。重点核查资金是否及时到位、足额,资金使用和管理是否符合国家、省有关投资、财务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以及《广东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制实施办法》等规定和要求,资金监督是否有审计部门的审计结论或意见。

(四)项目管理和机制建设情况。包括项目管理制度建设、管护措施落实、项目产权登

记或移交、档案资料管理等。

(五)项目建设的效益,包括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情况。重点核查项目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情况。

第七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项目竣工验收必须提供的材料(装订成册):

(一)申请验收报告。

(二)项目组织建设单位(县农业局)初验报告。

(三)项目建设总结。包括建设计划完成情况、工程质量评价、建设效益,项目建设及资金管理的做法与经验,项目建设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等。

(四)项目申报书(含可行性报告)。

(五)省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

(六)省、市下达的项目资金计划及资金拨付文件。

(七)项目县对项目建设的有关组织管理文件。

(八)各阶段项目建设资金到位、使用及管理情况的报告。

(九)由具备审计资质机构出具的基建项目财务竣工决算审计报告。

(十)项目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书。

(十一)项目实施前、后及实施期间的照片、录像等。

(十二)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其他资料。

第三章验收程序

第八条 竣工项目验收实行自下而上,分级管理的原则。原则上实行逐年验收,当年的项目,在翌年5月前验收完毕。因特殊情况,经省政府批准可适当延长。

第九条 省农业厅向被验收项目市、县下发验收通知,明确验收的具体时间和要求。

第十条 项目组织建设单位组织施工、设计及使用等有关单位进行初验,初验不合格的工程不得报请竣工验收。

第十一条初验合格并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项目,由项目组织建设单位提出验收申请报告,报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由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项目进行全面验收,形成验收报告报省农业厅。省农业厅拟定抽查验收方案报省政府,由省政府组织抽查验收。

第十二条项目竣工验收采取听、看、查的办法进行。验收小组听取被验收单位的项目建设完成情况汇报;查阅财务档案、项目建设档案及其他相关资料;实地查看项目工程建设情况,重点检查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听取当地农民群众的评价。

第十三条验收小组对项目建设情况全面检查和考核后,与被验收单位交换意见,对项目实施与建设作出全面评价,形成竣工验收报告。

验收合格的条件是:项目建设各项任务按期完成,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符合规定要求,提供的验收文件和资料齐全、数据真实,建立了长效管护机制。

第四章奖惩办法

第十四条 对实施成效显著、验收合格的项目,对其组织建设单位给予通报表彰。 第十五条 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责令项目组织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再行复验。整改措施不力,整改后仍达不到竣工验收要求的,省将对项目组织建设单位通报批评和减少或暂停对项目所在县下项目资金安排。

第五章附 则

第十六条 市、县自筹资金整治农田的议案项目,其竣工验收办法由各市参照本办法自行制定。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农业厅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高标准农田建设浅析

众所周知,粮食安全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重大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及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又制约粮食生产,因此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拥有充足的耕地资源,而高标准农田是耕地的精华部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国家农业部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集合现代管理理念、良好配套基础设施、高级农业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的高生产能力的系统工程。国家通过政策拉动、资金投入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但达到怎样的标准是高标准农田,如何建设高标准农田,是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研究重点。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从根本上提高粮食生产保障水平的重大前举措。各地在政策配套、资金保障、体制运行上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推进,

已然产生了一批丰硕的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就农业综合开发而言,1988年以来,我们一直在着力进行中低产田改造的相关工作,

面对建设背景、内在规律、运行机制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在思想观念、建设模式、推进机制上均未完全作出适应性调整,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应释放出的潜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对此,我们应保持高度的警醒,及早作出谋划,制定出适应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在规律的方案和模式并加以推进,才能确保其建设过程的科学和顺畅,也才能防止在造势上轰轰烈烈,

在实际成效上却与中低产田改造并无二致的局面出现。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同于中、低产田改造,而是在中、低产田改造基础上进行的。模式是技术和经济的有机结合,是针对当地发展存在的缺陷而寻求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在农业发展中,模式一般包括经营模式、种植模式和工程模式,建设模式则是以当地实际情况确定的工程模式与种植模式的结合,适合于当地农业发展。

二、XX省高标准农田发展浅析

高标准农田建设在XX省内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以下对XX省高标准农田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要科学把握高标准农田的内涵

当前,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有一种倾向值得我们高度关注,那就是认为所谓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单位投资额度高一点。这种认识,是对高标准农田内涵的严重误读。

高标准农田的内涵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点: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境及土地、气候等基本条件(体现基础性);能切实保障粮食生产的持续、安全(体现安全性或抗风险性);具备很高的符合市场需求的粮食生产能力(体现产出能力);拥有素质较高、呈现链状分布的耕作、管理、经营者(

体现经营能力);整体农业状态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初具雏形(体现与农业经济整体的和谐度)。

二要明确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内容与要求

目前,

高产农田建设潜力主要来源于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两个方面。通过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通过采取技术、工程、经济和行政措施,

对粮食主产区内农田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

完善排灌体系,

改善农田生产条件,

提高农田旱涝保收率和增强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建成设施配套、能排能灌、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优质农田。

从各地高产稳产农田建设规划可知,

目前高产农田建设主要基于对土地整理,

集中在田块整理、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和农田生态工程建设等方面,

对工程方面的标准与要求也较细致,

但在高产稳产农田土壤肥力建设方面明显不足。从高产稳产农田的内涵看,维持农田系统生产力健康发展的核心是保持土壤肥力,

而现行土地整理中的土地平整,

道路、沟渠与其他工程只是农田质量提高的配套设施,

是外在的影响因素。随着土地整理的全面深化,

在一般整理工程基础上实施必要的土壤改良措施应是今后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产稳产农田建设的内在要求。

三要建立促进农户保护与养护耕地的激励机制

耕地是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

保护耕地是国家、地方政府和农户共同的责任。而农户作为耕地的直接使用者,

在耕地保护特别是耕地质量保护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因此,

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责任性将在很多程度上影响着高质量农田的持久性,

但在实际中忽视的也恰恰是这些最重要的主体。农民对耕地投入不足,

耕地地力下降较为严重。因此,为了改变我国农业利益低下的现状,需建立农民种粮基本收益保障制度。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与规范耕地保护方面的立法,

这样才能通过提高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来提高农田质量与提高粮食生产力。此外,

耕地作为一种公共资源,

需要对种植耕地的农区和农民给予相应的社会和生态效益补偿,

特别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激励农户用地养地。

四要充分理清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脉络

高标准农田功效的完全发挥,一要依赖于基础设施水平的高标准;二要依赖于扎实的“软实力”的强力支撑;三则要依赖于建设过程中有一个合理的切入点、科学的实施流程。从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蜕变中,我们可以观察出各地在农田建设、经营模式上均有不同的实践形态,这也让我们有机会逐步廓清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路和脉络。其间的关键词包括:一是土地规模经营。零散的地块、一户一品的种植模式,农田的高标准就无从谈起,对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尤其如此;二是设施农业。这是高效农作物生产经营的必备条件;三是经营管理者培训,这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高标准农田运行机制是否能够最终建立的关键;四是合作组织的建立。合作组织是实现农产品与市场最大程度对接的必备条件。

第五篇:高标准农田建设知识讲解

走进大课堂:当前,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正式启动,农村土地整治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日前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领导听取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汇报时指出,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要从国家层面统筹安排,多部门联合,发挥资金的整合效益。前不久,国土资源部召开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座谈会,围绕当前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前景等展开热议,认为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务必坚持政府主导,各部门共同推进。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幅度增加高等级耕地的比重,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将“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列入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七大内容之一。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耕地质量的一种体现,也是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期特约请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郧文聚,以及程锋和王洪波两位博士,就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等相关知识进行讲解。

问:什么是高标准农田建设?

答: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将耕地整理成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产稳产田。它不仅是一项田间工程,即对水、路、渠、林的改造和配套,更是实施土地平整、土壤结构改良的一项田面工程,是一个系统完整地提升耕地持续生产能力的综合性措施。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耕地布局,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提升耕地质量等级和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的基础保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业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问: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管理部门所开展的土壤改良之类活动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答:有人认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该是农业部门的职责,这表面看是一个认识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未能很好解决的理论问题,即资源管理、资源利用管理的分工问题。国土部门是土地资源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农业部门是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的责任人。土地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本身要素水平的改善和资源保障能力的建设应该是国土部门的责任,而土地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确保资源不被破坏并有所改良是农业部门的任务。

农业部门开展的土壤改良活动,就是针对土壤的不良性状和障碍因素,采取相应的物理或化学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的过程。比如增施有机肥,改良贫瘠土壤,改良过砂过黏土壤,排水洗盐、种稻洗盐,改良盐碱土等。高标准农田建设除了进行农田的土壤改良活动外,还要进行地块大小的设计、林网建设、灌排设施建设、田间道路建设和村庄整治等,是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

问:高标准农田的“高标准”是什么?如何用耕地质量等级来衡量?

答:高标准是一个相对概念,按照我国资源禀赋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经营技术水平,高标准应该体现对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综合支撑能力的高水平上,包括机械化生产、安全健康生产、方便加工运输交易等较宽领域的内涵。

用耕地质量等级来衡量,高标准农田应该是高等级耕地。其所处区域的光温(气候)资源丰富,土壤肥沃,耕地产出率高。同时,由农业技术水平、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区域经济发达程度决定的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收益状况较好。此外,因农业区位和农业收入状况决定的农用地效益较高。总之,光温资源丰富、种植制度合理、土壤肥沃、灌排方便、生态环境保护条件良好、机械化程度高、效益水平高的耕地是高标准农田。

问:为什么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答:当前,我国现有耕地中,中低等级耕地约占2/3,相当数量的耕地利用不充分,布

局零乱,基础设施条件差。提高耕地质量等级,优化耕地布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潜力很大。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一直高度重视,提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提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思路。在这个新形势下,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现在可以用于反哺农业、反哺土地的资金越来越充足。因此,在实现耕地保护理念转变的前提下,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问: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多部门协作,如何准确定位国土部门在其中的职责?

答:从实践来看,政府领导、国土部门搭台、多部门协作已成为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高效组织方式。湖北等试点地区将此总结为“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这已成为共识。在多部门协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国土部门应该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作好各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总体规划设计,并组织省、县的土地管理部门结合土地整治工作搞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切实提高耕地质量等级水平,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并且要搞好高标准农田在使用过程中生产能力的监管和持续建设。

问: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理念转变有什么关系?

答: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耕地保护理念由单纯的数量保护为主向以建设促保护理念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落实两个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强有力的抓手,同时也是建立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的重要途径,是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平台。

主讲人手记:实现耕地保护理念五大转变

我国耕地保护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内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土地利用多是一种粗放状态,保护土地的意识相对薄弱。当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时,资源性紧缺凸显,保住耕地数量、稳住粮食总产摆在了首要位置。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为妥善解决好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关系,提出以建设促保护,通过土地整治不断提高土地资源保障能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思路。可见,我国耕地保护正在从单一目标朝着多目标、综合性保护方向发展。当前,重点要实现以下五个转变:

——实现由数量保护到数量质量并重保护的转变。

保护18亿亩耕地内涵很丰富,不仅是面积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保护18亿亩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如果18亿亩耕地数量保持不变,但分布状态和质量水平由集中、连片、优质为主逐步向破碎、零星、劣质转变,那累积起来的效应将是令人吃惊的。因此,守红线的关键是要提升生产能力的底线,而不是仅仅守这个数量,要建立“守红线、提等级、优布局、严占补、控变化”的综合性、多目标、动态性的耕地资源保护理念。

——实现从重产能总量到重产能结构的转变。

保护耕地的关键是保护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过去我们更多地关注总量变化,而对结构性变化关注较少,导致潜力挖掘不均衡,要么过度,要么不足。因此,应由全国耕地保护政策“一刀切”向差别化保护政策转变,可以根据全国耕地质量的等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区域、不同质量等级耕地的目标生产能力和等级建设手段。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充分合理地利用耕地资源,实现耕地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

——实现从重生产到重功能的转变。

耕地除具有生产粮食的主要功能外,还承载着重要的生态保障功能。耕地可以说是生态安全的基础设施,人类生存离不开这个基础,它远比高速公路、铁路、机场重要得多。此外,耕地还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尤其具有珍稀土壤资源的耕地,是发挥传统文化功能和体现

社会文化价值的基本载体。所以不能随意破坏耕地,也不要轻易“搬家”,这样会破坏生物多样性。保护耕地不仅要保护和提高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还要加强耕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充分发挥耕地的生态保障功能。

——实现从资源管理到资源、资产、资本并重管理的转变。

耕地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而且是重要的资产和资本。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其资产、资本属性日益显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也不断加深,这对土地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把土地资源当作资产管理、当作资本运用,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为此,土地管理要逐步向资源、资产、资本管理并重转变,不断强化土地资源的资产和资本管理职能,构建土地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的管理新体制、新机制。

——实现由实体保护向综合保护的转变。

耕地保护不仅要保护耕地的数量和产能,还要关注粮食生产中带来的生态环境损耗成本,研究建立耕地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科学制定补偿标准。比如实施“1毛钱工程”,对于售出商品粮的农民每斤补贴1毛钱,将1毛钱直接补贴给售出商品粮的农民,以提高农民保护耕地和生产粮食的积极性。

第一节 提高耕地质量等级 优化耕地利用格局

高标准农田是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基石之一,主要表现在: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优化耕地利用格局的有效手段。

从遥感影像资料看,我国耕地大多处于一种自然、粗放、无序的利用状态,田块畸零不整,细碎化程度高;使用权分散,承包权插花;灌溉排水不良,交通不便,机械化程度低。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耕地平均地块大小仅为0.087公顷,是荷兰平均地块大小的3.8%。这种状态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实施,不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土地整治,使耕地由自然用地形态走向规划用地形态,由粗放利用走向集约利用,由无序用地走向有序用地。这是实现耕地集中连片分布、促使良田永久化,防止城乡统筹中“重发展、轻保护”的有效手段,也是实施农业规模化经营,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重要基础。

——良田和良种、良法是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基本依托。

良种、良法和良田是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促进粮食增产增收的三个要素。我国粮食产量实现连续6年增产,连续3年稳定在5000亿公斤以上,良种、良法起到了重要作用。“种子工程”建设已有15年历史,农业机械化基础很好,近10年发展很快。随着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和生物技术的兴起,良种和良法将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相比之下,良田已经成为“短腿”,制约着良种、良法增产效果的充分发挥。因此,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发挥良种、良法倍增效应和加速效应的基础工程。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增加农业补贴的主要途径。

生产要素改良是增长之本、增效之源,增长首先缘于投入要素质量的提高、有用知识的增加、生产组织的改进、体制安排的完善,这些都带来了更为高效的增长效率。我国目前对农业的补贴直接补在生产环节的多,而直接补在农民身上、补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良种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少。国家对良种和良法的补贴已经越来越重视,而对良田的补贴仍然不足。因此,农业补贴中应该增加对良田的补贴,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耕地质量等级,优化耕地利用格局,以促进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产出率的提高,这也是符合WTO规则的农业支持政策。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农业领域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向。

据统计分析,全球农业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排放占人类活动造成的总量的50%和60%。如不实施低碳农业,2030年的排放量将比2005年分别增加60%和35%~60%;由于化肥氮施用和有机肥生产增长,到2030年农业一氧化二氮排放预计将增加35%~60%;到2020年由水稻生产引起的甲烷排放将递增16%。因此,农业领域实施节能减排非常重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优化水稻生产模式,从而减少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排放,更好地在农业生产领域实施节能减排。

第二节 推动“两个结合” 提升“三个效率”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主要表现在:

——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实现“一个聚合”,即支农资金聚合。

在中央持续加强农业建设的总方针指导下,各行各业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资金不断增加,农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农田林网,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标准粮田建设等良田建设项目很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金分散、综合效果不突出的问题。因此,通过构筑良田建设的基础平台,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聚合资金、整合资金,达到连片整治、整村推进的综合效果。

——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推动“两个结合”,即土地整治与土壤改良相结合、土地整治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

中央要求,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安排中长期政策性贷款,支持农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把800个产粮大县的基本农田加快建成高标准农田,建立稳固的商品粮基地。继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投入,有计划地分片推进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推动土地整治与土壤改良的有效结合,这是提升耕地质量等级的两个基本途径,同时,也有利于集中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土地整治两项主要投入资金。

——建设高标准农田有利于提升“三个效率”,即土地利用效率、土地产出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开展基于土地整治和土壤改良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土地生产条件和土壤条件得到改良,可以大幅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以河南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工程、江苏“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浙江“千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等为代表,整治成效显著。据统计分析,实施土地整理后,可增加有效耕地5%~10%,耕地质量等级提升1~2等,增产20%~30%,农机效率提高20%~30%。在黑龙江农垦系统,其农田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与地方相比,其土地利用率高10%、生产率高30%~40%。国际上,土地与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依赖的是新知识的运用,如种子的改善、土地的改良和生产技能的提高等。从表1可以看出,30年间美国和日本农业工人人均产出增长了5倍多,丹麦增长大约4倍,每公顷产量都翻了一番左右。

——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联动“四个环节”,即资金、项目、规划和政策。

政策需要通过规划落实,规划需要通过项目落实,项目实施需要资金保障。为落实中央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要求,首先要编制规划,结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抓紧推进全国范围的土地整治规划;其次要用项目落实规划,从一个具体项目的“点”落实,到规划过程的“线”落实,最终取得规划整体的“面”落实的过程。只有保证项目落实、计划过程落实,才能实现长期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的根本落实。最后要按项目配置资金,这样便于管理好资金,也便于考核资金的使用效果。

表1 1980年美国、日本和丹麦的农业总产出、农地数量、人均农业产出和每公顷农业

注:1950年各国农业总产出、农地数量、人均农业产出和每公顷农业产出指数均为100。

资料来源:Hayami and Ruttan,1985:pp.467~469

第三节 多部门协作有计划地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

建议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像推进“种子工程”、“农机补贴”一样,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又称“良田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再用3~5个“五年计划”,把我国18亿亩耕地建设成为能够适应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基础良田。按照国际经验,通过30年努力,可以实现土地产出率翻一番,劳动生产率翻两番的目标。

——有效整合资金、聚合资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保障。

从总体上看,我国直接用于农业农村建设的资金是不足的,有必要创新制度,引导政策性资金、社会资金进入农业农村,做大支农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政策性资金必须到位,不能是口头支票,也不能以任何借口附加种种限制条件。社会资金进入农业农村需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使之能取得合理利润,经济发达地区应该积极探索,消除社会资金进入农业农村的壁垒;发展中地区更应该创新制度,在做大总量上下足功夫。在支农资金使用上,要坚决杜绝只知道资金何处来、不知道资金到何处去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

——作好规划和项目设计,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效果。

结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抓紧推进全国范围的土地整治规划,尤其要重视市、县、乡级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从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来分析,加强市域土地资源空间的统一优化配置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县、乡级规划要突出一个“实”字,在科学确定建设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和时序安排的基础上,做到“规划一块、实施一块、见效一块”,积累下来,逐步实现空间格局优化。在项目设计和实施中,一定要把耕地、道路、防护林、排灌渠道、机井、抽水站、输电线路等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合理安排,以达到改善和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更大程度地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要的根本目的。

——加强部门协作和社会舆论监督,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财政、农业、水利、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多个部门,应在规划引导下,由县、乡两级人民政府统一指挥,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行动,按项目整合资金,连片整治、整体推进。同时,良田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应该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所以在良田建设规划、实施和运行管理中要始终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方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使项目建设得到广大农民的参与、支持和监督,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加强科技支撑,建立格网化的监管体系。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服务于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如何确保建设过程中耕地布局朝着集中、连片、优质方向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可以研究一种基于

格网的耕地监测监管体系,通过在一定尺度和区域上划分格网,研究确定格网内的主导用途和基本布局,建立合理调整的管理规则和方法,确定格网内土地整治、等级提升的重点方向和建设标准,并研发基于格网的长期观测、遥感监测和有效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农田集中连片、等级不断提升、永续利用的战略目标。当前,依托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及技术队伍,组织实施全国800个产粮大县在良田建设过程中耕地面积与等级监测评价,依据格网量化耕地布局和等别的变化,科学评价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的实施效果,十分必要,也非常迫切。这将有利于指导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为我国农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监管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有效结合良种、良法工程,实现传统农业改造。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农业种子工程、机械化工程、信息化工程等的先锋工程,是良种、良法发挥倍增效应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要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转型,必须走“良田、良种、良法”有效结合的道路,离开了哪一方面,都不能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在实施区域上,不仅要重视平原区的传统农业改造,还要重视山区、丘陵区的现代农业建设,探索适合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生产要素改良技术与模式,在现代农业生产要素能施展的地方实现现代化农业。

未来30年,是我国农村人口、农村土地利用格局、农业生产方式、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期,也是因势利导、实施有计划地改造传统农业、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机遇期。我们必须始终把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保护工作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坚决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前谋划,系统安排,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优质稳定的耕地资源基础。这是顺应时代要求、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

上一篇:工程测量员实习报告下一篇:干部保密承诺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