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工企业安全生产

2023-02-03

第一篇:浅谈化工企业安全生产

浅谈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

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强,高温、高压操作,生产工艺复杂等特点,稍有不慎很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较大的有形损失(经济、财物)和无形损失(名誉影响)。因此,搞好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职工的人身安全,还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一、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建立健全以法人为首、落实到班组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形成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立体式、全方位责任到人的安全生产管理保证体系。成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经培训考试合格的懂专业安全技术知识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车间、班组设兼职安全管理员。实行各级主管领导负责制,将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岗位每一个人;每月根据业绩,实行工奖挂钩,按级考核,按月结算;筑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斜向到角”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生产管理网,把安管责任真正落实到位。

二、建章立制,严肃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无拘无束。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企业实际,制订一套全面细致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如《劳动人事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职工奖励和违规处罚制度》等。有些制度、规程、责任制要挂到岗位上,提醒岗位人员贯彻落实,以制度规范约束员工的思考和行为,做到以法治厂,以制度管人,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有章可遁,有法可依。

三、培训教育,持证上岗。制订年、月度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教育计划,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内培外训方法,做到培训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多样化、专业化、系统化,提高员工的安技素质。如职工(包括岗位调动人员和外来施工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面要达到100%,未经教育和考试不合格者禁止上岗操作;特殊工种(电工、金属焊割、起重机械和电梯、机动车辆驾驶、登高作业、锅炉、压力容器、制冷、危化品等)和其它关键岗位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教育,必须严格按照行业要求和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经资质部门培训合格,做到持证上岗。通过经常性的培训教育,确实让员工掌握安全生产的知识和技术,变不懂安全为懂安全,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人人管住自己,守好“责任田”,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也不被他人所伤害”。

四、经常检查,消除隐患。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包括工艺纪律、设备安全、现场管理、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经常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公司至少每月检查一次,安全主管部门至少每周一次,车间(工段)至少每日一次。检查的形式:公司可进行普检、抽检、专检;车间应进行自检、互检;主管领导和安全员应经常进行巡逻检、监督检;班组应进行上班检、下班检和过程检。检查的方法:以法律规程为依据,针对检查对象,制作好检查表,逐项逐点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检查的目的要明确,方法要灵活,并做好安全交接班。检查要有记录,业绩列入月度考核,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人,跟踪检查,限期完成。

五、尊重科学,按规操作。产品经小试、中试成熟后,制订一套科学、系统、规范化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及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工艺管理、设备管理和现场管理,严肃工艺纪律和设备的安全操作。平时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提高设备的安装、维修质量,定期进行检查检测;严肃劳动纪律,严格按规操作,杜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预见性,落实事前防范措施,将可能存在或发生的事故隐患(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六、安全装置,完整好用。重点部位、危险岗位(如锅炉、压力容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等)的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及安全附件必须齐全、完好、灵敏、可靠;消防器材和事故应急处理器具,必须按规定标准设置配备,并实行严格的“定置管理”制度,无故不得随便动用。对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附件、消防器材和事故应急处理器具,要落实专人管理和维护保养,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换,确保安全装置、附件和消防器材、应急器具随时处于“待机状态”,完整好用。

七、票证管理,从严把关。化工区内进行各项作业,必须办理相关的安全作业证,并实行严格的票证管理制度。如“动火安全作业证”、“设备内安全作业证”、“高处安全作业证”、“动土安全作业证”、“设备检修安全作业证”、“盲板抽堵安全作业证”、“吊装安全作业证”、“断路安全作业证”等。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发布的《化工企业厂区作业安全规程》办事,程序要清,控制要严,防范要紧,责任一定要明确,措施一定要落实,禁止搞形式、走过场和未批先做、盲目蛮干的冒险作业。要实行专事专证、专人专证、专人签字确认、专人检查监护。

八、安全例会,定期召开。定期召开公司及下属单位的安全例会,认真总结、提高、交流、反馈安全生产管理的经验教训,找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隐患)和薄弱环节,制订相应的整改和防范措施,并对隐患整改的落实情况进行追踪检查,使之落到实处。安全例会,公司至少每月一次,车间(工段)至少每周一次,重点项目实施、发生事故或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等特殊情况应随时召开,会议必须有内容、有重点、有措施、有检查、有结果、有记录,便于实施和责任追查。

九、事故处理,“四不”放过。严格执行事故报告制度,禁止不报。瞒报、谎报、漏报。事故处理(含未遂事故),一定要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事故责任人不处理不放过”。有些事故(问题)处理还要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扩大教育整改面。事故处理要“实、细、严”,所谓“实”:要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不弄虚作假,不草率从事;“细”:要认真细致,不漏蛛丝马迹,不放过任何可疑迹象;“严”:对事故责任人要从严处理,不姑息迁就,不敷衍了事。有些事故在追查责任时,还要上下联系,左右挂钩,以进一步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心。

转型期化工企业安全环保的态势与对策

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化工的发展关系到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而化工生产中的安全和环保又历来在企业经营和政府领导者心中占据“第一要务”的位置。随着化工企业发展节奏的不断加快、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安全管理体制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化工行业的安全隐患和压力日益增大。

每次事故发生后,政府部门都能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诸多原因。重大安全环保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以下几点不可忽视:

1. 经济⒄沟难沽? “竞争”已经成为国家和地方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生存和发展的常态。经济发展速度和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实力对比,是政府领导政绩的重要指标。为了加快发展速度,各地往往不惜突破政策、牺牲环境,将一些本来应该在发展的同时解决的问题往后拖延,以致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发生安全事故就成了必然。

2. 企业生产经营的压力大 我国曾对经济发展和安全环保的关系有一种误解,即“先发展、后治理”,由此遗留下许多安全隐患和污染难题。一些生产工艺技术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技术投入又不足,长期“带病坚持工作”。加之在市场引导下,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占领市场、生产装置长期满负荷甚至超负荷投运,使安全问题越加突出。

3. 政府职能转换 我国为了适应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一些行业主管部门被撤消或合并,将其转为不再具有行政权利的行业协会,再加上企业自身的管理未跟上,企业的安全隐患和违规情况很难被及时发现和纠正。

4. 社会对安全的认识和事故应对水平不高 企业安全工作的范围往往局限在自己的管理区域内,对周边的安全宣传和知识普及非常有限。在我国的教育中,很少涉及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自我救护能力的锻炼,缺乏相应的民间组织和培训机构,整个社会对突发事故的预防和危机管理还处在较低的层次上。

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企业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我国化工生产正步入重化工时代。为此,安全环保不仅应成为企业的首要问题,而且应有更多的投入,大力强化培训教育,认真抓好安全环保工作,着重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认真探索和研究安全生产的规律,提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管理水平。

2.加强政策引导,严肃落实法律法规。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安全生产法》,今年国务院也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3.加大资金投入,尽快扫除安全隐患。针对国家和企业过去对安全环保投入少,国家应拨出一部分资金作为专项费用。同时,以优惠政策督促企业自筹资金,加快技术改造和更新步伐。

4.研究实行新的安全监管体制,扩大安全监管的范围。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安全生产的整治力度,坚决关闭取缔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场所;另一方面,要把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结合起来,逐步建立稳定、长效的安全监督机制。

5.强化管理,落实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建立安全生产评价跟踪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各地方政府和企业都要建立起安全管理体系。要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参与到安全的监控和管理上来,研究和制订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认证体系。同时要加强安全生产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安全生产的预警机制和事故后的处置预案。 总之,我们都应从事故中吸取血的教训,牢固树立起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高于一切的思想,切实履行安全职责,加强安全管理,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

第二篇:浅谈化工企业工艺指标的管理

化工企业是一个连续化程度很高的企业,各工序问环环紧扣,各工序间的工艺指标紧密相连,而工艺指标对产品的产量、质量以及对化工设备、安全生产、环境质量都息息相关,所以,对化工企业来讲,工艺指标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化工企业如何管理工艺指标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以主要的工艺指标的考核作为成本考核的重点

化工生产连续性强,操作难度大,工艺指标的控制是化工生产的关键,而工艺指标的波动就意味着对产品的产量、质量将造成影响,会引起产品成本的升高。对一个自动化程度不高的企业来说,如何管理好工艺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员工都认识到自己所做的工作对整个企业的效益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操作人员,不仅要对操作工艺完全掌握,更应该对每一项工艺指标严格操作,要按时、真实作好每一项记录,不能为了自己眼前的利益弄虚作假而牺牲了全局利益 各级管理人员要做到及时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对当日出现的指标波动作好原因分析,及时调整,避免因此而造成的产品产量、质量的影响,以及有可能造成的对设备寿命的影响、对生产安全造成的威胁、对大气环境造成的不良后果。所有这些影响都将影响到产品的成本,都可能造成产品成本的提高。对于工艺管理人员来说,要经常到生产第一线督促、检查,对连续出现的不合格项,令其限期整改,并经过科学的核算,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罚。这样才能使每一位员工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不仅负责产品的生产,而且认识到自己所做的工作(工艺指标的操作)对产品成本的影响,使工艺操作直接与经济效益挂钩,从而使人人关心生产,人人了解自己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性,提高对工作的自觉性,更加爱岗敬业。

2、工艺指标对上下工序的影响

由于化工生产的连续性,上道工序的产品是为下道工序提供原料,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用户。为了使用户满意,每道工序都必须严格控制好工艺指标,避免指标波动造成的不合格品进入下道工序。如果下道工序出现的质量问题是由于上道工序出现的不合格品造成的,而为了全局利益,上道工序不得不把不合格品送出去,那么,经过核算上道工序必须给下道工序以一定的经济补偿,从而体现出谁管理、谁负责,作到奖罚分明,进一步促进上道工序更好的改进工作,为下一道工序提供优质、满意的产品。

3、工艺指标的管理对环境的影响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对环境的认识更加清晰。而化工企业大都是易污染环境的企业。因此为了人类共同生存的空间,我们要提高环保意识。对于化工企业来讲,工艺指标的波动,不仅影响产品的产量、质量,而且对环境影响非常大,对某些工艺指标来说,国家有严格的排放控制标准。本着对自己、对他人、对国家、对人类负责的态度,操作人员以及各级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排放要求控制,使我们生存的环境空间更安全、更洁净。

综合以上几点,我认为,对化工企业来说,工艺指标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否,更关系到我们人类共同生活的空间,因此我们要全力以赴把工艺指标的管理提高到意识日程上来。

第三篇:结合企业见习浅谈学习化工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管理与科学和技术三足鼎立。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资源,没有先进的管理水平,科学和技术就无法得到推广和有效运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难以实现。管理是当代社会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起着极大的作用。要促进经济发展和各方面的进步,提高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

管理知识总的来说来源于经验,直接的和间接地提高管理水平关键在于这两种经验的有机结合。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伴随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两大趋势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环境越来越复杂,风险越来越大,原材料的价格不断攀升利润空间越来越低,企业经营面临更多的风险,所以从管理上要效益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

2011年12月,我们班同学在院领导、教师的带领下到广西钦州桂金诺磷化工有限公司参观见习。工作人员在给我们简单介绍了公司的情况之后开始带领我们参观厂区,参观之前我们需要带上安全帽,第一次感受到了企业生产管理的严谨。

参观从磷铵生产车间开始,到产品仓库、磷酸新旧生产线、污水处理系统,再到公司的实验室。一路上我们看到了不同于课本的真正的化工生产过程以及企业严格有序的管理。本次见习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磷酸的新生产线,溶解槽(溶解黄磷)、黄磷燃烧塔、P205吸收塔、回收装置、尾气处理等设备以及它们的作用,让我由过去只是在书中认识的设备图形、工艺流程,一下变成真正的设备、实地工艺流程。同时,我们看到工人在生产车间操作,有的在装卸,有的在检验产品等等,这些稳定的有序的生产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管理组织在操作。

化工企业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全员投入大,生产工艺装置复杂,要求生产管理系统到位,专业化要求高。化工企业管理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利用企业现有资源一合适的手段、方法来设计规划组织产品的生产并保证安全文明生产,是全员参与的管理。学习化工企业管理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为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的目标作保证。

企业的生产是企业最基本的活动,是企业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搞好

生产组织,才能保证企业经营目标,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 为企业的安全提供保证。

企业中大部分安全隐患都在生产过程中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企

业生产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企业安全生产恰恰是由企业生产管理来提供保证。

3. 为企业决策发展提供保证。

化工企业管理基本处执行的地位,相对来说不变的东西较多。生产管

理到位可以是生产秩序稳定,可以使企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正确的决策和发展上。

第四篇:以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为例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实地调研,身临部分子公司现场,感受企业文化建设情况,同时与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负责人展开深入广泛的交流,对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克服解决文化底蕴薄,员工人数多,子公司分布地域广、板块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企业文化;面临形势;解决途径

一、背景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是2008年12月5日经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在全球金融危机、全国煤炭发展、河南省强力推进企业重组的大背景下,由永煤集团、鹤煤集团、焦煤集团、中原大化、省煤气集团5家单位战略重组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是集煤炭、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物流贸易、矿山建筑、实业一体开发,跨国界、跨行业、多元化发展的特大型能源企业。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现有员工19万人,是河南省首家资产、营业收入双双超千亿元的企业,居中国煤炭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第2位、中国企业500强第60位、中国500强竞争力第8位、中国企业成长100强第1位,入选世界著名品牌500

强。自成立以来,实现了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利润节节攀升的良好态势。如何使企业文化跟上企业发展、更好地引领企业的发展,实现2至3年内进入世界500强的伟大目标,成为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所必须面对的课题。

二、面临形势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重组成立以来,集团公司高层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经过总结提炼,形成了“8813”(即8个核心理念、8个单项理念、10大高管人员行为准则,3大员工行为规范)企业文化体系,并在整个集团公司强势宣贯、全面推广、狠抓落实,起到了凝聚人心、和谐统一的良好效果,呈现出持续健康、又快又好发展的良好态势。

公司成立时间毕竟较短,员工人数多,子公司分布地域广、板块多、发展不均衡,如此等等,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瓶颈因素,总体上讲,笔者认为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是成立时间短,文化底蕴薄弱。自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成立到现在,还不到两年的时间,虽然采取了非常可取的措施,迅速提炼形成了自己独特卓越的企业文化,一种以各个子公司先进文化理念为主导的企业文化,但是要解决各子公司不同文化的冲突,真正实现步调一致、文化大融合,还需要时间来完成。

二是员工人数多,素质参差不齐。作为一个大型能源企业,员工文化多层次的特点尤为明显,这就给企业文化的传播、贯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文化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人生观、价值观也不一样,如何将19万人凝聚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这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需要考虑的第二个问题。

三是地域分布广,地区文化有别。“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一个地方一种文化。环境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不可忽视,企业文化在这个地方贯彻执行、落地生根得很好,换一个地方实行可能水土不服、流于表象。如何融合地方文化,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落地,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所需考虑的第三个问题。

四是产业板块各异,行业特色明显。隔行如隔山,行业不一样,企业文化建设的侧重点也会不一样。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果不分对象,一概而论,就可能起不到应有的效果,针对不同的产业板块,如何引导它们进行主导文化建设,同时又使其他文化理念服务好主导文化、相互促进,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所要考虑的第四个问题。

三、解决途径

通过以上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分析,要搞好整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利用公司内部资源,积极开展交流活动。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充分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意义,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从优秀的子公司文化总结提炼出来的,是所有子公司文化的精髓,有些子公司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兄弟单位间只有相互交流、学习,相互感受彼此间的优秀文化,才能认可现行企业文化的卓越性,贯彻践行的必要性,加快吸收以前缺乏的文化,融合成一体,建成现在在整个集团公司推行的企业文化体系。

二是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分层次进行企业文化传播。先从文化水平高、接受能力强的员工入手,“让一批人先认同起来,带动其他人认同,达到共同认同的目的”。特别是针对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接受能力强、价值观没有形成,并在学历低、资格老的职工心中有一定的影响,先从这一人群开始进行企业文化培训,使他们认同这种企业文化,接受这种企业文化,然后带动其他员工践行这种企业文化。

三是实施对标管理,化无形于有形。文化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虚无缥缈的,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实行对标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以身边的人感染身边的人,给员工一个具体的、可见的模范,学习他的工作态度、行为举止,以此来提升自己,推进企业文化不断发展、深化。另一方

面,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将身边践行企业文化的实例,汇编成册,发放给员工学习。

四是搞好地企关系,企业文化融合引导地方文化。要想自己的观点被人接受,首先得认同别人的观点。企业文化建设也一样,首先要认同地方文化,挖掘企业文化与地方文化的共同点,起初着重宣传共同点,让地方政府、人民认同我们的企业文化,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拥护,达到企业文化融合引领地方文化的效果。

五是把握各行业特点,倡导对应的执行文化。检查考核是检验执行最有效的方式,“因材施教”是有针对性进行教育取得良好效果亘古不变的真理。根据不同的行业类别,注重公司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的同时,带动影响子公司发展的文化引导,是今后进行企业文化检查必须注意的,例如矿厂,重点检查是如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提高生产的,供应单位是如何服务基层的,销售公司是如何与客户双赢的等,使文化真正服务于公司的经营生产,这样更有针对性、更具可行性。

企业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文化的竞争越来越成为现代化优秀企业间的竞争,谁最先拥有了先进的企业文化,谁就会走得更远,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文化落地,引领公司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全体员工共同的努力。

第五篇:浅谈石油化工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应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理念已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对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制除有法理基础外,还由中国特殊的国情所决定,石油化工企业作为国有大型能源企业尤其应当承担社会责任,本文通过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并结合石油化工企业的特殊性,得出采用法律手段对石油企业社会责任实行规制的必要性,以期使石油化工企业的社会责任得到更为有效的实现。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制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是一把“双刃剑”,在其极大地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各种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比如出现了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浪潮。目前,全社会对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己达到共识,但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是否应实行法律规制,仍存在争论。笔者认为,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法律规制是必要的,尤其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由于其自身企业属性和行业特征导致了石油化工企业较之于一般企业更显必要,因此对我国对石油化工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法律规制更属应当。在此,笔者对石油化工企业社会责任实行法律规制的必要性进行如下的探析。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从事经营话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具有法律强制和道德层面的影响两个阶段。企业法律责任是企业所负的基木社会责任,如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这些可以通过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行业等标准等来强制实施。企业道德内涵包括了高层次的社会责任,如企业对社区、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和捐助等。法学专家认为,“对社会负责并非意味着企业必须放弃其传统的经济使命,也不意味着对社会负责的企业比社会责任感相对较差的企业不具有相同的营利能力。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在可获得的利益与取得利益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所以我们将法律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一种积极的责任。它是指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具有营利性的企业在衡平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谋求和谐发展的基础上,除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外还负有的、旨在维护和促进公共秩序、安全和公共利益的义务。具体而言,法律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既包括对雇员、对消费者、对债权人的责任,也包括对环境、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等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

(一)法律规范的不完善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主要散见于《公司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等多部法律中,虽然这些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提供了法律范本,但还不够系统全面。甚至由于各种法律的出台背景和立法目的不同,导致了在部分领域还存在一些立法盲区。以《公司法》为例,虽然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有所提及,但它仅原则性地规定了企业应该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法律的规定过于模糊和笼统,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劳动法》的保护范围显得过于狭窄,大量农民工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社会保障方而的立法层次不高。

(二)社会监督及政府监督滞后

由于法律规范的不完善,导致了公众监督、行业协会以及整个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特别是信息披露手段的缺失,导致了很多不负责任的机会主义行为,以最大程度地获取不正当利益。对于社会公众而言,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理论和商业实践,其概念和范畴相当模糊。老百姓更关心的是保证产品质量,维护公众健康与安全等,而这此往往只是涉及到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或者几个方面,公众没有足够的了解进而监督的力度会随之减少。另外政府为维护发展地方经济的利益出发,对于企业守法行为的监督力度远远不够,甚至实行地方保护主义政策,这不仅给外界造成负而影响,也削弱了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三)企业对社会责任法治意识普遍淡薄

许多企业只关心如何搞好生产经营、如何追求最大的利润,千方百计的采取措施推动企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腾飞。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是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相比,企业社会责任的法治建设要严重滞后,不相协调,导致了企业及社会各界对企业依法应负的社会责任知之甚少,而且没有上升到严肃的法治高度来认识。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对企业社会责任法治意思淡薄造成的,长此以往,不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背离,而且对我们共同对应的社会道德造成严重的影响。

(四)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缺乏诚信的经营理念

目前,很多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而没有树立正确的生产经营意识,没有正确的经营理念。而这方而涉及更多的是企业失信、欺诈行为危害社会,极大地增加了经济生话中的交易成本,败坏了商业风气和市场环境,影响到企业甚至整个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如“苏月红”“瘦肉精”“三鹿奶粉事件”等问题。

二、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制的原因

(一)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制的法理依据

企业社会责任从最初提出到现在,较多被理解为是道义上的责任,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机是为了自身的长期经济效益,一旦经济绩效与其承担的社会责任发生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削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此时通过道德自律来承担社会责任显得十分无力,毕竟道德主要是通过影响人的内心来达到控制行为的效果。违反道德只是受到舆论的评判和内心的自责。而法律则不同,它对违法行为的人采用的是制裁的乎段,这不仅可以起到规范、引导和控制人们行为的目的,还能协调各种利益的冲突。这就使企业社会责任的某些层面具备法律性并受法律约束有了法理的基础。可以说,在由于企业的逐利本性致使道德约束经常失效的情况下,就会导致要用法律对企业进行规制,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由道德性走向法律性趋势的必然要求。此外,从法律自身发展来看,早期法律上反映的是对个人利益的绝对维护,民法中契约自由、所有权绝对等就是这种观念的忠实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19世纪以来,企业在追逐利益,在自身规模和影响力壮大的情况下,对环境、对雇员、对消费者等利益的影响,应运而生了社会利益理论,与之相伴的是法律社会化趋势的发展和社会本位的确立。可以说,法律中社会利益和社会本位的确立,使法律在调和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冲突中得以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制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

在中国历史上种出现过企业办社会的现象。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之前的绝大多数期间,中国的“企业”不是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企业,不仅严重缺乏经营自主权,而且与其他事业单位没有质的区别,企业只是政府的一个分支延伸机构。政企不分,企业承担了许多本应由政府承担的责任,形成“企业办社会”的现象。企业无条件地为政府承担和提供许多社会福利,如充分满足就业、办学校、办医院,等等。这样的模式,不仅企业社会责任没有得到实质的体现,而目也把企业自身发展的责任转移给了政府。这样做的直接效果是,每个企业是一个小社会,企业为职工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所有福利。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经济效益低下,社会支撑能力薄弱,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只能在低水平上进行维持。可以说,企业办社会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极端的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在政企分开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一方面,企业不承担或少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表现为企业的短期行为。如任意排放废气、废水等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无视职工权益、缺乏对职工的安全和福利保障;侵害消费者权益和无视中小股东的利益;企业之间缺乏诚信,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制约着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应该说,企业社会责任是针对企业单纯追求自身利益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而提出的,是企业作为社会成员应

该承担的责任。对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制有利于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确定企业和政府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不仅可以划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标准和范围,而目可以让政府承担其应尽的责任,服务企业和社会。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企业社会责任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许多国家己经逐步针对企业社会责任制定了法律。创立于1997年的SA8000,于2001年修订发布了第一个可用于第二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这必然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对石油化工企业实行法律规制才能使石油化工企业真正有效承担社会责任法律通过对利益的平衡来实现对社会的控制。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对利益更应适当地调控,正确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我国石油化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它牵扯到很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运用法律手段着重协调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利益关系。

首先,企业的利益与社会利益。石化企业的存在与发展对我国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石化企业融雄厚的资金、丰富的人力资源于一体,为劳动者解决就业问题,为广大消费者、其他经营者提供必要的商品、服务。但是石化企业毕竟是企业,它作为营利性组织,其创立的初衷就是追求利润。因此在它为社会进步做出如此大的贡献的时候,往往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诸如收入分配悬殊、污染环境、滥用经济优势垄断价格、排挤中小竞争者等系列问题。庞德认为,法律作为社会控制中的种手段,要在最小的成本消耗下获得整个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要优先考虑社会利益。由此可见,对我国石油化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进行法律规制止是关注社会利益的体现。

其次,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石油化工企业作为能源型企业,在建国初期为我国摆脱资源匮乏的困境提供了机会,资源的开发利用增速惊人,为我国经济的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受资源开发利用的周期性、技术的落后与思想的偏颇等影响,资源开发面临着严峻的环保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所以,需要以法律手段强制石油企业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攸关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这正是石油化工企业社会责任之要义。

在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石油化工企业规模庞大,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若不能认真负责地履行社会责任,将会对正常的经济发展、社会秩序造成冲击,带来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己经意识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履行的透明度,从2006年开始陆续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表明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决心和态度,在2008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

遇罕见雪灾和汶川大地震时也伸出了援助之手。中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曾指出,作为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国有企业,中国石化承担着重要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中国石化要反映国家利益、人民利益,要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中石化系统内要加强内部管理,经常性的在全系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举一反三,深入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树立责任意识,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讲奉献。践行“每一滴油都是承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用实践证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完全正确的,对社会负责,对员工负责,实现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把中国石化打造成一个“高度负责任、高度受尊敬”的国有企业。

四、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实现

(一)健全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制度

虽说我国公司法第五条规定是我国在法律层面引进公司社会责任的标志,但是缺乏具体的内容。我们应当借鉴国外成功的立法,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建立健全以《公司法》为核心,以《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等为补充,多层次、全方位的一整套相互配合的规范体系。明确规定企业社会责任的详细内容和具体要求,确保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方而有法可依。另外兼顾实体和程序两个层面的可操作性,还要加大对现有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才能形成完善的立法体系。

(二)加快监督体系的构建

政府需要提高自身对企业社会责任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督导和监管。政府要扮演好执法者的角色,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使职权,并应当逐步建立起稳定的社会责任奖罚激励机制,推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我们不仅需要政府的监督,更需要社会公众及企业内部的有效监督。要结合社会公众及行业协会等组织,共同的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监督体系。

(三)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

把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中,以正式制度和长效机制的形式固定下来,是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从而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另外,加强政府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引导作用。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署,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训,帮助企业树立社会责任的理念。

(四)树立企业守法诚信经营的理念

为了给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诚实守信是不可或缺的道德观念,也是一个

企业最可宝贵的无形资产。要建立企业核心价值观,树立企业与社会共赢的理念。另外利用舆论和声誉机制来控制企业守法诚信经营的理念。这就要求媒体通过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正反两方而信息的报道与评论,使企业的行为更加透明,积极守法的承担起社会责任的重任。

总之,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制对企业健康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要注意到,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制的前提必须建立在与企业营利本性相契合的基础上,如果不做区分,一味地将一些纯粹道德层面的内容以强制性的法律规范进行规制的话,并不利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反而只能加重企业的负担,造成不应有的负面影响。

上一篇:浅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下一篇:群团工作会议县长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