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教程整理

2022-07-22

第一篇:新闻写作教程整理

新闻写作教程

写作:一般性的消息(标题、电头、背景材料)、述评

第一章

新闻写作:广义:包括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写作。

狭义:新闻报道方面各种体裁的写作。 新闻作品的分类:新闻报道、新闻评论 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

1.先有采访,后有写作,或者说,采访在先,写作在后,次序不能颠倒 2.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写作的质量

新闻记者的几个修养:1.加强政治修养

2.加强知识修养

3.加强思想修养

第二章

新闻:广义: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

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

狭义: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

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的事实。

新闻报道: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写作的原则:真实性

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新闻对真实性的浅层次的要求: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新闻对真实性的深层次的要求: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 新闻报道失事的原因:1.体制性失实

2.经济性失实

3.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实

第三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

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1.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2.事实胜于雄辩

3.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 选择典型事实说话特点:1.它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

2.它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

3.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 4.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

怎样用事实说话:1.选择典型事实来说话

2.运用背景材料来说话 3.再现场景

4.直接引语

通过再现场景说话: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来 怎样运用背景材料说话:

1.善于联想

2.善于对比

3.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 4.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 背景材料:新闻背后的新闻,用来说明新事实的旧事实

第四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 时效性的三个方面:1.新鲜

2.快速

3.简短 可读性的三个方面:1.具体

2.生动

3.通俗 针对性的三个方面:1.信息

2.知识

3.思想

第五章

新闻角度: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选择新闻角度的方法:1.以旧见新找角度

2.以小见大找角度

3.虚中觅实找角度

4.逆向思维找角度

5.发散思维找角度

6.统摄思想找角度

7.全局高度找角度

第六章

新闻跳笔:在新闻写作中,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和逻辑

次序对事件进行详尽、面面俱到的叙述和描写,而是把不太重要的情节、片段和 段落省略掉,简练概括得勾勒出新闻事件,从而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

新闻跳笔的特点:1.文体结构上它是多段体

2.它主张“跳”

如何运用新闻跳笔:1.短段落,多分段

2.断裂行文

3.借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

4.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

第七章

新闻语言的具体特征:1.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2.要有时代感

3.应有不用的风格

4.白描(最重要的)

白描:指文字描写的具体方法,即不尚修饰,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以质朴的文笔,力避浮

华、做作,简练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 新闻语言的具体特征:白描

白描的特征:1.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

2.不求细致,只求传神

3.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如何使用白描语言:1.多用动词、用准动词

2.多用子概念

3.多用大白话 消息体裁的特点:1.简括:迅速、准确、新鲜

2.消息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

3.消息有特殊的结构方式:倒叙(倒金字塔) 4.消息有自己的外在标志:电头

第九章

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写作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

导语的任务:1.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

2.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

3.导语为全篇定音

导语的大致类型:1.概述型导语/直接叙述型导语

2.描述性导语

3.评述型导语

4.橱窗式导语

第十章

消息主体的任务:

1.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a.补足导语中尚未出现的新闻要素

b.将导语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化

2.补充导语,令主体更丰满:a.补充带有因果性质的材料

b.在导语限定的事实之外,补充一些暗示性的情况

3.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4.添加“作料”,令读者兴味不减

主体的结构方式:1.倒金字塔结构

2.纵向结构

3.横向结构

4.点面结构

第十一章

新闻背景:广义:是对人物和事物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狭义: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

托的材料。

第十二章

报道事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事实要交到得一清二楚

2.勿做表面文章

3.见事见人

4.慎重报道恶性事件 动态消息的特点:1.一事一报

2.客观笔法

3.时效性 简讯特点:撮要

新闻报道追逐事件的原因:

1.事件本身具有明显的“变”----变动的特点,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

2.事件本身程度不同地具有典型性的特点,具有典型示范、典型示警的作用 3.凡事件,都有其原始的戏剧性,对读者都有吸引力

第十三章

非事件性消息的价值:1.以消息体裁报道非事件性事物,可以进一步拓宽新闻的报道面 2.非事件性消息有助于发挥媒体的“主体意识”

3.一些非事件性新闻具有“读物”的性质,有欣赏价值和“抚慰”作用 4.非事件性消息可以为媒体采制独家新闻创造条件

非事件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1.对比·显现

2.量化·集中

3.以点带面

4.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非事件性消息的分类:1.服务性消息

2.预测性消息

3.综合性消息

4.经验性消息

5.人物消息

预测性消息:报道尚未发生、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提供未来信息的消息,属于预测性消

息。它所报道的事物带有不确定性。

预测性消息的写作要求:1.及早预测

2.他人预测

3.权威预测

4.深度预测

5.审慎发稿 服务性消息的特点:直接可用

服务性消息的写作要求:1.服务性内容要新鲜、适时

2.着力写好实用部分,增强可操作性

3.说明信息源的身份,增强可信性

4.亲切、自然

第十四章

描写性消息:以描写为基本手段写作的消息,是描写性消息。

描写性消息大概分类:新闻素描、现场短新闻、视觉新闻、情景新闻、散文式新闻 描写性消息写作的要求:1.简笔描写

2.选择景物应有说话意识、信息意识

3.描中有叙,叙描结合

新闻素描:也称特写性消息,实际上就是微型特写。是以“再现”手法写作的新闻家族中的

代表性成员。

新闻素描的特点:以描为基调,基本通篇描写,全过程描写,通过描写,再现一个较为完整

的过程和场面,再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一幕。

花絮:描写性消息中的“简讯”、“单细胞”的新闻特写。从侧面入手,它从重大事件、重大

活动、重大场面中选取一些小的场景、小的情节、小的趣闻轶事进行描述。 花絮的写作要求:1.小角度

2.大视野

3.轻松幽默、亦庄亦谐

第十五章

分析性消息的特点:1.以传播观点、意见为主的消息

2.是一种有深度的新闻 分析性消息分类:新闻分析、解释性消息、新闻述评、背景新闻 解释性消息的特点:重点回答“为何”

新闻述评写作的要求:1.典型题材,全局观点

2.因事论理,理由事出 3.借人之口,为评增加权威性

第十六章

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它是我国新闻报道中的常见问题。 通讯与消息文体特征的区别:

1. 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于情节、可以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

2. 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他以感性的素材还原生活形态,使这种文体更具感染力

3. 通讯的文体较自由,消息文体要求较严格 4. 通讯的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5. 通讯体现出作者较强的主体意识和个人风格

6. 消息多用概括性手法叙述事实,通讯则多用详述和描写手法表现事实 7. 与消息相比,通讯时效性稍差

消息一条线

通讯两条线

通讯与消息功能的区别:通讯感情 消息信息

通讯符合新闻作品的内在规定性:1.真实

2.时效性

3.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具有新闻价值 通讯写作主体意识、个体风格体现几个方面:

主体意识:1.作品有鲜明的主题

2.作者尝尝以真情为文,以情动人

个体风格:对世界的理想,即自己的思想、人生经验和认识能力去把握复杂的现实,通

过表现记者的个人认识。、

第十七章

通讯的主题:指通讯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是通讯作者经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体验、分析、

研究,通过对通讯素材的提炼和组织,所表达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或一种 思想观念。

通讯主题的要求:1.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

2.通讯的主题要深刻

3.通讯的主题更强调社会人文意义上的针对性:一是新鲜、二是时代色彩

通讯提炼主题的方法:1.依据事实,提炼主题

2.预设主题+事实印证

第十八章

通讯的选材注意的问题:1.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

2.要围绕主题选材

3.选材忌重复 通讯选材的类型:

1.骨干事例:是指那些事实过程比较完整、事实意义比较突出又有代表性,能够说明主题

的事例。

2.细节材料:细节材料是再现型的材料。指骨干(或典型)事例中细致的情节、细致的现

场画面或者富有个性化的对话。

3.一般叙述性材料

通讯感性素材采集的渠道:1.记者的现场观察

2.记者的体验式采访

3.记者的访问4.

第十九章

通讯结构的特点:1.通讯的结构比较自由

2.较消息结构复杂

第二十章-----二十四章

人物通讯: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活,再现其精神 境界、人物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 的通讯。简而言之,是以人为对象、专门写人的通讯。

工作通讯:以记“工作”为主,亦即它是反映不同领域、各行各业工作中的新情况、新

办法、新经验、新矛盾、新问题或者新趋势的通讯。

风貌通讯:以采访者旅行见闻的视角反映社会变化和风土人情的通讯,也有人简称为“记地”

的通讯。旅行通讯/概貌通讯

风貌通讯的要求/写作方法:1.抓住特点写见闻

2.旅行者的视角-----新鲜

3.主题不容忽视 社会观察通讯的基本类型:

按题材分类:1.话题型

2.课题型

按报道方式分类:1.展现型

2.剖析型

第二十五章

专访的文体特征:1.专访强调的事“访”,它是由“访问”脱胎而成的一种文体 2.专访强调的事“专”。即非专不访:访专人、谈专题

3.专访的内容是访问活动的实录

4.叙述角度一般是记者直接出场,主要以第一人称写作 5.专访的结构以问答体为主

专访的文体类型:1.人物专访

2.事件专访

3.问题专访/意见专访/言论专访/学术专访 专访的写作要领:1.问答整理式

2.散文处理式

3.口述实录

第二十六章

新闻特写: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

“剖面”或者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特写的文体特征:1.镜头感

2.透视感

3.现场感 特写的取材与分类:1.人物特写

2.场景特写

第二十七章

网络新闻/第四媒体定义:以网络为载体的新闻。具有快速、多面化、多渠道、多媒体、互

动等特点。

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1.传播时间的自由性

2.传播空间的无限性

3.传播方式的多样性4. 网络新闻的种类:1.复制新闻

2.原创新闻

网络新闻的写作方式:1.即时滚动式写作

2.超文本写作

3.互动式写作 网络新闻的传播方式:1.多媒体传播

2.交互性传播

3.小众化传播

第二篇: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一、采访前的准备:

一、准备背景材料

1、 背景材料

2、 获取背景材料— 获取背景材料有四个途径,需要大家把握:首先,平时注重点滴积累。 其次,建立自己的剪贴本。 第三,到网上去打捞资料。 第四,向周围的人了解。

二、采访提纲

1、 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是对将要进行的采访活动的一个大致规划。它可以规划我们的采访程序,保持我们清晰的思路,做到按计划进行采访、写搞,快捷的完成任务。一般说,在采访提纲里,应该有以下几个内容: 首先,明确报道思想,也就是说采访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宣传要达到什么效果。其次,规划好行走路线和采访地点、时间。第三,采访步骤,比如说打算采访什么人,是一个还是两个、三个,谁先谁后。第四,采访要问的问题。 总之,好的采访提纲要成为采访的“蓝图”,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当然,经过一段时间锻炼,这种写在纸上的采访提纲就可以写在心里了。

2、 采访提纲的设计:采访提纲并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可粗可细。只要提前对即将进行采访有个大致的规划就行了,一般说包含报道思想的确立、采访顺序的安排、采访时间和打算撰写体裁的确定,也可以单独对采访时打算要提出的问题进行设计,等等。

三、准备采访物品— 采访前笑记者必备的物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证明身份的采访证。 第二类:采访提纲。 第三类:采访包

二、写作要点:

1、准确

2、具体

3、形象

4、简明

5、口语化

三、采访结束时,应多注意的问题:

1、必须在约定的时间内结束采访。(2h)

2、结束前回想是否得到想要的。

3、问下对方是否还有想说的。(多开几分钟机)

4、索取相关的资料。

5、道别时,多和其闲聊。(可以保持联系)

四、采访交流的心理吸引因素包括:

1、相似因素。(交流的双方有某些一致性和共同点)

2、需要因素。(补偿吸引律,要注意对方的故意夸大„„)

3、对等因素。(消除恐惧,相互尊重)

4、强迫因素。(强迫心里去„„,从而从心理上„„)

5、仪表。(第一印象:1自然诱发,2装饰,3行为)

6、能力因素。(晕轮效应)、(爱屋及乌,憎人及物)

7、刻板印象。(人的思想的惯性、习惯„„)

五、消息写作的基本结构及各个部分的作用:

(一)标题—

1、作用:表达内容,吸引观众;

2、原则:1准确概括2简明精炼3严肃得体

3、要求:1短标题多用2多用实题,少用虚题。(实:事实)3表达的内容要完整

(二)导语

1、含义:以简练生动的文字表达新闻最重要的内容,具有启发性和诱惑力的开头,使受众对事件有宗的概念,不得不继续看下去。

2、步骤:1从大量的事实数据„„精炼出最恰当地表达事件的„„,所获材料的综述。

2用最能打动读者的方式将之行诸于文字。

3、类型:1直叙型2描写型3比喻型4拟人型5虚拟型6引典型7结论型8议论型9悬念型10对比型11引语型12“你”

4、

(三)主体—

1、含义:对导语的具体的补充,解释,展开。

2、结构:事实的重要程度、时间、空间、逻辑。

(四)结尾

1、含义:对新闻事件的总结,概括,补充。

2、类型:1背景式2总结式3展望式4提问(启发式)5呼吁式 6评论式

第三篇:现代新闻写作教程讲义

第一章 新闻报道概述

1、新闻报道基本要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事实是新闻的根本、时效是新闻的魅力、舆论引导是新闻的灵魂。

2、如何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引用的各种资料;人物语言、心理、环境细节等)、客观(客观事实及对其解释分析)、全面(要用“两点论”看问题,反对片面性)。

3、选择事实的标准(可能涉及简答):1)真实的、重要的、有政治价值的事实。2)最新鲜的、昨天或者今天发生的事情,不是陈旧的事实。3)具有代表性、典型意义的事实。4)最精炼、从许多同类事实中提炼出来的、本质的的现象。5)形象的、生动有趣的、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事实。

4、时效性内涵:时间性、时新性、时宜性。

5、舆论引导:又称舆论导向,指的是运用舆论影响人们的意见,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自己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

6、新闻主题(04名词解释、重点概念):是指新闻事实所体现的基本观点和中心思想,是贯穿一篇新闻作品的主导思想,是新闻作品的统帅和灵魂。

7、选择主题三个原则:政治上重要的、关注受众注意的问题、涉及最迫切的问题。

8、报道角度的选择:1)对某方面工作有全局性影响或者有重要意义的角度2)选择最能揭示事物本质或人物精神面貌的角度3)选择适合读者心理的角度

第二章 消息的写作(重点章节)

1、消息:在新闻报道的文字体裁中,消息是使用量最大最常见的一种基本文体。它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准确、迅速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报纸上刊登的消息一般带电头或“本报讯”,统称消息头。

2、消息的种类:(从报道内容上分)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教新闻、军事新闻、体育新闻、法制新闻、社会新闻等;(从新闻和事件关系上分)事件新闻、非事件新闻;(从反映的对象上分)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从篇幅长短上分)长消息、短消息、简讯、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等;(按写作特点)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述评消息。

3、动态消息(重点概念):就是准确、迅速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新鲜事实的一种消息形式,具有短、快、新的特点。

4、简讯(重点概念):简讯是动态消息的一种形式,又称短讯、简明新闻。它是动态消息中文字更短、内容更为单一的一种体裁,一般只有百字左右,甚至几十个字,通常只报道事情的结果,而不交代其过程和背景。

5、如何改进会议新闻的报道(2010简答):1)报道各类会议新闻要看是否有新闻价值,不能有请就到,到则必报;2)对一些会议新闻报道可压缩长度,不能动辄就大段大段地摘引讲话、决议、指标,可以编成一组会议动态、会议简讯或会议花絮;3)改变会议报道的角度,不报会议本身,而是抓住会议的特点及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加以报道,把会议作为新闻来源在开头或结尾点一下即可。

6、经验消息(重点概念):是指反映一些具体部门和单位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在某一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和成功经验的一种报道,也称典型报道。

7、综合消息(重点概念):是在同一主题的指导下,综合反映某一个时期、某个地区、某条战线带有全局性的情况、动向、成就或问题。

8、述评消息(重点概念):也称记者述评,它是一种以夹叙夹议、边述边评的方式及时分析形势,阐述重大事件,揭示问题本质,用以指导现实生活、工作和斗争的新闻体裁。可分为形势、事态、工作、思想述评四类。

9、消息的结构:“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自由式”。

10、“倒金字塔”式结构(重点概念):把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最前面,然后按照重要性依次后推,形成“虎头蛇尾”形状。这是一种最常见、传统的新闻结构形式。多用于动态消息。

11、“金字塔”式:即上小下大,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最重要的结局放到后面去写。常用于目击式新闻。

12、新闻标题种类:正题(主标题、主标、主题)、引题(肩题、眉题、上副题)、副题(辅题、子题、下副题)、提要题、插题(小标题、分题)。

13、新闻标题的作用、制作要求(2011论述,结合网络中标题党现象):【作用】:1)揭示新闻内容,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2)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阅读率;3)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论,渗透着记者(编辑)的观点、倾向和感情。【制作要求】:准确、鲜明、简洁。

14、新闻由头(2004简答,重点概念):又称新闻根据、新闻依据,是新闻发布的依据或契机。一般指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或事实的出处,是一个事实之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

15、如何寻找非事件性新闻由头(2004简答):1)从事实渐进性的变动中,发掘出一个阶段性的最新变动;2)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访问寻找一个契机;3)有些成就性或经验性的报道,可采取见闻的手法。

16、新闻导语(重点概念):即消息的开头,它用极简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提纲挈领,牵引全文,吸引读者。

17、导语的演变:第一代导语(六要素俱全)——第二代导语(从六要素中挑选一两个最重要的的要素突出地写入导语,其他要素则放到下文分述,“倒金字塔”结构特征最明显的导语)——第三代导语(丰富型导语)。

18、导语的形式:叙述式、评论式、提问式、描写式、谈话式、引语式、对话式、对比式、感叹式。(了解各自特点与适用情况)

19、新闻导语写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可能涉及简答):1)导语中必须突出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2)内容要具体、实在,不能空对空;3)导语中应能突出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内容;4)要有针对性;5)背景材料不宜过多;6)导语句子要简洁;7)不要重复标题。

20、新闻背景/背景材料(200

6、2010名词解释,重点概念):即事件产生的历史环境、客观条件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也被称为背景材料,相对于新闻事实而言,它是报道中的一种辅助性材料。

21、背景材料的作用(可能涉及简答):1)有助于突出、烘托、阐述、深化主题,增强说服力;2)可以提高新闻事件的意义和价值,使消息大为生色;3)有助于增强新闻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22、背景材料的种类:对比性材料、说明性材料、注释性材料。

对比性材料(2004名词解释、重点概念):指那些能与新闻事实形成某种对比的材料,可以是过去和现在比、正面与反面比、正确和错误比、此地与彼地比等,通过对比,可以揭示新闻的深刻意义,说明事物的本质特点。

说明性材料(重点概念):是用来说明和解释事物产生的原因、条件和环境的背景材料,如介绍政治背景、地理环境、历史演变、思想状况、生产面貌、物质条件等材料,这些材料的运用能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与接受新闻内容,突出新闻意义。

注释性材料(2005名词解释、重点概念):用来帮助读者看懂新闻内容,增长知识与见闻的背景材料,如对人物的出身、经历、性格特点,产品的性能、作用及技术性问题、文史知识等等。

23、需要交代背景的条件:1)报道某些比较复杂的新闻事实时,需要交代它的来龙去脉或讲清人物关系与事物关系时;2)科技报道,特别是有关新事物的含义,新技术、新产品的性能、特点、意义;3)报道读者不熟悉的,或时间相隔久远、淡忘了的人物和事物时;4)靠交代背景才有价值的人和事,一定要交代背景。

24、交代新闻背景应注意事项:1)背景交代要为表现主题服务;2)要简明扼要;3)要灵活多变。

25、消息主体(重点概念):是消息的骨干部分,也是消息的展开部分。它承接导语,用足够的、典型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对新闻内容做具体全面的陈述,以体现全篇的主题思想。概括讲,即表述和说明新闻主题的主要部分。

26、新闻主体写作要求:1)写事实要确切,具体,有说服力;2)概括性材料和具体事例相结合;3)结构 2 要严谨,层次要分明。

27、消息结尾常见形式:总结式、启发式、交代式、展望式、希望式。

第三章 通讯的写作(重点章节)

1、通讯:是一种比较详细、生动、形象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新闻体裁。

2、通讯的特点(可能涉及简答,可以与消息结合,分析二者异同点):

1)从内容看,消息一般以报道事实为主,通讯则以人物为中心,着重写人的活动,思想,写各种思想的斗争和变化。写事件也常常是为了通过事件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因此,通讯不仅要写清楚事实,还要写的较为具体、详细。2)从表现方法看,消息和通讯都以叙述为主,用事实说话,但通讯除叙述外,可以较消息多一些描写、议论、抒情或说明。3)从篇幅看,在报道同一内容时,消息比通讯简短。消息要求简明扼要,朴实、概括地报道事实;通讯则要求比较完整、细致地展开所报道的事件和人物活动。4)从时间性看,消息比通讯时效性要求更高。

3、通讯的种类:就文学性多少分为新闻通讯和文艺通讯;从内容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

4、人物通讯(重点概念):是以写人为中心的通讯,通过对人物行动、语言、先进事迹的具体生动的叙述描写,反映先进人物的崇高精神境界,为广大群众树立学习的榜样。

5、采写人物通讯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006简答,200

7、2008考察穆青人物通讯特点,结合穆青人物通讯相关知识点记忆):1)要正确处理先进人物与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关系;2)辩证地把握先进人物,正确处理好先进人物的优点和缺点;3)记者要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

6、事件通讯(重点概念):事件通讯是以记事为主,通过某一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记述,反映我们时代精神的通讯。

7、事件通讯的特征:1)强烈的新闻性2)事件的典型性3)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8、事件通讯写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把事件放在广阔的背景上来认识和表现;2)突出主要线索,写好典型情节;3)处理好事件和人物的关系、以事带人,写好群像(注意事件通讯写人和人物通讯有何不同);4)调动多种技巧,为事件增加色彩;5)写好情节单一的小故事。

9、工作通讯(重点概念):是指写经验、问题的通讯,是用通讯的形式来反映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中的成就与问题,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或者探讨有争议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最大特点是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10、工作通讯的写作要求(可能涉及简答):1)提出的问题要有普遍意义和迫切感;2)瞄准时机,抓住火候;3)要善于分析问题;4)力求写得生动活泼(生动的事例,人物的行动、思想,语言生动、活泼,讲究结构艺术)。

11、概貌通讯(2004名词解释):又称风貌通讯、旅途通讯。它侧重反映某一地区、某个单位、某项工程在发展变化中的新面貌、新气象、新成就,用以展示社会风貌、各地风光、风土人情、社会状况等等。

12、概貌通讯反映的内容和形式:1)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气象、新风貌;2)介绍名声古迹、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形式主要有见闻式、巡礼式、侧记式,通常见到的还有诸如XX印象、XX掠影、XX一瞥、XX览胜等等。

13、概貌通讯的写作要求(可能涉及简答):1)抓住重点,突出见闻;2)对比衬托,着力写变;3)缘物寄情,情景交融;4)传播知识,饶有风趣。

第四章 专访的写作

1、专访(2010名词解释):记者事先带着一个比较明确的专门目的到现场去,对有关人员进行专门的采访。它是记者对于现场人物的谈话,对现场的观察、包括对人物的音容笑貌、思想性格,以及对周围的环境的印象和认识,因而对采访对象的原谈话的记录为主,穿插有关的背景材料连缀成篇的一种特殊的通讯。简言之,专访就是对新闻人物或单位、部门进行专题访问的报道。

2、专访的种类:人物专访、事件专访、问题专访、风物专访。

3、专访的特点:1)采访内容、对象的单一性;2)强烈的新闻性和时效性;3)写作手法自由,灵活多变,现场气氛较浓。

专访和消息相比,都要求及时、集中,但专访比消息更具体、翔实、细致,而且富有现场感;和通讯相比,都要求生动、形象,但专访的报道内容比通讯更集中,专题性更强;和新闻特写相比,都要求内容专一,具有强烈的现场气氛,但专访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某一个“片段”,而是涉及这个“片段”有关的问题。

4、专访的习作技法:1)确立专访主题,注重报道时机;2)熟悉采访对象,拟制访问提纲;3)有访有问,突出现场。

第五章 新闻特写

1、新闻特写(2011名词解释):是介于新闻通讯和报告文学之间的一种新闻式样,它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和场面,通过形象描绘,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许多新闻素描、新闻速写可归为此类。

2、新闻特写的特点:1)严格的真实性2)较强的时效性3)反映事物的瞬间性4)表现手法的描绘性5)再现事物的动感和立体感。

3、新闻特写与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的异同:1)与消息相比,消息比较简明扼要概括,着重交代事件发生、发展的纵的过程;新闻特写则更为具体、形象、生动、更富有立体感和亲切感,着重点在于某一重要瞬间是如何进行与发展的,重在写横断面,报道上更“细”。2)与通讯相比,通讯常常要求叙述一个或数个较为完整的情节,主要表现手法是叙述,描写也是白描,很少精雕细刻;新闻特写要求比通讯更为集中、细腻、富有动感,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典型事物的横断面。3)与报告文学相比,报告文学题材一般比较重大,背景极为广阔,时间跨度较大,既要用重笔浓墨去刻画典型人物和事件一瞬间的横断面,又要相当的笔墨去叙写人物、事件发展变化的纵剖面;新闻特写在表现手法上鱼报告文学有相近之处,但它报道的对象不如报告文学那样宏大、复杂、曲折,背景显得简洁、洗练。

4、新闻特写的种类:人物特写、事件特写、场面特写、风貌特写。(了解各自概念、特点)

5、新闻特写的写作技法:1)落笔集中,突出一点;2)浓淡相宜,真切再现;3)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第六章 现场短新闻

1、现场短新闻(重点概念):是记者亲临新闻事发现场,通过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写出的短小精悍的报道样式,可以是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

2、现场短新闻三要素:1)新闻价值高;2)现场感强(最鲜明的个性特征);3)短小精辟。

3、如何使现场短新闻增强现场感:1)记者采访要亲临现场;2)要善于选择典型细节,再现典型环境(典型细节包括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再现场景的、渲染气氛的,有行动、有对话、有静物,更多的则是动态事物);3)要善于正确处理背景材料。

4、现场短新闻的背景穿插应符合以下几点要求:1)有利于突出、深化对新闻事实的解释、说明,突出新闻事实的价值;2)有利于突出、深化主题,增强新闻的说服力;3)有利于拓展视野、交代与之相关的社会“大气候”、“大环境”,增强新闻的力度;4)有利于交代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反映事物发生的过程,以增强新闻的厚度;5)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力求化“旧闻”为“新闻”,巧妙地将二手或三手背景材料转化为第一手材料,灵活穿插与文中。

第七章 记者来信

1、记者来信(重点概念):是记者抓住现实生活中带有普遍意义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用书信形式反映出来的一种报道形式。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报纸和广播所独有的新闻文体。

2、记者来信的作用:1)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要求、情绪、愿望,起到信息反馈的作用;2)介绍典型,推广经验;3)表扬先进,批评错误,揭露坏人坏事。

3、记者来信的特点:1)选材的社会性2)事实的可信性3)鲜明的倾向性4)写法的灵活性。

4、记者来信的类型:批评型、表扬型、呼吁型、调查报告型、讨论型。

5、如何写好记者来信:1)选题要有普遍意义;2)写作形式灵活自由;3)感情真挚亲切生动。

6、读者来信(相关概念):读者来信是读者写给新闻单位的一种书信体的稿件,内容包括:表扬好人好事,反映现实情况,批评不良现象,监督干部言行,提出建议、要求,发表意见、看法,呼吁解决问题等等。

第八章 深度报道(重点章节)

1、深度报道(200

5、2006名词解释):深度报道是对重要社会问题或重要事件进行多视角、多层次、多穿插的广泛跟踪,深入剖析的报道。(深度报道共同特点:①题材重大,引人注目②纵关横联,有因有果③透视现象,触及本质④分析深刻,富有预见)

2、深度报道的兴起与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适应当时复杂的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大量采用的一种报道形式。深度报道真正在我国新闻文坛上形成一种趋势,是在8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1985年12月,《中国青年报》系列报道《大学生毕业成才追踪记》——1987年《关广梅现象》、《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的“三色”报道》——90年代作为一种基本的采访写作及新闻思维方式、新闻意识,被潜移默化在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新闻体裁之中,融入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央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21世纪,深度报道逐渐演变成各类媒体相互竞争的重要砝码。

3、深度报道迅速发展的原因:1)改革呼唤深度报道;2)读者对新闻的需求发生了变化;3)电子技术的发展迫使各种新闻工具展开竞争。

4、深度报道的特征(可能涉及简答):1)读者的笔触大胆地伸进了改革开放浪潮的漩涡中,提出了改革中尖锐的、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并且是有争议的问题。2)所有这些报道都不是传统意义的“正面报道”或“反面报道”,而是对复杂事物的多侧面、多层次的描绘和剖析,提供全面的、翔实的事实,让读者去思考、判断。3)这些报道无一例外地都用一种与读者平等对话的方式来报道事物,字里行间有一种探索和研究的气氛,即使是讨论,也绝不是命令式的“指示”,或灌输式的“教导”,而往往是心平气和地提出问题,或循循善诱地点出矛盾的症结所在。4)这类报道常把被报道的事物当做一个正在发展变化之中的“过程”。5)在具体的写作上,这些报道大都跳出了只写一人、一事的窠臼,而进入了更加广阔的时空领域。

5、深度报道的常见形式:连续报道(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性过程)、系列报道(以延伸新闻领域、深入新闻事实内部、揭示新闻事实的含义为目的的一种深度报道形式)、组合报道(拓宽新闻领域,详尽报道同一新闻主题的各个方面事实为目的的深度报道形式)、问题讨论(开辟对话渠道、发扬民主、变硬性说教为心灵交流的一种形式)。

6、深度报道的写作技法:1)注意宏观思考,敢于触及矛盾(注意记者的宏观意识这一知识点);2)强化理性思维,发掘事物多样性;3)调动多种手法,创造新颖形式。

7、采写深度报道常用的理性思维方式:纵向思维、横向思维和纵横交替思维;多向思维;多因果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综合思维;系统思维。

8、深度报道写作误区应如何避免:1)要遵循新闻传播的规律,克服贪大求全、时效性差的毛病。2)并非深度报道就一定要连篇累牍。3)要处理好新闻事实和理性思考的辩证关系,克服为深度而思辨的倾向。4)深度报道要有建设意识,不能满足于单纯揭丑,图一时痛快,而应以正面宣传为主。5)深度报道要反映历史的深度和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克服“媚俗化”倾向。

第九章 典型报道

1、典型报道(重点概念):通过对具备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的剖析,引出带有普遍性的经验和教训,用以指导工作,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正确认识事物,从而推动时代前进。

2、典型报道特征:形象性、广泛性、可读性、权威性、指导性。

3、典型报道在新时期的发展(200

6、2010论述):【1】在典型报道对象的外延上有了新的扩展:一是从单纯地表述个体扩展为个人与群体相结合,二是从关注狭义人群扩展至更为广阔的报道区域,三是从“以人 5 带事”的典型人物报道扩展为“以事带人”的典型事件报道。【2】从新闻的叙述能力及表现力上看,主要在方法论上的调整,核心旨趣在于日趋“深度化”。由此可以看出新时期深度典型报道具有以下特征:1)深度典型报道不满足于仅向受众揭示“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了何事”,而是把注意力放到了“为什么”和“未来会怎样”这一类开放式问题上。2)通常选择那些具有显著新闻价值,能引起受众广泛关注的题材作为报道对象,而且,这些新闻事实对绝大多数受众来说还不了解,在内容的纵深上有值得解释和分析的地方。3)不再孤立地报道单个的新闻人物与事件,而是注意从时空上尽力开拓。

深度旨趣体现在写作方法上,集中表现为以下特征:1)塑造典型人物时,要更多挖掘其丰富性;2)在叙述新闻事件时,要更多探究事件的动因、展现事件的过程与背景;3)在传达新闻报道的启迪意义时,应更多表现出不同思想内容之间复杂的相关性,以及价值判断时的多种可能性;4)在题材的选择、鉴别、处理上,应更多地考虑到新闻受众的接受心理,摆脱“公文化”,趋向于“新闻化”。

4、用创新思维搞好典型报道(2008简答):1)拓宽典型报道的范围(注意处理好多样性与主旋律的问题,既要反映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又必须突出社会主旋律);2)改变“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3)写人不写神;4)突出细节。

5、典型报道采写技巧:1)写性格;2)具象描绘;3)“两面说”;4)复合背景;5)辞章化。

第十章 经济新闻

1、经济新闻:报道人类社会最新的经济关系、经济活动和最新的自然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趋势信息的报道。

2、经济新闻的职能:1)沟通职能(传达贯彻党和政府关于经济工作的政策法令,又要及时迅速地反映群众的意见呼声);2)信息职能(经济新闻提供大量的重要、准确、权威的经济信息,这些信息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3)引导职能(对思想观念、经营方法和消费方式进行引导);4)监督功能(对经济活动中的改革思想、道德行为、竞争机制以及工作中的失误、建议等等)。

3、经济新闻的特点:政策性、业务性、服务性、开放性、保密性。

4、经济新闻的类型:政治性经济新闻、信息性经济新闻、人物性经济新闻、自然经济现象新闻。

5、经济新闻的写作技法:1)选好角度,写出新意;2)贴近生活,增强可读性;3)掌握知识,写出经济报道的深度;4)写出具体的人和事;5)边缘交叉,多视角反映经济现象;6)深入现场,写出视觉效果;7)巧用数字语言;8)表达形式多样,把经济新闻写得生动形象(对业务性较强的名词用巧妙的解释或俗称,用通俗形象的描写来代替专业术语的表达,写作角度新颖等)。

第十一章 社会新闻(重点章节)

1、社会新闻(重点概念):是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风气的报道。有广泛的社会兴趣,并以社会道德伦理为基础。写作上富有人情味,讲究趣味性。

2、社会新闻的作用:1)独特的舆论引导作用;2)独特的道德规范作用;3)独特的舆论监督作用;4)独特的大众娱乐作用;5)独特的传递科学知识的作用。

3、社会新闻的报道领域:1)社会的新人新事新风尚;2)反映社会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变化;3)群众关心的社会问题和社会事件;4)有普遍教育意义的灾害、事故性报道;5)当地风光、风土人情、名人遗址等;6)社会生活和自然界出现的一些奇异现象和趣闻。

4、社会新闻的特点:社会性、知识性、趣味性、人情味、服务性。

5、社会新闻的采写要求(可能涉及简答、论述):【采访要求】:1)闻风而动,刻不容缓;2)深入调查研究;3)广泛建立新闻线索网(广交朋友、设立热线电话、“读者来信”、各种会议、资料等);4)具备丰富知识;5)细心观察,勤于提问。【写作技巧】:1)既要迅速及时,又要准确无误,保证新闻性和真实性的统一;2)寓思想性于知识性、趣味性中;3)要有故事性,富于变化;4)背景衬托巧妙、及时;5)连续报道。

6、服务性社会新闻:服务性社会新闻即为受众的社会、经济、生活需要而提供的具体服务信息报道。

7、服务性社会新闻的体现:1)重视带有共性的问题,把政策服务放在首位;2)舆论监督也是服务;3) 6 个性鲜明的生活类服务;4)积极策划组织群众参与的社会活动。

8、服务性社会新闻的要求(2009简答):1)增加新闻的含量,提高新闻的质量(①经营独家新闻,做到你无我有,不仅有独家事实,更有独家观点、独家编排、独家制作②经营好主体新闻,告知受众新闻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趋势以及媒体的观点等,从而满足受众接受信息口味的变化;③经营好栏目新闻,突出栏目的不同功能,办出栏目的特色和个性。);2)内容要真实、准确、迅速、及时;3)讲究实用性;4)应提供独特鲜明的特色服务;5)行文应亲切自然,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9、社会新闻的负效应(2005论述):【表现】:1)低秽、庸俗,品位低下,缺乏人文关怀;2)渲染色情和暴力场面;3)假新闻泛滥成灾;4)对所谓“热点”猛炒爆炒。【应对】:坚持正面报道为主,追求积极的社会效益,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倡导社会新闻的道德教化作用。新闻工作者必须对新闻来源负责,报纸要尊重他人的名誉,不得诽谤、攻击他人,不得出现污秽的语言和对罪恶情节的详尽描写等。对于灾难新闻、犯罪新闻、婚姻恋爱新闻、各种纠纷新闻、个人生活秘闻等社会新闻,在报道时要慎重,注意分寸。

第十二章 科技新闻

1、科技新闻:内容以宣传科学技术为主,反映科技新事物、新动向、新进展、新成就、新知识、新问题、新人物等的新闻可称之为科技新闻。

2、科技新闻的特点:科学性、知识性、通俗化、适宜性。

3、科技新闻的类型:科技成果类报道、科技人物类报道、科技政策类报道。

4、科技新闻写作技法:1)用科学的事实说话;2)精心提炼典型的人和事;3)综合运用多种语言手段。

第十三章 法制新闻

1、法制报道:对立法、司法、执法、及守法、普法等方面的报道。

2、法治报道的特点:1)较强的政策性、严肃性;2)题材的全面性、宽泛性;3)事实的准确性;4)写作手法灵活多样。

3、法制报道的写作要求:1)用深入本质的事实说话,用规范社会的法理说话;2)选准角度,深入开掘;3)充分运用背景材料和解释;4)严格遵循法律程序,掌握最佳报道时机;5)写作形式上要不拘一格,不断创新。

4、媒介审判/报刊裁决(重点记忆):是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报道对象所持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记者应避免出现此类状况,因为新闻媒介不用有专业的调查手段,难以全面掌握事实;媒介行使舆论审判的积习深厚,忽视司法的独立性,新闻从业人员的法律知识有限,再加上媒介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媒介对司法报道呈炒作态势,在对法制新闻报道中就出现了与法治原则相悖的现象,使法制报道具有民间审判的意味。

5、法制报道应注意几个问题:1)记者应该广交各种朋友,开辟新闻源;2)置身“被告”,写批评性的法制报道;3)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写法制报道;4)法制报道要促使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第十四章 体育新闻

1、体育新闻:从狭义上讲,包括各项体育竞技活动和体育新闻人物的报道;从广义上讲,则涵盖更多的与体育相关的内容,如体育运动的有关政策、法规,体育产业以及体育教育等。

2、体育新闻的特点:激烈的竞争性、强烈的时效性、鲜明的专业性、报道的国际性、采访的相对固定性。

3、体育新闻的采写:1)短小精悍,以快取胜;2)宏观把握,准确预测(注意预测性体育新闻的概念,是指对即将发生的体育赛事的过程,尤其是结果的预测性报道,它是体育场报道,尤其是重大赛事报道中常见的报道内容);3)注重观察,钟情细节;4)辩证分析,讲究平衡;5)善用图片,真实再现。

4、体育记者的素质要求:1)掌握必须的理论和专业知识;2)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特别是资料;3)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和高新技术能力。

7

第十五章 娱乐新闻(重点章节)

(可以结合的知识点如电视节目娱乐化倾向、新闻娱乐化现象,当代一些媒体职业道德的下滑、缺失以及社会责任意识的泯灭等等)

1、娱乐新闻的特点:1)大众化与重要性的统一;2)趣味性欲思想性的统一;3)可读性强。

2、娱乐新闻中的“伪娱乐”现象:1)低级庸俗;2)盲目炒作;3)假新闻肆虐;4)不尊重明星人格,大搞人身攻击;5)爆炒明星绯闻。(结合教材补充阐述)

3、娱乐新闻出现伪娱乐现象的原因(理解记忆):1)从娱乐新闻自身来看,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社会,媒介作为一种产业,必须按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营。娱乐新闻也必然采取商业化运作的方式来吸引受众,提高阅读率和收视率。除此,娱乐新闻自身的通俗性也是产生伪娱乐现象的一个原因。2)受众本身的需要是产生伪娱乐现象的主观因素;3)各方面对利益的追求,也是导致娱乐新闻中一些不良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4)我国变化的社会环境为娱乐新闻的不正常现象的泛滥造就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4、娱乐新闻的写作(2005论述):1)增加娱乐新闻的厚度;2)娱乐新闻要有感染力;3)重视报道边缘(非主导)的娱乐人物(事件);4)要客观地报道娱乐现象。

5、娱乐新闻记者的素养:1)娱乐记者既要掌握经典,又要把握流行;2)要比其他类记者“多一只眼”;3)尊重明星,和明星交朋友;4)加强娱乐记者的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第十六章 网络新闻(重点章节)

1、网络媒体(重点概念):是因特网中被人们用作信息传播工具、用以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的部分,具有传播方式多媒体、传播环境全球化、传授关系交互性、传播速度快捷、传播内容广泛的特点,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

2、网络新闻(2005名词解释):组织或个人在因特网上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功能对最新发生、发现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3、网络新闻的特点:1)时效性强;2)充分考虑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3)报道内容丰富,方式灵活多变。

4、网络新闻标题的常见形式:1)一句话标题;2)标题加提要;3)以最能说明新闻内容的关键词语作为标题。

5、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要领(可能涉及简答):1)多用实题(网络新闻标题与正文不在同一页面,受众要通过超链接的方式点击标题而进入正文,因此标题是否具有吸引力,在最短的时间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就显得尤为重要);2)多用一行题(为了尽可能用简短的标题吸引住匆匆浏览的受众,以及在有限的页面空间内最大限度地提供新闻,标题多用一行题);3)力求准确、简洁、生动(无论任何媒体,这是标题制作的首要原则)。

6、超文本结构(2006名词解释,重点概念):是指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关键词如人名、地名、机构名称等,都可以通过超链接的方式连接到与之相关的文字、音频或视频文件上,读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阅读到对新闻事实的深度挖掘和更为丰富的背景资料及相关信息。

7、超文本写作:在写作时,将新闻素材划分为若干层次:第一层为最关键的新闻事实,第二层或第三层为相关的新闻事实,如背景、细节等。每一层的有关细节,均用超链接的方式给出,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点击进入细节阅读。

8、滚动式动态写作:网络新闻的写作时一个开放式的动态过程。

9、网络新闻记者的素质要求:1)提高业务素质,强化“把关人”角色;2)培养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发现新闻线索、借助网络进行采访、通过网络获取相关的背景材料、利用网络进行受众调查);3)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政治敏感。

第四篇:新闻写作教程复习纲要发

《新闻写作教程》复习纲要(笔记讲义)

简答题

填空题

名词解释

判断题

第一章 怎样学习新闻写作 第一节

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一、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二、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三、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三节

功夫在笔外

新闻写作的主体是人。写作者的素质至关重要。所谓“功夫在笔外”,讲的就是有关记者自身的素质问题。

一、加强政治修养

二、加强知识修养

三、加强思维修养

第二章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第二节

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一、体制性失实

二、经济性失实

三、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实 第三节 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

一、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

二、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

三、在写情节细节时严禁想当然

四、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

五、描写要有分寸感

六、要注明新闻来源

七、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 第三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

第二节新闻要用事实说话——

选择典型事实说话 何为典型事实?

一、它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

二、它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

三、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

四、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

第四节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

运用背景材料说话

一、善于联想

二、善于对比

三、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

四、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 第五节新闻要用事实说话——

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第四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三、挖掘思想深度

新闻的针对性要求挖掘思想深度,它决定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判断题) 第五章 新闻角度

新闻角度的定义

1 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第二节

寻找最佳新闻角度 什么是最佳角度

读者的需要就是最佳角度

第三节

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 (填空)

一、以旧见新找角度

二、以小见大找角度

三、虚中觅实找角度

四、逆向思维找角度

五、发散思维找角度

六、统摄思维找角度

七、全局高度找角度

第一节

何谓新闻跳笔?

新闻跳笔 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写作笔法,是指在新闻写作中,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和逻辑次序对事件进行详尽、面面俱到的叙述和描写,而是把不太重要的情节、片断和段落省略掉,简练概括地勾勒出新闻事件,从而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百度

一、新闻跳笔的特点

(一)在文体结构上它是多段体。

(二)它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注意上下文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启承转合等不同,它主张“跳”,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

第七章 新闻语言

第一节新闻写作对新闻语言的要求

一、什么是新闻语言

根据新闻学的原理: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就叫做新闻语言。

二、新闻语言的特征

(一)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四)“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白描”是指是指文字描写的具体方法,即不尚修饰,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以质朴的文笔,力避浮华、做作,简练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 第二节

如何使用白描语言

一、多用动词,用准动词

二、多用子概念

三、多用大白话

第八章 消息 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 (填空)

消息: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名词解释)--百度

第一节

消息体裁的特点

一、简括

简要、概括地反映新闻事实,是消息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本质特点。

二、消息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

三、消息有特殊的结构方式

消息的结构是倒叙,亦即俗称的倒金字塔结构。它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导语,通过导语,将

四、消息有自己的外在标志

消息的外在标志是电头或“本报讯”,有人总称其为“消息头”。 第九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导语 第一节

导语的定义与任务

一、导语的定义

(1)它是新闻——消息体裁所特有的;

(2)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

(3)与任何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第三节

导语的大致类型

一、概述型导语

二、描述型导语

描述型导语的写作,要求记者:

第一,采访中勿忘捕捉有形的画面;

第二,导语所描写的画面必须与事件有内在联系,有助于揭示主题,不要游离于主题之外

第三,用剪影的办法来写。

三、评述型导语

四、橱窗式导语

橱窗式导语多用于综合性新闻。其特点在于:它不是靠描写或议论,而是靠讲故事吸引读 第四节

导语修辞技巧

一、设问

二、拟人

三、借用

四、对比

五、直呼

六、排比

七、惊警

第十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二)

第二节

主体的结构方式

一、倒金字塔结构

二、纵向结构

三、横向结构

四、点面结构

第十一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三)

——新闻背景 第一节

写消息切记交待背景

一、何谓新闻背景

(一)宏观意义上

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二)狭义上

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二、动态消息的写作

(一)善于捕捉动态新闻的报道题材;

(二)客观记述,增强可信度;

3 (三)传达现场气氛,使新闻更具动感;

(四)连续报道,确保时效。 第四节

简讯

4.简讯栏是信息集中之地,它还可以为

记者提供能够再利用的新闻线索。(判断/填空) 第十三章

非事件性消息

第一节

非事件性消息日益受到重视

一、非事件性消息的特点 (简答)

事件性新闻关注的是事物的最新变动,是突显的“事件”;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它们与事件不同,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间和空间界限,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

第二节 非事件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填空)

一、对比

显现

二、量化

集中

三、以点带面

四、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第十四章

描写性消息

第一节

描写性消息的定义、功能

一、描写性消息的定义 (名词解释) 以描写为基本手段写作的消息,是描写性消息。换言之,描写性消息的特点是“再现”,——以文字重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情景。 第三节

新闻素描

一、新闻素描的特点

新闻素描的特点是以描为基调。它基本上通篇描写,全过程描写,通过描写,再现一个较为完整的过程和场面,再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一幕。

二、花絮的写作讲究,一是;小角度,二是大视野,三是)轻松幽默、亦庄亦谐.。

第十五章

分析性消息

一、分析性消息的特点 首先,与报道“事”的新闻不同,它是以传播观点、意见为主的消息。 第二节

分析性消息的写作

一、观点、见解——分析性消息的灵魂

分析性消息的成败,首先决定于它的观点、见解。好的分析性消息,应有鲜明的观点、新颖独到的见解。

二、解释性消息的写作

(一)大背景意识; (二)用背景事实自身的逻辑力量说明新闻事件产生的必然性; 第十六章

通讯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什么是通讯 通常的定义是: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它是我国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文体。 第三节

通讯与消息文体特征的区别

一、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于情节,可以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

二、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它以感性的素材还原生活的原生形态,使这种文体更具感染力;

第四节 通讯与消息功能的区别(判断题)

消息以最简洁的语言、抢眼的文体结构快速传递着最重要的信息,符合现代社会快速传播 4 的需求。

通讯虽然也传递信息,但它篇幅长,时效稍差,其魅力在于其可读性。 第十七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一)

三、 通讯的主题更强调社会人文意义上的针对性

通讯的主题针对性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曰

新鲜;二曰时代色彩。

第三节 通讯提炼主题有两种方法

一、 依据事实,提炼主题

作者在接触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前,对将要采集的事实不甚了解,对将要写作的通讯主题也没有事先预想。需要在了解事实过程中逐步分析素材,进入主题发现和提炼的过程。

二、 预设主题+事实印证

作者依据长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或媒体布置的报道思想,预先设定了要写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去等待、选择表现这个主题的新闻事实,以验证主题,这就是所谓的“主题先行论”。

第十八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二)

——通讯的选材 第一节

通讯选材的特点

一、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

选材的典型性的直接含义,即材料的代表性。“代表性”有两层含义:一曰突出,即所选材料较一般事实材料突出,有特点,有特别之处;二曰普遍存在,即所选事例无论大小,都不是社会中的个别现象、个别事件,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事件。

二、要围绕主题选材

三、选材忌重复

第二节

通讯选材的类型

一、骨干事例;

二、细节材料;

(一)详细的情节事实

(二)特写镜头

三、 一般叙述性材料。 第二节

结构通讯的原则

一、表现事实为本的原则

二、表现主题为本的原则

三、简洁清晰原则

四、均衡对称原则

五、跌宕起伏原则

第三节

通讯结构的表现形式

一、 纵式结构

即按照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组合和编排事实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也叫单线条过程链接法。

二、 横式结构

三、 递进式结构

第二十章

人物通讯

第二节 人物通讯报道对象的若干类型

一、 先进模范人物——典型人(名词解释) 它是指新闻媒体报道的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区,其事迹或思想观念能够代表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闻人物或人物集体,一般称为典型人物。

二、 新闻人物

(一)与事件有关的新闻人物;

(二)精英人物。

三、 凡人奇事,奇事凡人

四、

“冰点”人物

五、 批评或揭露性报道中的反面人物 第三节

人物通讯的采写特点

一、 选择新闻人物要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生活;

二、 凸显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其思想发展的过程;

三、 通过讲述和再现人的行为,表现人物的个性,“神似胜于形似”。 第二十一章

事件通讯

第一节

事件通讯的基本类型

一、突发性事件

突发性事件,指事先无法预知、突然发生的事件,例如政治冲突、民族骚乱、刑事犯罪案件、重大责任事故和各种突然降临的自然灾害等。

二、 清晰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主要情节和转折点

事件通讯中的每个事件的经过,总有一个环环相扣的情节链条和因果链条,这是记者在事件通讯中必须首要展示的线索。

三、从事件中提炼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主题

事件通讯应当首选那些老百姓最关心的,有普遍意义的角度去认识新闻事实、确立报道的主题。

四、展示事件的关键场面,捕捉事件的戏剧性情节

事件性事实本身的张力是事件性通讯的独特优势。然而,要发挥这个优势,记者要学会捕捉关键场面,展示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关键转折点,充分展示事件本身中的戏剧性情节的说服力量。

五、 选择恰当的结构方式

(一)单线条过程结构法;

(二)“多线条过程”结构;

第二十二章

工作通讯

这种类型的工作通讯比较多地体现在调查性报道上,这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青睐的一种报道形式。它的报道内容更侧重于揭露问题,展开批评。 第二节

工作通讯的写作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从全局高度选择典型事实;

二、进入工作现场,运用活的事实反映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或问题;

三、从群众角度、生活角度写作;

四、虚实结合,既要注意使用通俗、具体、形象的语言,又可以有一定的评论色彩。虚实结合,是工作通讯写作在语言运用上的两个方面的要求。 第二十三章

风貌通讯 第一节

风貌通讯的分类

一、 综合报道某个地区、某条战线的今昔变化和新的建设成就

报道地方的新变化和新的建设成就是风貌通讯的重头戏。这种报道在综合性大报上尤其常见。

二、 报道某地的风土人情,人的精神面貌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地迥然有别的风土人情,往往是足不出户的读者最感兴趣的题材。

三、 报道历史文化遗产,以景写情,睹物思人

重游中外历史文化遗产的诞生地,使人领略文化韵味,聆听历史的足音,启发思绪,陶冶情操。

第二十四章

社会观察通讯

第一节

社会观察通讯的基本类型

一、 拓展了通讯文体的报道视野,促进了通讯由“典型报道”的写作模式向新闻文体的回归 第二节

社会观察通讯的基本类型

一、按题材分类

(一)话题型;

(二)课题型。

二、按报道方式分类

(一) 展现型;

(二) 剖析型。

纪实手法

纪实是一种运用人物、情节、现场、对话、数字等各种资料客观叙述或描写的手法。 第二十五章

专访 第一节

专访的文体特征 专访的文体特征

一、专访强调的是“访”,它是由“访问”脱胎而成的一种文体;

二、专访强调的是“专”;

三、专访的内容是访问活动的实录;

四、专访叙述角度一般是记者直接出场,主要以第一人称写作;

五、专访的结构以问答体为主。 第三节

专访的写作要领

一、问答整理式

二、散文处理式

三、口述实录

第四节 专访成功的决定性环节

一、专访前作好充分的准备

(一)背景材料;

(二)知识资料;

(三)问题设计;

(四)注意挑选适当的采访时机和场合。

第二十六章

新闻特写 第一节

特写的文体特征 什么是新闻特写? 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断”、“剖面”或者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一、镜头感 (填空)

(一) 巧妙的“截取”;

(二)适当的“放大”。

二、透视感

所谓透视感,是指特写比其他新闻文体更强调“以小见大”的传播效果。

三、现场感

第三节

特写的写作要领

7

一、抓准“镜头”;

二、要有精彩的细节描写;

(一) 细节要有特点

(二) 细节要有动感

三、要抓住新闻事实的高潮写;

四、要情景交融地写;

五、善于运用背景材料烘托与凸现。

第二十七章

网络新闻写作

网络媒体:通过因特网传送文字、声音和图像的新闻传播工具 第二节

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 (简答)

一、 传播时间的自由性

(一)随时发布新闻的实时性;

(二)随时阅读新闻的易检性。

二、 传播空间的无限性

(一) 不受地域限制的全球化;

(二)不受“容积”限制的广容性。

三、 传播方式的多样性

(一) 多媒体传播;

(二) 交互性传播;

(三)小众化传播。

第三节

网络新闻的种类

一、复制新闻

二、原创新闻

第四节

网络新闻的写作技巧

一、即时滚动式写作

二、超文本写作

三、互动式写作

第五篇:李希光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李希光

你可能做不到一个好记者的所有要求,最起码你应该知道什么样才是好记者!

一、什么是新闻?

新闻的定义是以最快的速度对读者感兴趣的事实进行有选择的报道。(我再加一条柴静姐姐的定义:新闻是大家想知而未知的事情。这个更好记一点。) 新闻采写的两个基本目标:让读者看;让读者关心。 关于直接引语:

托尔斯泰:我不叙述,我不解释,我只展示,我让我的人物为我说话。记者也应该如此。 2001年,《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三家报纸在新闻中使用了直接引语的占76%;1996年《人民日报》数据为8%,新华社为5%;2001年香港的《明报》、《东方日报》为3%。

新闻客观报道的大忌是,在新闻叙事时把记者本人写进去。中国报纸是满是“记者从某某部门获息”、“某某告诉记者”、“某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等废话。 “美联社从不传播谣言”-----《诤语良言》。PS:谣言即未经确认的信息。 天下文章一大抄是许多从业记者的工作现状,他们对许多轰动性新闻根本不做查证。(哈,这次说的是美国) 。

记者最需要的基本素质是:新闻鼻和讲故事的能力。(按院长的说法:新闻鼻、新闻眼、新闻耳、新闻脚„„)

新闻的定义被克林顿的雪茄烟和一条沾了精液的裙子所改变!!!!(记住:娱记非记者。)

一、精彩导语一条。

来自中国、美国和西德的科学家汇聚在北京讨论人类对魅、真、美认识的最新发展。他们讨论的不是一个漂亮姑娘。 附

二、儒家新闻学。(头一次听说)

学新闻学的动机: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乐知者。(要从记者中得到乐趣,我觉得记者聊聊天就能赚钱,挺好的。) 新闻选题: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新闻要关心老百姓的事。我再用《道德经》一句话来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新闻基本要素: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what how why) 新闻写作的文字要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新闻稿要简洁) 新闻选题出发点:君子寓于义,小人寓于利。(记者写新闻是为了义,不是为了钱)

新闻写作形式与内容相结合: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新闻稿要有好内容也要有好形式) 灾难性新闻的报道: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人”即人民群众,“马”是代表经济损失和领导。记者最关心应该是人民的安危。) 优秀新闻作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哈,不解释)

二、新闻价值

对于记者,受众对新闻给予的注意力和信任(包括关注、跟踪、转发、评论等)是记者最宝贵的资源。 受众角度的新闻价值=(媒介使用便捷程度+媒介使用价格水平)÷(注意力【比如时间、精力】+信任【关注、跟踪等】)

新闻的重要原则是,一,核实;

二、要有有名有姓的新闻源。 案例:(只摘抄新闻稿中句子) 王勇跳楼自杀引来各方说法。 (无名无姓新闻源)

他跳楼背后是否有鲜为人知的隐情?(是推测,而不是事实)

当地群众(无名无姓)表示,王勇之所以做出跳楼之举,肯定(又是推测)是工作上出现了问题。

记者(出现了记者自己,不该!)在人民医院门口与路人(无名无姓,明白表明了记者自己是“道听途说”!)聊起王勇之死。

记者在新闻中加入意见时,必须要指出真名实姓的新闻源。

意见与事实的区别:事实可以判断真假;意见不能判断真假,只能判断有效性。 案例:

2008年3月26日,美国《时代周刊》载文《中国与西藏:炒作之战》摘录如下: 中国的网络世界是一个混乱(这是一个形容词,是无法断定真假的意见)的地方,在这里虚拟监督员组成的暴民(贬义词,不客观)可以挑出一个无辜的受害者对其进行在世界其他地方少见(如何判断真假?!)的公开羞辱。 新闻是保质期最短的商品,所以要快!!!!!

记者守则:不要高估读者的知识;不要低估读者的智力! 如何做到准确?一核实,二指明信息源。 如何做到公正?至少要不抒发个人感情。

如何做到简洁?对报道内容要有清晰的理解。 如何做到朴实?保证新闻能让小学生听懂。

三、你准备好当记者了吗?

当记者不仅是一份工作、一个职业,也同时是一份事业。你在做记者时获得的能力、学到的知识,会让你一生受用无穷----敏锐的观察、丰富的知识、广博的阅历、超强的交际能力。

记者工作分为三部分:调查准备(背景调查、采访准备);与人打交道(访谈、参会);写稿。

补一个个人看法,我觉得写新闻程序上跟写论文差不多。先找到问题(也就是写论文的问题意识,新闻中的新闻点),再找材料(论文中的文献综述,新闻中的新闻背景),再将问题准备表达出来(论文中的正文,论述自己观点;新闻中描写事实)。纯属个瞎谈,我论文写不好,也没当过职业记者。 记者是干什么的?

记者不是追求“真相”的,那是柯南的责任;记者不是追求“本质”的,那是学者责任;记者不是追求“真善美”的,那是哲学家的责任;记者不是“维护公平正义”的,那是法官的责任;记者不是代表“公共利益”的,那是政府和公共组织的责任„„

记者工作就一个:完整的展现事实。这是其他人的追求的基础! 记者个人资料库:

自已关系网中的通讯录,重要性不必说;

自己报道过的新闻,过一段时间回顾一下,找出自己进步之处; 别人的好新闻,供自己学习的; 重要数据、事实,以后肯定用的着; 采访中、新闻发布会上的资料; 等等„„

四、新闻写作基本要求

新闻,最有效的写作是一人一报、一事一报。 新闻要点除了5W和1H外,还要加一个 So what.美国记者培训专家罗伊·彼得·克拉克说:“许多新闻故事都没有回答读者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那又怎么样?”即,这个新闻与读者有什么关系?读者为什么关心这个新闻。陕西日报社社长杜耀峰说:“记者要有卖点意识,也就是说,10秒钟就要和读者发生关系。” 新闻写作时,自己先回答7个问题: 这条新闻是关于谁的? 发生了什么? 什么时间发生的? 在哪里发生的? 为什么会发生? 怎么发生的?

读者为什么会关注这条新闻? 五:新闻稿件结构

硬新闻写法:倒金字塔,分为四部分,导语、说明、扩充、结尾。 软新闻结构:

1、正金字塔:类似于短篇小说的结构,用细节开头,把故事的高潮放在结尾。 案例。

第一次走进赵骏的家,曲江涛突然喘不上气来。他觉得,空气中弥漫着的,是一种“死亡的味道”。 瘦瘦小小的赵骏,光着上身,挺着皮球一样胀鼓的肚子,面无表情地坐在板凳上。全身上下无数鲜红的疙瘩溃烂流脓。环顾四周,除了一张木板床,整间屋子空空荡荡。几个干裂的馒头躺在笸箩里,上面爬满了苍蝇。

这个家里有5口人不久前因艾滋病先后辞世,其中包括赵骏的父母。几年前,他们为了获取两袋血换53元钱和一袋鸡蛋糕的收益,卖血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赵骏一出生,便从母体感染了病毒。奶奶因接连失去亲人疯了,而两个叔叔拒绝抚养这个有病的孩子。

不久前,以赵骏为主角的纪录片《颍州的孩子》,与另外7部影片一起,入围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这些影片中将有3至5部,于明年1月23日获提名,角逐本届奥斯卡桂冠。这部纪录片以安徽阜阳颍州地区的艾滋病儿童为拍摄主题,由旅美华人女导演杨紫烨执导,曲江涛担任摄影。

那种“死亡的味道”,在一年多后的今天,仍然令曲江涛刻骨铭心。每当谈起这个话题,这个30岁的摄影师,总要一支一支地燃起烟,原本轻松的谈话也瞬时变得艰难起来。

“开始时真犯怵,拍了一次之后就不想去了。”他深吸几口烟,一副自嘲的表情。

夏天,曲江涛在艾滋病患者家拍摄,两条腿上被蚊子叮了40多个包。他心想:“这蚊子要是刚咬过艾滋病人怎么办?”去年春节,他和导演又在艾滋病患者家吃饺子。

“说不害怕是骗人,但绝对不能在他们面前表现出来,因为这些人其实特别敏感。”他笑笑,“但到了后来,我从心里盼着能多去几次。因为有的人,也许下一次就再也见不到了。”

去年春节刚过,曲江涛接到当地人的电话,说赵骏的奶奶去世了。在安徽一家民间机构“阜爱协会”的帮助下,有一对夫妻愿意收养赵骏。他们也都是HIV病毒携带者。闻讯,曲江涛立即坐上从北京开往阜阳的火车。

赵骏被送走的那天,曲江涛是流着泪完成拍摄的。

这个没有人知道确切年龄的孩子,被两个叔叔送到收养者李山峰夫妇的家。新妈妈搂着戴绿色绒线帽、穿黑棉袄的赵骏,一个劲地夸:“这孩子长得真好!”一家人围着他,乐得合不拢嘴。

自始至终,赵骏一直低着头,没有表情。跟踪拍摄几个月了,曲江涛从没听他开口说过话,也没见过他有任何表情。他曾私下问过赵骏的叔叔,这孩子是不是不会说话?叔叔回答说,自从父母去世,赵骏就不再说话了。

傍晚,两位叔叔走了。赵骏还是没说一句话,表情漠然,好像他与整件事无关一样。新家的哥哥领着他出去玩,刚走出院子,却突然发现,两行眼泪在赵骏脏脏的小脸上无声地滚落下来。 “他哭了!他哭了!”小哥哥惊讶地喊起来。赵骏仍然低着头,眼泪泉水一样喷出来,却一声也不吭。

一旁拍摄的曲江涛刹那间理解了这个孩子:“他心里什么都懂,可他能怎么样?所以他什么也不说!”他顿了顿,有些哽咽,“当一个人被踩在最底下的时候,任何事都能平静地接受。这些,平时我们理解不了。” 一年多的拍摄过程中,最令曲江涛感到温暖的,是在赵骏被送到新家之后的一段时间。他发现,赵骏说话了,甚至会跟他打闹着玩了。

“打你!打你!打死了!”赵骏乐得上气不接下气。曲江涛配合地倒在床上,闭眼,吐舌头。两人玩得不亦乐乎。

“那时候,你会完全忘了他和别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曲江涛说,“那是赵骏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他曾送给赵骏一个黄色的收音机。这个收音机成了这个孩子形影不离的伙伴。

赵骏到新家3个月后的一天,曲江涛拍到了他最喜欢的一幕。新爸爸李山峰抱着赵骏,走在一片金黄色的花海。他们是去接新家的小姐姐放学。赵骏手中举着一大把野花,笑容绽放在小脸上。

“你说,姐姐过来拿花呦!赶快呦!”李山峰这样教赵骏。 “过来拿花呦!赶快呦!”赵骏挥挥手里的花,跟着喊。父子俩同时咯咯地笑起来。

举着摄像机看到这一切,曲江涛的心跟着明朗起来。他以为,这个孩子的苦难也许就此结束了。但是,几个月后,当曲江涛再一次来到阜阳,情况却发生了逆转。 因为国内没有专门针对儿童的抗艾滋药,赵骏只能按照成人药一半的剂量服用,但副作用大,效果也不好。赵骏的身体越来越差,大小便常常拉在床上,还长时间高烧不退。李山峰一家决定不再收养赵骏了。

曲江涛记得,李山峰倚在门框上,眉头紧紧拧在一起,低沉地说:“不是不想养。可是看到他让我害怕,怕自己有一天跟他一样。”

离开李家前,新妈妈喂赵骏吃药,哄他说:“我的乖,能得很。甜不?”

赵骏费力地咽下药片,瘪瘪嘴,艰难地吐出一个字:“甜。”

最终,赵骏被送往一个新的家庭。在纪录片中,赵骏的故事结束了。曲江涛再也没见到这个不幸的孩子。有时候,他会给联系收养赵骏的机构打电话,问问他的情况。他希望能找个时间,再去看看这个孩子。

令曲江涛牵挂的另一个艾滋孤儿王欣欣,是个16岁的漂亮女孩。通过“阜爱协会”,一位美国老太太定期托人给她带来专门的儿童抗艾滋药物。据说,欣欣是已知由母婴方式获得HIV病毒的人群中,存活时间最长的。 曲江涛记得,最初见到欣欣时,她头发乱糟糟地粘成一团,脸色阴沉,脾气暴躁,还不停地咳嗽。跟她熟了以后,他发现,欣欣其实很爱美,特别喜欢偷偷照镜子,梳头发。 “她脾气大,是因为心里的苦没处诉说。”他叹口气说。欣欣的大姐早就出嫁了,婆家听说她的小妹有病,不让回娘家。相依为命的二姐因为害怕,一个人跑了。

曲江涛摇头叹息:“这就是很多艾滋孤儿需要面对的现实,别说外人,就连亲人都歧视他们。”

曲江涛有一个明显的感觉,最初去拍摄时,左邻右舍对艾滋孤儿们似乎都唯恐避之不及,更没有孩子愿意跟他们玩。可渐渐地,人们的态度好像缓和了不少。 “我们去了,总会抱抱他们,在他们家里吃饭。村民慢慢开始觉得,跟他们接触也是安全的。”曲江涛分析说。

据统计,中国约有7.5万个孩子因父母患艾滋病而成为孤儿。“他们遭受着人们的歧视,亲情的冷漠,疾病的折磨。”曲江涛说,“可他们却生活在最没有人注意到的角落。”

长达一年半的拍摄中,十几个艾滋孤儿的故事被收入曲江涛的镜头中,可最后剪辑出的影片只有短短39分钟,多数孩子的故事都被剪掉了,曲江涛觉得颇为遗憾。

他忘不了,一个奶奶一边讲述要把一对双胞胎孙子送人,一边嚎啕大哭的情景。他也忘不了,刚刚失去父母的黄家三姐弟,在给父母上坟时撕心裂肺的哭喊。

因为害怕束缚,曲江涛2001年从新疆电视台辞职来京后,一直拒绝任何固定工作。他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自由人”,有感兴趣的题材便忙活上几个月,没有也便乐得自在。他曾用一星期时间,花费600元,以自己在北京生活的经历为题材,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电影短片,居然获得第16届东京录影节优秀作品奖。他也曾拍过有关同性恋的纪录片,甚至有过被男同性恋者追求的尴尬经历。

而现在,曲江涛最大的愿望是,能把这几个孩子的故事一直跟踪下去。“这是很少的值得我长期坚持的事情之一。我突然发觉,如果能一直做这件事,一直和这几个孩子在一起,绝对不是什么束缚,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非常幸福的事。”他动情地说。

今年6月,在华盛顿电影节上,《颍州的孩子》获得国际卫生纪录片最佳奖。尽管还没有在国内公映,已有一些看过影片的外国人,表示要帮助赵骏和欣欣,并给他们寄去捐款。

然而令曲江涛担心的是,纪录片中拍摄的孩子只是极少数,那7万多个在相同的阴霾里挣扎的艾滋孤儿们,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他们能否得到世人的关爱和帮助?

“我能做的,只有用镜头记录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伤痛。”曲江涛摇摇头,“但是,一个人、几个人、一部纪录片的力量毕竟太小了。”(文中赵骏、王欣欣、李山峰为化名)

2、沙漏结构:这是倒金字塔与正金字塔的结合。把新闻的关键事实按重要性放到稿件开头几段,接下来则按时间顺序描写。 案例:《周光召,中国核武器开拓者》

此文是李希光在1987年写的英文稿,电子版未找到,我简述一下。

文章开头把最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提取出来:周光召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院长。之后按时间顺序介绍了他的一生。

3、华尔街日报体:从具体到一般。文章从一个小故事开头,可能是某个人、某件事,这里面承载了文章主题。接着,记者指出这并不是个例,而是千万个类似故事中的一个,然后描写这一现像。结尾,稿子会回到开头的故事,引发读者思考。

案例,去他官网。

好记者会采访许多人,就为等那一句经典引语;

好记者会花好长时间寻找故事,就为能准确的揭示主题; 好记者会搜集成摞的资料,就为获取一个恰当的细节。

写出好新闻需要天赋、学习和大量的新闻采写实践,后者最重要! 新闻采写程序:

一、选题构思。好的选题产生需要一双好奇的眼睛、灵敏的耳朵、聪明的大脑。

二、资料调研。背景资料越多越好。柴静姐姐就很重视资采访前的资料准备,拿过一本厚厚的书就啃。

三、写出新闻要点。也就是确定自己的视角。

四、采集素材。直接引语、各种细节。

五、确定报道框架。

六、写导语。应该花掉写作时间的四分之三。

七、检查。有没有交代不清楚的?有没有事实性错误?

六、导语

新闻写作是这样具有挑战性,读者随时会离开你。而你要做的就是,让读者读下去,而且读完。导语是完成这样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西方记者将导语叫做“stopper”,意思是让人驻足停留的东西。也叫“hook”,意为勾子。好导语就是制造悬念,引导读者提问。 案例:

父母不在家,却有歹徒破门而入,该怎么办?

俄勒冈州一名12岁女童昨天下课后独自在家,惊觉有歹徒割破纱窗闯入,她躲在毛毯下拨打了911报警,警方及时赶到逮住了3名嫌犯。 这是一则硬新闻导语。 会议型导语:

永远将会议中最有意思的议题放在导语中,导语只能包含和突出一件事情;导语应该把会议的目的----做出了什么决定、采取了什么行动---放在导语中,把会议新闻变成“行动性导语”,即含有关键动词。 例: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今天在京隆重闭幕。

改为:全国人大今天修改婚姻法,未婚同居将会受通奸指控。 表彰型导语:

读者很难记住那么多的奖项,在表彰先进个人的新闻中,要利用接近性来吸引读者。

分为地域接近性和心理接近性。

心理接近性分可为对普通读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对其工作的影响;对其好奇心的满足;等等。 因此,报道获奖新闻时,可以从获奖人身上的感人小故事做为开头。颁奖会议仅是新闻背景或由头。

无故事导语:有些新闻是没有故事的,比如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新闻、描写一个城市环境的新闻。这类新闻常常会有一大堆数据,来客观冷静的展现其中的变化。但导语中若是放了这么些数据,没有人爱看。 例:

记者近日从六盘山自然保护区获悉,由于林业部门和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加大对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六盘山的森林覆盖率已由1985年前的33.9%增加到现在的74.2%。与此同时,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也有了明显回升。目前,六盘山的野生动物种群达上千种,其中脊椎动物213种、鸟类158种。属于国家

一、二类保护动物的有金钱豹、林麝、豹猫、红腹锦鸡、金雕等14种。在“中日候鸟协定”中受到保护的鸟类有草鹭、白腰雨燕、角百灵等34种。

比较另一篇关于野生动物的稿件《新疆牧民雪豹》导语为:

新疆一家牧民在最近的这场大雪灾中,为了保护2只雪豹不被冻死,让雪豹在自己的羊圈内待了6天,20只羊被吃掉。 导语中有人,才能更吸引人,至于如何找到这种合适的人,那得靠记者多采访了。 另,路透社采写的《中国最肮脏的城市处在困难中》,导语如下: 重庆什么生意最兴旺发达,擦皮鞋的。 这是细节,全靠记者多留心了。 抽象型导语:

此类导语是指导语中运用一些抽象、概括的词汇,比如“重要力量”、“十分繁重”、“重大科研成果”等等。这些词不要出现在导语中、更不要出现在标题中。 先说个标题的例子:

《考古重大发现:徐州出土了一批汉代文物》------《中国文物报》; 《中国发现世界是最完美的金缕玉衣》--------李希光改后标题; 《2000年前的中国王子埋葬在玉中》----路透社转发时配的标题。 再说一个导语的例子:

“中国科学家最近在恐龙研究中有重大发现。”(一稿) “中国科学家最近在恐龙蛋研究方面有新发现。”(二稿) “科学家发现恐龙的智力比人们想象的要高。”(三稿)

“科学家最近在研究恐龙生蛋方式时发现,体形庞大、貌似呆笨的恐龙其实,比人们想像得要聪明的多。” 硬新闻导语:

要求:导语字数不得超过50字;是一句话,而不是两句话;不能有“记者了解到”等废话;去掉形容词、抽象词。

若所报事件是从别的媒体获得的,那么要在导语中注明出处,这既是职业道德,也是自我保护。

硬新闻有时会在开头加一两句话以提高新闻冲击力。如前面的“父母不在家,却有歹徒破门而入,该怎么办?” 导语中还可以加入直接引语,这样更会吸引人。但要求记者能有发现简洁凝练导语的能力。为了导语的简洁,一般会用部分引语。 讲故事新闻的导语:

要求:吸引人;回答读者“我为什么要关心”的问题。 讲故事新闻往往不是为了写一件事、一个人,而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大画面、描述一种社会趋势。因而导语要从具体问题入手,有时还要为新闻找一个“引子”或“钩子”,一般不用抽象词、谚语、歇后语、诗句、对联等。要用导语来描写、把读者引入画片中、让读者“看”到现场。

方案

一、轶事型导语。用小故事、轶事来引导全文。 例:一位穿炭灰色套装的老年妇女抬头扫视戴高乐机场的信息显示屏幕,奇怪为什么TWA800号航班取消了。

这是1996年7月空难事件新闻的导语。 方案

二、对话、引语型导语。

例:关于生命起源最荒唐的答案出现在一块户外广告版上: “生命起源于SPORE.COM.”

这是一则报道电子游戏的新闻的导语。

导语写作技巧:

1、一定要明确是给谁写的,投其所好。读者想什么就写什么,记者喜欢什么就夸什么,读者反对什么就骂什么。当然,不是明显的。

2、对新闻事件的意义了解越深,导语越好写。

3、正文中必须的支持导语的事实,否则不行。

4、多写几个导语,做比较。

5、用至少一半的时间写导语。

6、写完再看一遍,是不是还能删。

七、直接引语

记者一定要把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引号中。 什么是好引语?好引语就是能让人记住的话。如果有一句话记者在不用查采访笔记的情况下记起来,那句就很有可能是好的引语。

一般情况下,引语是要选取信源说的话中最能体现其心情、态度、立场、行动的话。

从内容上说,好引语包括:

1、强硬政府、组织、机构的声明。比如朝鲜外务省发言人的话。

2、有鲜明立场的个人意见。

3、议论争议性话题的句子。

直接引语应该具有独特性,具体如下:

1、揭示了核心问题;

2、揭示了密秘或不为人知的目的;

3、揭示了信源的内心动机、个人观点、当时的心情;

4、揭示了说话的特点。或者无知,或者智慧过人,等;

5、具有尖锐性;

6、反应了强烈的反应;

7、属于偏激的言辞;

8、好有比喻;

9、方言、口语化的表达; 不应该做为引语的句子:

1、空话、套话、立场不清的言语;

2、含有行业术语、专业数据的话;

3、众所周知的话;

4、具有控诉性质的话。

八、新闻的语言

词语:准确的用词。

1、例:在英国一只狗进一次“美容院”的花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三四倍的工资。

评: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是多少?再说了,月薪还是年薪?

2、具体、明确的词语。 例:性感的女子。

3、评:如何性感?不如改为“大腿光滑的女子”。多使用动词,且不用被动语态,直接了当地使用动词。

4、例:他被这件事阻挠了。改为:这件事阻挠了他。

这次失败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改为:这次失败留给她深刻印象。

5、少用形容词及副

6、例:记者(不该出现记者)昨日从朝阳警方了解到,接报后,北京警方立即组成专案组开展侦破工作,经过昼夜连续奋战,迅速锁定了主要行凶者的踪迹。10日,专案组派出侦查员前往嫌疑人所在地大连市展开调查。经过连续两天的缜密侦查,6月13日,在辽宁省公安厅的大力协助下,北京专案组在大连、鞍山市一举将实施伤害案的8名行凶者抓获归案,今日已押解回京。(《鄢波被砍案10名嫌犯落网今天上午被押解回京》http://ent.iqilu.com/news/2010/0615/258371.shtml )

只要记者观察细致、采访深入,每一个形容词都可以用一个细节描写来代替。 另,别用“著名”一词。李政道说,只有家喻户晓的人物才用“著名”。其实家喻户晓时就不用修饰词了,我们从来不说“著名的邓小平”。

7、正确的使用称呼,而不是由刻板印象而产生的称呼。 由刻板印象而产生的称呼有:“黑鬼”、“小日本”、“剩女”、“艾滋女”、“90后小孩”、“小三”等。记者的任务是真实报道,而不是贴标签。

九、新闻视觉化与描写

记者要做的是“展示而不是告诉”。

观察是做到视觉化描写的第一步,记者要到现场,调动自己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全部感官。这东西得自己慢慢练练。不简单! 记者应该准备一把尺子,多测量,哈哈,就出了细节了。

十、新闻故事化要求

1、什么时候需要讲故事?

一个新闻如果你是独家,那可以不必用“讲故事新闻”,相反,如果别人已经报道过,那就要从“故事化”中去吸引读者了。好比,吃了“米饭”后,你想让别人再开胃,那就给他做出“蛋炒饭”。(李希光比喻)

2、故事化基本方法

将新闻的视角放到“人”身上,将事件个人化,展现人在其中的喜怒哀乐; 人物不要太多,有个男一号或女一号就行,其他人物略写;

努力找到人物与其他人或事物建立联系的过程,这东西最能打动读者。(此处不懂,我摘录如下:只要有可能,找出你故事中的主人公最渴望建立的那座桥梁,发现他为什么渴望建立这座桥梁,探索他是如何建立这座桥梁的。每个人对自己的经历都有一种感情上的反应,引起感情激烈反应的经历即是好故事。我的问题是,如何让他说出自己的这段经历?????)

3、故事化的技巧

一、细节和人物言行的描写。

要描写与主题相关的外貌特征,用描写去展现人物的“经历”而不是“品性”;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或心境。 其

二、导语或文中使用轶事

4、写作风格

要有老实的态度,不要虚张声势、不要居高临下、不要妄下断语、不要自吹;使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不要用没新意的比喻、排比、对偶;慎用行话、流行语。(对于流行语,保留自己意见) 十

一、让报道流畅起来 报道的展开

一篇新闻报道最重要的是让读者有持续的兴趣读下去。最好说服读者读下去的方法就是让他不断产生新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出一个问题,回来一个问题,并同时产生新问题”。

这就要求要从读者的角度巧妙得提出问题。

对于复杂的信息,要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可以运用巧妙的比喻,也可发用列清单的方法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在可能造成读者困惑的地方,加入新闻背景。注意:背景不要太长;将背景分散开,只写出有关的背景。 案例:

有一国际环境峰会在某城市举行,同时的环保主义者抗议,对此抗议的报道如下: 以抗议的场面开头;

背景说明(这些抗议者的来路);

直接引语(为什么抗议)+背景说明(这个环境会议是怎样的); 直接引语(抗议者的主张)+背景说明(抗议者做过什么事);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支持抗议者的态度)+背景说明;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反对抗议者的态度)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支持的回应); 以支持者的好引语结束。 报道的结尾。

1、首尾呼应的结尾。华体一般用这种方法,去从导语中寻找结尾时的灵感;

2、高潮式结尾。一般是正金字塔结构的结尾,从头到尾讲一个故事,用故事的高潮作为结尾。

3、悬空式结尾。通常用来报道还未正式结束的新闻故事,让读者发问,后面发生了什么?未来会怎样?

4、未来行动式结尾。是在给文章画上句号后,暗示下面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或行动。

5、直接引语式结尾。记者常用。

上一篇:学校参观考察报告下一篇:学习标兵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