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规划建设范文

2022-06-03

第一篇:学校规划建设范文

学校规划建设情况汇报

学校规划建设工作汇报

学校建设是百年大计,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抓好学校建设规划工作,是教育系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基础工作,也是统筹各项建设资金、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的基础和前提。下面,就我市学校建设情况以及我市在学校规划建设方面的做法。汇报如下:

近年来,在中央、省及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社会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投入越来越大,各项目工程相继展开,并取得较大成效。我们都意识到,要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避免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规划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市在学校规划建设方面的做法。

1、明确范围,统筹安排,建立学校建设项目储备库。 我们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学校专项规划,充分考虑我市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遵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入为出、综合平衡、保障重点的原则,统筹安排,依法实施。建立学校建设项目储备库,学校投资项目必须进行评审论证,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初步设计和概算报批以及施工图设计和预算报批后,才可以进行施工建设。

2、科学规划,确保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顺利实施。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城镇化建设规划、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寄宿学 - 1 -

生实际需求以及教育资源合理布局等因素,在摸清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现状和需求的基础上,我们编制了《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科学制定总体建设规划和分实施方案,明确建设任务和目标。优先支持学生食堂、学生宿舍和区镇学校扩容改造,并做好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校舍安全工程、“211工程”、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等工程的衔接,集中力量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装备短缺、区镇学校太挤、农村学校太弱”等突出问题。

3、扎实摸底,确保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顺利开展。 自去年上半年以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多个文件,成立了全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文件要求,科学规划中小学布局是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前提和基础。我市为确保中小学布局规划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通过学校及各区教育部门对2011-2015年的学校现状、变动情况、规划结果进行了摸底,并在电子地图上进行了标注,特别对城内中小学布局也拿出了初步方案。从而为下一步的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4、适时调整,确保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按照国办发„2009‟34号及鲁政办发„2009‟42号文件要求,我市于2009年启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计划利用3-5年时间对抗震不达标校舍和不符合综合防灾要求的校舍进行加固或重建。2011年,我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

市文件精神,适时调整建设规划,创新思维,真抓实干,扎实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确保了我市校安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一跃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5、严格落实规划,“211”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2011年,全市“两热一暖一改”工程共投资数万元,完成建设项目上百个,直接受益学生几十万人次。其中,完成、改善学校生活设施建设,按省定要求,全市所有农村中小学全部解决“热水、热饭”问题;取暖、改厕投资千万元,对学校项目进行改造,惠及上万名农村中小学生。

学校规划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十分艰巨。我市结合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二五” 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的要求,认真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面临的困难依然很大,还有很多薄弱环节,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力度,特别是要学习这次会上各地市介绍的好经验好做法。树立统筹教育规划、促进科学发展的理念,增强教育规划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构建专家指导、逐级审核、省市督办、民主决策的工作机制,确保规划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坚持全面规划、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原则,提高学校规划建设的水平和质量。我们要严格按照规划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多功能和一体化的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我们的工作执行力,以实现工作的发展和进步,力争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学校作业建设规划

2017--2018学上学期

作业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和《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作业建设指导意见》为理论依据,进一步深化实施作业改革。要求教师要积极开展合作研究,建立和完善作业库,编制解释性强、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科学合理的作业,提倡“基本作业+弹性作业”模式,提高作业和教学的有效性,并扎实进行作业批改、方式、规范、讲评的研究,使作业成为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实施原则

1.创新性原则:进行作业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的作业开发和建设首先要本着创新性的原则,在学生作业的布置和评价上,要考虑到创新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考虑到对其他教师的引领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2.系统性原则:所收集的作业是一个包括书面作业、学科探究作业、课堂活动作业、学校实践探究作业等在内的综合体。

3.可行性原则:各项作业要本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进行,先由较为熟悉的作业形式开始,先由学科骨干教师开始,最后由点到面,整体铺开。各项作业不是机械性地重复训练试题,而是着重开发收集那些素质提高的实践探究性作业。学生的学科作业要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将学习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应用,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发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情况下,有兴趣参与,学习效果明显。

第三篇:学校制度建设规划

强 村 完 小

学校制度建设规划

(一)工作目标:

依据现代教育管理思想,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技术,积极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1、人本化管理:培育教职工“校荣我荣、校衰我衰”的主人翁精神,强化管理工作中的民主化建设,实行重大事情校务公开制,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管理的水平,以人性的发展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

2、扁平化管理:本着学校管理重心下移的原则,逐步改革学校管理机构和组织。中心校与分校实行一体化建设,统筹安排、统一管理;积极发挥年级组的作用,试行年级组长负责制和项目负责制。力求各层次管理目标明确,职权清晰、责任到人,分层落实学校工作。

3、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校内管理机制改革,根据现代学校管理理念修订《学校章程》、《校务公开实施方案》、《学校重大事项规则》、《学校管理服务手册》等章程和规则;健全“校长负责制”、“岗位聘任制”、“教职工岗位职责”、“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希望之星”等评价、奖励、激励制度体系,保证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4、数字化管理: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开发管理、教育、教学、研究、家校互动等多元化功能模块,逐步将学校管理引向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实现电子化管理。

(二)具体措施:

1、培育、弘扬学校精神,提升集体荣誉感,体验到“在自己付出的同时,能感受到学校的美好声誉” 的反哺。以细化、柔化、实化的管理,致力于平等、温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使全体教职工能在政治上放心,环境上顺心,生活上舒心,心理上定心、业余时开心,工作上尽心,以人性的发展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

2、确立“事在人为”的生存理念,注重“法治”,强调“德治”,讲究“情治”,实行重大事情校务公开制,校级、部门领导岗位述职考核制等,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民主管理意识和水平,促进管理策略改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实效增强。

3、引入学校品牌形象策划理念,学校致力于把精神文化建设同成员行为优化结合起来,对学校整体形象进行策划调整,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徽、校歌等形成概念体系和标识系统,努力提升学校文化品味。

4、以校长负责制为主,实施校务公开制度,调整和完善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分层管理职能,形成“整体规划、职责明确、分块实施、协调合作,全面提高”的管理格局,使学校、各管理部门的工作年年有发展,年年上台阶。

5、根据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实行“统筹安排,统一管理”的分校与中心校一体管理模式。对学校、各条线、各部门常规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制订、过程管理、考核评价、反馈重建实行项目责任制,落实常规和发展管理措施,以项目推动各层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个即有民主,又有集中,纪律严明而又感情融洽、心情舒畅的局面。

6、进一步完善我校的管理机制,建立科学、民主、激励的分级管理运行机制。疏理修订学校章程和规则,健全、完善民主管理、评价、激励制度体系。形成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聘任用、选拔、考核、评价、奖励制度,激发全体师生员工主动求发展、求成功的积极性。

7、探索有特长、个性化教师的岗位任用和分配奖励制度,鼓励骨干教师多上课、多兼职,使教师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

8、实现教育行政数字化管理,加强学校各项制度实施过程及时调控和反馈,在大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考评制度和考评要求、标准;注重日常资料积累,奖优罚劣,进一步调动各岗位人员工作积极性,将创优意识转化为日常具体行动。

第四篇:长白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三年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即教师发展或教师专业成长,它是指教师具有的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能力,它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的设计,扩大教师的自主权,促使课堂教学合理化。在教育实践中提倡反思,提倡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

此外,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的自身发展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随着教育与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专业化越来越显得重要。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教师的素养和能力,是他们胜任本职工作的基础,学校的质量、人才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养和能力。因此教师素养结构的优化,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焦点课题。教师发展的中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师资高标准化已成为发展趋势。

一、 教师队伍分析

(一)优势

全校教师共84名,其中40岁以下年轻教师占27%,年轻教师他们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新信息,可塑性较强。学历整体水平具有优势,本科以上学历占70%,高学历逐步普及化。全校的中老年教师经验丰富,能起模范带头作用;青年教师刻苦好学,甘愿奉献,有极强的竞争意识。广大教师有着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有着为了学校的发展努力奋进的精神。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正不断在教师队伍中更新优化,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可喜的转变。

学校一贯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形成以“师徒带教、骨干携进”为主体的青年教师阶梯式培养的工作系统,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近年来,学校先后培养了县级骨干教师9名,校级骨干教师19人,占教师总人数32%。

(二)不足

1.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可喜的转变,但对新课改中所蕴含的教学理念还不能与实际的教学行为很好融合。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对教师提出要求较多,帮助指导较少,有时会造成教师一些不适当的心理压力,工作的有效性就不明显。

2.学校已形成了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制度,努力创设机会使之尽快发展。但如何根据教师不同发展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拥有机会和空间,还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

3.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基础学科方面的知识过窄、缺乏人文科学基础,即重专业轻基础,重科学轻人文;重学科课程知识而轻教育理论课程。事实上,教师既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有宽厚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一专多能、复合型教师的标准。

二、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学校要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设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学校文化,通过启动教师专业发展方案、深化校本培训、实施校本科研、青蓝工程、改进教研组等措施,整合教师专业知识,使之成为主动思考、自觉恪守、善于反思研究、乐于合作进取、勇于创造的学习型教师,实现教师教育行为的科学性、艺术性和个人独特性的统一,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使教师不断自我更新、自主发展、自我实现,使年轻教师成熟,使中年教师优化,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接受优质教师的教育。

(二)具体目标

1.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树立榜样、发扬事迹,用身边的小事感染人,用平凡的精神激励人,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敬业爱生的氛围。

2.探索新课程改革,结合学校三年规划,制定与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相符的个人三年规划。

3.继续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以“课堂改进计划”为抓手,强化教研组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功能,通过研修活动组织教师深入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于教学策略的研究、课堂教学的分析与诊断、新教材新教法的应用与评价,提高教师的探索与实践能力。

4.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支持教师参加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

5.完善学校师资的自培,强调“因人施训”、“因需设训”,关注教师人文需求,加强教师对东西方文化的了解,提高教师的文化品味。

6.为骨干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积极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评优课比赛、讲学、学术研讨活动,给骨干教师提供更多展示、交流才华的机会,使骨干教师尽快脱颖而出。

7.努力培养二至三位在区域内较有影响的教师,建立以学科带头人命名的教学研究室。依托本校骨干教师的力量,采取日常课堂研讨、师徒结对、骨干携进等形式,力争为本校再培养一批署级以上骨干教师,形成一个有层次、有重点、可发展的教师梯队。

8.探索个性化的教师发展多元评价,以教师的现有状态为基础,体现个性的发展与需要,关注教师的未来,关注教师的成长过程,促进教师自主化发展

9.精心编织一张培养教师科研能力的科研网络,网络的核心是主体性教育的理念,而各个不同层次的课题则像网线般紧密连接在一起,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把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及时上升到理论高度,内化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教师专业发展统一性目标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人民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合作精神、服务意识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具有本学科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与基础教育相关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成果,懂得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具有改革创新意识。

具有教育教学基本功和履行相应级别教师职务的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参与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掌握并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方法。

具有教育科研意识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目标

:

合格教师。对象:见习期新教师。目标:完成优秀大学生到合格教师的转变。途径:学校选择骨干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带教,根据合同要求开展传帮带的培养工作。主要标志:基本熟悉本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有教育责任感,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工作1年后能评为小学一级教师。

成熟教师。对象:教龄2~10年的青年教师。目标:完成合格教师到成熟教师的转变。途径:师徒双向选择,自愿结对,在师德修养、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学业管理等方面进行带教。主要标志:掌握各年级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科专业知识扎实,能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理论来去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工作5年后能评为小学高级教师。

校级骨干教师。对象:教龄6~15年的青年教师。目标:完成成熟教师到骨干教师的转变。途径:选择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学科带头人、区级骨干教师担任导师,在理论学习、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主要标志: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形成自己风格,实绩明显;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相应的研究成果;有较强的带教青年教师能力,被带教者成长迅速。工作10年后能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县、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对象:教龄10~30年的优秀中青年教师。目标:完成校级骨干教师到区、市级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转变。途径:选择教育专家担任导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参与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主持学校重点课题研究,承担培养校级骨干教师任务。主要标志:形成学科教育特色;完成1~2门自主拓展型课程校本教材开发;优良的教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在县内有一定知名度。届时能评为特级教师、市名教师或区名导师、名教师、学科带头人。

资深老师。对象:教龄30年以上的中老年教师。目标:完成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指导

青年教师成长。途径:回顾和阐述自己的教学经历,撰写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或从教回忆录;组织青年教师拜师,研究他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鼓励他们更新教学理念,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标志: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在青年教师身上得到延续,留下一批宝贵的资料(课堂教学实录、教育教学论文或总结、回忆录等)。

名师队伍培养目标:形成一支有一定影响力的校级、县级、市级和国家级的优秀教师梯队。其中19名校级骨干教师,9名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3名市级和国家级骨干教师。并涌现出一批在课程、教学、科研、德育、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有专长的特色教师。

三、主要举措

一、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机制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主要工作职能是宣传、推广教师专业发展的先进思想和成功经验,评估学校师资的发展经验和突出问题,审议重大的行动计划和实施策略,对学校的师资建设提供政策咨询建议,对教师自培工作提供专业指导。

成立“专家顾问团”,由学校聘请的教育专家组成。主要工作职能是指导学校的学科建设、教研组建设和名师培养。

完善全员培训制度和骨干教师选拔、培养、管理、考核机制。建立并实施《校本研修工作条例》、《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制度》、《骨干教师管理及考核试行办法》 。

二、进一步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

(一)加强师德平台建设

积极开展师德沙龙、教育论坛、与名师对话、文明组室创建等师德建设活动。

(二)加强学习培训平台建设

每学期推荐学习材料10篇,理论专著1~2本。

聘请校外各界知名人士举办讲座,每学期开设2~3个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专题讲座,提升教师理论水平,拓宽教师视野。

继续实施 “师徒带教”制度。

继续实施骨干教师评选、低职高聘评选,对成绩优秀的中、初级教师,职务评聘实行低评高聘,充分调动优秀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进修。

继续实施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教育科研等校本培训课程。

(三)加强教学研究平台建设

结合学科课题研究,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

积极开展跨学科的合作和研究。轮流由学科教研组举办专题讲座或专题研讨会议(如生命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体艺劳技、数学和信息技术等)。

(四)加强校本课程平台建设

继续开发自主拓展型课程设计、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科资源库建设等校本培训课程,满足教师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

鼓励教师自编教材,争取每年形成1~2本比较成熟的校本教材。

继续开展研究性课程实践,评选研究性课程优秀指导老师。

三、制订相关配套制度,构建发展和成功的环境。

◆ 改进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坚持并完善全员聘用合同制、岗位责任制,完善教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的师德素养、德育工作、教学能力、教科研成果、培训情况、培养特长生及合作互助品质等进行全面的考核,逐步形成评价与奖惩、评价与任用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用评价来促进教师水平的整体提高。

建立个性化的“教师学习和发展档案”。充分依托教导处和教研组,对每一位教师制订课堂教学改进和完善计划,明确每学期重点突破的薄弱环节,从而全面深入教改核心,全面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着力提升课堂改革效能。完善聘用合同制,实施评聘分离、竞争上岗制度。

学校设立奖励制度,加大考核奖励以团队为单位的“文明组室”、“优秀教研组”、“优秀

备课组”等集体评比奖励力度,以此促进教师团队的共同成长。

将市场机制作为学校建设可持续发展教师资源的重要机制之一,积极引进优质教师,分流不适应学校工作的教师。

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参加特级教师、县“名校长”、 “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等评选,相关人员享受相应待遇。

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研修班等培训活动,并给予经费支持。

积极向上级部门和有关杂志社推荐优秀教育科研成果。

学校对专家来校讲学、教师外出取经、参加市教学评比等活动提供车辆、经费等支持。

四、保障措施

1.组织管理

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师训部主任为执行负责人的“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划、实施、管理、考评等工作。

2.制度管理

①健全档案管理

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内容包括: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撰写的教师个人三年规划,总结,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记录,听课笔记,教学随笔,上公开课的教案,教学点评,案例反思,个人课题研究情况,自制教具及教学软件,发表或获奖论文等),做好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资料积累。

②健全激励机制

评估和考核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制订相关的评估考核细则,及时记录分析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的现象和事件,作出结论性的评价。健全激励机制,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与考绩、晋升、评优、评先等挂钩,以此促进工作的深入开展。

3.资源管理

①资金保证

学校要多渠道筹措经费,在软、硬件加大投入的力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环境。同时要拨出一定的经费,奖励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优秀者。

②师资保证

既要挖掘本校资源,充分发挥本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又要面向校外,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引领。从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人力基础。

第五篇:学校发展与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与学校发展规划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戚业国 我们都在为学校发展而忙碌、而苦恼,但我们是否思考过什么是学校发展?学校为什么要发展?

我们曾经认为发展是不证自明的公理,“发展是硬道理”。“我想飞得更高”是国人共同的追求,今天全中国都在思考:这是我们要的发展吗?我们为什么要发展?

对学校发展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校长的管理行为,影响着学校资源的配置。不同校长对学校发展的认识并不一致,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学校管理追求,其背后则体现了不同教育思想理念。

一、关于学校发展问题的思考

1、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因

发展是一种变化,学校发展就是适应内外部环境而调整变化的过程;

学校发展面临内外环境变化的挑战(社会需要、学生状况、教师心态、教学条件与任务等);

学校发展不能等待,孩子耽误不起; 强势学校不进则退,弱势学校勇于超越; 学校发展的根本追求是进步与提高。

社会是自变量,教育是因变量;学生是自变量,教师是因变量;知识与经验是自变量,学生是因变量;教育需要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革。

2、学校为谁而发展?

学校教育没有真正的市场竞争,各有生存空间,在一个小的区域并没有完全的“同层竞争”;

不同学校的关系就像水体里的鱼,各自在自己层次发展,各取所需、和谐竞争、共同发展;

学校发展的目的之争:为学校组织利益而发展还是为了教育的理想与使命而发展;

学校的两种管理理念:发展性管理与竞争性管理;为了人的发展还是为了获得竞争优势

学校教育:为了国家、为了人、为了社会还是为了学校?(殊途同归但发展的路径截然不同)

3、如何实现学校发展

——学校发展的外部基本矛盾

学校的需要与利益主体的需要之间找到结合点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双方之间的价值取向冲突是学校发展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

不同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不同,甚至在某些时候可能是矛盾的,因而对学校发展的要求不同,使得

学校发展变得更加复杂。

外部需要主体:国家、社会、个人(家长、学生、老师)

4、教师第一还是学生第一?——学校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

学生发展是教育的本义和目的 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学生发展的途径 学校发展是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结果 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需要学校的支持 建设学校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不要颠倒教育发展的结果与目标,高考中考是学生人生发展的一个个加油站,决不是人生最终的目标追求。

5、学校发展定位与建设一流学校

“一流学校”认识的背后是对教育价值和教育质量的选择。人们认识教育质量主要从学术水平、适合需要和文化发展等三个方面(学术质量、功利质量、人文质量),因而形成了三种不同教育质量观。

社会结构类似金字塔,人的身份是多样的,人才需要是多样的,因此需要多样的学校教育培养。中国教育两大问题:选择性不足、关注知识意义不够

让不同能力与天赋的学生学习相同的内容、适应不同的社会需要。既有“质量不足”又有“质量过剩”;既有“片面追求升学”也有“盲目减负”

6、学校特色建设与学校发展

基础教育“英才教育”的质量严重不足; 基础教育“普及教育”的质量明显过剩; 学科知识的过剩与社会适应准备的不足; “不需要的要求必须学习,需要的又不让学”片面应试与片面“减负”并存;

学生的能力与天赋是多样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多样的,但基础教育却是“标准”的;

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的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采用的是共同一致的高中教育模式。

7、学校发展的管理策略 创新决定学校发展力; 特色决定学校竞争力; 机制决定学校执行力; 平衡创造稳定; 包容创造和谐。

二、学校发展规划的编制与运用

1、学校发展规划的理解与运用

作为一套学校改进技术方法的学校发展规划,是整合各种学校发展思想与方法的平台;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管理的思想: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发展,调动发展的内在动力。用“自律”交换“自由”“自主”,实现自主发展。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实现学校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分析诊断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凝聚人心调动积极性)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实现学校发展的管理手段(目标引领、计划落实、评估管理)

2、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

校长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总导演”,“自上而下”地引领学校发展;

调动群众是根本目的,“自下而上”地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取得共识是学校改革发展的群众基础;

与社会各界沟通交流,在参与中凝聚学校发展的支持力量,认识“公共教育”本质;

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交流,得到理解与支持是学校发展的条件,充分理解“政府办学”;

以目标与愿景营造士气、引领学校精神。

3、学校发展的分析与诊断 竞争性背景分析与发展性背景分析

如何看待SWOT分析法(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

社会需要、历史轨迹、学生状况、条件资源 社会发展与学校(利益关系人分析);历史文化传承(特色与风气、优势与劣势、地方文化与传统);学生调查(心理、品德、家庭、学业基础);教师与硬件以及学科的情况(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行为、情绪、学科实力、设备设施、经费投入)。

4、学校发展目标的确定 学校目标确定要考虑:

社会需要(教育使命与理想、地方教育发展) 家长期望(略高于家长的现实期望) 学生实际(发挥学生的最大潜力,学生差异) 学校条件(校舍、设备、经费的限制,时间空间)

学校发展目标最终要包括: 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学校发展总体目标的内涵界定 学校发展的阶段目标 学校发展规划目标的表述

目标是预期的行动结果; 目标不能用行为表述;

目标要最终直接体现在受教育者的变化; 目标应当是清晰的,不能产生歧义; 学校发展的目标最终体现在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把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

(以******为指导,坚持********,通过*******,为学生提供*****的教育或者使学生成为*******,把学校建设成为*******)

5、学校发展的战略措施

坚持德育核心,创新育人模式(德育引领育人模式创新);

积极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有效性(课程的校本化,提供适合的教育,有效课堂的研究);优化学校组织体系,提高运行成效(有效做事,扁平化管理、班级管理的制度创新);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有效教学(围绕教学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从校本研修到校级研修);

注重学生激励,努力实现有效学习(调动学生,90后学生发展动机的来源);

加强学校教育科研,用智慧创造成绩(高考研究、学生研究、课型研究、评价研究);

推动政府、社区、家长合作,建设立体的育人环境。

6、学校规划的实施与保障

学校规划的保障体系(资源保障、制度保障、机制保障、组织保障、文化保障)

学校规划的实施与调整 围绕规划实施学校战略管理 学校发展规划的总结与评估

三、学校发展规划的完整文本 制定学校规划的起因

学校环境分析(包括历史、资源与竞争) 学校发展目标及其说明(总目标、目标内涵界定、阶段目标)

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战略措施 学校发展规划的保障体系 附件

上一篇:小学控烟教案范文下一篇:学校课改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