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研修总结

2022-07-07

总结是记录某个时期的学习或工作情况,通过系统性分析的方式,编写出详细的书面报告,通过这份报告的内容,可让我们更加了解工作情况。那如何写出科学合理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科研研修总结》,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教学科研研修总结

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总结

第X期第X组学员 XX

2012年7月16日,作为XX师范学院的一名年轻思政课教师,在学院的安排下,我有幸和其他很多高校的教师以及政府宣传部门的同志们,一起参加了湖北省哲学社会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培训。在X天的集中研修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社会管理创新、国家安全形势、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湖北跨越式发展、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战略等重要讲座和专题报告。为我们授课的教员理论功底深厚,创新成果丰硕,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有武汉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等著名学府的资深教授,还有省社科院的理论专家、大型企业的高层,他们的授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扩大了我的研究视野,提高了我的理论素养,增强了我的政治觉悟。同时,还通过课上课下与同期同学的交流沟通,收获了珍贵友情,学习了先进经验,可谓感悟多、收获大、影响深。现将本次研修的心得汇报如下:

第一,进一步提升了我们的理论层次。

本期研修学习期间,我们集中听取了以下重点专题报告:XXX教授的《发现风险规范与社会管理创新》、XXX的《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其对策研究》、XXX的《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XXX的《湖北建成中部崛起的支点历史依据》、XXX的《我与西海固的不了情》、XXX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XXX的《湖北跨越式发展的机遇》、XXX的《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劲牌企业负责人XXX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战略》等。首先,这些专题报告多角度传达了中央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新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各项理论方针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加深了我们对前沿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理解,增强了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其次,深入了解和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实践,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事业荣誉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再者,使我们对湖北省在中部崛起中的支点地位、跨越式发展等有了更为全面的、更为深入的认识。

第二,加深了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

一是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011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是关于社会管理创新问题。胡锦涛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由此可见,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仅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给我们广大社会科学战线的教学和科研人员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提出了重大课题。

第三,对世情、国情和省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深刻认识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支撑教学,只有自己深刻理解、把握了理论知识,才可以用来说服、打动学生,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植入学生头脑。在具体的教学科研中我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就理论讲理论,必须紧密联系包括历史的、现实的、中国的、外国的、自己的、别人的具体实际;教学不仅要讲清楚基本理论观点,而且要对一些重大问题作出说明和评述,在说明和评述问题中阐述理论。作为思想政治老师,一定要了解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掌握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特点,熟悉学生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并结合教学实际加以改进创新,这样的教学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通过本研修班的学习,一个重大的收获就是,通过听取教育、科研、宣传、企业等战线领导的报告,我们对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湖北在中部崛起中的支点作用和跨越式发展、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深入、更全面、更客观的了解,这对我们丰富课堂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学习了先进的经验。

本次研修学习期间,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的汲取、思考的深入,通过与同期同学的深入交流,还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并学习借鉴了他们丰富的经验。此次研修给我们兄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学缘”,浓郁的“情缘”,为今后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资源。我们的同学,他们分别来自全省各个高校和宣传部门,他们有的是教坛新星,有的是学科带头人,有的长期战斗在理论宣传战线;有的出了许多学术成果,有的实践经验异常丰富;尽管大家性格不

一、年龄不同、单位不同,但都是一批充满理想和热情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到参加本期培训后,大家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娱乐,让“同学”、“同志”这些称谓烙入彼此的心田。此次研修,作为工作时间最短的一名学员,从其他同学身上所学到的东西,我感觉一点都不比专题授课来得少。

通过本次研修,我决心使自己在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有一个新的提高,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是勤学习勤改造、加快革新思想观念。列宁同志说过没有先进的思想,就没有先进的行动。思想就是行动的先导。今后我要充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阅读最新理论专著,不断改造、纠正自己的观念;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二是要迅速提升教学方面的能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通过培训学习,我认为自己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下狠功夫,一是深厚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二是灵活的教学方法技巧,三是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三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虽然我们从事只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到底,是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因此,我们要努力把今天所学的理论知识,为建设和谐湖北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只有在建设和谐湖北的大潮中,我们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培训学习是短暂的,但对于我而言,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业务上都是一个明显提高。非常感谢学校领导把这次宝贵的机会给予了我,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立足本职岗位,加强师德修养和理论素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第二篇:我的文言文教学研修总结

我的文言文教学研修总结 黎 洪 龙

在此次研修中我获得很多启示,特别是文言文教学方面。文言文是中学语文课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分析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这次名师研修,结合自己30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尝试了一种“读——译——议——赏”四步文言文教授方法。所谓“读——译——议——赏”即是讲授文言文的四个环节,一环扣一环,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读, 朗读在文言文学习中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使学生更直接的进入课文内容和描述的意境,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细分起来,有四个环节。

1.初读:我每教一篇文言课文时,不管学生懂不懂,先让他们自由朗读课文二至三遍,然后让学生讲讲自己所理解的课文大意,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听读:听读录音带,或听老师范读,在听读中解决生字、词的读音及正确的语音停顿,更进一步深入课文。

3.跟读:跟录音带读或跟老师读,进一步巩固生字词的读音和长句、难句的正确断句。

4.对读:由二人或四人一组,自由读,先由一个人读,其他人听,听他读准了字音没有,读对了音节没有,如果有错及时地进行纠正,然后交换进行。这一小环节,实际是对前面的三个小环节的检测,让学生互相检测,互相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开展联想和想象,利用语声的造型作用,准确、生动、丰富地再塑文中的艺术形象,为下面的赏议铺开了道路。

二、译,即串译课文,归纳整理,具体又分四步:

1.自译。通过第一环节,学生已经朗读课文5——6遍了,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理解,于是组织学生二人一组,对照注释,自译课文,并圈出疑难点,等待质疑 2.答,即答疑。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组织讨论、释疑。有的由学生自己作答,有的由老师作答,这样彻底消除了课文的文字障碍。 3.听译。在初学字词句后,放录音或老师读,学生听每一句的意思,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要求学生立即举手,解决问题后,再往下读,再往下听。 4.理,即归纳整理。这是串译课文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出文中的通假字、多音多义字、活用字、异读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固定结构或文字、文体、文化常识,并联系已学的课文,对类似的知识加以整理、归类,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同时使文言文基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三、议,至此,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的难点全部得到解决,但文言文教学不能就此打住。为提高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针对实际或由学生自己提问题,或由老师提问题,组织讨论。特别是强调一点,这里的“议”不是“析”,不是按部就班的分段落、析结构、结主题、总特色,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深入到课文里面去,拓宽思维,加深理解。

四、赏,赏就是欣赏,或论或写,就课文的某个点去赏析,这主要是为“说、写”寻找材料,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如《醉翁亭记》可就写景法加以欣赏;《岳阳楼记》可从作者的人生观去欣赏;《曹刿论战》可赏它的对话或战争写法……每次只切入一点,不求篇幅长短,只求学生一课有一得。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够联系教材,又能够跳出教材,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写作兴趣。赏完之后,还有“抄”,就是要求学生把课文中有积极意义的名言、警句、优美的景语抄下来,加以记忆,这样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并且能够活学活用。 我的这种教法,使学生在整堂课中紧绷思想的弦,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领其意,情通其境,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且形式灵活多样,教与学双边活动多,学生易在一种积极求知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达到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三篇:农村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研修总结

识字是语文基础能力之一。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识字难”这个拦路虎,出现在了启蒙教育的开端,如何让孩子们轻轻松松地识字,在快乐中识字,我们在实验中摸索出了一点经验,为了更好转变观念、转变思想,在识字教学中播种创新的种子,特总结如下。

一、从“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

过去的识字教学通常是“封闭的教学”,就单一的教材进行学习,就单一的课堂学习进行识字训练。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封闭教学”必然走向“开放教学”,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识字教学的封闭状态,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1.识字教学与阅读实践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将识字教学与阅读实践结合是巩固识字的好方法。一是鼓励学生阅读趣味性较强的儿童读物,二是将所学生字进行再创造,组成词,串成句,连成段,让生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再现,巩固加深学生对其的应象,从而提高识字的效率。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的生字,把本课生字创编成一段文字:一朵荷花,亮晶晶的水珠,小小的摇篮,一顶凉帽,透明的翅膀。小蜻蜓立在他的停机坪上。小青蛙蹲在圆圆的荷叶上(带点的字为本课生字)。又如教学《识字四》一课的生字,可用相关的基本字编成韵语识字:虫子旁,昆虫多。小蜻蜓,象飞机。蜘蛛忙,忙结网。小蝴蝶,穿花衣。虫字旁,有动物。爱劳动,小蚂蚁。小蝌蚪,水中游。小蚯蚓,在翻土。学生通过读词语、读句子再次识字,避免了单一的教材识字,增强了其阅读识字的兴趣。

2、识字教学与生活实际

识字教学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将所学知识的运用重新回到学生周围的社会、生活中去,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操作,从而激发创新能力。如教学“杏、李、桃、苹”字时,让学生学当“小商人”,自己动手制作水果买价的标签。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创造出色彩丰富,造型新颖的标签,在写标签的同时也巩固了这几个生字的字形,加深了记忆。

二、从“单一教学”走向“多样教学”

识字教学的内容比较单调、枯燥,识字过程中也容易流于枯燥乏味。教师对识字教学不够重视,把识字教学简单化,以识字来教识字,试图用一个单一的“多”字教学来解决问题。多读、多写、多练,固然能强化识字记忆,但研究表明,让一个孩子写三至四遍是最佳的记忆程度,此时的记忆和兴趣正好互为补充。

(一)调动多种感觉通道,引导发现识字方法,拓宽思维空间。 1.用好双眼,让学生学会观察。

儿童总是睁大着眼睛看世界,因为世界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他们不仅用眼睛,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去感知周围世界的,用他们的双眼,打开观察这扇大门,以观察为基础,让观察成为识字教学的一个有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识字方法,在观察中总结识字规律。 2.解放嘴巴,让学生敢说、敢问。

在识字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把自己双眼观察到的字形特点大胆的说出来,把自己的想法、疑问提出来,这样能更好地拓展孩子的思维。如教学“热”字时,一个孩子问到:“„热‟字为什么有四点底?”话音没落便有两只小手高高举起,一个孩子说道:“我们热起来的时候就会流汗,那四点就象我们流的汗。”另一个孩子说道:“四点底和火字有关,天气热的时候就象火在烧似的感觉,所以„热‟有四点底。”作为老师的我,没开口说一个字,这个问题已经从两个孩子的口中得到了圆满的回答,使孩子的思维空间得到了拓展。 3.解放头脑、身体,让学生敢想、敢做。

低年级的学生是最富有想象的,他们的思维既形象又活跃。在生字字形教学中,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让身体动起来,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如教学“人、从、众”时,我就让孩子们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身体来表现字形。人:一个学生单独张开腿站;从:两个学生并排张开腿站;在他们后边一个孩子站在凳子上,他们三个合在一块就变成了“众”字。在学生自己的想象中,自己的亲身实践中,很快就熟记了这三个字。

(二)融合多种识字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品质,通俗地说,就是引导、鼓励孩子们想得远些,想得快些,想得与自己过去不一样,想得与别人不一样;说得概念一点,就是有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流畅性以及思维的独创性。 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多,孩子们总能说出几种识记字形的方法。如教学“怕”字时,学生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加一加:“ ”+“白”。

2.换一换:把“拍”字的“扌”换成“忄”; 3.动作演示法:做一个害怕的动作。

4.望形生意:一个人心里很害怕,脸色都白了。 5.字谜法:(1)心里很明白。

在学习过程中,允许和鼓励学生们有不同的记忆生字的方法,倡导学生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所思,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方式思考问题,激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每到此时,我就会被孩子们的智慧所征服。学生们在追求标新立异的答案的同时,他们已经开始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了!也就开始学会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每个孩子都孕育着创造力,如同一粒沉睡在土壤中等待萌发、急切盼望破土而出的种子,关键在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的点点“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拓宽其创造空间。

三、从“被动、传统学习”走向“主动、创新学习”

“一只粉笔一张嘴,老师讲来学生听”,学生早已厌倦了这种学习方式,面对这样的学习,只能被动的接受。主动的学习是指学生对学习怀有浓厚兴趣,发自内心地想学。创新的学习是以创新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对象,在学习过程中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识字教学中,我常常采用讨论的方式(或集体讨论、或四人小组讨论、或同桌讨论)进行 “三互”(互动、互教、互补)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找到识记字形的方法,总结识字规律。

第四篇: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报告、研修总结

信息技术(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报告、研修总结,欢迎阅读下文。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报告 研修总结一: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更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师必须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也是小学教师这一专业的特征。比如,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新课程的特点与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直通车。因此,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新教材,新课程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目前,通过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充分显示了它的优势。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表、录音、录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图文并茂,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确是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但是更重要的是善于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能力的发展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这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又一重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真正在教育改革中发挥关键作用。

培训,虽然短暂,但使我的受益不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最后,我想说,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余再培训会收获一些欣慰吧!我仍会继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将自己培养成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报告 研修总结二:

此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到这里已经算是接近尾声,就此次培训而言,主要以学员自学观看视频为主,随着教育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越来越被教育普遍采用,让我深深地意识到了提高自身教育技术能力的紧迫性和必然性。同时,这次培训对于教师来说也是适用有必要的,可以让教师自觉参加有关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针对此次培训,我有以下收获:

一、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亟不可待

所谓教师,“传道解惑也”,要想帮助学生传递困难、解决知识,这本身就是需要一定学识的。此外,要想让学生对所学科目有兴趣,有积极主动学习的欲望,这对教师自身素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老师,通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更该意识到“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

二、更新教育观点,不断充实

这次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质上是一次很好的充实完善自己的机会。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是促进我们运用提高技术能力及教学水平能力不断成长的一次培训。以往的教育观点通常是以老师口头传授为主,并不需要过多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一些年老的教师,更是需要像这样的培训来更新教育观点,转变了固有的教学观念,使我们的课堂变为更加生动有效,学生学习能动性有所提升,积极性有所加加强。

三、以学生为主体,心中有数。

要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条例落实到实处,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制定教学目标以及使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活动、落实教学目标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立足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得有所获。

这一次的培训,让我进一步意识到在今后教育教学中要做到学以致用,从教育教学实际开始,从学生需求出发,创造好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教育方法。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通过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报告 研修总结三:

摘要: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

一、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学科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

四、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全面提高课堂练习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静态、动态、网络时代、相向而行、兴趣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下面就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数学课”中的具体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反思。

一、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心理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的根本原因就是那些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数学学科本身就属于枯燥无味的一门学科,从而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上数学课,但信息技术一融入我们的数学课程后,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插入声、形、像后,使数学课堂变得逐渐有了生机,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这样的情景导入的,根据学生年龄的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他们所喜欢的事物和爱好,我从孩子们感兴趣的《西游记》开始导入,一上课,我就多媒体课件演示《西游记》,进入情景后,学生从喜欢的动画中先着重理解平均分,让学生凭着日常生活经验体会“半个”这个结果,为下面学习新知识埋下伏笔;紧接着通过多媒体演示分月饼这一生活情景,让学生继续平均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用多媒体演示分数表示月饼的数量,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就在我们身边。形象直观可爱的小动物,精美的画面,活泼生动的背景音乐,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我们一堂课好的课中最棘手的问题。多媒体技术就成为辅助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出难点的有效的手段,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教学难点是如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由长方形的长通过平移转化成平四边形的底,由长方形的宽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高。学生很容易的看出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底乘高,通过多媒体将静态变成动态,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难点不功自破。又如,教学“相遇问题”一课时,重点是学会求相遇问题中的过程;难点是理解相遇问题中的相关术语的意思及弄清两个物体相向运动时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个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通过多媒体屏幕逐步把题目的条件用线段图进行演示。屏幕中两“人”同时闪动,生动直观地解释了两人“同时出发”就是两人同一时刻出发,两“人”面对面的走去,又生动解释了“相向而行”“相对而行”,就是两人(或两物体)在同一条线路上,从两地面对面地走去;最后两人相对运动到距离变成“0”因而使学生形象地了解“相遇”这个概念的含义。就这样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动态演示把相遇问题的图形、图像动态化,使概念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三、 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学科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是让人们感到枯燥无味的一门学科,常常听到有很多学生说,不喜欢上数学,上数学没什么意思。为什么许多的孩子对数学缺乏兴趣呢?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是脱离实际。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我们将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学科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例如:我在教学《亿以内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安排学生自己通过网上搜集有关的数据,然后上课时让小组代表汇报,他们搜集的材料是:有的是学校的建筑面积,果园的面积,有的是关于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今年春节晚会收视率的情况......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说服力的真实数据,发生在身边的数字材料,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增强了生活知识,同时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 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全面提高课堂练习效率

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利用多媒体可以达到优化练习,练习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省时、直观形象、容量大、拓宽思路的特点来强化效果,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反思: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大多数教师都会尝试采用自制课件或网上下载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虽然我们在应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难免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有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认识不到位,他们片面的认为,只要我用多媒体上课,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就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因此,在课堂中,堂堂都用多媒体,甚至都认为用了课件就是方便自己不到黑板上板书,其实不是这样的,再好的多媒体课件,也不能省掉板书。如:计算题的答案,笔算除法的计算法则,课本上很简单的练习都用课件操作,这样也不够好,这样直接减少学生思考的空间,抑制了他们的思考欲望。

2、 由于我们处在农村小学,大部分的老师对课件制作,多媒体操作水平不高,导致经常请人代劳。因此,课堂上常出现中断问题,这样不仅没有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反而干扰了我们正常的教学时间,影响了老师上课,学生学习的情绪。

如何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开发好我们的数学资源,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真正地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迅速发展我们信息技术的应用。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利用这一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学手段,又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提高我们课堂教学效率的最有效途径。我们坚信只要合理正确地使用这一技术,就能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第五篇: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总结(许正松)范文

第二十

三、二十四期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总结

————二班学员 皖西学院 许正松

本人许正松,皖西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一名副教授,物流管理教研室主任。2012年10月26日,我走进了安徽省委党校的大门,开始了为期20天的“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培训学习。本次到省委党校集中学习的机会非常难得,皖西学院领导相当重视,选拨了两位教师到省委党校学习研修。在来学习之前,校领导和二级学院领导对我寄予厚望,同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希望我能在党校遵守纪律,认真学习,虚心向专家和同行请教,努力加强党性修养,提升认识,开阔眼界。同时,将所学知识充分地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和科研中。本人对此次的研修学习非常重视,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做了积极充分的准备。在为期二十天的学习中,我始终严格遵守省委党校的纪律,专心听取专家的报告,积极参与研讨交流,用心进行社会考察,努力完成领导和组织交给的任务,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科研教学水平,受益匪浅。转眼之间研修学习即将结束,通过这次学习和交流,我无论思想上、学问上都取得了良好的研修成果,现汇报如下。

这次培训学习,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集中听报告、研讨交流阶段,为期14天;社会考察阶段,为期6天。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很快过去,转眼之间研修学习即将结束,通过这次学习和交流,思想认识上得到了提高,教学科研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10月26日上午举行开学典礼,安徽省省委领导和省委党校领导出席并讲话,要求我们充分认识举办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重大战略意义,正确认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明确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方向和任务,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站稳基本立场,恪守职业道德。并要求我们围绕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社会现实、自身素质建设作深入研究,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推动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党校领导对这次培训班提出了纪律,要求我们要转变角色,集中精力,端正态度,认真学习,服从管理,把此次研修当作一种追求,真学、真信、真用,做到研有所得、修有所获。作为学员,我充分感受到省委、省政府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热心关怀并寄予厚望。

研修期间,听了十多场专题学术报告,主要有雒树刚的《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安徽省科技厅厅长徐根应的《创新型安徽建设专题》、安徽省发改委副主任吴劲松的《关于建设经济强省的若干思考》、安徽省省委党校教务长王正国的《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及应对》、安徽省政府秘书长的《深化改革专题讲座》、安徽省宣传部副部长的《加强社会管理与创新》、火箭动力专家黄吉虎教授的《航天技术与中国的航天》、安徽师范大学房玫教授的《思政课的教学艺术》、曲青山的专题录像《关于准确学习和认识当的历史》、安徽省教育厅高开华的《安徽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式与任务》、专题录像《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安徽省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文化建设专题》、著名专家季昆森的《生态强省建设专题》。开展了两场学员论坛,一是“如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二是“如何在教书育人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良好的品德、学识和作风,更好地引导和带动大学生健康成长”。研修期间,学员们以小组为单位,广泛、积极、深入地讨论了“如何认识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和“如何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中,转化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追求”。广大学员就如何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进安徽文化强省建设,如何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生健康成长,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点、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一、教学方法生动灵活,师资力量强,教学效果明显

此次培训采取了专题讲座、听报告和讨论相互交织进行,让我在很短的时间里有感性认识迅速发展到理性认识。此外,对于安徽省博物院和滨湖新区的参观学习,让我更加心同身受感

到安徽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专家学者的专题集中讲授,以及学员分组讨论和全体会员参加的小组代表汇报发言,都让我再次学习了大量丰富而有益的知识以及相关的最新信息,学到了很多闻所未闻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此次研修培训的师资力量非常雄厚,主讲人都是有很深造诣的专家学者;讲座的内容设置新颖全面,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都很强。安排全体学员分成很多小组讨论,不仅激发了大家的思维,还增长了学员们的团队精神。

二、加深了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哲学社会科学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帮助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理论认识和科学思维,解决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也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通过学习使我加深了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增强了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在今后的理论教学中贯穿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理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次培训课程内容丰富,讲座深入浅出,既有全国宏观发展情况和“十二五”规划的部署,也有我省的经济形势和文化科技的发展情况;既讲理论,又紧密联系实际。澄清了一些以前在理论上的模糊观念,在发展上正确的判断了当前形势。提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路径。

三、加强了党性锻炼和修养

本次培训的教学计划安排合理、紧凑。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考察;既有专题报告和录像,又有小组讨论和学员论坛。学习中,我能够做到上课不迟到、早退,认真做课堂笔记,讨论积极准备,主动发言。课余时间,坚持阅读提供的学习材料,撰写学习体会。小组和班级活动中服从安排,加强与其他学员的沟通和交流。在提高了组织纪律观念的同时,加强了党性锻炼。这次参加培训的学员,绝大多数都是党员,很多还是领导干部。大家都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参加本次培训,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理论素养,提高了思想觉悟,树立了优良作风,加强了组织纪律观念,所有这些都是党性的内在要求。加强了党性锻炼,也为以后回到工作单位,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贡献自己的力量奠定了基础。

四、加深了对当前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问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不仅全面回顾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了宝贵经验,而且立足新的世情、国情和党请,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展望了我们未来的前进道路。胡锦涛总书记用了四个“坚定不移”明确了我们未来的前进道路,为我们今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指明了方向。通过本研修班的学习,一个最大的收获是,通过听取教育厅、党委宣传部等部门领导的报告,对全世界、全国及安徽省在教育、科技、产业转型、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深入,更全面,更客观的了解。通过听取各个部门的报告,对世界发展的大势、对国家在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对安徽省的省情、各地区的区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本次研修学习期间,收获的不仅是知识的汲取、思考的深入,收获的还有弥足珍贵的友谊。此次研修给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宝贵的坦诚的交流机会,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学缘”,浓郁的“情缘”,为今后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资源。学员来自全省各个高校,他们中有的是教坛新星,有的是学科带头人,有的出了许多学术成果,有的善于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尽管大家性格不

一、年龄不同、单位不同,但都是充满理想和热情的高校老师。来到党校,大家同吃、同住、同学习,共同遵守学员手册。此次研修,我们收获不仅是一些“大智慧”,也得到了一个“大家庭”。

能有机会参加并圆满结束这次研修,得益于省委、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和科学安排。省委党校在学习场所、后勤保障上提供了周到细致的服务。学习是无止境的,培训班结 2

束了,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作为今后学习的一个开端。作为高校的一名教师,要把持续不断的学习理论,作为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搞好教学工作的一种主要手段。在教学实际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加强对国情、省情和市情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当前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力争做到教学深入浅出,科研贴近实际,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军训结束教官讲话下一篇:家校共育教育案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