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情日记的通知

2022-08-13

第一篇:关于民情日记的通知

关于开展民情大走访活动的通知

中共扬州市邗江区头桥镇委员会深入学习 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

头学办[2009]6号

━━━━━━━━━━★━━━━━━━━━━

关于开展民情大走访活动的通知

各村党总支部: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根据《头桥镇关于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学习调研阶段开展“民情大走访”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准确把握民情大走访活动的目的意义

认真做好民情大走访工作,是确保我镇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的基本要求和坚强保障。要紧扣“创新发展、共建和谐”的主题,通过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企业、深入村组、深入群众,广泛集聚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着力找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切实增强党性修养,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和谐水平,为

1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精心选定民情大走访活动的重点课题

要围绕“创新发展、共建和谐”的主题,突出“科学发展有新成效、社会和谐有新机制、基层组织有新活力”的具体目标,结合本村实际,精心选定调研讨论的课题。

1、围绕“科学发展有新成效”选题。搞好学习实践活动,最根本的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要求,继续认真贯彻中央保增长、促发展的各项政策,紧扣“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立足本村发展实际,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农村环境整治,进一步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确跨越发展的具体目标、路径和措施。

2、围绕“社会和谐有新机制”选题。促进社会和谐既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率先跨越的重要保障。要从工作实际出发,把民生、和谐建设作为重点,进一步增强执政为民意识,更多地关注民生,纾解民困,引导群众共建共享,着力构建并不断完善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3、围绕“基层组织有新活力”选题。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加

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方向,着力加强以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大力营造重创新、抢机遇、促提升、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努力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认真完成民情大走访活动的重点工作

要紧扣“抓发展促和谐、抓民生促和谐、抓文明促和谐、抓法制促和谐、抓民主促和谐”,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深入村组、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开展调研,广泛发动、精心组织讨论活动,充分听取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记好民情日记。要求每名党员干部用好“民情日记”本,专门记载进行民情走访的情况。其主要内容包括:走访的时间、地点,被走访农户的基本情况等;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走访解决的实际问题及意见、建议的办理落实情况。每名党员干部走访民户不少于 15 户,并认真填写“民情走访日记”。走访活动结束后,各村要将收集到的民情民意进行汇总,并于 11 月 8日前向镇学习实践办报送重要民情 10 条以上。

二要开展“四访四问”活动。重点访小康户、产业户,问致富经验;访老干部、老党员,问发展良策;访上访户、意见户,问事情原委;访困难户、低保户,问

衣食冷暖等,通过此次活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着力解决群众所思、所愿、所想、所盼的民生问题。

三要组织一次研讨。各村要采取集中研讨、分组讨论等形式,结合本村实际和工作情况,围绕“科学发展有新成效、社会和谐有新机制、基层组织有新活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活动,着力在谋划新思路新举措上下足功夫。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汇总分类,对在民情走访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和对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的好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镇党委、镇政府。

四要抓好四个结合。结合走访活动,听民声,聚民智。认真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发动群众想点子,提对策,出主意。结合走访活动,解民忧,办实事。在走访中,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能够立即解决的,马上着手解决,并明确了相应的责任人和具体措施。对一时难以解决的或目前有困难的,向群众说明白,并积极研究办法,纳入下一步整改重点,争取早日解决。结合走访活动,保稳定,增和谐。结合走访活动,对村中信访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详细排查,及早掌握、及早调处,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结合走访活动,寻信息,促发展。村两委主要领导还积极走访相关企业,积极捕捉相关信息,寻求合作机遇,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四、切实加强民情大走访活动的组织领导

1、强化组织领导。各村主要负责人要在搞好走访

工作的同时,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投入足够的精力,加强对开展调研走访工作的谋划和组织实施。其他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共同推进调研走访工作。

2、提高活动成效。各村要按照通知的要求,精心设计载体,合理安排时间,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对调研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大讨论,努力把调研讨论的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建议思路、具体措施和制度成果,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要注意资料的整理留存,以及创新做法、工作经验的提炼总结,增强信息意识,及时向镇学习实践办报送相关信息。

3、加强指导检查。各村要对走访活动实行台帐式管理,重点记录走访的对象情况、主要内容、针对性的思考等,特别要记录走访现场各种各样的小思考、小建议等。镇各指导员要加强这次走访活动的跟踪督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2009 年11月3日

抄送:存档。

第二篇:乡长的民情日记

联村联户需要持之以恒

2012年4月18日星期三晴

“联村联户来得还有些迟,能看到这么多的干部下来帮助我们农民,觉得我们脱贫致富有指望了,让我们能在活着的时候给儿孙后辈过上好日子打下基础,也确实从心底里感到高兴,感谢党的好政策”。谈及对当下全省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感受,xx村的帮扶村民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今天是我第三次进村入户,我相继走访了联系户xx、xx.、家中,了解到到我协调的早酥梨果园和中药材种植已落实到位 ,我深感欣慰!去看一看的迫切心情油然而生,在他们的带领下来到梨园。放眼望去,一排排刚栽植的树苗屹立在梯田里,在春风里摇曳着、招呼着,给山庙湾一带增添了勃勃生机。我突然深刻理解了联村联户的实质内涵。

在与他们几个交谈中得知,他们几个已和太原的老板联系上了,不久将外出务工。Xx高兴的说:“日子有了双保险,不愁过不上好日子”。是的,单一的务工虽能保证全家的温饱问题,但无法改变贫困的面貌。现在家里发展梨园和中药材种植会带来可观的收入,会提升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将会对他们以后致富道路奠定物质基础。这半年时间,感受颇多,农民朋友勤劳、善良、朴实、憨厚,他们缺技术、少文

化、短资金的现状让我感触颇深,但他们对改变生活的美好目标和十足信心却在我的脑海里久久定格了下来。看着他们的改变,心里总算是踏实了许多,虽说对他们及其家人的帮扶工作做的还不够,但是我有信心把此项工作做做好,做扎实。

下午和村支书、村主任聊了一下xx村村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我就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条思路,包括村内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劳务技能培训和村内道路硬化等。村支书汪存德听到村内道路硬化时非常激动地说:“道路是困扰村民出行的一大难题,祖祖辈辈都未能得到解决,如今领导提出来,全村老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组织的帮助和关怀。”紧接着村支书又提出帮助村上修建文化广场、帮助村上发展养殖业。我答应一定将村上的困难和问题带上去,认真加以研究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步解决。

八年的时光,是漫长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就怕有开头,没结尾,走了过场,帮着帮着,就没人管了。所以,本人在这半年来的“双联”帮扶行动中体会到,此项行动重在帮扶,但最根本的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长期坚持下去,扎扎实实访民意,理民事,解民忧。

第三篇:我的民情调研日记

江华瑶族自治县卫生局

谭有恒民情日记

4月17日, 晴

2月15日上午在县委大楼前参加“机关干部四深入,改进作风解难题”启动活动已两个月了,早就计划到乡村调研,总是因为单位事情在身,迟迟未能成行,不能再不下去了。因此,今天上午一上班,我就放下一切事务,着手安排到村庄调研事宜,就和单位几位同志直奔局里的改厕项目村——涛圩镇新寨村进行改厕项目和调研。一路上,望着周围一片春天的景象,我思绪起伏,浮想联翩。古人讲“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温总理也常以此话提醒各级干部要多走基层,为群众办实事。确实,领导干部如果长期只蹲在机关不走基层,工作必然与实际相脱节,只有走出机关,深入基层,进百姓家,听百姓言,才能真正了解社情民意,汇民智解民需。

镇里的驻村干部和我们一起到了新寨村,村干部在宋支书家等着我们。该村一共完成改厕项目80个,我们分两组每组4人进行验收,村支书带一组,村主任带一组,我同村支书一组,我们逐个对改厕项目进行了验收。在验收过程中,农户对我们这个改厕项目都满意,他们讲“现在党和国家对农村和农民的政策真好,种粮有补助,买农机、电器有补助,有医保、有养老,读书免费,就连建个厕所化粪池还500元补助。”

在宋支书家我们就两组的验收情况交换了意见,有64个改厕项目验收合格,还有16个改厕项目是属于未完工,我要求村里干部在4月底前抓紧时间完工,县爱卫办的同志再来验收,以便局里拨付改厕项目资金。1

改厕项目验收交换意见后,我请村里干部带路,来到贫困户老宋的家。老宋家徒四壁,院内院外、屋内屋外地面均为泥土,尚未硬化,家中一张旧木床,一个小的矮方桌,只有四个小方凳,一个还是三条腿。老宋面容苍老,40多岁未娶老婆,在两个月前又因病住过院,生活十分困难。看到他生活窘迫,我心中非常不忍,掏出200元放到老宋手中,希望能帮助他解决一点燃眉之急。我问村书记,老宋是否纳入低保没有,村书记讲老宋是低保对象。之后,我还看望了三位困难群众,各贫困户分别介绍了自己的情况。一位是自己生病,常年吃药;两位是家人生病,生活不能自理。看来,农村因病丧失劳动能力,而使全家致贫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农村老百姓的卫生、疾病预防和看病就医难的问题仍然存在。作为县卫生局副局长,我再一次内心承压,感受到自身的责任和重负。

我让村支书请村里20个党员中的六位老党员们在一起坐坐,听听他们对生活有什么期盼,对社会管理工作有什么意见。这些老党员在历史上都曾经发挥过模范先进作用,在今天的访谈中,我觉得他们作为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依然很强烈,他们让我感动。六位老党员没有一位拘泥于个人的生活,全部是站在为全村人民着想的高度,向我们反映了村里交通、水利、教育、医疗、养老、以资代劳、城乡环境整洁等问题。他们反映的问题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也是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单新寨村有,其它的村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说明农村的交通、水利、教育、城乡环境整洁等还需超前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养老、医疗及其它社会保障还要从现在的广覆盖低水平保障变为广覆盖高水平保障。这些工作对发展农村、稳定农村非常重要、意义非凡。

对于他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卫生行政部门职责之外的,我承诺会及时向涛圩镇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通报,争取早日帮助解决,卫生行政部门职责之内的,我承诺会抓紧时间向局里党政一把手汇报,力争早日研究解决。

针对访谈中大家提到的村卫生室建设的问题,我特地到新寨村卫生室实地看了一下。新寨村卫生室在镇里算是比较好的一家。卫生室虽然是旧瓦房,但地方宽敞,观察室、输液室、诊疗室配备齐全,村医的业务水平还可以,其他村的老百姓也常来找他看病。该村卫生室纳入了新农合定点机构,我要求村医积极推行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乡村一体化工作,实施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鼓励他继续努力钻研业务,争取也能考取执业医师资格,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我看了新寨村卫生室之后很有感触,全县497个村只有300多家卫生室,如果这些村卫生室都具备这样的人才和软硬件条件,甚至能做的更好,那么全县农村老百姓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在本村就可以基本得到解决,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建设才是真正得到加强,保基本、强基层的医改目标就能真正实现。

新农合在我县实施6年来,农民群众得到了很多实惠,县乡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即时结算报销。2011年,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达99.84%,全县新农合筹集基金9411万元,筹资水平人均达到230元,共补偿147001人次,补偿总支出达9059.20万元;实际住院补偿率由2010年的53.61%提高到57.86%,全县新农合统筹地区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达71.66%;新农合补偿最高限额提高到10万元;全面实行了农村五保户在县乡医疗机构住院基本医疗费用全免政策,提高了重大疾病新农合保障水平,有效地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但是新农合距离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

一段距离,在如何进一步加大新农合对农民就医的保障力度方面,卫生行政部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村卫生室作为最贴近农民的基层医疗机构,加强其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为群众提供贴心、安全、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让全县农民都能足不出村就享受到基本医疗完善服务,进一步减轻农民看病负担。势在必行。虽然这项工作面广难度大,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全县卫生系统上下团结一心,一切工作以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为准绳,不因循守旧、不固步自封,根据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根据群众日益增长的更高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不断改进、完善、创新我们的工作方法、工作措施,江华的卫生事业一定会发展的更好!我有信心!

新寨村之行让我收获很多,我深刻认识到基层永远是最大的课堂,而百姓则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公务人员,比起那些贫困的、身有残疾的的村民,我们已经生活得太幸福,没有任何理由不勤勉工作,我们一定要对得起那一双双饱含期盼的眼睛。

第四篇:乡镇走基层的民情日记

文秘助手()之乡镇走基层的民情日记

9月初,蓬安县委书记温桂彪刚一走进新河乡张湾村,就被村民唐联富拉住。唐联富家10多亩核桃刚开始挂果,请温桂彪“一定尝尝新再走”。这样的事放在以前,张湾村的干部想都不敢想,因为人均收入不高,干群关系一直紧张。干部们清楚记得,去年12月,温桂彪第一次到村上时,“群众都冷漠得很,站得远远的”。转变,开始于当地领导干部带头“走基层”。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蓬安县委常委会要求,班子成员要带头“走基层”,要以《民情日记》为抓手,做好“议账”、“结账”、“晒账”工作,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走”出实效。

《民情日记》“捅出”136个问题

“以前公共厕所少,出门连水都不敢多喝,实在憋不住只能往商场跑,急死人。今年„五一‟以后,县里在繁华地段、绿地广场建了很多公厕,出去散步再也不用心急火燎找厕所了。”9月19日,正在蓬安县老广场跳坝坝舞的杨奉娇讲起身边的变化,一脸兴奋。杨奉娇不知道,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公共服务配套不足,如何改善民生”是温桂彪《民情日记》中记录的第一问题,类似问题还有“士气低沉,如何提振信心”、“基础薄弱,如何迈步前行”、“机遇在前,如何跨越发展”等。

在“走基层”活动中,蓬安县主要领导带头,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先后到访全县39个乡镇,重新摸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真实情况。县委常委会上,干部们汇总的《民情日记》令人大吃一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干部群众信心不足,尚有116个贫困村、9.24万个扶贫对象,有153个行政村没有通水泥路,16万多群众缺乏安全饮水,城区还有部分低收入群众住在低矮、潮湿的棚户区,群众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住房难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

发展不足、发展不快,是蓬安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围绕产业、城市、交通、民生等重点工作,蓬安将《民情日记》汇总的问题梳理出136个,并依此分解落实成136个项目,其中就包括张湾村的道路改造和杨奉娇关心的城市公厕建设。

下评上、民评官,责任倒查

“镇上实行代办制度后,我家建房跑手续自己没出一趟门,也没花一分钱,干部就帮我把事情办好了,连车费都是他们自己出的。”上个月,冯家坡村村民黄康成在村支书苏春的《民情日记》测评上毫不犹豫地填了一个“优”。这是今年以来,蓬安开展的“下评上、民评官、基层评机关”的群众评议活动中的一幕。

“走基层”是入人心、暖人心、得人心的经常性工作,如何完善制度,让干部深入持久地“走”下去?蓬安县组织部部长张邦刚介绍,除定期评比《民情日记》外,当地同时启动责任倒查机制,落实《民情日记》的“议账”、“结账”、“晒账”工作。

“围绕„最受群众期盼的民生实事有哪些,如何办好‟、„最让群众不满意的工作有哪些,如何改进‟等问题,定期倒查全县党员干部走基层记了哪些民情,怎样协调解决,以此督促党员干部下基层、听民声、解难事。对《民情日记》反映的问题实行办理责任制,对群众合理诉求该办不办、能不能办、矛盾上交的,将追究相关责任单位的责任。”张邦刚说。

根据要求,蓬安县124个机关单位都必须确定一个村对应帮扶,全县6000名党员干部每人确定1名贫困户结穷亲。今年以来,全县党员干部在“走基层”活动中,共为群众办实事好事94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102个,确定民生项目130余个,筹集帮扶资金670多万元。

第五篇:一名普通干部的民情日记

2012年3月,县委吹响了“三问三解三服务三促进”干部下基层的号角,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在这段下基层生活中,我经历了许多,感慨良多,受益也颇多。

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好干部

5月26日(星期六)晴

本周我们不休假,根据工作安排,今天我和镇干部肖磊要去东丽村督导检查该村的养老保险收缴及平安创建工作。我们草草吃完早餐后,就骑着摩托车来到东丽村支书周文东家。我们见到周支书时,他正忙碌着写汇报材料。他见到我们到来,立即起身让座,又是敬烟、又是端茶倒水,甚是热情。我们说明来意后,他把整理好的材料取出来,我们仔细翻阅、查看。该村的资料很齐全,所制作的材料内容全面,工作做得非常细致。然后我们又详细询问了养老保险收缴情况及所遇到的困难,周支书介绍到:“我们村应参保329人,已经缴费316人,还下欠13人。这13人长期在外务工,一直无法和他们取得联系。昨天,我主持召开了村“两委”班子和4个组长参加的会议,专门研究此事,已经有了初步方案,预计6月中旬完成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

我们检查工作的,不仅要听汇报、查阅资料,实地走访调查更重要,这样工作才有成效。于是我和肖磊同志对东丽村的养老保险收缴及平安创建工作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我们走访了周文瑞、周明田、周明玖、杨德连等十几户农户,他们都对村支书周文东同志赞不绝口。他们说:“周文东是个好同志、是个好干部,一心扑在工作上,把我们都当亲人看待。在养老保险收缴过程中,他亲自带领 1

村主任、文书、组长挨家挨户的宣讲,把政策讲清说透。如果我们有困难,暂时拿不出钱,周文东说:“只要你们把政策领会清楚,暂时没钱交没关系,我先给你们垫上,等你们有了再还给我”。在平安创建工作中,他带领村主任、文书、组长挨家挨户的发送资料,把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的宣传资料整理的整整齐齐发到我们手中,还仔细讲解上面的内容,让我们对平安创建有了一个全面、更高的认识”。

我们把老百姓对他的称赞说给周支书听,而他却淡淡一笑,说:“做这点工作算什么,他们这样赞扬我,真是太抬举我了。做这些工作,只是尽了我做支书的本职而已,和郭明义同志比起来,我和他相差十万八千里了。2008年5.12大地震,对我们村来说,既是一场灾难,又是一个机遇,真是祸福相依呀。虽然这场大地震让我们全村人民失去了家园,但却让我们全村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关怀。在各级党政机关及爱心人士的关心和帮助下,我们全村群众从高山上搬迁到平坝里,都住上了新房子,有了新家园,这都是党的政策好呀!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尽自己本职、尽自己本分,又怎敢居功。我们村现在还在建设发展中,很多工作都需要我们全村人民参与,我苦一点、累一点又能算得了什么?只要全村人民都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我再苦再累都值”。周支书一番感人肺腑的话语,让我们两人感受颇深。

回到单位后,周支书的话总是萦绕耳旁。那一番感人肺腑的话语,一份真情实意的表达,让我从中收获良多。一个普通的村党支部书记,心里时刻装着的是自己的职责、是本村的发展、是全村群众。有了这样深刻的认识和对村支部书记的敬畏感、责任感,才有了东丽村顺利实现整村搬迁,建设成为新农村示范点的成就。周支

书,你是我们的偶像,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的精神会激励我们把工作干得更优异、更出色。

农户田地间走出致富路

5月27日(星期天)晴

早早起床,吃完早餐后,我和镇干部肖磊来到东丽村二组村民周秀琴、周艳红姊妹俩家。一到达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十几名村民正穿梭在田间地头,忙碌采摘一串串黑木耳。见到周秀琴、周艳红姊妹俩以后,我说:“你们姐妹俩地栽黑木耳产业做的很出色,我们是慕名而来学习取经地”。周秀琴却幽默地说:“这几天,正值三夏农忙,全村人整天忙碌在田间地头。我们全家人也不能闲着呀!不然我们吃啥、穿啥?饿着了、冻着了那还不要紧,要是让全村人说我们好逸恶劳那可就糟了呦”。我开玩笑说:“我们接到群众举报,指责你们不好好种粮食,却栽种袋料黑木耳,1亩地年收入达好几万元,让他们看着眼红。我们就为此事,专门来走访调查的”。一番幽默的简短对话,顿时让全场人开怀大笑。

我们和周家姐妹姊妹深入交流、攀谈,了解到她们姊妹俩于2008年就外出学习地栽黑木耳技术。学业归来后,她们自己就开始做实验,学种植,完全掌握栽种技术之后,她们于去年种植了24000袋地栽黑木耳,纯利润达4万余元。于是,今年就扩大规模,栽种了6万袋,预计纯利润能达12万余元。介绍到这里,她们专门把我们带领到2楼的阳台上,指着不远处黑木耳栽种区域对我们说:“这几天,正逢下了几场大雨,6万黑木耳菌袋全部结出了菌耳,从这个角度看去,那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然后我们又详细询问了地栽黑木耳生产过程及市场销路情况。

25岁的周艳红很腼腆地回答道:“经过这几年的经验积累,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地栽黑木耳生产技术,成活率达95%以上。我们已和汉中、广元等地的客商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我们在销路上一点都不发愁。我来为大家算一笔账:种植1亩地粮食,就拿最好的年景计算,全年纯收入不超过3000元,但栽种1亩地黑木耳,纯利润达2万余元,是种植粮食的6倍多。在我们这个地方,非常适应地栽黑木耳生长,这个产业的的确确是一项发家致富的好项目。从庙子岭搬到东丽新村后,我和姐姐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在我们的带动下,能有更多的父老乡亲加入栽种黑木耳行列,我们愿意为他们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父老乡亲一起发家致富”。周艳红一番朴实的话语,深深打动了在场人的心。

返回途中,我被周家姐妹的思想和认识所感染。驻村入户走访的这些日子,也更深刻的认识到科学指导、科学发展对农村经济提升的帮助。所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今后基层工作中,我要俯下身子,成为群众中的一员,将日日琐碎的工作长期的坚持下去,更加热爱基层,真正架好群众和干部的连心桥,也让自己的青春在基层中闪光。

上一篇:关于护理的读书报告下一篇:关于解决经费的请示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