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实验调查

2022-08-26

第一篇:生物多样性实验调查

格式~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

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格式: 1前言 ○

2调查时间与地点 ○

3调查目的 ○

4调查方法 ○

5实践过程 ○

6数据分析(可有可无) ○

7讨论与总结 ○

8备注:图片 ○

第二篇:我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调查

抓好我市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 为构建和谐城市保驾护航《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下称《条例》)于2004年11月12日颁布实施后,我市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和卫生部的有关指示精神,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2006年对市医疗卫生系统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开展基本信息调查工作,基本掌握了全市卫生系统的本地情况;2006年下半年,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医疗卫生机构对《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杜绝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卫生部卫科教发〔2006〕352号)和今年9月份召开的全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市卫生局组织市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的部分专家对我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验室进行了现场抽样督导检查。督导检查过程及总体情况如下:

(一)督导检查表的编制

本次督导检查表的编制主要参考《条例》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共分六个检查大项,即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设施设备、规范操作应用情况、消毒与灭菌、人员及培训、应急体系与预案等。每个大项又细化为若干小项,共57个小项。

(二)督导检查抽样原则、督导单位分类

本次督导工作的范围覆盖全市医学院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共督导了16家单位,包括:1所医学院校、5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6家市级医院、3家区县医院、1家乡镇卫生院。这些单位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全市疾控、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检查结果能初步反映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和管理的基本状况。

(三)督导检查结果

1、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所有单位均比较重视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单位的主要工作中,正在着手制定和完善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93.8%的实验室建立了生物危险、消防、电气安全、化学品安全、辐射、危险废物处置和样本采集、运输、保藏、使用和管理等生物安全管理制度;87.5%的实验室制定了仪器设备的标准操作程序并能按照国家或卫生部颁布的标准方法开展实验;43.8%的实验室制定了生物安全柜等设备的维护维修管理制度; 50%的实验室建立了人员培训制度。

2、设施设备

所有单位均设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但均未向卫生主管部门备案。除镇卫生院的实验室属BSL-1实验室外,其余均为BSL-2实验室。所有实验室均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81.2%的单位能做到实验区与办公区分开;80%以上的实验室配备有Ⅱ级生物安全柜、高压蒸汽灭菌器、紫外线灯管、放置生物废弃物的专用容器等实验设施;

90%以上的实验室配备有隔离衣、帽、口罩、鞋套、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仅有50%的实验室配有防护眼镜);15%的实验室有火灾自动报警器和灭火器材;18.8%的实验室在出口处安装了洗手池和自动洗手设备;25%的实验室安装了自动门;60%左右的实验室内务保持良好、整洁有序。

3、规范操作应用情况

87.5%的实验室贴有生物危害警告标志;40%的实验室对实验人员进行了适宜的医学评估、接种了疫苗、建立了健康档案; 43.8%的实验室对高压蒸汽灭菌器等灭菌设备定期进行了灭菌效果检查;60%的实验室对实验用容器、试剂、废弃物等进行了标识,有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对样本的采集、检验、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作了相应记录;仅有一个单位定期对生物安全柜的运行性能和完整性进行了验证;菌(毒)种保存档案均比较完善。

4、消毒与灭菌

所有实验室均配有消毒器械或化学消毒剂,绝大部分产品有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使用的消毒产品均在有效期内。使用的化学消毒剂主要以含氯制剂为主,采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方法主要有压力蒸汽灭菌、紫外线消毒和干热灭菌等。93.8%的实验室在试验结束后对实验室及时进行了消毒处理,其中68.8%的实验室消毒处理比较规范。

5、人员及培训

所有单位均选派了部分实验室人员参加国家、市或区县组织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培训,人员的安全意识、专业素质和实验技能有所

提高。43.8%的实验室操作人员经过培训考核获得上岗证,56.2%的单位建立了人员培训档案。

6、应急体系与预案

93.8%的实验室制定了应急操作规范;87.5%的实验室建立了意外事故处理程序;81.2%的实验室建立了事故报告制度;仅有一个单位制定了微生物实验室应急预案。

(四)我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验室硬件设施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验要求。大部分单位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装饰不符合《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的要求,有的单位实验室十分陈旧;有的单位实验室面积狭小,显得十分拥挤,甚至有个别单位配备了好几个生物安全柜但因无安装场地而长期闲置;有的单位缺乏基本的实验设备和个人防护设备,如生物安全柜、压力蒸汽灭菌器、自动洗手装置、预防啮齿类动物的设施、防护眼镜等;大部分单位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没有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实验区域没有配备灭火器材。

2、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尚不完善。虽然大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制定了一些制度,但这些制度还没有形成体系。有的制度(如记录制度)还是空白,有的制度缺乏可操作性,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部分单位实验室操作人员不能方便地获取这些制度。

3、实验操作欠规范。部分实验室没有按照规范要求定期对生物安全柜的运行性能和完整性进行验证,没有定期对灭菌设备进行灭菌效果检查,无法掌握这些设备运行的有效性。有的实验室对样本采集、

检测过程、感染性废物的处理等缺乏规范的操作程序和详细的记录。

4、人员培训力度不大。多数单位的人员培训缺乏计划,随意性较大。培训的主要方式是外出培训,内部开展的培训很少。培训的内容也主要限于专业方面,在制度和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较少。培训后几乎没有进行考核和评估。人员培训档案也不健全,没有培训计划、课件、考核记录和效果评价等内容。

5、其他系统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2006年度没有将质监、检疫、农业、环保、企业、教学科研等卫生系统以外的微生物实验室纳入调查和督导检查范围。但是,笔者最近几年参加过这类系统的多家实验室的计量认证现场评审。据笔者了解的情况看,这些机构的微生物实验室硬件条件更差,绝大多数实验室连起码的生物安全柜都没有,单位领导不够重视,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也非常淡薄,操作也极不规范,存在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

(五)原因分析

1、从总体上看,我市的经济条件与东部和沿海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导致政府对实验室的投入长期不足。虽然近几年加大了投入的力度,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短期内仍然不能满足要求;另一方面,不同地区、不同系统、不同层次的实验室,政府的投入力度也明显不同。这就导致了许多基层实验室的硬件设施严重缺乏。

2、生物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大多是近两年颁布实施的,许多实验室的操作人员乃至负责人都不熟悉,甚至不知道有哪些法规要求。

因此,这些实验室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都比较淡薄,没有从思想上重视生物安全的问题。

3、目前,我市没有统一的生物安全操作规范和管理要求,也没有经常性地开展能力培训。多数实验室操作人员都不能判断自己的操作方法规范与否,也不知道怎样操作才规范。

4、目前的生物安全执法力度不够,没有很好地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去监督各实验室的操作和管理行为。

第三篇: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合阳中学有效教学工具单——高一生物

5.2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设计人:张燕妮审核人:张燕妮序号:22

班级:组名:姓名:时间:2012-6-01

问题导读——评价单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2、说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3、说出五界系统的含义。

预习评价

自主学习课本P103-109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1. 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分别有哪些重大事件发生?

2. 生物进化的规律是什么?

二、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生物多样性

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几个方面?

2.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分别指什么?

我学、我说、我议、我练、我创造

(二)、五界系统

1.五界系统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五界?

3. 五界系统显示了生命发展史的哪三大阶段?同时又显示了进化的哪三大方向?

问题解决——评价单

问题:自学课本107页生物五界系统各自的特征并举例。

问题拓展——评价单

1、自主完成课本P109评价指南

2、完成资料P88课堂达标。

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1

第四篇: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l 调查结果与分析

1.1 实验开出率较低,有的实验效果较差

从我省农村初中的生物实验调查情况来着,实验平均开出率比较低,甚至有的学校从没上过生物实验活动课。有的学校没有实验室,教师就利用教室做实验,但因实验条件差,实验效果不理想,而且仪器经常搬动容易损坏。

一些实验条件比较好.师资力量比较强的学校,实验开出率高,实验效果好,学生的兴趣也浓。但有些学校不重视生物实验教学,教师不是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或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而是在黑板上画实验、讲实验,或让学生念实验、背实验。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也有一些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原理不太了解.操作不规范,。例如:脊蛙反射实验中,制备脊蛙的原理不了解,操作不规范,实验往往以失败告终。

1.2 任课教师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在一些学校存在着生物专业教师改科、改行或改岗的现象,这都是对生物专业教师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一些学校领导视生物课为可有可无.人人都可以教的副课。安排非生物专业教学人员任生物课教学工作,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一所学校初

一、初二共有7个教学班,就有7个教师兼任生物课,谁都不愿意任生物课专职教师。实验就无从做起。有些教师对生物知识一知半解,甚至连初中生物课本上的内容都没有搞清楚,缺乏独立操作实验和指导学生做实验的能力。这部分教师中有的虽然学历合格,但难以胜任生物教学工作。

调查还了解到,就是生物专业教师.有的知识结构是重理论、轻实践、实践经验少,实验技术不熟练、不规范,有些实验效果不佳,自己也找不出原因来。更有甚者.有的教师连演示实验也不做.只教书本,照本宣科,他们过分调强学校实验条件不具备、学校领导不重视和学生厌学等原因,缺乏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1.3 实验课时没有保障

由于生物课时少,实验多,有时还被其他课占用,而生物课多为兼课教师上.他们的工作最大,有的每周多达16-18节,连上理论课都忙不过来,无暇顾及费时费力的生物实验课,况且有的兼课教师是上主课的,他们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主课上,上生物课只不过是凑够教学工作量而已,生物课形同虚设。实验设备无专人管理,实验准备工作和实验课后的收拾清理工作无专人负担,全都落在生物任课教师头上,教师负担过重.这对开展实验教学极为不利。

1.4 实验室和实验仪器缺乏

我省属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农村中学办学条件差,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领导对用大量资金为一门升学不考的生物课添置实验设施显得有些不大乐意,有极少数学校的生物实验室被挪作他用。因此实验室和仪器药品缺乏,使得实验教学难以开展。有一些学校一些主要的实验仪器像显徽镜、放大镜、解剖器具和天平严重缺乏,仅能满足演示实验,往往班级学生多,实验时仪器根本不够分组用。

1.5 实验材料缺乏

由于一些学校领导不重视生物实验,或实验经费确有困难,无力购买一些昂贵的实验材料,尤其是动物实验材料,使脊椎动物解剖和部分生理实验难以完成。条件稍好的一些学校则把一些学生分组实验改成演示实验,以便节约实验费用。由于地区差异,课本中规定的一些实验材料难以找到。如天竺葵、黑藻、等。由于水质污染或动物过度捕捉,诸如水螅、等材料获取较困难。有些材料是由于教师不认识或不熟悉其生活环境而难以找到,如水绵、草履虫、水螅等。多数教师认为现行教材中,有些实验安排不够合理,与时间、季节不协调.致使实验材料难以采集或实验效果不佳。如早春气温偏低,草履虫、水螅难以采集或培养,秋季学绿色植物部分的实验课因采不到桃花.而有的教师又找不到替代材料,实验只好放弃。

1.6 实验室管理不善

某些学校对生物实验教学不作要求,任其自然,随意性很大。如、有的所学校生物实验教学无学期计划,大部分学校学生不做实验报告,有的学校实验室不对学生开放或无实验室。有的学校生物标本被虫蛀,或霉烂,难以保存。有的学校仪器设备损坏常得不到及时维修,有少数学校仪器设备尘封多年不用,其原因是教师不会用,或怕学生用坏等。

2 建议与措施

2.1 加强实验室建设

按照省教委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我省农村二类初中理化生实验室总数不应少于2间,三类初中不应少于1间,每室面积不小于25 m2,水电要到实验室或实验桌,布置要合理,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根据学校类别、规模和条件,除必配演示仪器外,学生实验仪器的配备应不低于我省1997年编制的《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的规定标准的80%。对实验条件差的学校,要集中财力、物力,有计划地分批进行配套建设,逐步改善实验条件,充实仪器设备和药品。要妥善解决好购置生物实验材料所需的经费,尽量做到校校有实验室,配备专职或兼职生物实验教师和实验员。

2.2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

搞好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师和实验人员的实验教学技能是关键。由于我省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多数是由非生物专业的教学人员担任,实验队伍的整体水平偏低,有待提高。要采取各种培训措施,提高他们的实验教学技能。对实验教师的基本要求是:能熟练地做好演示实验。因演示实验具有示范性,语言表达要准确,实验操作要规范,速度要适中,实验现象要明显,得出的结论要正确。组织和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规范操作如实验材料的采集、培养及处理,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药品的配制和合理使用。指导学生正确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教师能妥善处理好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能做出解释,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生物科技活动。活动方式要多样化,内容要丰富多彩,要有趣味性和实践性,尽量贴近教学、生活和生产实际。在实验教学中,要活化教材,不墨守成规,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要有创新精神。

对实验员的基本要求是:要熟悉实验,掌握实验教学的进度,提前作好实验准备,能配合实验教师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懂得实验仪器的性能、用途、操作、维护、维修和管理及实验室管理方面的知识。

1.3 加强实验教学

(1)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实验开出率农村中学实验条件差,实验经费紧张,不可能一步到位地配齐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设备,而影响实验开出率。实验教师和实验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简陋设备,积极创造条件,开齐、开好教材所规定的实验。

主要途径有:

(a)因地制宜地选择实验材料。由于地域差异,有些很难找到的教科书上使用的实验材料,教师可以灵活筛选。如可用棉花、大豆等代替天竺葵做植物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 (b)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可把有关实验相对集中,综合利用实验器材,降低实验费用。

(c)改进实验方法.减少仪器、药品的使用。

(d)利用废弃材料自制实验用具。如用泡沫塑料制作简易的昆虫展翅板,用透明无色的百事可乐塑料瓶制作昆虫标本盒.用废纸板箱制作简易保温培养箱等。

(e)利用农村优势开展实验教学。如发动学生自采自带生物实验材料、制作生物标本、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组织兴趣小组进行专题调查等。

(2)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实施实验教学计划中,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提高学生理解实验理论和掌握实验技能的能力,并进行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考查。学校和教师要创设适当的环境和氛围,重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变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验中,少一点包办代替和限制、多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口.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要给予肯定和赞扬。

(3)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应把生物实验教学与理、化实验教学同等对待,强化生物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要定期检查学校实验教学和各项实验室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组织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经验交流,要把生物实验教学质量列为学校目标管理和考核教师业绩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作为评估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

第五篇:生物多样性

城市园林建设注重对生物多样性保护

摘 要:现代社会以来,城市建设的脚步越来越深入,其中城市园林的建设是城市绿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实践过程中由于考虑的不全面,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城市园林建设中生物多样性保护已受到全球的重视。城市园林建设中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利于丰富当地植物类群、维持生态平衡提高城市园林绿化质量和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城市园林建设

生物多样性

保护

城市园林绿化是现代社会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现和需要,也是人们生存的需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类的盲目建设,城市生物多样性正急剧减少,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发展。近几年,城市生态园林的兴起,将城市园林从传统的游憩、观赏功能发展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再现自然的高层次阶段,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创造了机会。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多种生命资源的总和,保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城市建设中是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建设将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进程,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发展同样为城市园林建设提供依据和保障。1992年6月,180个国家在联合国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从1993年开始已有100多个国家制定了国家行动计划。《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在1993年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批准,于1994年出版,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的纲领性文件。2002年建设部发出《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上城市建设日程。如何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加强和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我们园林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首先应该探讨的问题。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组成。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生态系统多

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它的重要的社会经济伦理和文化价值无时不在宗教、艺术、文学、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各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与支持等方面反映出来。它们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正常的生态学过程对整个人类做出的贡献更加巨大。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生物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因此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生物多样性可以影响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的发展和促进经济的繁荣,因而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热点。

2、我国城市园林建设中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

通过十几年的工作,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意义和地位得到广泛接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然而,一些地方城市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大量移栽大树、古树进城;盲目大面积更换城市树种,盲目追求大草坪大广场;大量引进国外的草种、花卉和树种;乡土物种的保护和利用不够;生态环境开始恶化,沟河湖沼等自然湿地受到严重扰动和破坏。这些使得城市原生和人工的物种面临威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2.1盲目引种和生物入侵目前,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对城市及当地生物多样性带来潜在危机中最突出的因素是园林苗木的盲目引入。生物多样性在世界各地面临许多威胁。科学家和各国政府现已公认本地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就是外来入侵种所造成的生物入侵。外来入侵种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危险的,而且通常是不可挽回的。从全球范围来讲,它们对本地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危害,足以与生境的丧失和恶化所带来的危害相比拟。

2.2无视环境敏感区,环境敏感区往往极易因人类的不当开发活动而导致环境负效果,属脆弱地区。许多城市对环境敏感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以玄武湖和紫金山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型生态敏感区是两种不同生态系统的结合部,是生态环境条件变化最激烈和最易出现生态问题的地区,而已建的金陵御花园将城市的山水及人文文脉完全切断。这种对城市环境敏感区域的不当开发行为势必会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自然灾害的发生和资源的耗竭,阻碍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3片面理解生物多样性,一些人片面理解生物多样性,一味地通过增加植物种类或景观类型,甚至盲目地从外地引进物种以试图丰富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并不等同于物种丰富度,因为如果在城市的每一块绿地上都尽可能地增加植物种类,就整个城市范围来说,物种的总量并没有增多,而景观多样性反而减少了。以重庆为例,许多小区都忽略市花市树和乡土树种的应用,大量引进热带植物,如棕榈科的加拿利海枣、中东海枣、鱼尾葵等,结果搞得园林绿化千篇一律,毫无特色。既增加了绿化成本,又影响了生物多样性保护。

事实上,市树市花是一个城市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树种,它们往往观赏价值高,在本地区的园林绿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将市花市树与乡土树种的多样性相结合来既能体现城市绿化的地方特色,又能丰富本地的生物多样性。

3. 城市园林建设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类的盲目建设,城市生物多样性正急剧减少,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发展。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城市建设中是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建设将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进程,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发展同样为城市园林建设提供依据和保障。

3.1合理的城市园林规划

合理的城市规划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有目的地进行景观布局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应考虑地域性植物的风土性和固有性。首先,城市园林绿化的骨干树种和基调树种是当前的特色树种,这些植物能较好地反映该城市的植被特征,使城市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其次,在城市绿化的灌木及草坪地被植物选择中也应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开发利用地方物种,不应一味从外地引进。

在植物配置时要充分体现当地植被群落特征。园林设计师应充分了解当地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演替规律,在园林中选取典型的群落进行艺术再现,从而在整体上反映地方风貌。这样,每个城市或每个地域的城市在园林植物的总体选择上形成明显的地方特色,且通过城市绿地的多种生态条件和城市小气候对当地物种进行广泛制裁,从而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3.2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研究

首先,应对城市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编目,并结合地理、植被、管理等建立城市多样性信息系统(包括数据库、图形库、专家系统库等) ,同时建立监测网点进行长期监测,从而为生物多样性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据。其次,探讨城市化进程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内在机制及其模式,包括城市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方式的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学过程的影响;城市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活动方式、强度、频度反应的时空动态比较;退化土地上自然生态系统演替的研究,按照城市各功能区优化生物多样性地置,建设多种群落类型(如生产型、观赏型、保健疗养型、知识型、文化型等) ,以使城市生态系统达到最大的稳定性。

3.3确立城市化过程中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

绿化美化是现代城市共同追求的目标,因而园林城市的标准主要强调绿化指标,主要有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公园绿地面积、街道绿化普及率、市区干道绿化占道路总面积、新建居住小区绿地率、绿化达标单位、绿化先进单位、生产绿地建成区面积、苗木自给率、植物成活率和保存率等指标。这些指标能综合反映城市的绿化状况,但从生态学和自然保护的观点看,还必需强调是否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存在,占据多大面积,分布是否均匀,人工绿地究竟由哪些物种组成,它们对环境保护有什么作用,是否真正适应本地的生境,能否给人们创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能否提供一定的经济效益,即所谓绿化、美化、净化、香化和产业化的要求。现代城市绿化应重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促进

次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选择最适宜的物种,提高本地种源或苗木自给率,因地制宜地采取人工种植、抚育管理措施,使土著植物能够持久存在下去。

3.4提高全民素质,强化保护

只有当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城市居民的自觉行动,人人关心、积极参与,保护工作才能最终取得成功。这有赖于加强各种途径的宣传教育,如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传播手段,使城市居民了解保护与建设的目的意义,了解建设的措施与步骤,使广大城市居民积极投身于保护与建设工作中。以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博物展览、科学普及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营造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促进社会大众心灵深处滋生珍爱万物生灵的生态责任感。同时需要加大执法力度,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以提高全民素质,增强保护意识。

3.5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和宣传工作 重视城市园林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对维持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加强园林、环保、农业等部门间协调与沟通,保护城区体系网络化、系统化,改变传统分而治之的局限性;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以训练有素的职工和完善的监督体系来保证严格执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求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方面必须切实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只有通过充实、调整、重建城市生物多样性,使城市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才能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型城市。

3.6加强城市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

要组织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实施计划,加强生物多样性研究,积极开展生物资源生态系统调查、生态环境及物种变化监测、生物资源(特别是乡土物种和濒危物种) 调查和检测。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地区要强化措施,切实加强珍稀、濒危物种的繁育和研究基地建设,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自然植物群落的保护,要规定国家重点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严格保护其系统内生物的繁衍与进化,维持系统内质能量流动与生态过程。

小结:

城市园林建设要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利于保护当地的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当地植物类群。除了营造体现当地景观特色或异域风情的多种生境外,还要做好园林植物的配置和绿化植物物种的规划。体现不同生境,不同季相,增加城市自然色彩,运用丰富的植物资源营造城市立体景观,也就是要加强生态设计。

参考文献:

1.宋延龄 杨亲二 黄永青《物种多样性研究与保护》[M]1998年,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王玉娟《环境教育》[DB/CD]2006年3月

3.杨小波 吴庆书《城市生态学》[M]2000年8月,科学出版社

4.阎传海 张海荣《宏观生态学》[M]2003年8月,科学出版社

5. 廖胜彪《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J/OL]2005年7月

上一篇:四统一制度运营方案下一篇:食堂经理聘用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