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经济效应分析

2023-04-23

第一篇:一带一路经济效应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安全战略效应(上)

主讲人:彭光谦

中国国家安全论坛副秘书长 军事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少将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来共同探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安全战略效应。

大家都知道,一带一路这么一个伟大的战略构想,它提出来不是偶然的,它是在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一个关键时期,这一个重大的战略构想,

那么我想它的背景是什么呢?我想有那么几条,第一条,这个战略构想,这个战略构想提出来的背景有一个重大的国际背景,大家知道,美国2008年华人街的金融危机爆发了,这场危机到现在已经持续了六年,重创了世界,西方世界已经实力为主的、为生的这么一个虚拟经济体系,华人街这个经济体系,它是以金融金融,它是以实力为主的这么一个金融体系。整个世界它的经济现在处于金融危机后的深度的调整期,到现在为止,世界还没有走出这场经济危机的阴影,世界经济俯首发令,就在美国受金融危机的打击,它的经济综合实力相对下降,当然它不是说,它还有很强大的实力,但是凭空去相比,它受到很大的削弱,近期有一点复苏的迹象,大家看到最近好像有点复苏的迹象,有人说这是,这条老狗还有一线升级,这有人这么说的吧,但是这个虚假的现象背后,并没有根本的消除金融危机,金融垄断资本产生危机的根源,可以说还是这种假象。美国对世界经济的主导权继续恶化,这是美国,世界,它原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它现在已经,这个引擎已经很老旧了,已经托不动了,这个世界经济的这个列车它托不动了。

那么西方第二个,日本怎么样呢?日本经济连续下滑,陷入经济衰退,但是它已经失掉了两个十年,叫失掉的十年,失掉的十年,那么很可能第三个十年也得失掉,乃至第四个十年它能不能爬出来是个很大的问题。那么欧盟你们的主要的德国、法国、意大利,三大经济体,日子都不好过,没有一家好过的,大家知道最近这个,那么这个发达国家的,它的这个市场需求明显的萎缩,这是整个世界从欧、美、日,这个都不景气,面临着向哪里去的问题。由于他们这种外部环境的脱离,我国的外向型经济也受到一定的制约,应该说受外部环境,所以世界经济特别需要,急迫的需要一个新的经济火车头,来带动全球走出危机困境,就是世界经济已经到这一步了,旧的发动机已经不行了,要换新的引擎,这是一个背景。

第二个背景,大家知道核力量,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恐怖平衡的局面,你有我也有,多少不一样,但是谁也不敢用,多也没用,说实在的,多也是多余的,加上各国利益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相互依存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你仅仅靠绝对的竞争优势,想打成战略目的,现在越来越困难,就是军事力量的优势战略效应,在相对下降,实际效应在下降,但是它还有一些效用,但是说想靠,靠这个军事力量,想为所欲为,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以武力控制全世界的这个强权思维,以集团对抗为特征的冷战格局,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不平等的国际秩序,追求垄断集团利益最大化的这种排他性的发展模式,这种损人利己的发展模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置疑,搞不下去了,难以为继。那么世界到底应该往哪里走呢?这也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大家知道从两千,2010年开始,美国有一个重大的战略的一个调整,就是把它的全球战略的重心,由欧洲转向亚太地区,叫做战略重心东移,它原来是跟苏联对抗的,战略重心在欧洲的这个西部地区,它的对手是苏联,它的主要战场在欧洲,欧洲,它的主要(占盘)是空地一体战,那么它后来想转移,因为这个冷战这个这个恐怖这个袭击以后,特别是它9〃11以后,它为了应付9〃11,又中断了它的转移的过程,那么它反恐反了十三年,结果回头一看,恐怖没有反下去,这个中国做大了,所以它认为它的全球战略对手已经不再是苏联,苏联垮台了,那俄罗斯也还不够那么苏联那个地位,恐怖分子也不是它的战略威胁,它认为(它的)战略对手是中国,所以它再一次把它的战略重心,由欧洲转向亚太地区,这正,它这个转移战略重心,重点的是军事战略,军事部署的重心转移,就把它现代化的这个武装力量,现代化的核潜艇,现代化的航母,核动力航母,现代化的隐形飞机等等,它的三分之二,过去在欧洲,现在有三分之二要放到亚太地区来,想凭借着军事优势,特别是海空优势,海权优势,对我国进行军事战略的围堵,以巩固与扩张美国的战略的维持一朝独霸的地位。 那么面临这个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怎么才能打破美国的军事战略围堵呢?这有两种思路,一种是针锋相对,以针尖对麦芒,你过来,我过去,你军事来,我军事挡,这是一种思路,一点不让步。还有一种思路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毛主席曾经讲过,他说我打了几十年的仗没什么诀窍,就是八个字,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如果当年说按照这个针锋相对这么个说,我们当时这个武装力量,国民党的这个武装力量,根本不对称,它是有现代化的美式武装,我们是两把菜刀起家,大(长毛)跟它对抗,所以不能(针对对方),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只能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打我的优势,你打你的优势,所以老人家说以农村包围城市,打它不前进,打它不后退,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以游击战对他阵地战,所以我们有我们的战法。那么这些,但美国现在对我们是高强度的现代化武器装备的这么一种围堵态势,我有我的打法,你有你的打法,我不跟你硬干,这是是迎头相撞呢?你不来我就跟你对抗呢?还是说你过来我出去,是不是,这个也是一种办法。所以你放马东移亚太,我放开脚步走向世界,叫做大路朝天,一人一边,你走我的,你走你的,我走我的。太平洋大的很,你不能一个人把太平洋都按住了,所以我们有我们的思路,这是一种考虑,就面对这种军事战略的围堵,我们怎么办,还有什么思路没有,除了对抗以外,我们还有什么选择没有?这是第三个背景。 第四个背景,这个大家说亚太地区这几年,在整个世界中,那个风景这边独好,亮丽的很,经济政治中心,逐步的向亚太地区转移,而且特别是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的上升,所以这种情况下,为了掌控未来亚太政治经济的主导权,特别是将政治影响力日益扩大的中国排挤在外,派出亚太经济圈,美国干几个什么事呢?大家知道美国,现在有两件事非常重点的。一个事,它搞了一个TPP,这是英文讲的,叫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在太平洋搞了一个,一个圈子,搞了一个圈子,搞了经济圈,是不是。太平洋,亚太经济圈,中国最大的经济体,它排除在外,你说想干什么,另外同时还搞了一个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协定,投资伙伴的协定,叫TTIP,简写,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方向同时下手,对中国形成合围,把中国排挤到世界大市场之外,市场经济圈之外,亚太经济圈没有中国,这个大西洋经济圈也没中国,现在想从经济上叫中国边缘化,恶化中国的生机。

那么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刚才是军事围堵,现在是政治,这个经济领域它也搞这个圈圈,那么怎么样下先手棋,化被动为主动,如何对冲美国主导的试图孤立中国的TPP和TTIP,就是亚太的这个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和跨大西洋贸易伙伴关系,走出美国边界的这么一个经济包围圈,不光要走出去,还要同时要创造机会,争取全球贸易新规则的制定权,国际贸易主导权,竞价权和资源配置权,不能老是你说了算,对不对,促进区域经济的整合,提升区域经济的影响能力,我们有什么办法没有?怎么样化被动为主动,这是第四个,第四个背景。

第五个背景,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时候我们经济的规模,那是以前不能想象的,特别是我们现在走过了原始的、粗放性的发展阶段,应该说我们现在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了,但是同时我们的改革开放的发展,也积累了大量的过剩的产能,和高达四万亿美元的这个外汇资产,外汇储备,所以我们正在发展的,已经到了一个一个,已经到了一个坎儿了,这个经济的结构性的矛盾,和产能过剩的压力,外汇储备,巨大的外汇储备怎么用,这些问题比较突出了,在成绩面前,在当时成绩,不仅是没有钱花,现在钱多了怎么花,那么中国传统的出口,这些国家比较单一和狭窄,主要是对欧美,欧、美、日,那么现在他们也碰到了像经济危机,它自己的市场也在萎缩,所以我们出口市戳,像在欧、美、日上面做文章,已经没有多少空间了,就它的增量的空间已经不大。那么这种空间在哪里呢?就是在许多亚,欧亚大陆,欧、加、非大陆,发达国家,这些国家,这些地区,相对落后,可以说还有的很多地区,还相当于我们三十年改革开放初期那种水平,人口稠密,但是它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当落后,发展潜力巨大。

比如说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叙利亚、伊拉克、埃及、利比亚、阿尔吉利亚,这八个国家的人口加起来就五个亿,相当于整个欧盟的人口,有人口了就有需求,庞大的人口,这么一个数量,决定了庞大的市场需求,所以一方面我们欧美人现在已经饱和了,没有多大空间了,一方面还有巨大的这么一个富矿,还没来得及挖掘。所以怎么样为我们过剩的产能,过剩的资金找出路,特别是我们现在过剩的产能,水泥、钢铁,大家知道现在都这个,我记得五十年代大跃进的时候,我们是要,要翻一番,要1070,要573万吨钢,要翻到1000多,很费劲,砸锅卖铁,现在多少,现在多少万亿了都是。所以现在这个这么一个过剩的产能,能不能找到一个开辟新的市场,充分利用过剩的产能,我们这地方过剩,那地方不过,那么需求是怎么样把这个需求和,两方面谐和起来,把危机变为生机,实现双赢,这是这是过剩的产能。

那么过剩的外汇储备呢?现在我们就存在那个地方,基本上就是靠这个拿利息,这个中国把这么一个静态的,基本上为什么你放那个地方,这个把这一盆净水,我们不说死水,说死水不大合适,净水把它盘活,盘活中国过剩的外汇资产,把巨额外汇储备这个净水搞活,用好,把用积累的外汇储备,作为拉动全球增长的资本金,拉动国际经济复苏,开创全球经济的新局面,同时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的产能,充分发挥战略效应,把这个静态的东西变为生机勃勃的,充满生命力的一个聚宝盆,等会儿我们还可以再展开讲,为什么这个,实际上中国有很多出路,所以这也是我们当前考虑问题的一个,也是一个重要背景,我们的经济发展怎么样?再创辉煌,为我们的积累的产能找到新的出路,不是没有出路的,是吧,哪有有资源,有钱没地方用的,只是你没找到地方,那么我们怎么找?

第六个背景,就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发展是比较快的,是不是,虽然我们这几年持续的、高速的,高速的发展,但是还存在什么问题呢?就区域发展还不均衡,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个很大的一个难题,我们这几年我们的这个西部大开发,有很大的进展,但是仅仅是开始,绝不是终点,虽然有十来年了,成绩很大,应该说这里面还有,就像一个矿场一样,刚刚在开始敲了一点进去,那个好大的矿都没动,过去我们开大开发也好,还是特区也好,早期的经济特区,还是新成立的自贸区,一个特点,就是以单一的区域为发展突破口,特别是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目前我们的经济下行的压力明显,通胀上升,通胀的这个预期上升,面临增长力,增长力动力程度,和发展方式转换的重大挑战,如果还是保持原来的点状、块状,区域发展模式,大手笔,大事业,上一个新的广阔台阶,开辟一个广阔的前景,发展还是有限的。怎么样打破固有的地区封锁,和利益范例,将改革开放向2.0升级版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新的广度和深度上,建构全球视野的,不是哪一块,有点、线、面到片,到全球,建一个全球事业的对外开放大格局,充分开放与利用广阔的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国际资源,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的版图,通过经济纽带将各个区域连成一片,通过市场力量促进区域之间,国内外之间互通互联,优化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促进各地区的协调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还不是新的增长点,开辟新的经济增长面,增长片,增长体,确保我国经济的这么常盛不衰,有这种办法没有。所以我们经常讲六个,面临六大问题,都是亟待要解决,那么答案在哪,一带一路,就是这个答案,就是在一带一路的绽裂构想,就是面对上面我谈到的六个挑战,这六个挑战有两个是全球性的挑战,有两个是,两个是美国的,美国对我们挑战,它军事上挑战,经济上的挑战,还有两个是自身的,我们的发展面临的一些新的问题。 所以面临六个重大的挑战,这个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就这样提出来的,它是在人类历史演进的又一个十字路口,可以说世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中国的发展,也面临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在中国,由世界的一个大国,向世界强国迈进,中国改革和发展进入攻顶期,马上就要攀上这个(凤凰顶),(玉皇顶)了是不是,那么这还差这么几步,越是到最后这几步,那困难是比较多的,摩擦是,阻力是比较大的,在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再由世界的边,舞台的边缘,向中心迈进的关键时刻,怎么克服这些问题,怎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再创辉煌,怎么为世界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一带一路,就是就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战略思考和战略布局。第一阶段

这个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它基本内含是什么?大家知道这个一带一路的提出,是习近平同志亲自提出来,2013年9月7号,习主席访问了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在这演讲中习主席高度赞扬了,两千多年以前,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老的丝绸之路,为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合作,作出的重要贡献,全面产出中国对中亚国家睦邻友好的政策,创意用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并将这个作为一项造福沿途各个人民的这么个大事业,这是习主席在公开场合第一次提出来丝绸之路经济带。

那么一个多月以后,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议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前面阐述中国对印尼的和东盟的睦邻友好政策,提出携手建设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这两次讲话加在一起,就正式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这些大家都知道了,我就重复一下。那么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当然有的也说这是把它简称为新丝路战略,有的称为双丝路战略,这个不怎么提,不知道怎么提,怎么叫,我们一般都叫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规范点)。

对它的理解我想有几条,第一个,它不是一,不只是一项具体的对外基础设施,这么个建设,一个计划,有人好像就说这是搞的基础建设吧,不是的,不仅仅是(丝绸),一带一路当然它首先要做互联互通的建设,但是互联互通不仅仅是修路架桥,也不仅仅是平面化的和单线条的联通,它包括什么?包括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是全方位的,立体化的,网络状的大联通系统,不光是好像就人们看见了一个其中有基础建设部分,不仅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交通设施的建设,那当然这是很重要的,还包括互联网、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金融体系互联互通的建设,涉及到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港,海上航道,油气管道,通信网络,物流网,甚至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全面建设,我跟你讲,是打通陆、海、空、天、电,立体合作的这么一个通道,那么现在战争,这是五位战争,那么陆、海、空、天、电,那么这是一带一路,实际上它也涉及到陆、海、空、天、电,五大空间。打通这么这个五个空间,实现五位空间的立体合作,这么一个通道,建立共建、共享、共用的这么一个开放的合作机制,实现本地区及全球各国互利互惠共同发展这么一个一个机制,所以它不是简单的好像是修桥修个路,不是的东西,这是一个我们对它的理解。

第二个,它不只是一项单纯的地区经济交流的构想,大家做做生意,是不是,好像是这个合作项目,建设项目,当然政府要搞的,它应该也是包括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这么五通。所谓政策沟通,就是要各个国家,相关国家,就经济发展的战略进行交流,协商制定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所谓道路联通,要打通从太平洋到印度洋,到大西洋,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欧、亚、非的交通运输网络;所谓贸易畅通,是推动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所谓货币流通,要推动实现本币计算和结算,不光是美元,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所谓民心相通,加强人民的友好往来,增进相互的了解和传统的友谊。所以这里面是个多层次的,多方面的,多为一体的。

第三个,它也不只是简单的对外开放的一个地理延伸,过去是这个开放,咱们再增加一点,简单的往外扩展一点,还不是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扩展,简单的这个这个往前推。它是一带一路,这么一个战略构想,可以说横贯欧、亚、非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就有欧洲经济圈,从海、陆、空,三位贯通中国东、中、西部,你亚太、欧洲两大经济圈,实现全方位的立体的(网站)的联通,是世界跨度最大的经济走廊,它的主干道,现在当然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说是,比如说什么高铁,有欧亚铁路,有中亚铁路,有泛亚铁路,那么一带一路的主干道在哪呢?当然这里面有,还有一个学术讨论问题,我同意这么一个观点,就是它这主干道,包括连接,从新疆那里开始,到青海,到甘肃,到四川,到湖南、湖北、江西、福建,一直到联通台湾海峡,这么一条大通道,建立一个万里开发大走廊,我们讲过去万里长城,那是防御,把敌人挡在外面,现在万里的大开发走廊,是把它连起来,这是一个国内的万里开发大走廊。那么国际上呢?很重要一条,一个大走廊,是从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约旦、以色列、埃及、利比亚、叙利亚、阿尔吉利亚,一直到摩洛哥,大家关注到没有,这些国家大部分是…国家,大部分在西亚北非,大部分是沿着北纬30度这么个分布,我可以说叫做北纬30度大开发走廊,前面讲的国内的是万里开发大走廊,加上北纬30度大开发走廊,两个一对接,这一带一路覆盖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四十多亿人口,它的GDP的规模超过几十万亿的美元,分别占世界60%多和29%。所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建设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引擎,新动力,新发动机,能够形成新的亚、非、欧三陆通道,和经济发展带,不仅带动我国内陆沿边向西开放,进一步打通西域,扩大西部经济发展的空间,而且是对东部实际上也带动作用,也能打通东部的经济的这个升级版的新支点,带动沿海地区优化外部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减轻资源环境压力。所以整个,把整个中国的这个东部沿海的先进的优势转移到西部,西部的开发的提升,对整个的中国经济发展这个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跟整个的北纬30度这个这个国家连起来,是个巨大的一个商机,巨大的开发前景,能够形成一个一个新的这个开发的新高潮,这是一个。它不是简单的,好像是往前推一点就算了。

第四个,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不是一个实体,中国搞个什么东西,不另起炉灶,也不搞封闭的排外机制,我们搞几个小圈子,美国人搞什么TPP,什么TTIP,它搞几个小圈子,只能这些人,不能那些人,我们不搞这个,我们是个大开放的,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它继承是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搞贸易保护主义,不搞经济封锁,不以控制他国的经济命脉,改变他国的政治制度为目的,而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机制,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那么现在很多平台,中印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东北亚经济整合战略,这都,现在都在搞,包括(几带一路),和我们现有的,比如说上合组织,还有欧亚经济联盟,它中国的东盟十加一,这都不跟这些机制不会产生什么间接性的关系,不但不会,反而这些组织发挥它的作用,同时还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活力,注入新的内涵,所以这是个开放的。不像有些人搞个,今天搞个小圈子,明天搞个小圈子,就想把谁搞出去,我们不搞,丝绸之路的经济带,在东南亚经济整合,和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起来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这是一个,而海上丝绸之路,是从海上连同欧、亚、非三个大陆,最终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这个都连成一体了,中国的万里开发大走廊,和北纬30度的世界大开发的这个大走廊对接在一起了,你想这个是这么个局面,所以这种气势宏伟的这么一个,这么一个大的网络系统,必将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更大程度的发展,推动欧、亚、非大陆经济的进一步的融合,所以它是开放性的,它的辐射面几乎是无限的,只要你愿意来,但是有人不愿意来,你不愿意来那我们也不勉强,没有任何的强制性的,他也搞不成的,有人愿意旁边乘凉就乘凉去,愿意说风凉话,说风凉话去,只要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都可以参加。

所以这是中国最高战略,国家战略的包容性的体现,通过一带一路世界见识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这个气度和胸襟,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自身的战略构想,更是沿线,沿路的共同的事业,是共同的需求,是为这些沿带、沿路国家互补互利互惠,开启的新的机会支撑,它不是跟现有的机制是矛盾的,是冲突的,不排斥任何人。

第五个,它也不是所谓的马希尔计划的中国版,现在很多人讲,中国在搞马希尔计划了,根本不一回事,当年的马希尔计划,当然它这个,我们跟它有本质的区别,马希尔计划是在,提出来是在冷战时期初期提出来,它1948年4月,美国实施的欧洲复兴计划,因为当时二战以后,欧洲人不管是个战胜国,战败国,人家胜利了,它也打的差不多了,战败国也完蛋了,所以欧洲经济凋敝,一片这个废墟,美国又想跟苏联进行冷战对抗,但是欧洲又力量还不够,所以它想把它扶持起来,作为它这个,跟美苏对抗的一个前沿阵地,所以当时它掏了130多个亿美元来扶持欧洲经济,当然是有效果的,有效果的,马希尔计划确实把欧洲当时的这个西欧,觉得西欧,它东欧它不管,西欧这个,促进了西欧的经济的这个恢复,但是这个马希尔计划,也在欧亚大陆构成了东西方对抗的区域壁垒,和经济加剧了西欧和东欧国家的对垒,割裂了欧亚,欧洲大陆,它本质是经济战争,结果是冷战对抗,一带一路跟它没有任何共同之处,虽然都要掏钱。

而一带一路,是一项传播和平,(伫立)共赢的战略,这是传承中国和平文化,和平共处的文化历史基因,传承张骞、郑和睦邻友好的和平精神,张骞他是一种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以当时最强大的,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他没有占领任何国家的一个,一寸土地,送去的是和平,送去的是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是和平友好(支点)。所以这个我们今天秉承这么个丝路精神,海上丝绸之路也好,陆上丝绸之路也好,我们是和平的、友好的、互利的这么一个历史经验。为融合全球经济一体化,开辟了新的思路,新的战略。这个有人提到说,说这个我们现在也要搞这个这个这个,什么泛亚铁路,有这个计划,所以冷战期间,1960年,美国也曾经想搞这么个东西,提出泛亚铁路计划,名为泛亚铁路,亚洲最大的一个国家实际上是中国,它排除在外,还叫泛亚铁路吗?所以说美国的这些东西,投资这个铁路计划,它送,人家有人讲叫送弯刀,肢解欧亚大陆,今天中国也推进高铁,推进全球的互联互通,就高铁是很重要的一个载体,是做纽带,做桥梁,把割裂的欧、亚、非大陆联通起来,把这个弯刀变成和平共赢之刀,不是刀,是说纽带,说这一个是想宰割人,分割人,一个是想联通起来,你说这个有什么共同点,

所以总的来讲,一带一路,是一项利益高远,超越时空,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实施价值的伟大战略构想,是复兴丝路文明,促进共同发展的一项大战略,是真正的,是一项真正的在世界的大棋盘上下棋的国家战略,不是个小战略,是个大战略,也不是一个具体战略,是国家战略,我说这个从,对它的这个战略的意义,战略的价值,怎么估计,是二十一世纪平等、互信、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海陆一体的新型全球地缘战略。这个战略如果它的这个克服了困难以后,我想它的这个潜力足以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未来五十年到一百年,很多事情五十年都做不完,一百年未必能全部做完,所以这个发展是无限的,这个空间。是一项高速的,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当然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到今天也很不容易的,保持着这个十位数的增长,那么今年现在开始慢慢的要走入新常态,对于中长,中等(程度)在发展,如果这个一带一路的这个战略顺利实施,又将一个起飞,又有新的起飞,这是可以预见到的,所以现在有人说风凉话,不奇怪,有人(40:27)不奇怪,但是这个东西是挡不住的,是不是,这个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这个挡不住,哪个人能挡住这个历史发展的趋势呢?所以这个习近平讲,说这个一带一路,就是要再为中国这支大鹏,这只鹏鸟,插上两只腾飞的翅膀,把这个一带一路建设好了,大鹏就可以飞的更高更远,我想不光是中国这个大鹏,世界的大棚应该飞的更高更远。

回想起来我想对这个一带一路的认识,我想强调几点,第一,一带一路,和我们中国文化是个什么关系,一带一路是跟渊源流长的中国优秀文化,是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是新中国对中国,新时期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又一次伟大贡献,可以说这个,这个是它意义是非常大的。但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我们这个这个老祖宗,就以这个博大的胸怀,以当时先进的一些生产,一些产品,和那种惊异的智慧和胆量,开辟了延绵万里,包括陆地的海上的这个古丝绸之路,这个很早了是吧,秦汉时期有,开启了不同文明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成就了一条要飞跃千古的贸易和文明交流之路,但是这个两千多年来,在茫茫的戈壁之中,使者相望,商旅部街,那个(路途)电影你看看,它是通西域,当时的新疆还是很繁荣的了,后来有些变化,茶马古道,那马帮留下的足迹,大洋郑和航船传递的(谐和万邦)的和平理念,都在中西方文明的沟通,写下了光彩照人的诗篇,这个是我们是非常值得骄傲的,那么二十一世纪今天,古老的丝绸之路,这么一个伟业,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文明是消灭不了的,这个文明今天又开始焕发它的新的功能,在全球化日益深入发展新形势下,在各国日益成为一个命运相连的地球村的新环境下,中国以当代新的物质文明为载体,再次提出来开辟新的丝绸之路,这么一个宏伟构想,赋予丝绸之路于新的时代的内涵,不是简单的复制古代丝绸之路。所以这个新的丝绸之路的这个提出来,赋予人类文明与新的生机,促进世界政治、经济生态的健康发展,和世界经济版图的(重汇),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进步发展的新的动力,这是我们要强调的一点,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这个发展。

我也强调第二点,就一带一路,是个全新的地缘战略观,是对近代历史上各种地缘战略的超越和升华,大家知道从世界大发现以来,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扩大,交通工具的发展,也使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在世界的互动中,各种战略丝绸(比肩而出),其中曾经引领风骚的,对近代历史有过重大影响的,是各种流派的地缘战略思想。你比如说大陆学派,海洋学派,还有边缘学派,这个近代以来这个一个接一个,不管是什么学派,比如大陆学派,它是主张先占领大陆,然后以大陆为依托,向海洋扩张,这是大陆学派他们的。海洋学派什么意思?海洋学派说我先占领海洋,控制海洋,国际海洋制海权,是不是,然后进而控制大陆,然后进而来控制大陆,这是海洋学派,我们控制大陆。那么边缘学派什么意思呢?边缘学派认为,这个在大陆和海洋这个交界部,这个叫边缘地带。所以你要想控制世界,你要先控制欧亚大陆,你要控制欧亚大陆就必须先控制欧亚大陆东西两大海洋陆地结合部叫边缘地带。所以这个不管是什么学派,大陆学派也好,海洋学派也好,边缘学派也好,这就是学派,有人叫先陆后海,有人是先海后陆,有的是先中心后边缘,有人是先边缘后中心,不管你怎么说,不管论调怎么不同,有一点是共同的,什么共同呢?他们都是以控制世界为出发点的,都是以扩大海外领地和世界范围为目的的,都把损人利己,巧取豪夺,攫取别人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变为不变的(兴趣)。这个它不管什么学派,近代以来的学派都是这样的,它整个就是把你的变成我的,我的还是我的。所以今天有些国家,今天把强调把全球战略的重心放在最西边,明天就讲把它放在东边,今天要什么?要平衡什么再平衡这个,明天要再平衡那个,也这是一样的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一样的,一个路数,它的本质特征,就是以军事优势,军用优势,话语优势为支撑,以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巩固与扩张自己的特殊利益为目的,都是要控制别人,掠夺别人,不管他们用什么好听的话来修饰这个他的这个什么这个战略,这个什么平衡那个什么攻击的。掩盖不了他们的强权思维,灵活思维,丛林思维,冷战思维,对抗思维的方式。所以这个思维和当代的社会,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利益共同利益越来越相互交织,文明程度越来越高,这个发展方向是背道而驰的,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个方向他们还是要,它的思维是背道而驰的,这是搞不下去的。所以我们的这个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正好是对这种,这种旧的这个地缘战争的思想有一种超越和升华。

这个呢我想强调一点呢,就是一带一路,它是超越意识形态,超越地域差异,打造平等互利的利益共同体,和发展的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的战略平台,超越意识形态,打造一个平等互利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的(利润)共同体的战略平台。大家一起,那如果不共同发展,这个地球是迟早要完蛋的。

所以今天我们这个一带一路,它体现了战略思维,价值观念和今天有些人奉行的这个价值观念,这个地缘思维是不一样的。一带一路它体现的是非军事性,非强制性,平等的,协商的,以建设性、包容性、开放性、广泛性为特征,它去战争化,去单极化,去殖民化,共享和平发展的红利,所以这个是不一样的,这跟西方,跟当代的一些强权思维是不一样的,所以一带一路强调的是各种文明的大交流,大交融,是各国政治上的相互平等与相互尊重,是各种经济体之间的互补、互利、互惠。是全球世界的大格局,大气度,大胸襟,以西方的那种强权思维、冷战思维不一样,它是融合思维,是共同奉献思维,是平等的思维,共享的是机遇,共同迎接挑战,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的思维,所以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利益的独享,它不是因为中国利益的独享这么一个地带,中国特殊利益地带,像过去搞势力范围,这一块是那个什么美国,那块是英国的,不是的。今天搞中国搞一个带,也不是因为中国的这个特殊利益带,没那事,是各国利益共享的地带,是一条合作供应,惠及各方的繁荣之路,是我国和其他国家实现战略对接,实现国家之间的战略合作,战略协作的有效平台。

第二篇:“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及其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学习报告

“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及其重大意义

1“一带一路”概念的提出

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为了确保公民的福利,各国必须利用每一个经济和政治机会。目前,旨在发展国际贸易的大规模项目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主张创新合作模式,通过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连接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的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跨区域大合作。同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强调坚持讲信修睦、合作共赢、守望相助、心心相印、开放包容的精神,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至此,“一带一路”构想和倡议被正式提升为国家战略。

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时代潮流,新技术革命推动交通运输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提出以“丝绸之路”为主线建设“一带一路”的构想和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使这一古老通道重焕生机。

2“一带一路”的政治意义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最高政治目标就是在正确利义观下广交朋友,为我们的国家发展战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交环境。我们现在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做准备,其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有足够多的朋友。

文以载道,路以载道,君子爱财,当取之有道。我们不能将“一带一路”理解为资本和地缘政治扩张的地方,而应将它看作是与世界人民交朋友、建立命运共同体,在与世界共同繁荣和发展中一起创造新文明的地方,是“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为实现党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做基础准备的地方,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的地方。

2014年11月28日,习主席在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坚持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特别是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说话。”由此,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一带一路”战略,这是一个在新形势下与世界人民尤其是与第三世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外交战略。

友谊是软实力的核心要素。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学习报告

是第三世界的朋友把中国抬进联合国的,而今天,我们也得主要依靠第三世界的朋友把中国抬向世界。所以,习主席在谈到维护国际公平正义问题时要求中国外交“特别是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说话”,而这也正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意义。

3“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总体趋势仍对我有利。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经6年,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欧美等国虽然表现出阶段性复苏迹象,但总体仍未摆脱发展的困境,要完成金融整治,经济结构的调整,重拾增长之路,可能还需要较长的时间。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已经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球经济中心开始由发达国家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任务是发展经济,逐步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即以丝绸之路沿途的各经济体的发展为依托,发挥各自经济的优势,通过彼此相互开放,形成公平、统一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各种资源的自由流动,调动各类经济主体发展积极性,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共同努力振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只有通过不断扩大经济发展规模和总量,赋予丝绸之路更丰富的内容,才能真正造福于沿途各国人民。正像习近平主席强调的,“中国希望同中亚国家不断增进互信,巩固友好,加强合作,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3.1 基础设施建设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2015年外交政策的战略重点,通过综合效益(投资、经济增长、丝路沿途国家之间的贸易、增加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吸引了对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关注。并且由于欧盟遭受信贷紧缩,中国基建投资的机遇显得尤为重要。

实际上,“一带一路”并非化解过剩产能,更多地是让中国的优势产能走出去,比如说高铁、核电、装备等,包括IT,进而带动更多的终端需求,连带整个产业优化,和产业链的升级。比如说“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要修路架桥,要基建先行,比如酒店,那里面配备的电器甚至电梯都可以来自国内,所以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需求增加。 就具体的产业而言,“一带一路”是基建先行,先从道路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做起,其次,也包括能源合作以及信息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等。互联互通不仅有设施联通,还包括海陆空层面以及地下油气管网等方面。

我们常说投资基础设施的回报率比较低,比如高铁,京沪高铁勉强能盈利不亏损,但远远谈不上收回成本。那么投资外国的基础设施,会不会亏本,我们的投资是否有风险?

基础设施投资确实是投资大回收期长,也有人在算高铁走出去到底是怎样的回收期,到底是如何收回成本。不过我们不能单看这一条铁路的投资回报率,举个例子,中国帮助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修建坦赞铁路。周恩来认为,帮助坦赞两国修建这条铁路定会赢得更多的友谊,其造成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也不是若干中小项目能比拟的;我们决不能利用坦赞铁路来沽名钓誉、树碑立传或是追名逐利,而要从支援非洲民族解放事业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项目,援助了他们就是援助了我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学习报告

们自己。与俄国人在中国东北修建“中东铁路”相比,我们和非洲兄弟结下了迄今温度不减的友谊。因此,基础设施建设的回报不是用经济单一指标可以衡量的,要算政治账。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希望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来发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作用,来综合拉动国内的内需,通过拉动周边国家的经济增长,进而带动国内的经济增长。 3.2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亚投行的创建应时而生、应运而生,有自身的特点,是世界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也是亚洲加快繁荣和融合的重要推手。

首先,亚投行的启动将带动大规模的亚洲多国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会使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众多国家企业直接受益。广大亚洲国家还可以借此扩大就业,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复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必将拉动亚洲地区经济发展。

此外,亚投行的建立有利于构建更公平合理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和金融格局是以1944年创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基础的。其运行基础和方式一直没有根本改变,如其中两个最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行,一直由美欧等发达国家把持,不仅历届首脑出自欧美,而且欧美在其中占有最大的股权和话语权。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新兴国家的国力不断上升,各国的经济水平和发展状况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变化,如2013年金砖五国的GDP总量约为16万亿美元,与欧盟或美国相匹敌;但在很多金融机构的表决权方面,欧美却拒绝为这些新兴国家增资扩股,无视新兴国家在扩大表决权方面的正当请求。尤其日美主导的亚行,一直无视中国国力的增强,拒绝提高中国在其中的话语权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建立新的能反映新兴国家经济水平的国际金融组织、打破旧的不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显得尤为紧迫。作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巨大市场需求一直是亚洲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源,因而中国完全有信心扮演引领亚洲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角色。按照GDP规模,中国在亚投行的出资额无疑最高(达30-40%),也即话语权最大。

与亚洲投资开发银行由美国主导、美元为基础不同,亚投行则是亚洲国家(中国)自己发起的,且必将以新币制为基础构筑金融体系,其意义不言而喻。可以预见的是,亚投行在运作成熟之后,它将会鼓励使用人民币(或“亚元”等新币制)替代美元。亚投行及“丝路”基金可以通过不断对外投资而提高用人民币支付结算的比例,推动人民币的计价结算,带动人民币在亚太地区的使用和流通,从而为实现“金融走出去战略”、迈向金融大国打基础。与此同时,亚投行将为中国近年提出并实施“一带一路”国际发展战略注入新的活力。“一带一路”的实施,需要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亚投行的建立,正好充当撬动资金投资的杠杆、对接发展需求的纽带,将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注入新的商机和活力。

可以预见的是,亚投行对于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举足轻重,是对世界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与其他多边银行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均有利于共同联手解决发展领域面临的挑战,有利于改善各自金融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对于中国来说,倡创亚投行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二大吸收外资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崛起成为世界性强国是21世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但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国际地位目前没有变;要真正成为世界强国,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学习报告

中国还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包括必须走和平发展之路、海洋强国之路,还必须要走金融强国之路,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成为世界金融大国。这是英美等世界性大国崛起和发展的必由道路,也是提升中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亚投行的倡创正是中国在21世纪崭露头角的重要一步。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有利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有利于推动区域合作,走向共同繁荣;有利于增强中国实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4

参考文献

[1] 张文木. “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政治意义.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5,(4):204~224. [2] 俞平康,薛鹤翔. 博鳌论坛相关点评:“一带一路”与亚投行的影响. 企业界. 2015,(4):53. [3] 管清友,张媛,伍艳艳. 万亿基建,“一带一路”大戏渐入高潮. 中国科技财富. 2015(4):30~31. [4] George Cornel Dumitrescu.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Focus on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Global Economic Observer. 2015, 3(1): 144~153. [5] 霍建国. “一路一带”战略构想意义深远. 中国外资. 2014,(19):26~28. [6] 崔景明,王建. “一带一路”外交战略简析.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5,(5):64~66. [7] 卢芳华. 亚投行的创建与大国博弈.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5,(5):49~52. [8] 刁春和. “一带一路”战略下企业的投资机遇. 建筑. 2015,(17):24~25.

第三篇:“一带一路”热点分析

【背景材料】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是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西部9个省区市和东部5个省。为了实施这一构想,国家将加大对上述区域内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城乡均衡发展,推动区域内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秉承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为目的,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通过“一带一路”,世界见识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襟。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发展愿望,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等方面有很强需求。我国产能充足、外汇储备较多,在装备制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通过产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可带动产品和设备出口,实现互利双赢,并促进我国中西部和沿边地区加快对外开放。 【角度分析】

一、经济生活角度:

1、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的目标

2、体现财政的作用,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们生活的作用。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促进了城乡、区域均衡发展。(3分)

3、 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内经济的转型升级。有利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完善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有利于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全面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二、政治生活角度:

1、 体现了党的地位、执政方式。党中央提出战略构想体现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坚持科学执政。

2、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坚持合作共赢,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才能巩固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3、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坚持合作共赢,顺应了时代潮流,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4、 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要求,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平等互利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要求

三、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2、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3、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尊重多样,相互借鉴,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4、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中要坚持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坚持兼收并蓄,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四、生活与哲学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建设“一带一路”,是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一带一路”,是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习题演练】

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是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材料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发展愿望,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等方面有很强需求。我国产能充足、外汇储备较多,在装备制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通过产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可带动产品和设备出口,实现互利双赢,并促进我国中西部和沿边地区加快对外开放。

材料二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发展愿望,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等方面有很强需求。我国产能充足、外汇储备较多,在装备制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通过产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可带动产品和设备出口,实现互利双赢,并促进我国中西部和沿边地区加快对外开放。

(1)根据材料一,运用对外开放的知识分析“一带一路”提出的经济生活道理。(8分)

①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的重要举措。(2分)②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完善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有利于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全面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有关知识,分析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9分)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坚持合作共赢,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才能巩固国家间合作的基础。(3分)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发展愿望,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3分) ③坚持合作共赢,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要求,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平等互利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要求。(3分)

第四篇:“一带一路”战略下广西经济发展建议

[提要]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我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分别从海路和陆路两个方面构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是我国今后20年的战略性政策。广西作为南方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那么,广西究竟该如何抓住此次机遇呢?本文从广西自身优势,以及当前面临的形势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广西;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8月26日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中央政府当前大力提倡的经济发展战略,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此政策被一些人称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其重要性可见一斑。预计如果该战略顺利实施的话,将会给中国带来20年以上的政策红利。广西作为毗邻东南亚的边境省份,历来就有对外贸易的传统,又是我国唯一既在“一带”又在“一路”上的省份,其究竟有着哪些优势和劣势,又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呢?广西该如何利用自身特点,乘国家政策之东风发展经济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

一、“一带一路”战略涵意

“一带一路”战略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分为两条:西北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前者经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进入中亚、中东以及欧洲,后者从四川、云南出境,经缅甸、泰国进入印度、中东等地。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覆盖我国所有沿海省市,经一些港口出发后抵达亚澳非欧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需求旺盛,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三成,潜力巨大。“一带一路”倡议内涵丰富,涉及贸易、资金、基建、人文、对外政策等方面,同时其涉及的广度和深度在我国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意义极其重大,对国内外经济发展与格局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二、广西自身条件分析

(一)广西经济发展的优势

1、区位优势。对外,毗邻东南亚使其能够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平台实现与东盟国家的良好合作,在“一带一路”大战略中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广西还构建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这三大平台,并承办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进一步深化了与东盟的合作;对内,广西处于东、中、西部交汇区,是连接华南发达地区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向东可以承接来自粤港澳的资金、技术,向西可以引借云贵川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2、政策优势。广西本来就是国家开发政策密集区,既有西部大开发政策,又有沿边地区开放政策,既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试点政策,又有北部湾经济区开发政策,现在再加上“一带一路”战略,已成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密集区,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政策优势能为广西的发展提供梦寐以求的东风。

3、交通优势。广西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基本形成海陆空三位联动的便捷交通。陆运方面,广西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发展都居全国前列,并与东南亚实现多路联动;海运方面,随着广西玉铁铁路开通,北部湾四大港口实现了与广西铁路网全网互通。其中,防城、钦州、北海这三港合组为北部湾港,借助规模优势与集聚效应,希冀将其建设为西南出海最便捷通道,能与广州、泉州、杭州等港一较高下;空运方面,广西现有7座民用机场,能与东盟各国实现良好沟通。

4、人文优势。广西各族人民与部分东盟国家人民在血缘、语言、生活习俗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京族与越南民众,傣族与泰国民众,很多都是有亲戚关系的,有利于与这些地区人民打交道。且广西拥有众多居住于“一带一路”战略所涉及国家的华侨,目前,拥有广西籍的海外华侨华人有700多万人,这是一座人文资源的富矿,可以善加利用,打好“侨牌”。

5、人力资本优势。广西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原因,人力成本相较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低廉很多,但同时相对于东盟一些国家的劳动力来说在受教育程度、敬业程度上有优势,这对于广西引进外资、承接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都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

(二)广西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014年,广西全区GDP仅为1.6万亿元,排全国第18位,人均GDP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3/4,全区还有接近1/5的人口尚未脱贫,扶贫任务艰巨。并且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2014年广西城镇化率为45.2%,比全国的54.1%低8.9个百分点。这些都会对广西的“一带一路”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2、教育及科研基础较薄弱。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的是教育水平。2014年,广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为307.14万人,占总人口的6.53%,比全国低3个百分点;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为18%,比全国低近10个百分点;每万劳动力中从事研发工作的广西为11.7人,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3。任何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人”这个因素,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才是地区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广西在此方面急需加强。

3、市场经济与外向型经济发展程度较低。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广西市场化改革进程较为缓慢,政府职能转变还没到位,不能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主体作用。从民营经济的发达程度就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市场化程度。目前,广西民营经济占比刚过一半,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20个百分点。另外,广西无论干部还是群众,思想开放程度都比较低,走出去的意识还比较淡薄,这非常不利于国际化竞争。

4、海洋经济欠发达。广西虽然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三个良港,但是海洋经济却并不发达,2014年广西全区海洋经济总产值仅为968亿元,这与广西的临海省份地位十分不相称。与此同时,广西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的优势发挥都有赖于海洋工程、造船等方面实力的支撑,然而与上海、广东等地相比,广西的海洋工业技术较弱,生产率较低,严重阻碍了广西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优势的发挥。

三、“一带一路”战略对广西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

1、“一带一路”战略及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战略带来的机遇。现今国家推行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对沿边地区开发开放作出全面部署,广西的定位为中国-东盟战略合作新高地,并且是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这些都为广西加快沿海港口建设、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和广西与东盟合作经济带来新的机遇。

2、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其创造了坚实的基础。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其所依托的宏观环境,对于广西而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就是其宏观经济环境。世界第二的GDP总量,世界第一的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一的资金储备量,这些都为广西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可以提供充足的资金供各方面建设。

3、珠江地区产业转移带来的新机遇。随着珠江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升级,根据雁行理论,其必然会向附近欠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广西因距离、人力成本等优势存在,势必为其转移的理想目的地。2014年7月,国家通过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将其定位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增长极”。这将极大地加快珠江流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有利于粤港澳产业向广西转移。

(二)“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挑战

1、各省竞相参与建设“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挑战。“一带一路”囊括了各省级地区,其中海上丝绸之路包括了我国沿海所有的省份。与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相比,广西无论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产业实力、金融实力还是市场化程度、国际化程度、人们思想开放程度,都差一大截。更重要的是,以上各省与东盟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这一点是广西最难具备的,对广西发挥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作用影响很大。

2、中国与越南的关系错综复杂。广西与越南山水相连,中越关系直接影响到广西的对外开放政策与格局。可以这样说,只要中越关系一天不稳定,广西在国家政策方面就永远也比不过云南,因为国家是绝不会在有战争危险的地区进行过多的建设的。

3、长江经济带建设带来的挑战。2014年9月,长江经济带战略批准实施,这是我国面向新世纪建设“π”型经济大格局中的重要一环。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份,西南地区的云、贵、川、渝和中南地区的湘、鄂、赣等省份直接参与到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去,享受政策优惠。这将给广西发挥“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中的区位优势带来强有力的挑战。

四、广西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议

(一)加强与粤港澳地区合作,积极迎接产业转移。广西应当利用与粤港澳地区毗邻的优势,积极承接产业的转移,当然不包括那些效益低下、污染严重的企业。带动广西产业的发展,实现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并以此来促进华南、西南两大经济板块之间的对接互动,加强东西部区域之间的合作。

(二)加强国际合作,深化合作载体。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平台的影响力,加强经济开放性。与此同时,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积极建设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中泰(崇左)产业园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等一系列产业园区。深化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文莱-广西经济走廊的联系度。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足的资本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先行条件。广西应该利用国家政策扶持,对港口、铁路、海洋工业等进行投资,同时通过引进粤港澳资金,弥补政府资金的不足,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海陆兼备的优势。

(四)科教兴区,以人为本。通过对广西劣势的分析可知广西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应当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大、中专等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同时,对科研进行投资,在培养本地科研人才的同时积极引进外来人才,为广西的发展提供最根本的动力,做到以人为本,人才强省。

(五)加强市场经济建设。市场经济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流,广西应当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系,促进广西民营经济中企业家才能的发挥。同时,地方政府要勇于改革放权,由指导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摆脱条条框框,给予民营经济更多的优惠政策,使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六)发挥人文优势。在对广西进行优势分析中有一条是广西与东盟各国的民族联系比较密切,同时侨胞较多,广西有必要强化这些优势,积极促进区内民众与东南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同时吸引侨胞回国投资、旅游等,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广西优势的强化奠定民意和社会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志勇等.北部湾崛起新路――全球视角的港航强桂战略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2.

[2]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11.

[3]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4]吴柏强.北部湾港的北部湾速度[J].珠江水运,2012.

[5]庄礼伟.由越南国会否决“高铁”想到的[J].同舟共进,2010.12.

[6]张弘林.SWOT分析方法及其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3.2.

[7]任晓宇,覃顺梅.广西产业结构分析及宏观政策建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2.

[8]陈中春.广西沿海港口发展变迁的历史与政策因素研究(1949-2005)[D].广西师范大学,2007.

第五篇:“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转型的意义

作者:房宏琳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28日 15版)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在经历了一年多的谋划和推进之后,“一带一路”战略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意义。对外,它是我国构建新的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思路,对内,它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有力保障。

“一带一路”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更为广阔的回旋空间

中国在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规模也积累到世界第二的水平,而且在可以预期的时间里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如此庞大的经济体要实现转型,若没有一个较大的回旋余地不仅很难,而且会付出很大代价。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时至今日,结构性问题依然严重。究其原因,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借助人口红利和一些资源优势实现了粗放而快速的经济增长,现在要转变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但又不能一下子放弃过去的粗放式增长,因为会面临非常严重的就业问题,因此,对这种增长方式进行转换,只能是渐进地推动。在这一背景下,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找到更大的实现平台就变得非常重要。“一带一路”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构建这样的一个平台。

“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或地区,与我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彼此合作的潜力和空间很大。如果能够实现这一战略,结果一定会是互利共赢的,产生的将是1+1大于2的效果。一方面可以把我国积累起来的庞大生产力运用于沿线各国的生产建设上,另一方面可以打破沿线国家的发展瓶颈,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当我国借此实现了经济转型,而沿线国家的经济也得到了发展之时,就会形成一种新型的世界经济发展生态。

“一带一路”为中国经济转型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其动力在供给方面主要是通过要素投入,特别是“劳动力红利”的充分利用获得的;在需求方面主要是借助投资和进出口形成的。然而,自2010年之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持续降低表明,经济转型不再是一个未来的选项,而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变到中高速增长,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目标战略。问题在于,如何获得实现这种转型的动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无疑是实现这一转型的一个动力源泉,除此之外,深化和拓展对外开放也是获得经济转型动力的重要源泉。然而,当今的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陷入低迷,寻求经济转型成为世界性的课题;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和新兴市场化国家崛起,对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提出新的要求。这些新形势对我国的对外开放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开辟对外开放的新局面,成为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目标。“一带一路”就是适应这一形势,推动深化对外开放的新战略。

2

“一带一路”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及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因此,“一带一路”的构想是一个全新的对外开放战略,它把过去主权国家间外在的贸易联系整合为一种内在的依存关系,从而实现生产力在一个更大范围的融合和发展。这不仅对中国,而且对沿线所有国家都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机会。对于中国的经济转型无疑也会注入新的动力。

“一带一路”为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带来新机遇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虽然地方经济都得到了快速增长,但地方经济不平衡问题也逐渐凸显。如果说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转型,那么地方经济不仅要实现转型,而且落后地区还要实现赶超。从理论上讲,当形成地方经济之间不平衡的局面时,或者以经济增长的收敛缓慢地缩小差距,或者借助某些重大的发展机会快速地实现赶超。比如,黑龙江省虽然在改革开放后也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但在全国的经济格局中目前处于较为落后的地位。因此,缩小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成为黑龙江省的战略目标。“一带一路”能够提供给黑龙江省的最大机会是,在拓展的路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上,黑龙江省有着地缘和资源方面的优势,如果能够顺利开辟丝绸之路经济带,那么黑龙江省就从地处边远的位置 变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个中间环节,这无疑将给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3

从全国来看,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都可以根据各自的自然禀赋,借助“一带一路”历史机遇,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上一篇:幼儿教师个人成长感悟下一篇:幼儿美术学生作业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