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税收分析

2022-07-24

第一篇:一带一路税收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分析

——形式与政策

学生:郑精 班级:电信理1404 学号:0121414680410

一带一路战略分析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一带一路”的由来。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同样,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起,连接我国与欧亚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步兴起。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与欧亚国家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大通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和人民友好交往。在新的历史时期,沿着陆上和海上“古丝绸之路”构建经济大走廊,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共同的发展机会,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在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加强区域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且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周边外交。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欧洲时表示,要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洲际合作倡议结合起来,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2014年11月8日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一带一路”的概况。“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牵亚太,西连欧洲,辐射40多个国家、近30亿人口,在我国境内就覆盖6个省区市,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仅我国与中亚五国的年贸易额就超过400亿美元,20年增长近100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延伸至地中海中岸和东岸,连接东亚、中亚、欧洲与非洲。通过沿线各国的合作和规划,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并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贸易畅通和投资便利化。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将促进我国的西进战略,在欧美市场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拓展中亚、西亚和南亚市场,对我国的外贸出口也有积极意义。

“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这一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1、 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

在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 示,1979至2012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 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 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恰好 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 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2、 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

中 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 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当初中国同样的难题。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 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1]

3、 推动多边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 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 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 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 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 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丝绸之路既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当代中国文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自信和复兴的有效方法,是大国崛起所依托的时代精神。 “一带一路”构想与“中国梦”的理念相辅相成。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作为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铸就信仰,国家的发展关乎每个人的命运,要深入开展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向先进党员看 齐。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教诲,提升自身的思想高度,同时,注重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建言献策。对此次“一带一路”战略的实 施,深入挖掘其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即亚投行通过长期债券等形式积极推动PPP模式并且项目对私人资本开放,“互联网+”新模式帮助更多普通人圆梦,深入 有效的合作有助于2020年东南亚经济共同体的建成,形成一个对人民生活贡献巨大的社会生态圈等等。

这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这是一个利己利彼 的战略,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我国利用自身经济实力向外寻求发展空间,也为国内经济转型提供了机遇和时间,同时减弱了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 为企业销路找开口,缓和企业改革的阵痛,也促进了国内外企业的优势互补,我们应认识到,这是一次在全球主导经济体制下的突围并且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 的打破了西方的“中国威胁论”。 连通,为了更好的发展;连通,让全球化的经济回到真正意义上的轨道。这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最有力的姿态:和平、开放、理解、包容、交流、合作、共赢,中方愿与沿线各国及参与各方一道稳步推进示范项目建设,保障多边利益,沿着互尊互信的道路,和衷共济,相向而行,早日争

取胜利的果实。青年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更要勤奋学习,坚定信念,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发光发热。

第二篇:“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

单位:学员五旅三队 姓名:刘天林 学号:20152063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这一建设战略受到亚欧国家积极支持和参与,国内相关省份也纷纷制定实施规划方案。但美国、俄罗斯、日本实施的力图主导地区事务的战略举措,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沿线各国应团结互信、合作共赢,努力打造亚欧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

关键词:一带一路、欧亚、美国、俄罗斯、日本

引言:“一带一路”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宏伟战略已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

一、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给古老的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规划了美好蓝图,为亚欧区域合作注入了新活力, 为世界发展繁荣提供了新路径。

(一)“一带一路”建设是续写古丝绸之路辉煌的必由之路

随着时代发展, 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他国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有西汉张骞出使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还有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穿过南中国海,进入太平洋、印度洋、波斯湾,远及非洲、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等。数千年来,各国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教徒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川流不息, 沿线民众互通有无、互学互鉴,逐渐形成了沟通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希腊文明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古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人民共同走出来的。各国人民排除艰难险阻、跨越万水千山,以极大的毅力和勇气开辟了这条道路。古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新时代背景下,亚欧国家都面临着转变发展模式、增强发展动力的共同使命和挑战,需要沿线各国共同建设“一带一路”,使这条曾经创造无数财富、凝聚各国人民友谊的传奇之路重现辉煌,成为惠及沿线各国人民的和平之路、合作之路、共赢之路。 (二)“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 60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正在推动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合作倡议, 中国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体系,为亚洲和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1]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 西部地区积极实施赶超战略,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2]“一带一路”建设, 有助于西部地区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经济走廊,进一步释放开发开放和创新创造活力。

(三)“一带一路”建设是促进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逐步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更好地推动沿线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促进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给沿线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

“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覆盖约 44 亿人口,经济总量约 21 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 63%和29%。”[3]通过 “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把中国的发展与沿线各国的发展对接起来, 把中国梦与沿线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梦想对接起来,让周边国家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

二、 “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为亚欧国家深化合作勾勒了宏伟蓝图,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了崭新机遇,丝绸之路意识已在各国落地生根, 许多国家将本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有效对接。 (一)“一带一路”战略受到亚欧国家积极支持和参与

中亚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2014 年 5 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同习近平主席会谈时表示:“哈方积极支持和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拉动经贸、交通和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领域合作。”[4] 南亚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2014 年 5 月,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在同习近平主席会谈时表示:“巴中经济走廊建设进展顺利,巴方愿为加快实施有关项目提供便利,希望双方加强电力合作。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重要组成部分。”[5]6月, 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在同习近平主席会谈时表示:“孟方赞同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重要倡议。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对南亚地区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孟方愿积极参与。 ”[6] 欧盟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2014 年 3 月,《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指出: “中欧加强交通运输关系潜力巨大,双方决定共同挖掘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欧盟政策的契合点, 探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开展合作的共同倡议。”[7]

阿拉伯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2014 年 6 月,《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指出:“阿方欢迎中方关于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双方愿进一步扩大中阿双边贸易和相互投资,并重点在以下领域积极开展合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阿产业合作发展,特别是深化能源、金融、人力资源领域合作。 ”[8] (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基础坚实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合作基础坚实。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 各成员国之间加强了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促进了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能源、交通、旅游、安全等领域有效合作。 中国与东盟之间合作基础坚实。目前,中国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合作基础坚实。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因为丝绸之路相知相交,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 (三)国内相关省份纷纷制定实施规划方案 陕西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桥头堡。陕西要“以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核心,以构建欧亚立体大通道为基础,以加强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先进制造、科技教育、现代农业等领域合作为重点,紧紧抓住机遇、积极主动作为,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努力把陕西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物流商贸枢纽、文化科教交流核心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端生产要素聚集区。” [9] 新疆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新疆要充分“发挥亚欧大陆核心地带的地缘优势、四大文明交汇的文化优势、富集的资源优势,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加大全方位开放力度,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和医疗服务中心, 以及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10] 甘肃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甘肃要“着力构建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战略平台,重点推进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经济新增长极、人文交流合作、战略平台建设等六大工程,努力把甘肃省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经贸物流的区域中心、产业合作的示范基地、人文交流的桥梁纽带”。[11] 广西提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门户和新枢纽。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省区, 海岸线1595 公里,与东盟“一湾连七国”,拥有防城港、钦州、北海等北部湾良港。广西要深度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进一步开拓沿线国家市场,“充分发挥对东盟合作前沿窗口和桥梁作用,加速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面向东盟、走向世界的国际大通道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节点和重要平台”。[12] 除了上述省份踊跃投入“一带一路”建设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青海、宁夏、重庆、四川、云南、河南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山东、海南等省份也都结合自身特点优势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规划方案。

三、 “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挑战 由于 “一带一路” 沿线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些年来,美国、俄罗斯、日本纷纷实施了力图主导该地区事务的战略举措,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美国实施“新丝绸之路”战略和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1999 年美国国会通过“丝绸之路战略法案”。 2011 年 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印度参加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期间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 “2011年10月,美国国务院向美国驻有关国家的大使馆发出电报, 要求将美国的中亚、南亚政策统一命名为新丝绸之路战略,并将其向国际伙伴通报。这标志着新丝绸之路战略成为了美国的正式官方政策。”[13]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和明显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意图。其主要目的是谋求在中亚地区的长期存在, 控制中亚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建立由美国主导的中亚、南亚新秩序,削弱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这就给中国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非传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是由美国主导、共有 12 个国家参与谈判的一项多边自由贸易协议, 协议的内容和标准更多体现美国自由贸易理念及其战略利益诉求。TPP 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设置高门槛限制中国加入。从短期看,TPP 对中国参与推进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构成现实制约, 不利于中国提升在亚太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从中长期看, TPP 的持续推进, 将使中国与周边大国关系趋向复杂,增加中国地缘政治与安全压力, 甚至可能危及中国长期谋求的和平发展环境。

(二)俄罗斯实施“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和寻求欧亚地区事务主导权 2011 年 10 月, 时任俄总理的普京在其纲领性文章《欧亚地区新一体化计划——未来诞生于今日》中提出了建立欧亚联盟的构想。他倡议由原苏联共和国组成“欧亚联盟”,建立一个类似欧盟的超国家联合体,在欧洲和亚太地区间起桥梁作用,成为世界格局中的强大一极,跟美国、欧盟和中国三大中心平起平坐。 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存在许多重叠之处,虽然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但俄罗斯传统上把中亚地区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不愿意接纳其他国家在这里扩张影响力。因此,如何发展好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寻找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之间可行的契合点,使之共同成为推进亚欧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引擎,这是摆在中俄面前亟待破解的难题。

(三)日本实施“丝绸之路外交”战略和搅局南海围堵中国

1997 年, 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提出 “丝绸之路外交”战略,该战略把中亚及高加索八国称为“丝绸之路地区”, 并把这一地区摆在日本外交战略中的重要位置。2004 年,日本推动设立了“中亚+日本”对话机制,这标志着日本同中亚国家的交往联系开始朝着常态化、多边化与全方位方向不断发展。日本推行“丝绸之路外交”战略的主要意图在于:在毗邻中国的地区培养“亲日国家”,谋求在中亚和高加索这个世界战略要地站住脚跟, 形成对中国的战略遏制; 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进口方面牵制中国,延缓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同时对上海合作组织发展也形成牵制。 日本将中国的发展视为其实现政治军事大国野心的最大绊脚石,企图搭乘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顺风车,将日美同盟的干预范围扩大至南海,拉拢与中国存在争议、对中国存有疑虑的越南、菲律宾、印度等国家共同遏制中国,以实现其主导亚洲事务、抢夺海洋权益、围堵中国发展的目的。2014 年 6 月 11 日,“日本国会众议院外务委员会就南海问题通过一项决议案, 指责中国在西沙群岛进行石油钻探活动加剧紧张局势, 声称日本不会容忍中国单方面以实力谋求领土和海洋权益,并要求日本政府加强与美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共同敦促中国遵守国际法。”[14]日本是一个典型的麻烦制造者, 其上述行为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带来严重威胁和挑战, 破坏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影响了南海正常的航运安全,损害了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

(四) 国内省市争打丝绸之路牌引发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

国内各相关省市为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抢占发展先机,纷纷做规划、争地位、要政策,力求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定与支持,期盼在这一国家战略布局中争得一席之地。但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整体规划尚未出台,各省市“自弹自唱”的规划中难免出现区域功能定位趋同、产业结构布局重叠、同质化无序竞争的弊病。 仔细分析各相关省市的功能定位和规划设计, 就不难发现许多重复和雷同之处。从各地提出的口号来看,陕西、河南、重庆争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福建、江苏、浙江、广东争抢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从各地开通的连接亚欧的国际货运专列来看,西安、重庆、连云港、郑州、成都、武汉、义乌等城市相继开通了类似专列,有“长安号”、“渝新欧”、“新亚欧大陆桥”、“郑欧”、“蓉欧”、“汉新欧”、“义新欧” 等国际铁路货运专列往返于中国与欧洲之间,但这些专列大都面临着始发地货源充足、返回地货源匮乏的困境,甚至出现“空担”现象,造成巨大资源浪费。

四、 “一带一路”建设的实现途径 “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各国要团结互信、合作共赢,将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努力打造亚欧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福祉,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

(一)中国和中亚南亚国家、俄罗斯、欧盟国家共同建设 “一带一路”,形成亚欧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大格局 中国同中亚、南亚国家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应以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坚定相互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 加强务实合作,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 中国和俄罗斯要加强在联合国、20 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东亚峰会、亚信峰会等框架内的合作, 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双方要积极寻找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和欧亚经济联盟之间可行的契合点,推进油气、核能、电力、高铁、航空、通信、金融等领域合作,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 中国和欧盟国家“要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将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为中欧合作注入新动力,为世界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15]中国和欧盟国家要做和平伙伴,带头走和平发展道路;做增长伙伴,相互提供发展机遇;做改革伙伴,相互借鉴、相互支持;做文明伙伴,为彼此进步提供更多营养。

(二) 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 “一带一路”, 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中国和东盟国家要使双方成为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同舟共济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一是坚持讲信修睦。双方应真诚相待、友好相处,不断巩固政治和战略互信,在对方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二是坚持合作共赢。双方应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进一步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水平, 努力发展好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伙伴关系。三是坚持守望相助。双方应树立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新理念,对中国和一些东南亚国家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方面存在的分歧和争议,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四是坚持心心相印。双方要促进青年、智库、议会、非政府组织、新闻媒体等的友好交流,夯实双方合作的民意基础,增进人民了解和友谊。 (三)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共同建设“一带一路”,不断深化中阿战略合作关系

目前, 中阿都面临着实现民族振兴的共同使命和挑战,需要双方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规划中阿关系未来发展,不断深化全面合作。一是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商,就是集思广益,好事大家商量着办,使„一带一路‟建设兼顾双方利益和关切,体现双方智慧和创意。共建,就是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双方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持之以恒加以推进。共享,就是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中阿人民, 打造中阿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16]二是要做好顶层设计。要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促进资源要素在中阿之间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三是要深化合作论坛建设。依托合作论坛支点,增进中阿传统友谊,加强政策沟通,深化务实合作,不断开拓创新。 (四)中国国内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宏伟的国家战略,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国家相关领导部门要尽快制定整体规划和具体实施蓝图,明晰沿线各省区市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资源整合等重大事项,加快形成区域产业协同融合、资源互补共享的良好发展格局。二是要加强道路互联互通。内陆城市要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多式联运,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经济走廊, 同时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三是要加强产业对接合作。西部地区要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 把扩大向西开放与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结合起来,同时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动国内产业与国外产业对接合作。 综上所述, 中国梦与世界梦始终相通。曾经驼铃声声、舟楫络绎的丝绸之路,正在重现活力、大放光彩。“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各国人民只要团结互信、互利共赢,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就一定能够共圆丝绸之路新梦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 60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 06- 29(2). [2]高虎城.深化经贸合作共创新的辉煌[N].人民日报,2014 - 07- 02(11). [3]龚雯,田俊荣,王珂.新丝路:通向共同繁荣[N].人民日报, 2014- 06- 30(1). [4]杜尚泽,郝洪.习近平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举行会谈指出深化中哈战略合作大有可为[N].人民日报,2014- 05- 20(1). [5]杜尚泽,赵成.习近平会见巴基斯坦总统[N].人民日报, 2014- 05- 23(1). [6]赵明昊.习近平会见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N].人民日报, 2014- 06- 11(1). [7]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N].人民日报,2014- 04- 01(2). [8]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N].人民日报,2014- 06- 06(3). [9]赵正永.向西开放:西部大发展的新机遇——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N].人民日报,2013- 10- 29(7). [10]冯瑾,姚彤.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乌开幕[N]. 新疆日报,2014- 06- 27(1). [11]卢吉平.“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蓝图出炉[N].甘肃日报,2014- 05- 23(1). [12]陈武.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共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N].人民日报,2014- 01- 15(7). [13]赵华胜.美国新丝绸之路探析[J].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5. [14]华益文.日本搅局南海祸心昭彰[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 06- 13(1). [15]杜尚泽,许立群,刘歌.习近平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举行会谈[N].人民日报,2014- 04- 01(1). [16]习近平.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 06- 06(2).

第三篇:一带一路的选择及其风险分析

一带一路是一个经济发展的战略设想,涉及沿线60多个国家,因此,不是中国一国的来推进的,需要沿线国家共同来推进。同时,一带一路不可能整体性推进,无疑是有先有后、分步骤地、分国家推进。在这种情形下,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首先要选择核心区域,然后是选择核心国家。核心区域我认为首当的无疑是上合组织覆盖的地区和东盟地区。核心国肯定是在这两大区域内。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核心国我把它成为战略契合国。有的学者成为战略支点国,我认为这种称呼不妥。因为支点是被利用的,一旦利用完毕就被抛弃。哪个国家被中国视为战略支点国家,那就成为被中国利用的国家。如果是这样,谁愿意参与到一带一路进程中来呢?战略契合国就不一样了,战略契合国,是双方相互有所借重,或者说是双方战略利益上的契合,也意味着双方在利益上、战略上都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在这种情形下,相关各国才会愿意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来。

那么,如何来确定战略契合国呢?笔者认为,一带一路框架中中国的战略契合国至少要满足以下条件:国土面积上、人口上是规模大国;有地区影响力;整治、社会相对稳定;经济上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是中国的邻近国家;与中国保持相对友好关系。根据这些条件,在核心区域有以下国家可以成为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战略契合国:

首先是俄罗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随后,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和普京就俄罗斯跨欧亚铁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对接问题达成战略共识。由此可见,俄罗斯在推进一带一路进程中既有基础性的作用。一带一路建设首先是基础设施上的互联互通。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是一带一路交通设施建设的基础。俄罗斯是上合组织内的重要成员国,无论是在上合组织内还是中俄双边关系都非常好,特别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历史上最好水平。俄罗斯是国际能源大国,境内内院非常丰富;是人口大国,人口超过1亿(当然,自俄罗斯独立依赖,俄罗斯的人口出生率一直在下降,人口总数也在下降,这已经成为俄罗斯的一个战略性的问题);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从政局来看,普京领导的统俄党一直是俄罗斯政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压舱石。这些情况表明,俄罗斯不仅对欧亚地区有重要影响力,而且对整个世界都有重要影响力。

但是,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来自俄罗斯的风险也是存在的。一方面,俄罗斯提防中国、戒备中国的情况始终存在。俄罗斯曾经是一个超级大国,曾经是中国的老大哥。20世纪90年代的转型出现了严重动荡,国力严重滑坡,几乎成为二流国家。与此相反,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走上坡路,综合国力与日俱增。这两种趋势决定了俄罗斯内心中的不平衡。不平衡的心态不仅表现在俄罗斯政治、文化精英当中,也表现在俄罗斯的民间。早些年俄罗斯同样出现了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包括“人口扩张论”、“资源威胁论”等。包括像索尔仁尼琴这样的作家也经常说,俄罗斯最大的威胁不是美国而是中国。这一切虽然不是俄罗斯的主流,但也影响中俄关系的正常发展。因此,当前要借助于中国战略协作会办关系的良好势头,加强中俄双方的人文交流,通过人文交流来消解而是对中国的误解、曲解。另外,长期来,俄与西方在乌克兰等问题上的对立,也会成为“一带一路”战略设想的重要变数。毕竟无论是乌克兰还是整个欧亚地区,都是一带一路建设首先索要考虑的地区,乌克兰问题久拖不结,乌克兰问题就有可能蔓延成为整个欧亚地区的问题。乌克兰危机爆发不久,在国际学术界就有学者提出它是“新冷战”的开始。这虽然有点夸大其词,但也不是没有道理。事实上,乌克兰危机成为俄罗斯与西方地缘争夺的一个主战场。一旦“新冷战”出现,那么新的“铁幕”就不是在欧洲内部,而是在亚洲内部。在这种情形下,和平、合作、共赢、发展的目标就难以通过一带一路战略设想来实现。

其次是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大国,对中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131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53%、俄罗斯族30%。另外还有20多万维族人。因此,在外交上,哈萨克斯坦不得不与俄罗斯、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哈萨克斯坦经济以石油、采矿、煤炭和农牧业为主。独立后实施全面经济改革,分阶段推行市场经济和私有化。近年来,哈政府采取了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生产和财政、积极引进外资、大力发展本国中小企业、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和进口替代等一系列措施,使宏观经济形势趋向好转,经济持续增长。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万美元。境内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90多种。钨的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铬和磷矿石占世界第二位。铜、铅、锌、钼和磷的储量占亚洲第一位。此外,铁、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也较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达100亿吨,煤储量为39.4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1700万亿立方米,锰储量4亿吨。森林和营造林2170万公顷。哈是资源出口国。亚信会议首先是在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倡议下召开的。因此,首届“丝绸之路和平奖”授予了纳扎尔巴耶夫。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首先提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由此可见,哈萨克斯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哈萨克斯坦政体上实行总统集权制,总统年岁已高,未来政局有变数。 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1940年生于阿拉木图州卡斯克连区切莫尔干村,哈萨克族。他从1979年担任哈萨克共产党中央书记以后,就一直是哈萨克斯坦党的领导人。苏联解体后,他以98.76%的选票当选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任总统。到今天已经其次连任哈萨克斯坦总统。长期来,他确实是致力于中亚的稳定与发展,也致力于中哈友谊。但是,他毕竟年岁高,政治生命有限了。而哈萨克斯坦新一代的政治精英究竟是什么样的政治取向,我们还不是太清楚。不排除像格鲁吉亚以萨卡什维利为代表的新的政治精英那样完全向西方倾斜的可能性,甚至彻底背离纳扎尔巴耶夫的路线。由于长期的集权制,哈萨克斯法律制度健全,权力腐败也十分严重。此外,哈萨克斯坦是中亚的中亚国家,同时也是分裂主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三股势力活跃的地区。尤其是在费尔干纳谷地,那里是恐怖主义的主要藏身之地。所以,第二亚欧大陆桥的运输能力长期受制于那里的恐怖主义。

第三是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是南亚的中亚大国,是中国全天候的战略伙伴,最可靠的朋友。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巴基斯坦,还有一个重要的地缘因素。在大陆上走出去的出口不多,中巴相邻处的红旗拉普山口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出口。从喀什出发,经红旗拉普山口穿过巴基斯坦全境可以到达巴南部港口瓜达尔港。这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相交的重要节点。这是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国家。但是,很显然,巴基斯坦政治稳定度比较低,加之长期受恐怖主义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中国如今投下了不少合作项目,但经济回报率比较低,恐怖主义活跃,让中国工人在巴基斯坦的安全深表忧虑。

第四是印度。印度是南亚面积大国、世界人口大国,在南亚和整个世界都有重要影响力。近年来与中国淡化边界问题,跟中国的关系走向了相对缓和的轨道。尤其是莫迪政府打起了改革开放的旗号,给印度经济注入了新鲜活力。也正因为如此,印度的经济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长期来,印度都始终萦绕着一个大国梦想,但要实现这个梦想,中国是绕不开的,印度领导人也情形地看到这一点。所以,当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设想之后,莫迪政府表达出积极的态度。事实上,从历史上来看,古丝绸之路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印度的参与。从佛教对中国、中亚、南亚地区的影响来看,就知道印度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作用。在这一点上,就不得不提及著名放一家鸠摩罗斯。他的父亲父鸠摩罗炎出身天竺望族,弃宰相之位周游列国学道,后来龟兹,与龟兹王妹结合生罗鸠摩罗斯。他在龟兹、莎车一带翻译、教授佛经,影响非常大。当时,整个中亚地区都被成为佛教的地盘。直到后来伊斯兰教向东发展以后,佛教才被强势的伊斯兰教所取代。一带一路建设既是经济发展设想,也是文化交融的倡议,需要把各种宗教、文化通过一带一路进行交流、交融,使之汇聚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平共赢的文化长河。

但是,也应该看到印度内部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秩序欠佳。根据世界银行资料﹐1970﹑1973﹑1988年印度贫困人口比例依次为52.4%﹑42.5%和39.6%﹐虽然有所下降﹐但贫困人口数依次为2.873亿﹑3.117亿和3.223亿﹐绝对数字反而有所上升。直到印度全面经济改革启动九年后的2000年﹐印度贫困人口比重仍高达28.6%﹐是中国1998年同一指标(4.6%)的6.2倍﹐也明显高于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其邻国斯里兰卡﹐其中乡村贫困人口比重为30.2%﹐城市贫困人口比重24.7%。

印度的问题不仅在于大面积贫困﹐更在于两极分化。本世纪初以来﹐印度各邦中人均收入平均差距为六倍﹐最大者高达60倍,一小撮巨富和普遍贫困者之间的生活对比尤为强烈。根据印度住房和城市扶贫部专门负责调查全国城市贫民窟人口的专家委员会调查﹐2001年印度全国城市贫民窟人口为7526万人﹐到2011年底预计将达9306万人﹐十年增加1780万人﹐其中﹐首都新德里贫民窟人口将达316万人﹐比2001年增加85万人﹔全国金融中心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贫民窟人口将达1815万人﹐居全国各邦之首﹐其中﹐孟买拥有亚洲最大的贫民窟达拉维(Dharavi)。绝对贫困和收入分配失衡已经严重损害了印度大众的基本生存条件。令人震惊的是﹐在号称“印度大放光芒”的21世纪初﹐印度人均粮食消费量不增反减﹐由1997~1998年度的174公斤减少到2003~2004年度的151公斤﹐为二战以来最低水平。2006年﹐印度全部人口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0%﹐比世界平均水平(14%)高近一半。而且﹐越南﹑尼日利亚等国虽然贫困人口比重高于印度﹐但全部人口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印度﹐充分暴露了印度在收入分配﹑社会公正和维护国民基本生活方面的严重缺陷。此外,边界问题一直是历史的症结,而且,印度对中国始终存在着一种莫名其妙的戒备之心。因此,在中印关系发展的进程中,需要加强对印度的人文交流,促进中印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第五是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是东盟大国,是东盟地区有重要影响力,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创立国之一,也是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及20国集团成员国。印尼人口超过2.48亿(2013年),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居世界第四位。印尼的经济发展有较大潜力,境内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石油、天然气和锡的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印尼能源矿产部的统计(2013年),印尼煤炭资源储量约为580亿吨,已探明储量193亿吨,其中54亿吨为商业可开采储量。由于还有很多地区尚未探明储量,印尼政府估计煤炭资源总储量将达900亿吨以上。印尼拥有巨大的天然气储量,约有123589 兆亿立方米 (相当于206亿桶石油),其中己探明的为24230兆亿立方米,主要产于苏门答腊的阿伦和东加里曼丹的巴达克等地。印尼镍储量约为560多万吨,居世界前列。金刚石储量约为150万克拉,居亚洲前列。此外,铀、镇、铜、铭、铝矶土、锺等储量也很丰富。亚洲地区是印尼煤炭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占出口总量的70%以上,其次为欧洲和美洲。在亚洲地区的主要出口对象是印度、日本、中国等。印尼煤炭对中国的出口2010年达到4290万吨,已经成为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主要煤炭来源地。印尼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印尼约有40000多种植物,其中药用植物最为丰富。印尼全国的森林面积为12000000平方千米,其中永久林区11200000 平方千米,可转换林区810000平方千米。印尼的森林覆盖率为67.8%。印尼盛产各种热带名贵的树种,如铁木、檀木、乌木和袖木等均驰名世界。印尼海域广阔,且有一个适合各种鱼类生长的热带气候。印尼的渔资源极为丰富,苏门答腊岛东岸的巴干西亚比亚是世界著名的大渔场。这些决定了印度尼西亚是海上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国家。近年来,印度尼西亚废除了对华的歧视性政策,主张加强对华关系,从而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打下了重要人文基础。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首次强调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可以看出,印度尼西亚爱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扎虐地位和作用。

但是,印度尼西亚仍然戒备华族,尤其不允许华人参政,限制华族的政治权利,包括以前经常出现的排华事件。这是影响中国与印尼最重要的因素。印尼政治上实现多党制,因而政治派别多。目前,政治上有影响的政治力量包括民主党成(苏西洛)、印尼斗争民主党(梅加瓦蒂)、专业集团党(阿克巴尔·丹绒)、建设团结党(哈姆扎·哈兹)、民族觉醒党(马托利·阿卜杜尔·贾利尔,前总统瓦希德任中央指导委员会主席)、国家使命党(阿敏·拉伊斯)、新月星党(尤斯利尔·伊扎·马亨德拉)、繁荣公正党(鲁特非·伊萨)等。政治派别多就使政治的不稳定性较高。

总之,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是中国最重要的邻国,相互的战略利益上具有共同的需求,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成员。五个国家除印尼外有四个国家在上合组织内;有巴基斯坦、印度两国处在一带一路的结合点上即既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也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印尼在海上四周之路建设上则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

第四篇: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分析

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研究

各位学员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一起讨论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进出口总额位居全球第一。可以说,中国的发展与外部密切联系,全球经济离不开中国。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未来如何进一步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重大问题,从中国30多年的发展经验来看,改革开放是其中最重要的动力,未来如何进一步实现对外开放,成为判断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党中央推行了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尤其是提出了以自贸区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为核心的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战略思想。这些战略目前正在稳步的实施,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也成为未来判断中国经济发展的,尤其是判断中国对外开放战略走向的重要内容。所以今天和大家一起讨论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话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就谈一谈,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及关系,在此基础之上,看一看当前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情况,最后简单谈一谈,促进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政策选择。

一、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及关系

(一)融入全球体系的三次开放战略调整

很多人都说,自贸区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思想、主要思路。但也有很多人将其割裂开来看,那么自贸区战略跟一带一路战略到底有什么关系?其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对中国的对外开放来说,它们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所以这堂课我们讲的不仅仅是“一带一路”,也不仅仅是自贸区的问题,而是理解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的一个核心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看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跟关系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知道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迎来了新的、较快的发展时期,世界出现了新一轮的较快增长,其背后的重要的动力呢,那就是全球化加速,开放合作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大势所趋,谁强调开放,谁就有可能迎来经济较快的发展。综合实力的较快提升,谁强调封闭,谁就可能丧失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开放与合作已成为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基于这样一个判断,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1978年以来沿海开放战略,20世纪90年代以来邓小平南巡,这个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及至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进入了全面对外开放的阶段。这三次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使得中国融入了全球,中国由原来的、封闭的计划经济转向了现在的、开放的市场经济。中国经济通过三次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取得了三次质的飞跃,助推中国经济30多年来,保持在9%左右的这么一个较高的经济增速。

前三次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以点到线到面的开放,比如前面是几个点,再到沿海的14个城市,形成线,到最后开放期开放,内地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城市,全面对外开放。前面的三次对外开放有一个严格的逻辑,那就是由点到线到面,从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前面的三次对外开放,其实就是融入全球体系,接受西方大国所倡导的,开放的市场经济规则。所以说,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三次战略的调整,其实就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使中国融入全球,使中国与外部对接,促进中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所以前三次对外开放战略,使得中国接受现有的全球体系,融入现有的全球体系,同时又是现有全球体系的接受者。但是伴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快速上升,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快速成长,中国现在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什么?那就是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倡导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同时跟欧洲倡导成立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关系协议。其实美国就是想要通过TPP和TTIP,构建下一代的WTO,目标是要促进全球一体化的更快提升。当然从更严的目标来讲,应该说美国的这一套体系,有助于深化TPP跟TTIP成员国之间的密切合作。但这套体系并没有帮助过中国,外界的解读是,美国要通过TPP边缘化中国。为什么呢?中国前面30多年的发展,使得中国的体量快速上升,美国感到了压力,如果不对中国采取一定的措施,是不是美国,就中国未来的较快增长,会使得美国处于劣势,所以美国现在加快推动全球规则的变革就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是边缘化中国。我们刚才说了中国现在经济体量是世界第二,进出口总额是全球第一。如果美国所主导的下一代的WTO构建成功的话,而且中国又不在其中,那么我们就会显得很被动。

(二)自贸(园)区战略:对接及制定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那么中国该怎么办呢?2013年以来,我国新一届的领导集体,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对外开放战略思想,那就是通过自贸区对接,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如TPP、TTIP。国有企业的竞争中性,工会制度、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都是我们新一轮对外开放里的软肋,那怎么办?我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要构建自贸区,在自贸区里先行先试,在自贸区里深化同其他国家的合作,倒逼中国国内的改革,构建高标准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此来应对美国提出的TPP、TTIP。全球的这一套规则是由发达国家来主导构建的,所以我们现在跟别人合作,我们所能形成的这套体系,其实仍然是其他国家主导了这套体系,那怎么办呢?这一套体系我们不一定适用于中国?那中国通过自贸区跟外部的高标准对接以后,我们其实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形成适合中国的,有利于中国开放的经贸规则,那这个开放经贸规则要往哪里进行?谁来构建这样的经贸关系?新的领导人提出,通过一带一路释放中国开放理念的经贸规则,那什么是“一带一路”?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原来是没有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亚等国家,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跟外部的合作也不是非常密切。

那怎么办呢?中国通过力推、倡导构建“一带一路”,这时就可以释放以中国开放理念为核心的国际经贸规则的构建,所以我认为,前面三次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是使得中国融入全球体系。而现在以自贸区一带一路为战略的,新的对外开放,开启了未来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对外开放的下半场,也就是由原来接受的体系转向我们现在要参与的国际经贸规则调整优化的时代。比如,我们现在成立的天津、上海、广东、福建自贸园区,先行先试要探索对外的高标准。我们前一阵子刚刚签署的中澳自贸协定,是一个高标准的经贸协定。这些都体现,通过自贸区战略来对接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同时通过“一带一路”来释放中国开放理念最核心的就是互利共盈的开放理念。

(三)全球或者区域治理体系中释放中国声音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里的声音已越来越大,比如说通过20国集团、APEC峰会,对外释放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中国力推的,在国际经贸规则、区域经贸规则上的调整优化,所以总的来看,前三次的对外开放战略使得中国融入全球化,分享全球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也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战略,开启了中国参与或者主导国际经贸秩序调整优化的新时代,中国进入了新的开放阶段。所以我们刚才看的就是,自贸区战略跟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是开放,我们不能搞封闭,开放是重要的基础。

由原来融入的现有体系转向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制定,更高层次的开放是一个背景,但这两个推出,又有什么关系呢?那就是共同助推中国,由原来被动、接受规则,转向主动参与,制定规则,推动规则调整优化,来转变,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都是推动国际经贸规则调整的两个重要的手段。所以这就是他们的背景跟关系,所以离开了自贸区一带一路不行,离开一带一路自贸区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二、当前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情况

自贸区战略跟一带一路战略我们提出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这些战略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也就是第二个层面,当前自贸区战略以“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情况。

(一)自贸区的概念

要讲自贸区战略之前,首先对自贸区做一个概念的辨析。我们现在看媒体的报道,很多都是不加区分的,都叫自贸区,比如上海、天津、广东、福建。我们成立自贸园区,自由贸易实验区,很多媒体也说,上海、广东、福建是自贸区,我们跟中韩、中澳签署自贸协定,媒体也说,中韩、中澳自贸区。那这两者的概念其实不是完全一样的,为了更好理解自贸区的战略,我们必须对这个概念做进一步的区分。自贸区其实包含了两种:第一种叫自贸园区,英文叫FTG,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范围内,设立的实施特殊贸易投资政策,所形成的开放区,这种是单边的开放,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成立的上海自贸园区,我们在上海自贸园区有很多特殊的政策,也就是对外部有很多优惠。但我们成立上海自贸园区,没有要求韩国给我们什么好处,没有要求新加坡给我们什么好处,因为我们是单边开放。这叫自贸园区,在国内也叫自由贸易试验区。而第二种自贸区,英文叫FT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关税主体之间达成的贸易协定,它是相互开放的,主要是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比如我们最近签署的中韩、中澳自贸区,那就是双向开发,我们中国给韩国什么优惠?给澳大利亚什么优惠?澳大利亚、韩国又给我们什么优惠?不然我们就不跟它签署协定,所以这个是相互开放。

(二)自贸区战略

自贸区战略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自贸园区战略,第二个是自贸区战略。自贸园区战略,目前以上海自贸园区为代表的自贸园区,已稳步发展,上海自贸园区已经运行1年多的时间,去年上海自贸园区一周年的时候,对外交了一张很好的成绩单,这成绩单得到了各方的赞赏,尤其是得到了我们政府高层的肯定。它主要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突破,第一个方面是探索了负面清单管理的投资模式,我们原来投资的时候都是要正面清单,哪些能投,哪些不能投。但从现在开始要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要探索负面清单,像今年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国跟美国要达成双边投资协定,双方交换了货币清单,所以这个货币清单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方面是改革了海关的体制,促进了贸易的便利化,同时伴随着政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下放很多审批权等一系列措施。当然上海自贸园区公布一周年的成绩单时,也有一些评论认为,上海自贸园区是低于外界预期,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说原来上海自贸园区里边,说要进行很多的金融方面的尝试、金融方面的创新。但是到现在为止,上海自贸园区的金融创新并没有像外界预期的那样,比如说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本债务开放等等。为什么呢?因为这里面有一些改革会涉及全球层面的问题,比如说给上海自贸园区更多的金融方面的优惠政策,那就意味着这里面的资金回报会更高,那怎么办?他全国的资金都会跑到那里面去,如果说他的资金跟这个区域外的资金,存在利差、汇差的时候,会不会出现套利套汇的问题。就像刚才说的,上海自贸园区一周年,释放了重大的消息,比如说货币清单模式,这种原来我们是没有概念的,现在至少有概念了,这就重大的利好,重大的创新,当然我们不能单单看到上海自贸园区一周年所取得的成绩,我们更多的是要推过自贸园区,来自己想,想清楚要干什么?

自贸园区战略是做什么的?很多人以为自贸园区就跟原来的经济特区一样,中央给予特殊的政策、给予政策上的优惠,所以有些地方成立自贸园区,其目的就是为了争取中央的政策支持,争取中央的政策优惠。其实这是不对的。自贸园区的重要任务是探索高标准的经贸规则,也就是要探索制度创新,而不是政策优惠。什么叫制度创新?那就是探索像TPP里面的劳工标准,在此基础上先行先试。不是说西方所倡导的规则,我国要完全接受,而是针对西方提出的高标准规则,再结合国内的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客观的、适合中国的、适合全球的开放发展理念的国际经贸规则。当然中国的国土面积是比较大的,我们有严重的区域差异,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沿海的产业也不一样,所以现在中央主要是在沿海地区构建了几个自贸园区,比如说上海、天津、广东、福建,我认为是非常好,这几个自贸园区分别在各自特殊的区域做专门的探索,比如福建应着力于两岸合作,广东应着力于深化港澳合作,天津应着力于京津冀一体化等等。这些形式再弄到一起,就可以形成一般性的、适合全国推广的制度模式。

同时我们要加快推动自贸园区战略,跟其他国家合作。推动国际双边或者多边的区域经贸规则的调整、优化,2015年以来我们已经开始签署了中韩自贸协定、中澳自贸协定,截止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构建了14个自贸区,也就是东盟十国、新加坡、巴基斯坦、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滨岛、瑞士、新西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韩国、澳大利亚等14国家或地区构建了自贸区。这里需要指出的是2015年6月1号刚签署的中韩自贸协定,这是一个高标准的经贸协定,这个超过98%的贸易额,实现了零关税。这是一个很高标准的自贸协定,当然相比中澳来说,中韩标准还是低了一点,中澳标准应该是更高,中澳双方在过渡期满以后,都接近100%的零关税。这里我想重点谈一谈中澳自贸区,它到底有什么重大的信息?最近几天官方或者其他一些媒体都在讨论,中澳自贸区为什么会比其他自贸区引起更多的关注?中澳自贸区引发社会关注有三层因素:第一个因素就是从贸易合作来看,中澳自贸协定大幅提升贸易自由化水平。在货物贸易中,双方各有占出口贸易额85.4%的产品将在协定生效时立即实现零关税。减税过渡期后,澳大利亚最终实现零关税的税目占比和贸易额占比将达到100%;中国实现零关税的税目占比和贸易额占比将分别达到96.8%和97%,这大大超过一般自贸协定中90%的降税水平。

为什么说它是高标准呢?从降税的实现角度来看,其降税时限大幅缩短。和澳大利亚与韩国、日本的自贸协定相比,澳大利亚对中国产品的降税期最长为5年,而对日本和韩国产品的降税期最长均为8年;在澳大利亚通过降税期降税的产品中,澳大利亚对中国降税期为3年的税目所占比重高于同类产品在澳日和澳韩自贸协定中所占的比重。第二层因素是从创新国际投资合作看,中澳贸易协定积极同高标准国际规则接轨。中澳自贸协定既包括通常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也包括投资领域。此外,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等21世纪议题在此次协定中也都涉及。尤其是在服务领域,澳方承诺自协定生效时对中方以负面清单方式开放服务部门,成为世界上首个对中国以负面清单方式作出服务贸易承诺的国家。中方则以正面清单方式向澳方开放服务部门。同时在投资领域方面,澳大利亚对中国私营企业的投资审查的门槛由2.48亿美元提高到10.78亿美元。中澳自贸协定实现了“全面、高质量和利益平衡”的目标,具有显著的对接高标准自贸区的含义。第三个就是从国际影响来看,中澳自贸协定有助于应对美国TPP等高标准区域经贸规则边缘化中国的问题。我们刚才说了,美国要通过TPP来边缘化中国,TPP没有包括中国,中国可能会被边缘化,但中澳自贸协定的签署,对我国应对TPP有重大的意义。澳大利亚是全球GDP排名第12位的西方发达经济体,是经合组织和二十国集团的重要成员,澳大利亚也是当前美国主导12个国家谈判的TPP的重要成员。中澳自贸协定的签署使得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合作将更加深入,有助于缓解TPP生效后可能对中澳经贸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有助于以中澳自贸协定为样本促进中国与其他发达经济体开展自贸区等国际合作。

同时,中澳自贸协定释放了中国对方开放的新思想:首先,中澳自贸协定着力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体现了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的决心,更体现了中国开放重点由政策优惠向制度规则创新的转变。在中澳自贸协定中,中澳双方不仅在减免关税等传统领域达成了共识,而且也涉及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的谈判。更重要的是,中澳自贸协定还纳入了负面清单管理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度设计。这些预示中澳双方深化开放合作的决心,也体现了中国在开放重点方面向高标准制度规则体系的转变。其次,中澳自贸协定释放了中国积极倡导“互利共赢”的开放合作新理念。从中澳自贸协定的内容看,中澳双方充分考虑了中澳两国的产业结构、发展阶段等因素,既考虑了澳大利亚农产品、能源等优势产业释放比较优势的诉求,也考虑了中国在服装、电子机械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的需要,中澳双方分别重点在关税等方面给予取消或者减免,同时,重视构建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充分流动的开放制度体系,表明中国所倡导的“互利共赢”的开放合作理念在中澳自贸协定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也预示中澳双方对“互利共赢”理念的认可。第三个方面就是中澳自贸协定的签署凸显自贸区战略在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的重要地位。截至目前,除了中国与澳大利亚签署了自贸协定外,中国与东盟、新西兰、新加坡、巴基斯坦、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瑞士和韩国也签署了自贸协定,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构建了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CEPA),以及中国大陆与台湾构建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中澳自贸协定的签署,预示着中国继续推进自贸区的积极态度,也体现了中国将自贸区作为对外开放重要内容的战略体现。

(三)“一带一路”战略

而在一带一路战略方面,其实我们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原来提出一带一路的时候,还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或者说一带一路到底指哪一些路、哪一些地带,也不完全清晰,但现在我们看到国家也开始发布了一带一路的整体规划。总体来看,一带一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是中国通过中亚到俄罗斯再到欧洲这么一条通道,同时是中国通过中亚到西亚到地中海到欧洲这么一条通道,应该说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是从中亚这些地区穿越而过。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主要是从东南亚到南亚到印度洋,再到地中海和欧洲,或者从南海到印度洋到地中海,或者从南海到南太平洋,再往外的其他地区。其实“一带一路”的范围十分广泛,不仅仅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几条路线涵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同时留下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比如说从南海向南太平洋延伸,理论上就可以将美洲等这些包括在内,所以一带一路从广义上讲,可能包括了全球,但从狭义上讲,它可能就是我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的沿岸国家和地区。

那么一带一路该怎么推进了?应该说这里面的一些核心的思想也逐步成型了,比如,“一带一路”战略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比如说中亚这些国家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良好的环境,而我们国家有比较强的制造业的工业发展经验,有高铁技术,有比较充足的资金。但是我们缺资源、缺能源,中亚这些国家,则缺的是基础设施,缺的是资金。这样的话,双方进行互补,我们提供资金,提供技术,他们提供能源,提供其他的能够一起合作的领域,互利共盈,最重要的就是构建优势互补的关系。

那怎么样让互利共盈的思想,真正在“一带一路”里落地呢?现在来看,一个很重要的思路也逐步成型,就是在一带一路里面构建自贸区。我们说“一带一路”充满想象,这么多个国家和地区怎么办?我们领导人每个国家走一天,走下来都要几个月,更不要说合作了,那怎么办呢?那就要重点构建几个自贸区,起到示范的作用,然后再大面积、大范围的推进,自贸区是抓手,自贸区着力于什么?就是将互利共盈的理念能够贯彻其中,什么是互利共盈,那就是在自贸区里面达成优势互补的协议、协定。达成协定构建自贸区以后怎么办?那就要钱,要注入资金,让他真正地落地、实施。我们现在看到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为什么呢?那就是现在我们看各个地方的债务比较高,地方政府的发展经济的空间,在缩窄,怎么办呢?没钱,银行不敢借给他,他要借了利率会比较高,所以没有钱的话,一切都是白搭,那如何解决资金的问题呢?“一带一路”里倡导通过自贸区的思想,将互利共盈真正地落到实处,但要真正落到实处就要有资金。现在有两个重要的支柱,那就是保障一带一路有重要的资金支持,那就是前一阵子成立的丝路基金及目前社会热议的亚投行。亚投行现在已经有57个初始成员国,所以从理论上讲,只要“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有比较好的回报,那么57个成员国的这些国家的至亲,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一带一路的项目,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但从短期来看,“一带一路”可能较难取得很好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回报,因为他毕竟还没有完全连通,或者说他即使连通了,但各方面的障碍还是比较多,那怎么办呢?我认为就是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先让互联互通的工作能够实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想要富先修路,先把路一步步做好,再加以拓宽,然后让经贸往来、经贸合作能持续地加深,由此使得基础设施的回报快速提升。因为“一带一路”主要是中国在倡导,所以中国需要通过丝路基金来“打前仗”。在前期,可能因为亚投行的项目不是太好,人家不愿意投入,那该怎么办?丝路基金先打前站,把这个路先修起来,把一些关键的结点打通,让一带一路沿岸的国家或地区,能够开展深入的经贸合作,促进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的提升。所以丝路基金跟亚投行其实是为“一带一路”提供了两个很重要的保障。这两个支柱,一个已构建完成,开始运作,亚投行则在今年正式进入运作阶段。

同时这个“一带一路”,也开始与其他的经济体对接,这其实为“一带一路”未来的发展竖立或确立了一个相当好的远景。比如,2015年5月8日,习近平主席与俄罗斯普京总统会面后,双方共同签署并发表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对外界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一带一路跟其他的七亿经济一体化协定不是冲突的,在一定程度上,应该说是互利共盈的,所以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欧亚经济联盟进行对接,对外界释放一个重大信号,那就是“一带一路”的空间是非常巨大、充满想象的。

三、促进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政策选择

在此背景下,如何促进自贸区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更好的发展?那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谈的第三点,促进自贸区战略以“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政策选择。

(一)自贸区战略:重视构建中美自贸区

我认为未来最重要的发展就是要重视中美自贸区。大家知道,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贸易第一大国。而美国则是世界最强的国家,中国主导构建的自贸区里如果没有美国,我认为这是不完整的。为什么呢?在2009年,美国提出TPP、TTIP,对中国对外开放形成的重要制约或重要挑战,引起了我们国内的高度关注,那么这背后凸显了一个什么命题?就是TPP使得中国在新的对外开放当中,处于劣势。我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曾说:“没有中国参与的TPP不完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服务贸易的第一大国,它把第一大国排除在外,那它肯定是不完整的。所以TPP出来以后,我们中国也不是非常着急,现在美国要单边地把我国排除在体系之外,还是很困难,所以短期内我们说可以通过WTO来稳定现有的市场,巩固现有的市场。但是未来怎么办?未来我们还得考虑要不要加入TPP的问题,所以反过来说,我们现在短期不怕。但是如果中国不重视美国,任由他自己做,那再过几年我们可能会十分被动。那怎么来破解呢?中美自贸区的谈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果中美能够形成自贸区,那中国加入TPP也就不远了,或者说中国加入TPP的机会就大大提升了,或者说中国跟美国的合作就更加密切了。美国希望通过TPP来边缘化中国,也就不太成现实了。因此呢,中美之间构建自贸区,不仅仅是中国构建自贸区的一个完整性的一个诉求,同时也是中国应对TPP的诉求,中国要推动国际经贸规则调整优化的诉求。如果我们跟美国的体系不一样,那该怎么办?所以自贸区战略最核心的未来,就是要力推中美自贸区的谈判。虽然中美自贸区的谈判可能非常地艰难,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确认的是,只要谈就有机会,只要谈就有可能,将这个事情做成,而且早谈肯定会比晚谈更好。

(二)“一带一路”第三支柱:区域治理平台建设

刚才我们说“一带一路”已经形成了自贸区跟两大支柱——亚投行、丝路基金,我认为一带一路还得加快构建第三个支柱,那就是区域治理平台。就像我们刚才说的,这个“一带一路”里这么多国家和地区,你怎么让他们能够合作,怎么深化合作?我认为就要借鉴我们开人大会的思想,一年里或者几个月里,定期搞一个“一带一路”的平台,类似于达沃斯峰会,让大家去谈、去互相的思想碰撞,达成共识,统一思想,所以“一带一路”的区域治理平台非常重要,现在比较分散。

同时“一带一路”里面,我们要对人民币国际化非常重视。大家知道呢,“一带一路”是我们未来要释放中国开放理念的一个全民领域,我们现在开始释放合作互利共盈的合作理念,那这里边很重要的一块就是金融话语权由谁来主导。如果你在用美元、欧元、英镑,那以后你还是绕不开美国、绕不开英国,你的这个体系还是别人的体系,那怎么办?我认为人民币非常重要,在一带一路里要力推人民币的结算、投资、债券。现在“一带一路”里面要投资是吧,发行人民币债券,搞人民币的离岸金融中心,这些我认为非常重要。但是“一带一路”的发展,我们还得积极地、及时地总结经验,助推国内开放体制机制的完善,我们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个新体制到底是怎么新的也不知道?那随着“一带一路”这些新的战略,或者将中国的开放理念跟外部对接以后,有什么问题?有什么经验?有什么启示?应该要倒逼国内进行新一轮的开放体制机制的变革,构建开放体制机制。

在开放体制机制构建当中,有人认为,中国短期内应该更加重视什么呢?国际投资规则的制定。我们前面讲了贸易,讲了投资,讲了服务,那其实投资呢,我认为当前更为重要,2013年中国对外投资存量仅占GDP的6.6%,若未来达到世界35%左右的平均水平,那么未来10至20年将增加3~5万亿美元。中国在未来几年,将跃居成为全球最大的海外投资大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如果再不掌握国际投资规则,可能在未来就会处于劣势。

这一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快推动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而且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也就是双方交换了负面清单,这我认为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国应该积极重视。如果中美之间能够达成双边的投资协定,那么就可以以此为样本,来跟其他国家进行投资协定的谈判,推动国际投资规则的优化、调整、完善,构建有利于中国海外投资的良好的国际环境。

(三)注重治理人才培养及治理机制研究:提升秩序规则制定能力

第三个层面是要注重治理人才培养及治理机制的研究,提升秩序规则的制定能力。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主要是接受别人的体系,接受别人的规则,我们很少在全球提出自己的规则,构建中国主打的经贸规则。这有两个信息,一个是指中国,还很少主导自己的规则,第二个中国很少参与主导,参与制定国际规则的经验。那怎么办?要推动规则的调整,很重要的一块就是秩序规则的制定能力比较弱。我们看世界上的强国,比如美国,像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打完的时候,就启用了著名经济学家怀特的怀特计划。而英国启用了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凯恩斯计划”,这说明这两个国家都是早有准备、早有预谋,他们对全球治理理念、治理体系的理解、制定能力是非常强的。如果我们国家现在有机会,提一个全球的规则,我们该如何提?改革开放前30多年是融入全球体系,未来主要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推动制度的创新。未来我们要提出什么样的方案?在我看来,中国在这个方面可能还需要有一些大的动作,或者加强研究,这里面主要是要加快人才的培养,加快治理机制的研究。

结合现实来看,中国到底要在全球倡导什么样的理念呢?我认为有五个方面:第一,开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所以国际经济的开放性,我认为是未来中国应该力推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二个是国际金融中性,在这一次金融危机以来,我们看到某些国家借助金融的优势,可以取得很多非常规的利益。比如俄罗斯,在去年以来,受到欧美金融自裁,尤其是金融自裁,让俄罗斯很难受。这其实反应了俄罗斯跟欧美大国非对称的金融话语权不是很对称的关系,非中性未来应该使得他更加中性,免得受某些国家的控制。第三个就是世界经济领域,世界各国发展不平衡,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一点,未来应该推动国际投资非歧视性,加快国际投资协定的谈判,促进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最后一个方面就是宏观政策的非外溢性。这次金融危机以来我们看到,欧美大国实行量化宽松的政策,很多国家受其政策外溢的影响。尤其是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很多资金跑到其他国家,但现在你看它又要退出量化宽松,要提高利率缩减货币政策,中国等新兴国家又有资金流出的压力,所以这一些,综合起来使得全球经济很不稳定,因此我想短期里面,中国应该在全球倡导这些理念。也就是“五个性”:国际经济开放性、国际金融中性、世界发展均衡性,国际投资非歧视性、宏观政策非外溢性。伴随着中国2013年以来,在自贸区在内,“一带一路”战略上面,稳步推进的一些重大战略的推动,未来中国的对外开放,应该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规则转向了推动国际经贸规则的调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提升,未来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健康、稳定的发展。那么我认为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战略,将能够助推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简单来说,就自贸区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的下半场,它的稳步推进,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在未来取得新一轮的较持续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推进中国经济,实现新的质的飞跃,好,我们这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五篇:“一带一路”对内蒙古经济贸易的影响分析

摘 要:当前,无论是国家整体还是就内蒙古自治区而言,经济发展的步伐逐步放慢,尤其是内蒙古。从前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选择“高能耗、高污染”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GDP的增长。然而,事实证明,这条路越来越难以为继,要想促进经济增长就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的点。“一带一路”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是作为中国西北之窗的内蒙古的机遇。“一带一路”不仅仅是国家的宏观政策,也可以作为内蒙古经济与贸易增长的新的立足点,本文就“一带一路”对内蒙古经济贸易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展开论述。

关键词:一带一路;内蒙古;经济贸易

一、引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由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的战略构想。旨在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与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2015 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从此,一带一路被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之中。“一带一路”对外涵盖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南亚和中东欧等国家和地区,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路一带”是推动和平发展的大国方略,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有助于亚洲及其他地区相关国家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安全,有效管控分歧和争端,走上和平发展之路。“一带一路”提供的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发展平台,坚持合作共赢,追求共同发展,倡导平等对话,尊重道路选择;既欢迎沿线国家自愿平等参与,也欢迎域外国家为本地区发展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一带一路”对内涵盖范围包括1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蒙古作为中国的西北之窗,其对外贸易能够享受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但同时亦要承担所面临的挑战。

二、内蒙古经济贸易发展现状

(一)生产总值迅速增加。内蒙古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2000年――2012年,连续13年经济增长率都在1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2003――2008年连续五年经济增长率甚至超过了20%,这种情况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都是十分罕见的。就经济总量而言,2009―2015年间,内蒙古省内生产总值总额增长了4.55倍,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96倍。

(二)贸易规模迅速扩大。2009年-2015年间,内蒙古对外货物贸易总额增长了1.47倍,出口额增长率1.59倍,进口总额增长了1.37倍,贸易逆差在逐渐的收窄,各进出口额如表1.2所示。贸易伙伴从2009年的158家增加到2014年的178家。2009年贸易额前五位的国家分别为:俄罗斯联邦、蒙古、日本、韩国、美国;2014年贸易额前五位的国家分别为:蒙古、俄罗斯联邦、美国、韩国、日本,2014年内蒙古地区与蒙古国的贸易额是2009年的3倍。

同时,相比2014年,2015年的进、出口总额均有所下降,但综合历史数据来看,内蒙古进、出口贸易总量都实现了快速增长。

(三)贸易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伴随着2009年到2015年贸易额的迅速增长,贸易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根据行业贸易数据显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进出口额增长最为强劲,2015年比2009年增长了394.76倍,2015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进出口总额为:115亿美元,占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的0.9。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出口额为:1.15亿美元,占全区外贸出口总额的2.1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进口额为0。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的进出口额,2015年比2009年增加了3.27倍。2015年有色金属矿采选业进出口总额为:29.23亿美元,占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的22.85%。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出口额为0,有色金属矿采选业进口额为29.23亿美元。2015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进出口总额为5.79亿美元,占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53%,进出口额从2015年降低为2009年的42%。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口额为0.44亿美元,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进口额为5.35亿美元。文化艺术业的进出口额占比虽然较小,但增长速度较快。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进出口额占比和增长速度稳步提升。

根据行业贸易数据分析可知,内蒙古地区的贸易不再以工矿产品、土特产和农牧业产品原材料为主,正在经历由原材料转向初级加工品的过程中,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迅速增长,但由于体量较小,现间段在进出口贸易中占比依然很小。

三、 “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的北部边疆,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接邻八个省区,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南北跨度1700多公里,总面积是118.3万平方公里。与俄罗斯、蒙古国交界,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内蒙古在“一带一路”的四条线路之一的中俄蒙经济带中地位举足轻重、不可替代。全区现有18个口岸,对俄开放的口岸共有6个,对蒙古国开放的口岸有10个,有2个国际空港。

(一)机遇分析

1、去产能促转型。在过去依靠资源的快速发展中,内蒙古地区集聚了部分过剩产能。新兴产业发展相对缓慢,造成近年来经济增长乏力。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加强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推动煤炭、钢铁、优势机械、装备等优质产能“走出去”。努力培育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2、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内蒙古紧邻俄罗斯和蒙古,农牧资源丰富和自然资源丰富,我区乳业和绒业是相对蒙俄的优势产业。内蒙古是全国最大的乳品生产基地,伊利、蒙牛乳业占有全国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与蒙俄加强贸易合作,提高在蒙俄的市场份额。鄂尔多斯羊绒的质量和品牌在国内羊绒行业中遥遥领先。利用其完善的服务体系和低成本优势,加强与蒙古的合作。鼓励并支持企业在蒙俄建设生产基地,助力当地经济发展,拓宽企业国际市场份额。

(二)挑战分析

“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前期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投资资金回本慢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典型特征。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中蒙俄各国发展程度,政治制度,经济体制不同,在推进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中存在法律制度、监管体系、税务、技术标准等规范方面的差异、这些现状都将成为内蒙古与日剧增在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遇到的挑战。

由于内蒙古深居内陆,受地形所限,执行政策灵活性较差,因此,该地区对外贸易存在极大的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此外,关于对外贸易的许多规章制度仍待完善,一些政策在执行时并没有落实到位,从而削弱了国家对该地区外贸易扶持的力度,影响内蒙古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

参考文献:

[1] 冯宗宪;王珏;王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区域差异化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第35卷第3期.

[2] 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05期.

[3] 申现杰;肖金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宏观经济研究,2014年11期.

[4] 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理论月刊,2014年第11期.

[5] 杨臣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内蒙古机遇》.北方经济,2015年05期.

[6] 丰华.《“一带一路”战略下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商业现代化,2016年26期.

上一篇:幼儿大班工作计划下一篇:医德医风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