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监管发展历程

2022-07-25

第一篇:药品监管发展历程

食品药品监管发展历程

2009-01-11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我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极大地提高了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维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1978~1998年: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建立,药品监管逐步向法制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1979年国务院颁布《食品卫生管理条例》,1983年颁布《食品卫生法》(试行)。1978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药政管理条例(试行)》。1981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医药管理的决定》。1984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药品管理法》,从1985年7月1日起施行,将药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国家对药品的监督管理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并逐步得到完善。

为了推动食品药品市场繁荣,一方面,国家加大市场整治力度,先后两次在全国范围整顿药厂以及制售假劣药品和乱开办企业、市场等问题;另一方面,放开购销政策,完善生产流通体制,为食品药品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1998~2003年:食品药品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法制建设、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国家药品监管部门针对药品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制定规章制度,同时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完善药品研制、生产、流通环节的质量管理规范,全程加强药品质量安全控制。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2000年,药品监管系统开始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药品监管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2000年,《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对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制和生产、经营和使用及医疗器械的监督做了详细规定。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药品管理法》,并于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2002年,《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出台。与此同时,药品监管部门建立健全了药品检验检测体系,探索实施了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重要监管制度。

2003年,国务院实施新一轮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在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基础上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并赋予了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事故的查处”职能。

三、2003~2008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政府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在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工作模式上进行了积极而深入的探索。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始终坚持做好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抓手”的定位,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建设,努力完善综合监督工作机制以及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大力整合食品安全监管资源,全力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与此同时,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按照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积极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为建立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此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就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实施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基础建设规划》,制订了《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部署了全国范围的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建立了“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着力解决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

用药。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的重大部署。

随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深入,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突出强调把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监管与服务的关系、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关系,创造安全消费的社会环境和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坚决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政府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

药品质量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因此,药品质量必须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把质量不合格的因素和引起质量不一致的因素处理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原料、辅料、包装材料、已生产环境及工艺条件,对生产中的每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同时要求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严格生产操作技术规范,严把质量观,加强对药品生产达标验证工作的领导与管理,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素质,以达到保证药品质量的目的。

鱼尾纹是一个人身体上最先表现年龄的眼部皱纹,细小的皱纹无意中暴露了你的年龄,那么如何才能去除鱼尾纹呢?下面为你推荐如何通过按摩去除鱼尾纹。

一、按摩要点

按摩时,涉及到的三个穴位:攒竹穴、丝竹空穴、瞳子髎穴,可以参考一些穴位图解,按上去酸麻的地方就是了。

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帮助眼睛周围血液流通,将血液中的垃圾清除出去,使得眼睛获得更多的营养,皮肤保持弹性、紧绷,皱纹也就减少了。

二、按摩方法

第一步,将双手搓热,用手指轻柔的在眼睛周围轻柔,带动眼睛上的皮肤,旋转按摩几圈,然后依次按压攒竹穴、丝竹空穴、瞳子髎穴,然后从内眼角向外眼角按摩,可感觉到眼睛有紧绷感。

第二步,从下颚骨位置,用食指、中指按住面部皮肤,轻轻向上推,重复五次左右,然后仰头伸出脖颈,按摩脖颈,放松颈部肌肉。

第三步,食指和中指微开,从鼻梁处位置逐渐按摩到耳朵,再闭上眼睛,来回的按摩眼睛周围,可以有效的去除表情纹,也可以消除眼袋。

温馨提示:在起床后和睡觉前坚持一次,可以很好地去除眼角的细纹。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第三百一十条:本规范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对无菌药品、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等药品或生产质量管理活动的特殊要求,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附录方式另行制定。

《关于发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无菌药品等5个附录的公告有关管理事宜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1年2月24日发布):根据卫生部令第79号《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第三百一十条规定,现发布无菌药品、原料药、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及中药制剂等5个附录,作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配套文件,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因此,无菌药品、口服固体制剂的实施日期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同步实施,不存在延期实施。

奶粉对人工喂养的婴儿或者是断奶以后的婴幼儿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市售的奶粉种类非常多,如何选择一款合适自己孩子的奶粉,让父母们煞费苦心。

在此,我们介绍一些挑选奶粉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如何正确挑选奶粉

1、购买适合孩子年龄的奶粉:现在,大多数奶粉都按孩子的年龄段分开进行销售。比如:比较小的婴幼儿可以选择母乳化的奶粉,它里面的成分更接近母乳,吸收也较好。奶粉按年龄段的分类一般是:6个月以上、1-3岁、3-6岁等几个阶段。

2、购买前先看清保质期:在给孩子选购奶粉时必须注意保质期,越接近的日期越好。

3、选购奶粉需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如果经济条件好,可选择合资或进口的奶粉;而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只要选择正规的、规模较大的厂家生产的奶粉就可以了。

4、注意奶粉包装上注明的制造商是否是正规厂家。

5、挑选时先挤压奶粉的包装,查看是否漏气:如果漏气、漏粉或袋内根本没气,说明该袋奶粉已潜伏质量问题。

6、检查奶粉中是否有块状物:摇动罐体,如感觉奶粉中有结块物,则表明奶粉已经变质。

二、挑选奶粉时,父母常会出现的错:

1、不要过于追求奶粉的品牌:其实,品牌与品牌之间没有特别大的差异。基本上,所有的国产奶粉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价格虽略有高低,但从营养成分的角度分析,相差无几。同样,进口奶粉或合资奶粉,品质上的差异也并不是很大的。

2、奶粉的品质从外观上无法判别:很多父母自认为,挑选奶粉要挑“看上去有点黄的”,认为“奶粉越黄,说明奶的含量越是充足”。这种想法有失偏颇。一些奶粉中加入天然的色素,看上去也会比较黄。另外,现在很多奶粉里都强化了营养素,比如强化铁剂、强化维生素A、维生素D等,为了保存这些强化营养素,在包装上就进行了一些特殊处理,比如有些营养素要求避光保存,包装上采用一些非透明的材料来包装,父母在选购时就看不清里面的状况了。

3、不必过于关注奶粉中包含多少营养成分:目前市场上的奶粉,不管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只要是喂养1岁内婴儿的,各种奶粉中含有营养成分都大致与母乳接近。虽然,有些品牌的奶粉中强化了某些营养成分,但是对于婴儿来说,增加的营养成分并没有对孩子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因为除了喝奶以外,6个月以上的小孩还要吃辅食,许多营养成分在辅食中一样可以得到补充。由此可见,父母不必在选购时,为了某一两种营养成分而精挑细选了。

4、父母们不必为奶粉的加工工艺费神:奶粉的加工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工艺,而且无论是进口或合资奶粉、还是国产奶粉,它们的加工方式都大同小异。只要能得到国家批准,正常上市的,它们的工艺都是合格的。一般市场上出售的进口奶粉价格较高,这并不是因为进口奶粉与国内奶粉在营养成分上的出入所造成的,而是由于运输的成本、更高的利润、加工的过程中营养的丢失可能会少一些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所以国产奶粉的价位低,最主要的原因是成本低。

最后,选择配方奶粉还有一些个别性原则。比如:有哮喘、腹泻和皮肤问题的孩子,可选择脱敏奶粉;缺铁的孩子,可补充高铁奶粉;而早产儿则应选择易消化的早产儿奶粉。如果孩子腹泻,最好能立即换用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当然,这些具体选择最好是在临床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另外,一旦孩子适应某种品牌的奶粉,请勿随意更换。

Sergent Major是法国的一个著名童装品牌。Sergent Major服装以主题和故事为基础,每季变换。这些“故事”反映了品牌的价值观、风格以及创意——

• 总以孩子们的兴趣为中心

• 总与一年中的重要日子有关(例如开学季、圣诞节、春节、复活节等)

• 满足父母对质量和穿着舒适性的要求

• 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成就未来。

品牌简介: 这个故事源于童年时的梦想。

Sergent Major创始人、现任品牌主席Paul Zemmour先生,一直梦想着能拥有自己的事业。 梦想第一次实现于他和几个朋友合开的牛仔裤店。

受这初次涉足面料行业便小有成绩的鼓舞,他紧接着在巴黎开设了一家儿童时装精品店。通过销售物美价廉的商品,门店生意如日中天。

当他获取了足够的经验,Paul启动了更具雄心壮志的个人计划:创造自己的品牌。于是,Sergent Major于1987年成功问世。

品牌名:

Paul Zemmour想到了一个能历经时间考验的品牌名——Sergent Major。他以此同名向伴随世代法国学生学习生涯的传奇钢笔笔尖致敬,由此也可以看出品牌与孩子们的童年联系得多么紧密。

品牌标识:

最初Sergent Major的标识类似战争年代专门负责撰写的士官服装上的标志。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软化品牌形象,品牌标识的设计有所改变。2001年,全新的衣服标签式的品牌标识象征着其在纺织品行业所拥有的专业技能,同时,标识颜色也变得更温暖。到了2004年,Sergent Major历经了成长和变化,一个全新的、更具动感的图案诞生了,图案的组成元素非常具有标志性:帽子和钢笔尖。2007年,品牌标识中的条形框调整为现在的茄红色。

头发的生长速度因人而异,不同季节的生长速度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不患有各种脱发疾病的健康成年人头发每天生长 0.3~0.4 毫米,白天比晚上生长快。每月生长约0.9-1.2厘米,最快可达1.5厘米。夏季头发的生长速度会比冬季快一些。头发生长最旺时期,男性在20岁左右,女性在25岁左右。

在头发的正常生长生命周期内,所有的头发毛囊会以不同的速度更新,头发的生长是一种连续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 生长期:头发持续生长 2~4 年,平均每月生长约 1 厘米。头发的生长期最长的可达 25 年,所以才能看到吉尼斯世界记录中的头发长达 2 米的美女。

• 退行期:持续 2~4 周

• 休止期:持续约 2~4 月,休止期后期,头发将脱落,而脱落的部位将有新的头发开始生长。重复一个新的生长周期。

不同的药品贮存方法不同,有的需要密闭保存,有的需要防潮保存,有的则需要避光保存,有的需要低温冷藏。

OTC是英文Over The Counter的缩写,在医药行业中特指非处方药。我国对非处方药定义:它是消费者可不经过医生处方,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品,而且是不在医疗专业人员指导下就能安全使用的药品,可不需医师的指导自行服用。所以非处方药的药品一般具有安全、有效、价廉、方便的特点。其特点具体归纳如下:

一、不需医生处方,不在医生指导监督下使用。

二、适应症是患者能自我判断的病症,药品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安全,起效快速。

三、一般能起到减轻病人不适之感,能减轻小疾病初始症状或防止其恶化,也能减轻已确诊的症状或延缓症情的发展。

四、不含有毒或成瘾万分,不易在体内蓄积,不致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五、在一般条件下储存,质量稳定。

六、不同使用对象的非处方药品规格不同,说明文字通俗易懂,可在标签、说明书的指导下正确使用。

因此,OTC药品在一般条件下储存即可。但要注意一点:药品都有保持期(或失效期),超保持期或失效期的药品请及时清理,以免贻误病情。

不同的药品贮存方法不同,有的需要密闭保存,有的则需要避光保存,有的需要低温冷藏。但是许多人往往因不懂得保管药物的常识或贮存方法不当,致使药品变质失效,造成极大的浪费。现将各类药品的贮存方法介绍如下:

1、密闭保存:有些药品久置空气中易于风化,应密闭保存,如硼砂、硫酸镁、枸橼酸等;有些药品长期接触空气会被氧化,如维生素C、鱼肝油滴剂等。一些易挥发的药物如红花油、碘酒及其他含酒精的制剂也要密闭保存。要密闭保存的药物应放在玻璃瓶内,瓶口要封严,不能用纸盒贮存,否则易变质。

2、防潮保存:许多药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药品可出现溶化、发霉、发酵、粘连等潮解现象,这些药物就不能使用,因此,应尽量将它们放在密闭的小瓶内,并置于干燥处保存。特别容易潮解的药品有:阿斯匹林、酵母片、维生素B

1、葡萄糖酸钙及一些含糖多的糖衣片,胶囊剂也极易受潮。

3、冷藏保存:凡温度过高会变质或变形的药品应放在2~15℃的低温环境中保存,一般室温达不到这一要求,因此宜放在冰箱中冷藏。受热后易变质的药品一般在包装上都会注明贮藏温度,常用的有胰岛素、丙种球蛋白及各种生物制剂,受热后易变形的药品有各种肛门栓剂、阴道栓剂。一些易挥发的药品如芳香水剂虽不需放在冰箱内,但也应放置在阴凉处。另外象乳酶生、妈咪爱、丽珠肠乐等活菌制剂,也要求一定的温度贮存。

4、避光保存:有些药品如氨茶碱、维生素C、硝酸甘油及各种针剂在光线作用下,会使其变质,应放置在棕色瓶中并置于暗处保存。当然其他药品也要尽量避光。

总之,家庭贮备药品应严格遵照不同药品的贮存要求仔细保管,防止药品变质失效或毒性曾加,以提高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第二篇: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体制的发展历程

小大时间:2015-01-17来源: 中国社保网编辑:网站管理员

【导读】:摘要: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体制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次转变、三个阶段”。一个核心是指信托制度。两次转变,一是养老金监管从协议退出计划的配套工作转变为独立工作,二是养老金监管从被动反应模式转变为积极主动模式。这两次转变恰好构成了英国

摘要: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体制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次转变、三个阶段”。一个核心是指信托制度。两次转变,一是养老金监管从协议退出计划的配套工作转变为独立工作,二是养老金监管从被动反应模式转变为积极主动模式。这两次转变恰好构成了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体制的三个发展阶段。在梳理历史的基础上,本文详细分析了英国养老金监管体制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最后,本文指出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的实践经验对中国极具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体制、发展历程、信托制度

虽然同属专业化监管模式,但英美两国职业养老金监管体制差别很大。从机构设置上看,美国职业养老金监管机构是雇员福利保障局,该局隶属于劳工部;英国的监管机构是养老金监管局,虽然也向就业和养老金事务部负责,但该局在法律上是一个独立机构。从历史上看,美国职业养老金监管体制一锤定音于1974年的《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30年来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而英国的监管体制可谓沧海桑田、几经变迁,例如,30年间先后通过了三部有关养老金监管的法案:《1973年社会保障法案》、《1995年养老金法案》和《2004年养老金法案》;相应地,监管机构也相继更替:职业养老金管理委员会(OPB)、职业养老金监管局(Opra)和养老金监管局(TPR)。这里自然存在很多疑问:英国原有的监管体制存在哪些问题,而新的监管机构是否解决了这些问题,目前监管体制的现状如何,监管机构的相继更替带来了哪些启示。本文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试图解答上述疑问。

一、导论

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体制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次转变、三个阶段”。一个核心是指信托制度。两次转变,一是养老金监管从协议退出计划的配套工作转变为独立工作,二是养老金监管从被动反应模式转变为积极主动模式。这两次转变恰好构成了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体制的三个发展阶段。 职业养老金在英国福利制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绝大部分的养老金计划都是以信托的形式存在,因此信托法自然成为约束和规范养老金计划的基础性法律。在梳理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体制变迁史中可以发现,所有监管法规的制定和监管机构的设置,都是在信托法的框架内和基础上完成的。

英国职业养老金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590年覆盖皇家海军成员的查塔姆基金 。在研究和分析英国养老金的时候,我们须将职业养老金与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和改革的历史结合起来考察,否则就难以对英国福利制度(基本保险和职业养老金)的全貌有个准确的了解。从英国“现代”职业养老金的角度看考察,我们可以将监管体制的演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8到1995年之前,第二阶段是1995年到2004年之间,第三阶段是2004年至今,其分水岭即为两部法案,《1995年养老金法案》和《2004年养老金法案》,这两部法案也标志着两次转变。第一阶段最大的特点是英国政府把职业养老金监管看作“协议退出”计划 的配套工作,还没有认识到职业养老金需要专门监管。英国政府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资源,把信托法中约束受托人的责任和义务应用于养老金受托人,其中为了处理和解决养老金计划中的特殊问题,零星的和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些法律,并且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构。

第二个阶段最大的特点是职业养老金实现了系统、独立监管,摆脱了监管工作的从属地位,并且明确建立了被动反应式监管模式。1991年爆发了震惊英伦的 “麦克威尔事件” ,使学术界和英国政府认识到,由于雇主和受托人拥有太多的自由裁量权,计划成员的利益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必须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为此,英国议会通过了《1995年养老金法案》,并成立了职业养老金监管局(Occupational Pensions Regulatory Authority, Opra)。

第三个阶段最大的特点是从被动反应式监管模式转变为积极主动监管模式,并且转变了监管理念、采用了基于风险的监管方法。由于被动反应式监管模式具有很多缺点,诸如工作目标不明确、监管授权不足、收集信息不充分等问题,不恰当的监管工作增加了计划发起人的运营成本,增加了雇主关闭养老金计划的风险,反而不利于保障计划成员的利益安全。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信托法、《1995年养老金法案》以及职业养老金监管局工作的基础上,解决上述问题,为此议会通过了《2004年养老金法案》,并且组建了新的监管机构:养老金监管局(The Pension Regulator, TPR),以取代职业养老金监管局。 从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体制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监管机构的设置和监管功能的发挥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监管当局应该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适当地调整其机构设置,改变其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最大程度地保护受益人的权益。英国两部养老金法案的通过也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背景,1995年法案是在“麦克威尔事件”后、举国哗然的背景下制定和通过的;而2004年法案则是在多个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建议下制定和通过的。因此,前一个法案带有被动反应的痕迹,而后一个法案则是主动进取的例子。无论如何,在两部法案的制定过程中,都体现了英国法律制定中一贯严谨的作风和传统:事前专业人士的详尽调查,事中议会充分的讨论争辩,事后及时地反馈和通过司法判决适当的调整。虽然两部法案的制定程序都很严谨,立法质量较高,但是在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也遗漏了一些问题或者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还存在一些缺陷。这一方面说明了监管体制的复杂性,监管机构和被监管机构及其被监管机构之间互动博弈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世界上没有永远最好的和一成不变的监管体制,而最好的体制莫过于能够适时、适当的自我调整和不断改进。

二、1958年到1995年之间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体制的特征

在这个阶段,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体制具有两个显著特征。第

一、信托法是规范英国职业养老金发展的主要依据。信托法中约束受托人行为的各项规定自然适用于养老金受托人。信托法之所以在管理职业养老金计划中发挥关键作用,是有其内在原因的。首先,信托传统在英国源远流长,信托精神深入人心,信托已经成为英国人财产管理的主要方式;其次,信托制度对雇主和雇员双方都有好处,一方面养老金计划可以享受到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信托型养老金计划由于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供借鉴,更方便雇主的管理,另一方面信托型养老金计划的资产具有独立性,同雇主资产相分离,更有利于保护计划成员的利益;第三,在信托法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司法机构积累了丰富的判例经验,可以较好的解决雇主和计划成员之间的纠纷。 第

二、英国政府把职业养老金监管看作“协议退出”计划的配套工作,还没有实现全面和独立监管。英国职业养老金的监管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58年 。当时政府提议在国家基本养老金的基础建立一个和收入关联的补充计划,这就是1961年开始实施的“分级养老金”(Graduated Pension)。当时规定,如果雇员已经参见了职业养老金计划,可以选择协议退出分级养老金计划,但必须满足一定条件。政府为了确保这些计划符合退出要求,加强对职业养老金的管理和控制,成立了未参加人员登记办公室(The Office of the Registrar of Non-participating Employments, RONPE)。到了1975年,分级养老金计划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国家收入关联计划(State Earnings- Related Pension Scheme , SERPS)。同样地,已经参见职业养老金计划的雇员也可以退出国家收入关联计划,但是必须满足一定条件。为了管理协议退出的职业养老金计划,职业养老金管理委员会(The Occupational Pensions Board , OPB)于1973年9月5日正式成立,取代了未参加人员登记办公室。可见,政府加强职业养老金监管主要是为了配合“协议退出”计划的落实。

(一)1958到1995年之间监管机构的设置

在这个阶段,监管职业养老金计划的主要机构有四个:职业养老金管理委员会、养老金计划办公室、养老金计划登记处和养老金督察员。

1、职业养老金管理委员会(OPB)

该机构是根据《1973年社会保障法案》设立的,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部门,最初主要管理协议退出的职业养老金计划,确保协议退出雇员的待遇水平不低于国家收入关联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业养老金管理员会的功能不断扩大。例如,该机构要求职业养老金计划适当地披露信息、向受托人提供咨询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帮助受托人修改养老金计划的规则。该机构另一个重大职能是向负责社会保障事务的国务秘书提供关于职业养老金计划的立法建议。在《1995年养老金法案》通过后,该机构被职业养老金监管取代。

2、养老金计划办公室(PSO)

该办公室是根据《1970年金融法案》设立的,1971年金融法案对该办公室的职能又进行了进一步具体的规定。根据上述法案规定,养老金计划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监管养老金计划的收入和资本利得是否合法,特别是投资收入必须是通过合法的投资途径产生的;防止养老金计划被雇主或雇员作为避税的工具使用。20世纪80年代,随着英国养老金计划普遍出现为数可观的盈余,养老金计划办公室开始介入养老金计划盈余处理,它制定了一些政策,阻止雇主巧取豪夺养老金计划的盈余。

3、养老金计划登记中心(PSR)

该机构成立于1990年,主要有两项功能,一是利用数据库追踪养老金计划,帮助那些与养老金计划失去联系的成员找回其所在的计划;二是利用数据库向养老金计划收费,以资助职业养老金监管局和养老金督察员(The Pensions Ombudsman)的运营。根据《2004年养老金法案》,该机构已经于2005年3月关闭,其功能被并入了养老金监管局 。

4、养老金督察员制度

该机构成立于1991年4月,督察员的作用是解决私人部门(包括职业养老金计划和个人养老金计划)养老金计划中的法律纠纷,特别是由于养老金管理混乱引起的纠纷。为保障养老金督察员的权威,英国法律规定督察员对雇员申诉的裁决是最终裁决。

(二)1995年以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英国设置了上述机构对职业养老金计划进行管理,但是1991年爆发了震惊英伦的 “麦克威尔事件”,彻底暴露了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体制的弱点和缺陷,引起了英国各界对养老金安全性的高度关注。1992年英国政府立即成立了以古德教授为首的“养老金法律评估委员会”,即“古德委员会”,该委员会深入调查研究了英国职业养老金计划运作的法律框架,全面评估了职业养老金的现状。古德委员会认为英国养老金监管体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缺陷:

一、与养老金相关的法律太复杂并且非常零散,缺乏结构和组织;

二、由于雇主和受托人拥有太多的自由裁量权,计划成员的利益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三、没有任何补偿计划来弥补因管理不当造成的养老金损失;

四、没有一个监管机构拥有权力系统全面地实施养老金监管。

三、1995到2004年间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体制的特征

这个阶段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体制具有两个显著特征。第

一、职业养老金实现了系统、独立监管,摆脱了监管工作的从属地位;第

二、职业养老金监管局明确建立了被动反应式监管模式。

1993年9月,古德委员会发表了其评估报告,对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提出了完整的政策建议。古德委员会认为:信托法仍然是管理英国职业养老计划的基础性法律,但养老金计划有其特殊之处。第

一、养老金产品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的特征;第

二、与私人信托相比,养老金信托中受托人和受益人之间还存在雇佣关系,而且计划成员不像私人信托那样是无偿受益人,他们向养老金计划缴纳了一定的款项。因此,对养老金计划成员的保护程度,应该超过私人信托中对受益人的保护。因此,仅仅依靠信托法还不足以保障计划成员的利益安全,政府必须制订更有针对性的法律。此外,现有的监管体系中,缺少一个可以全面实施职业养老金监管的机构。

在古德报告和1994年社会保障部白皮书的基础上,英国政府制定并通过了《1995年养老金法案》。其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在信托法的基础上限制和规范雇主、受托人的权力,二是建立了全面监管养老金计划的机构。限制雇主和受托人权力的具体措施有:

1、对养老基金自我投资和贷款规定了严格的限制,规定养老基金自我投资的价值不能超过养老基金的5%,向雇主的贷款视同自我投资;

2、养老金计划必须制定关于投资原则的陈述报告,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养老金计划的投资原则、如何保证达到最低筹资规则(Minimum Funding Requirement, MFR)、对风险的态度、如何分散化投资、怎样获得投资咨询建议、如何监管投资运作;

3、养老金受托人中必须有三分之一的代表是经过计划成员推选产生的,这些受托人代表和维护计划成员的利益;

4、所有DB型养老金计划的成立和运营,必须符合“最低筹资条件(MFR)”;

5、对养老基金的账目保管制订了新规定,对养老基金评聘咨询顾问、受托人会议的召集举行、内部争议的解决程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为了实施上述规定,根据《1995年养老金法案》,1996年4月职业养老金监管局(Opra)正式成立,取代先前存在的职业养老金管理委员会(OPB),专门负责职业养老金的监管工作。

(一)职业养老金监管局的组织结构和职能

职业养老金监管局的组织结构包括理事会及其核心管理团队。理事会的工作是负责监管局的战略方向,并且对具体的案件做出正式的决策。在职业养老金监管局成立之初,理事会由6位兼职理事和1位全职主席组成 。核心管理团队由1位局长、4位处长(其中1位是法律顾问)组成。核心管理团队负责监管局的日常运营以及与理事会的沟通联系,核心管理团队成员也参加理事会会议。 职业养老金监管局在局长下面设置三个部门:资源处、监管处和服务中心。资源处负责人事、财务和信息设备等管理工作,同时也负责职业养老金注册中心的工作。监管处分为一处和二处,一处主要负责研究、情报及咨询工作,二处主要负责制定政策、发布指南和监管工作。服务中心由四个部门组成,一是法律咨询处,负责提供法律咨询,其处长是核心管理团队成员;二是精算科,负责提供精算和技术支持;三是交流科,负责监管局的信息发布;四是理事会秘书科。

(二)职业养老金监管局存在的问题 虽然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工作摆脱了先前的从属地位,但是被动反应式监管也存在很多问题:

1、职业养老金监管局只能采取反应式监管方式,限制了监管职能的发挥

由于职业养老金监管局采用反应式监管模式,这使得监管局目标不明确、权力有限、收集信息不充分,限制了监管职能的发挥。

一、监管局目标不明确 。由于《1995年养老金法案》没有明确规定职业养老金监管局的职能和目标,监管局在1997年为自己拟定了目标,但是监管局没有具体说明如何运用权力以实现这些目标。监管工作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风险、保证计划合规呢,还是为了惩罚违规者?直到2002年,监管局在五年评估报告中提出了一些可能的目标,以供讨论。

二、监管局权力有限。监管局的权力界限不清楚,面对违规行为不能果断地采取行动。例如,在养老金资产被非法转移时,监管局不能快速作出反应阻止之。由于养老金法规对此类案件规定不明确,尽管监管局有多个手段进行干涉,例如,重新任命受托人或对违规者予以罚款,但监管局不能确定应该运用哪种权力,导致对很多案件的反应极其迟钝,最终导致计划成员遭受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监管局苦于其权力有限、不能效发挥监管职能,曾多次向其主管部门(就业和养老金事务部)提议明确或扩大其权力,但后者对其权力改变持谨慎态度,最终还是没有改变反应式监管模式。

三、监管局收集信息不充分。由于监管局只能根据计划关系人(审计师、精算师或者受托人)对违规行为的举报做出反应,而不能主动的收集信息。监管局没有要求养老金计划提供申报(annual return),没有权力对养老金计划实施常规性现场检查,也不能通过问卷调查来获取信息。因此监管局获得信息的渠道狭窄、信息量过少、缺乏可靠的统计数据,这导致监管局不了解养老金计划遵守法规的情况。

2、职业养老金监管局把精力耗费在琐碎的事件上,因而无法有效率地关注高风险计划

监管局的行为准则是只对报告的违规案件做出回应。监管局对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的”监管方式,要求专业顾问或受托人对其发现的违规行为,事无巨细都要报告,而监管局对收到的每个违规报告都要检查,无论其违规性质、严重程度、是否对计划成员构成实质性风险。这导致监管局收到大量轻微违规的报告,这些违规案件对计划并没有实质性风险。监管局预测每年会有3,000起违规报告,但是实际情况是预期的4倍,在第一个五年就有56,000起违规报告,其中没有一起对计划成员利益产生任何显著影响 。 由于报告的数量非常多,在处理这些报告和统计数据中耗费了监管局的大量资源,职业养老金监管局被淹没在大量案件中,这导致的危险是,那些真正构成潜在重大风险的少部分案件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因此监管工作达不到降低风险的目的。国家养老金协会(NAPF)、精算咨询协会、养老金咨询协会等机构都表达了这种担心,认为养老金监管机构应该集中资源,关注较为重大的问题。

3、职业养老金监管局不恰当的监管方式加重了雇主企业的运营成本

职业养老金计划的规模相差很大,大多数(73%)养老金计划成员是集中在少部分(不到1%)大计划中,而少部分(3%)计划成员分散在为数众多(占计划总数的93%)的小计划中 。 无论规模大小,职业养老金监管局对所有养老金计划都采用同样的监管标准。而且监管局处理违规案件的程序很繁琐,关注的中心不明确,执行成本昂贵。这不仅加大了监管局自身的工作量,而且还加重了养老金计划的监管负担。为了配合监管局的调查或者遵守其要求,受托人和雇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特别是那些小企业和小计划。小企业主不得不放弃宝贵的时间来阅读和理解法规,还要考虑遵守这些法规会对他们的经营活动产生哪些影响。英国小企业联合会抱怨说职业养老金监管局对小企业施加了太重的负担。精算咨询协会的调查表明,过去5年里公司养老金成本(行政管理成本和缴费成本)上升速度比其他管理费用上升的更快 。监管负担的加重可能会增加雇主关闭养老金计划的风险,反而不利于保障计划成员的利益安全。一位养老金法律专家评论说:“当没有养老金计划可供监管时,即使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监管制度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4、职业养老金监管局缺乏应对新环境的能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动,职业养老金计划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变化。例如,由于DB型养老金计划存在固有的缺陷,很多企业纷纷转向DC型养老金计划,这两种不同的计划面临的风险大不相同。另外,团体个人养老金计划发展迅速,很多信托型计划纷纷转向契约型计划。这些转变及其随之而来的新的风险,对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构成了新的挑战。由于职业养老金监管局采取被动的监管方式,很难监测这些监管环境的变化,更不用说制定适当的措施应对这些风险了。

(三)职业养老金监管局的自我改善――立法改革和机构重组

职业养老金监管局在运行过程中也逐步认识到了上述问题,因此也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例如,监管局一直在致力于开发风险评估模型,并且识别出了关键的风险特征,试图建立基于风险的监管模式。但是,监管局的这些努力受到法律框架的极大限制。

2002年12月英国就业和养老金事务部发布了绿皮书:《简化、安全和选择:工作和养老储蓄》,书中认为职业养老金监管局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管职能。绿皮书建议英国成立一个新的监管机构,新监管机构不能像其前任那样,把精力耗费在琐碎的事件上,而应该关注风险较高的计划。新监管机构还应摒弃以前的反应式监管方法,而采取积极主动的监管风格。绿皮书还指出新监管机构应该发挥教育、培训和信息收集职能。

在此之前,2002年7月独立评估人士皮克林(Alan Pickering)公布了他的独立报告《更简洁的方式、更好的养老金》,2002年11月国家审计署发布了对职业养老金监管局的评估报告《Opra:应对养老金计划成员面临的风险》,2002年12月职业养老金监管局也发表了独立专业人士撰写的《Opra五年评估报告》。这些不同的报告得出了和绿皮书大致相同的结论。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出台了《2004年养老金法案》,并组建了新的监管机构:养老金监管局(The Pension Regulator, TPR)。

四、《2004年养老金法案》之后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体制的特征

这个阶段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体制具有两个显著特征。第

一、监管局从被动反应式监管模式转变为积极主动监管模式;第

二、为了克服主动监管模式造成监管负担过重的问题,监管局转变了监管理念、采用了基于风险的监管方法。

(一)英国养老金监管局的组织结构和职能

根据《2004年养老金法案》,养老金监管局于2005年4月6日正式成立,取代了职业养老金监管局(Opra)。养老金监管局是一个具有执行权的独立机构,直接向就业和养老金事务部部长负责。养老金监管局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理事会,二是监管局管理团队,三是决策委员会(Determination Panel)。理事会负责监管局的战略指导及其内部控制,监管局管理团队具体负责日常的管理运作,决策委员会负责实施决策职能。

1、养老金监管局理事会

养老金监管局理事会由10人组成,其中6人是非执行理事, 4人为执行理事。理事会具体组成人员包括:1位非执行的主席、5位非执行理事组成的非执行委员会;1位局长和3位处长担任的执行理事。其中只有执行理事才是监管局的正式职员。

2、养老金监管局管理团队

养老金监管局在理事会和主席的指导下运作,该机构的日常行政管理由监管局局长具体负责。养老金监管局下设三个处:业务执行处、战略发展处和业务支持处,还有一个直接向局长负责的执行办公室和秘书处,各处下设若干个科室。

3、决策委员会

养老金监管局拥有一系列的权力对养老金计划进行干涉和纠正,而决定是否使用上述权力的过程称之为“决策”,实施这种“决策”权的机构称之为决策委员会。决策委员会由一名主席和7名成员组成,主席由养老金监管局理事会任命,其成员由决策委主席和理事会共同任命。决策委员会是一个独立于监管局管理团队的机构,其成员由单独的律师和管理人员组成,成员完全和监管局管理团队的职员分开。

4、养老金监管局的监管负荷及其历年变化

图1是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机构职员数的历年数据,以及监管负荷的历年变化。1997年职业养老金监管局有139名工作人员,到2006年养老金监管局有325名工作人员,十年间增加了1.34倍。从图中可以发现,监管局职员数量的增长趋势十分明显。

虽然计划成员数和监管局职员数都在增加,但相对来说后者增加的更快。使用养老金计划成员数除以监管局职员数,得到一个衡量监管负荷的指标:人均监管计划成员数。从图中可以发现,在1997年,1名工作人员监管10.1万个计划成员,而在2005年,1名工作人员监管5.0万个计划成员,人均监管负荷下降了一半。除了监管机构工作人员增长的惯性因素外,也说明职业养老金的监管工作越来越复杂,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

图1: 职业养老金监管局的历年职员数(人)和人均监管计划成员数(万人)

资料来源:Opra and The Pension Regulator: Annual report and accounts 1996—2005.

(二)英国养老金监管局的监管特征

为了克服职业养老金监管局(Opra)的缺陷,养老金监管局(TPR)从以下六个方面改进了监管工作:

1、养老金监管局明确了目标、扩大了权力

根据《2004年养老金法案》,养老金监管局的主要目标是:保护职业养老金计划成员待遇,提高养老金计划管理水平,改善养老金计划治理结构,降低养老金计划的风险,以减少对养老金保护基金(Pension Protect Fund,简称PPF) 的索赔,保障其财务稳健性和可持续性。 为了实现上述工作目标,监管局拥有了非常广泛的监管职能。根据《2004年养老金法案》的规定,养老金监管局的主要权力包括:

第一、向养老金计划及其利益相关人提供“信息、教育和帮助”,包括制定行动准则;

第二、当发生违背法律规定、行动准则或保证等行为时,发布“整改通知”,或对违规行为负有(部分或全部)责任者发布“第三方通知”;

第三、在开始对一个计划开展全面调查时,发布“冻结令”,防止计划终止或待遇继续增长;

第四、在必要时要求计划终止;

第五、当发生“养老金逃逸”(通过非经授权或伪造的转移)时,加以阻止或要求复原;

第六、在收到抗议、举报和其他呈报事项时,开展调查并给予指导。

2、养老金监管局摒弃了被动反应式监管方法,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监管方式 《2004年养老金法案》允许养老金监管局采取积极主动的监管方式。“积极”的监管方式重在预防,更加强调收集信息的作用,可以采取果断行动终止违规的养老金计划。英国监管当局从被动的监管方式转向主动的监管方式,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监管局加强了对计划受托人、发起人和相关人士的培训和指导。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遵守养老金法案,监管局制定并公布了实务守则,向受托人、雇主、管理人和其它相关人员提供实践指导,督促他们遵守养老金法,并且制定上述人员的行为和实践标准。另外,养老金监管局还开发了免费的网上学习系统(e-learning framework),通过这个学习系统来提高受托人的知识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养老金法案的要求,并且通过该系统发表实务守则和指南。 第

二、监管局更加积极主动的收集相关信息。为了确认风险、阻止问题的进一步发展,养老金监管局拥有一系列广泛的权力来更加积极主动地收集相关信息,其主要途径包括:计划申报(Scheme return)、计划筹资要求(Scheme funding)、申报事件(Notifiable events)和现场检查 。 第

三、监管局可以采取积极的行动来终止和解散养老金计划。养老金监管局和其前任一样,有权解散一个养老金计划。根据1995年的法案,职业养老金监管局只有在收到计划受托人、经理和计划发起人等相关人士的申请时,才有权解散一个职业养老金计划。而根据2004年新法案,养老金监管局拥有更多、更积极的权力,即使没有收到申请报告,也可以命令一个职业养老金计划解散,以限制对养老金保护基金的索赔。

3、养老金监管局转变了监管理念 第

一、监管局加深了对监管本质的认识。监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保护计划成员的利益。立法和监管当局认识到,适当监管是保障计划成员利益的必要条件,但监管不必然是其充分条件。只有恰当有效的监管才能保证计划成员的利益安全;而过度监管和监管不足都会增加计划成员面临的风险。因此,监管局充分认识到:在长期内,只有雇主的企业运行良好,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雇主企业具有获取利润的机会和稳健的财务状况,才能保证养老金债务在长期内得到实现,才能确保计划成员的利益得以实现。因此,监管当局改变了以前就监管谈监管的思维方法和工作作风,认识到了监管背后计划成员的利益,认识到了计划成员利益背后雇主企业的运营状况。监管局始终认为对计划成员最好的保护方式是对雇主的商业运营提供持续的支持。例如,面对筹资不足或者进入计划恢复程序的养老金计划,监督局在做出任何行动之前,会充分考虑到所采取的措施对雇主生存能力的影响,包括将来为计划筹资的能力和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能力。 第

二、监管局转变了工作风格。监管局认识到监管工作并不再是以前那样简单地制定规章制度,发现企业违规情况后以罚款了事。在新的法案中可以发现,监管当局和养老金计划之间不是仅仅是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而更多的是一种伙伴合作关系,强调监管当局和被监管者之间的对话交流。例如,加强同计划的联系,向计划发起人、受托人和其他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咨询和建议,以避免程序上的错误和小的失误,帮助它们更好的理解养老金法案的要求。监管当局认识到受托人在保护成员待遇方面起到极端重要的作用,因此实施了一些免费的和互动的培训项目,向受托人提供实际的支持。 第

三、监管局改变了使用权力的方式。尽管养老金监管局拥有处理问题的广泛权力,但它倾向于节俭地使用这些权力。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包括:监管局鼓励计划发起人以较高的标准运行养老金计划,更加积极地确认、预测和阻止风险的出现,而不仅仅在风险发生后才采取行动。在筹资规则方面,新的筹资框架尊重受托人和雇主之间的合作关系,除非绝对必要的情况下,监管局不希望进行干涉。监管局鼓励受托人在干涉发生前,他们已经采取了所有可能的方法来解决筹资不足问题,包括专业的争端解决方案,修改将来待遇的增长等措施。总之,监管当局希望尽量减少使用权力的机会,尽量把干涉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4、养老金监管局采用了基于风险的监管方法

养老金监管局根据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的高低和风险事件对社会经济影响程度的大小,把所有的职业养老金计划都划入四个象限。相应的,监管局将采取四种监管方式:积极的干涉、主动的监视、基于情报的行动和针对具体计划的最小行动。基于风险的监管方法具有四个方面的优点:第

一、有利于提高甄别风险的效率;第

二、有利于节约监管资源;第

三、事前积极地监管有利于维护消费者信心;第

四、有利于内部化养老金计划主动降低风险的成本,促进监管机构和被监管计划之间的良性互动。

5、养老金监管局更加关注DC型计划的风险

当前英国职业养老金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是DC型计划逐步发展壮大,而且越来越多的DB型计划不再吸纳新的成员。图2中的数据表明,到2012年左右,DB型计划在职成员数和DC型计划的比例将达到1:1。为此,养老金监管局将设计和实施一个针对DC型计划的风险分析战略,并且将开发一个干涉机制来减少DC型计划面临的风险。这个分析战略将建立在对整个行业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并且给出建议采取何种方法和步骤来减少这类风险。为了应对DC型计划面临的风险,养老金监管局还将与就业和养老金事务部、金融服务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简称FSA))以及养老金行业内的集团密切合作。

图2: 私人部门养老金计划DB型转向DC型(在职成员数:百万)

资料来源:Data GAD Survey / DWP “Shifts in the Pensions Landscape” Predictions added based on rate of change from 2000 to 2004。

6、养老金监管局更加密切和有效地与其它监管机构合作 为了更好的履行监管职能,监管局认为与养老金保护基金等其它机构以伙伴合作的方式进行工作,能够维护公众对整个养老金制度和金融服务业的信心,增加公众对监管活动的理解,减少金融风险和危机,保障养老金计划成员的利益安全。为此,养老金监管局和养老金保护基金、就业和养老金事务部签署了三方合作备忘录,就三方的合作、协调和信息交流达成了协议。

2005年4月,养老金监管局和金融服务局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明确了两者之间的监管责任分工。养老金监管局主要监管职业养老金计划(work-based pension schemes),包括他们的筹资、治理结构和日常管理。另外,养老金监管局还负责存托养老金计划的注册、命名和遵守缴费上限等工作。金融服务局主要监管那些销售个人养老金和年金的公司及其咨询机构,包括存托养老金的营销管理。养老金监管局和金融服务局还就两者之间的协调合作以及信息交流达成了共识。

(三)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机构独立于金融服务局的原因

英国政府于1997年成立金融服务局,取代了若干个先前独立的监管机构,统一行使对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的监管职能。但是,和其它采取完全一体化监管模式的国家不同,金融服务局并不负责监管职业养老金,养老金的监管工作主要由当时独立设置的职业养老金监管局(Opra)负责。这里一个自然的问题是,在金融服务局1997年成立之初,为什么没有把当时的职业养老金监管局并入金融服务局,形成一个类似德国、丹麦等国完全一体化的监管机构,而是让职业养老金监管局仍然保持独立性?本文试图给出三个解释。

1、立法刚性和政策连续性使得职业养老金监管局独立于金融服务局 古德报告和《1995年养老金法案》都是在当时保守党执政的情况下出台的,虽然1997年工党上台后,以财政大臣戈登布朗(现任英国首相)为首的工党政府极力推动金融监管机构一体化,但是由于《1995年养老金法案》对职业养老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已有定论,并且职业养老金监管局当时刚刚成立还不到一年,该机构运行的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因此,立法刚性和为了维持政策的连续性,工党政府并没有把职业养老金监管局纳入金融服务局。

当《2004年养老金法案》通过后,2005年成立的养老金监管局仍然独立于金融服务局,进一步巩固了养老金监管机构的独立地位。这也表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英国仍然会保持目前的监管格局:养老金监管局负责监管职业养老金计划,金融服务局负责监管个人养老金计划和其它金融部门。

2、职业养老金的重要性是养老金监管局独立于金融服务局的重要原因

职业养老金在英国养老金制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

一、历史上英国的“协议退出”使得职业养老金计划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国家收入关联计划,因此职业养老金提供的待遇对退休人员的收入非常重要。第

二、目前英国职业养老金计划的数目庞大、涉及的人口众多、资产规模巨大,因此需要专门的机构负责监管。截止到2007年3月31日,英国私人部门共有84,389个职业养老金计划,计划成员数大约为1,610万人 。 表1是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三国职业养老金发展规模的比较。从中可以发现,虽然澳大利亚实施强制性职业养老金制度,但是其计划成员数大约为1,156万人,比英国少450万人;资产规模大约为4,093亿美元,大约为英国的四分之一;虽然澳大利亚有近32.76万个超级年金基金,但是大约32.66万个基金成员数小于5人。因此,澳大利亚审慎监管局的监管任务比英国养老金监管局的要轻的多。同样地,与英国养老金监管局相比,加拿大金融监管局的监管任务也很轻。总之,无论从职业养老金计划的数量、计划成员数还是资产规模上看,英国职业养老金非常发达,单单依靠金融服务局很难有效监管规模如此庞大的养老金行业,因此需要专门的机构监管。

表1: 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三国职业养老金规模的比较

英国(2007年) 澳大利亚(2006年) 加拿大(2006年) 职业养老金计划数(万) 8.44 32.76 0.1304 职业养老金计划成员数(万) 1,610 1,156 57.6 职业养老金资产规模(亿美元) 15411.00 4093.72 5692.16 资料来源:各国监管机构的年报。

3、由于被监管对象专业技能的差别,导致养老金监管局和金融服务局的监管内容和监管重点不一样

养老金监管局的工作重点是监管信托型养老金计划。而英国信托型养老金主要采用的是内部受托模式,即养老金理事会制,这和澳大利亚等国主要采取的外部受托人制不同 。针对内部受托模式,养老金监管局的主要工作除了有效约束受托人行为外,还需要提高受托人履行职责的能力。因为和外部专业化的受托人相比,内部受托人缺乏专业技能,特别是缺乏有关养老金投资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养老金监管局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加强对受托人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受托人掌握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知识。而金融服务局负责监管个人养老金和年金公司,以及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等专业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其雇员大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完备的专业知识,因此金融服务局不需要强调对这些机构的培训。总之,被监管对象专业技能的差别导致采用了不同的监管方式,这也是养老金监管局独立于金融服务局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结论及其启示

英国养老金监管局成立至今仅有两年多,其监管效果如何、能否真正克服其前身(职业养老金监管局)面临的问题、能否应对养老金行业新的变化,这些疑问都需要时间才能找到答案。但是,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体制的发展过程中,“一个核心、两次转变”的特征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一个核心的启示:信托制度

信托制度不仅是职业养老金组织形式的首选,而且还是养老金监管框架的基石。基于信托的监管模式分别从道德机制、国家监管和市场竞争三个层面约束受托人行为、保障计划成员的利益安全。信托制度从道德诉求出发,把受托人的利他主义精神内生化,形成受托人的利他主义偏好,从根本上保护计划成员。为了克服道德机制的不稳定性,司法机构把约束受托人行为的责任和义务上升到国家立法高度,形成了信义责任,以强化对受托人的约束。为了克服国家监管的僵硬和严酷,监管机构又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和创新来弥补国家监管机制的不足。而国家监管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道德约束有利于节约市场机制的交易成本。总之,信托制度从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三个层面构筑了职业养老金的安全网。

2004年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会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联合颁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确定了我国企业年金实行“信托型”的管理模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机构推动企业年金发展的思路非常明确:在吸收信托文化和信托制度的基础上,借助市场的“无形之手”,确保企业年金资产的安全和升值,保障企业年金计划成员的利益。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企业年金计划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因此,制定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企业年金监管立法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中国可以借鉴英国的经验,在《信托法》的基础上建立更具针对性的企业年金监管立法,完善基于信托的监管模式。

(二)第一次转变的启示:相互促进 最初,英国政府把职业养老金监管看作“协议退出”计划的配套工作,直到《1995年养老金法案》之后,养老金监管才摆脱了从属地位,终于实现了全面和独立监管。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在1995年取得独立地位,表面上是“麦克威尔事件”直接促进的,但是更深刻的原因和背景是国家收入关联计划不断走向成熟和“协议退出”计划的平稳进行。从70年代的初步建立,到80年代的平稳发展,再到90年的成熟衰落,直到2002年被国家第二养老金计划(State Second Pension,S2P)所取代,作为第一支柱的国家收入关联计划深刻地影响着英国职业养老金的监管体制。随着国家收入关联计划的成熟、“协议退出”计划的平稳进行,职业养老金监管取得独立地位的各项条件都已经具备,而“麦克威尔事件”可谓临门一脚,直接促成了此事。 对中国来说,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体制第一次转变给我们的最大启发就是: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计划的改革和发展不仅影响职业养老金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职业养老金的监管体制;同时职业养老金的发展不仅是国家社保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而且直接促进了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目前,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在不断探索试点之中,远未定制成型,因此这直接影响和制约了职业养老金的发展,及其监管体制的完善。同时,在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中,职业养老金还未充分发挥其促进作用。两大支柱的发展和改革还处在两张皮的状态,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我国社保制度的下一步改革应该把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养老金充分结合起来,真正建立各个支柱之间相互关联的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其中,可以建立公务员职业养老金,把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纳入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此作为整合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突破口。同时,政府也应该早日确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模式,以便促进职业养老金的发展和监管体制的完善。

(三)第二次转变的启示:主动变革

英国职业养老金监管体制的第二次转变,最大的启示不是转变的方向和结果,而是转变的动力和机制。正如上文提到的,第二次转变是在多个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建议下实现的。例如,就业和养老金事务部发布了绿皮书,国家审计署发布了评估报告,还有专业人士发表了独立的评估报告。这表明英国政府非常重视对监管效果的评估。只有这样,才能及早发现监管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及早解决,避免小问题积累成大问题,避免出现类似的“麦克威尔”事件。只有这样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减少结构性改革的阻力,积极调整监管机构的设置和监管方法,最大程度地保护计划成员。 英国在成立职业养老金监管局之初,建立被动反应式监管模式是有一定道理的。这符合英国政府一贯坚持的自由主义精神和减少国家干预的政策主张。而中国,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又属于大陆法系国家、政府干预力度较大,在建立和完善职业养老金监管体制时,必然会选择严格的数量限制监管。因此,在将来职业养老金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监管体制的转变和英国不同,不是从被动反应监管模式转向积极主动监管模式,恰恰相反,而是从严格的数量限制监管转向相对宽松的审慎人监管。而转变的时机如何选择,转变的动力来自何方,转变的机制如何建立,这都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加强对监管效果的评估,建立全面、客观和独立的评估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Chris Lewin:《英国养老金的发展》,陈星译,《经济导刊》2005年第06期,原载于Benefits & Compensation International May 2003 Vol. 32 Iss.9 菲奥纳:“养老金管理:国际经验和教训对中国养老金改革的借鉴”,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组委会编:《中国社会保障论坛首届年会文献》,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

Alistair Byrne, Debbie Harrison, Bill Rhodes and David Blake,“Pyrrhic Victory? The Unintended Consequence of the Pensions Act 2004”,issue of Economic Affairs, June 2006 The Comptroller and Auditor General HC 1262 Session 2001-2002:,“Opra: Tackling the risks to the pension scheme members”, 2002

The Comptroller and Auditor General HC 1262 Session 2001-2002:,“Opra: Tackling the risks to the pension scheme members”, 2002 Opra: Annual report and accounts 2003—2004 Opra: Annual report and accounts 1997—1998 Opra and The Pension Regulator: Annual report and accounts 1996—2005 Data GAD Survey / DWP “Shifts in the Pensions Landscape” Predictions added based on rate of change from 2000 to 2004 PSI3.1Brief History And Duties Of The Occupational Pensions Board, available at http://。

孙守纪,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社会保障、博士生、北京朝阳区望京中环南路1号、10010

2、132 6401 62

29、sunvssun@yahoo.com.cn。

英文题目、提要和关键词

The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al pension regulatory system in the U.K.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al pension regulatory system in the U.K. has three traits. Firstly, the trust law provides primary framework for occupational pension regulatory system in the U.K. Secondly, the regulatory system experienced two times changes that from complemented work to independent work and from the passive model to the active model. Thirdly, the development of pension regulatory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by the two times changes. Based on history study, this article analyzes main characteristic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every stage. The practices of pension regulation in the British are good lessons for Chinese pension system reform. Key world: Occupational Pension in U.K. Development of Regulatory System Trust Law

本文地址:http:///xinwen/92173.html

为了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

中国社保网是一个公益性质网站。文章版权永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第三篇:农村药品市场监管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农村药品市场监管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农村药品市场监管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2010-06-29 18:45:05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农村药品市场监管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农村药品市场监管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2)

【摘要】 自从2003年开展农村药品“两网”(供应网络、监管网络)建设以来,尤其是经过近几年来“两网”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县农村药品市场秩序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农民用药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障。但是,我县农村药品市场仍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药品的安全现状不容乐观,监管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 【关键词】 ** 农村药品市场 监管 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中,要求我们每个党员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在深入学习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思想观念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上下功夫,着力解决食品药品监管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在破解发展难题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发展环境不优、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在健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着力解决体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要求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意识,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就分管工作深入开展调研,探求农村药品市场的有效监管方法,创新监管方式。

一、**县基本情况

**县位于****族自治州南部,东靠**山,与兰坪、云龙两县相邻,南接**市,西与腾冲县和缅甸联邦共和国毗邻,北连**县,总面积平方公里,最高海拔米,最低海拔738米。全县辖6乡3镇,71个村委会、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6万人,全县共有耕地面积万亩。**县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宗教、直过、贫困、

高山峡谷和资源富集七位为一体的县份。边疆:**地处滇西北部,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公里,是全省的%,全州的%。民族:境内居住着**、白、怒等21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直过:全县9个乡(镇)中有8个乡(镇)是边境乡镇,都由解放前的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均为少数民族直过区。我县现有71个村卫生室,村级药店4家,药柜5户。自从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以来,尤其是经过近几年来“两网”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县农村药品市场秩序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农民用药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障。但是,我县农村药品市场仍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药品的安全现状不容乐观,监管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对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创新监管机制,确保监管取得实效,保证农民的用药安全。

二、农村药品市场现状

(一)体现不出聘请的农村药品协

管员和信息员的作用。在日常监督中发现,仍然有药贬子到农村兜售药品,但我局从没有接到过协管员或信息员的举报。协管员和信息员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未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要的原因,一是他们的身份和职责不明确;二是没有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三是培训工作还不到位。

(二)农村药品从业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药学知识理论培训,素质偏低。当前我县农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的整体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不高,农村卫生室的药品从业人员几乎没有经过药学的专业训练,大多是一个卫生室一个村医,开方、发药均是一人,主要开展防疫保健工作,缺乏药品管理的专业知识,造成农村药品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三)农民群众用药水平低,用药安全意识较差。农民群众对药品法律知识和用药安全知识掌握不多,识别假劣药品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在我们对购药、用药的群众进行随机调

查中,盲目购药和无假药识别能力的人占半数以上。

(四)卫生室药品管理知识欠缺。村级卫生室工作人员对药品的管理知识十分欠缺,主要表现在:有的不凭处方使用药品,不明白医疗机构和药店的区别,将卫生室当成了两用机构,既可看病,又可卖药。将药品调配给患者时,不给患者药品说明书,不讲清服用药品注意事项;擅自调换药品的包装。在农村卫生室检查时,经常发现,有的卫生室把小包装药品拆开放入大瓶中,其理由就是取药时方便,在农村使用量小,绝大部分药品都是拆另使用,不知道药品外包装也是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药品的不良反应不登记不上报,在71个村卫生室中,我局成立以来没有一家上报个一起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一次性医疗器械购进、使用不记录,用后不销毁或销毁后不登记等现象时有发生。

(五)药品质量管理不规范,贮藏设施、设备不完备,储存、养护条件差。

少部分农村卫生室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药品贮存条件简陋,达不到药品贮藏要求。在管理上存在误区,重医轻药,药品管理重视不够,设施条件不能保证所贮存药品的质量,药品购进不验收,不定期养护。部分村卫生室以家庭为单位,医疗点就设在乡村医生家里,生活区和药房不能有效分离,场地狭小,药品摆放零乱,存储环境差,连最基本的防潮、防虫、防鼠设施也没有;药品随意摆放与食品、生活用品、杂物等各种物品混杂,须冷藏存放的药品随意摆放在柜台内,使药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六)农村药品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未能及时清理过

第四篇:P2P理财监管历程大盘点

专业投资理财网站

P2P理财监管历程大盘点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作为金融改革中的重要力量,它已经开始愈来愈深入地介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但是因为一度缺乏必要的监管和引导,这个行业正呈现出一片“野蛮生长”的迹象,因此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问题。所以,为了规范行业合法经营,正确领导P2P理财可持续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在P2P网贷行业监管方面做出了许多的努力。

回头看网贷行业的监管,应该是从2014年开始的,从2014年到2016年,按照时间轴来划分,我觉得可以把网贷行业的监管分成三个阶段,大致如下:

第一个阶段是网贷行业监管启蒙阶段,时间是从2014年4月21日到2015年7月18日。2014年4月21日银监会提出网贷监管的四条红线(一是要明确这个平台的中介性质,二是要明确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三是不得将归集资金搞资金池,四是不得非法吸收公众资金。)到2014年8月3日银监会官员提出P2P监管的五条导向(“明定位”、“不碰钱”、“有门槛”、“重透明”、“强自律”)。当年8月22日银监会的官员提出了P2P理财发展的六大原则(信息中介、行业门槛、银行托管、专业人才、资金规模、打击诈骗)。当年9月27日P2P发展的六大原则又被银监会的官员延伸为十大监管原则(在六大原则的基础上,增加实名制、不得担保、信息披露,收费机制和小额等内容)。

回头看第一阶段的网贷监管,多是一些政府或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为主,并未上升到法律法规政策,也不具备法律效应。但是第一阶段的“红线”、“导向”和“原则”也算是为后面制定详细的监管细则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就是说无论是后来的“指导意见”还是“监管细则”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散或完善的。

第二个阶段应该作为意见监管阶段,时间是从2015年7月18日到2016年8月24日,也就是从十部委正式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始,到2015年12月28日银监会出台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暂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16年4月中央部署互联网金融专项政治,8月份银监会出台了“银行存管指引征求意见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出台了关于信息披露指引和数据统计报送的标准文件。

这段时间的监管应该是从松到严的,如指导意见一度让很多人看到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决心,适度监管和创新监管的原则也让人感觉到自己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业,也是在网贷行业出现众多跑路、倒闭现象后,政府的被动监管,某种程度上说也算是一种亡羊补

专业投资理财网站

牢。虽然各种监管政策明确了网贷的合法地位,包括期业务定位。但是网贷行业的业务活动空间进一步收缩,业内开始真正的大洗牌时期。

一直到2016年8月24日,国家正式出台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暂行管理办法。也就是从2016年8月24日开始,可以理解成为政府监管的第三个阶段,我且叫做“法治监管阶段”,这阶段网贷的基本法正式出台,12禁的负面清单成为13禁,包含备案登记、银行存管、信息披露和借款上限等都做了硬性的规定,等同于网贷平台都知道自己要怎么整改才能合规发展,包含11月份散播于网络的网贷备案登记指引也是归于政府监管的第三阶段,同时也为网贷平台指明了合法整改的途径。但对网贷平台来说,随着合规成本的提高,以及业务范围的收缩,还将有很多网贷平台或将主动停业,或将被逼退出市场竞争,甚至走投无路、跑路的平台也有,可谓真正的大浪淘沙。

应该说这三个阶段是纵向发展的结果,网贷监管有点到面,由偏到全,从粗放管理到精细化管理,也就是由松到严的一个过程。我认为监管的意义也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确立了网贷平台的合法地位,并赋予网贷平台的信息中介的明确定位。第二是通过条条框框的监管细则最大程度上的保证了投资者的资金安全,也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网贷行业的内部洗牌,充分发挥市场规律的作用,让网贷平台优胜劣汰。

除了政府监管,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监管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严格来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是一个自律组织,但自协会的成立包括协会制定的一些列文件确实很大程度上促进网贷规范发展。比如协会组织召开了多次网贷高管会议,启动统计报送制度,在此基础上协会先后下发了《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个体网络借贷》标准(T/NIFA 1-2016)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信息披露自律管理规范》等等,从自律的角度进一步加速了网贷平台的合法合规整改的步骤。

其实像上面的8.24新政,以及银行存管指引、信息披露指引、备案登记指引和国家的专项整治,这几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我们最终从网贷的“备案登记指引”看到了网贷平台合法整改的路径,首先是地方金融办对网贷行业进行摸底排查,摸底排查工作已经于11月结束,然后是专项整治中的分类管理工作,到明年3月份结束。也就说网贷平台需要在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整改意见下完成合法整改并得到地方金融主管部门的肯定后,才能通过备案登记。网贷平台拿到备案登记的相关证明材料就能申办ICP证,在此基础上与银行签订资金存管协议,并借鉴8.24新政中关于“借款上限”的规定,完成对平台产品的合法整改。

将来,整个P2P理财行业还需要大的转型。这个转型趋势大体是朝这样两个方向走,一

专业投资理财网站

是小而美,垂直到行业里去深耕;一是大而全,整合创造新的盈利模式。

文章来源:上海长久贷

第五篇: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责成相关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严肃处理

违法违规企业

2012年04月19日 发布

今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第一批抽检结果,根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部分省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检验报告,责成相关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对违法违规企业予以严肃处理。第一批检验主要针对媒体曝光的9家药品生产企业,共抽验33个品种42个批次,其中23个批次不合格。检验结果表明,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青海格拉丹东药业有限公司、丹东市通远药业有限公司、吉林省辉南天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化盛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化颐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有的批次产品使用的胶囊铬含量超过国家药典限量标准。上述企业未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使用了不符合国家药典标准的胶囊,产品质量不合格。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责成企业所在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查封上述企业胶囊剂生产场所,责令上述企业立即召回检验不合格批次药品,由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督销毁;暂停销售和使用其所有胶囊剂药品,待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使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使用铬含量超标胶囊生产药品的企业依法严厉查处。

经查实,浙江省新昌县卓康胶囊有限公司、浙江省新昌县华星胶囊厂、浙江新大中山胶囊有限公司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已责成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按照法定程序,吊销上述企业的药品生产许可证。鉴于绍兴地区药用空心胶囊生产混乱,产品危害涉及多个省份,对当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负有责任的人员做出处理。同时,对于涉嫌犯罪的相关人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追查,查实一个,严肃处理一个。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全面开展药用明胶和药用空心胶囊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要求药用空心胶囊企业严格原料把关和质量检验,严防工业明胶流入药用胶囊生产环节;要求药品生产企业从有资质的企业采购药用空心胶囊,严防不合格药用胶囊流入药品生产企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坚决维护公众利益,与公安部门密切配合,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

附:胶囊铬含量超标产品名单

生产厂家 药品名称 盆炎净胶囊

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苍耳子鼻炎胶囊

吉林省辉南天宇药业股份有限

抗病毒胶囊

公司

丹东市通远药业有限公司

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脑康泰胶囊

青海省格拉丹东药业有限公司

愈伤灵胶囊

批号 2011020120110903091102

2012010420111203201202021109206

1108204 1109201

1111206

1008205 1110208

检测结果(ppm)31 84

21

33 17 5 48

44 88 86 54 81

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 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

通化盛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通化颐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阿莫西林胶囊 断血流胶囊

清热通淋胶囊

胃康灵胶囊 降糖宁胶囊

炎立消胶囊 芬布芬胶囊

酚咖麻敏胶囊

111102 20111001 20110901

20111005 20111007

110701 101201 110601 100906 111010

110114

7 4 90 66 30 46 17 149 3 4 4

上一篇:运输管理安全生产下一篇:运输管理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