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工业经济论文范文

2022-05-13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发工业经济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产权化紧密结合的世界经济格局里,处于知识发展和自主知识产权弱势的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果要避免被边缘化的危险,必须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立足知识价值链,设计和实施以知识发展为基础的新型经济跨越战略。要构建以知识创新、发现和设计为基础的创意经济,以知识转移、传播和贸易为基础的服务经济,以知识使用、转化和结合为基础的质量经济。

第一篇:发工业经济论文范文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调控权法律分析

【摘要】国家发改委属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调控的政策与行政机构。作为国家经济管理机关,无论他们在纵向经济管理中以不平等的主体资格出现,或者在横向经济关系中以平等主体资格出现,他都是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对发改委的宏观经济调控权分析有助于减少过多的国家干预,同时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明确其具体权能。

【关键词】国家发改委;宏观调控;微观干预

发改委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应该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部门。说熟悉,是因为每次的煤价、油价及各种物价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发改委便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说陌生,是因为人们对发改委的具体职能,如何行使宏观调控权不甚了解。

国家发改委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国家计划委员会,之后经一系列改革将原国务院体改办和国家经贸委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至今,发改委内部一共设立28个职能机构,除了外交和军事之外,发改委几乎无所不能,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全能政府”的一个缩影。在以自由经济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改委充分行使宏观经济调控权,对价格和资源进行管制和调配。

一、发改委宏观调控行为的法理分析

(一)市场失灵使发改委调控行为成为必然

当前,大部分坚持干预论的部分学者认为经济法的主要目的是克服市场失灵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市场失灵需要国家干预,因此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但市场机制并非总是高效率,相反,市场失灵内生于市场机制,市场失灵使市场运行的结果呈现出明显的配置上的非效率和分配上的非公平性,而市场自身又无法克服市场失灵,这就必然产生对外力介入的需求,国家也就因此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介入主体,乘虚而入进行干预,而干预的基本法律形式就是现代经济法。”

因此,宏观调控行为就能充分体现国家干预理论,确保现代市场经济有效运行,但是法律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其可以有效地控制宏观调控行为,并且帮助宏观调控权发挥其作用。

(二)发改委调控行为的可行性

发改委,作为国家经济管理主体,它的主要职能就是对国民经济宏观上的决策与管理,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进而保证社会生产正常有序的进行。发改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通过行使宏观决策权、经济调节权、经济监督权、经济处理权,有预见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施行办法。

二、国家发改委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及法理分析

(一)宏观调控权治标不治本

国家发改委作为国务院的职能机构,统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然而在网上却出现对“发改委”大吐口水的现象,着实让人深思。譬如有微博网友戏称:“发改委”,以后就改名为“罚改委”吧,你老是在惩罚无奈的百姓啊!发改委管工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发改委抓医药,害得人民看不起病;发改委抓物价,医药上的小白菜等成百倍的上涨;发改委抓生产,假冒伪劣毒越演越烈。发改委对社会出现的各种现象运用宏观调控行为进行解决的同时,却忽视了问题产生的本质所在,即所谓的治标不治本。

发改委的这种调控行为,从性质上讲,是一种经济管理行为。以稳定物价,促进充分就业,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从不同程度上运用经济、法律及行政手段调控国民经济的运行。然而有时候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老百姓对这样的调控行为不认同,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宏观调控政策具有滞后性

市场经济活动复杂多变,由于法律法规具有滞后性,国家政府部门就会制定出各种应急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来解决问题,然而这种宏观调控政策具体实施起来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政策从制定出台到实施再到产生社会效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这段时间里市场经济是会发生变化的,此时的宏观调控政策并不一定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同时市场经济运行本身也不会对政策立刻做出反应,从而导致宏观调控权在行使时会受到阻力。

(三)宏观调控权多以行政手段为主,过多干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两种有效地资源配置方式。国家发改委主要通过法律法规政策计划命令等方式来实现宏观调控权,运用这种行政手段调控的前提就是要对市场运行状况有一个准确判断,制定调控政策。可是,发改委在实际操作中却以行政手段为主,没有充分遵循市场调节这一基础性的资源配置方式,过多的干预市场经济,不利于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三、完善发改委权能,达到利益均衡

在政府经济职权中,宏观调控权作为宏观经济领域的具体体现,其行使的效果直接关系到经济是否健康有序的发展,人民的利益是否得到充分实现。因此,要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二者的关系,要坚持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宏观调节的力度过大会使市场机制丧失部分职能,任由市场经济自由发展又可能会导致经济发展偏离健康的发展轨道。

在宏观调控中,发改委不应该直接通过权利和义务来规定市场主体可以或是不可以从事什么交易,而是应该较少微观干预,通过运用宏观调控工具,如制定财政税收政策来积极引导市场主体。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权能,转变职责,使发改委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提升管理效率。积极发挥发改委的职能,认真研究和规划行之有效的产业发展战略,正确引导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昌麒.论经济法语境中的国家干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沈刚毅.试论加强我国宏观调控法制建设[J].现代法学,2000,(6).

[3]程宝山.经济法理论的新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4]张守文.宏观调控的法律解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5]刑会强.宏观调控运行的法律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孟昭君 蒋伟业 何玲

第二篇:构建以知识发展为基础的新型经济跨越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产权化紧密结合的世界经济格局里,处于知识发展和自主知识产权弱势的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果要避免被边缘化的危险,必须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立足知识价值链,设计和实施以知识发展为基础的新型经济跨越战略。要构建以知识创新、发现和设计为基础的创意经济,以知识转移、传播和贸易为基础的服务经济,以知识使用、转化和结合为基础的质量经济。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艰巨的发展任务,新型经济跨越战略的实现,必须从战略、制度、人才、资金、组织和环境六个方面统筹兼顾,全面推进。

关键词:知识发展;知识创新;知识贸易;知识转化;经济发展;经济跨越;增长方式;发展战略

文献标识码:A

一、知识发展是新型经济跨越的基础和动力

熊彼特(J.A.Sehumpeter)式创新和罗默(P.M.Romer)意义上的技术进步内生型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主义的可持续经济发展理念之间日渐融合的趋向,政府、大学、企业和社会之间不断增强的合作趋势,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破传统经济增长的极限约束,起着日益重要的积极作用。在知识和技术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认同的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世界贸易组织(WTO)为规范国际贸易行为制订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TRIPs)以及先前已经存在和此后才缔结的一系列相关协议,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正式运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正受到多边国际条约的经济激励和法律规制。然而这些规则所包含的经济机制是:谁拥有越多的知识产权,谁就有机会享有越多的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产权化利益。因此,在经济自由化与知识产权化紧密结合的全球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中,以TRIPs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游戏规则的最大受益者,是知识发展最充分而自主知识产权最丰富的经济发达国家、地区和企业,而日益被边缘化的是知识发展严重不足而自主知识产权极其薄弱的经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要想摆脱被边缘化的危险,不断提升自己的经济实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就必须进行追赶式的经济跨越。由于实现模式的不同,经济跨越有传统和现代之分。传统经济跨越主要是依赖于传统经济资源消耗基础上的经济规模的简单数量扩张和部分经济结构的功能调整,而现代意义上的经济跨越却是主要依赖于现代经济资源开发利用基础上的、以经济系统结构的整体功能改善和经济运行质量普遍而显著的提升为主的、富有生产效率的经济规模扩大。因此,当传统经济跨越模式难以持续有效时,主要依赖于对可再生的知识资源尽可能多的创造性开发和再开发,广泛而有益的社会性传播和转移,以及尽可能合理有效的生产性和服务性使用,这样一种以知识发展为基础和动力的新型经济跨越模式就成为时代的呼唤和要求,而这种新型经济跨越既是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它的自然结果。

由于国际经济贸易与知识产权的密切结合,开放环境中的经济跨越无法回避知识创造、知识转移(传播)和知识使用(利用)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自主的、可持续的和可靠的经济跨越,日益依赖于知识基础的坚实程度。因此,为使经济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达到经济追赶的战略目标,立足对知识的创新、转移和应用,构建以知识发展为基础的新型经济跨越,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二、构建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经济跨越,发展知识产权主导的创意经济

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和实现创新型经济的必要前提和关键所在。知识作为与传统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并驾齐驱的经济要素之一,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主要的角色,而知识的创新是获得新知识资源的动力和源泉。当知识由于自身的技术特性很容易被不断地社会化共同分享时,以知识产权为特征的制度安排使发现和创造的新知识具有排他性私人财产的经济属性,而知识产权则取得知识经济“制空权”的战略地位。因此,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经济跨越,就是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发现或创造新的知识及其技术,获得对知识财产的排他性保护,借此形成相对于实体经济的无形财产的经济利益,形成以新知识为核心产品的新经济体系,从而实现从利用和加工自然资源形成工农业产品的实体经济结构,向利用人脑加工现有知识和新的信息形成新的富有创意和市场价值的新知识的虚拟经济结构的质的跨越,获取全球知识价值链有利可图的前端位置。

历史上,专利和版权为主的工业知识产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标志着由创造性智力劳动产生的新知识成果在法律意义上免费午餐时代的结束。这些知识产权制度不仅使近代英国以蒸汽机技术为主产生的工业革命影响了世界,也促进了美国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基因技术知识创新为主要推动力的新经济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前大英帝国和当代美国经济的强盛,都是建立在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前提上,而区域性的美国硅谷、日本筑波、印度班加罗尔等都是以知识创新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经济快速跨越式增长区域,同样从IBM、英特尔、微软、摩托罗拉、三星、西门子到华为和海尔,都是以技术性知识创新为其核心基础建立的跨国公司和全球优秀企业的典范。

因此,构建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经济跨越,就是要实现从有限的传统自然资源依赖型经济向无限的现代知识资源创新型经济的跨越,从现有知识下的连续性增长过渡到知识创造性的跳跃式增长,构建创意型经济,突破带有政治或经济恶意的国际高新技术封锁和海外跨国公司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国际专利围剿m,取得在国际分工合作中独立自主发展新经济的战略“制空权”,即基础性和关键性的自主知识产权。

三、构建以知识转移为基础的经济跨越,发展知识密集型的服务经济

知识转移既是对知识创新成果的扩散、传播和延伸,也是新知识创新所需要的社会积累过程,因为新知识是基于现有知识积累而获得突破的。知识转移可以是知识在代际间的垂直迁移,维持知识在时间上的存续,也可以是知识在国家、地区、城乡、产业、组织和个人不同主体间的水平流动,实现知识在空间上的位移。知识转移可以以无偿或有偿两种方式进行,有偿的知识转移具有知识贸易上的经济性质。通常发达国家知识密集区域和高技术型跨国公司具有知识转移——知识贸易上的比较优势,而且这种优势在知识产权贸易、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和知识密集型货物贸易上十分明显,成为知识和技术的主要输出国、输出地区和输出企业,而输入者大多为经济技术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据统计,在目前的世界贸易体系中,跨国公司占有国际货物贸易的60%。国际投资的70%和国际技术转让的90%。与此同时,经济发到国家和地区也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顺差的国家和地区,这些贸易的对象范围既包括严格意义上的技术、版权和商标等知识产权贸易,与信息、教育、医疗、法律、会计和咨询等狭义知识密集型服务,也包括广义上的影视

娱乐和文化旅游等方面,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又为知识转移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OECD国家将信息服务业(包括通信)、金融服务业、教育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健康保健服务业等五大类列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又称战略性服务业。它是知识经济逐步发达背景下成长性最高的产业。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作为现代新兴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以知识转移为基础的服务型经济跨越的重要增长领域和增长极,尤其是为生产服务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改善贸易结构、贸易质量和贸易利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工业和农业对知识、技术和信息依赖越来越强,以技术、版权和商标为对象的知识产权贸易。以科技咨询与推广、教育培训、管理咨询和专业性法律、会计、医疗服务等为过程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以软件编程与系统设计、建筑设计与地质勘探、情报收集与市场调查、信息检索与资料分析、数据存储与电子商务等为业务的知识密集型外包服务,形成现代新兴服务业的主体.以知识转移为动力源泉推动经济增长中的结构转型和服务业升级。

事实上。知识转移不仅可以促进经济较发达地区实现新的服务业再造,也可以帮助经济落后地区实现经济起飞和跨越。有效的知识转移,一方面,有利于扩大知识创新者的知识产权优势地位。有利于知识输出者尽快建立专业化的知识优势品牌和声誉,促进创新成本回收,扩大创新收益,降低替代风险,便利知识联盟形成;另一方面,有利于知识输入和接受者借助知识溢出-内部化-内生增长的连环累积效应,加快自身知识储量的增长、学习能力的提升、人力资本的改善、发展视野的扩大和业务领域的拓宽,节约自主知识积累和再创新时间,少走弯路,降低自主创新成本和创新风险,形成知识的后发经济优势。

四、构建以知识应用为基础的经济跨越,发展高新知识含量的质量经济

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知识应用是知识服务于人类、作用于经济的最古老和最基本的方式。知识应用是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的继续,是将无形知识转化为有形现实物质生产力和服务生产力,并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因此,所谓以知识应用为基础的经济跨越,就是在知识产业链条上,把知识创新的成果通过有效的转移,使其在传统工农业和流通服务业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基于知识发展的现代化改造和拓展,一方面提升传统产业的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益,转变过渡依赖自然资源消耗的粗放式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另一方面促进新产业分工的形成和新兴产业的成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如有人研究表明所表明的,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相随相伴,主导着制造业的创新和服务业自身创新的过程。因此说,以知识应用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就是用新的知识体系改造旧的传统产业,建立更有效率的产业组织,以更安全、更敏捷、更节约、更环保的生产方式,为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工农业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

由于现代经济发展既面临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又面临经济技术和制度竞争的压力,因此对一些自主知识创新能力有限的地区而言,可持续的经济跨越需要以知识的应用为重点,把有限的自主创新和有选择地引进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借用全球范围的知识资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技术水平升级,使其从数量外延式扩张转移到质量内涵式发展,从拼资源拼消耗的外生经济增长转移到靠技术靠管理的内生经济增长,从而以提升自身经济效益和知识积累发展能力为中心,实现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质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有效规避和积极应对我国工农业产品出口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避免或减少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信任危机’的出现。

五、以知识发展为基础的新型经济跨越的实现

在知识发展的进程中,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和知识创意产业规模与比重,劳动力受教育培训程度和技术熟练程度与知识产权贸易量和知识密集型服务的比重,科技成果转化率与贡献率和有技术与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分布与规模等,都是衡量其发展程度和水平的主要指标,它们的高低标志着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关键性软实力和新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因此,怎样才能使以知识发展为基础的新型经济跨越顺利实现,也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现实问题。

首先,实现新型经济跨越必须把知识发展作为战略实施的基础,扩大经济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新型经济跨越战略是以全球知识价值链上的产业分工和融合为前提,以知识发展为基础,为实现经济追赶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兼顾拥有当前优势和获取未来新优势而制定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下的传统经济跨越面临资源枯竭的极限约束和难以持续的战略风险,而新型经济增长方式下的新型经济跨越则要突破传统资源的极限约束,避免陷入“消耗性发展一资源性衰退”死循环的战略性陷阱。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新型经济跨越,所依赖的核心基础是持续不断的知识发展。而不是空间有限的自然资源开发。是基于知识价值链分析和全球战略性分工的产业融合与集群、知识创新与集成、知识扩散与吸收、知识使用与转化,而不是基于传统比较优势分析和资源禀赋视野的国际习惯分工。

其次,实现新型经济跨越必须把知识产权制度纳入基本经济制度范围,并以科学合理的知识发展政策提供明确有效的具体保障。新型经济跨越离不开来自知识发展的技术支持,也离不开来自有利知识发展的制度支持,二者的相互促进和协调作用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至关重要。一方面,政府要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价值评估、知识产权交易、知识成果推广和应用转化的法律法规,完善与知识密集型产业有关的政府职能管理部门职责,保护知识创新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知识交易双方公平、合理、合法的经济权益,促进知识的市场化转移和社会化服务。另一方面,政府要制定与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相配套,能够促进知识创新发现、知识转移传播和知识应用转化的政策措施,为其提供更加具体的制度和经济激励。

第三,实现新型经济跨越必须把人才培养、使用和流动纳入统筹考虑的重要范围,建立健全促进知识发展的人才保障机制。以知识发展为基础的新型经济跨越,必须建立科学合理、卓有有效的人才评价、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和人才流动机制。既要以正规教育培训为主,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克服教育质量危机,也要结合“边干边学”培养各类人才,提高人力资本的知识含量和质量,有更多的专项人才开发工程。既要激发人才对知识创新、学习、转移和应用转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也要广泛吸引人才合理流入和有序流出,扩大自然人流动形式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

第四,实现新型经济跨越必须把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财力资源都动员起来,形成多元化的资金保障体系。资金是市场经济的利益纽带和神经中枢,也依然是以知识发展为基础的新型经济跨越的重要枢纽之一。政府需要为此采取有力的财政支持政策和具体措施,积极引导金融投资向现代知识产业流动,有重点地扶持和促进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第五,实现新型经济跨越必须把知识密集型产业组织培育和发展起来,构建富有运作效率的组织保障。在知识产业链条上,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和企业组织分别担当着知识创新、知识转移和知识转化的专业化主角,但也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融合和内在的密切联系。在政府的积极支持和一定程度的参与下,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传播和应用系统平台与知识网络,可以发挥企业的技术转化和应用创新优势,学校的知识传播和知识创新优势,研究机构的基础创新和应用开发优势,从而可以取得更好的知识发展效果。

最后,实现新型经济跨越必须把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促进经济跨越与社会转型的协同进行。有利知识化的社会环境是实现新型经济跨越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因此,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知识产权和知识人才,积极创造、发明和发现新知识,积极引进、吸收、传播和交流有用的和新的知识,积极应用和转化知识为提高生产和生活质量服务的良好社会风气,就是有利于新型经济跨越顺利实现的重要社会环境基础和必要条件。

责任编辑 郑洪昌

作者:尤玉平

第三篇:新时代东北抗联基地区域经济发展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带来的机遇研究

[摘 要] 为提升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转变以往经营不善的情况,2003年国务院提出“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并针对此增加对东北地区的投资力度,以新时代东北抗联基地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实现经济的深度改革,尽量在短时间内提升东北的经济效益。本文先讲述新时代下东北抗联基地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重点阐述此在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带来的机遇,改变了以往不适合的经济管理机制,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旨在推动东北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东北抗联基地;区域经济;振兴;老工业基地;机遇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03. 061

0 前 言

新时代东北抗联基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关乎着东北经济与老工业的振兴,也涉及到我国战略目标的快速实现,并希望通过对新时期东北抗联基地区域经济的了解,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更多机遇,并争取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

1 新时代东北抗联基地区域经济发展关键因素

1.1 地理因素

东北抗联基地中,港口作为连接多个城市的窗口,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关键作用,以大连为例,作为我国东北抗联的主要基地,包含巨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也是东北老工业主要基地,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与其他东北抗联基地相比,如沈阳、长春、哈尔滨,发展较晚,并在全球经济推动的作用下,对外贸易已经变为推动当地经济的主要动力。借此东北抗联基地正是基于自身地理的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1]。

1.2 人文因素

近几年受国家经济制度改革与经济发展情况影响,导致较多人口外流,以至于技术人员流失数量较多,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东北抗联基地几乎每年流失的人口为20万人左右,其技术人员也从建国时期的主动流入,变为减少,令东北地区人口数量下降。2016年对大连户籍人口排查中,统计人口数量为595.63万人,比上一年增加2万人,人口数量有少量的回升。

1.3 经济模式

尽管东北抗联基地区域经济发展较慢,但仍处于稳步上升的阶段,以大连为例,2017年区域生产总值约为681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近7%,可见经济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另外大连的现代农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增长值为46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4%。以工业为代表的产业增加值为285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7%;以国内贸易与金融行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49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7%。其中单单贸易出口一项,总额就达到了3397亿元。此类数值尽管比2015年低0.6%,但出口总额却高出0.6个百分点[2]。

从东北抗联基地中地理、经济与人文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良好,受抗联精神影响,即使抗联地区人民生活艰苦,但却有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在资源极度匮乏的背景下,还能实现中国梦,以强大的精神作用,实现民族的振兴与经济的进步,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带来新的机遇。

2 新时代东北抗联基地区域经济发展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带来的机遇探讨

2.1 转变东北经济发展观念,落实振兴政策

一方面,东北老工业基地受抗联精神的影响,在提出经济发展策略之后,积极相应,其经济也逐渐呈上升趋势,整体实力也变强。但是受前期经济发展不科学影响,错误观念已经被凸显出来,令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增长出现乏力的情况,并在其理念下愈演愈烈。因此借助东北抗联基地中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为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即顺应该基地的经济发展理念,转变发展观念。首先,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要先适应经济新常态,并将此上升到战略层次,抓住经济改革的机遇,确定经济改革目标,抓住关键点,制定更加适合老工业基地发展的策略,借此才能顺利执行经济改革。其次,将东北抗联基地中坚韧不拔的精神运用于振兴老工业基地经济中,秉承可持续发展原则,遵循自然与经济发展规律,沉着冷静的面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从长远的角度,趋利避害,保证东北经济的持续增长。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解决一直以来向国外提供原材料的问题,促使老工地基地的振兴。再次,当地政府也随之转变管理理念,由之前直接干预的行为,转变为市场监督、围护社会公平、完善公共服务之上,并由之前东北抗联基地经济发展的经验可知,将其运用到老工业基地振兴上,解决政府的越位与责任缺失问题。最后,解决政府干预过多问题后,老工地基地还优化市场经济的改革,做到资源的科学分配,进一步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环境,避免以往不适合市场发展的条块化分割,令市场管理从碎片化向整体性转变。摒弃行业垄断与个人保护等影响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不正当行为。改变了以往老工业基地的市场欺诈机制,成立有关法律法规,并以和谐的市场秩序,构建优良的市场体系,令多个行业均衡发展,做好市场经济改革的调整。并实现计另一方面,老工业基地还需落实“振兴政策”,借助新时代抗联基地区域经济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政府结合市场及国际经济发展动态,根据以往经济改革经验,依附自身特点与优势,制定优良经济管理与发展政策,创建优越的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企业的运行,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做贡献,并在不断优化自身的情况下,借助政府扶持,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经济的步伐[3]。首先,相关政策规划性强,新时期下的东北抗联基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为老工业振兴提供机遇,首先考虑区域经济的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规划,其思路清晰、细节完整,从整体规划到专项规划,将多种政策落实,作为经济改革的主要依据,以振兴政府发展为主,优化社会管理机制,并以完整的公共服务参与到市场主体发展中,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稳步基础。其次,法律法规更加完善,其作為维护市场主体权利与义务的主要保证,也是东北抗联基地中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将其运用于市场中,令市场活动充满活力。现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市场中,无论是经营还是投资,都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做保障,可能会产生恶性竞争。所以新时期下抗联基地区域经济发展中对于法律法规的优化,实际上也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机遇,为其创建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最后,良好竞争环境,也是在东北抗联基地发展中建立起来的优良精神,并利用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促使老工业基地中多种经济体质的发展。此不但需要一些激励性的政策估计人们发展经济,还要以公平与公正的竞争环境,促进民营企业的进步,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其中,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2 促使创新政策的快速制定

首先,为了突破传统抑制经济发展、增强科技技术手段,新时期的抗联基地发展中创建产学研的新型联盟策略,科学运用资金,让老工业基地振兴以高新的技术产业为中心,获取高利益的企业为主体,经过整合国内外有用资源,配合振兴策略,创建提升核心技术的战略联盟,将多种产业、专业人才与科学研究结合,开展创新工程。其次,老工业基地所在地区为东三省,此在抗联基地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根据每个省市的不同特点与经济发展情况,使用差异性强的创新技术平台,此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基础,借助大型企业发展中引进的新兴技术与人才,将其列为创新技术平台的主要力量,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借鉴。通过该地区与中科院的交流与合作在,开展多种产业科技交流大会,促使老工业基地快速振兴。最后,促使人才的创新,老工地基地的振兴,人才是关键。基于近几年东北地区人才流失严重的情况,借助抗联基地中经济发展的精神,创建新的人才管理机制,以此吸引更多本地与外地的人才到此凝聚,提升老工业基地的市场竞争力。

2.3 促使产业结构优化政策的执行

一方面,老工业基地中主导产业技术获得提升,其中主要产业为装备制造业,并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格,如自主研发发能力强、技术成熟、生产条件雄厚等,此在全国制造业也是佼佼者。但是在东北抗联基地中,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情况不同,有的呈上升趋势,有的产业发展速度则较慢。基于此,就可利用东北抗联基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制定有效策略,促使老工业基地中多个产业协调发展,开展创新,升级设备与技术,进一步提升自主研发的力度,充分利用闲置的资源,促使东北老工业的振兴。例如逐步淘汰技术差、设备落后、生产能力低的企业,由研发能力强与生产效率高的产业替代,建立主导产业。

另一方面,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汽车、煤炭、钢铁等是东北抗联基地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因此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摒弃传统产业发展中技术水平落后、资源匮乏等情况,迎合城市发展,主要从下面几点做起:首先,合理整合资源,以产业发展为中心,在政府有关政策的指引下,实现制度、企业、人才结合的多重创新机制,进一步促使产业发展经济成效[4]。其次,创新技术后,将其逐步融入到传统产业中,让以往产业在发展中也能快速掌握核心技术,促使整个产业技术的升级。最后,增强对传统产业生产形式的变革,实现产品的更新,旨在更加适应当今社会需求,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

3 结 论

综上所述,全球经济正在进行重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区域经济需要利用现代化的管理理论及手段,提升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并结合东北抗联基地区域经济发展的情况,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理论基础,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未来未知的挑战,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内审处青年课题组,石洪双.金融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方式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黑龙江金融,2015(3):12-14.

[2]林佐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金融支持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黑龍江金融,2013(2):8-11.

[3]宋冬林.新时代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着力点[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8,9(1):25-28.

[4]郭浩淼,崔日明,孟令岩.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挑战与对策——以辽宁老工业基地为例[J].经济纵横,2016(1):65-69.

作者:初晓琳 刘畅 敖祖辉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发工业经济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发经济论文范文05-08

教育发论文范文05-08

发审计论文范文05-08

发老师论文范文05-08

发医学论文范文05-08

发教育论文范文05-08

发教学论文范文05-08

工业经济论文范文05-10

工业论文范文05-08

现代工业论文范文05-09

上一篇:机电系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工程与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