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2023-01-31

第一篇: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 基本条件

1.社区居民对社区综合减灾状况满意率大于70%。

2.社区近3年内没有发生因灾造成的较大事故。

3.具有符合社区特点的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并经常开展演练活动。 基本要素

(一)综合减灾工作组织与管理机制完善。成立了社区综合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机制。负责开展以下工作:

1.全面组织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运行、评估与改进工作。

2.组织开展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编制社区灾害风险地图。

3.组织编制社区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开展防灾减灾演练。

4.组织制定符合社区条件、体现社区特色、切实可行的综合减灾目标和计划。

5.调动社区内各种资源,确保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资源的投入,共同参与社区综合减灾教育宣传活动,提升居民防灾减灾意识。

6.组织社区开展综合减灾绩效评审。

(二)开展灾害风险评估

1.采用居民参与的方式,开展社区内各种灾害风险排查工作。

2.明确社区老年人、小孩、孕妇、病患者、伤残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分布,针对风险落实了对口帮扶救助人员和措施。

3.积极鼓励居民参与编制并知晓社区灾害风险地图。

(三)制定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

1.预案明确在社区设灾害信息员,开展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日常监测工作,建立健全了监测制度,灾害风险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的措施落实。

2.预案明确了特定手段和方法,能及时准确向社区居民发布灾害预警信息。

3.预案明确了领导小组和应急队伍责任人的联系方式,有针对社区弱势群体的对应救助措施。

4.预案中有社区综合避难图,明确了灾害风险隐患点(带),应急避难所分布、安全疏散路径、脆弱人群临时安置避险位置、消防和医疗设施及指挥中心位置等信息。

5.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演练包括组织指挥、灾害隐患排查、灾害预警及信息传递、灾害自救和互救逃生、转移安置、灾情上报等内容。能及时分析总结演练经验和问题,不断完善社区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

(四)经常开展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

1.以国家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为契机,开展经常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2.利用现有公共活动场所或设施(图书馆、学校、宣传栏、橱窗、安全提示牌等),设置防灾减灾专栏、张贴有关宣传材料、设置安全提示牌等,开展日常性的居民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3.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体,经常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

4.定期邀请有关专家、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对社区管理人员和居民进行防灾减灾培训,适时开展社区间减灾工作经验交流。

5.每年印制分发社区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材料。

(五)社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较为齐全

1.通过新建、加固或确认等方式,建立社区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明确避难场所位置、可安置人数、管理人员等信息。

2.在避难场所、关键路口等,设置醒目的安全应急标志或指示牌,引导居民快速找到避难所。

3.避难场所标有明确的救助、安置、医疗等功能分区。

4.社区备有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救援工具(如铁锹、担架、灭火器等)、通讯设备(如喇叭、对讲机等)、照明工具(如手电筒、应急灯等),应急药品和生活类物资(如棉衣被、食品、饮用水等)。

5.居民家庭配有针对社区特点的减灾器材和救生工具,如逃生绳、收音机、手电筒、哨子、灭火器、常用药品等。

(六)居民减灾意识与避灾自救技能提升

1.居民清楚社区内各类灾害风险及其分布,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及行走路线。

2.居民掌握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与技能,包括在不同场合(家里、室外、学校等)、不同灾害(地震、洪水、台风、地质灾害、火灾等)发生后,懂得如何逃生自救、互帮互救等基本技能。

3.居民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防灾减灾活动。

(七)广泛开展社区减灾动员与减灾参与活动

1.社区建立了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承担社区综合减灾建设的有关工作,如宣传、教育、义务培训等,配备了必要的装备,并定期开展训练。

2.社区内相关企事业单位积极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活动,主动参与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宣传教育与演练等社区减灾活动,在做好安全生产的同时,经常对企业员工特别是外来员工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等。

3.社区内学校在日常教育中注重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能力,能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为居民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教育。

4.社区内的医院能积极承担有关医护工作,关注社区脆弱人群,提高社区救护能力。

5.社区内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吸收各方资源,积极参与社区综合减灾工作。

(八)管理考核制度健全

1.社区建立综合减灾绩效考核工作制度,有相关人员日常管理、防灾减灾设施维护管理等制度措施。

2.社区定期对隐患监测、应急救助预案、脆弱人群应急应对等各项工作进行检查。

3.社区定期对综合减灾工作开展考核,对不足之处有具体改进措施。

(九)档案管理规范

社区建立了包括文字、照片等档案信息在内的规范齐全、方便查阅的综合减灾档案。

(十)社区综合减灾特色鲜明

1.在社区减灾工作部署、动员过程中,具有有效调动居民和单位参与的方式方法。

2.在社区综合减灾工作中,有独到的做法或经验,如利用本土知识和工具,进行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有行之有效的做好外来人口减灾教育的方式方法等。

3.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日常综合减灾工作,如建立社区网站、社区网络等。

4.社区引入了风险分担机制,倡导居民开展社区各类灾害保险工作等。

5.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中具有地方特色。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评分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定标准

满分分值

考核分数

1.组织管理机制

(10分)

1.1社区减灾领导机构(2分)

社区综合减灾运行、评估与改进领导机构健全

1.2社区减灾执行机构(3分)

社区有专门的风险评估、宣传教育、灾害预警、灾害巡查、转移安置、物资保障、医疗救护、灾情上报等工作小组

1.3社区减灾工作制度(3分)

(1)领导工作制度

(2)执行工作制度

1.4减灾资金投入(2分) (1)较为固定的综合减灾社区资金来源,有筹措、使用、监督等管理措施 1 (2)已经获取资金支持的社区综合减灾项目 1 2.灾害风险评估 (15分) 2.1灾害危险隐患清单(4分) (1)有针对地质地震、气象水文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各种自然灾害隐患的清单 1 (2)有针对公共卫生隐患的清单 1 (3)有社区内各种交通、治安、社会安全隐患的清单 1

(4)有社区内潜在的供电、供水、供气、通讯或农业生产等各类生产事故的隐患

2.2社区灾害脆弱人群清单(3分)

(1)有社区老年人、小孩、孕妇、病患者、伤残人员等脆弱人群清单

1.5

(2)有外来人口和外出务工人员清单等 1.5 2.3社区灾害脆弱住房清单(4分) (1)有社区针对各类灾害的居民危房清单 2 (2)有社区内道路、广场、医院、学校等各种公共设施隐和公共建筑物隐患清单 2 2.4社区灾害风险地图(4分) (1)用各种符号标示出了灾害危险类型、灾害危险点或危险区的空间分布及名称等

线

(2)标示出了灾害危险强度或等级、灾害易发时间、范围等 2 3.灾害应急救助预案 (15分) 3.1社区综合避难图(3分) (1)有避难场所名称、地点、可容纳避灾人数等避灾能力信息等,有合理明晰的避难路2

(2)避难场明确标注了紧急救助、安置、医疗等功能分区

3.2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4分)

(1)预案结合了社区灾害隐患、社区脆弱人群、社区救灾队伍能力、社区救灾资源等多方实际情况特点

(2)明确协调指挥、预报预警、灾害巡查、转移安置、物资保障、医疗救护等小组分工

(3)符合社区自身灾害隐患特点的应急救助启动标准,标准简单明了,便于社区居民理解

(4)应急预案有所有工作人员的联系信息,所有脆弱人员的信息,以及对口帮扶救助责任分工

3.4社区应急救助演练活动(5分)

(1)演练活动密切联系预案,目标明确,指挥有序

(2)开展了针对各类脆弱人群或外来人员的演练

(3)社区居民参与程度高,社区内单位、社会组织或志愿者等多方广泛参与

3.5演练效果评估(3分) (1)演练活动过程有文字、照片、录音或者录像记录 1 (2)演练活动效果有社区居民满意度访谈或者调查 1

(3)针对演练发现的问题,有改进方案等

4.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

(10分)

4.1组织减灾宣传教育(2分)

(1)利用防灾减灾宣传栏、橱窗等组织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2)利用喇叭、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知识竞赛等多种途径组织了宣传教育(每季度不少于1次)

4.2开展防灾减灾活动(2分) (1)在国家减灾日等期间开展防灾减灾活动

(2)利用公共场所或设施开展经常性的防灾减灾活动(每季度不少于1次) 1

4.3印发防灾减灾材料(2分)

(1)印发国家和地方相关的防灾减灾资料

(2)印发符合社区特点的、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材料

4.4参加防灾减灾培训(3分)

(1)组织社区管理人员参加了防灾减灾培训

(2)组织社区相关单位人员参加了防灾减灾培训 1 (3)组织社区居民参加了防灾减灾培训 1

4.5与其他社区进行减灾交流(1分)

(1)组织管理人员、社区居民等经常与其他社区进行防灾减灾经验的交流

5.防灾减灾基础设施 (15分) 5.1建立灾害避难所(6分) (1)建立了社区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明确避难场所位置、可安置人数、管理人员等信息 3

(2)避难场所功能分区清晰,配备应急食品、水、电、通讯、卫生间等生活基本设施

5.2明确应急疏散路径(3分)

(1)明确了应急疏散路径,指示标牌明确

(2)在避难场所、关键路口配备了安全应急标志或指示牌

5.3设置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场地和设施(3分)

(1)建立了专门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培训等活动的空间

(2)设置了专门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设施(安全宣传栏、橱窗等)

5.4配备应急救助物资(3分)

(1)社区配备了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救援工具、通讯设备、照明工具、急药品和生活类物资等

(2)居民配备了减灾器材和救生工具,如收音机、手电、哨子、常用药品等

6.居民减灾意识与技能

(10分) 6.1清楚社区内各类灾害风险(2分) (1)居民清楚社区内安全隐患 1 (2)居民清楚社区内的高危险区和安全区 1 6.2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和行走路径(2分) (1)居民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 1

(2)居民知晓灾害应急疏散的行走路线

6.3掌握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3分)

(1)居民掌握不同场合(家里、室外、学校等)地震、洪水、台风、火灾等灾害来时的逃生方法

(2)居民掌握基本的互救方法(帮助脆弱人群、灾时受伤、被埋压、溺水等互救的方法)

(3)居民掌握基本的包扎方法 1 6.4参与社区防灾减灾活动(3分) (1)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宣传、培训、防灾演练活动 1

(2)居民参加社区安全隐患点的排查活动

(3)居民参加社区风险图的编制活动

7.社区减灾动员与参与

(10分)

7.1社区主要机构参与防灾减灾活动(6分)

(1)相关事业单位能积极参与综合减灾社区建设的各种工作,组织展开本单位防灾减灾活动

(2)学校能积极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活动 2 (3)医院能积极承担有关医护工作 2 7.2志愿者参与防灾减灾活动(2分) (1)志愿者承担社区综合减灾建设的有关工作,如宣传教育和培训等 1 (2)志愿者承担社区灾害应急时的有关工作,如帮助脆弱人群等 1 7.3社会组织参与防灾减灾活动(2分) (1)非政府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参与社区综合防灾减灾活动 2

8.管理考核 (5分) 8.1有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2分) 社区减灾日常管理、防灾减灾设施维护管理制度健全 2

8.2进行经常性的检查(2分)

(1)定期对社区的隐患监测工作、防灾减灾设施等进行检查(每季度1次)

(2)定期对社区应急救助预案、脆弱人群应急救助等工作进行检查

8.3具体改进措施(1分)

依据评审有具体改进的措施

9.档案 (5分) 9.1减灾工作档案(4分) 建立了规范、齐全的社区综合减灾档案 2 9.2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过程档案(1分) 综合减灾社区申报、审核、评估、颁发等过程档案 1 10.特色 (5分) 10.1明显的地方特色(3分) (1)在创建过程中有独特有效的调动居民、社区单位参与的方式、方法 1 (2)明显的针对各类脆弱人群的救助特色,有针对社区外来人口减灾特色等 1 (3)明显的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特色 1

10.2可供借鉴的独到做法或经验(2分)

(1)明显的减灾工作创新,如利用本土知识或工具进行监测、预报和预警等

(2)有可供推广的做法或经验,如建立了社区综合减灾网站,购买了社区保险等

1.2010年防灾减灾日主题:减灾从社区做起

2.5.12防灾减灾日专题 http:///zt/fzjz/Index.html

第二篇: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

一、基本条件

1.社区居民对社区综合减灾状况满意率大于70%。

2.社区近3年内没有发生因灾造成的较大事故。

3.具有符合社区特点的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并经常开展演练活动。

二、基本要素

(一)综合减灾工作组织与管理机制完善。成立了社区综合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机制。负责开展以下工作:

1.全面组织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运行、评估与改进工作。

2.组织开展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编制社区灾害风险地图。

3.组织编制社区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开展防灾减灾演练。

4.组织制定符合社区条件、体现社区特色、切实可行的综合减灾目标和计划。

5.调动社区内各种资源,确保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资源的投入,共同参与社区综合减灾教育宣传活动,提升居民防灾减灾意识。

6.组织社区开展综合减灾绩效评审。

(二)开展灾害风险评估

1.采用居民参与的方式,开展社区内各种灾害风险排查工作。

2.明确社区老年人、小孩、孕妇、病患者、伤残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分布,针对风险落实了对口帮扶救助人员和措施。

3.积极鼓励居民参与编制并知晓社区灾害风险地图。

(三)制定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

1.预案明确在社区设灾害信息员,开展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日常监测工作,建立健全了监测制度,灾害风险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的措施落实。

2.预案明确了特定手段和方法,能及时准确向社区居民发布灾害预警信息。

3.预案明确了领导小组和应急队伍责任人的联系方式,有针对社区弱势群体的

对应救助措施。

4.预案中有社区综合避难图,明确了灾害风险隐患点(带),应急避难所分布、安全疏散路径、脆弱人群临时安置避险位置、消防和医疗设施及指挥中心位置等信息。

5.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演练包括组织指挥、灾害隐患排查、灾害预警及信息传递、灾害自救和互救逃生、转移安置、灾情上报等内容。能及时分析总结演练经验和问题,不断完善社区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

(四)经常开展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

1.以国家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为契机,开展经常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2.利用现有公共活动场所或设施(图书馆、学校、宣传栏、橱窗、安全提示牌等),设置防灾减灾专栏、张贴有关宣传材料、设置安全提示牌等,开展日常性的居民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3.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体,经常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

4.定期邀请有关专家、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对社区管理人员和居民进行防灾减灾培训,适时开展社区间减灾工作经验交流。

5.每年印制分发社区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材料。

(五)社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较为齐全

1.通过新建、加固或确认等方式,建立社区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明确避难场所位置、可安置人数、管理人员等信息。

2.在避难场所、关键路口等,设置醒目的安全应急标志或指示牌,引导居民快速找到避难所。

3.避难场所标有明确的救助、安置、医疗等功能分区。

4.社区备有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救援工具(如铁锹、担架、灭火器等)、通讯设备(如喇叭、对讲机等)、照明工具(如手电筒、应急灯等),应急药品和生活类物资(如棉衣被、食品、饮用水等)。

5.居民家庭配有针对社区特点的减灾器材和救生工具,如逃生绳、收音机、手

电筒、哨子、灭火器、常用药品等。

(六)居民减灾意识与避灾自救技能提升

1.居民清楚社区内各类灾害风险及其分布,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及行走路线。

2.居民掌握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与技能,包括在不同场合(家里、室外、学校等)、不同灾害(地震、洪水、台风、地质灾害、火灾等)发生后,懂得如何逃生自救、互帮互救等基本技能。

3.居民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防灾减灾活动。

(七)广泛开展社区减灾动员与减灾参与活动

1.社区建立了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承担社区综合减灾建设的有关工作,如宣传、教育、义务培训等,配备了必要的装备,并定期开展训练。

2.社区内相关企事业单位积极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活动,主动参与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宣传教育与演练等社区减灾活动,在做好安全生产的同时,经常对企业员工特别是外来员工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等。

3.社区内学校在日常教育中注重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能力,能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为居民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教育。

4.社区内的医院能积极承担有关医护工作,关注社区脆弱人群,提高社区救护能力。

5.社区内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吸收各方资源,积极参与社区综合减灾工作。

(八)管理考核制度健全

1.社区建立综合减灾绩效考核工作制度,有相关人员日常管理、防灾减灾设施维护管理等制度措施。

2.社区定期对隐患监测、应急救助预案、脆弱人群应急应对等各项工作进行检查。

3.社区定期对综合减灾工作开展考核,对不足之处有具体改进措施。

(九)档案管理规范

社区建立了包括文字、照片等档案信息在内的规范齐全、方便查阅的综合减灾档案。

(十)社区综合减灾特色鲜明

1.在社区减灾工作部署、动员过程中,具有有效调动居民和单位参与的方式方法。

2.在社区综合减灾工作中,有独到的做法或经验,如利用本土知识和工具,进行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有行之有效的做好外来人口减灾教育的方式方法等。

3.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日常综合减灾工作,如建立社区网站、社区网络等。

4.社区引入了风险分担机制,倡导居民开展社区各类灾害保险工作等。

5.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中具有地方特色。

第三篇:大河社区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

3月20日,笔者从大河路办事处获悉,社区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该社区书记表示,此次创建成功是社区推进防灾减灾工作的一个新的起点,今后社区将进一步找准着力点,全力推进综合减灾工作,推进安全和谐优美社区构建。

近年来,该处以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契机,紧紧围绕“预防为主,应急有效,全面参与,保障平安”的要求,切实提高居民群众对突发事件的防灾意识和防灾技能,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创建过程中,该社区积极开展风险隐患排查、防灾减灾知识宣传等一系列活动,提高了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定期举办讲座、培训,切实增强居民的应急能力并在各小区定期开展实战演练,进一步增强辖区居民群众动手操作能力。为居民群众规避风险,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汇报材料

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汇报材料---长城花园社区居委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感谢金凤区民政局及街道办事处给予我们社区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希望能借此机会和各位领导作一个沟通,听取大家的意见,取长补短,以便于今后能更好的开展工作。下面我把长城花园社区民防减灾工作向大家作一个汇报,做到好的地方请大家多多鼓励,做的不好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长城花园社区地处城区,部分居民楼建造于80年代前后,因此我们社区的特点是有三多,一是出租户多、二是老年人多、三是外来人员多,而且辖区内还有一个70年代建成的岩棉场家属院破旧不堪,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社区始终坚持把社区防灾减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做到提高居民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居民群众的防灾意识和技能。我们从加强舆论宣传、建立应急机制、进行实战演练着手,来提升社区应急管理的水平,增强居民的民防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为打造平安和谐社区奠定基础。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组织,形成有效工作机制。2009年我们借助“邻里节”这个平台成立了社区民防工作站,讨论、制定了本社区民防工作实施计划,并具体细化到日程安排,目标要求,使创建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我们充分整合社区资 1

源,在社区居民、共建单位中共招募了300多位年纪较轻、有一定文化知识、乐于奉献的民防志愿者,组织他们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学习民防知识和技能,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由辖区单位与居民组成的四支民防志愿者队伍——应急抢险队、治安联防队、疏散引导队和心理咨询服务队。组建了由社区工作者和居民志愿者组成的义务消防队,并参加了消防二中队的统一培训。这几支队伍为社区民防建设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

二、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居民防灾自救意识。社区积极拓展宣传教育渠道,全面普及民防知识。一是向居民发放《市民防灾必读手册》,让广大居民了解、掌握防灾自救知识。

辖区现有居民3123户,人口9326人,总面积约0.96平方公里。社区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精神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御和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大力普及创建减灾等科普知识,努力提高居民的预防及减灾意识。近年来,我社区未发生一起因灾害引起的人员伤亡事件,为构建和谐社区做出了应有的工作。我社区的具体做法是:

一、成立了负责社区减灾的组织,确定社区主任为社区减灾的第一责任人,辖区单位的负责人为减灾组织成员。社区内现有幼儿园两家,每年年初都和单位负责人签订共建责

任书,并经常性就综治预防公共安全等问题召开联席会议,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二、居民家中油锅着火,立即取来了在物业购买来灭火器,并运用学到的灭火方法成功灭火,没有造成任何损失,真正体现了社区民防工作的成效。社区的民防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理论结合实践才是民防教育的最佳途径。2009年,在11.9全国消防宣传日,社区为了检验民防工作的成效,提高居民实践能力,开展了一场居民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疏散演练和消防灭火演习,吸引了100多位居民自愿加入。为了确保演练安全,社区事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了详细的演练实施方案,演习中每一环节都作了精确时间安排。特别是演习活动会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社区工作人员分工负责,对演习地点周边居民一家家上门做好工作。由于预案详尽,组织严密,人员分工明确到位,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积极配合,演习活动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通过这次演习,社区民防建设的氛围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居民的民防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民防志愿者队伍得到了难得的实践机会,为做好今后的社区民防工作积累了经验。在创建减灾示范社区的过程中,我们社区居民不但提高了应急救灾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还调动了他们参与社区创建的积极性,为长城花园社区的创建添砖加瓦。当然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还要继续努力,进一

步贯彻上级部门的“重民生、建和谐、谋幸福”的工作宗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战时保护人民,平时造福人民”的要求,推进减灾工作向社区拓展,向基层延伸,夯实减灾工作基础,不断提高社区减灾能力和水平,促进和谐、平安社区建设。

长城花园社区居委会

2011年8月17日

第五篇:金湾区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和全省救灾救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基层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增强城乡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根据《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珠民[2009]74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按照民政部《全国“减灾示范社区”标准》的要求,以提高基层社区灾害风险防御能力为核心,推广试点经验,积极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实保障。

(二)工作目标。通过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城乡社区居民的避灾自救能力和基层的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力争今年有3个社区达到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至2012年有30%以上的社区达到全国标准。

二、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9年5月19日—6月10日)各镇根据本方案的要求,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的防灾减灾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社区减灾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照民政部《全国“减灾示范社区”标准》,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报区民政局综合股备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6月11日—10月10日)

各镇按照创建标准和实施方案要求,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各项工作,完成2009年创建工作目标任务。

(三)自查自评阶段(2009年10月11日—10月25日) 社区对照创建标准和要求认真自查,将有关申报材料报镇初步审核后,报区民政局复核。我局组织复核后,将达到创建标准的社区统一报市减灾办。

(四)检查推荐阶段(2009年11月1日—11月25日) 我局组织对各镇申报的减灾示范社区进行检查验收,将符合创建标准的社区上报市减灾办,经市减灾办抽查验收后,推荐到省减灾委,再由民政部命名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防灾减灾工作重在基层,社区是社会结构中的基本组织单元,提高城乡社区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灾害应急管理水平,保持我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镇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提高认识,把社区减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关部门参加的工作协调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区民政局将根据创建工作情况向市申请给予社区一定经费补充,区镇也要加大投入,为创建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要按照民政部《全国“减灾示范社区”标准》要求的3个基本条件和6项标准,健全档案,明确目标任务,以健全减灾组织领导及工作机制,完善社区灾害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加强社区减灾硬件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减灾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为重点,积极推进社区减灾各项工作。

(三)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要根据不同类别社区的不同情况,结合人文、地域等特点,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开展具有特色的社区减灾工作。城镇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要积极推广香洲区海大社区综合减灾经验,结合创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工作全面推进,农村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要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以发生灾害风险高、防灾减灾工作基础较好的社区为试点,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减灾工作。

(四)加强指导,抓好落实。各镇要将创建任务落实分解到社区,并加强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加强工作进度,推动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各镇要及时将创建活动的情况报区民政局,区民政局将不定期对各镇创建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对各镇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宣传和推广。

上一篇:清洁乡村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浅谈小学生作业的批改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