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2022-08-08

第一篇: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创新与心理健康教育

—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

民族中学王成轩

2011年4月28日—30日,我有幸聆听了心理教育专家冯世忠老师为我们作的生动精彩的讲座 在这次学习中有收获与体会,但更有顾虑与思考,简单总结如下:

培训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

通过这次讲座,让我对自己这几年老师们用他来陆续学习的心理学知识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及时地巩固,同时这些讲座的们工作中的实例弥补了我自学的缺陷,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了更丰富的背景知识。对辅导员老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培训更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和政府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以及不断更新观念、不断突破、与时俱进的学术品质。

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开始总结反思自己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转化上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我在民院已经工作了四年多,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感受很多,当中有成功的经验,但更多的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并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以求实现工作上的与时俱进。“学然后知不足”。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培训、不断地学习来更新我们的观念、提高我们的认识、创新我们的工作,让我们学院的管理理念、制度、

精神、思想能够通过学生接受、喜欢的途径与方法更好地贯彻与落实。今后,我将用心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这一良心、民心工作坚持下去,为我们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创建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培训过程中的顾虑与思考:

心理学是一门非常专业、并特别注重科学实验的学科,很多结论地产生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感觉与判断,而依赖于科学的测量与实验。心理学的知识也是非常庞杂、系统的,它需要学习者长期的学习和积累,需要丰富的临床工作经

验,需要丰富的学科知识,忌讳武断与急于求成。而相当多的辅导员老师缺乏这方面的系统知识,如果仅凭培训几天所了解的知识与技巧在实践工作中生搬硬套,将在平时表现特殊的学生都装入心理问题学生群体,以医生对待病人的心态与视角去对待我们的学生,是非常危险,也是非常摧毁人性的。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学生辅导员,我们首先是一名教育者,我们需要以教育者的心态与眼光去对待我们的学生,将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正常的个体,对他们进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用我们纯真无私博大的爱去关心、引导、教育他们,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人性的氛围中愉快地成长。如果确实碰到异常的个体,作为辅导员我们需要给予他们同普通同学一样的关怀与爱,但在关怀中注意观察、注重信息的收集,准确辨别,及时反馈、寻求专业心理老师的指导,对情况严重的及时上报,及时寻求支持,及时转介,从科学实效上关注我们学生的健康,避免将学生心理有问题作为我们逃避工作困难的借口。这样不仅会使我们的心理健康工作异化,更是对

我们学生人性的摧残。我们辅导员老师在做学生心理辅导时需要:“一个前提(准确的角色定位)、一个宗旨(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材与人格完善)、两种意识(服务意识和学习意识)、三种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四种能力(管理能力,辨别、决断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期盼我们所有的老师都能以教育者的心态,并借助科学的心理学知识和方法来实现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与创新,将我们这一民心、良心工程做实、做好。

经验可以参照、但决不能照搬。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借鉴经验、勇于创新是我们需要的工作态度。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一届学生也都具有新的时代特点,我们必须能沉进去,也能跳出来,不能为过去的经验所累,不能为过去的思想所束缚。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则需要我们将每一批学生都当作第一批学生,用最初最真最深的爱与热情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教育他们、引导他们,并在工作中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让我们的学生能在民院这一沃土上健康愉快地成长成材。

21世纪的政治辅导员需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需要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更需要足够的爱心与智慧;需要广博的知识、宽阔的胸怀、成熟的思想、淡泊的心境;需要我们这一批一线工作者忠于本职、甘于寂寞、勇于奉献,把握时代的脉搏,贴近学生的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011.05.10.

第二篇:德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一年级(2)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让我们的心灵洒满阳光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静闭的内心世界,没有人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让我们的心灵洒满阳光,拥抱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心理健康教育课,来探讨研究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同学之间如何交往。先来看情境表演:

(二)、情境表演《跳皮筋》

1.李雪、李雯、刘卫丹和郭显君跳皮筋,怎么玩呢?郭显君说:我不和李雯一组,她那么胖,笨死了!”听到郭显君说自己笨,李雯顿时火了,她指着郭显君的鼻子:“你才笨呢!你又胖又蠢,活像一个小母猪!”郭显君听到李雯骂她,伤心地跑到一边,哭了起来。

- 1 -

师:李雯她们为什么玩不到一块?郭显君又为什么会哭呢?谁来说说?(生充分说)

生:郭显君不合群,说别人。因为李雯说她,嘲笑她,她受不了。 师:面对这种情形,应该怎样解决呢?

生:郭显君不应该说别人的缺点,同学之间应该和和气气。(生充分说)

师小结:这几个同学说得很对,同学之间就应该友好相处,不要嘲笑同学的缺点。要学会尊重别人,不侮辱他人,这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原则。接下来请大家继续看情境表演《上课铃响了》。

2.情境表演: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快进教室!刘盈和同学们从外面拥挤着走进教室,这时一位同学不小踩到她的脚后跟,刘小宇大叫一声:“哎呀!踩我的脚干什么,你的眼睛长哪去了?”同时跺着双脚,大发脾气,用双手捂住眼睛哭泣,那个同学再三向她说对不起,其他同学都劝何小宇别哭了,刘小宇不予理睬,继续发脾气,直到教师从外面走进来,刘小宇才停止哭泣,回到座位上,还在生气。

师:孩子们看完了表演,大家来说说,刘小宇做得对不对?为什么?(生充分说)

生:他爱生气不好,对身体有害。

生:那个女同学已经说对不起了,她还生气,谁愿意和这样的同学玩呢!

师小结:是,我们应该有宽容之心。同学之间遇到了矛盾,不要斤斤计较,要有宽容之心原谅他人,即使别人有做得不当的地方,在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向你到了歉,我们就应该原谅他,更何况,常生气对身心健康没有好处,只有与同学和谐相处,你才能拥有更多的快乐。下面(出示)我们一起来看以下同学之间友好相处的正确做法,老师给大家的建议是:(

1、师读、

2、生齐读、

3、男女生读) 同学之间

学会友好,不嘲笑缺点。

学会尊重,不欺小凌弱。

学会宽容,不斤斤计较。

学会理解,不撒娇任性。

师:同学们每天生活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有了上面的原则,遇到下列情况,你又该怎样做?相信你会正确处理。

(三).说句心里话

(1)你的同桌要在桌子中间画一条“三八线”。

(2)考试时,你的同桌没带橡皮,可是昨天你跟他借笔,他没有借给你。

(3)选班长时,你的好朋友当选,你却落选了。

生: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这样做:

生: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这样做:

师小结:是呀!同学之间就应该友好相处,你对别人友好关爱,别人也会还你一份友好关爱,奉献一份,收获十份,付出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奉献着,相信你也会快乐着!

第三篇:德育工作总结(完善生态德育理念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完善生态德育理念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临沂二小2008年德育工作总结

2008年,我校根据学期初的德育工作计划,紧紧围绕“入格、守格、出格”的育人方略,坚持三全原则,即:全员——所有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要共同参与德育。全方位——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蕴含德育,要处处渗透德育。全过程——学校所有工作过程都是育人活动,要时时进行德育。不断完善“每个学生都是百分百”的绿色生态德育理念,关注细节,关爱生命,让生命之花更加绚烂,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更新理念,提供平台,打造一支精品班主任队伍。

1学习培训,打造学习型的班主任队伍。学期初制订了班主任的培训计划,组织参加了全员参加的班主任岗位培训,全校四十岁以下的教师都取得了班主任资格证书。重视在职班主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给他们提供学习、深造、发展的机会。我们给班主任老师订阅了《德育报》《山东教育》等,并不定期向班主任发放相关教育资料。鼓励教师自行订阅自己喜欢的教育书刊,学校给予订一送一的奖励。我们努力创造条件创设班队管理的研究交流的平台,定期召开例会,举行论坛,交流工作经验和方法,探讨德育工作中的得与失,以提升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

2.特色创建,打造创新型的班主任队伍。学校一直倡导班主任“既要做好规定动作,又要有自选动作”。规定动作是指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自选动作就是班级特色的创建和亮点打造,如“书香班级”、“文学特色班”、“摄影特色班”“书法特色班”等。在特色创建中,我们引导班主任要善于反思和总结,使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在“新”字上不断突破,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班主任。

3.交流反思,打造智慧型的班主任队伍。德育天地广阔,班级管理大有可为之处,我们引导班主任以“我们自己研究,我们研究的是自己”的态度开展班级管理艺术的研究,从撰写教育故事开始,做好点滴积累。同时通过班主任论坛、班级网站、教师博客等形式,为老师们提供交流提升的平台。12月份举行了“做一名快乐的班主任”为主题的班主任论坛。本次论坛以创新的形式、精彩的短片回放、老师们声情并茂的讲述,充分展示了众多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之道,给所有的老师以启发,班主任的管理智慧也在这里碰撞、凝结、生成„„

4.更新观念,打造一支阳光健康的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压力大,负担重,对于他们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快乐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到个人的人生是否快乐,影响着学生,更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教育表情。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校园才会和谐。这才是班主任工作成功的根本所在。因此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教师学会感受工作的幸福,使他们能在平凡、繁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在校园里我们常常看到很多班主任忙碌而快乐的身影,他们正快乐着有所收获,而且他们的学生也是幸福的。

二、培养习惯,促进养成,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校把习惯培养提升到为学生未来奠基的高度来抓,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习惯养成是日积月累的细节,我们采取有效措施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1、行为规范常记心中。养成教育从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入手,以常规建设为突破口,开展班级常规评价,使学生通过“星级文明班”“课间操标兵班”“卫生标兵班”“眼操标兵班”等荣誉称号的获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

2、落实十个道德好习惯:

一年来我们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策划开展了养成“十个道德好习惯”活动,即:(1)出门照镜子,整理服饰,干干净净每一天。(2)今日事,今日毕,轻轻松松每一天。(3)见面主动问好,微笑待人每一天。(4)用过的东西归原处,关爱他人每一天。(5)不吃零食善节约,健康优雅每一天。(6)每周向家长讲学校趣事,快乐沟通每一天。(7)每周做一次家务,做家庭好孩子。(8)每周为班级、同学、老师做一件好事,做班级小主人。(9)每周参加一次社区实践活动。做合格小公民。(10)

每周了解几条国内外新闻,开阔视野,成就未来。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倡导各班通过自主活动和自我评价,并在活动中逐步落实十个好习惯。11月21日是“世界问候日”,我校各中队开展了“世界你好!”主题队会。通过活动,同学们懂得了问候是一种祝福,一种关爱,并提出倡议:在问候日这一天,主动向的自己的父母、老师、同学、邻里、以及擦肩而过的陌生人问好,同时把问候送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实际参加的过程中,孩子们的体验是新奇的,感受也是终身难忘的。从而更好的落实了“微笑待人每一天”的要求。

在落实“不吃零食善节约”的习惯时,各班还通过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开展“科学用粮,节约用粮”活动,同学们了解到世界粮食生产的严峻形势,以及当今自然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每一粒粮食生产的来之不易,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决心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做节约粮食,勤俭节约的小标兵。

3、培养安全好习惯。学校人数急剧增加的现状和当前形势的要求,促使学校把安全工作提到学生行为养成的议程中来。一年来学校切实贯彻安全管理制度,推行教师护导致度、学生执勤制度、教师课间交班制度,按照防止学生伤害事故的管理规则要求,努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要求学生作到“安全三个一”:学会走路、学会等待、学会靠右行。本学期开学以来学校进一步落实安全疏散演练制度,要求全员参与、明确岗位、责任到人、每周演练。使学生逐步养成安全防护的自觉意识和习惯。在11月9日,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日来临之际,我校各中队还召开了一次“防火于未然”的主题队会。通过此项活动,学生更加珍爱生命,关注安全。

三、拓宽渠道,开展活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1.与文明牵手,与文明同行。

2008年是奥运年,也是临沂争创全国文明城的关键时期,为此我校也把“文明”这一主题贯穿到全年的德育活动之中。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3月31日上午,全市“迎奥运 争做文明小市民”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我校少先队员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了:积极参加“文明天使--1234行动”,争做文明小公民的倡议。(“文明天使--1234行动”即:1个微笑: 每天给别人一个甜美的微笑;2份主动:主动帮身边有困难的人,主动改掉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3个随手:随手关掉水龙头、随手关掉电灯、随手捡起一片废纸;四个不:不打骂人、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纸、不违反交通规则。)同学们决心用自己的小手拉起爸爸妈妈的大手,为创建文明城市做出贡献。为此我校的“与文明牵手,与文明同行”也拉开了序幕。

各班首先召开了“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主题队会,宣传文明城市创建,争做文明小公民,并通过队员向队员家长、亲属朋友们发出倡议,积极投身到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为临沂城增光添彩。

此后又开展了“文明共建,‘书’送真情”活动,二年级各班向御碑街社区捐书约计800余册。在“走进社区 做播撒文明的小使者”活动中。同学们多次走进市政府居民区、御碑街、西苑小区、青少年宫等社区,开展义务劳动,铲除小广告、清除卫生死角。在帮助社区居民打扫卫生的同时,积极向身边的大人宣传创城活动,勇于指出和纠正身边人们的不文明举止。将文明之风洒向社区居民的心中。期末考试结束的当天,此时创城已到了关键时刻,五年级四班的全体同学,又自发来到西苑社区开展义务劳动,为创建文明城再出一把力。本次活动还在临沂电视台新闻节目中进行了报道。

在校园内,

四、五年级的同学们还开展了“向口香糖残渍宣战 为创城再加一分”活动。他们自带小铲、塑料袋等工具,到操场和楼梯、楼道等处清理口香糖污迹,给校园洗脸,还校园一个干净、清新的环境,再一次以实际行动,为我市创城增添了光彩。

2.绿色环保在身边。

作为山东省绿色学校,我校一直将绿色环保活动作为校本德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六一期间开展了“做环保使者,展艺术风采”第二届环保小巧手手工设计大赛,同学们身着用废旧物品制作而成的各种“服装”,或携带自制的手工作品进行展示,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美化生活”

环保精神。

6月16日,是我市能源短缺体验日。五年级四班以最短的时间内组织了主题为“体验能源短缺,从点滴做起”的主题活动。山东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早间新闻》都对此作了报道。

六年级12班的同学在校园里开展了“节水小卫士”活动,在学习收集节水小知识的基础上,制作了节水宣传版面,在校园里向同学进行节水宣传。本次活动还在山东卫视新闻节目中进行了报道。

3心系灾区 情动二小 激情奔放唱六一。

5月30日,全校5000多名师生集聚在学校操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庆祝活动。孩子们按年级分成六个大方阵,手持五彩的道具,通过齐唱表演、拉歌对抗、歌曲挑战、校园集体舞展演等形式,充分展示各年级的风采。孩子们舞动道具,齐声歌唱、神采飞扬,整个校园成为歌的海洋,全校共唱一曲曲爱之歌,为灾区鼓劲、为自己加油。本次活动开辟了我校庆六一活动的先河——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演员,成为自己节日的主人。

4阳光体育蓬勃开展。

一年来,我校阳光体育运动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先后举行了“与文明牵手,与奥运同行”春运会和秋季阳光体育节。每次活动我们都坚持“全面投入,全员参与”的原则,为尽量多的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春季运动会有80%的学生参与了各项开幕式表演及体育竞技活动。而在历时近一个月阳光体育节中,学生的参与率更是达到了百分之百。本届体育节充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健我体魄,强我素质,展我风采”为宗旨,精心策划各项活动内容,比赛的项目涉及迎面夹球跳、投准、拔河、跳绳、跳高、跳远、踢毽子、篮球等二十多个。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既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展示自身体育技能的舞台,又能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为学生提供了竞技、协作、健体的机会。体育节真正的成了孩子们的节日。

5、情系灾区,爱在传递

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校同学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心。通过捐款、班会、叠千纸鹤、手抄报等不同的形式表达对灾区人民的一片爱心。三年级八班的同学率先开展捐款活动。五一的李纯一等同学向全校发出捐款的倡议,仅一天时间,全校学生累计捐款63106.44元。本次活动结束时全校师生共捐款:十一万四千四百零六元四角四分。

降旗默哀寄深情 珍惜生活每一天

5月19早晨,8:00点整,全校师生列队在操场上,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升旗降旗默哀仪式,表达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人民的深切哀悼,大家都牢牢记住了这特殊的一天。下午14:28分全校师生又共同向遇难者默哀三分钟。下午的班会时间各班又举行了“珍惜生活每一天”主题班会,通过活动同学们学会了珍惜:珍惜亲情、珍惜友情、珍惜师生情、珍惜生活、珍惜生命、珍惜美好时光。

四、搭建平台,牵手两代,为孩子的明天作准备。

我校根据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成功举办了三期家长学校课程培训, 为切实做好开课工作,学校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准备工作,在加强班主任培训的基础上,制定了家长学校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家长们通过集中收看家长课程辅导讲座、专家报告等,接受家庭教育知识,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解决家庭教育中家长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此外,学校专门建立了家长学习档案。统计家长的出勤率,建立作业反馈卡,反馈教育建议。通过家长课程培训,不但使广大家长提高了认识,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工作。

一年来先后荣获:山东省一级档案室、山东省少儿乒乓球业余训练先进单位、临沂市学校卫生工作先进集体、临沂市第四届运动会兰山区代表团参赛工作先进集体、区体育艺术节示范单位、“山东省乒乓球俱乐部比赛”男子乙组团体第五名、临沂市机器人足球比赛、灭火比赛二等奖、兰山区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男女团体冠军、区政教工作先进单位、区课间操集体舞一等奖、获全区教育系统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兰山区学校团队工作红旗单位、兰山区教育系统档案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首届“成长杯”少儿乒乓球邀请赛男子乙组团体冠军、获第四届校园歌手大赛最

佳组织奖。

先后承办区级以上活动有:全市“迎奥运争做文明小市民”活动启动仪式、临沂市市七巧板大赛、全区学籍管理工作现场会、山东省首届“成长杯”少儿乒乓球邀请赛。

2008,我们在骄傲和自豪中走过,一路洒下智慧和汗水,一路留下辉煌的业绩,我们相信,在已经到来的2009年里,我们一定会走得更好,行得更远。

第四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研究

国家“十二五”规划课题

“青少年自我调节学习发展模式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子课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研究 —— 海口海港学校

德育一直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社会发展变化,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且突出的问题,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的历史使命。因此,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已成为大势所趋,寻找两者之间的最佳契合点,双向借鉴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将为学生提供更贴合其心理需要更有效的教育服务。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内涵 (1)中学生德育

中学生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中学生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中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学生生理的心理发展特点,运用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的重要性

(1)中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为当前学校德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德育的新途径、新载体和好方法,个体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道德认知、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共同协调发展的过程,其核心就是道德内化,这种道德内化所需要的心理素质或心理结构要素的培养,如果由心理健康教育来承担,将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德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和补充。

(2)中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将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起到导引与推动的作用。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开展较早,已经具有良好的教育基础,而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才逐渐被重视,因此目前基础薄弱。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丰富,在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等各种能力,预防和矫正各种异常的心理和行为,消除心理和行为障碍等方面有着无比巨大的优势。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利用自然实验法、案例研究法及经验总结法。

(1)在教学常态下进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的研究,获取教学实践中的真实资料;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课程的设计、班会的开展、活动的举行等方式,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整合。 (2)采用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手段,系统、科学地尝试应用新方法到实际教学工作中. (3)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定期举行德育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将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以论文、案例等形式呈现。

四、研究过程

我校围绕课题,有针对性的、全面而系统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4.1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1年3月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为:

(1)选择课题,组建研究队伍,确定实验对象,制订研究方案。( 2)向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提交方案,组织课题主要参与者讨论落实各层面具体工作。

(3)对课题组人员实施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查找有关文献资料。

4.2具体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3年12月中旬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开展具体实践研究,课题组老师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收集并分析当前中学生在心理和品德两方面常存在的问题,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从理论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再经由实践检验并完善。在长期的理论学习探讨和实践应用中,总结中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经验。

4.2.1班主任工作 (1)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为主导,改变传统说教的形式,引导学生从活动中体验、交流、分享,促使学生优良心理素质与品德行为的形成,这是实现学校心育与德育目标的新方法。

我校班主任根据学生面临的困惑与问题设计主题,例如有的班级侧重于环境适应和人际关系的重建,而有的班级因为学习动力不足,班主任设计“人生之旅”的辅导帮助学生寻找学习目标。根据不同的主题,由班主任带领全班同学开展游戏、讨论等方式来分享经验,,发挥朋辈教育的功效。

下面是我校一位班主任设计主题班会后的感想:活动一: 主题班会:“规则、责任、生命”

现实中有各种的规章制度,有的同学不喜欢受到规则的约束,更有个别同学随意破坏规则而且不愿意承担责任,这对于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是非常不利的。

通过“火车应往哪边开”这样一个道德两难的故事讨论,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生命负责。这个讨论看起来比较残忍,有的学生会逃避选择,因此我提前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总的来说,我班学生都反应这次活动印象深刻,理解了我最后对于本次活动的总结“对于每一个人而言,生命理所当然非常重要,但对于社会而言,规则比生命更为重要,只有规则的坚守,才能保护人们的生命与权益,所以遵守规则,才是对自己生命的最大尊重与珍惜”。 接着是我校高二年级和初一年级的班主任主持主题班会的图片初一(7)班的主题班会——爱因为在心中 高二(1)班的主题班会——让心灵充满阳光

(2)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日常班级管理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基层组织,加强班级管理,则是班主任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班级形成具有正确的集体舆论、自觉的纪律和优秀的传统,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若能有效地进行正确的心理指导和情感沟通,就能和谐、愉快地共同创造一个有凝聚力、有朝气、有活力的班集体,实现班级管理的高效率。

心理健康教育渗入日常班级管理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加强心理沟通,使班级群体对管理目标在心理上的认同。

二、共同制定班规、口号,参与班级的文化布置,从而加强同学们的凝聚力。

三、注意心理换位,以化解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矛盾。

四、从个性特点出发,注意到班级中学生个性的相似和相容,并引导学生学会心理相容。

五、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渲泄,例如改变注意的焦点、改变环境、参加运动等等。

下面的图片展示了我校某个班级设计的“班级公约”和“成长见证”墙。

(3)心理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各学科的教学都要求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的参与,要认识到智力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道理。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的解决。

通过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增加心理教育内容,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将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健康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而教科研工作是教师自我提高,对专业知识深度认识的过程,也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总结理论的过程。

我校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以外,认真学习心理学相关内容,及时了解中学生心理研究的动向,同时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加强教学反思,从而加速自己的专业成长。 (4)班主任培训与研讨

2011年3月至今,我校顺利开展了三届德育研讨会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研究”交流会,我校中层以上领导、科组长、备课组长、年级长、班主任和心理教师都参加了会议,这是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和当前中学生问题的重点所跨出的重要一步。初一至高三年级的班主任代表都紧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探究和实践经验等方面作了经验交流。

我们还邀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签约咨询师刘义林教授、海口市研训院夏竞文主任等各位专家,以风趣生动的语言,真实贴切的案例为我校教师进行辅导和培训,从而使我校教师更好地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培养他们受挫折和调控情绪的能力。

我校还编印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研究”论文集,并从中挑选出优秀论文进行颁奖鼓励。经统计,收录教师论文90篇,评选出一等奖11篇,二等奖29篇,三等奖50篇。

下面是德育研讨会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研究”交流会和论文集的相关图片。

总的来说,德育研讨会的举行对提高我校教师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推动我校德育工作迈向新台阶。

4.2.2 心理健康教育

从2011年9月开始,在市教育局的支持和领导下,我校聘用了2位心理专职教师,主要负责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全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工作的重点,在校领导的指导下,针对本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学校德育要求,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1)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室

我校在丽晶路临时校区就已经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虽然当时咨询室的条件简单艰苦,但由于学校领导和德育处的重视,已配有空调、桌椅、资料柜和电脑等必需设备。

我校心理教师积极制作并张贴宣传海报,做好心理咨询的宣传工作,她们坚持每周一至周四15:00——18:00按时值班,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并由刘义林教授来心理咨询室指导工作,为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了理论上和操作上的指导。

回到原校区之后,我们更加积极地建设设备先进的心理咨询室,经过半年努力,“心灵港湾”正式开放使用,包括宽敞明亮的团体活动室和温馨安全的心晴小屋各一间,并添置了专业的心理沙盘用具,为全校师生提供更优质的心理辅导,下面是我校在临时校区时所做的心理咨询室宣传海报,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愉悦地接纳心理辅导。 接着是我校回到海港路后做的心理健康宣传栏。

下面是心灵港湾的图片,通过图片可以看到,团体活动室宽敞明亮、心晴小屋温馨安全。

(2)建立全校学生的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档案是指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通过心理测评手段,从个人资料、学业表现、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因素、思想品德和价值观、职业能力倾向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描述和评价,以此作为心理教育、心理咨询、教育改革及教育研究的主要参考依据。

我校在心理顾问刘义林教授的协助下为全校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采用SCL-90和16PF两个量表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系统了解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取及时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下面是我校心理档案的图片。 (3)“创新运用网络平台,搭建学生心灵港湾”

2011年7月,由海口文明网、海口网开设的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心灵在线”栏目顺利举行。我校积极与栏目组合作,从我校初一到高一,六个年级选送上来的大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中挑选、整理出具有典型意义的12则案例,发送给栏目组,同时邀请各年级班主任、学生和学生家长代表准时做客栏目活动,参与在线交流。

此次在线访谈特邀海南省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岳筱雯教授、副秘书长张莉两位嘉宾,两位专家对青少年中存在的厌学、自卑、自制力差、缺乏毅力、情绪不稳定、人际交往困难、亲子关系僵化等常见的学习、生活问题耐心地答疑解惑,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排解心里的烦恼。这样的活动对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帮助都非常大,此栏目不仅有专家的专业理论做支撑,更有网络交流手段方便、快捷、安全的优点做保证,极大地提高了活动的有效性。我校作为海口市青少年心理教育德实践基地,一直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工作,今后我们将继续创新手段和方法,让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工作常抓常新,稳步发展。 (4)开展有特色的心理健康辅导课

心理健康课是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我校已在初

一、初二年级、高一年级开设心理辅导课,系统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适能力的辅导。根据学校工作目标,结合各年级学生特点,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我校心理辅导课主题包括人际关系、青春期、学习风格、亲子关系等。通过这些教学主题帮助学生学习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挖掘自身潜能,克服自卑,提升自信,增强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 我们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学会自助为归宿,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采取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诸如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谈话交流、行为训练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下面是我校心理老师上课的图片。 (5)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心理咨询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大,竞争的激烈,青春期的躁动以及一系列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他们迫切的需要心理辅导以摆脱不良的情绪困扰。

我校心理咨询室2011年10月起即向全体学生开放,心理辅导老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接待来访的每一位同学,帮助同学们解决在中学生活适应、学习、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生涯规划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帮助同学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每次咨询的情况都记录在《心理咨询记录表》上,并严格遵循保密原则。经统计,我校心理咨询室共接待180余人次。

在辅导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三类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学生情绪问题;二是学生学习方法问题;三是人际关系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一方面我们和班主任老师携手,尽量给予该学生更多的关心与辅导,另一方面在心理健康辅导课时也适当倾斜。来访学生经过个别心理辅导后,自信心提升,学会积极主动地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自我调适的能力得到增强。一例初中生青春期抑郁心理咨询案例 一般资料: 符某,女,14岁,初三年级学生,家中有一弟,体态正常,有胃酸疾病,父亲经商,收入较高、母亲在家照家庭,父母家族均无精神疾病历史。基本情况:

符某小学时候,家庭经济条件一般,自小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八岁那年,弟弟的出生,让她感觉父母不爱自己,自己仿佛在家里就是一个多余的人,有没有自己都是一样的,有时候真想死了算了父亲对符某的要求较严。基本上不与同学来往,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与同学之间感情也越来越淡漠,孤独感和自卑感时时刻刻笼罩着自己,情绪很不稳定,时而抑郁,时而焦虑,痛苦至极。2011年11月中旬符某与本班的蔡某因为口角引发打架事件,随身携带剪刀报复对方。由于情绪很不稳定使得学习精力很难集中,效果非常差,成绩也急剧的下降。

心理测验:SCL—90测验结果: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指数超过正常范围。

诊 断:2011年2月23日,符某的爸爸带着她去省人民医院心理咨询科进行咨询,医生诊断为青春发 育期抑郁障碍。 咨询方法:

通过七次会谈,结合合理情绪治疗法、系统脱敏法以及一定的自信放松练习,帮助来访者寻找其问题产生的原因,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1、 生物学原因,青春期的女孩子,相貌问题,自卑感较重。

2、 社会原因,亲子关系不佳,家人的关爱不够。尤其是弟弟的出生。

3、 心理与行为方面的认知因素,①错误观念:认为女孩子只有有出色的外表才能受欢迎,才能改变

生活条件;②对现实的误解或错误评价:认为父母及家人都不爱自己,自己是多余的。

4、 个性原因: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高,且过于敏感。

最后对其思考及领悟上的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咨询效果:

1、来访者自己的评价:和家人的关系有所改善;对自己的认识更客观准确,比以前有自信了;会有意识的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不熟的人甚至陌生人相处;要有自己的主见,与朋友相处要更主动。

2、符某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上课学习基本正常;和周围的同学有更多来往;精神面貌比较好;与父母有更多的沟通。

3、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调查,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变了来访者的不合理认知和思维模式,缓解了其抑郁和焦虑情绪,自卑心理逐渐改善,自我认知得到加强,逐渐接纳自我,建立了对生活的信心。 一例高考焦虑心理咨询案例 一般资料:

吴同学,女,18岁,高三年级学生,马上面临高考 基本情况:

随着高考日益逼近,该来访者感到压力较大,并出现紧张,焦虑情绪,同时还伴有一定的生理反应,导致该来访者学习效率下降,学习动力不足,社会功能轻微受损。 心理测验:症状自评量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

SCL-90:焦虑因子分2.5,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1 SAS :58(标准分) SDS: 53(标准分) 结果显示求助者轻度焦虑和抑郁诊 断:一般心理问题——考试焦虑。 咨询方法:

通过测验法,会谈法,合理情绪治疗法以及一定的放松练习,帮助来访者寻找其紧张焦虑的真正原因——不合理信念,最终通过与来访者不合理信念的辩论,使来访者放弃关于高考的错误认知,树立正确认知,进而使来访者恢复社会功能,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其对于挫折和困难的能力。 咨询效果(截取吴同学的“自我评估”): 经过咨询后,我基本掌握了自我放松的方法,在近期的模拟考试中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最近我也没有失眠的状况,学习的精力和动力也更充足,学习效率逐步获得了提高。我明白考试本身只是一种检验和淘汰的手段,真正学到的知识才是今后立足的根本。高考并不能决定自己的一生,它只是人生中众多考验中的一个,而对于每次考验的态度才对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6)开展“毕业班”团体心理辅导

针对高三和初三学生学业压力大、考试焦虑等情况,我校开展了团体心理辅导课,通过丰富、有趣又具有心理疏导意义的活动,陪伴学生体验轻松快乐的感觉,引导学生激发自己的心理潜能。

毕业班的团体辅导深受欢迎与支持。它的开展,也促使更多的毕业班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就个人的问题与心理老师进行探讨,主要涉及考试焦虑、未来发展和人际交往等内容。

下面是我校心理老师给初三和高三年级学生做团体心理辅导的纪实图片。 (7)举行心理健康节,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012年5月举行海口海港学校首届“5·25”心理健康节,在活动期间中,我们通过海报、标语的宣传唤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通过“我爱我——关注你我,从心开始”的主题班会、黑板报评比以及签名活动,让学生们自发的去了解心理保健知识,这些活动受到了学生们的支持和欢迎,也帮助同学们更加关注自我、了解自我。 下面是我校心理健康节的宣传海报和横幅。

接着是我校班级开展“我爱我——关注你我,从心开始”的主题班会的纪实图片。最后是我校班级心理健康主题黑板报的展示。 (6)心理教师专业化成长培训

组织心理健康教师外出参加省市各种心理会议和活动,如海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海口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包含沙盘治疗、音乐治疗和艺术治疗等多种技术的应用。

积极参加海口海港学校教坛新秀比赛、 海口市2011年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海南省2011年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两位心理教师均获得了好成绩。我校心理教师还积极参与海口市“同课异构”的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课教学水平。下面是我校心理教师参加专业化成长系列培训的纪实图片。 通过这些专业化的成长培训,让我们以新的理念引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不断提高我校心理教师的实践能力。 4.3总结阶段:2013年12月中旬—2014年1月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为: (1)组织课题组教师整理有关材料和案例,分析并总结经验。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进而总结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我校聘请心理顾问刘义林教授为心理老师进行指导,探讨学生案例,并观摩咨询工作。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

研究摘 要]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应加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作用,促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整合。 [关键词] 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有机整合,才能体现德育工作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共同促进育人目标的实现。

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政治、思想和道德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给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以帮助和启发的过程,是一种技术性服务,根本指向在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培养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但是其理论依据、包含内容及其实施方法等方面是有区别的。

(一)理论基础有区别

德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学、教育学等为理论指导。

(二)目标侧重点有区别

德育按社会要求规范个人行为,以塑造个人完善的道德品行为目标,其教育核心问题是人生观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个人合理的心理需求,以塑造个人完善的人格为目标,其教育核心问题是个性的自我完善。

(三)内容有区别

德育内容始终充满着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感,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等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没有阶级性,主要包括心理卫生、智力发展、人格评定、行为适应等内容。

(四)学生观有区别

德育把学生当作塑造的对象,在师生关系上重视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强调教育性。心理健康教育把学生当作帮助、服务的对象,在师生关系上重视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强调人性。

(五)教育原则有区别

德育的主要原则是政治方向性原则,有明确的是非价值取向。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原则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帮助,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矛盾,培养心理能力。

(六)工作方法有区别

德育工作的主要方法是说服、评价、模仿、规范等,要求个体必须接受教育者提供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符合”就予以肯定,“不符合”就予以公开否定、批评惩处等,具有集体性、公开性特点。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要方法是测量、矫正、咨询等,虽然也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的参照标准,但这是一个学生主动构建、改造其心理世界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本着尊重、理解、信任、保密的原则,没有对学生的心理予以否定的权利,具有个别性、保密性特点。

(七)教育后果有区别

德育工作失误或失败,会导致受教育者思想更加错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心理健康教育失误或失败,会导致受教育者心理问题加重,严重者可能轻生、自杀、精神分裂[1]。

(八)教育者的要求和角色有区别

德育工作要求人人做,德育工作者要居主导地位,其任务是进行宣传、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具备一定心理专业技能的人员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处于辅导地位,主要扮演参谋、顾问、朋友的角色,其任务是询问、帮助、指导对方[2]。

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但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是非常密切的,主要表现在:

(一)有共同的教育目的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都是学生,基本职能都是“育人”,都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有相互交叉的内容

无论是德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都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心理层面的东西,德育解决诸如道德认知、爱国主义情感、遵守道德观念的意志、文明行为等思想道德层面的东西。

(三)有互相衔接的职能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才,而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成才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也是德育的前提。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使他们保持一种主动接受教育、积极完善自我的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为他们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和其他教育创造条件;而德育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和塑造,反过来对学生心理状况的稳定和改善发挥积极影响,二者协同作用,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四)有密不可分的工作方式

学生的某些思想问题要通过心理教育的方式配合解决,而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也要通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帮助排除。

(五)有类似的教育途径

课堂教学、学科渗透、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社团工作、校园宣传阵地、课外实践活动、优化校园环境、家校配合、谈话谈心等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可采取的途径。

(六)有一些可共同遵循的教育规律

先进的教育理念、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个性发展、正面教育为主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发展,都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共同遵循的规律。

(七)有融为一体的实际操作过程

就学生个体而言,他们的心理问题往往与道德问题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必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协同作用、共同进行来加以解决。德育工作者必须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要懂得德育原理,会做德育工作

三、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作用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且从机理上能够相互作用。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心理发展过程,任何一种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是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基本心理成分为基础,而政治立场、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等是人心理中最高层次的东西。没有健全的心理过程和人格,就不可能建构高层次的精神世界,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学生要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必须首先学会适应社会、应付挫折、调整情绪、人际交往、设计生活目标等。另外,只有当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才能顺利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建立在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基础之上。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地悦纳自己。他们一般有较高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水平,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恰当的人生目标,并且能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能及时调整自我需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从而确立个人需要与他人需要、社会需要相统一的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三)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德育工作者应认真研究、掌握心理学知识,遵循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在工作中尊重学生个性,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达到心理相容;要善于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激发学生的高层次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注重自己的人格修养,用自己健全的人格影响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3]。

(四)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工作具有调节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较好地协调道德教育与学生心理需要和生活实际的关系,使德育更加贴近学生心理需求,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是系统的、高层次的导向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其内容理论性极强,对人的培养有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这使德育在学生眼里高高在上,与现实脱离;在教育方法上,教师以理论教学为主,更使学生觉得内容空洞,难以接受,从而采取消极应付方式,产生逆反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又坚持自愿、平等的教育原则,学生乐于接受,能够产生心理共鸣,消除逆反心理。

(五)德育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方向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在道德评价与选择的矛盾冲突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调试能力,通过丰富的德育实践,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磨炼意志品质,丰富健康情感,提高心理素质[4]。

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机整合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德育工作,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提高德育实效;结合德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因德育问题而引发的心理问题,从思想上解决一些因德育失误造成的心理偏差,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只有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整合,才有助于提高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一)在德育理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除了坚持政治导向和道德导向外,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加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身心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二)在德育方法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运用一些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充分调动受教育者个体的主动性、参与性,实现个体的自我教育与调试,改变过去那种单项灌输的教育方法,给他们自己选择、判断的机会,教给他们判断的方法,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三)在德育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和调适,使学生处于一种自觉自主的心理状态,这样“说服”才能真正转变成学生的“心服”,变成他们稳定的内在素质和个性品质。

(四)在德育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德育工作中,不仅重视政治思想教育,还要把现代人的观念和素质、心理问题的防范和调节等内容纳入德育内容中来,使学生不仅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而且知道如何为自己创造健康、幸福、美好的人生[5]。

(五)把“健全人格”的建构与培养作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整合的“切入点” 健全人格的建构与培养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目标和整合基础。人格健全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实质上也是健全人格的形成过程。通过健全人格的建构与培养,能把道德认识、道德情操、道德行为统一起来,建立一个完整、健全的心理结构,使个体具有较高的动机水平和自我意识,从而形成一个高层次、高效能的自我调节与控制系统[6]。

(六)教育实施者相结合

学校由同一个组织或部门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统一计划、统一研究、统一实施,防止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张皮”。德育工作者要能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能够从事德育工作,教育者在进行教育时,根据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实际,既做德育工作,又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叶一舵.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J].广西社会科学,2002,(2):210-211. [2] 赵美艳.浅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5):81-84. [3] 路 琴.论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效应[J].闽江职业大学学报,2000,(1):18-21. [4] 张继文.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J].焦作大学学报,2003,(4):89-90. [5] 陈顺仁.高校德育工作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4(3):93-95. [6] 叶一舵.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向结合[J].思想教育研究,2002,(6):14

第五篇:心理教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

内容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品德教育的基础,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不能形成良好的品格。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和心理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适应未来竞争和素质教育的需要。但是由于在由应试教育体制向素质教育体制转变的过程中,现在有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学生家长仍然片面地追求升学率,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好坏与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之一。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把学生成绩的好坏放在首位,其他一切都不重要,只要成绩好,便可一好代全好,从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长期地存在智育、德育和心理教育相结合的误区,作为教师我们只有走出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明白其危害性,才有可能在以后的教育工作和教学实践中将智育教育、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教育和教学水平,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让学生生活在一个温馨的环境中,从而真正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

智育

误区

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品德教育的基础,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不能形成良好的品格。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随着国际经济与科技竞争的日趋激烈,人才的竞争逐渐成为其核心。顺应这一潮流,我国也把素质教育提高到战略的地位。党和国家一再强调,“实施素质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势必要求未来的人才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智育能力和德育能力,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和心理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适应未来竞争和素质教育的需要。但是由于在由应试教育体制向素质教育体制转变的过程中,现在有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学生家长仍然片面地追求升学率,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好坏与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之一。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把学生成绩的好坏放在首位,其他一切都不重要,只要成绩好,便可一好代全好,从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以下本人从几个方面谈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以及在教育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联系和区别

(一)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1、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给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崭新的教育理念,这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育人为本,教师不再是教育活动中的权威者、塑造者,而是教育活动中的指导者。心理健康教育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和不断发展,拓宽了思想品德教育所主要采用的理论灌输、说服、榜样示范、行为引导等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使思想品德教育的功效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奠定基础。

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些渠道是共同的

两者的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除了开设心理健康课外,班主任工作、校园环境、团体活动这些心理教育活动和德育是共同的。学校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不管是传统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还是新近兴起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必须服务于这一总体的培养目标。如果说思想品德教育侧重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塑造,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两者需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这一总体目标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

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理论基础不同

两者的理论依据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以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医学的相关理论作为其主要理论依据。思想品德教育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主要依据。

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具体目标有区别

心理健康教育是形成维护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其目标就是使学生成为正常人,社会中每个正常的个体都是身和心的统一,每个个体要求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健康发展。而思想道德教育目标是使学生成为高尚之人。

3、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内容有区别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学生思维、情感、记忆和人格发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和潜能的充分发展;是对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自我和社会生活适应等各方面的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正确思想道德观念社会所需求的政治思想观点,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在学校教育中长期地存在智育、德育和心理教育相结合的误区,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将德育问题与心理问题混淆化

我们教育者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德育问题心理化或是将心理问题德育化的两种错误的现象。有的教育者在学生出现违纪的时候,特别是经常犯同一种错误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认为:该学生会不会有心理问题?由此而放松了对学生的纪律教育,甚至对他们特批,不对他们加以严格要求。还有一种情况更为普遍:当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出现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出现厌学情绪的时候,我们往往也是从德育方面加以考虑原因,而从未思考过学生极有可能出现的是心理问题,将心理问题德育化,从而混淆了德育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

(二)重智育轻心理教育的现象

课程改革后原本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就很大,现在却要用半年的时间上原来一年的课程, 课程更显得紧张。很多学生出现了明显的心理焦虑。但是教师只管赶进度, 管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许多授课教师不太愿意花时间去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他们只管上课,殊不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很多学校对每次的月考尤为关注, 特别是到快毕业的时候, 学生在一轮又一轮的模拟大战中苦苦挣扎着, 来自全国各地名校的试卷等待着他们去“品味”, 班主任、任课老师和领导两只眼睛只盯着学生的考试分数,哪里有时间去关注学生们的心理问题,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25%-35%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在刚刚开办了心理咨询室的时候,老师本想没有多少学生能来,结果是门庭若市,每天都有很多学生前来咨询,这从反面说明了当前的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决不是个别现象。

(三)把德育问题孤立化

在目前的对中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很多学校习惯于德、智、体、美、 劳的评价,找不到心理教育方面的评价。更有甚者,很多的教育工作者将学生的德育问题孤立化。有的班主任老师把学生的违纪问题全部归结为德育问题,他们没有从心理上去寻找问题的根源和动机,单纯地从德育上来教育学生,其收效甚微。有的授课教师一旦发现学生不想听课了,就马上把这一问题归结为德育问题,就向学生的班主任打报告,而不与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将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德育问题混淆了起来。这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激化了师生矛盾。一旦出现了德育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要思考: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是否学生因成绩长期不理想而自暴自弃?或是心理上出现了什么问题?就是说我们要联系智育问题和心理问题加以考虑,而不能将德育问题孤立化。

三、上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的认识误区在现实的实践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危害性

(一)混淆心理问题和德育问题将严重地影响解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如果中学生出现的是心理问题,而我们却用正面德育教育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就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针对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只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才能加快解决问题的进程。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对中学生教育的时候,即要将德育问题和心理问题区分开来,又要将它们联合起来来分析问题。如果将二者混淆起来,我们就难以对症下药,不能真正地教育好学生。

(二)重智育而对心理教育的忽视,将严重地影响着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激烈的竞争难免让有些心理脆弱的中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特别在将近考试的时候,学生的心理更加脆弱。我经常发现学生在考试前夕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有的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痛哭流涕,出现情绪波动过大的现象;有的学生长期睡不着觉,甚至出现头痛和神经衰弱;有的学生考试怯场,一遇到考试就想方设法逃避考试。如果我们教育者只重视智育教育,从不对学生加以心理上的关心和帮助,很多中学生的心理将变得更加脆弱和敏感,有的中学生会出现一种封闭心理,他们不愿意和外界沟通,甚至是我行我素。很显然,如果我们这样做就严重地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也影响着教育要让学生在教育中实现其生命价值的过程这一教学实质的实现。

(三)将德育问题孤立化不利于问题的快速解决。中学生出现德育问题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心理原因、智育原因、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如果仅仅对学生出现的德育问题以正面的德育教育来解决的话,很有可能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才能加快问题的迅速解决。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德育、智育的教育功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因此,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作为教师我们只有走出上述存在的误区,明白其危害性,才有可能在以后的教育工作和教学实践中将智育教育、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教育和教学水平,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让学生生活在一个温馨的环境中,从而真正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上一篇:党员谈心谈话人意见下一篇:电影术语中英文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