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责任与价值

2024-05-04

教师的责任与价值(共8篇)

篇1:教师的责任与价值

形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价值观

zhaojian

现在越来越多的不良社会现象更多的反映了一种社会道德滑坡,也反映了现今我国社会人民价值观取向的问题。

高等学校教育,担负着教书育人,担负着塑造民族灵魂的使命,担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伟大职责,大学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传授直接影响未来社会人才的思想意识。作为直接面对学生的教师,其本人的道德修养、价值观取向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因而教师在树立价值观方面应该发挥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通常来讲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有一句话说,“教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教师担当着伟大的责任和使命,并不是教好书、做好人、关心爱护学生就是一个师德高尚的老师,真正师德高尚的老师是一个有正确价值取向的老师,因为这会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教师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非常深入,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好好学习,尽快调整自己、完善自己,这样才能不“误人子弟”。社会将培养下一代的责任赋予了我们,我们就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承担责任,完成这一神圣使命,无论是专职老师,还是兼职老师,都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思想水平,用正确的价值观念来武装自己,让自己的境界更高、价值观更无私、思想更具前瞻性,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后代获得幸福的生活,才能让我们的世界更和谐,更无私、更温暖。

我国现在面临着核心价值观的重组,也面临着社会主义高尚的道德风尚的培育与建立,所以应以分析我国新形势,研究新对策,从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上入手,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切实为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先进文化是以科学教育文化为载体,而学校是教育的阵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教师在传播先进文化中肩负着责无旁贷的义务,应倡导教师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使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造性人才的重任,历史地落在教师身上。建设一支什么样的教师队伍,不仅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能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教师只有切实加强师德教育,并努力维护。

价值观的培育与提升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应该多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是在新的形势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树立良好社会风尚的的核心和关键,也是社会赋予教师神圣和伟大的责任。教师担负着培养后继人才的伟大职责,教师所培养学生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国优良氛围的形成和延续。

篇2:教师的责任与价值

绽放

保定学院毕业生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自觉践行使命,勇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甘于奉献,默默无闻,投身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才可能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贡献自己的最大的力量,才能充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才可能使自己的生命绽放出最华丽的色彩。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千古名句,至今仍有深远的意义。钱学森,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客居美国享受着优越的生活条件,为了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优越的一切,回归祖国,但是美国军方全力阻挠,钱学森没有屈服。在失去自由的日子里,他一方面继续着自己的科学研究,一方面坚持斗争,最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美国的20年里,钱学森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他回忆说:“我在美国那么长时间,从来没想过这一辈子要在那里呆下去。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雷锋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虽然在世界上只度短暂的22个春秋,但是他对革命事业总是满腔热情,凡是有益于人民的事情,他都自觉去做。他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雷锋 同志对远大理想的追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说:“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他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融合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变成服务的自觉行动。雷锋精神影响了新中国的几代人.成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无论是钱学森还是雷锋,都把自己的价值绽放在祖国的大地上。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时代,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快速发展追求中国梦,自觉承担其自己的责任,将自己的价值与与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复兴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光彩最灿烂的实现。这个时代赋予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舞台。因此,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绽放人生塑造辉煌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现实给予我们的历史任务。

绽放人生实现个人价值,要求我们青年学生一方面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终身。另一方面,要用现代化的知识武装自己,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打好将来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个人价值,使自己的人生辉煌多彩。

绽放人生,既是祖国富强、民族振兴的需要,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然途径。要实现二者的统一,一方面要有伟大的理想和胸怀,另一方面要有脚踏实地,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利益和个人价值的统一,才能使自己的人生绽放出最华美的色彩,书写最灿烂的篇章。

替换材料: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周总理的纪念章 周总理经常带着一枚“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把“为人民服务”作为 自己的座右铭要求自己。“为人民服务”正是总理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

平凡而光辉的一生

雷锋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我要把有限 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虽然在世界上只度短暂的22个春秋,但是他对 革 命事业总是满腔热情,凡是有益于人民的事情,他都自觉去做。他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铁人王进喜

铁人王进喜,为了摘掉我国“贫油”的帽子,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 精神,带领广大工人在石油战线上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得“铁人”称号。居里夫人论人生

世界上有许多女性崇拜居里夫人,当面向她表达崇敬之情;也有人向 她诉说自己生不逢时,缺乏机遇。居里夫人鼓励并开导她们说:“你们不要抱怨白白发生的 早晚,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意义的生活,只要我们珍惜时光,不虚度人生,并且 能够说„我已经尽力做了我所能做的事‟就够了!个人梦想只有融入中国梦之中,才有意义;个人奋斗只要契合国家需要,就算是有价值。我们就是要把个人梦想与发展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浪潮中,发挥力所能及的光和热才不枉青春。“

篇3: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与途径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价值,企业能力

企业社会责任是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进步而出现的一种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要求,它的提出源自于SA8000 和联合国“全球契约”的构想。[1]企业社会责任指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满足股东利益的同时,还应当不损害或满足其员工、消费者、供应商、所在社区和环境等方面的利益,包括遵守商业道德、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等。人类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后,随着贫富悬殊、大规模失业、劳资纠纷、环境污染等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日益突出,基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必须反思企业的行为,认识到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支柱组织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一、确立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因

为什么今天要特别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具有强烈的“内生性”特点,这种责任是由于企业在社会领域内的自身行为引起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伴随着企业的创生而确立的,而非任何外在压力强加给企业的义务。[2]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其“经济人”的角色决定了它必须追求利润,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并不等同于利润最大化,而是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取得企业品牌、美誉度、社会形象等的最大化。同时,企业的经济活动存在外部性,需要企业由“经济主体”向“社会主体”转变。企业是一个由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政府部门、本地居民、当地社区、自然环境等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契约共同体。这些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注入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或分担了一定的企业经营风险,或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因此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并给予相应的报酬和补偿。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企业来自社会,也必须回馈社会,这是一种新形势下的社企关系。企业效益不等于社会效益,局部利益不等于全局利益。企业的发展壮大或被淘汰出局,最后都由社会承接。因此,企业与社会是共荣的,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社会有着更密切的关系——企业要主动承担起应承但的社会责任,把企业的发展融入社会的发展之中,融入到社会群体之中,与各种组织产生互动,而决不能只盯住经济效益。社会是企业利益的来源,在享受社会赋予的机会时,企业理应以符合伦理、道德的行动回报社会。

二、确立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

没有人会怀疑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要支付成本,那么确立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何在呢?

确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价值,就在于企业如果能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并强调再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就有可能消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的“负外部性”问题,从而促进社会福利的最大化。[3]如,企业通过履行法律责任,在社会的法律框架内进行经营活动,遵守所有的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法和劳动保护法,并带动企业的员工、所在社区等共同遵纪守法,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主义的形成。同时,企业通过自觉、自愿的方式,完成包括道德和公益责任在内的更深一层的社会责任,将有利于诚信友爱社会氛围的形成,并促进我国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安定。企业价值。社会责任的承担,尽管企业会付出一定的成本,但会向社会证明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证明自己能够在经营活动中把公共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从而带来社会公众的认同。企业积极主动承担相应责任,是其进步、文明的标志,借此可以赢得公众信赖,不断做大做强。国内外的实践都已表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济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企业进行良好的社会责任管理,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可以获得长远的商业利益。如沃尔玛坚持用社会责任标准审核其供应商,结果企业做到了世界第一位。员工价值。确立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确立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企业社会责任的确立,就要求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而有利于确立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改善我国比较紧张的劳资关系。二是有利于实现员工在社会中的价值。在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中,企业员工不但可以分享企业的光荣、声誉,从而激发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而且特别是通过社区志愿者活动的参与,从而为员工奉献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创意和体力劳动寻找到机会。[4]

三、企业的社会责任

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笔者认为,能力之上的事情做不到,企业不要勉强去做,因为这反而会影响企业能力之内即份内责任的履行。对企业来说,什么是能力之内的事情?可用八条概述:[5]

第一,为用户添快乐。

企业的首要功能之一就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质量合格、安全放心、让人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第二,为员工谋福利。

包括员工及相关利益方(产业链上的商家)的发展和成长的责任。这属于社会安全责任的范畴,员工及相关利益方的安居乐业,会促进社会发展,增加人们对未来的信心,对社会安定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三,为社会创财富,为弱者送温暖。

企业所创财富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有形的如缴纳税收、解决就业、慈善捐赠等,无形的就是企业的创新精神、先进管理经验、对弱者的关爱精神,以及一切工商文明。

第四,为行业立标杆。

这是领导型企业应该做的。负责任的品牌企业坚守或提高标准,不仅避免整个行业的恶性竞争,还维护社会的健康与发展。领导型企业有树立行业形象的义务,营造一个信息对称的购物环境,树立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信心;另外领导品牌还应该引领行业发展的方向,维护行业的秩序。

第五,为国家争光彩。

向国外输出产品以增强国家竞争力,合理阻挡国外经济对我们的冲击,带领中国品牌走出国门。在加入世贸组织保护期结束以后,这种责任更大。另外不能拿着伪劣品到国外去。走向世界,企业产品质量要提高,应比国内标准有更高的要求。同时,通过参加各种会议传播中国文化,树立世界对中国的良好印象。

第六,为人类保环境、节资源。

在全球能源、环境危机的时期,中国很有必要对本条做出强制性要求。这条有两个层面:一是不造成环境污染,不过度消耗资源;二是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做贡献。

第七,为民族传文化,为子孙留精神。

作为社会重要的单元细胞,企业通过对社会宣传(企业资源较多,话语权较大),利用各种方式,如广告、写书、博客等给社会施加一些影响力,将企业创新精神、管理经验、可持续发展理念等传播开来,把提升社会文化、提升民族素质的工作做下去。

第八,为股东赢利润。

股东是风险最大、贡献最大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投资也尽了社会责任。如果不为股东赢利润,就没有人投资了。上市公司那些股民更是了不得,企业如果破产了,影响成千上万人,有的甚至家破人亡,直接影响社会安定。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以全力以赴的态度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陈继祥.战略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聂裕鹏.卢润德.基于企业战略的企业伦理建设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6(3).

[3]杨富贵.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J].集团经济研究,2006(7).

[4]陈留彬.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2006(2).

篇4:爱与责任的价值

一天,丹希尔帮助卫生员为一名受伤战士包扎伤口。这名战士知道自己不行了,便对卫生员和丹希尔说:“亲爱的,请把药品留给别人吧。”说完,他又转身对丹希尔说:“老弟,可否给我一支烟,我想抽一支烟再到天堂。”丹希尔急忙递烟,然后拿出火柴准备给他点上,可这个地方刚下完雨,他们全身都淋湿了,火柴根本点不着,丹希尔急忙去找干火柴,可他回来时,那位士兵已经牺牲了。丹希尔难过极了,这些勇敢的士兵用生命在战场上拼杀,可当他们离开人世时,就连这个小小的愿望都不能得到满足。

这件事对丹希尔的触动非常大,在回来的路上,他就一直思索,部队长年在外行军打仗,而战士们大多都抽烟,抽烟对于他们来说,是缓解疲劳,消除恐惧的一种方式。可在战场上遇上阴雨的天气是常事,如果能发明一种随时随地打得着火的“火柴”,那将极大地方便战士们,他觉得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使命,他下定决心研究这个东西。

此后,他先寻找燃料,再论证什么东西既轻便又防潮,再研究打火的方式,虽经无数次失败,但他抱定必成的信心……一年后,世界上第一个打火机诞生了,而且很快被部队使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个小小的发明,凝结的爱与责任将永远铭刻在历史上。

【读与悟】打火机的发明,源于爱和责任。没有这两点作为动力,或许它不会这么快来到这个世界。这一项小小发明的出现,更让我们懂得了爱与责任的价值。

篇5:教师的责任与价值

盱眙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胡会

在马斯洛的心理需求五个层次理论当中,“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类的最高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更需要良好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对于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高技能的人才比比皆是,但是具有高度责任心的人却成了“稀有物种”。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管好自己的七亩三分地”成了工作的信条。我们经常也会碰到很多人抱怨自己的工作缺少发展的平台,没有发展的机会,但却没有想到自己在工作中缺乏的责任心,没有能给人百分之百的信任。所以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能做什么样的事情取决于你的能力,但是能在这个位置上走多远却取决于你的责任心。

所谓的责任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就是个体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责任,并自觉、认真地履行社会职责和参加社会活动,把责任意识外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有责任意识,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没有责任意识,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责任意识强,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责任意识差,很小的问题也可能酿成大祸。

对于我们个体来说,工作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平台。每个人不仅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工作,更要在有强烈责任心的基础上通过工作完成的效率和质量来体现个体的能力,展现个人的价值。人的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但工作能不能干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责任心。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就失去了干工作的根本动力,就不会有过硬的工作质量标准,工作就不能很好地得到落实。抓任何工作,都要注重强化责任意识。人们最熟悉的,往往也是最陌生的;最应该做到的,往往又是最难以做好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没有责任意识所带来的巨大灾难:一起起的安全隐患事故、一次次的重大污染、一例例触目惊心的车祸无不给缺乏责任意识的人们敲响一次次的警钟,这些灾难带来的伤痛、财产损失和大量资源的浪费无不对人们责任意识进行一次次的拷问和控诉。可见,有没有责任意识、责任意识能否外化为实际行动对我们的个体、家庭、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篇6:教师的良心与责任

东山中学赵士元

何为良心?何为责任?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如何体现良心和责任?我无意贬低良心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我无意贬低责任对一个教师的重要性,但有些事情真的让我们为师者困惑:学生调皮,要管吗?如何管?管轻了,家长说我们不负责任,管重了,有时会遭来“方法不当”的责问,如果一个心理脆弱的学生在适当的批评中走了极端,那作为当事者的教师将面临什么样的遭遇,我们是不难相象的,轻则通报批评,重则开除公职甚至处罚。可是我们想想:我们的教师有哪一个想致学生于“死地”?有哪一个教师不是真心希望我们的孩子好好发展?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八小时之外,还在埋头批阅作业,这是为什么?我有这样一位朋友,三年中她把许许多多的业余时间放在了班级学生身上,放弃了很多本应陪自己孩子的时间,三年中仅仅送过两次自己的孩子上学校(他的孩子还在读小学),她也很少有时间去商场购物,但她所教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在平行班中名列前茅。然而在她班级里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学生,多次拒交作业,老师多次给予善意的批评,可这位学生就是屡次不改,万般无奈之下,她把这一情况向家长反映了,家长批评了孩子几句,结果这个孩子三天不回家,就因为这件事,这位教师被家长责问,认为教师不应该“小题大作”而引起家长的不理智导致学生“离家出走”这一事实的发生,而学校领导也婉转地批评这位教师,认为这位教师不应什么事都向家长打“小报告”,并且婉转地表达了向家长打“小报告”是教师无能的表现(其实天地良心,这位教师是第一次向家长反映孩子不做作业的事)。想想真是滑稽,这是什么逻辑?教育本来就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体,难道作为教师不应该及时与家长沟通吗?想想,如果这位教师不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导致孩子成绩远远掉队,家长又会怎样责问?这其中,我们不免提出疑问:孩子离家出走的责任是家长责任还是教师责任?学生心理的脆弱是教师的责任还是家长及社会教育的责任?

有人说:“教育是一个良心活,更是一个责任活。教师可能成就孩子的一生,也可能毁灭孩子的一生”。这一点不假,但教师不是神仙,他不是万能的,真希望不要让我们的教师承但太多本不应该他们承担的责任,否则对教师真的是不公平的!我这样说无意为教师们辩护,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商品经济时代,作为教师的我们理应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理应承担起“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而应负的责任,但良心和责任究竟如何体现,作为教师的个体又如何真正承担起教师本身的责任,从而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想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下面我想结合我个人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谈谈我个人的想法:

一、我对良心与责任的理解

我认为良心与责任是两个相互依懒、无法分离的概念,有良心者必须会主动去承担他应尽的责任,而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定是一个良知的人,因此在谈良心时我们无法将责任置一边,同样在谈责任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良心的体现。我曾见过一则广告词“良心做人、尽心做事”,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八个字时眼睛一亮,感慨良多,的确我们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行业,都需要凭着良心做人,只有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屠夫有屠夫的良心、只有屠夫有了良心,死猪肉才不会摆上肉摊;食品行业工作者也要有良心,只有这样我们的食品才会少一些添加剂;果农要有良心,只有这样进入我们口中的水果才不会有太多的农药,医生要有医生的良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当然教师也要有教师的良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何为良心?说起来,良心者,善良、美好之心也。这既是古训,也早就被世人普遍接受与使用。良心究竟是什么?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应该搞清楚,良心是人之根本,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的反映,也是人们在履行社会义务中形成的道德感和责任感。而作为“良心活、责任活”的教育更需要这一份良心和责任心,“责任与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的责任,就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民族负责,对未来负责。具体来说,就是“育好人、教好书”,就是恪尽职守,认真工作,关爱学生,团结共进。所谓教师的“良心”,就是要学会负责、就是要懂得感恩和知足,就是要知道珍惜,做一个有强烈责任心的人。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灵魂,责任是教师工作的精髓,良心则是教师工作的基础。这三者都要求我们必须追求卓越,做最好的自己。

二、老师的良心体现

教师的良心体现主要在三个方面,那就是上面所说到的:学会负责、懂得感恩、知道珍惜:

学会负责:当一个家庭把孩子交到我们手上,某种程度上是把他们的希望交给了我们,家长希望孩子在学校里接受尽可能好的教育,让自己的孩子得到尽可能好的发展,因此,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很高,进一步对教师的期望值也相应提高,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理解这份期望,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用父母般的爱心去呵护他们,用园丁般的耐心去培育他们,用高尚的师德去影响他们,用渊博的知识去浇灌他们,尽心负责,尽心做事;在我二十多年的工作历程中,见过许许多多的老师,他们忠于职守,勤于耕耘,甘于奉献,为人师表,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信赖,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尊重。我有一位同事,有一次上课时晕倒在讲台,同事们无意中在他的办公抽屉里发现了几张没有交到校长手里的请假条;我还有一位同事,父亲生病,但他没有因此而请一天假,总是照顾好父亲后及时返校工作,他所教班级的均分总是年级前两位,做到了“忠孝两全”,他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但作为代课教师的他还是抵挡住了商品经济的诱惑,至今还坚守在一所农村学校的三尺讲台;还有一位同事,妻子生病过世后他送别爱妻,第二天,他就带着肿得象“熊猫”般的眼睛、带着一颗受伤的心出现在讲台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我认为这是一种责任意识的推动,这更是一种对学生、对家长、对学校、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教师之所为。

学会感恩:教师应明确自己不仅是爱的奉献者更是爱的报答者,因此我们教师要学会感恩,著名全国优秀班主任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提出班主任实际上是爱的报答者而不是爱的奉献者,其实这不仅是对班主任而言,对普通教师也是如此:回想我从事二十多年来的教师工作,我感受了学生给我的太多太多的爱:当我生病住院时,几乎天天有学生来病房看我,出院第一天上班时已有一大捧鲜花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上写“老师,欢迎你的归来!”;好几次我感冒,上课时总会有一杯热开水放在讲台上;当学生发现我书房的灯关得太晚以后,时常会接到与我住得很近的同学打来一个问候的电话,第二天便会收到学生的纸条:“老师,您别太累了。”;当我走在大路上,总会不断地听到“老师,您好”的问候声;每逢教师节,我总能收到学生寄来的一大堆写满学生心声的贺卡;最使我感动的是九八年我因手术住院,出院上班的第一天我惊奇地发现教室里有一把滕椅,后来才知道是我班的两个学生化了二天时间亲手编制出来的„„,种种事例,不胜枚举。我从我的学生身上感受到了太多太多他们给予的爱,我想每个老师都会有这种经历,我们都能切切实实地感觉到了我们老师给予学生的爱仅仅是对学生的爱的一种回报。另外,人都很看重自己的价值体现,小偷的价值体现在偷到了多少东西,而且不被抓,警察的价值体现在保一方平安,医生的价值体现在治病救人,农民的价值体现在田间耕作而获得的丰收,科学家的价值体现在他的科研成果而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教师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学生的成就,体现在学生的成功上,因此我们要懂得感恩,因为有了学生才体现了我们的价值!作为教师,当你认识到这些,你才有可能为自己正确定位,才有可能自觉地为学生付出辛劳,就不会因为某个学生的调皮而生气,不会因为某个学生的成绩暂时落后而大动肝火。因为这时的你已感受到了学生对你的爱,你就不忍心去伤害这份真挚的感情,你只会用慈母般的爱去关心你的每一个学生,为你的每一个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教育环境。你的学生才真正有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学会珍惜:这不是一个珍惜岗位的问题,作为教师更多的应该是珍惜“师生情”,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行业,因为他所从事是“育人”,是培养人的工作,有人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工厂的产品成为次品可以回炉,重新加工,但农作物一旦出了问题是无法回炉的!同样,一个孩子的未来是无法重头再来的。我的一位老前辈曾告诉我这样一段话:“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言,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一个孩子的成功对一所学校的成功率来说或许微不足道,但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却是百分之一百的成功!”,这段话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的责任之重大,同时也使我们感觉到了家长对我们的信任,感觉到了社会对我们的信任,因为他们把这么重大的事情交到了我们的手里,他们把孩子的命运交到了我们的手里,这是对我们多大的信任啊!我们应该珍惜并且对得起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良心做人,尽心做事;事实上,当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的时候,他们的心中就升起了一个美丽的梦想,家长盼望着自己的孩子能够遇上一个好教师,一位责任心强的老师,在家长眼里,教师手里的那支粉笔将草拟孩子的未来,将直接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和成就,甚至是一生的幸福。他们认为教师能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到最好的教育,能把孩子的潜能挖掘出来,能为孩子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看到的不仅是一张张纯真幼稚的脸,更看到家长那期盼的眼神和一份沉甸甸的期望。作为教师的我们,又怎能不尽职尽责呢?同行们,在工作中凭良心,在奉献中尽责任是我们心中最庄重的承诺,我们应当珍惜家长的这份期望,将家长的期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

二、教师的责任体现

身为教师,有了良心,我们的责任才能在工作中得到最好的体现,那么教师的责任体现在何处呢?我想教师的责任主要体现在“敬业、爱生、身正”三大方面:

(1)敬业,是责任心最基本的体现;敬业,不仅是指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工作等空洞的道理,而是贯穿于平时工作的点点滴滴,有“敬业心”会用愉快的心情对待工作并快乐地工作着,有“敬业心”的老师,会象爱护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护他的学生;敬业,不是单纯地多布置些作业,不是加班加点,也不是简单地扑在办公桌上埋头苦干,而是倾其一生对教育的用心思考,他会用一生的心思去思考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个案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很多学员和领导都去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您的课上课这么精彩,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开课的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是多么朴实的说法,用心思考教育,用一辈子的心思思考教育,这是教师责任心的最好体现。

(2)爱生: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老师的天职。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那么如何做到爱生,我觉得爱生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容纳差异、多元张扬、激励创新、鼓励自主。

容纳差异: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传道解惑”的使者,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学习工作的组织者、德育工作的学习者。当教师摆脱了师道尊严的外衣干扰,当教师善于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是学生来看的话,我们就能正确地认识当今的学生,对学生存在的差异就能正确对待。人的手指有长有短,但他们在人的肢体活动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样,作为活生生的人,他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人的单个个体,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如果在我们的教育中正视差异的存在(事实上它也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把学生当作产品来加工,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不会是一潭死水,我们的教学主体就会是活生生的,就能有效地为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培养出各级各类合格的人才,高分低能的现象就能得到有效地抑制,这难道不是责任心的体现吗?

多元张扬:根据加德纳多元理论的研究,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也就是说人的发展是多元的、人才是多样化的,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承认智能的多元化,允许学生个性的发展,大胆呵护学生哪怕是一瞬间的智能火花,或许课堂上的一时冲动会惹火了你的温情、或许学生一时的标新立异会弄得你在课堂上难堪万分、或许学生一时的好奇会使你一堂精彩的公开课顿时失色,但是这一切却都有可能隐藏着学生巨大的创新智能,如果我们一不小心磨灭了学生思维的火花,那么我们不就成为“千古罪人”?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允许学生个性存在、允许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一个没有个性的人是不可能有任何创新意识的,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人是无论如何成不了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允许多元张扬是对教育的负责,而那种千遍一律、流水线式的教学是对教育的犯罪、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激励创新: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课堂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广播、电视、因特网等都成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也变了。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导航员,“一桶水”教“一杯水”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代之而起的是“水管引水”的教学模式,教师是一根导引管,引导学生如何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引导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创新、赞扬学生的不同观点,因为一个不会偶而偏离正轨的人是永远跳不出前人的手掌心、不可能真正获得新知的,他也永远不可能是一个“人才”。因此,在教育中激励创新是每一个教育人应尽的义务。

鼓励自主:目前中小学课程体系相对于课改前,无论是课程设置、课程按排还是学习方式的要求都有了很大的更新。要使学生多元发展,一方面需要我们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选修课,作为学校应尽可能地开设各种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爱好的学生开设不同的课程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充分挖掘学生发展的突破口,这样有利于不同人才的培养,也满足了社会的不同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各级各类人才,而作为一个真正有责任心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课改的先行者、课改的实践者。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同样是一个教师的责任体现。

篇7: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章贡区沙河镇东坑小学 刘文婷

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走上三尺教台,从我执教的那天起,我就明白我会对我的每一个学生负责,班级里每个孩子都是我的责任,我有责任让他们学好语文,有责任让他们会学语文,有责任让他们从还没能说好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会用优美的词语书写一篇文章,当然光死学是没有用的,要教会他们能把自己已学的知识灵活运用,能做到举一反三,让他们真正热爱语文,对语文学习有兴趣,并能打好良好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做准备,是我崇高的使命。

责任感,使命感,这两个沉甸甸的词汇意味着我们要去承担,要去奉献,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十年的时间将一个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尤其是那些家庭有特殊变故的学生,我们要用真诚的交流,热情的鼓励,耐心的帮助,让这些孩子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把教师的责任感描绘成人间最美的情感,并给予了热情的讴歌。作为一名教师,的确要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更

多些再多些爱心、热情、信心、勤奋和责任。

我知道我不仅肩负着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责任,在学习态度及他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方面也需要我不停的引导。生活上学生喜欢问老师各式各样的问题,不仅是学习上的,生活上的还是课外知识方面的,因为学生是最信任老师的,所以教师更要做到细心、耐心,因为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

学生的成长呼唤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教师工作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而学生又有一种特殊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臵,由此我们老师的责任和使命就要建立在自身的一言一行中。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老师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小至办公桌上一本书的放臵,教室内书写完毕的一个小粉笔头的处理,大到对社会对国家的态度和言语都会影响的学生,所以我们要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同学们,作为学生你们的责任是不是也应该从小事做起呢?每天问一问自己,今天我充分利用时间了吗?上课的时候积极动脑了吗?今天我独立完成作业了吗?不懂的问题解决了吗?今天班级任务完成了吗?我主动帮助同学了吗?今天父母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们是否想到父母辛劳。

同学们,你们就如同一枚枚等待被点燃的火种,作为人类灵

魂工程师的我们其主要责任和使命就是如何用我们的星星之火去燎原,去引得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段话: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责任。这段话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责任的重大。我,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责任感就是要对学生负责,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用自己的真心、真情、真爱去实践肩负着的责任!

教师是春蚕,是红烛,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人。古往今来,圣贤雅士无一不因尊师重道而受人敬仰,更因能够以己之力,教化众人,成为人师而无比骄傲和自豪。那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长大后就成了你》,至今还在街头巷尾传唱,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儿时的我就是其中的一员,小小的心里早就有了一个为人师表的梦,为此我努力,努力,再努力。中师三年刻苦拼搏,扎实基础;大学三年,博览群书,勇于实践。不断充实自我,以知识武装自己,为圆梦时刻准备着。从今我终于如愿以偿的登上了三尺讲台,从陌生到娴熟,从迷茫到从容,从浅浅的喜欢到深深的爱,四年半的从教经历,几多繁忙,几多清苦,让我深深地意识到,在诸多光环笼罩的背后,教师这一职业又被赋予了太多的责任和使命!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是人们对教师这一行业的职能诠释,更是对每一位教师所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教师作

为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最基本的职责就是授与学生以知识,使学生智慧的成长。这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又谈何容易。

教师的工作是有不同的应对能力的,班级里学生的性格不同,学习方法不同,老师教育的方法也不一致,对待性格比较胆小腼腆的学生,就应该。多给他们一些表扬和鼓励,让他们积极参与班集体里的活动,多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恒心。对学生的关注要持之以恒,对做得好的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和鼓励。要有耐心,不要怕反复,作为老师要有一股韧劲,要有恒心。要在老师的期待中让学生学会自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对自己充满希望让他们走出自卑,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变得有自信,那么从任何事情上就会积极主动起来,就会表现的大胆,敢说敢做了。对于一些特殊的学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就是对家长的负责,他们是家庭的百分之百,也是我的全部。

我坚信,只有以深沉之博爱和负责之态度来面对工作,才会将教师做到极致,在他自己及身边的人看来,教师就不仅是一个职业,也不仅仅是一门专业,而是充满乐趣和艺术的事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走在学生的前面,努力学习,尽快适应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此外好要努力创新,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在短时间内出高效率。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找到适合于每个班级、每个教师、每个学生的最优教学方法,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教书育人是我崇高的使命,一直以来,人们对教师的评价都很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有人说教师甘为人梯,默默耕耘;有人说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还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在职业,我对这份职业有极高的热情,真正的爱学生,喜欢倾听学生。

在新的学期,我们的任务会更加艰巨,所以,我们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我一直坚定自己的信念,要以热情和爱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以高度的教师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自身的成长。

篇8:学术共同体的理论责任与价值自觉

一、“文化强国”与学术共同体的理论使命

理论及其价值取向,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社会发展道路的旗帜,理论是“一种特有的思想先导作用,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或社会危机时期,意识形态常常成为社会动员人们向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前进的一面思想旗帜”[1]。一个国家必须要有成熟的理论或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发展,指导道路选择。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思想理论,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及其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发展道路。十八大报告强调说:“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应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道路自信必须建立在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基础之上。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想要秩序,要发展,就需要建构正确的成熟的理论体系并在其指导下合理发展。理论和文化主导社会的思考,主导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方式。中国要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就要构筑并坚守自己的理论基础和价值信念。

在这个意义上,学术共同体的理论研究和价值传播,是社会形成理论支持和共同价值观的主导因素。目前我国社会理论环境以及国际文化竞争格局处在复杂多变状态中,学术共同体更应承担对中国理论构建和传播的责任,在理论构建、理论把握、理论教育中,更多一份对理论和文化的价值“自觉”。

高校学术共同体,尤其是从事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研究的学术群体,由于其独特的工作性质和职责身份,在理论建设和理论教育方面就更加任重而道远。教学研究者的理论、观点及教学研究实践,自觉不自觉地都在从理论层面、价值观层面影响着大学生和社会公众。高校学术群体在研究和构建理论的同时,还担负有“教育”职责。这意味着高校学术群体首先对自己的职责身份要有一种“自觉”,即意识到自己的研究和教学既要出于自我个体的学术兴趣,又要考虑对国家社会发展以及教书育人的理论责任。高校的教育功能理念意味着理论“自觉”不是个体的事,不是一代人的问题,而是“百年树人”的事。高校学术群体不同于一般学术主体的地方,在于他们具有的“双重”职责,他们是研究者,也是“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主体。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传道,在所传之“道”中,有如何做人的德性伦理问题,有树立何样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有对社会、国家的负责担当的认知或自觉问题,其中当然也包括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的认知、自觉和自信的问题。这一切都离不开传道授业者的理论研究和理论把握,而大学生就是在高校这种教育和熏陶中吸收知识、培养品性、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和理论,并培养起相关理论功力和思维能力的。

所以,如果说一般的学术研究者可以任由自己的理论兴趣展开任意研究,学术界本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也应鼓励学者进行自由的、创新性的研究。但高校学术共同体有一个如何理解和把握好“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的问题。高校学术群体在理论研究中可以自由创新,但在课堂上对学生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及其理论,这些价值观和理论对学生的人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社会是否有积极作用,就值得深思并把握价值分寸。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给学生传递积极的、对国家社会发展有益的理论和知识,传递积极的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培养他们正确的理论方法和思考方法,使大学生成为集知识能力、价值选择能力和责任能力为一身的人才,成为能够对自己人生负责,也能够对国家社会负责的人才。这样才能不负教育者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职责使命。

高校教育中学术共同体的理论责任和价值自觉要求,不仅针对“两课”教学,其他教师及其课程,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和教研者,也都应对学术研究和学生教育做一定的“自觉”把握和分别。文化尤其是社会科学文化,是有价值属性的,而教书育人也离不开价值观及其理论教育。何况高校教育中也有一个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及其理论进课堂的问题。

事实上许多国家都将社会价值意识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此建构社会思想理论支撑,整合社会共同价值观。在美国,也很注重向美国国民尤其是美国青少年灌输国家价值意识,进而培养美国公民的国民精神。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说:“美利坚是一个高度注重意识形态的民族。只是作为个人,他们通常不注意他们的意识形态。因为他们都赞同同样的意识形态,其一致程度令人吃惊。在表达对民主意识形态信仰方面,美国人比世界其他任何民族都更一致”[2]。韩国政府也一直坚持将道德课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课程,其内容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完善,但其始终将韩国价值意识教育作为最核心的内容[3]。

另外,如何更好地传授理论和价值,在“传道”方式上做不断思考和跟进,也是一种自觉,而他国隐性、渗透的价值观教育方式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隐性教育强调让学生在“无意识”的境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葛兰西认为:意识形态教育有时候是“心理学的”,实现“文化领导权”的方式是采取“弥漫式的”、“毛细血管式的”长期渗透和潜移默化[4]。他国在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时也很注意借助“第二课堂”资源。教育不仅在课堂和书本上,也在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中。如美国就很注重学校、家庭、社区、教会、政府、传媒等形成的教育合力,韩国更是明确提出了“体会”式教育,日本则更注重全国教育的一体化,建立学校以及文部省、都、道、府、县、市、盯、村教育部门多元一体的青少年教育体系。“树德莫如滋”,学校教育者在理论和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方面,应借鉴他国隐形和渗透式的教育方式。

二、国际文化竞争中的中国理论自觉

不管我们意识到没有,今天的理论文化竞争力已和政治、经济、军事竞争力一同,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织部分,并日益凸显为更重要的“核心软实力”。在一些话语表达中,文化意识竞争甚至被喻为和军事、经济“战争”类比的第三种“战争”。美国著名学者爱德华·萨义德将文化和帝国主义实践直接联系起来,他明确指出:在帝国扩张的过程中,文化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5]。

对于“文化帝国主义”,许多西方学者早有“自觉”。在哈佛大学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力的必读书之一《哈珀现代思潮辞典》中,“文化帝国主义”被界定为“运用政治和经济力量,在牺牲当地文化的同时宣扬并传播外来文化的价值和习俗”[6]。美国历史学家阿瑟·施莱辛格在研究美国传教历史时也用了“文化帝国主义”(Theories of Imperialism)概念,并指出传教士在传播中没有使用经济或政治方面的权利,但是他们的传教行为反映出美国文化对其他民族的思想和文化的有目的的侵入[7]。

国际关系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明,文化冲突或理论竞争“就在那里”,不同文化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各自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和激烈,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巧实力”,已被各国共识并争相纳入本国国际战略大思路。

冷战结束后,一些西方政治学者开始研究新格局下的新问题,亨廷顿提出著名的“文明冲突论”,其论点有三:一是提出冷战后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将会占据国际政治问题的中心;二是指明和西方文明产生冲突的是儒家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三是警示美国等西方国家,要想保证西方文明的秩序和发展,必须警惕其他文明的崛起。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对美国甚至全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约瑟夫在“软实力”系列理论阐述中对美国应运用的“软实力”做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并强调软实力资源“主要来自三种资源: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当它在海内外都能真正实践这些价值观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被视为具有合法性及道德威信时)”[8]。所以,理论建构及其国家、国际影响力的问题,对走什么样的国家道路、怎样发展本国文化和价值观十分相关。

一切都表明,理论实力或文化意识的影响力已在国际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事实上前苏联的解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理论新思维和意识形态的改变是一个重要原因。日本学者堺屋太一在《历史的波澜》中提出:“任何政权,只有两种情况会使它发生毁灭性的大变革,那就是丧失治安的能力和人们不再信任支撑它的文化”,他认为“使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走向崩溃的其实是”变化了的“社会主义文化”[9]。

布热津斯基是美国前总统的安全顾问。国家安全顾问超越军事和经济领域,开始关注和考虑如何布局“文化”棋子,确实因为当今世界理论文化已成国家安全问题中的重要元素。这一点在美国“9.11”事件之后更成为西方世界的共识。布热津斯基在他的《大棋局》中提出了“文化统治”概念,他说:“当前,美国前所未有的全球霸权没有对手”,“虽然大大得益于它的民主原则和机制的吸引力,美国的全球体系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对依附它的外国精英们行使间接的影响。由于美国主宰全球通讯、大众娱乐和大众文化的巨大但又无形的影响,也由于美国技术优势和全球的军事作用的潜在的有形影响,以上这一切都得到了加强。文化统治是美国全球性力量的一个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方面。不管你对美国大众文化的美学价值有什么看法,美国大众文化具有一种磁铁般的吸引力,尤其是对全世界的青年。它的吸引力可能来自它宣扬的生活方式的享乐主义的特性,但是它在全球的吸引力却是不可否认的。美国的电视节目和电影大约占世界市场的3/4。美国的通俗音乐居于同样的统治地位。同时,美国的时尚、饮食习惯甚至穿着,也越来越在全世界被模仿。因特网用的语言是英语,全球电脑的绝大部分点击动作出自美国,影响着全球会话的内容。最后,美国已经成为那些寻求高等级教育的人的圣地,有近50万的外国学生涌向美国,其中很多最有能力的学生永不再回故国”[10]。在美国的全球“大棋局”布局中,美国的文化战略正通过电影、电视、音乐、语言、互联网、教育以及生活方式的影响而全面展开。

在这个关注“文化统治”和“文化软实力”的国际竞争时代,在世界多元理论体系和世界意识形态复杂格局中,中国应怎样关注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及自我国家安全问题?国家安全问题中文化理论具有怎样的地位?中国应走什么样的社会发展道路?坚持什么样的理论和价值观?对这一切,中国的学术共同体都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自觉意识。在国际多元理论意识竞争背景下,中国学术共同体更要强化对“中国理论”和中国特色价值体系建设的“自觉”和“自信”,注重构建中国理论及其文化的软实力。

价值文化软实力不仅在国际竞争中越来越被重视,在国家的社会整合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社会整合”(social integration)是社会学功能结构学派使用的一个核心概念,旨在表达社会中各因素和各部分系统化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和结果。社会学功能学派大师T·帕森斯认为社会运行涵盖四个子系统,即文化系统、社会系统、人格系统以及行为机体系统。他认为一个社会只有拥有上述四个基本功能,才能维持其秩序和稳定。在四个功能中,帕森斯尤其强调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文化系统”在功能结构理论中占有突出位置。而文化系统中,理论价值模式最为核心,它定位文化系统的性质,为社会制度、规则秩序的合法化提供最直接的论证。

帕氏清楚意识到社会整合与该社会的“共意”或“一致性”有多重要,认为正是社会成员认同且受其影响的共同价值观,能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凝聚力将社会成员整合在一起。帕森斯说,如果过多的社会成员拒绝社会共同价值观,社会离心离德严重,社会稳定就将会崩溃。这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1]正因为如此,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12]今天中国社会是否存在共同价值观?应当怎样建构核心价值体系并在理论教育中落化?都是学术共同体必须思考且落化在自己的教学研究中的问题。

理论文化的“自觉”包括对自我文化特质的把握、建构和自信,也包括对中国文化在国际格局中地位和竞争影响力的清醒把握。有学者强调要注重用中国的话语范式研究看待中国文化,不用言必称西方,要和世界文化沟通对话,但不应迷失自我文化。

三、中国特色理论构建中的自觉与自信

理论辨析和理论构建也是学术共同体“自觉”的责任要求。在当前中国“文化强国”战略部署中,要关注并改变我们理论储备相对不足的状况,在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任务中,中国特色的“理论构建”应是重中之重。总体看,中国理论已有基本的框架和体系,从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可见,国家层面对国际竞争中文化实力重要性已有越来越多的自觉意识,但在某些具体论域层面,仍感还缺乏应有的成熟理论,许多问题没有研究深透,许多理论没有构建起来,许多思潮没有厘清,许多道理没有讲清楚。

文化尤其是社会科学理论文化是有价值属性的。汤林森在《文化帝国主义》中探讨了文化属性问题,指出资本主义文化的确有使世界同质化的倾向,但“资本主义是一个‘经济-文化’体系,其经济组织根据财产制度与商品生产出来,其文化的根本事实则是买与卖的交换关系,已渗透到社会的大多数层面”[13]。资本主义文化中那些全球“同质化”的东西,如环境理念、效益理念、民主平等、诚信道德、艺术文化等,都是人类共同价值财富,中国文化在参与共建也吸收共享,但汤林森所揭示的资本主义本质属性的那些关乎道路选择的东西,我们就不能不加辨析地照单全收了。

社会理论有价值属性,中国理论建构中不仅要张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优秀传统价值,还要凸显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主张。曾经一度,“价值中立”主张曾在我国学术研究和理论教育中产生了不小影响。价值中立思潮在西方社会曾有过很大影响,但在实践过程中,理论局限使该理论逐步走向衰落。问题主要表现在:价值共识以及社会凝聚力被瓦解;责任漠视和极端个人主义泛滥;引发了更多的社会价值模糊。无导向的价值教育,使受教育者的价值观出现虚无化、功利化、非理性化等倾向。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的道德教育对主张价值中立的“价值澄清”理论进行了彻底反思批判,以传导核心价值观的“品格教育复兴运动”逐步兴起。诺奖得主缪尔达尔就“价值中立”主张也曾指出,“努力逃避价值观念是错误的,并且注定是徒劳的和破坏性的,价值观念和我们在一起,即使把它打入地下,它们仍然指导我们的工作”[14]。社会政策资深学者蒂特姆斯也指出:“以中立的价值立场讨论社会政策是没有意义的事情。”[15]

“价值中立”理论主张学校教育不能简单采取价值灌输的做法,强调在教育方式上给受教育对象一定的思考空间,这是值得吸取的合理部分,但这不意味着要否定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所以,学术共同体尤其是高校学术共同体,作为同时承担学校教育职责的主体,应对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中的价值问题做更多思考和辩证,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价值体系和理论文化,这是我们的学术共同体应有的理论自觉。

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结构和阶层发生了深刻变迁,全球化背景也使各种理论、文化的交流或碰撞更加活跃,中国社会各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多样变化,涌现出各种理论和思潮。理论的活跃是文化大发展的表征,而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也表现在对多元文化的包容程度上,但包容多元性文化和多样性价值观,不等于说不要社会理论的主导,不要共同价值观原则。一个国家、社会要想有序和谐发展,就必须在多样性价值观和多元性理论文化中,找出其中的“最大公约数”,确立起符合中国实际的主导的理论体系,即构建出核心理论基础和共同价值观。

主导价值观和基本理论指导对一个社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是社会成员整合凝聚、维持社会秩序运转的精神根源。葛兰西曾将理论意识形态的凝聚功能比作“水泥”,他说:“保持整个社会集团的意识形态的统一中,意识形态起了团结统一的水泥作用。”[16]理论意识及其核心价值就在为整合中国社会发挥着重要凝聚力。主导理论和价值观还是指导社会合目的发展的理论基础。法国早期社会学家迪尔克姆(Emile Durkheim)在研究社会整合问题时提出,社会理论的“失范”是引发社会无序、松散、人们迷茫甚至自杀的重要原因,指出在社会发展变迁过程中,在传统社会的文化信仰、价值规范变化瓦解的同時,新的价值观及其理论文化如果还没有完全跟进建立,就会产生理论及其价值文化“空场”、“失范”的社会阶段。美国社会学家默顿进一步把“社会失范”的含义由“无规范”诠释为“规范冲突”,认为不同的社会理论的冲突,以及文化蕴含的价值目标同当下社会的制度环节之间的游离,是造成社会无序和失范的重要原因。

无论怎样表述,都说明社会理论及社会价值观如果发生缺位、失范或冲突,就会在变革时代引起社会无序和紊乱。所以,中国的学术共同体一方面要厘清各种思潮的理论本质和正负影响,还要在中国转型期积极构建中国发展需要的新的理论文化体系,并在理论指导、传播和教育中不断凝聚共识,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撑。

综上所述,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重要时期,中国社会的秩序整合,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以及发展国际影响力,都亟需系统而成熟的理论指导。“软实力”集群理论中,许多思想者说,在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社会理论意识、共同价值观、文化传统、伦理道德等软性或潜在因素,比社会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等硬性或显在的因素更具积极意义。诺奖得主、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道格拉斯·诺斯在其《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成就》一书中说,就对社会治理的作用发挥而言,法律和制度的“正式制度”和理论文化价值体系的“非正式制度”,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在一定意义上,从共同价值观、理论文化层面产生的非正式制度力量,对社会和谐治理、有序发展,对引导社会成员自觉接受社会规则约束,具有更加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雪绒花音乐课件下一篇:警惕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