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开国大典课件

2022-08-19

第一篇:六年级开国大典课件

六年级语文上6开国大典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教学

要求

.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背诵第7自然段。

2.学习课文,通过文中的一个个场面描写,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重点

难点

.学习课文,通过一个个场面描写,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

2.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进一步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开国大典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重点词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一、整体感知

1.演示《开国大典》情景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

2.交流初步感受。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三、初读课文

1.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

2.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场面?(开会、阅兵、游行、宣布开国、升旗鸣炮、宣读公告)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

四、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引导学生观看开国大典资料片,体会人们听到主席的话后的激动心情和当家做主的自豪感)

2.“升”和“姑”(也说明了人们自豪、激动)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品读描绘阅兵盛况的句子,要读出阅兵队伍的整齐、威武、雄伟、及群众情绪的热烈。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识记生字

2.交流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3.组词练习:

协()檐()钮()泽()宣()

胁()瞻()扭()择()喧()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作者先介绍了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然后介绍天安门广场和天安门城楼的情况。接着介绍了开国大典进行的情况,最后介绍了典礼后的情况,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开国大典伟大的历史意义。更增添了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四、写课文梗概

1.在小组内练习说说。

2.每组选一位代表在全班说说。

3.动笔写一写。

4开国大典 教案点评:

课上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1、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

2、学生边读边勾画边思考,将自学体会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收听录音,观看资料片录像和情景朗读,发挥想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些方法和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盛况,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同时,通过初读课文和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 语文A版

开国大典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情况。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全文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讲典礼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先交代了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的人数,然后描写了会场的布置。

第二段(第4—9自然段)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 第三段(第10—11自然段)讲阅兵式的盛况。

第四段(第12自然段),讲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 第五段(第13自然段)讲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迎风招展”“次序”造句。

2、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详略。能给课文分段,列出提纲。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仿照课文,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学重点: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解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详略,能给课文分段,列出提纲。

2、仿照课文,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具准备:

PP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5 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理解生字新词在文中的意思。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第二课时: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典礼主体部分,重点解读第六自然段。 第三课时:重点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第四课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解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详略,能给课文分段,列出提纲。

第五课时:仿照课文,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 第六课时:查漏补缺,完成课后练习。 前置作业:

一、查字典。

1、“协商”的“协”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声母( ),再查拼音( );用部首查字法查,应先查( )部首,再查( )画。字典里的解释:①调和;②共同;③协助。④姓。该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是( ② )。

2、“爆发”的“爆”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声母( ),再查拼音( );用部首查字法查,应先查( )部首,再查( )画。字典里的解释:①……②……③……该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是()。

3、“渠道”的“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声母( ),再查拼音( );用部首查字法查,应先查( )部首,再查( )画。字典里的解释:①……②……③……该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是( )。

4、“恩泽”的“泽”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声母( ),再查拼音( );用部首查字法查,应先查( )部首,再查( )画。字典里的解释:①……②……③……④……⑤……该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是( )。

5、“抛上去”的“抛”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声母( ),再查拼音( );用部首查字法查,应先查( )部首,再查( )画。字典里的解释:①……②……③……④……该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是( )。

二、查字典,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典礼 外宾 协商 大江南北 迎风招展 飘拂 爆发 次序 长城内外 排山倒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迎风招展”“次序”造句。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分层目标:

A档:完全理解词语的意思,口型到位。会用“迎风招展”“次序”造句。 B档:基本理解词语的意思,口型到位。会用“迎风招展”“次序”造句。

C档:在老师、同学的引导、提示下,能基本理解词语的意思,口型到位。会用“迎风招展”“次序”仿写句子。

D档:能参与到课堂中。 教学重点:

随句理解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具准备:

PP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刚刚结束的升旗仪式上,当你听到嘹亮的国歌响起来,看到鲜艳的五昨红旗升起来的时候,你的心中有什么感受?(自豪感)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来学习第一课《开国大典》 板书课题,

2、释题:

师: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典礼)“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隆重、盛大、庄严)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国”,你读懂了什么?(新的国家成立)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这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呀!这隆重、盛大的典礼也正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快速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在句中体会词语的意思。

【评析:重视课文的整体感知,奠定了理解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协商: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 ◆外宾: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外国客人。 ◆迎风招展: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区别“竞”“竟”

2、理解词义。招展:飘动,摇动。形容旗子等随风飘扬。

3、思考其近义词。迎风飘扬、随风飘扬

4、学生造句。例:五星红旗在空中迎风招展。 ◆爆发、排山倒海: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

爆发:课文指突然发出。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 ◆毛泽东: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做名字了解。 ◆林伯渠、宣布: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 林伯渠:做名字了解。

宣布:公之于众。了解近义词:公布、公告、宣告 公告:政府和机关团体等向公众发出的通告。 宣告:公开郑重地宣布。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文中指中华大地 ◆瞻仰: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恭敬地观看 ◆抛上天: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扔,投掷。动作演示 ◆次序: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名)事情进行的先后,多指排列的先后。

3、学生造句。例:散学式上,受表扬的学生挨着次序上台领奖。

三、巩固:

再读词语卡片。

四、布置作业: 生字3行、词语5遍

反思:这篇课文讲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情况。课文把开国大典的情况叙述得很具体,但是由于课文的背景离聋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太远,聋生理解起来比较有难度,再加上聋生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连现任主席是谁都不知道,所以要感受群众当时激动的心情,壮观的场面,浓浓的爱国情怀,真是实属不易啊!这是第一课时,我主要让聋生结合文本,扎扎实实理解词语在文本中的意思。通过上学期的强化训练,聋生逐步养成了认真预习的好习惯,也能把预习到的知识记在脑中,不再停留在作业本中,这是最大的进步了。(2014-2-1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典礼主体部分,重点解读第七自然段。

2、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悟典礼主体部分中描写群众反应的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

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群众入场

庄严宣告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阅兵式

游行

群众退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读词语卡片(形式:齐读、小组读、男女生、个别读)

二、研读课文:

(一)初读感知全文

1、师:今天我们就走进开国大典,去体验新中国成立带给人们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记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划出关键词语。 (2)交流。

(3)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把开国大典的顺序贴到黑板上。

群众入场

庄严宣告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阅兵式

游行

群众退场

(二)精读“典礼”部分

1、引出“典礼”部分

①师:哪一部分写的是大典的主要内容?引出:第4-9自然段;

②这节课,就让我们先走进“典礼仪式”这个场面,用心默读课文的4—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勾画下来。

③学生默读并划语句。

2、交流描写掌声的语句。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3、交流第4自然段观众的反映。

①从这“一齐”中,你读出了什么?正因为这30万人拥有着不约而同的情感,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目光呀!

6 ②“投向”改成“朝着”可以吗?为什么?(“投向”主席台比“朝着”主席台更能反映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毛主席的心情。)

4、交流第6自然段。

①师:又是“一齐”。30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学生回答。

②“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③师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它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听出不同了吗?通过比较学习反复的好处。

④“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毛泽东同志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5、接着,升国旗。群众的反应是怎样的?接着学生第7自然段的内容。

如果你们就是这30万人中的一员,当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你会怎样做?学生自由回答。

课件播放:各种升旗。

师述:这就是天安门上升起的第一面红旗,岁月流逝,我们的新中国度过了64岁的生日。这是香港回归,这是奥运会上三面国旗同时升起,这是神州八号升天时升起在太空的国旗。在这64年里,五星红旗一次次地升起。这一面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一定一次次激动着你的心灵。这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也会成为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那是因为,读: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此时,我们才会真正读懂会场上那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这掌声,这欢呼都是因为:

(读板书)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开国大典的主体部分,感受到了开国大典场面的盛大隆重与热烈,一起感受着人民群众激动与兴奋的心情,感受着对领袖对新中国的热爱,同学们课文中还有许多让人激动人心的场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7 庄严宣告

典礼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教学反思:

我觉得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严密,环环相扣,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穿插的教学课件,引读提示都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之中。同时,我特别注重朗读地指导,随着典礼仪式的进展,指导学生读出文中的热烈的场面以及人们的激动的心情。

因为本课的内容比较多,所以第一课时,我精讲了开国大典中的最主要的部分:典礼过程。把其余内容放在第三课时来讲,这样取舍之后,整堂课显得比较有层次,比较有顺序。到了课的最后,学生的感情也调动起来了,声音非常响亮,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不过感觉在理解重点词句的运用上还是欠缺一些,如果在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词句上再细致一些就更好了。(2014-2-14)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激动、自豪的心情。。 教学重点: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教学难点:感受伟人风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典礼主体部分的流程,朗读第六自然段。

2、交流上课时的学习心得。

二、重点研读:

1、划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反应的句子,在旁边写读书体会。

2、交流学习体会:

阅兵式部分

8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3)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群众游行部分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理解重点句: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3)感情朗读 大典结束后的情况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1、理解“两股红流”指什么。

2、“红流”能否替换成“游行队伍”?为什么?

(用“红流”比喻游行的队伍,形象地说明了游行的声势浩大,场面壮观,“流”照应了“红流”,比“走”更准确、传神。)

三、课堂小结:

1.文章场面描写的方法;

2.场面所表达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及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写出课文梗概;搜集毛泽东等领袖的资料。

板书设计: 典礼前 群众入场

庄严宣告

典礼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阅兵式 游行

9 散会 群众退场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各环节都比较流畅,经过一个星期的适应期,学生的心思也逐渐回到教学中了,我自身准备得也比较充分,认真备课,认真做课件,尽量让学生学到一些。(2014-2-17)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详略。能给课文分段,列出提纲。 分层目标:

A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会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B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基本能给课文分段。 C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尝试给课文分段。 D档:在老师、同学的引导、提示下,能参与到课堂中。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详略。 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知,检查掌握情况。

1、课文时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典礼前、典礼、阅兵式、游行、散会)

二、学习新知,给课文分段。

(一)根据提示,尝试分段。

1、出示提示,快速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分段。

2、小组讨论,如何分段。

3、代表发言结果。

4、师生讲评,师总结。

(二)读文本,归纳段意。

1、读第一段内容,归纳段意。 ①齐读内容,思考。

10 ②归纳段意,小组讨论。 ③代表发言,师讲评。

2、读第二段内容,归纳段意。 ①齐读内容,思考。 ②代表发言,师讲评。

3、读第三段内容,归纳段意。 ①齐读内容,思考。 ②代表发言,师讲评。

4、读第四段内容,归纳段意。 ①齐读内容,思考。 ②代表发言,师讲评。

5、读第五段内容,归纳段意。 ①齐读内容,思考。 ②代表发言,师讲评。

(四)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

2、学生思考回答

3、教师总结,讲评(回忆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中心思想:主要讲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情况。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课一练 板书设计:

第一段(第1—3自然段),讲典礼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先交代了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的人数,然后描写了会场的布置。

第二段(第4—9自然段)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 第三段(第10—11自然段)讲阅兵式的盛况。

第四段(第12自然段),讲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 第五段(第13自然段)讲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况。 教学反思:

原以为一个寒假过去了,学生会把我以前教的都忘了,根据学生上课时的反馈,还是让

11 我比较开心的,段意基本上能根据上节课的板书仿写下来了。中心思想也知道包括两方面,也能在老师的引导大概意思讲出来了。(2014-2-17)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仿照课文,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学重点:

能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学难点:

语句通顺连贯,有条理。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审清写作的要求。

1、师多媒体出示题目,读题,理解题意。 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

二、小组讨论,回忆开学典礼概况

三、代表发言,师引导。

四、写开学典礼的概况。 范文:

开学典礼

2月12日八点三十分,台州市聋哑学校全体师生在学校多功能厅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开学典礼。一是举行了升旗仪式,全体师生在庄重、严肃、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在嘹亮的乐曲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地升上旗杆,表达了全体师生对祖国的热爱;二是教务处任老师对学生的寒假生活进行了小结,表彰了学习成绩优秀、道德品质高尚的学生;三是德育处圆老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卫生的教育;四是张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回顾了2013年的工作成绩,提出了新学期的工作思路与要求,赢得了全体师生的阵阵掌声。开学典礼圆满成功,全体师生昂扬向上,迎接新学期的挑战。 教学反思:

由于学校历年来没有开过开学典礼,所以学生没有习作的思路来源,这篇以作也只是让学生了解,典礼的流程,具体的内容还是老师从网上当来的的。(2014-2-17)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12 课后练习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时间阅读课文,然后填空。

(1)开国大典的会场在( ),参加开国大典的各界人士有( )万。 (2)是( )亲手升起了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

(3)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 )门大炮齐发,一共( )响。 教学过程:

①审题。读题目,理清题意。

②学生回答,要求AB档能不借助文本,说出答案。C、D档能在文本中找出答案。 ③鼓励学生上台写出答案。 ④读答案。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叙述顺序分段,列出提纲。

教学过程:

①审题。读题目,理清题意。

②学生回答,要求AB档能不借助文本,说出答案。C、D档能在文本中找出答案。 ③鼓励学生上台写出答案。 ④读答案。

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

13 来。 教学过程:

①审题。读题目,理清题意。 ②学生回答。

③鼓励学生上台写出答案。

④读答案。(体现出全国人民欣喜激动的心情)

4、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1.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比“朝着”主席台更能反映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毛主席的急切心情。

2.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用“红流”来比喻游行的队伍,形象地说明了游行的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流”照应了“红流”,比“走”更准确、传神。

教学过程:

①审题。读题目,理清题意。 ②学生做题。

③讲评,读答案。(学生对第4小题错的比较多)

5、读读写写,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典礼 外宾 协商 大江南北 迎风招展 ....飘拂 爆发 次序 长城内外 排山倒海 ..迎风招展——五星红旗在空中迎风招展。 .... 风筝在天空中迎风招展。

次序——做操时,我们按照次序出场。 企鹅按照次序去吃食。

教学过程:

14 ①审题。读题目,理清题意。 ②说说词语的意思。 ③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④齐读

布置作业:

1、语文一课一练。

2、日记一则 教学反思:

课后练习,学生基本上都在前面几个课时中解决了,所以今天就把第一课学习完了。(2014-2-17)

第四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开国大典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词意。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典礼主体部分,重点解读第七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结合工具书,自由识记,同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词意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谈话,引入课题。

2.播放“学乐师生”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

(一)学习生字

结合工具书,自由识记,小组交流。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说说课文都写了哪几个场面?是怎么知道的?

2.引导学生读出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正音。 3.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这些句子的感受。

(三)抓住“一齐”,品读“典礼”

1.品读“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指名读,指导朗读。

让学生说说从“一齐”中体会到了什么。 齐读第五自然段。

2.品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齐欢跃起来。”

(1)指名读段落,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2)引导学生说说声音都传到了哪?你眼前会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3)教师范读,故意把后一句的“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读成“它”,把“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读成“全国各地”,引导学生区别表达效果。

理解“宣告”与“声音”指什么。 出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成立的视频,体会“庄严”和“雄伟”

(4)看画面,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圆明园大火熊熊、南京大屠杀、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等画面

老师解说

(5)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3.品读“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指名读

引导学生用“一齐„„一齐”这样的句式说说学校的升旗仪式的场面。

理解“瞻仰”一词。

(2)理解“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品读“站”

4.对比感悟描写群众掌声的句子。 (1)出示句子: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观礼台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2)比较句子的不同,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练习

1.用所给的字组词;

防(

)

耸(

)

旗(

)

擎(

)

渠(

)

钮(

)

2.理解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开国大典有了怎样的了解?和同桌交流一下。

课后习题

《开国大典》习题——第一课时

一、基础题 看拼音,写词语。

diǎn lǐ

xié shānghuì jíxuān bù

diàn niǔzhān yǎng (

) (

)

(

)

(

)

(

) (

)

xuǎn jǔlǐng xiùxú xú shàngshēng qí zhì (

)(

)

(

)

(

)

二、综合题 1.选词填空 汇集

聚集

(1)几个人(

)拢来,站成一个圆圈。 (2)丁字形的广场(

)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诞生

出生

(3)小明于1989年6月(

)了。

(4)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了。

2.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缩句)

(2)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仿写)

(3)广场上汇集了群众队伍。(扩句)

三、提高题

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在这个句子中,如果把加点的词语换成“走向”行不行,为什么?

2.“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更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典礼

协商

汇集

宣布

电钮

瞻仰

旗帜

选举

领袖

徐徐上升

二、综合题

1.(1)聚集

(2)汇集

(3)出生

(4)诞生

2.(1)会场上爆发出掌声。

(2)时间就这样悄悄溜走了,像一滴水滴在了大海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广场上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涌来的群众队伍。

三、提高题

1.不行,因为“直奔”会场比“走向”会场更能反映人民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喜悦的心情。 2.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以及“五更天”摸黑步行的人们,让我们感受到人民的急切心情,他们是那样的激动与兴奋,他们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

3.体现了群众热切、自豪、激动的心情。 板书 开国大典 一齐

掌声 激动

自豪

第五篇:(语文A版)六语文上册教案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

[课文说明]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详细地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表现了中华儿女为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无比激动的心情,表达了对新中国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课文以写实的笔触、澎湃的激情、细腻的描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读课文,好像置身于那庄严、隆重、热烈的场面,让读者身不由己地激动起来。

课文比较长,共有15个自然段,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把开国大典描述得清楚而翔实。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一至四自然段)介绍了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物,会场的布置,描写了开国大典举行前的会场。第二部分(五至十自然段)是课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写了开国大典的场面,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时刻。第三部分描写了阅兵式的盛大场面;最后写了群众游行,开国大典结束。

课文描写得非常细致,用词准确凝练,处处流露出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的喜悦与激动。如“从早上六时起,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人们手里擎着红旗,或者提着红灯,从四面八方拥进会场”,既写出了人们对开国大典急切渴盼的心情,也表现了大家由衷的喜悦和热情。一个“拥”字,既写出了来参加大典的人数多,又写出了人们急切渴盼的心情,使当时的热烈场面跃然纸上。“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五星红旗。”“瞻仰”这个词,特别能表达人们对国旗的崇敬、爱戴之情。课文中这样的词句很多,需要我们用心品读。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描写了开国大典盛大的场面,各个环节之间有承启,使整篇课文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5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自己查阅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通过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体会场面描写的精彩,学习过渡句的写法。[教学建议]

10月1日是新中国的生日,说到这一点,六年级的学生都能知道。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阅读过一系列关于革命传统的课文,也拥有了一点“红色的记忆”。然而,对于新中国成立,对于开国大典,学生还是会觉得比较陌生。怎样让学生透过课文,感受到开国大典的盛大与庄严,感受到开国大典中人们的喜悦、激动和自豪,除了研习课文外,还有必要对开国大典的历史资料有更多的了解。

1.查阅资料,了解背景

1 / 6

课前,可指导学生从书籍中,从网上,从熟悉新中国历史的大人口中,去获取相关背景资料。这样对开国大典事先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再读课文就不会觉得过于生疏难懂。而且,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增强了自学的能力,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教学时,可以借助于图片、录像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感知课文中的盛大场面。这样,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2.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这篇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晰,可以尝试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叙述顺序。划分段落时,不强求一致,只要学生能说出理由就可以。在划分段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初步了解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感受课文的环环相扣。

3.感受盛况,激发情感

在学生熟悉课文后,可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指导学生品词析句,朗读感悟。理解感悟文中对开国大典的描写是本文的重点、难点。因此,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可以品读感悟描写开国大典盛大场面、表现人民激动自豪心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或访问父母、老师,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的理解。让学生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引导学生抓重点语句理解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的心情,如“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表现了人们盼望参加开国大典的急切心情;“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表现了人们对于领袖的热爱,对于大典的深切关注;“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轰雷似的掌声”表现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描写阅兵式的场面,文中也描写出了人们激动、兴奋、自豪的感情:“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品析词句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课件,引导学生看开国大典的录像或图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入情入境。

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感受到开国大典的隆重与庄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最后,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深入领悟文章主旨,在朗读中,要引导学生多读,或采用换词的方法,体会语言文字的特色与魅力。引导学生读每段之间的过渡句,体会这些句子承上启下的作用,感悟课文结构上的浑然一体。

2 / 6 [参考资料]

举行开国大典时天安门修葺一新,城楼上横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正中悬挂毛主席的巨幅画像。两旁的标语,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万岁”,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没有国徽,因为9月25日、26日政协的座谈会及审查委员会上认为还要修改,所以27日全体会议上只通过了国旗、国歌、国都、纪年4个决议。

升国旗、鸣礼炮。鸣礼炮从北平解放后已是第三次。第一次是7月7日晚天安门20万群众纪念抗战12周年及政协筹委会召开时放的。第二次是9月21日新政协开幕时鸣了礼炮54响。这次开国大典则以54门礼炮鸣28响,54门礼炮象征全国54个民族(当时还未有现在56个民族之说),28响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奋斗才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5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自己查阅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参加开国大典时激动自豪的心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通过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体会作者场面描写的精彩,学习过渡句的写法。[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自己查阅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参加开国大典时激动自豪的心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场面描写的精彩,学习过渡句的写法。 [教学准备]

开国大典录像、开国大典相关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开国大典。

2.齐读课题,理解课题:为建立新的国家而举行的隆重仪式。

3.想想:开国大典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你的理解形容一下。(隆重、庄严、热闹、盛大……)

4.你了解到开国大典的哪些资料?和同学一起交流。

二、初步感知

3 / 6

1.观看“开国大典”的录像。

2.观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3.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课文是怎么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呢?我们自由读课文。

4.检查生字读音。

xiàn县bèn(奔)niǔ钮zhì帜tánɡ膛

口头组词:县城、直奔会场、按钮、旗帜、胸膛。

找到课文中含有生字的句子,自己读读。

5.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先自学,没有解决的问题存疑,在全班交流。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人所在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

(2)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画下来。

2.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4 / 6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语。

政府、容纳、县城、按钮、旗帜、胸膛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

二、品读课文

1.快速读课文。

想想:课文哪些地方感染了你?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心情是怎样的?课文是怎样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2.讨论交流。

填空:

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参加典礼的估计总数约()人。会场在()。主席台设在()。

从第一段,你了解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了解到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员与人数等,感受到大典的隆重、庄严。)

比较:“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走向会场。”

“直奔”和“走向”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的心情。

3.作者是怎样描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时的情景的?

回忆《开国大典》的电影、电视,结合课文中的彩色插图,进一步体会这一段课文所描写的感人场面。

(1)比较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①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②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望着)五星红旗。

(2)这段课文中有几处写了掌声,写法有什么不同?

“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轰雷似的掌声。”

“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4.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的理解。

5.有感情地朗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长江之南,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体会此处排

5 / 6 比句的好处。

体会阅兵式的壮观场面和人民群众看到检阅部队时的激动场面。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车上,跟铁人一样。”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6.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读“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7.找到课文的过渡句,体会课文的结构。

“接着,升国旗。”“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这些句子简洁明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快速读课文,按列出的提纲复述课文。 板书:

开国大典

隆重、庄严

大典前: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约30万人

大典时: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庄严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大典后:阅兵式群众游行

6 / 6

上一篇:罗辑思维金字塔原理下一篇:劳技功能室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