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会计论文范文

2022-05-10

第一篇:商业会计论文范文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

摘 要: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每天都面临着各种风险,但是在所有的风险中会计操作风险是最大的,这主要是因为所有的业务都和会计有交集,会计涉及到的层面较为广泛。所以本文主要对会计的操作风险进行研究。笔者首先对商业银行会计的操作风险及内部控制理论进行了阐述,然后通过案例分析法对R银行的会计操作风险进行了研究,并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对其存在的风险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会计操作风险;集中作业

最近今年我国不断出现各类金融案件。如山西金融诈骗案、中国银行哈尔滨高山案、农业银行内蒙古金融骗贷案、中国银行北京分行骗贷案等,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极坏。2013年,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中,审计署长对当前我国的三大银行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公布,其中有问题的案件涉案金额高达100多亿元。在2013年底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列举了审计署对当年工、农、建三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审计调查的结果,并重点指出了两个共性问题:一个是,三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分支机构,特别是基层行的风险控制能力仍较为薄弱。另一个是,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呈整体上升趋势。2015年,审计金融机构揭露和查处的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线索26件,涉案金额即案值达65亿元,其中有将近50%的涉及上述三大国有银行。特别是部分案件作案时间长达数年,作案手段并不高明,却始终没有被发现和杜绝,突出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现有会计风险防范的内控制度在建立、执行、监督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我国商业银行业界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现状来看,整体上并不乐观,如:普遍缺乏健全的市场准入标准,盲目扩张金融机构数量规模,行政权力多层面对银行经营活动施加干预等,这些手段都能够帮助提高我国的市场效率,帮助提高其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为企业赢得一定的效益。但是这些都导致了违规经营的情况,姑息了许多非法经营企业。这些虽然在客观上有利于提高市场效率,促进利润产生,但却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实施违规经营、非法金融活动的可能性,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各种运营风险。目前全球银行及银行监管当局对内部控制日益关注。我国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加强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评估。今后,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要与这些治理完善的外资银行竞争,必须要加强自身的监管和控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概述

1.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定义

当前,对于会计风险的定义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如何对会计风险进行准确的定义还有待讨论。其中争议点主要有两个。首先是操作风险以及信用风险如何从市场中剥离出来管理,其次就是对其下定义的角度,角度不同,自然操作风险的定义也就不同。广义操作的风险概念能够将每个种类的风险都归结为操作风险。这种方法较为简单,覆盖面也比较广阔。但是从基本的形式上来说,它虽然简单但却不能和操作风险划成等号。这种方法在具体的实践中并没有较强的参考性,所以在一定的工作范围中并不能突出它的实际操作特点,但是运用这种操作方法又可以将一些操作风险中的难度排除在外,总之,广义定义法加强了操作难度和强度。

2.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特征

一是风险的内生性。只有少数操作风险由外界事件引起,大多数操作风险是由银行内部因素造成。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高效的信息传输和反馈、合理规范的业务流程等就可以有效防范操作风险。而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一般很难由银行控制,它是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产生并且由交易对手的信用等级、偿债能力以及外部宏观经济因素变化所决定的。

二是复杂性和隐蔽性。操作风险存在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其涉及的流程、部门非常多,并且不同部门存在的风险隐患是不同的,同时人员因素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使得操作风险的追踪和用具体数字衡量更加困难。这就表明在现实操作中很难用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对不同类别的操作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和计量。

三是不对称性。与一般的经济行为符合“投资收益率由无风险收益率加风险补偿”的规律不同,操作风险仅仅有潜在损失,却不会产生任何收益。例如,如果银行的贷款客户信用等级较低,银行可以对其设定较高的利率来补偿自己的潜在损失,而这在操作风险中是不会发生的。商业银行承担操作风险是由于它的不可规避性,较大规模投入是操作风险管理的必要条件。

二、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现状分析

1.银行简介

R银行分行于1980年恢复建制,一直走一条经营理念现代化、科技服务创新化、业务营销市场化、风险管理系统化之路,风险抵御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跨越式发展。目前,该省R银行共有16个二级分行,162个一级支行,1602个对外营业网点遍布广衷城乡,同时设置24小时自助银行6215台,通过实体网点和虚拟网上渠为个人、企事业单位等提供贴心、便利、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已成为推动该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2.R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现状

影响国内的金融稳定,也对国际金融形势产生深远的影响。2014年R银行成为了全球重要银行之一,从这一事件中能够看出R银行不仅对我国金融有着重要作用,对于世界金融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R银行始终强调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严防风险底线,一方面要强化风险管理,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强内控建设和案件防控,尤其是在薄弱的基层。必须要从制度上进行规范,对于每个流程也要进行核查,对机器的制约和监督必须加强,商业银行的基层也必须进行战略的相互配合才能够完成制定的目标。坚持制度规范、流程核查、机器制约和技术监控多管齐下。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需要战略层、管理层、基础业务层的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有效控制。各个层面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采取对应措施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战略层主要是建设大的组织结构框架以及注重风险的良好氛围,管理层制定合适的规章制度并起到监督员工的作用,相关业务层主要做好执行环节并把业务操作中发现的风险及时上报。

三、基于内控视角管理R银行会计操作风险

1.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当前的金融市场中,金融产品同质化现状十分严重,许多的服务行业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进行全方位服务,一些个性化的套餐和方案能够给客户带来更大的便利。随着我国的银行业不断改革发展,银行渐渐的不再成为垄断行业,银行为了自身生存也必须寻找更多更可靠的人才来发展和壮大自身,几乎可以这样说,为了应对当今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形式,人才已经成为银行十分重要的资源之一,人力资源的强弱也成为了银行之间竞争的关键。人力资源的管理包括许多的项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招聘、员工培训、晋升、绩效考核等等,在这中间设立的选拔与评定的标准都对银行的内部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变革中必须对人力资源做出深刻的调整,尤其是集中作业平台上线后,柜面人员需求量减少,作业中心所需人力资源增加。在制定绩效考核政策时,不能将业务完成量作为其业绩考核主要指标,而忽略作业人员及柜面人员的操作合规性和业务错误率。这会导致员工过分追求速度,忽视业务中潜在的操作风险。

2.采取多种方法,有效识别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评估的前提是识别。应采取多种方法对所有涉及会计处理的业务进行深入研究,发生损失事件时要追根溯源,发掘操作风险成因。比较常用的方法有自我评估法和因果分析模型法。当商业银行内控体系相对有效时,应实施自我评估法对操作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自我评估法是发动全员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质量,即对内部控制措施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如果发现因为多重控制导致某个环节效率下降,则应解除多余内部控制。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大撒网”的方式发现问题,没有很强的针对性。

3.完善控制活动,强化执行力度

控制活动是内控五要素的核心环节,因为内部控制的落脚点归根结底是相应的控制制度、措施,制度完备、措施有力才能有效降低操作风险。银行的控制制度相对完备,各种规章制度纷繁复杂,但还是存在有待改善的地方,具体如下:一是内控措施的实施必须责任到人,防止出现问题相互推卸责任,这个问题将在下一小节具体阐述,二是要留下控制证据,证据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电子媒介储存的,内控证据的留存不仅有利于对控制活动的事后监督,也有利于将来测试与评价内控活动。三是制定作业标准,加强流程控制,使得内控活动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自动化,降低人为千预。

4.明确控制责任主体,分摊操作风险损失

建立完善的操作风险报告机制前提是要有明确的责任主体,一般来说,操作风险的发生会牵扯到多个部门,如果不制定明确清晰的风险分摊机制,一旦发生损失,会出现各个部门相互推诿的现象,使得违规者逃避应有的处罚,从而违背了“谁出错,谁承担”的原则,对于潜在违规者也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笔者认为操作风险事件应按风险防控体系被突破的顺序确定责任承担部门和风险承担部门,如涉及多个部门,分主要、次要责任承担部门和风险承担部门,并分摊责任及风险金额。

四、结论

本文从基础理论出发,发掘内部控制可以作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以R银行为案例,分析其目前存在的会计操作风险,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入手对完善操作风险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出建议。通过研宄作者发现,尽管有着较为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内控体系,R银行的会计操作风险还是比较突出,尤其是在基层的柜面业务中,包括核算业务中印押证管理、客户身份识别、轮岗风险、现金库风险等等,所以在人力资源建设、操作风险识别、明确责任主体、建立报告机制、强化审计监督五大方面完善内控体系,防御操作风险。

参考文献:

[1]樊欣,杨晓光.从媒体报道看我国商业银行业操作风险状况[J].管理评论,2013(11):43-47.

[2]郑良芳.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工作论坛,2013⑶:114-116.

[3]钟伟,王元.新巴塞尔协议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J].国际金融研宄,2014(4):54-56.

[4]李志辉,蔡楠.从法国兴业银行欺诈案看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J].商业银行,2014.8(11):30-31.

[5]杜兰英,余道先.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J].商业研究,2013,(17).

作者简介:徐文卓(1994- ),女,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就读于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2012级学生;杨玉娟,佳木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经济学

作者:徐文卓 杨玉娟

第二篇: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

作者简介:鲍跃波,1978年1月,男,汉族,浙江宁波人,会计师职称,本科会计学学历。

摘要: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在集团利益的驱使下,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特别是金融行业。虽然我国的金融体制不断地进行深化改革,但是银行内部的管理还不够完善,最终导致银行会计工作面临种种风险,下面以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为例展开探讨。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中介,商业银行所发挥的作用决不可忽视,并且越来越重要,但一系列的突出问题也暴露无疑,比如银行在高收益的利益趋动下,同时伴随着高风险,高风险越来发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近期金融案件频繁发生,大部分事件都与银行会计工作存在的漏洞和管理不严有关,银行会计风险日趋明显。所以,完善银行会计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会计风险防范是目前银行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概述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

1.1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基本定义

所谓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内部会计管理机构及其基层网点在进行各项会计业务时,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使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损失的不确定性。

1.1.1商业银行会计的主要职责

从核算内容上看,商业银行会计的主要职责既核算对内业务,又核算对外业务,并以对外业务为核算主体,使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综合性和客观性。

从核算范围上看,商业银行会计一方面核算商业银行本身的业务活动,还要核算、反映和监督各部门各企业各单位的资产活动情况。因此,商业银行会计的核算对象及其广泛,具有综合性、社会性的特征,并且要以宏观经济活动为核算的主体,以发挥商业银行会计固有的对客观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反映的特殊功能。

1.1.2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类型

为了进一步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我们必须了解相关的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只要具备一定的会计风险意识,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工作才能做得有条不紊。具体地讲,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主要有几种表现形式:会计核算风险;票据结算风险;印、押、证管理风险;联行业务风险;数据系统风险;会计人员道德风险等。

1.2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因素

1.2.1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的主要成因

首先,未建立健全商业银行风险内部控制制度。通常来说,商业银行都会建立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这种风险控制度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这种不健全的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也是风险防范的成因之一。

其次,工作人员有章不循,规章制度是成为一种形式。由于银行工作量繁重,业务简单化,程序化,导致很多银行会计人员对严厉的规章制度有章不循。同时由于近年来监管严厉,而银行为营销需要,从而放弃了一些规章制度要求。有章不循,等于不章。如果规章制度成为一种形式,那就很容易引发银行会计风险。

再次,商业银行会计和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不力。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监督工作非常关键,如果监督不力,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工作漏洞,漏洞直接引起会计风险问题的发生。毫无疑问,商业银行会计和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不力,导致了许多会计风险,给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工作添加了许多麻烦,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已成大势所趋。

1.2.2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的存在问题

目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存在许多问题,首先表现为商业银行会计的工作风险意识薄弱,其主要经营指导思想不够端正。其次是商业银行会计的分支领导分工不合理,使得内部管理人员失责。最后由于部分商业银行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根本不能胜任会计工作的要求。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措施

2.1制定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相应对策

2.1.1建立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形成会计风险防范机制:加强思想教育、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2.1.2推进金融创新,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防范会计风险,建立会计风险预警和风险补偿机制,加强业务系统的开发优化,提高系统控制操作风险的能力。

2.2强化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的管理制度

2.2.1严格监督商业银行会计的工作。监督商业银行会计工作,一是要重视三查:事前、事中和事后检查,注重对现金凭证的长期监督;二是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强化内控管理。

2.2.2提升商业银行会计的管理措施。商业银行会计的管理措施必须强化内部审计的地位与职能,一是必须保持银行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实行对一级法人负责,按下查一级的要求实行。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要进行责任追究;二是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充实监督部门审计。

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的意义

3.1保障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财产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会计的工作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解决商业银行会计面临的一切财产风险。作为金融机构,保护人们资金财产安全尤为重要,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不良因素的侵入对会计工作极为不利,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的意义极为深远。

3.2挽救商業银行会计风险的信誉

对于银行来说,信誉尤为重要,不良信誉的银行将会面临破产,而银行信誉的直接维护者就是银行会计,降低银行会计风险,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对于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来说,良好的会计风险防范工作可以能够及时挽救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信誉。

结束语:

总之,商业银行会计的工作尤为重要,它始终贯穿于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迫在眉睫,长期而艰巨。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产生的各种因素,从会计风险管理体系、机制和技术方面出发,不断完善和提高商业务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工作,才能有效抑制商业银行风险的不断蔓延,商业银行才能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者单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宁波分行)

参考文献:

[1]金晓燕.论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J].特区经济.2006,(5).

[2]朱莹.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2).

[3]毛愫璜.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成因分析与防范[J].时代金融.2013,(2).

作者:鲍跃波

第三篇: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会计的挑战

摘要:新会计准则作为我国会计政策的一项重要变革,不仅仅是具体会计事项的处理方法的变化,而且是会计理念的根本性革新。新准则的实施对各行各业都有影响,商业银行也不例外。商业银行应对挑战的对策建议有三:建立建全新会计准则体系贯彻落实的配套制度;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会计准则;商业银行;金融资产

会计准则是一定的社会环境下经济制度的安排,其存在和发展必须与当时的经济发展的实际环境相适应。我国多年来一直重视会计准则的建设,会计制度不断改革创新。2007年,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银行金融机构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宣布了中国银行业全面开始执行新会计准则。

一、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会计的影响

(一)对商业银行金融资产、负债分类的影响

在商业银行,根据新会计准则,一般将资产分为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拆出资金、买入返券证券、客户贷款、应收利息、衍生金融资产、投资、固定资产净额、在建工程净额、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其他资产。根据旧准则,衍生金融工具因视其为一种发生在未来的交易,不符合传统会计要素确认的标准,没有将其确认为资产或负债,只能在表外披露,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风险,降低了报表的真实性和监管难度。新准则将衍生进入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将形成的金融资产和负责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产生的损益在利润表中核算,可以让财务报表使用者更为全面的了解商业银行真实的财务状况。实施新准则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要求商业银行会计中所有的金融工具都应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直接计入资本公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银行利用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工具变动操纵利润的行为。

(二)对商业银行金融资产转移的影响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金融资产整体转移满足确认条件的,应当将以下两项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1.所转移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2.因转移而收到的对价,与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损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之和。

根据上例,A商业银应作如下分类: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105 000 000

贷款损失准备21 000 000

营业外支出14 000 000

贷:贷款140 000 000

可以说,新准则对金融资产的转移会计处理有了更明确的规定,使得会计人员有更严格的标准来执行,降低了企业粉饰报表的风险。

(三)对商业银行金融工具套期保值核算影响

对于商业银行会计的影响可以结合实例研究,如,商业银行对三个月后预期很可能发生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相关的现金流量进行套期。按照旧的准则,对此类业务并不进行严格的分类,而新准则下,则需严格划分为现金流量套期,并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1.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应当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并单列项目反映。金额按照下列两项的绝对额中较低者确定:(1)套期工具自套期开始的累计利得或损失;(2)套期工具自套期开始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累计变动额。

2.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3.在风险管理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中,载明了在评价套期有效性时将排除套期工具的某部分利得或损失或相关现金流量影响的,被排除的该部分利得或损失的处理适用《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四)对商业银行金融工具列报的影响

我国各商业银行(特别是上市银行)把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正式列为表内反映的风险列示于表内,并随时对公允价值的变动进行调整。

表1 中国银行2009年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衍生金融工具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年报

二、实施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会计带来的挑战

商业银行在实施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由于金融工具相关准则的变化,对银行的会计核算带来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采用,以及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财务报表表内核算,这些变化都增加了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波动性。

(一)公允价值的获取难度较大

我国目前金融市场不发达也欠规范,利率和汇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运用公允价值缺乏一个统一的参考标准,专业人才、信息系统以及数据欠缺使得对公允价值的取得和披露都还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

(二)公允价值获取主观性过强

虽然国家会计准则要求商业银行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时必须有确定的理由、事实或依据,但不能排除其中包含的大量的主观分析和判断,事实上,公允价值赋予了会计人员大量主观判断的权利,不同银行之间可能因为对金融工具主观判断不同而影响财务数据的可比性。

(三)增加财务报表的波动性

公允价值的频繁变动,增加了银行资本的波动性,损益波动的传导效应将导致其迅速反映到财务报表中,由此引发银行资产与负债不必要的过渡波动。这些波动会马上反应在银行业绩之中。更为突出的是,随着银行业绩的下降导致银行金融资产的贬值,迫使银行不得不建立更多的财务储备,以应对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从而造成银行财务弹性和盈利能力的下降。

(四)银行资本充足率受到很大影响

根据《巴塞尔协议》,我国银行业监管机构规定商业银行必须达到的资本充足率指标是: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的资本总额与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比率不得低于8%,资本充足率的变动来自银行资产和加权风险资产的变动,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直接影响了这两个项目。

三、商业银行全面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保证新会计准则体系贯彻落实的配套制度

新会计准则中有关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等业务需要运用大量的会计职业判断,对银行的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商业银行普遍要进行业务整合、系统调整以及人员招聘和培训等大量工作,才能将新会计准则运用到恰到好处。各家银行也正在逐年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

(二)再造业务系统,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一是按照新准则改造现有的财务会计系统,进一步完善相关业务管理系统,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尽快对现有财务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解决现有会计信息系统与新会计准则不匹配的问题。及时把握金融工具的价值波动情况和影响,提高财务分析能力,规避由金融工具代理的交易风险。

二是商业银行要在改造业务系统地基础上,加快数据库建设,提高数据分类质量,完善风险管理功能。同时加快研发能正确测算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计量工具和科学的内部评估模型,并确保新会计准则实施和风险管理体系的测试。

三是商业银行要按照公允价值的内在要求,加快研发内部评估模型,做好估值模型的压力测试和校验工作。完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建立健全公允机制的估值技术的问题。

四是要求会计人员特别是银行的高级财会管理人员,不但要在理论上对公允价值的性质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而且要对采用公允价值的性计量的对象及经济业务的实质有深刻的认识,要具有充分的依据和基础,以保证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否则将会承担很大的职业风险。

(三)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

一是对于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应该积极开展同业交流,了解并借鉴同业先行者全面实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工作安排和步骤,这不仅可以有效节约成本,还可以取各家之长,寻求适合自身的准则转轨之路,最终达到提高整个银行业对新政策的实施。

二是银行监管部门应加强与会计准则制定者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制定详细的、可操作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如制定统一的计量模型、折现率选择方式、未来现金流入确定标准等,确保公允价值计量得到切实可行的实施。同时增加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公允价值计量的专业评价技术服务。通过内部与外部双重规范,在一定程度保障公允价值使用规范性。

三是加强国际金融监管的合作。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从维护金融稳定的角度出发,采取深水井的、前瞻性的监管标准,努力使会计制度变革符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框架,在会计资本和监管资本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机制,所以银监会应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积极应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对待监管资本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4]乔会珍.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浅析[J].南方论刊,2009,(4).

[5]程柯,陈志斌.基于新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2010,(1).

[6]Hwang,angela L.J.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ccounting treat-

ments for derivativ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Education,2002,(3).

作者:苟露峰

上一篇:施工安全论文范文下一篇:财务共享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