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2-09-11

该研究为探讨 人性化护理 模式在糖 尿病患者 中的应用 价值,选取该院在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及人性化护理两种方式对接收的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且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自接收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4例 ,女性患者36例 ,年龄40~75岁 ,平均 (54.6±2.6)岁;病程2~15年,平均(5.3±1.9)年。随机从80例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对照组,另40例作为观察组。

1.2 方 法

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选取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选取的4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其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1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通常会伴随患者终身,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药及控制饮食,因而极易产生烦躁、焦虑、悲观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好耐心的和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普及糖尿病知识,积极主动地给予患者帮助及鼓励,使患者感受到关心、关怀,逐渐消除其不良情绪。2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血糖、尿糖及体重监测方式, 并以此为依据严格控制饮食。嘱咐患者日常饮食应控制主食、鱼类、蛋类、肉类等食物的摄入量,且应做到低盐饮食,多食用蔬菜。3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同时还应指导患者掌握胰岛素的正确注射方法、注意事项等。4运动护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适量运动可有效地提高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并可促进对葡萄糖的利用,进而可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使患者积极主动地坚持进行运动锻炼。此外,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运动应持之以恒,且应定时定量,避免过度劳累。

1.3 观 察指标 及 判定 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遵医行为进行比较。显效: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不大于7.2 mmol/L, 或下降程度大于30%;餐后2 h血糖水平不大于8.3 mmol/L,或下降幅度大于30%。有效: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不大于8.3 mmol/L, 或下降程度大于10% , 但未达到30% ; 餐后2 h血糖水平不大于10.0 mmol/L, 或下降幅度大于10%,但未达到30%。无效: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无明显改变[1]。

1.4 统 计方法

该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 组患者 临床 疗 效 比 较

观察组40例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22例,无效2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5.0%; 对照组40例患者中显效12例, 有效18例,无效10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 遵 医 行为 比 较

观察组40例患者中饮食控制30例,占75.0%;按时服药35例, 占87.5%; 血糖监测37例, 占92.5%; 适量运动34例,占85.0%。对照组40例患者中饮食控制18例 ,占45.0%;按时服药28例 , 占70.0% ; 血糖监测26例 , 占65.0% ; 适量运动23例 , 占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是因多种病因导致胰岛素分泌水平绝对或相对不足、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从而使得患者机体内蛋白质、脂肪、糖等发生严重代谢异常现象所致的内分泌疾病[2]。长期高血糖状态还极易对患者的心、眼、肾等重要组织器官造成影响,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3]。尤其是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 ,我国的糖尿病患者逐渐增多。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机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可通过给予患者心理安慰、行为指导等,能很好地满足患者的精神需求,提高其遵医行为,从而有效地改善治疗效果。

该研究结果显 示观察组患 者的治疗 效果明显 优于对照 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遵义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这就表明将人性化活力服务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遵医行为,临床价值较高,应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集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40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另40例作为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人性化服务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遵医行为,临床价值较高,应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人性化护理,应用效果

上一篇: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育的高职计算机教改分析下一篇:乙酰甲胺磷合成工艺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