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和孩子们一起“漂书”的日子

2022-10-27

通过两年的实践与反思, 我的教学笔记中记录了与孩子们一起“漂书”的日子, 现摘录几段与大家共勉。

一、201年月日晴

新学期开学了, 送走了六 (3) 班的孩子们, 回想和他们一起阅读的日子, 有收获, 也有快乐。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前, 却有些许淡淡的失落——好想和孩子们一起“漂书”。面对新的面孔 (四年级一班) , 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习惯培养起来。

“心动不如行动”。今天是上课第一天, 干脆把窦桂梅老师的图画书课件《我的爸爸叫焦尼》找出来, 结合一页一页的图文静静地讲述, 孩子们静静地听。也许是画面和文字深深地烙进了他们的心田, 教室里悄无声息……

【“漂书”伊始, 孩子们没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我用“领读”去感化他们, 让他们每天都能感受书香的气息, 接受书香的浸润。目的是想营造一种“悦”读的氛围。】

二、201年月2日晴

开学近四周, 说实在的, 每天想方设法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好累。大概计算了下, 四周来, 一共给孩子们讲了关于朱熹、鲁迅、莎士比亚、泰戈尔读书的故事, 读了18篇“小小说”, 背了20句读书名言。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也给孩子们读到160页了。呵呵, 有成绩吧!

今天第二节课后, 谢秋月——一位挺爱学习的孩子来向我借《城南旧事》, 她说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了, 非常想读。问能不能先借给她。看来我的努力没白费, 有人来向我借书读了。我一阵窃喜——这就是我想要的。我说这本书反正我在读, 别着急。我把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拿出来, 向她推荐了看这本书的理由, 最后叮嘱:“咱们得讲诚信, 十天内还给老师哟!”这孩子, 拿到书, 看把她高兴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用“领读”开启了学生的需要阅读之门……开始的时候主动找我借书的人并不多, 慢慢地, 通过老师的“诱惑”“神秘” (闭口不谈借书二字, 让学生需要后自己来找我) “故弄玄虚” (来向我借的时候和孩子讲条件, 不答应不借, 以此来激发孩子的读书欲望。) 及少数几个爱读书同学的影响, 需要读书的孩子一发不可收拾, 一拨接着一拨产生了看课外书的欲望。我准备的书开始在部分孩子中“漂”起来。】

三、201年10月25日阴

今天是周五, 课程辅助活动结束后, 又有两个孩子来向我借曹文轩的《草房子》。看来昨天对作家曹文轩的介绍起了作用。还好, 早有准备。“老师借你们书可是有条件的哦, 读完后一定要把你读的书推介出去, 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 一句感言也好, 一段推荐词也好。一句话, 要让第二个同学来借老师的书。答应就借, 不答应就不借”, 没想到这两个孩子答应特别爽快。“那好, 来, 吴思懿看《草房子》, 王瑜香看《山羊不吃天堂草》。都是曹文轩写的, 你们俩交换着读, 看后还给我, 再把这本书推销出去。”

【拿到我的书的孩子是幸运儿, 一个接一个传递下去。我们把它称作“放漂”。我推荐的书也是幸运儿, 她一步不停地开启了自己的环球旅行。】

四、201年11月日阴

没想到我精挑细选的三十二本书, 一个月不到全部借完一个轮回。班上67个孩子已有45个找我借过书了。“孩子们借去的书到底读得如何?喜不喜欢?我心里实在没底气。要不开一个读书汇报活动?”我寻思着。

五、201年11月12日阴

孩子们准备了一周的“荐书”活动如期举行。经过各小组筛选出来的10名同学依次上台介绍了自己看过的觉得最值得看的书目、作者、主要内容、推荐理由。谢秋月、吴思懿同学还介绍了自己读《城南旧事》、《草房子》的经历和方法, 脸上洋溢着读书的快乐, 让人羡慕不已。最后, 我也向孩子们推荐了一本极好看的动物小说——沈石溪的《狼王梦》。

【“荐书”活动也是孩子们的一次集体“漂书”。其实在早前我就设计了读书卡片, 来向我借书的人读完一本书后把书连同卡片一起“漂”给下一位喜欢的读者。卡片包括“书名、主人、读者签名、阅读时间、推荐理由”, 目的是想让书在孩子间“活”起来。再通过这样的“漂书”平台, 能激起孩子们读书的欲望, 让“心”动起来。】

六、201年12月日小雨

我不断地为孩子们推荐好看的书, 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推荐会。近段时间, 我发现孩子们的书包里曹文轩的书多了起来, 像《根鸟》、《细米》、《青铜葵花》……叶圣陶、沈石溪、杨红缨的书也在班上大量涌现, 甚至有人还看起了司汤达的《红与黑》、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等。孩子们读完这本还想读那本, 一发不可收拾。偷着空主动读书的人越来越多, 越读越爱读, 越读越想读, 就连平时最坐不住的“小顽童”郎弘也能安静地捧读《再被狐狸骗一次》。

【当大部分孩子有读书欲望后, 老师一定要适时地“保漂”。要循循善诱, 引导他们“好读书”, “读好书”。】

七、201年1月日阴

前些天, 班上有几个孩子来问我借好书看。我不解, 同学书包里都有那么多书, 怎么不去找来读?你猜他们怎么说?“我们都不知道谁有什么书, 也不知道什么书好看啊!”我说:“这个好办, 让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书名、作者、推荐理由统计起来交给组长, 再由组长统计后交给班长, 让大家相互借着读。‘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嘛!”。班长吴思懿把统计的书目交给我时, 让我吃惊不小——居然有325本课外读物。心里那个甜啦, 难于言表。于是, 花半天功夫设计图书目录表格, 聘请管理员、联络员、登记员, 宣读管理办法……一天时间全搞定。在不经意间组建了“班级虚拟图书室”。

【“班级虚拟图书室”是为了让书漂得更远, 更有效, 更实在。】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让分享成为一种常态!让学生们徜徉书海, 让孩子们分享智慧。希望这样的一段漂书经历, 会让孩子们懂得“一日无书, 百事荒芜”的真正含义, 会让孩子们体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真正内涵。希望, 孩子们能与书一辈子快乐地“漂”下去!

摘要:通过“漂书”, 把每个孩子都领进书的海洋。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让分享成为一种常态!让孩子们徜徉书海, 分享智慧。

关键词:课外阅读,漂书,教学日记

上一篇:我国医药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下一篇:新形势下机关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