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工作建议

2022-07-04

第一篇:基层党建工作建议

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建议意见

在今后工作中,我区基层党建工作应继续围绕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这一目标,抓住“以民为本,为民服务”这一主题,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带动,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保障,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二)抓创新,探索区域化党建新模式。借鉴先进街道经验结合街道实际,镇、各街道继续探索区域化党建“1+N”模式,加强与辖区单位的沟通联系,力争与驻辖区行政事业单位及企业成立联合党委,同时建立健全定期学习、组织活动、经验交流、信息通报等相关制度,努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三)抓实效,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推动作用。立足当前街道重点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机制,着力做好“四个结合”:与维护辖区安全稳定相结合,与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相结合,与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

(四)抓服务,不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发展。继续开展“解千家困,暖万人心”结对帮扶活动,着重做好先进典型宣传,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创先争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把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作为活动的落脚点。

(五)抓学习,逐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一是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作用,定期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观看;二是加大强化社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重点培训政治理论、党务、维稳、拆迁、民政等方面内容;三是进一步完善组织学习制度,探索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

三道坎街道办事处党工委

第二篇:基层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

根据区委组织部《关于征求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的通知》文件精神,我社党委对照七个方面的问题,深入基层广泛征求系统内党支部、党员的意见、建议,现将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汇总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党员教育培训缺少制度化,内容形式有待创新。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形式和内容的选择上趋于多元化,对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机关党支部比较重视业务技能培训而忽视思想政治理论培训,党员培训往往采取大课堂的讲课制,对学习者缺少吸引力,因此迫切需要改变原有的方式和方法。

(二)党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党员的先锋模范、示范带头作用还需充分发挥。机关党建工作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主要取决于党员素质的提高,现在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削弱,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有待进一步加强,党员对自身的要求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意见建议

(一)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方面。

1、对支部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要坚持年初有目标、年中有考评、年终有考核。经过绩效考核可以总结经验、找到差距、改进工作。

2、坚持“三会一课”要形式多样化。可以到党员教育基地进行党的传统教育;可以开展向身边爱岗敬业的同志学习,近距离感受到身边人说身边事,激励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

(二)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方面。

1、党员设岗定责,民主评义工作要做到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用党章对照检查自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和加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关爱困难党员“一卡通”,对困难到了帮扶作用,减轻了困难党员的经济负担,改善生活质量。

(三)机关党建方面。

1、要以服务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在落实机关党建责任制上下足功夫。实施“一把手”工程,强化主要领导抓党建促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进一步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机关党建工作成效评估体系,完善考核标准,严格奖惩措施,使机关党建工作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确保机关党建工作落实于日常工作之中。

2、加强学习培训、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务干部的整体素质。通过定期举办机关党务干部培训班、组织机关党建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加强对机关基层党组织书记、委员的党建业务培训,帮助他们找准机关党建为经济、业务工作服务的途径方法,以先进带动后进,以点带面推动机关党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三篇: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陈 文 祥

近年来,随着先进文化理念的深入人心,基层文化工作总体呈日新月异、方兴未艾之势。人们富而思文、富而思学、富而思乐,已成为当今农村现代农民新的流行风。然而,与真正的先进文化要求相比,仍有一些不良因素制约着我国乡镇先进文化建设的步伐。据笔者调查思考,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瓶颈。

一是阵地在萎缩。2002年,全国乡镇机构改革,基层文化阵地起了质的变化。有的不愿背“文化”这个靠财政供养的包袱,将其晾在一旁,甚至关门歇业;有的重抓有效益的有线电视而轻视文化;有的人为了偿还过去文化建设中所欠债务,不惜杀鸡取卵变卖少得可怜的固定资产;有的人错误认为“文化”建设得不偿失,将仅有的文化阵地用来办企业、租赁搞创收等等,不一而足。而作为最最基层的村组文化阵地,随着撤村并组的改革大多数村部文化活动室,连块牌子也不复存在了。

二是人才在流失。在我国农村,会吹拉弹唱的文化人,曾经风光无限。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加之文化、广电行业的合并,这些基层文化人才, 在大批的悄悄地流失。有的因工资长年支不出不得不外出谋生;有的因工作环境不宽松工作无法开展不得不改换门庭;有的因文化工作清苦报酬低而另谋高就。更多的因为没性质没编制而被扫地出门,而作为农村“泥腿子”文艺人才,绝大多数受经济利益驱动而大量改换门庭另谋出路。

三是经费在减低。“有钱上项目,没钱排节目”。这是农村文化建设中普通存在的一种不良现象。农村经济建设成了第一要务,各层各级干部,整天想的、忙的全是办工业、上项目、抓经济,而对文化建设;有人认为文化建设有效益也是社会效益,往往吃力不讨好,不如重“工”轻“文”;有人认为文化建设是软指标,投入少点无关紧要;也有人认为搞文化建设难出成果、难出政绩,没出息。不如其他见效快。于是乎,人们重视文化建设的热度就弱了,标准就低了,经费投入“短斤少两”成了通病,经费一年比一年低也成了流行病。

四是活动在减少。“活动,活动,不活不动,一活就动。”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要求自然也变得愈来越高。而有的地方至今广播不响,有的地方长年听不到锣鼓响,有的地方甚至全年搞不上一二次文化活动,于是,一些脱衣舞、荤段子等社会“丑文化”便在农村粉墨登场,这不正是群众文化生活贫乏所致吗?

上述情况表明,乡镇文化建设尽管主流是好的,但的确存在一些不良因素,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扬长克短,才能使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才能使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发挥它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应有的作用。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与体会,为此建议:

一、以人立文。从工作实践来看,从事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人是第一关键。俗说,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想立好文化这张牌,选人用人至关重要。无论是从事文化建设的人,还是领导文化建设的人,都必须具备精通文化、酷爱文化的素质。在一个乡镇,要挑选一名直至数名素质全面的文化人,能胜任几万甚至十几万人口的文化生活服务和

建设,这并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经济贫困地区、文化落后地区。然而,有人就不把这当回事,有的地方无关紧要地配个把人撑门面,有的地方抽用外行来混日子。有的地方将此作为安乐窝安排亲朋好友占摊子。结果,往往是懂文的人不引进,爱文的人进不来。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从振兴文化事业的高度出发,不拘一格,打破常规,将懂文爱文的人引进来。对新入行的文化人,应该千方百计、百计千方创造条件,让这些人尽快进入角色。尤其目前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后,不少文化新军更急需“扩能”、“充电”。更重要的一点,作为文化人,要甘于吃苦,乐于奉献。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懂人、爱文,文化建设征途中尽管有坎坎坷坷, 就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

二、以财壮文。如果说近年来,我国乡镇文化建设仍有不如人意之处,关键的关键是受财力瓶颈制约。文化建设、文化活动、文艺创作、文化产业、文化投入,没有一样不与资金牵连。经济条件好的乡镇,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多,工作就生机勃勃。但目前,除苏南和沿海发达地区外,多数乡镇财政资金紧张,我们要做好壮大基层文化建设这篇大文章,其难度可想而知。一方面,积极赢得地方政府财力支持,。如果我们一昧地当“伸手派”、“望天收”,就打不开文化工作新局面。我们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与地方经济实力强的单位和部门联姻,联手打造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和家庭文化,通过联办节目、冠名展览、巡演等形式,众人拾柴,寻求财源,拓展财源,多途径吸纳发展文化的资金。

三、以文养文。当前,乡镇文化建设,单靠走财政这支“独木桥”已经行不通,而应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思路,

尤其是不断改革的今天,我们在全力搞好“三送工程”的同时,必须学会经营文化,不但要追求社会效益,更要注重经济效益。文化建设也要面向市场,这就要求广大文化人动脑筋、想办法,从实际出发,积极走以文养文新路。除正常开展书报阅览、图书借阅、弈棋、乒乓球、台球、游艺、展览、板报、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外,还可创办文化商店、书画服务社、打印社、舞厅、录像厅、网吧等文化相关经济产业,不断壮大自身经济实力,以文养文,以文育文。

四、以特兴文。搞乡镇文化建设,切忌单打一,不要千人一面,众人一调。由于乡与乡、县与县之间经济实力、风土人情、发展思路等不同,我们要想振兴一方的文化建设,就不能照搬照套、人云亦云,应该大胆改革,敢闯敢干,在特色兴文上做足文章。多打特色牌,多打名优牌。诸如民俗文化、区域文化、旅游文化、民间文化,都应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还有什么杂技之乡、书画之乡、戏剧之乡、武术之乡等等,更应因势利导,发扬光大。总之,作为文化人,应该从自身实情出发,创新思维,积极探索,走出一条适合自身文化建设的特色之路。

五、以武待文。基层文化工作说一千道一万,一方面,真抓实干是关健。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能否有以武待文的态度。所谓武,就是重视要硬,投入要硬,考核要硬。而不是说在嘴上,停留在口号上,写在墙上。如果我们能拿出招商引资一半的劲头,基层文化工作就不可能没有翻来覆去的变化,就不可能没有日新月异的一天。

作者简介:现为江苏省建湖县庆丰镇文广中心主任、书记,

编辑职称,时评作者

通联:江苏省建湖县庆丰镇文广中心陈文祥

第四篇:基层统计工作存在问题与建议

县乡基层统计是统计的基础,是政府统计数据的源头。目前,县乡两级基层统计体制不理顺、调查体系不健全、调查方法落后、调查工作效率低、抗干扰能力弱、数据质量差等问题日渐突出,致使县乡两级统计工作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统计工作任务繁重。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主要有各专业的定期报表制度,其中部分专业还细分了规模以上的全面报表制度和规模以下的抽样调查制度,这些都要求基层统计工作人员每月或定期完成。同时,我国现行还有三大普查:五年一次的经济普查、十年一次的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普查年年有,中间还穿插人口抽样调查、住户抽样调查、劳动力抽样调查等各式各样的调查,给基层统计部门造成了沉重的压力。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基层工作人员几乎用全部精力应付报表,很难有更新知识的机会和时间,其业务技能、人员素质无法跟上统计事业飞速发展的需求,从而影响了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二)经费的不足无法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主要表现在经费保障不力,特别是乡镇没有把统计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目前乡镇计生办、司法所、财政所、民政办等单位上级均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而统计部门多年来基本上未给任何扶持政策和资金。

(三)统计人员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主要表现在:一是统计力量不够。县乡两级统计机构人员编制不足,县级由于受编制的限制,不能及时充实新鲜血液,从而制约了县级统计工作的发展,也不能满足统计事业改革的需要。乡镇虽然有专职统计人员,但他们大部分专职不专业。部分企事业单位未配备专职统计人员,有的虽然配备了专兼职统计人员,但人员变动频繁。二是统计工作人员不适应新时期工作的要求,队伍战斗力不强。从县局来看,业务人员中既熟悉业务,又能独立运用电脑进行文字、数据处理的很少,个别业务人员虽参加统计工作多年,但是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影响,已不能适应统计工作的需要。三是统计人员的政治待遇制约统计工作的发展。对于统计队伍,由于受统计管理体制和统计工作环境的限制,统计人员因业务工作出色而被提拔到领导岗位的很少,影响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特别在这次换届选举中,乡镇统计人员由于受事业编制的影响,很多优秀的统计人员未被提拔到领导岗位。

二、几点建议

(一)确保各项统计调查经费落实到基层。在统计经费的安排上,国家、省、市开展的抽样调查及一些临时性调查,按照谁主持调查谁负责经费的原则,做到调查项目与调查经费相配套。对于普查,应以法律的形式对普查的种类、经费负担和标准予以规范,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担。

(二)改善县乡统计工作环境。国家和省、市要加大对县乡统计的投入,改善办公条件,调动业务技术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积极性,各乡镇、企事业单位要配备高素质统计人员,并保持基层统计队伍的稳定性,重视和加强基层统计员的培训,充实统计业务、统计法规和电脑操作及其他知识,使基层统计员能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完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和完善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建立一套以基本单位名录库为基础,指标数量不过多、组合功能较强、易于操作,能准确、及时反映市场经济运行状况的统计报表制度。加快抽样调查替代全面报表制度的步伐,大力改革以全面报表制度为主的统计方法制度,合理安排好各个普查的时间以及每个普查的周期,普查经费应主要由国家和省级财政负担,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高普查工作效率,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四)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统计信息化建设是统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实现统计信息标准化、数据通信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服务社会化,有利于减少基层负担,促进部门沟通,同时也能为党政领导、社会各界提供及时、准确的统计服务。为此,必须做到:一是建好统计信息网,配备计算机及相应的网络设备,建设好便捷通畅的统计网络环境;二是建好统计数据库,充分利用基本单位统计资料,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标准数据库和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等大型普查和专项调查为基础的普查数据库;三是用好统计通用软件,加强基层统计人员的计算机业务培训,使广大基层统计人员熟练掌握统计通用软件并广泛用于统计工作实务。

(五)加大执法力度。《统计法》是统计的尚方宝剑,要重视在工作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同时,要结合普法工作,做好统计法律法规宣传的再深入,进一步增强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在基层统计员心中真正树立起按时上报统计报表是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对那些不按时上报、屡次迟报、拒报的单位或个人,对那些在统计上弄虚作假行为的单位或个人,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充分利用《统计法》赋予的权利,及时启动法律程序,加大对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维护统计工作的尊严。

第五篇: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偏弱。“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的中心工作要落实到基层农村,关键在支部。就**镇而言,村支部班子在力量配备上已显不足,班子成员整体素质不高、年龄老化、结构不平衡问题已经凸显。经统计,**镇22个村支部书记平均年龄为44岁,学历主要以初、高中为主,其中大学毕业生只有1位。在当前这个信息化时代,村书记的知识储备以及理论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村的战斗力、发展潜力,知识理论水平不高的村书记对于理解政策文件的水平、深度有限,无法很好地起到带头作用。加上村内事多人少、待遇不高等因素,直接影响村班子整体战斗力的发挥。同时,受农村党员流动性大、外出党员多、村支部主动抓党建意识薄弱等因素制约,导致**镇村级党组织在落实“三会一课”、召开主题党日等方面效果欠佳,存在请假、缺席、代会等现象。

二是基层基础保障不力。村级组织建设投入不足,政策资金配套存在“撒胡椒面”现象,难以捆绑统筹使用,造成硬件建设滞后,如村部建设、远程教育、党建配套设施等较为落后;近几年来,随着各项重点工程的推进,各村干部的工作量明显加大,而不称职村社干部“停职教育”暂行办法实施也让村干部的干事热情显著增强。但与之不匹配的是村干部报酬明显偏低,特别是几个大村、重点村,村干部面临“人口多、项目多、困难多、工作难度大”等问题,工作异常辛苦,而村主职干部每个月只能拿到2000多元干部报酬,其他村干部甚至难取分文;村级运转经费是保证村组织正常开展工作的重要经济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此项支出数目越来越大,运转经费数目的增长明显没有跟上,这就削弱了村内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实事的能力。

三是党员教育活动“形式化”。少数村书记认为基层党员教育活动难搞,或者教育效果微小,对于上级安排和工作,总是有选择执行,浮于表面,没有实质性进展。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比较松散,没有制定有效的约束机制,少数村民主评议党员走过场、不规范,把民主评议会开成评先评优会,难以评出不合格党员,对不合格党员没有有效的处理办法和措施,对新进的党员把关不严,严重影响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四是工作上协作和担当意识不强。基层干部事务性工作较多,往往容易忽视与群众面对面的交心谈心,在工作上,相互之间沟通协调不够,导致村班子之间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下降。有的基层干部过多的考虑个人利益,不愿意承担责任和义务,想法设法逃避矛盾。

二、

建议

一是加大农村优秀干部录用公务员力度,解决基层干部“有所盼”的问题。目前,我市每年从村干部中录用公务员的数量不足1%,建议扩大优秀村干部的公务员录用比例,选拔特别优秀的进入镇领导班子。

二是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标准,形成初步增长机制。既要提高在职村干部报酬标准,又要提高离任村干部的生活补贴标准,按工作职位、工作年限扩大补助范围。

三是增强班子服务意识,基层党组织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要把精力放在服务群众上,善于与群众谈心交心,征求群众意见,夯实班子在群众心中的基础。

四是勇于担当作表率,面对困难,敢于担当,在工作中要雷厉风行,遇到困难,全体干部相互协作,攻坚克难。

五是整合基层党建资源。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整合各职能部门资源,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工程,把“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打造成农村基层党建品牌和示范点。

上一篇:基层党组织建设年下一篇:简爱作品赏析书评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