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的历史范文

2022-05-20

第一篇:榫卯的历史范文

历史的选择,正确的选择---读《历史的选择》有感

历史的选择,正确的选择

——读《历史的选择》有感

岭南镇中心小学 六(3)班 黄毓玮

当我刚刚翻开《历史的选择》这本书的时候,一个个陌生的名词映入我的眼帘,我这才知道,我是多么不了解历史。那一个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对我来说,是多么陌生;那一个个重大的革命地点对我来说,也是多么陌生;那一个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对我来说,还是那么陌生。

带着许多的疑问,我慢慢地细读下去,这才有所了解历史是怎样选择,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的。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列强们的野心,中国被迫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多少国人为了挽救国家,想尽各种办法寻找救国道路,却都是以失败告终。而1927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将中国历史掀开了新的篇章。

在中共刚成立时,中国已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下,人民苦难,社会黑暗。中国没有光明,没有希望。在28年的奋斗中,中共先后经历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创建了人民军队和红色根据地,参与了一次次重大会议,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人民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出现了许许多多伟大的英雄人物,比如李大钊、叶挺、刘胡兰、董存瑞、江姐。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共产党员英雄人物的献身,中国革命才能得到人民信任、取得重大胜利。回首这28年的奋斗,中共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本,以武装打败反动派,以巧妙用兵战胜敌人来犯。正是因为中共正确的引领,中国才能迎来曙光。

28年奋斗后,新中国成立了。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的上空升起,在联合国总部上空迎风飘扬时,中国终于能在世界上站得稳脚跟了。在这期间,中国经历了土地改革、石油大会战,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参与了抗美援朝,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还制定了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让中国公民有法可依,有法可照。在这个年代,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党员,他们为中国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比如黄继光、李四光、王进喜、钱学森、雷锋。看,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新中国,就是一只雄鸡蓄势待发,终有一天,他要一发威,让全世界都知道他有多么强大。

成立了的中国,仍在不断地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改革开放,让中国走上和平发展道路,召开了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立了“一国两制”构想,使香港和澳门回归了祖国的怀抱,感受到了祖国的温暖。在这个时候,许许多多优秀的党员频频涌现,其中有孔繁森、许振超、杨利伟、宋鱼水。中国经过多年的努力,走在了科技的前沿,攀上了世界的高峰。

读完此书,我深深地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多么伟大!是它,也只能是它能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历史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评语:写自己最不了解的事,是最难的事,因为不了解,认识就不深刻。瞧,本文作者一开篇就用“陌生”一词写出了对历史的不了解,真实地展现了自己阅读《历史的选择》这本书的最初感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也由最初的模糊到读完书后有了深刻的印象,最后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是多么伟大!”。对一件事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的,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程既漫长又复杂,既艰辛又伟大。惟其如此,才显出作者读后的感受格外深刻,也才突出作文的中心:历史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指导老师:黄海滟

第二篇:人民的意愿,历史的选择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人民的意愿,历史的选择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是历史的选择。”这句话一直在我心中困惑着,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呢?为什么这是历史的选择呢?我带着疑问认真阅读了《历史的选择》一书,通过学习这本书,慢慢地解开了心中的疑团。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肩负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使命。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9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历经苦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为了实现国家的富强,多少仁人志士浴血奋战、自力更生,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通过不断的努力,最后才找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选择了中国,因为它的民族有团结的力量,有坚强的气质。中国,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被列强侵略的国家,一个曾饱经风霜的国家,但是,它并不懦弱,它用行动表明了“千磨万韧还坚劲”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历史选择了它——东方一只永恒的雄狮,选择了中国,选择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鼓舞世界,世界期待中国的发展,这就是历史的选择。

在《历史的选择》一书中,有李大钊、瞿秋白、夏明翰等共产主义先驱者,有杨靖宇、马本斋、董存瑞、刘胡兰这样的英雄,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生活,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他们的这种爱国精神让人感动,值得我们学习。因此说,历史选择了中国,这是必然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永远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

看完了《历史的选择》这本书,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跟党继续前进的决心。

第三篇:8年级历史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稿

王锦川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我制定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大家看屏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节课主要是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改革开放精神去震撼学生,让学生在心灵上接受一次洗礼。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开放状况。

难点:如何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法:你知道《经济半小时》这个电视节目吗?这个节目向人们展示了哪些内容?(生谈) (教师逐步引导):今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你知道吗?我国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怎样开始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板书课题)(联系现实热点问题,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过渡】:讲一声场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板书)

1.“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继续推行这一思想会有什么影响?

这一目重点讲解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教师首先揭示讨论的背景,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这场讨论的展开情况后思考回答。讲解时,适当利用图片进行讲解。

2.为什么说这场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指出:这场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

【过渡】:通过这场讨论,使全国人民从思想上认识到了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中共终于在1978年底,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着手解决两年徘徊期间没有解决的问题,即纠正“左”的错误,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制定了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2、为什么说这次会议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师:从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分析和评价,我们可以看到,这次会议确实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始了全面认真地拨乱反正。它为党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因而成为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让学生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的相同之处回答)

提示: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归纳:第一,遵义会议是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它结束了王明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路线、组织路线和军事路线,在中国革命的危机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它全面纠正了自1957年以来党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发生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恢复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政治路线。第二,遵义会议上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开始走上正轨。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也在全国全面展开。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活动:平反冤假错案

材料一:“文化大革命”前,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政治运动连续不断,造成了一大批冤假错案。这些冤假错案长期以来不仅使党和人民在政治上受到压抑,而且还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材料二: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为了篡党夺权,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残酷迫害,制造了大批冤假错案。仅国家机关干部被立案审查的就占当时国家干部人数的17.5%,特别是中央、国家机关副部长以上的和地方副省长以上的高级干部,被立案审查的高达75%,虽然有些干部没被立案审查,但也受到错误批判斗争。

结合上述材料,你怎样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学生讨论后,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基础上总结: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解除了“文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过渡】文革中出现如此众多的冤假错案使国家领导人认识到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此后民主与法制建设开始加强。

2、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怎样加强?(由学生结合教材回答)

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依法办事、有法必依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3.拓展提升:你还了解我国现在还有哪些专项法律?

学生自主回答:如《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刑法》等

4.法律应用:设置相关案例,让学生在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案例适用什么法律。(案例随机举例)

教师小结:“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第四篇:压岁钱的历史历史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

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压岁钱。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不少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到了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义为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喜欢选用号码相联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因为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

从古时候的“纪念币”,到现在的百元大钞,压岁钱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对于这种祝福,我们更应该在意些什么呢?

第五篇:我的历史教学——二期课改下的历史教学反思

去年,我们有幸到某校去观摩学习,收获甚丰,感受颇深。该校课改采用 “高效课堂”模式,是一种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新的教学模式。他们使用的是“三环六步一反思”的教学模式上课,所谓“三环”是指“预习——展示——反馈”,所谓“六步”是指“出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测试——纠错巩固”,一反思就是教师及时写课后反思。这种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主要环节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展示”。

这种模式有其先进的一面,在这样的模式下,每个学生都能积极融入到课堂活动当中,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值得称道的是,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把话语权交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基本上能在大众面前发表自己的看法,神态自然,表达流畅。个个踊跃发言,没有在其他地方扭扭捏捏畏首畏尾的现象。毫无疑问,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值得点头。可以预见,这些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比别人能说会道,比别人能得到更多成功的机会。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占有优势。二是团队协作能力彰显。新课改以后,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捆绑式评价,让学生明白,只有小组的成绩好了自己的成绩才会好,只有你的团队整体优秀了,你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团队的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互帮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反观传统的课堂,老师或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云里雾里,可知收效甚微。导致的后果是,高分低能,,你叫他上去讲几句,他“口嚅嚅而欲动,腿颤颤而将倾”。你知道,“背一袋钞票,却没有一毛零花钱”是什么回事。现在许多人就是这样的。

言归正传,该模式,之所以“高效”,关键在于:教师把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上课前,老师们都把他们研究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并把自己组的探究成果展示出来,给大家评价。虽然这些答案学生可能从教辅用书参考资料里搬过来的,但即便如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彰显,知识在潜移默化当中得到积累和巩固,能力得到升华。这就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老师轻轻松松上课,学生轻轻松松学习,大

家都不费吹灰之力,一派和谐景象。

于是,同行个个皆叹弗如。本人在赞叹之余,心中疑虑就出来了——这真是高效吗?答案是:no.理由有二:其一,如此高度统一,所有师生共用统一的导学案,施行统一的教学程式,统一解决相同的问题,得出统一的标准答案,试问,师生的个体差异得到尊重了吗?学生的个性在哪里?其二,在形式上,如此热热闹闹课堂,看上去很美,似乎很轻松,一路顺风顺水。那么,在课外,学生们要是不下苦功夫,能这么顺利吗?学生在课外是什么样的?这是个令人遐想的问题。这留给参观者们留下了很大想象空间。是不是老师们只是玩了一个魔术,把法宝从左手转到右手,其实最终目的还是一样的——都为了分数干活?其三,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有限,对某些知识点的认识是否有错误或一知半解?在听课过程中,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我们就听出很多片面或错误的知识点,而老师并没有及时的纠正。所学的知识是否系统全面很值得打个问号。而且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地教师的说法,其实,这课改,多少有点表演成分,在平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必需的,要是每节课都这么折腾,谁受得了。真是一语道破天机,原来,在这浮华的背后,竟是这般景象。如果说这只是道听途说,不足为据,那么,还有事实为证:下午我们决定进行一次突袭行动,再次去原来的学校听课,结果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课堂上学生不再烈讨论,而是竖耳倾听,老师还是讲得滔滔不绝„„

其实,我个人还是很赞成先把研究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的做法。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省去很多时间去啰啰嗦嗦的讲那些学生从课本上就可以掌握的知识点,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帮助学生分析重难点。但我不赞成把每节课的大部分时间留下来让学生说,特别是我们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学生的知识面很窄,课前又没有很好的途径去收集材料,所以还需要老师去引导。

教育需要热情,更需要智慧,其实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其他新的教学模式,都有其好的一面。如何把这些优点结合起来,走合适本校的课改之路才是正确之路。

上一篇:马俊凯教案范文下一篇:民族韵律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