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22-09-11

白内障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一种眼部并发症 , 多因血糖控制不良 , 持续的高血糖引起晶状体变性所致 , 好发于60岁以上的糖尿病老年患者[1]。无论何种类型白内障 , 均需通过手术治疗[2],而对于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 , 围手术期血糖的控制对于患者的治疗结果影响较大。该研究在2012年1月—2014年10月主要总结该院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经验 ,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 , 患者糖尿病诊断符合WHO组织2002年发布的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 患者入选后随机分为两组 ,各40例 , 其中观察组 : 男23例 , 女17例 , 年龄25~84岁 , 平均 (59.6±5.8) 岁 , 糖尿病病程5~30年 , 平均 (16.5±2.9) 年 , 对照组 : 男24例 , 女16例 , 年龄26~85岁 , 平均 (59.7±5.9) 岁 ,糖尿病病程5~31年 , 平均 (16.6±2.8) 年 , 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 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一般护理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疾病教育 , 指导生活起居 ,保证住院病房内空气的流通以及阳光的充足 , 定期开窗通风透气 , 规定探视时间以及晚上关电视熄灯时间 , 确保住院病房的安静 , 给予患者饮食指导 , 做到高纤维素、高蛋白饮食 , 促进消化 , 避免辛辣油腻饮食 , 指导患者控制血糖 , 注意血糖调控的同时补充机体能量和营养。患者术前常规对手术内容进行告知 , 手术前 , 需要提前通知手术室 , 对拟实施手术手术部位进行备皮 , 并清洁睫毛根部以及睑裂四周部位 , 确保眉弓、前额至鼻翼、发际部位的皮肤均需进行仔细备皮。手术前30 min, 每间隔10 min, 对患眼进行一次散瞳剂治疗 , 达到充分散大瞳孔的目的 , 有条件时可协助医师进行结膜囊和泪道的冲洗 , 对患者术前的视功能及眼压进行测定 , 并计算晶状体度数以及角膜曲率。术后告知患者伤口疼痛的处理方法 , 如伴有严重的头痛、恶心呕吐等眼内压增高症状 , 需要引起护理重视。护理上需要针对术后患者的眼痛程度、患眼肿胀情况等进行评估 , 及时与医师沟通 ,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 , 并结合对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 , 提高患者耐受性。护理上还需要对术眼的伤口敷料进行观察 , 了解伤口敷料的有无渗出 , 有无血迹以及是否存在移位 , 一旦发现异常 , 应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处理。术后当天应建议患者绝对卧床 , 尽量减少室内活动 , 禁止低头取物、咳嗽以及用力大便等引起眼内压升高操作 , 禁止洗澡洗脸等污染伤口操作。在手术后当日 , 主要以观察伤口恢复情况为主 , 一般无对患眼的其他特殊治疗 , 与术后次日 , 大部分患者可揭开眼垫 , 局部使用眼药。同时可适当进食。避免辛辣、刺激以及需用力咀嚼食物。在术后恢复期 , 主要护理重点应放在患者日常生活起居方面 , 加强对患者的巡视 , 及时了解患者康复期间的需求。定期检查患者视力、眼内压变化。一旦出现视力急骤下降、复试以及视物变形等 , 应通知医师 , 以排除和早期治疗人工晶状体脱位。

1.2.2干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护理干预措施 , 针对患者血糖控制的各个环节进行护理干预 , 首先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强化教育 , 使患者了解围手术期控制血糖的积极意义 , 以及高血糖及低血糖的危害 , 使患者了解血糖自我监测的方法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 提高治疗依从性 , 改善血糖控制效果。同时患者术前多处于心理应激状态 , 可引起患者血糖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 ,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 通过医患交流 , 患者之间相互沟通 , 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 , 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 减少应激引起的血糖波动 , 患者入院后均采用短效胰岛素加长效胰岛素控制血糖 , 依据患者血糖水平及进食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指导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期间对血糖的自我调整 , 维持稳定的饮食及活动量 , 避免血糖过度波动。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术后均规律随访 , 比较术后1周视力、术后空腹血糖以及总住院时间 , 并统计发生并发症或不良反应情况。其中术后视力采用小数视力表进行评定。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3.0进行 ,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 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 , 组间率的比较采用 x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视力、术后空腹血糖以及总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术后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 (P<0.05), 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两组发生并发症或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发生高血糖及低血糖整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3 讨论

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疾病 , 其中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较为常见 , 手术行白内障摘除或晶体置换是是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手段[3]。糖尿病不仅能够引起白内障 , 糖尿病本身对白内障患者的外科治疗也存在着影响 , 糖尿病发生的眼部以及全身微血管病变 , 组织修复能力差以及并存的免疫功能低下 , 导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围术期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相对于单纯白内障患者显著增多[4]。而且糖尿病患者再血糖控制过程中 , 也容易发生血糖并发症 , 因此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围手术期 , 要给予充分的护理干预措施 , 严格控制患者血糖 , 将患者血糖控制再合理水平 , 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 , 减少患者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 , 提高护理及医疗治疗。

糖尿病为慢性疾病 , 病程较长 , 虽然发生白内障等眼部并发症 , 由于其损害是长期的慢性过程 , 因此部分患者对于高血糖的危害并不够重视 , 在临床中不能规律用药及控制血糖的患者并不少见。因此在患者入院后要强化糖尿病教育 , 使患者充分了解高血糖的危害 , 认识主动参与治疗对控制血糖的积极意义 , 使患者主动配合控制血糖 , 改善血糖的控制效果。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前要面临一定的心理应激过程 , 加之对手术的担忧及恐惧 , 患者容易并发焦虑及抑郁等心理问题 , 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 患者应激状态下能够引起血糖的升高及机体免疫能力的下降 , 对于患者的血糖控制及术后康复均具有不利的影响 , 因此通过心理疏导 , 能够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 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 , 使患者了解手术带来的收益和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 同时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交流 , 尤其与术后将要出院的患者进行交流 , 使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 , 避免患者对手术风险过度担心 , 同时使患者了解高血糖对手术带来的风险 , 使患者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 , 把血糖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 减少血糖过度波动增加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的风险[5]。在术后对患者要严密观察 , 患者术后受手术疼痛等及心理影响 , 术后可能存在饮食不规律及进食较差等情况 , 要对患者的饮食情况及胰岛素使用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 , 同时加强患者的血糖监测 , 对于可能发生高血糖及低血糖的患者 , 要给予及时的处理 , 避免低血糖及高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 , 避免引起更严重的后果[6]。护理组给予上述护理干预措施后 , 护理组患者的术后视力及术后血糖控制水平要优于对照组 , 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基本维持再正常水平 ,患者术后视力优于对照组 , 说明通过护理干预措施 , 不仅能够改善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 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比较发现 ,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 尤其是低血糖及高血糖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 术后血糖控制在合理水平有助于患者视力的恢复 , 同时高血糖也能够降低机体的免疫力 , 导致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 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 , 合理的控制血糖水平 , 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7], 同时也能够降低低血糖及高血糖等并发症对机体的直接损害及风险。

该研究结果证实 , 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护理干预 , 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 虽然糖尿病合并白内障 , 手术风险大 , 护理难度大 , 但对患者实施分阶段的精心护理 ,能显著减少围术期并发症 , 提高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随机分对照组及观察组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另外给予糖尿病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术后空腹血糖以及总住院时间,并统计发生并发症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高血糖及低血糖整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改善治疗效果,题号护理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质量

上一篇:通辽市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下一篇:皮肤Rosai-Dorfman病一例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