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2022-07-24

第一篇: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优化服务环境 提升服务质量

宁城县全力打造为民服务满意窗口

宁城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坚持以提升为民服务质量为先导,立足群众需求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积极打造亮点铸品牌,努力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走出窗口听呼声,搭起“连心桥”。一是走访调研。开展干部大走访活动,深入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记录民情日记,梳理民情台帐,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目前,共收集意见建议296条,明确帮助解决的民生事项160多个。二是保障民生。把城乡贫困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城镇失业职工就业救助、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城乡贫困居民住房救助等工作确定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点工作。今年建设廉租房3.2万平米、经济适用房1.76平方米;投资2.6亿元,新修和改造大宁路等城区11条路;党员干部联系包保36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三是爱心帮扶。开展“一帮一,多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建立“接力帮扶”制度,确保连续性。组建“三心”服务队,即孝心服务空巢老人、贴心服务留守儿童、热心服务创业群众队。目前,结对帮扶困难群众710人次,为老年人上门义诊13次;为留守儿童开展辅导功课,送图书和安全宣传画册2.9万余

册;开展科技下乡活动6次,为群众提供技术辅导300余次,提供致富信息600多条。

打开窗口说亮话,筑造“透明墙”。一是亮身份。通过放置标牌、佩戴胸卡等形式,标明工作岗位、担任职务、监督电话,亮明党员身份,接受监督;通过展板,便民手册,电子显示屏等,公开服务事项,工作流程。推出“无职党员个性化亮牌服务工作室”,根据党员的专业特长和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实行服务场所、服务项目公示制,形成“定点、定人、定时、定内容”服务管理模式。目前,全县建立无职党员个性化服务室34个。二是亮承诺。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结合岗位实际所作出的承诺事项,普遍通过报刊,网络,公示栏等形式进行公开,最大限度增强公信度和透明度。三是亮结果。建立践诺台帐,实行销号制,完成一件,注销一件,公开一件,真正做到诺必践,践必果,确保活动实效。目前,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为民办实事20264件,解决实际问题7236件。

擦亮窗口树形象,站好“先锋岗”。一是转变作风。全面推行“七零”工作法,即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交流“零障碍”、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承诺“零失信”、服务态度“零投诉”,切实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县法律

援助中心推出“8+2”(工作日8小时+周

六、日)延时服务举措,服务对象与工作人员事先约定办事时间,工作人员加班为服务对象办理业务。二是丰富载体。各单位结合本职工作,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开展比服务争创活动。县住建系统开展“践行诺言,争做服务发展先锋”活动。县税务系统开展了“星级服务评比”和“文明窗口竞赛”等活动提升办税服务人员服务意识,提高办税服务能力。三是树立典型。树立不同的行业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让先进人物和事迹转化为工作动力,在全县推广和弘扬,进一步提升服务人员的精、气、神。目前,全县建立了创先争优典型库,其中培树基层党组织典型13个,个人典型11名。

踏进窗口评优劣,开启“指示灯”。一是领导点评。点评领导结合分管工作,以调研视察、督促检查等方式,定期深入到联系点、深入被点评党组织或党员工作一线,通过上门走访、实地查看,了解活动动态,对党组织或党员进行现场点评。特别是在基层推进项目建设、设施农业、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时,注重把握关键节点,及时到场进行点评指导,帮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目前,全县各级领导下基层调研达4796次,点评达22000次。二是群众评议。采取邀请党员代表、群众代表集中召开意见会,填写质量回执卡、设置意见箱的形式,倾听服务对象心声,促进服务质量提升。县人社局党总支利用为办理评社保、医保手续等业务

的时机,主动向服务对象征求意见,参与评议人员达到300人次,满意率达99%。三是交叉互评。在部门和部门、行业和行业之间广泛进行互评活动。各系统党委不定期进行创先争优活动情况交流,重点围绕履职践诺情况定期进行交叉点评,相互学习借鉴。

第二篇: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随着“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速、环境大优化” 集中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局机关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深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局干部职工服务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切实增强。为更好地服务百姓,提高一线窗口服务水平,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机关干部整体对外服务能力,我认为还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狠抓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以提高干部能力为重点,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机关为目标,强化求真务实、快捷高效的作风,使工作作风有新的改进,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一是强化宗旨观念,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克服和纠正办事拖拉、推诿扯皮、“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不正之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是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抓好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按照工作职责和任务目标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对每一项工作分解落实到人头。做到工作上互相补位,确保不因具体工作人员的原因影响工作,耽误前来办事人员的时间。积极推行首问负责制、政策服务、政务公开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建立规范服务、内外监督的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水平和实效,优化服务软环境建设。

二、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在解放思想中深化教育,不断巩固提

1

高服务水平。一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与时俱进。办好那些能够做好的事情,克服消极情绪,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中抓住机遇,把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具体落实到干好每一项工作,办好每一件事情,完成好每一项具体任务上。二是干部职工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养成研究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充分发挥工作的创造性,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敢于冲破一切陈规陋习和思想观念,开拓进取,勇于探索。狠刹行业不正之风,实行限时服务制度,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三、坚持不懈地学习。确立学习主题、突出学习重点,深刻领会,融会贯通,以对党、对人民、对工作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来加强学习,提高办事服务水平。一是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深刻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克服学习不深入,浅尝辄止等现象。二是开展每周学习日活动,干部职工需抽出时间来进行自我学习。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践,抓住一切学习机会,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机关干部职工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服务水平。

第三篇:打造和谐满意品牌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近年来,福山区紧紧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广泛开展“和谐政务、满意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引导各部门、各单位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手段,切实提高政务服务标准化、科技化、和谐化水平,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提升内涵,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

为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从2008年开始,福山区吸收现代服务型企业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全面更新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措施,积极推动政府服务由制度化、规范化向服务标准化的升级转型。2010年福山区行政审批中心顺利通过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验收,当年服务对象测评满意率达到99.99%,政务服务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

一是规范服务标准。借鉴GB/T15496等企业标准化管理模式,探索建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行政服务标准化管理及服务体系,并将梳理完善后的规章制度,全部上升为标准,形成了涵盖三个层次,涉及服务基础、服务质量、服务管理、服务工作等四个方面内容,共计418项标准的行政服务标准化体系,并以文本形式加以固定,纳入计算机统一管理。同时,配套制定了《部门和项目进驻标准》、《六类事项办理制度》和《行政效能十项制度》等10余项制度,有效规范了项目进驻、业务办理、认定程序等内容,提高了政务服务工作水平。

二是规范审批行为。根据上级部署,对全区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多轮清理规范,共梳理行政许可审批事项175项,

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34项,行政服务事项55项,所有内容全部通过区政府网站进行公示。按照“应进必进、充分授权、集中统

一、便民便商”的原则,将行政审批事项纳入区行政审批中心管理,并定期对进驻部门和项目进行集中理顺和调整,切实做到了项目集中审批办理。目前,已整合了26个单位187项审批、服务、收费等事项。进一步调整优化审批流程,改“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使项目办理平均时限由原来的11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效率提速55%,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是规范收费办法。坚持凡是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福山科学发展要求的,一律清理废止;凡是上级明令取消的,一律停止收取;凡是国家和省市规定的收费标准有上下限的,一律按下限标准收取的“三个一律”标准,对全区209项行政事业性、经营性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了清理规范,取消和停止收费项目39项,年可降低涉企收费3000余万元。探索推行了网络化“一费制”收费办法,将涉及5个部门13项收费项目,统一纳入行政审批网络办理,由责任窗口负责首接,实行“一个标准征收、一个窗口收取、一次性缴纳”,减少了收费环节和流程,从源头上预防了收费不规范等问题的发生。

二、创新手段,推进政务服务“科技化”

在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同时,福山区积极运用科技手段努力实现政务服务工作创新,按照“实用先行、方便群众、有利监管”的原则,投资120多万元,推进了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两个系统”建设,并优先强化三项功能运用,使全区政务服务工作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

阶。

一是强化网上审批功能,方便群众办事。整合现有电子政务资源,构建了内外互补的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对外,利用互联网站,为企业、群众提供网上表格下载、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查询等服务;对内,利用内网系统将中心各窗口以及镇级和部门审批业务之间实现连接和数据集中,并对每个审批事项办理过程详细信息进行自动、实时采集,方便监督管理。特别是在部分窗口开通了企业注册登记“一表通”信息系统,把涉及的93张审批表格的650项内容,压缩成一张表格30项内容,申请人在办理事项时,仅需填写一张表格,实现了“一窗口输入信息,多窗口信息共享”的功能。

二是强化实时监控功能,及时预警纠错。将网上审批事项的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收费标准等在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两个系统中进行设置,一旦有违反程序或超时限、违规收费等审批行为发生,系统马上进行预警,自动提醒及时按规办理。开通了服务窗口视频监控,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利用“电子眼”对中心内26个窗口、10个部门对外办事大厅和7个镇级为民服务中心共计43个窗口及工作人员工作纪律、服务质量等情况进行即时、全面、真实地监控记录,如果发现问题,及时对窗口及工作人员进行警告,责令整改。2010年对视频监控中发现的20个突出问题,刻制成专题片,组织全区部门主要负责人集体观看,对32名责任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批评教育、调整岗位等问责处理。

三是强化绩效考评功能,提高服务效能。根据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采集、统计的窗口办件情况,及时对各部门

业务量和办事效率等行政效能进行汇总考核,计入该部门一定时间段的绩效评估,每季度在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网上公布,作为部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和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综合运用服务评价器现场评价、群众满意度电话测评、在线受理举报投诉等方式,接受群众对部门工作效能的评价,从而增强了组织监督、社会监督力度,使政务水平、服务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融洽关系,推进政务服务“和谐化”

创造和谐融洽的办事关系,是政务服务追求的目标。近年来,福山区始终设身处地地为企业和群众着想,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方便,努力营造服务部门和服务对象之间和谐的办事关系。

一是构建为民服务网络。从2008年开始,坚持“为民服务、便民服务”的宗旨,狠抓了“以区行政审批中心为龙头、以镇街为民服务中心为依托、以村居、社区为民服务代办室为延伸”的区、镇、村三级为民服务网络建设,在做好区行政审批中心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延伸服务触角,扩大服务辐射面,在镇街设立为民服务中心,将民政优抚、残联低保、建设规划、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农村医疗保险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集中在中心办公,为群众提供40余个项目的“一站式”审批服务及代理业务;在村居、社区因地制宜地设置多种类型的为民服务代办室,从村居两委干部和社区管理人员中选取素质较高的党员兼任代办员,定岗、定人、定责地实行全面为民代理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目前,全区共建成 7个镇级为民服务大厅,设立126个村居、社区为民服务代办室,

覆盖面达90%以上,配备了198名代办员,累计帮助群众办理各类事项5万余件次。

二是优化为民服务措施。在全区各服务窗口中,结合全区开展的“环境建设年”、“转变作风年”、“企业服务年”和“环境提升年”等活动,深入开展了“优质服务、擦亮窗口”等主题实践活动,健全完善了首接责任制、限时办结制、AB角工作制等系列服务举措,创新推行了登门、延时、跟踪、预约等10项服务模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坐等服务为登门服务,变工作时间服务为延长时间服务和不限时间服务,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群众办事。仅2010年,就为企业、群众提供上门及预约延时等各类服务3500余件次。

三是改善为民服务环境。在区行政审批中心,根据窗口业务性质和企业、群众需要,及时合理地对大厅进行规划布局调整,将大厅划分为项目注册、项目建设、公众服务、商务中介、办公监督五大功能区域,较好地实现了并联互动、高效审批的功效;同时,开辟了免费电子政务查询处,设置了电子公示栏和触摸屏,并增设了导服台和自动排号机,解决了部分窗口业务繁忙、秩序混乱的问题。在镇村为民服务大厅、代办室设立了为民咨询台,印制了各种政务服务政策宣传手册和办事流程明白纸以及办事指南,为群众提供贴心化服务,进一步优化了服务环境。

第四篇:优化医院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优化医院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蓬勃发展中的招远中医医院

改善服务环境方便群众就医

为适应医院发展形势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市中医医院对目前医院科室布局不合理、内部环境设施陈旧等当前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医院领导班子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反复论证,决定改建新的急救中心,改造病区供氧、吸引、呼叫系统,增加床位设施,同时对现有普通门诊、医技科室进行重新规划,使科室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流程更加快捷,极大的方便病人就诊、检查。

为改善医院诊疗服务环境,彻底改变过去“脏、乱、差”和卫生检查不达标现象,进一步加大力度整顿医院环境卫生。由分管院长挂帅成立了新的卫生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和卫生日常检查小组,与保洁部签订了新的卫生管理协议,要求各科室对所属室内卫生及物品进行彻底清洁、整理;同时,对医院乱停乱放车辆现象进行了彻底整顿,划分了新的停车区域,要求医院职工车辆全部停放在医院家属楼后院,从而给就诊病人车辆提供了充足的停车空间。

经过以上环境整治,院容院貌焕然一新,给就诊病人提供了舒心、清洁、方便的诊治环境。

强化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2009年,医院围绕市卫生局中心工作任务,结合“以病人为中心”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加大医疗安全管理力度,深入开展医院质量管理年活动。为有效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医院制定了管理措施,严抓医疗护理质量管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技术操作规程,积极开展病例会诊、讨论,从管理、细节、步骤等各方面保障医疗安全,让人民群众放心就诊。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的重要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以病人为中心”的重要内容。为提高医院整体业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院采取措施加强医务人员业务学习管理与考核,加强医学继续教育管理,鼓动青年医务人员在职考研究生,选派业务骨干参加专科培训班、到省级以上医院进修深造。同时更新医疗设备,引进新技术,增加新项目,拓实服务领域,使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大为提高。 加强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继续抓好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教学医院建设,搞好临床医学生带教工作,年内完成两个中医科研课题立项,争取一个项目通过省级鉴定,进一步提高医院教学、科研工作水平。

加强行风建设和谐医患关系

为适应医疗改革和医院发展,转变职工服务理念,端正服务态度,彻底杜绝医疗服务过程中的“生、冷、硬、顶”、“吃、拿、卡、要”等现象,医院成立了医德医风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对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通过下科室检查、走访,设立意见箱,对就诊病人满意度调查等形式,及时发现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及时督促解决。 针对当前医患关心中的突出问题,医院制定了严格的工作制度。严格岗位工作管理,禁止吃到、早退及空岗串岗,制定了新的考勤制度,要求医务人员提前十分钟到岗,衣帽整洁、挂牌上岗,微笑服务,要求医务人员优质、高效、快捷地搞好医疗服务。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医务人员工作态度明显好转,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社会满意率逐步提高,就诊病人日益增多,并涌现出许多受到病人表扬的典型事迹和人物,医患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发展专科优势突出中医特色

在保持医院各临床科室平衡发展的基础上,发展重点专科,形成专科特色优势是医院发展的重要方向。经过多年的建设,医院肿瘤科已经建设成为山东省重点中医专科,运用放疗、化疗及中医辨证施治等方法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疗效显著;骨伤科、肛肠科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得到就诊病人的充分肯定,并已申报烟台市重点中医专科。在这些专科建设中,中医特色治疗贯穿始终,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针灸推拿市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针灸推拿科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认同,对颈肩腰腿痛、中风后遗症、面瘫等疗效奇佳。2009年,医院决定重新整合针灸推拿科,扩大规模,更新理疗设备,成立疼痛治疗中心,建立中医疼痛专科品牌。

白内障治疗技术作为眼科的重点项目,自2002年开展以来,以其手术时间短、创口小、不需住院、费用低廉、视力恢复好等优点,吸引了全市白内障患者前来就诊,到现在为止,已经为5000例患者施行了白内障手术,使他们重见光明。

在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二十五年的发展,招远市中医医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已发展成为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形成了独特的中医专科优势。医院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搞好“两好一满意”,为全市人民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第五篇: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李恩清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

作为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的一员,我很荣幸参加这次大会。中共景德镇市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市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对于加快我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环境是生产力,发展环境是第一竞争力。创建最优发展环境,不仅是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竞争挑战的关键举措,也是保持我市经济社会平稳持续较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要牢固树立发展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把创建最优发展环境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举措和迫切要求;要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使我市的发展环境对内具有凝聚力、对外具有吸引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优。

在我区前不久召开的第十次党代会上,区委廖云东书记也明确提出,只有创建一个要素充分流动、财富充分涌流、人民安居乐业、企业平安经营的环境,才能实现“把昌江区打造成产业实力雄厚、人民生活富足、社会和谐宜居的现代化新区”这个总体目标;才能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区、三产兴区、服务

1活区战略;才能全力推进工业昌江、商贸昌江、生态昌江、宜居昌江建设,实现昌江由“小区向大区”新跨越。自廖书记上任以来,对我区发展环境高度重视,多次率区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全区各个乡(镇)街道和企业进行调研,为我们牢固树立了发展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

创建最优发展环境,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强化服务意识为宗旨,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为突破口,以服务企业为核心,以促进发展为己任,以机关效能活动为抓手,以绩效考核为动力,以监督检查为保证,着力解决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提高机关服务效能、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建设效能政府的重要举措,以机关效能建设为载体,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抓手,健全工作机制,增强机关服务效能,改善发展环境,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我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入手来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广泛宣传,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年、创业服务年、发展提升年主题活动。利用挂标语、制作大型宣传牌、新闻报纸、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舆论氛围。二是加强效能监察,推进效能建设。依托《江西省发展环境监测网络系统》网络平台,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定期明察暗访,转变机关作风。聘请效能监督员,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监督

作用。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效能制度建设。采取保姆式的工作方法,完善重大产业绿色通道,强化跟踪服务,并实行项目建设后续服务监管制度;实行县级领导挂点规模企业和重点项目制度;制定下发了《关于创建最优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关于影响破坏发展环境和机关效能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昌江区行政效能监察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四是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推行网上审批和电子政务。目前我区正在高标准打造行政服务中心服务平台,在10月份投入使用; 行政许可在网上审批目前已办理1226件;建立完善了区政府信息门户网站和各乡(镇)街道、区直部门网站,实行政务信息网上全面公开。五是公开服务承诺,严肃整改落实。全区30家单位55个内设机构向社会各界进行了公开服务承诺,为此我区设立监督举报电话:0798-8333110,欢迎社会各界根据各内设机构承诺内容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对存在问题的,将严格依照区制定出台的《影响破坏发展环境和机关效能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及《行政效能监察实施办法(试行)》予以责任追究,绝不姑息。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一是区行政投诉中心成立以来暂未接到一起行政投诉;二是全区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的作风建设有明显好转;三是不规范执法行为和影响发展环境的问题明显减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

神,继续加大力度,把创建最优发展环境作为主线,不断深化发展环境监测工作,以专项效能监察为助推器,以监督检查为保证,深入开展“百千万”内设机构测评活动,着力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信誉最好、创业最佳、回报最快的发展环境,努力实现昌江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双提升。

上一篇:有关于生命的作文下一篇:萤火虫之墓的影评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