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2022-07-25

第一篇: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包钢医院院内感染控制管理整改措施

在本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医院管理年活动督查中,对发现的问题我部门进行整改反馈,并感谢检查组对我们工作的指导。 具体整改内容:

一、感染管理科的建设

按照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我院目前以有3名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符合规范要求,感染管理科目前归属预防保健部领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科将加强科室职能,更好的为院内感染控制服务。

二、手术室内的内镜灭菌工作已由专人负责,新的灭菌及清洗消毒设备在按计划引进,消毒室、清洗间的划分也列入手术室建设的日程中来。

三、感染疾病科建设

由于科室内装修重新建设,我院目前感染科对来诊病人实行了病房隔离制度,肠道病区与呼吸道病区的划分在新的病区建设好之后投入使用。

四、科室内应用的小型灭菌器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已经做好了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确保了应用的安全。在化学监测的项目上,没有硬性指标要求小型灭菌器做B-D实验,为了安全工作,在全院小型灭菌器内按照上级检查部门的意见开展B-D实验,更为保障灭菌工作提供了依据。

五、在隔离手术室、隔离产房接疹的病人全部按照感染管理要求进行消毒及室内终末消毒,病人名单全为红笔标注,在今后的终末消毒记

录上,逐步建立独立的感染病人消毒登记与记录,确保工作开展无遗漏。

六、我院在医疗废物管理上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医用废物,逐步作废自制利器盒,订购专用的利器盒,工作已经开展并落实到后勤部门进行订购。

七、我院的污水处理已经开展了大肠菌群含量测定及余氯测定,日常检修由污水站工作人员专人负责,并使记录更详细。

对上级检查发现的问题我科进行积极整改,确保工作整改到位,并希望上级部门对我们的整改提出宝贵意见。

包钢医院院内感染控制科(预防保健部)2006年4月2日

第二篇:福贡县医院院内感染控制管理整改措施

在本次医院管理年活动督查中,对发现的问题我部门进行整改反馈,并感谢检查组对我们工作的指导。

具体整改内容:

一、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建设

按照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我院目前没有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不符合规范要求,感染管理科目前归属院办领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加强科室职能,更好的为院内感染控制服务。

二、手术室内的内镜灭菌工作已由专人负责,新的灭菌及清洗消毒设备在按计划引进,消毒室、清洗间的划分也列入手术室建设的日程中来。

三、感染疾病科建设

正在建设中

四、科室内应用的小型灭菌器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已经做好了化学监测、确保了应用的安全。在化学监测的项目上,没有硬性指标要求小型灭菌器做B-D实验,为了安全工作,在全院小型灭菌器内按照上级检查部门的意见准备开展B-D实验,更为保障灭菌工作提供了依据。

五、在隔离手术室、隔离产房接疹的病人全部按照感染管理要求进行消毒及室内终末消毒,病人名单全为红笔标注,在今后的终末消毒记录上,逐步建立独立的感染病人消毒登记与记录,确保工作开展无遗漏。

六、我院在医疗废物管理上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医用废物,逐步作废自制利器盒,订购专用的利器盒,工作已经开展并落实到后勤部门进行订购。

对上级检查发现的问题我科进行积极整改,确保工作整改到位,并希望上级部门对我们的整改提出宝贵意见。

福贡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2013年4月2日

第三篇:院内感染控制方案

一、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三、

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单位应同时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3、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四、医院出现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1、证实流行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衰率,若罹衰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关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源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4、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存接收新病人。

5、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予以保证。

五、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关于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后,应及时做好以下工作:

1、组织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协助医院进行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2、组织当地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指导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制度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3、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协助对感染病人的诊治。

六、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

抗感染药物的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1、医院应建立健全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

2、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的抗感染药物专家或有抗感染药物应用经验的医师负责全院抗感染药物应用的指导、咨询工作。

3、检验科和药剂科须分别履行定期公布主要致病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和定期向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的指责,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

4、临床医师应提高用药前相关标本的送检率,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用药物,护士应根据各种抗感染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映,配合医师做好各种标本的留取和送检工作。

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原则

一、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二、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

三、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和合理的给药方法、间隔时间、给药途径。

四、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的应用。

五、注重药物经济学、降低病人抗感染药物费用支出。

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建议

1、已明确的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

2、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感染药物,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感染不能排除,可酌情选用抗感染药物。

3、正确掌握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感染药物的适应症和疗程。

4、应用抗感染药物前及时正确留取临床标本。

5、严格控制抗感染药物的皮肤、粘膜等局部用药。

6、强调综合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过分依赖抗感染药物。

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原则

一、目前抗菌药物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有治疗作用,但对病毒无效。

二、不作退热用。

三、抗菌药物尽量不供皮肤粘膜等疾患局部应用。

四、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要严格控制

抗菌素的管理

通过药房核查处方,严禁大剂量使用,查对抗菌素联合用药是否合理,以及抗菌素的使用有否适应症,也可通过药师参与查房等手段。

院内感染控制重点措施

(一)协助组织药师和医技部门人员预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监督,指导医师和医技部门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二)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统筹协调相关科室、部门,开展感染调查与控制的工作,根据需要进行医师人力调配,组织对病人的治疗和善后处理。

(三)协助组织全院护理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灭菌与隔离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根据需要进行护理人员调配。

(四)负责组织医院废弃物的收集运送及无害化处理工作,监督医院营养室的卫生管理工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要求对洗衣房的工作进行管理工作,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五)负责本源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管理,定期总结、分析和通报应用情况,及时为临床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督促临床人员严格执行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和应用原则。

(六)负责医院感染常规微生物学监测,开展医院感染病源、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定期总结分析,向有关部门反馈,并向全院公布。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承担相关检测工作。

(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八)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源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写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领导(防疫站),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院内感染的鉴定和报告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监测资料应妥善保存,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2、医院应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低于2%。

3、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传染病隔离制度

1、为防止传染病交叉感染,工作人员必须穿隔离服、戴帽子、口罩。

2、传染病人送传染科隔离治疗,病区分开,病种分开,包括对疑似病人隔离防治。

3、对辅助检查如理疗、放射、超声、检验病人可分开时间或指定地区确诊或到病室床头,避免传染机会、途径。

4、病人进入病房,应领取病人的衣服,病人衣帽不得与医务人员服装接触混杂。

5、传染病每室只收一种传染病人,患者不得随意离开病房,严格控制探视陪护。

6、对传染病人物品要严格管理,标本要严格管理或处理消毒。

7、清洁物与污染物要和消毒后的东西绝对分开,洗衣房应将传染病人的衣服分放标明。

消毒污染物处理

1、要做好预防性消毒,经常性消毒,终末消毒。

2、病人排泄物、分泌物,经消毒注入下水道,病人离开或死亡后,室内及床单一律更换进行消毒,其他物品同时进行去污消毒处理。

3、对传染病人的衣物及污染物用过器皿应严格消毒,特殊处理或焚烧。

4、对一次性物品用后彻底毁形、焚烧,其他物品应彻底消毒,确保消毒效果。

5、遵守操作常规无菌观念,化分有菌区和无菌区,消毒后物品不要和使用过物品混放。

6、消毒采取化学煮沸,压力整齐,烧灼干烤,紫外线化学制剂消毒灭菌。

7、环境卫生加强管理,通过监测有目的进行污物处理、防腐除害灭菌。

第四篇:控制院内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一、一般隔离要求:

1、医护人员上班时要衣帽整洁,下班、就餐等应脱去工作服,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医疗器械(搪瓷管、治疗的镊子等)每周高压灭菌一次,消毒物品(切开包、敷料等)应有失效日期,在有效期内使用,病人被服,每周至少换洗消毒一次,污染的医疗器械及物品,均应先消毒后清洗,在消毒和灭菌。

3、发生可疑传染病人时,应按传染途径予以隔离,确认后的传染病人要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4、医院的手术室、分娩室(产房)、传染病室、血库、注射室、药剂制剂室、化验室、供应室、隔离观察室以及可以成为传染源的处所均应有严格的消毒制度。

5、传染病方应备有单人房间,如确有困难,没有传染病房,可安排在病房的一角,单人病房,患者不能随意离开病房。

6、传染病员的排泄物和分泌物,须经过消毒处理后倒掉,病员所在的病室,应按时进行消毒,用过的器皿、被服、餐具等,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后再用。

7、消毒剂必须保持有效浓度,医护人员要了解掌握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因素。

8、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及管道等,应定期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二、住院防止交叉感染

1、病房

(1)病员住院期间,如发现传染病,应按隔离消毒原则处理。

(2)病房经常保持整洁,住院病员应按期进行卫生处理,如洗头、洗脚、理发、剪指甲等。

(3)病员用过的用具,如便盆、便壶、脸盆、餐具等应进行消毒并固定使用。

(4)病室应定时通风换气,定期进行空气消毒,用湿拖把擦洗地面、床、床旁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专用,用后消毒。

(5)被脓血、排泄物所污染的敷料和布类等应用可靠方法进行。浸泡消毒后洗涤,必要时再行煮沸消毒,小件敷料可焚烧处理。

(6)病员的衣服、被套、褥单、枕套等应定期更换,必要时随时更换,所换下的脏被服,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室内清点。

(7)病人出院后将所用的物品彻底消毒一次,用消毒液擦洗床头小柜及更换行李等。

(8)有传染病可疑的衣物或污染的衣物、被褥及书刊等,应用日光暴晒或其它方法消毒。

(9)打扫厕所的清洁工具,与打扫其他场所的工具应严格分开。

2、传染病室(或隔离病室)除严格执行病房的有关规定外: (1)传染病房的实设立应尽量集中,不得与居民住宅或职工宿舍设在同一院内。

(2)遇有急性传染病,应暂为隔离,并尽快转送传染病院,当地无传染病院的应按急性传染病隔离措施处理。

(3)每一病房只能收治同一病种的传染病人,如确有困难,可安排在病房的一角,用屏风隔开,同时实行床边隔离。

(4)患者不能随意离开病房,得到医师许可者,可在指定范围内活动。

(5)传染病患者一般禁止探亲,特殊情况须经医生或护士决定。

(6)进入传染病房须穿隔离衣,遇不同病种须更换隔离衣。 (7)胃肠道传染病的便盆、便壶固定专用,并严格消毒。 (8)传染病房的地面和墙壁应注意消毒,病人出院或死亡后,病房和用具须作终末消毒(处理方法须视病种而异)。

(9)工作人员应定期做大便培养,大便常规检查,咽喉培养,工作人员患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须隔离观察,直到检疫期满为止。

第五篇: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一、目的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二、适用范围 各临床、医技科室。

三、职责

1.医院感染控制科(专职人员,下同)的主要职责: (1)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拟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医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经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2)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3)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4)对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5)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协助拟定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并参与监督实施。

(6)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7)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的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东阳关中心卫生院

医院感染管理医务人员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患者,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5)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东阳关中心卫生院

医院感染的报告与控制制度

1.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

( 1)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 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2)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控制科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3)确诊为传梁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2.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 (1)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

①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控制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②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③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④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2)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①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②医院感染控制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

A.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B.查找感染源。对感染患者、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源学检查。

C.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患者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D.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患者作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患者甚至暂停接收新患者。 E.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F.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③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④当其它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地区或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⑤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东阳关中心卫生院

控 制 院 内 感 染 各 项 卫 生 学 标 准

一、普通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供应室、无菌间、烧伤病房、重症监护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个/m,乙型链球菌不得超过20个/m,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上不得超过8个/cm。

二、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症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个/m3,物体表面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个/cm2,医务人员的手细菌总数不得超过8个/cm2。门诊大厅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4000个/m3。

三、产科病房、产房、婴儿室、儿科病房、外科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的手,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四、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病房物体表面,不得检出绿脓杆菌。

五、婴儿室、儿科病房,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和化脓菌。

六、凡灭菌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其他任何种类的微生物,消毒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

七、各种使用的紫外线灯强度,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100μ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μW/cm2;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00%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到99.90%。

2

33东阳关中心卫生院

院 内 感 染 监 测 登 记 报 告 制 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卫生部院内感染控制标准及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报告、分析、反馈系统。

二、临床各科医师,要熟悉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并不断加强有关院内感染的基础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院内感染控制的水平。

三、发现院内感染病例或暴发流行时,应立即按规定程序报告,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四、院领导每周深入科室,督促检查院内感染病例报告执行情况,将院内感染控制在8%以内。

五、感染病例调查表,由各科住院医师填写,兼职医师、护士、专职人员负责核对,共同完成。填写院内感染病例登记表时,应字迹清楚,项目齐全。感染病例报表由兼职医师每周星期一报感染办公室。

六、感染病例的报告应做到不漏报、不错报。

东阳关中心卫生院

院 内 感 染 监 测 制 度

一、对高危区如手术室、新生儿室、烧伤病房、产房、婴儿室、供应室无菌间、治疗室、换药室的空气细菌,每月监测一次。

二、对各个科室使用的消毒液,有效成份含量及细菌污染量,每月监测一次。

三、对各个科室使用中的紫外线灯强度,每季度监测一次。

四、对各重点病房及治疗室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手污染细菌,每月监测一次。

五、对供应室、手术室等压力蒸汽灭菌,每锅均用化学指示剂监测,并有记录,每季度用生物指示剂监测一次。

六、对婴儿室、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手沙门氏菌污染状况,每月监测一次。

七、对一些特殊科室如烧伤病房、新生儿室,产房的化脓菌(金葡菌、绿脓杆菌、乙型链球菌),每月监测一次。

八、对接触血、脓液的器械或物品,每月监测残留血HBsAg。

九、对无菌物品,每季度作一次无菌检验。

十、对院内感染病例调查情况,每月汇总一次。对无菌切口感染情况,每月汇总一次,并进行分析。

十一、对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空针用过双消毒情况,每月调查一次。 十

二、对无菌器械消毒情况,每月调查一次。

东阳关中心卫生院

院 内 各 类 人 员 感 染 控 制 教 育 措 施

一、参加有关省市级卫生部门组织的有关院内感染的学习班,参加人员必须有院领导及专职人员参加。

二、全院性培训

(一).各科推选一名护士长或护师,一名总住院医师或医师,担任感染监控员,由感染办公室专职人员对他们每年进行1~2次的业务指导及培训。

(二).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有关院内感染和消毒隔离工作的培训,每年1~2次。

(三).对实习护士来院实习,要进行医院内感染方面的有关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内感染的控制及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消毒、隔离、灭菌等。

(四).每年年底组织座谈会一次,请有关人员参加,由感染办公室提出院内感染中存在的问题。

三、对临床医生的培训

(一).怎样填报院内感染病历调查表,减少漏报率的发生。

(二).重点学习使用抗生素,应聘请有经验的专家、教授讲课。

(三).指导医师掌握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

四、对护士重点培训隔离、消毒方面的有关问题。

五、对卫生员培训有关病房卫生清扫、隔离消毒的基本知识、各种消毒液的使用浓度及配制方法。

东阳关中心卫生院

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器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特别是感染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二、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

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要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选化学方法。

三、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四、甲醛气体灭菌参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进行。自然挥发薰蒸法的甲醛薰箱不能用于消毒和灭菌,也不可用于无菌物品的保存。甲醛不宜用于空气的消毒。

五、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六、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洗手设备:

a.病房及各诊疗科室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开关有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 b.肥皂应保持清洁、干燥。

c.可选用纸巾、擦手毛巾等擦干双手。擦手毛巾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消毒。

d.不便于洗手时,可用快速手消毒剂。 ②洗手指征:

a.接触患者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 b.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感染 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时,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 c.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d.脱手套后。 ③洗手方法:

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尖、拇指、腕部,10~15秒钟,然后用流动水洗净。

④手消毒指征:

a.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b.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c.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⑤手消毒方法:

a.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b.用消毒剂浸泡双手。

⑥外科刷手应用刷子蘸洗涤剂将指甲内污物刷净,并洗净双手臂,擦干,再用手消毒剂刷手或泡手。刷手或泡手时间必须符合要求。具体方法见《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7)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应达到以下要求:

a.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即时以含氯消毒剂(1000ppm)拖洗。

b.拖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

东阳关中心卫生院

消毒药械的管理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进行监督管理。

2、感染控制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具体负责对全院消毒灭菌药械的购 入、储存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3、药剂科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消毒灭菌药械选购的审定意见进行采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查验必要证件,监督进货产品的质量,并按有关要求进行登记。

4、使用科室应准确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消毒灭菌药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更换时间、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控制科予以解决。

东阳关中心卫生院

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

1、抗感染药物的管理

①医院有健全的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

②医院对抗感染药物应用率进行统计,力争控制在50%以下。

③检验科和药剂科每半年公布主要致病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并向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

④临床医师应提高用药前相关标本的送检率,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用药物;护士应根据各种抗感染药物的药理作用、配制禁忌和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配合医师做好各种标本的留取和送检工作。

⑤医院应开展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包括血药浓度监测和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的监测,以控制抗感染药物不合理应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2、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原则:

①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②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

③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和合理的给药方法、间隔时间、途径。

④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的应用。 ⑤注重药物经济学,降低患者抗感染药物费用支出。

3、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建议:

①已明确的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

②以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迹象者,不宜使用抗感染药物。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感染不能排除者,可酌情选用抗感染药物。

③正确掌握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感染药物的适应症和疗程。 ④应用抗感染药物前及时正确留取临床标本。 ⑤严格控制抗感染药物的皮肤、粘膜局部用药。

⑥强调综合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过分依赖抗感染药物。

东阳关中心卫生院

上一篇:豫南产业发展建设下一篇:一年级下册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