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著名石刻解释

2022-07-17

第一篇:泰山著名石刻解释

大足石刻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我是来自中国旅行社的***,大家叫我小*就好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希望大家能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听的开心,看的愉快。

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大足石刻基本情况吧,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大足县境内,据重庆主城约130公里。始建于晚唐、五代,鼎盛于两宋,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它是大足县境内石窟寺及石刻造像群的总称,是集儒、释、道三教造像与一体的大型石窟造像群。于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啊,大家知道大足石刻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让我来告诉大家吧,了解佛教的朋友或许知道,根据佛教的说法,释迦牟尼曾在宝顶山讲经说法,留下了两个大脚印,所以就叫大足了。

大足石刻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处石窟最具特色。

北山,古时候叫做龙岗山,北距大足县城龙岗镇1.5千米。北山摩崖造像主要集中于佛弯、佛耳岩、观音坡等5处,共有370个龛窟,造像近万尊,均为佛教题材。它精美典雅,技艺精湛,展示了晚唐至两宋时期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和变化。

宝顶山摩崖造像,开创于南宋,是南宋密宗一代祖师赵智凤以弘扬佛法、教化众生为宗旨,尽毕生之力,历时70余年,以大佛湾,小佛弯为中心,由总体构思组织开凿的,是一处造像数量过万,在石窟

中罕见完备而有特色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把中国的密宗史往后延续了400余年。宝顶山摩崖造像的表现形式独树一帜,万余尊造像题材不重复,形式上相互衔接,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完备而具特色。

朋友们,我们现在是来到了宝顶山上,在我们面前的是六道轮回图造像。它主要是体现“因果报应,转世轮回”学说。抱轮的这个蓝脸巨人叫做转轮王,四川人称它为“无常鬼”。这个无常可不是阴曹地府的黑白无常哦,它指的是大千世界瞬息万变的万事万物,这里把他人格化了。让他来掌握生死轮回,以示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皆不永恒。

大家可以看到它一共有四圈,我们从里往外看。轮盘中心坐着一位修行者,从他的心飞出来六道佛光把整个轮盘分成了六个部分即六道。表示“万缘发于心,一切由心造。”这六道分别是天道、阿修罗道、人道、饿鬼道、地狱道、畜生道,位于轮盘的第二圈。

大家请看,以轮盘上横着的这条佛光为界,上面三道是上三道,正中间这道是天道,它右边是阿修罗道,左边是人道。下面三道叫做下三道,正中间是地狱道,它的右边是畜生道,左边是饿鬼道。按佛家的说法,六道不停的旋转,就是众生不断的转世轮回,体现了佛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

轮盘的第三圈表现的是佛教十二因缘说。十二因缘阐明了人生的变幻无常、生死轮回过程,揭示了众生生死流转的因果关系。大家可以看到十二因缘的具体内容及生老病死的诸般痛苦工匠师门都用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出来。例如:生苦,这里表现的是一位穿着绿衣服的孕妇正坐在床前生孩子,佛家认为小孩还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就开

始受苦了,即生命在形成之时就开始受苦。小孩一出生便呱呱大哭,这就是受了诸般痛苦的反应。

在最后一圈,有很多皮囊裹着一些生命体,其尾部表示前生,头部表示后世。在轮盘的右下方有一官一卒,他们手扶着轮盘代表“贪”;左下方有一只猴子,一边摸着下身一边看着后边的少女,表示“爱”。佛家认为正是众生的贪,爱之心使得轮盘旋转不停。最后大家请看在每一道佛光中坐着许多佛和菩萨,他这是要告诉大家“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六道轮回图非常形象的宣扬了佛教的核心教义,阐明了佛教的基本观点。

造像把玄妙的佛教思想通过形象的图给我们表现出来,既生动形象,又富有层次感,可见我国古代艺术家们非常善于物化哲理与图文教义。关于六道轮回图的介绍就到这里了,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可以自由游览参观一下,现在是两点三十分,一个小时后在到我们的刚刚来的那个停车场集合,不要迟到了哦。

第二篇:大足石刻

各位旅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大足石刻旅游,我是大家此次的导游小赵,大家可以叫我赵导,很荣幸今天由我带领大家领略大足的独特魅力,在旅途中,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来问我,我会尽我所能为大家解答。在这预祝大家今天游得愉快,玩的开心! 大足石刻是大足区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余尊,有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大足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规模宏大,艺术精湛,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1999年12月1日被批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而今天的主要游览地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西北,景区内共有摩崖造像近万尊,造像题材51种,主要以当时流行的佛教人物故事为主,尤其以观音造像最为突出,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博物馆”。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现在大家所看见的是“释迦诞生图”又称“九龙浴太子”,相传释迦牟尼的母亲梦见一头六牙白象从石液跑进肚子里,于是怀孕,回娘家分娩时路过蓝毗尼园,刚伸出右手摘花,释迦牟尼便从腋下钻出,他出生便朝东南西北四方各走七步,步步生莲,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两位力士手捧金盆凌空而至,又飞来九龙吐冷暖二水为初生的释迦牟尼洗澡。这造像独具匠心,是因地制宜的典范。此处原为一缺口,溪水终年湍流不息,工匠们先将水积于上面的池塘中,再通过暗道,使水经最大的龙嘴缓缓吐出,沐浴在盆中出生的太子中。细流不断的从太子身上滑过,流入下面的小池,再经旁边释迦——图中的“九曲黄河”排出。工匠们在巧妙的解决排水问题时,也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亲爱的游客朋友们,现在大家可行游览参观,半小时在这里集合参观下一景点。

第三篇:大足石刻

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负责你们此次讲解的导游人员,大家可以叫我小施。我代表旅行社对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让各位嘉宾对大足石刻留下美好的回忆。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 650年 ,历经五代,盛于两宋,余绪延至明 清,是中国晚期石艺术的代表作品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 现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 其中,以北山 宝顶山 南山 石篆山 石门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 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现在,我们先来参观宝顶山,这个山上的石像内容丰富,保存完整。以鲜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为我们展现了中国的巨大力量。它们为石刻艺术的风格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千手千眼观音像,这里有一个关于千手千眼观音美丽的传说。大家有兴趣听吗?请听好啰!

古时候庄王有三位美丽的公主、长女妙金、二女妙银,最小的叫妙善。妙金、妙银都在家里尽心侍候父母,唯有妙善从小虞诚信佛,出家当尼姑。妙庄王苦苦劝她回宫,但她始终不肯。妙庄王一怒之下,拆了庙宇,赶走了和尚,可哪曾想到,这下惊动天神。天神怪罪下来,使妙庄王全身长了五百个大脓疮。妙庄王四处求医久治不愈。后来,有一位医生说此病必须要亲骨肉的一手一眼全药才能治好。他没有办法,只好求助妙金、妙银,但两位公主皆不愿献出。三公主知道后,毅然献出一手一眼,为父亲全药治病。果然,妙庄王的病体不久就康复了。妙善公主大愿大德的孝行,使如来佛释迦牟尼佛深为感动,为让妙善公主能时时拯救苦难众生,释迦牟尼便赏赐了她千手千眼。从此,妙善公主便成了众所祈求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了。

此外,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哦。让我们休息一会儿后再来听听其他美丽的传说吧。

第四篇:大足石刻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大足旅行社的导游周祥超,很高兴我能够带领大家游览咱们重庆市唯一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大足石刻。

好了,废话不多说,相信大家都对我们即将游览的地方充满期待,那么就让我先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历经五代,盛于两宋,延续至明清,造像以佛教造像为主,兼具儒、道造像,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杰出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佛教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于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里我得向大家说明一下,其实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石窟多达75处,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以北山、南山、宝顶山、石门山和石篆山五处摩崖造像为代表,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时刻最为著名,而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宝顶石刻。

来,大家跟我一起往里走,我们边走边说。宝顶山石刻由一代名僧赵智凤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主持开凿,花费七十余年而成。石刻以大佛湾为中心,有13处景观,共有摩崖造像万余尊。题材以佛教密宗故事人物为主,整个造像群宛若一处大型的佛教圣地,展现了石刻艺术的精华。

接下来我们主要参观的是大佛湾石刻造像群。大家请看,在你们面前的就是六道轮回图,又名“六趣图”。“因果报应,转世轮回”。相信这个佛教经典理论大家都不陌生,有没有游客朋友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呢?诶,这位朋友说的很接近了,看来是个博学之士哟。其实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前世今生,每个人死后都要经过轮回投胎转世,这幅造像就集中反映了业力果报和生死轮回的佛教基本观念。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抱着轮子的蓝面巨人,他叫做转轮王,四川人称之为“无常鬼”。“无常”是佛教中一个名词,是指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瞬息万变、刹那生灭的,这里把无常人格化成为“无常鬼”,是指大千世界的万物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它怒目獠齿死咬轮盘,两臂紧钳住轮盘,象征着业力即因果报应不可逆转。

六道轮回图共分为四圈。我们依次从里往外看,轮盘的中心坐着一个人,表示修行的众生,从其心际飞出六道佛光,把整个轮盘划分为六个部分,即佛教所说的“万源发于心”。每道光上有若干小圆圈,圈内刻着佛或菩萨,表示“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正中的圆圈旁的猪、蛇、鸽分别代表了贪嗔痴三毒。

第二圈则为生死轮回的六道。大家请看,以中间的这条佛光为界,上面三道称为“上三道”,下面为“下三道”。上三道的正中为天道,右边卫阿修罗道,左边为人道。下三道的中间为地狱道,右边为饿鬼道,左边为畜生道。

轮盘的第三圈是佛教十二因缘说的形象表现。十二因缘阐明了人生的变化无常,生死轮回的过程及因果关系,它将人生现象分为从“无明”到“老死”十二个部分。任何生命在没获得解脱之前,都在这个过程中循环。佛教认为这个过程都是痛苦的,只有皈依佛门修成正果,才能摆脱这种痛苦。这十二因缘的具体内容,以及生、老、病、死诸般痛苦,工匠师都用生动的图画表现了出来。例如“生苦”这里表现的是一位孕妇正坐在床前生孩子。佛家认为,孩子倒挂悬垂与狭小的母腹内,四支不得伸展,母亲喝一口热汤,孩子如下油锅地狱,喝一口冷茶,又如坠落寒冰地狱。生命在形成之时就已经开始受苦了。

第四圈共有十八个小龛,每个龛内都刻有一个皮囊,皮囊裹着一个生命。请大家仔细看,皮囊里的尾部表示前生,头部表示来世,比如最下面的这幅图,头部是鱼,尾部是蛇,就表示它上辈子是蛇,下辈子成了鱼。接下来的图是马头鱼尾巴,就表示它又从鱼变成了马。此外,裹在外面的皮囊则是灵魂,佛教认为不管躯体如何变化,灵魂都是永恒不变的。

第五篇:大足石刻

《龚滩古镇》、《大足石刻》之传统图形课程实习报告

《龚滩古镇》

今年我们的学习了中国传统图形,写生之地来到了龚滩。根据当地居民说龚滩名称的由来:龚滩原名是龚湍(tuan),因为乌江水流湍急,又多为龚姓人居住,二者合一而得名。明万历元年,凤凰山岩崩塞江形成险滩,人称龚滩。滩上下落差3米,乌江流域在此分为上下两段,来往船只以这儿为终点,龚滩就逐渐形成了一个货物的中转站和集散地,所以这个名字就由此而生。

龚滩古镇位于武陵山区的重庆酉阳县境内,古镇地处乌江、阿蓬江的交汇处,据酉阳城区与70余公里,与重庆彭水县和贵州省沿河县毗邻.

龚滩古镇自古以来即是川(渝)、黔、湘、鄂客货中转站,是由乌江连接重庆的黄金口岸。东接岭口、天馆,西与贵州沿河以乌江中心线为界,南抵后坪,北靠彭水善感乡。全镇幅员面积133平方公里。

古镇现存长约三公里的石板街、150余堵别具一格的封火墙、200多个古朴幽静的四合院、50多座形态各异的吊脚楼、独具地方特色,是国内保存完好且颇具规模的明清建筑群。专家学者考察后认为,龚滩古镇可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镇媲美。

龚滩古镇青石板街青幽如玉,串连全镇,街边是古香古色、临崖高挑的木制吊楼;是访古、猎奇、探险的理想景区。乌江干流龚滩至万木段,全长60余公里,包括龚滩、清泉两个古镇及乌江一级支流阿蓬江龚滩至大河口段,堪称乌江画廊之精华。

依山傍水的民居,纯木结构的吊脚楼,悬空而吊,匠心独具,高低错落,各式各样的古建筑屹立在乌江三峡之滨,好似艺术群雕,令人观奇叫绝,峨眉山电影制片厂的艺术家用“龚滩古镇人未识,乌江美景第一娇”来赞美它,我国国画家吴冠中老先生的<老街>便诞生于此,这里也是<武陵山剿匪记><赵世炎><奇人安世敏><桐子花开>等影视剧的主要拍摄场地。

阿弥陀佛桥:阿弥陀佛桥是下街向上走的第一桥,虽然桥跨大沟,弧形单拱,桥体也雄伟,但由于与石板街浑然一体,如果不从侧面看是不会发现的。桥边的围墙里有一尊石雕阿弥陀佛像,佛像神态生动逼真。“从前,人们常来祭拜佛像,桥也因此而得名。”

每一个民族都有信奉,比如说台湾那边信奉妈祖,而我们土家族人信奉的是土姑跟白虎。为什么在这儿我要提到信奉呢?这跟我们现在这座桥有关:在当地有一句俗语,说的是“七月半鬼上岸”,意思就是说每到阴历七月十五的时候,河中的一些邪灵会上岸来找替身,弄得人心惶惶。于是人们纷纷祈求上苍,佛祖派出了掌管土家族的天女----土姑,土姑踏着七彩祥云,从巨人梯而下,与邪灵展开了恶战,七天七夜后邪灵被打败了,但是土姑也元气大伤,土姑担心邪灵再出来残害百姓,于是化作了一只石凤凰,日夜守护着她的子民。人们感恩,将那座石凤凰取名为凤凰山,在山脚定居,并在小镇的入口处修了一座桥,上面立着阿弥陀佛佛像,就是现在阿弥陀佛桥。

杨家桥及杨家行这是古镇的第二座桥,始建于雍正十三年,雍正帝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后,从江西、江苏一带迁过来多为杨姓居民在此居住,所以此桥命名为杨家桥,前面的巷子命名为杨家行。

太平缸大家都知道木质结构的房屋的火是最大的隐患,所以当地的居民每隔90米就修建了一个太平缸,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消防池,随着的历史的变迁、时间的推移,古镇上仅存这么一个太平缸了。

永安桥(通瀛桥)桥身通长,大有通往瀛州之意(瀛州在土家族人眼里是极乐之地)半边仓只有半边屋檐,即“人”字的一半,以前为装盐的仓库,盐的来源为四川自贡的井盐,

其房屋特点:横向装的木板可方便取盐。

转角店又称罗家店,当时在古镇流传这么一句话:上街莫惹冉,惹冉下不了坎,而下街莫惹罗,惹罗过不了河。这句话道明了冉姓和罗姓在这儿的地方势力,这一带即为罗姓的集居地,此地转弯抹角,呈“之”字形方拐,而得名。

檐灯檐灯,顾名思义就是屋檐下的灯笼,那么我们土家族的檐灯除了起到照明的作用之外,它还是一个传统的民族习俗:檐灯,代表着一家人的人口组成,如果说这家有尚待闺中的女孩,那么它的灯面上就有一个独特的图案:莲藕,为什么画莲藕呢?我们土家把谈恋爱叫做连交, 藕呢意为佳偶天成。

巨人梯它是由六万余块岩石垒彻而成的。相传,是土姑降伏邪灵时所遗留下的通天石梯。许多虔诚的土族百姓在这儿烧香许愿,上天念其德,会在他百年之后引导他归往极乐之地。当然,也有心怀鬼胎的恶人,他们爱慕虚荣、贪图享乐,在三更时分,也就是在天地气层最薄弱的时候,顺着石梯溜上天去,搅乱天庭,天王大怒,下令断了通天路让今后的族人永不能踏上石梯。从而,让通天石梯成了望而生叹的遗憾。

永定成规碑是一块始刻于光绪年间的石碑,为规范当时脚夫、力夫、夫头力钱分配所立。桥重桥“不去逛逛桥重桥,枉到龚滩走一遭”。相传在乾隆年间的时候,这一带起了一场大火,而这时又正值山洪暴发的时节,沟中的洪水将仅容人通行的独木桥给冲跑了,当地百姓面临着前是水沟,后是火窟的威胁,真的是进退两难,这时候,有一对夫妇用身体当作跳板,让百姓们踩着她们的身体过去,她们自己也因体力透支而长眠了,后来为了纪念这对夫妻,纪念她们这种舍生取义、舍已救人的这种精神,就在这儿修建了一上一下两座桥并将其命名为“夫妻桥”。

冉家院子:冉家院子为徽派民居建筑风格和本土建筑风格融合典范,吊脚楼廊升向街面,空间布置得当,正房和厢房均为穿斗式结构,建筑面积为420平方米。

西秦会馆龚滩是食盐的集散地,昔里盐号较多。清光绪年间,陕西商人张朋久最先来龚滩开设盐号,经手修建了“西秦会馆”,即“红庙子”,作为同乡商人汇聚之所。其馆为四合高墙大院,外壁朱红粉饰,堪为“别有洞天”。大门临街西开,内设正殿、偏殿、耳房、戏楼,雕梁画栋。《赵世炎》《武陵山剿匪记》《捉拿归案》《远山峡谷》《桐子花开》《奇人安世敏》均在此拍摄,它是影视外景及摄影爱好者的理想境地。绣花楼绣花楼是土司家的绣女做绣工的地方。周家院子周姓盐商的住所。

川主庙(处于陈家湾)李冰在都江堰治水,造福于民,所以在长江流域和乌江流域里均有贡奉李冰的庙宇。川主庙是古镇中保存较好的一个景点,有四块石碑字迹清晰,十二块梁上木雕饰品也历历在目。

董家祠堂(处于陈家湾)为董氏宗族合资修建的一所祠堂。从老街上几层石梯,迈进很高的石门槛,里面为四合天井,正对面为正殿,均为古老木质框架。董家祠堂以前是董氏家族最高权威的凝聚地。比如说:犯族规人的受罚地;商议大事的议事堂;历代族长的灵位供奉地。

鸳鸯楼房屋后有两个相并的四合天井,居住一户冉姓,一户杨姓,冉家有位绕巴涅(男孩),而杨家有位惹巴涅(女孩),两个人青梅竹马,暗生爱慕之心,但是这样不行啊,因为当时种族观念和门当户对的观念在毕兹卡心中是根深蒂固啊,就造成了一个终生未娶一个终生未嫁,后来为了纪念这俩人的悲惨的恋情,就将此楼命名为鸳鸯楼。

织女楼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一巴人沿唐岩河进入龚滩,虽遭土人排挤,仍坚持与土人共同劳动。土人逐渐消除了敌意,视他为家人。一个17岁的惹巴涅姑娘暗中看上了他,有事无事找他搭讪,男青年也暗自欢喜。不料一日回乡之后,从此杳无音讯。惹巴涅日盼夜盼,苦思积虑终于香消玉陨。那惹巴涅就居住此楼,所以人们称起其为织女楼。据说那男青年为解决族人的缺粮问题去向临界求助,不幸遇难于归途。

鲤鱼跳龙门乃天然的一块巨石,镶嵌于古墙之中,半边露出墙外,鱼的嘴、腮、鳍、尾都系天成,真有一跃而过的雄姿。靠水而居的民族认为这是老天的恩赐,认为这条石鲤具有灵性。那么各位游客可以摸摸石鲤,我们整个土家族的族人均为你祝福。(摸摸鲤鱼头,福气跟着走;拍拍鲤鱼背,长命又百岁;碰碰鲤鱼尾,好运长相随)夏家院子在当地流传着这样四句话:“陈家湾烟雾沉沉,郑家门前鲤鱼跳龙门,黄桷树上出妖怪,夏家院子出美人”。这四句话其实是古镇的四大景点。那么我们前面已经游览了“陈家湾烟雾沉沉,郑家门前鲤鱼跳龙门”,接下来的“黄桷树上出妖怪”,指的就是古镇的一棵黄桷古树,人们常听到树上指哨嘘嘘而不敢近前,不过在一次雷击中,树木燃烧了。“夏家院子出美人”指的就是左上方的一个院子,因为以前夏家也是一个经营盐业的盐商,所以女眷都衣着鲜丽、落落大方,进而得到了美人的称号。

第一关明万历癸丑年,在门内靠山石崖上留下“第一关”字样的摩崖石刻,迄今仍很清晰。

锦楼:锦楼,意为织锦的房屋。在很久以前这里面住着一个土家族的惹巴涅(女孩)叫昔比,她心灵手巧,善织“西兰卡普”(土家语,即:织锦、土花被面),她织的花香飘千里能招蜂引蝶,她听说世上最美的花是白果花,但决心将白果花给织出来。可是白果花是寅里开花卯时谢。她去白果树下等了两晚可都因白天太累了等了太久,正当白果花开时睡着了,这样的情形延续了两天。这时,嫂嫂便在爹爹面前搬弄事非,说:“小姑私会情郎”。到了第三 天晚上,当昔比手捧白果花回来,被躲在门后的爹爹一棒打死,死时,红光一闪,化作鸟儿,飞去门前的树上不住的叫:我看白果开花,嫂嫂是非小话,爹爹错把我杀,尼过夺岔了,尼过夺岔了(你被她骗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看见过白果花开了,至今也没有人织出白果花的织锦了。

冉家朝门原土司住宅,现在保存旧时的床、书架等物品可作观赏景点。三抚庙供奉的是土家族的三位最早的土司。一位为冉姓、一位为杨姓、一位为田姓,三人均被封过巡抚一职,在任期间,有德于民,所以将三姓立祠合祀。

文昌阁以“清溪的牌坊,龚滩的阁”,闻名遐迩。李氏牌坊 清朝时,龚人李应龙早殁,其妻从十岁开始守寡,恪守妇道,有口皆碑。地方序报皇上,上念其行,下旨修造贞节牌坊于路口,以成教化,助人伦。石塔三层,高约二丈许,竭尽雕凿之能事。有青狮、白象各一对置于前后,精美绝伦。

龚滩古镇曾经是重庆市20个首批受保护的历史文化名镇之首的古镇,因为古镇独特的山水环境而闻名。古镇居于乌江天险的中段,山、水、建筑融为一体,历史上完全因水陆的物资转换而发展,后因水运的衰落而失去繁荣的基础条件,所以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学习以及保护。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的宝顶山,位于大足县城东15千米处,历时70余年。以圣寿寺为中心,包括大佛湾、小佛湾等13处造像群,共有摩崖造像近万余尊,题材以佛教密宗故事人物为主,整个造像群宛若一处大型的佛教圣地,展现了石刻艺术的精华。

六道轮回图:佛教中经典的理论“因果报应,转世轮回”,这幅造像就集中反映了因果报应,转世轮回的佛教基本观念。

抱着轮子的蓝面巨人叫转轮王,四川人称它为“无常鬼”。无常在佛教中是指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瞬息万变、刹那生灭的。这里把“无常”这个词人格化为“无常鬼”,让它来掌握生死轮回,以示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皆不永恒。

六道轮回图共分为四圈。依次往里看,轮盘的中心圈坐着一个人,表示修行的众生,从其心际飞出了六道佛光,整个轮盘划分为六个部分。即佛教所说的,万源发于心。每道光上有若干小圆圈,圈内刻着菩萨,表示“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正中的圆圈旁的猪、

蛇、鸽分别代表了贪嗔痴三毒。

第二圈则为生死轮回的六道。以中间的这条佛光为界,上三道称为“上三道”。上三道的正中为天道,右边为阿修罗道,左边为人道。下面为“下三道”,下三道中间为地狱道,右边为饿鬼道,左边为畜生道。

轮盘的第三圈是佛教的十二因缘说的形象表现。十二因缘阐明了人生的变化无常,生死轮回的过程及因果关系,它将人生现象分为从“无明”到“老死”十二个部分。任何生命在没获得解脱之前,都在这个过程中循环,佛教认为这个过程是痛苦的。这十二个因缘的具体内容,以及生老病死诸般痛苦,工匠师们用生动的图画表现了出来。。例如“生苦”,这里表现的是一位孕妇正坐在床前生孩子。佛家认为,孩子倒挂悬垂于狭小的母腹内四肢不得伸展,其母喝一口热汤,孩子如下地狱般痛苦;喝一口冷茶,又如坠入寒冰地狱„„.生命在形成之时,就已开始受苦。

第四圈共有18个小龛,每个龛内都刻有一个皮囊,皮囊裹着一个生命,皮囊里的尾部表示前生,头部表示来世,头部是鱼,尾部是蛇,就表示它上辈子是蛇,下辈子成了鱼,。皮囊则是灵魂,佛教认为不管躯体如何变化灵魂是永恒不变的。

轮盘左下方有一官一卒,这两个表示贪:右下方有一只 猴子,一边抚摸着下身,一边望着身后的少女,表示爱,这两幅图的意思是正是因为众生的贪爱之心才让轮盘旋转不休。

2008年5月,国家文物局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的修复工程定为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并组织专家进行了会诊。历经近3年的前期勘察研究,结果令人忧心:石质、彩绘、金箔等34种病害侵蚀千手观音,受害面积达200多平方米。

2011年4月,千手观音开始启动全方位修复,思路是:先治本,即在不损坏表面金箔的前提下,加固严重风化的岩体;后治表,包括金箔回贴、彩绘复原、缺失部位补型等程序。国家文物局拨付了4500多万元经费。从那时起,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以及龙门石窟的修复专家,加上大足石刻研究院的工作人员,组成了20多人的修复团队。他们将千手观音划分为上、中、下三层,逐一向下修复。我们今天到之时也并没有看到修复好的,有机会还是应该去看看。

大足石刻丰富多样的造像题材又有力地反映出这一时期源于印度的佛教神祇和道教早期的神仙系统已与中国民俗信仰的神灵融合,呈现出信仰多元化的趋势。大足石刻所展示出的这种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成为后世民间信仰的基础,影响深远。其浓厚的世俗信仰,纯朴的生活气息,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把石窟艺术生活化推到了空前的境地。在内容取舍和表现手法方面,都力求与世俗生活及审美情趣紧密结合。其人物形象文静温和,衣饰华丽,身少裸露;形体上力求美而不妖,丽而不娇。造像中,无论是佛、菩萨,还是罗汉、金刚,以及各种侍者像,都颇似现实中各类人物的真实写照。特别是宝顶山摩崖造像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情景之广泛,几乎应有尽有,颇似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中叶间(宋代)的一座民间风俗画廊。无论王公大臣、官绅士庶、渔樵耕读,各类人物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大足石刻中的"五山"摩崖造像,可以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生活画卷,它从各个侧面浓缩地反映了公元9~13世纪间(晚唐、五代和两宋时期)中国社会生活,使源于印度的石窟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此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

上一篇: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下一篇:铁血忠魂学习心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