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分析

2022-09-1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Friedman (2007) 认为, 企业存在有且仅有一个社会责任, 就是利用其所拥有控制的资源, 为股东赚取最大的利润, 增加股东财富。印度公司Infosys的创始人Narayana Murthy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认为, 企业的首要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 (Jose, 2016) 。企业的目标究竟是履行社会责任还是为股东创造财富?能否将两个目标予以兼顾, 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给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这个议题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关于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尚未取得一致的结果。有研究得出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 (Bhattacharya and Sen, 2004;Makni et al., 2009;李正, 2006;温素彬和方苑, 2008;王怀明和宋涛, 2008) 。研究结论认为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是负相关关系的文献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解释:一是认为, 当企业聚焦于短期绩效时, 不惜通过降低员工工资、破坏自然环境等损害社会价值的手段来获取短期收益 (Lenssen and Zadek, 2006) ;二是认为, 社会责任是在牺牲企业绩效的基础上提高社会价值 (Reinhardt et al., 2008) , 关注的社会责任是用企业赚取的利润去做慈善和捐赠 (Clyde and Karnani, 2015) 。还有研究证明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是一种递归关系, 即社会责任同时是企业绩效的因和果, 是一种良性循环 (Nelling and Webb, 2009;尹开国等, 2014) 。闲置资源理论解释了企业绩效对社会责任正向影响的原因, 认为, 前期较好的企业绩效使企业具有较高的财务自由权, 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必需的资源 (Ullmann, 1985;Waddock and Graves, 1997) 。另一方面,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本投入, 提高企业绩效 (尹开国等, 2014) 。Salzmann et al. (2005) 认为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这是因为企业社会责任存在一个最优水平, 当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太少时, 增加社会责任会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作用, 当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超出最优水平, 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则会产生负向作用。大部分研究得到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是正相关关系的结论 (Valenzuela et al., 2011;Tan et al, 2015;沈洪涛, 2005;张兆国, 2013) 。这一研究结论主要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 认为, 较多的履行社会责任会给利益相关者带来较高的满意度 ( (Hill and Jones, 1992) , 可以提高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尊重和信任 (Jose, 2016) , 给企业带来较强的竞争优势, 提高企业绩效。从而,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 (Donaldson and Preston, 1995;Jones, 1995) 。研究者通过元分析, 对不同研究结论进行了比较, 发现样本规模和时间间隔都是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 (Quazi and Richardson, 2012) 。样本规模越大, 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越明显。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时间越久就会产生越高的企业绩效。在上述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相关关系研究的基础之上, 研究者开始关注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Hasoneh and Alafi (2012) 发现顾客满意度在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Saeidi (2015) 发现企业声誉和可持续竞争优势在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李高泰和王尔大 (2015) 除发现顾客满意度在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以外, 还发现员工离职率在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许多跨国公司已将共享价值理念融入企业战略制定和核心业务重塑的实践中, 雀巢 (Nestle) 、玛氏 (MARS) 、芬美意 (Firmenich) 、先正达 (Syngenta) 和可口可乐 (Coca Cola) 等。一些企业和组织也开始发布共享价值报告, 如雀巢从2010年起每年用不同语种向全球发布“创造共享价值报告”;美国著名食品企业Lamb Weston从2011年起不定期发布“创造共享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报告”;澳大利亚社会企业局在2015年发布了澳大利亚企业施行共享价值状况的报告;挪威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共享价值创造项目组2016年发布了题为《创新与共享价值:短期开发与长期可持续性的均衡》的报告, 目的是为挪威企业提供保持竞争战略的关键要素。欧盟委员会于2011年重新修订了战略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在原有定义的基础上将共享价值创造作为战略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核心要素, 认为战略企业社会责任应通过风险管理、成本节约、融资渠道、顾客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其目的是最大化股东、其他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共享价值。近些年, 中国也有企业开始倡议共享价值创造, 例如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2016年发布倡议共享价值创造的《无极限2015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联想集团正在实施的从企业社会责任到共享价值创造的战略部署 (孟睿思和杨一婧, 2014) ;宜信公司2013年发布的《信用创造共享价值——2011—2012年社会责任报告》 (赵钧, 2013) 。

2 作用机制

利益相关者被认为是潜在的社会受益人 (Hart, 1995) 。20世纪90年代, 研究者开始将社会责任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 (Donaldson and Preston, 1995, Wood and Jones, 1995) , 运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满意度衡量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 (Wood 1991, Clarkson, 1995)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 从表面看是创造了社会价值、环境价值 (Visser and Kymal, 2015) 。其实质是企业通过创造社会价值、环境价值, 在满足各层级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同时提高需求满意度。提升利益相关者需求满意度带来的直接经济后果就是企业的竞争优势增强 (Porter and Kramer, 2011) 。共享价值创造兼顾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环境价值, 强调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 创造社会价值、环境价值, 提高利益相关者需求满意度 (Porter and Kramer, 2011) 。因此, 企业在共享价值创造过程中, 创造社会价值、环境价值, 提高利益相关者需求满意度, 进而获得企业竞争优势 (Porter and Kramer, 2011) , 竞争优势又有助于提高企业价值 (Porter and Kramer, 2002) 。因此, 企业在共享价值创造过程中, 创造的社会价值、环境价值越多, 利益相关者需求满意度越高, 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就越强, 就更加有助于提高企业价值。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企业为对象研究企业共享价值创造, 可以丰富共享价值创造理论。食品企业共享价值创造的实现方式、产生结果和结果受益人有其典型性。从实现方式看, 食品产业链是最为完整的价值链条, 具有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产业特点;从产生结果看, 食品产业至关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关乎农民增收、社会就业、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从结果受益人看, 食品产业链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 有生产资料企业、农户或者农业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商业企业和物流企业、食品消费者。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企业为对象研究共享价值创造, 不仅可以形成食品企业共享价值创造理论, 为企业共享价值创造的研究提供原理性支持, 而且能够丰富共享价值创造理论。以食品企业为例比较和分析国内外企业共享价值创造的行为特征及其差异, 为企业实施共享价值创造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不同企业共享价值创造关注的社会问题不同, 对相同社会问题不同企业也会制定不同的战略决策和经营策略, 进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共享价值创造行为特征。从实施路径、驱动因素及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概括由实践所形成的企业共享价值创造行为特征, 并分析企业之间共享价值创造行为差异及其产生原因, 探寻共性和差异化规律, 以形成科学范式。所形成的科学理论能够为企业实施共享价值创造, 特别是借鉴国外食品企业共享价值创造经验, 为中国食品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参考。验证企业共享价值创造的外部经济后果, 探究共享价值创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 为企业创新价值增值模式、提升可持续竞争优势提供理论根据。企业间竞争激烈, 同一行业企业间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可替代性, 不断发现竞争优势的新源泉是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按照Porter和Kramer (2011) 关于“共享价值创造”思想进行推演, 企业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 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 从而增强自身竞争优势, 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这既是满足社会需求, 履行社会责任的最佳方式, 也是实现企业提升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最佳路径。因此, 研究共享价值创造的外部经济后果及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 可以为企业实施共享价值创造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新动力, 进而提升企业价值提供理论根据。研究食品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共享价值创造, 对推进中国食品产业的供给侧改革, 实现工农、城乡统筹发展具有丰富的政策含义。中国食品价格偏高, 尤其是奶粉、营养健康食品等更是严重缺乏国际竞争力, 且食品安全隐患多, 如果不从全产业链这个“根”上入手创新企业价值创造模式、解决中国食品供给质量和效率问题, 很难实现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食品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共享价值创造, 与工农业、城乡统筹发展等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紧密关联。尤其是作为食品产业链主导者的食品企业, 多为食品工商业或者农业综合企业, 研究这些企业共享价值创造的实现方式、产生结果和结果受益人, 制定和完善中国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协调发展的政策,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已有文献对共享价值创造结果的界定过于宽泛, 例如竞争力、社会和经济状况、价值、经济价值、环境价值、财务价值、企业价值、社会价值、效益以及经济和社会进步, 增加了计量共享价值创造的难度;个别研究虽然建立了计量共享价值创造的指标体系, 但这些指标体系没有考虑共享价值创造的核心要素 (实现方式、产生结果和结果受益人) , 没有体现出共享价值创造计量与社会责任和可持续性等计量的不同之处;已有研究将社会、环境和企业视为互相分离的三个独立要素, 分别计算企业经营决策对社会价值、环境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影响, 并没有综合考虑经营决策同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价值的影响, 未对共享价值创造提供计量基础;一些研究虽然建立了共享价值创造的计量方法, 但这些“方法”实质上只是共享价值创造的评价框架而不是特定的计量工具。因此, 亟待建立共享价值创造的衡量标准, 设计反映共享价值创造的社会、环境和经济价值的指标体系, 并构建计量模型对共享价值创造的社会、环境和经济价值进行综合性计量。共享价值创造的宗旨是满足社会需求 (社会价值) 和环境需求 (环境价值) 的同时满足企业需求 (经济价值) , 因此, 共享价值创造产生的结果就是对不同利益相关者不同需求层级的满足程度。

摘要:关于企业政策和运营方式对社会价值和企业价值影响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企业是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道德、法律、经济、战略、社会和环境等方面, 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企业不应将赚取利润作为其唯一的经营目标, 还应关注其在经营过程中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关键词:社会责任,食品企业,价值创造

参考文献

[1] 刘娜, 李存金, 刘营.基于价值链模型的我国乳品企业创造共享价值路径探讨, 价值工程, 2015, (29) :75-78

[2] 刘玉焕, 井润田.企业社会责任能提高财务绩效吗?——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4, (12) :72.

[3] 龙文滨, 宋献中.社会责任投入增进价值创造的路径与时点研究——一个理论分析, 会计研究, 2013, (12) :60-64.

上一篇:诚实地面对“愿景”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下一篇:离散型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的推广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