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能力建设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党建能力建设范文

[推荐]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党建党委

[推荐]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同志们:

一、2004年工作简要回顾 (一)坚持创新思想观念,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今年以来,我们把解放思想谋发展、求真务实干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创新观念,在创新观念中谋求新的发展。在继续做好创新发展环境工作的同时,又根据自治州党委的统一安排,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求真务实、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着力解决干部宗旨观念不牢、发展思路不清、思想作风不正、致富本领不强的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六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和自治州督查调研现场观摩会议之后,结合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和提高全县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这一重大任务,进行了再一次的思想发动,使全县各级党政和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为县级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坚持迎难而上不退缩,经济工作跃上新台阶。 把发展工业作为强县之道、×××之策,努力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以石材为主的矿产开发”产业。专门成立了石材产业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石材开发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快了石材园区建设,投入近20xxxx元,修

建了石材园区道路。今年,园区新增大锯20台,预计完成花岗岩板材4xxxx平方米。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促成##县天山玻璃制瓶有限责任公司、南华石材有限公司、×××双吉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落户我县。积极组团参加西洽会、乌洽会等一系列重要商贸洽谈活动,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xxxx,项目总投资额达1.09亿元。企业技改力度进一步加大,新硕人造板发展有限公司二期改扩建、金硕公司gmp认证配套工作、丁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辣椒酱、番茄酱生产线扩建项目相继完成并投入生产,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铜矿开发取得新进展,签订了560xxxx元的铜矿开发项目,为发展县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牢固树立“环博斯腾湖大旅游”的理念,以2004年巴州旅游发展年为契机,在经过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委托新旅集团对金沙滩旅游景区进行管理,采用企业化运作方式,提出“香白金”宣传促销方案。成功举办了2004年巴州东归第五届金沙滩旅游节暨全国滑水锦标赛。加强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全年共接待游客15.xxxx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86.xxxx元。 (三)坚持两手齐抓不动摇,精神文明和社会各项事业迈出新步伐。 以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为着力点,以提高城乡文明程度为主线,不断加强全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积极宣传报道身边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兴建了县文化中心、金沙滩体育训练基地、改建了县城文化体育广场、组建了“西海明珠艺术团”,举办群众性的文体活动6xxxx场,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倡导文明、弘扬正气的浓厚氛围。加快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大了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基本确立了垂直归口的三级教育管理体系,完成了城镇2所小学的合并。积极推进卫生体制改革,完成xxxx乡级卫生院统一归县卫生局管理工作。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确保了全县社会政治稳定。严厉打击了“三股势力”和“法轮功”、“全范围教”等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全方位构建社会治安“六大网络”防控体系,下大力气解决了社会治安乱点和难点问题。强化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有效遏制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高发态势。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按照“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要求,旗帜鲜明地保护爱国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正常宗教活动,旗帜鲜明地反对非法宗教活动。 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完善了信访工作制度,建立了《##县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县开展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专项工作方案》、成立了四个专项工作小组。对重访缠访问题,实行领导包案制,专门组织人员调查摸底,几经周折摸清情况,并当面征求当事人意见,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挤出专项资金,解决了原化工厂、渔盐厂、水泥厂等五个企业的改制遗留问题;妥善处置了和库高速公路24团高桥路段阻挠施工事件、马兰基地退伍老兵上访事件、芳香科技民工索要工程款、县中学门面房拆迁引发集体上访等问题,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信访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四)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把想问题、定决策、办事情着眼于大多数群众,努力让城乡各族群众及时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一是采取拍卖土地、企业让利等方式,筹集资金356xxxx元,在完×××小学民汉合校教学楼、学生公寓、医院综合楼、行政服务综合楼、干部住宅楼、86xxxx生态园建设的基础上,又分别实施了龙驹小区、文化一街、新硕路、石材大道、气象局道路、体育广场、86xxxx生态园滴灌、县城南部热力管网改造、垃圾处理、县城供水等工程建设。二是着力于解决关系民生的就业问题。通过各种渠道解决了84xxxx的就业再就业,其中下岗失业人员34xxxx。采取县财政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形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4xxxx事业岗位工作人员。三是积极开展了“百千万”帮扶工程、副县级领导干部“一助一”、科级干部“二助一”对口扶持和包乡住村活动,启动了村民抗震安居工程,使各族群众从不同方面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实惠。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88xxxx元,保证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为56xxxx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9.xxxx元;扩大了城镇特困家庭社会救助范围,累计为城镇113xxxx贫困人口发放低保金9xxxx元。四是继续深入开展“援新”工作。今年,累计投入到新塔热乡的各项帮扶资金15xxxx元左右,一大批关系该乡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得到解决。 (五)坚持抓住根本不放松,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回顾一年来走过的历程,我们可以问心无愧地说,今年是全县上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求实创新的一年;是我们抢抓机遇、团结一心、拼搏进取的一年。每一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变化,都凝聚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智慧和辛劳。在此,我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全县所有党员干部群众、各族各界人士、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一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要成就事业,造福群众,在工作思路上,必须在确保延续性的同时,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予以充实、发展和完善;在工作谋划上,必须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高起点规划,大气魄运作;在工作摆布上,必须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在工作作风上,必须求真务实,以群众利益为重,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总之,千条万条归结到一条,就是一定要真抓实干。只有真抓实干,才能赢得上级的信任与支持;只有真抓实干,才能得到社会的理解和认可;只有真抓实干,才能增进班子的团结与合作;只有真抓实干,才能凝聚民心,提升民气;也只有真抓实干,##才能加快发展,树立起崭新的形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十分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不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进一步优化;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一些企业受市场、原料、资金的制约,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新税源培植缓慢,财政状况极度困难,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依然很大,社会保险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干部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干部的知识结构和年龄梯次出现断层;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解决。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长期艰苦探索的结果,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是我们应对和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和矛盾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只有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始终坚持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在继续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科教兴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实施“2332”经济发展思路,即: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以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公益事业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畜牧业、特色林果业,重点培育和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以石材加工为主的矿产开发和旅游开发三大支柱,确保农牧民增收、县级财政增收。 (一)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民心、定天下的产业。我们要坚持把农业的发展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面向市场,突出特色,求真务实,抓出成效。 第一,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州上决定,明年继续在自治区对每收购1公斤小麦给予0.xxxx补贴的基础上,再给予一定的补贴。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切实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生产要在保证面积不再减少的前提下,加强对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管理,增加投入,推广落实各项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以提高小麦的单产水平。棉花是当前我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这两年棉花价格偏高,对农民种棉的刺激作用很强,但是棉花价格不可能长期保持这么高。各级领导对这个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芳香草、番茄、辣椒、日光温室大棚、小拱棚等特色经济作物。棉花要把重点放在主攻单产、提高品质上,大力推广高密度栽培、膜下滴灌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棉花单产。要把设施农业和无公害农作物放到突出位置来抓,发挥国际实业、芳香科技等非农公司设施农业的带动作用,扩大全县设施农业规模。 第二,要坚持农牧并举,突出抓好特色畜牧业。从今年畜产品市场来看,价格呈现上扬的趋势。这表明,畜牧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空间,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要继续组织实施好“畜牧业发展年”活动,把发展特色畜牧业作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按照“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重点发展牛羊、骆驼、牦牛、家禽,形成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畜牧业。要着力在牲畜品种优良化、畜群结构合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和产品营销市场化方面下功夫,同时积极引导和推广家庭农场、家庭牧场的经营模式,依靠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尽快实现畜牧业生产从粗放到集约经营的转变。强化“立草为业”的意识,加大优质牧草和青贮饲料种植力度,使正播复播饲草料种植面积达到xxxx亩以上。要采取十分有力的措施,强化动物重大疫病预防和防治工作,加强检疫、严把入口,切实保障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要积极做好服务工作,力促北京神农兴业生物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明年完成前期500xxxx元的投资,以该公司先进的胚胎移植、鲜胚、dna检测等高新技术,带动我县乃至全州良种羊的发展。 第三,要依靠政策扶持,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林果业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县的林果业虽初具特色,但规模小、档次低,经济效益不明显。我们必须要抓住国家启动“林业援疆战略”的有利时机,紧紧依托新硕人造板发展有限公司、和枝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和焉耆盆地优质葡萄产业化基地建设,鼓励引导农民拿出土壤条件较好的地块,重点发展以优质李、葡萄、速生用材林、杏、红枣等为主的特色林果业,让久负盛名的特色林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要注重质量,选用优良品种,加大对老果园的改造,向品种特色化、产品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规范化方向发展,大幅度提高林果业生产水平。 (二)立足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 牢固树立“工业强县、工业富民”的思想,立足实际,突出重点,以点上的突破带动面上的整体推进。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县初步形成一些具备做大做强的优势支柱产业。明年,要力争在农副产品加工、以石材为主的矿产开发上取得突破。 二是做大做强以石材加工为主的矿产开发业。矿业是自治州继石油石化工业之后,着力培育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我县石材项目的扩建、铜矿的勘探开发都是自治州重点发展的矿业之一。要坚持实施谁勘探、谁开发、谁受益和有偿转让的政策,加快开发以石材为主的矿产业。石材要从规范开采、扩大规模、提升工艺、打造品牌上入手,切实落实发展石材产业的优惠政策,扩大生产规模。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石材工业园区基础建设,吸引更多有实力的石材企业来我县投资兴业。要积极实施扶优扶强政策和措施,尽快培育龙头企业,力促总投资700xxxx万元的天磊石材二期扩建项目开工建设。石材要在今年完成4xxxx平方米基础上,明年再翻番,达到8xxxx平方米,力争到2007年形成年产30xxxx平方米的生产规模,用2-3年时间把##建成×××较大的石材加工集散地。 今年新勘探开发的包尔图铜矿品质好,铜金属储量丰富,开发潜力大。明年,要全力支持×××双吉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完成投资560xxxx元铜矿开发。并将积极努力,争取建设电解铜厂,拉长产业链,使铜矿开发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三)拓宽思路,加快发展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 我县第三产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要因势利导,加快推进,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旅游资源丰富,但政府财力有限,发展旅游缺资金、缺人才,借力发展、实现双赢是我们的现实选择。一是依托大型企业集团,加大对我县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在认真总结今年委托×××旅游集团公司对金沙滩旅游景区进行开发建设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实现内合外联,资源互用,利益共享。二是要抓内涵,增强旅游的文化底蕴。根据我县旅游景区的特点,挖掘民俗旅游文化内涵,精心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革命历史内涵的旅游品牌,培育精品和拳头旅游产品,提升我县旅游整体水平。三是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档次,加强宣传促销,大力开展争创“4a”景区活动,继续做好“三项体系”认证工作。 要大力发展服务业。从我县情况看,服务业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涵盖的层面、服务的范围和领域十分有限,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还有许多空白点。要积极推进综合服务、法律服务、金融服务、中介服务、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物业管理、休闲健身、社区医疗、妇幼保健、家政、就业及老年和残疾人服务等社区服务业,在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方便服务的同时,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实现就业。 (四)创优投资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思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做到“认识、领导、措施、宣传、服务与落实”六个到位,对重点项目要盯住、靠上、抓牢,使招商引资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继续实施县级领导干部重大项目联系制度,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力争在引进和实施重大项目上实现突破,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在招商重点上,要立足我县重点培育的三大产业和各乡镇的优势,突出抓好产业链招商和开发式招商。要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按照“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消除一切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和体制性障碍,力争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上缴税金占地方财政收入、吸纳就业占全部城镇就业人数“三个比重”逐年递增。 (五)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坚持经济发展,基础先行的原则。重点是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和以公益事业为主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树立高标准管理城市、高品位经营城市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城市土地资本,掌握经营城市的主动权。通过市场化的手段,积极鼓励各类企业和民间资本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变政府单一投资的状况。明年重点加快城市供排水、集中供热、天然气、城镇道路、城镇安居五大项目的建设步伐,完成500xxxx元的县城投资建设。完×××城详细规划和单项规划工作。在城镇中心区域初步形成集商贸、文化、居住、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建设格局,进一步增强县城对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能力。

三、统筹兼顾,促进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面协调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充分发挥教育和科技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深入实施“科技×××”战略,继续组织好“科技教育发展年”活动。巩固提高“普九”和民汉合校成果,集中力量办好九年义务阶段教育,进一步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加快小学向中心村镇集合、初中向中心镇×××城集中。放开非义务阶段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形成教育投资主体和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农牧民业余文化和社区文化的发展。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要进一步抓好“西新工程”和“村村通工程”,扩大广播电视的覆盖面。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全方位扩大对外宣传面,让更多的人了解##,来##投资兴业。要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和“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 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切实保障公民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进一步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县进程。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二)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和“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切实把稳定与发展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在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高压威慑态势的同时,时刻保持对各种敌对势力的高度警惕,制定各种应急预案,提高预警能力,做到有备无患。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确保一方平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会面的安全防控能力。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坚决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要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提高调处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信访工作,既是反映群众利益和要求的直接体现形式,也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途径。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重视和做好信访工作,实行信访工作层层负责制,一级对一级负责,该谁负责的就由谁负责,该哪个部门解决的就由哪个部门解决,决不能一推了之,上交矛盾,特别是要针对当前信访问题群体化、组织化、激烈化甚至极端化的倾向,进一步研究和把握信访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改进信访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妥善处理好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企业改制、涉诉涉法、特殊群体上访等问题。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宜疏不宜堵、宜解不宜结、宜散不宜聚、宜顺不宜逆”的方略,区分性质,讲究策略,对群众合理合法的要求,要主动负责地给予明确的答复,并着力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对不合理不合法的要求,也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讲明道理;对无理取闹甚至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要依法处置。要确保信访渠道畅通,使群众有方便的说话之处、诉苦之处。各级领导要主动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要把矛盾排查纳入日常工作,及时、及早掌握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因素,千方百计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党委、政府领导和主要部门的负责同志要亲临现场,本着“合法、公正、公开、疏导”的原则,把问题解决彻底,不留后遗症,让群众满意,严防事态扩大,坚决避免重大恶性事件的发生。 (四)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加快建设和谐社会。 做好群众工作,首要的就是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各项工作真正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些年来,虽然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还有许多群众的生活水平仍然不高,特别是一部分下岗职工、各乡贫困户、城镇低收入者,生活还比较困难。原国有企业改制前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常委会上已确定了原则,要抓紧落实好。对这部分群众,我们一定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不仅要解决好他们眼前的问题,而且还要通过扶贫开发、实施再就业工程、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从根本上、长远上解决群众的生活困难问题,从制度上、机制上更好地落实党关心群众生活的重大方针。 第一,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应该说,我们具有就业和再就业的广阔空间,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要尽快转变人们的就业观念,大力加强就业技能培训。落实好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保补贴等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不断完善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4050”困难人员的再就业援助,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加快形成“市场导向、自主择业、自谋职业、政府支持、社会援助”的就业体制和机制。 第二,继续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社会保障是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稳定器”和社会公平的“调节器”。要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工伤、生育保险为重点,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巩固“一个低保”和“两个确保”,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尤其是要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做到应保尽保。要切实关心城镇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认真落实扶持政策,帮助他们解决好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第三,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促使农民的负担减下来,收入增上去。要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村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明年起要把给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50转移到村,确保乡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确保村干部工资不低于取消“三提五统”前的水平,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同时,要从富民的角度出发,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和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创收。 第四,抓好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扶贫帮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的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要扎实推进援新工程,不断改善该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要继续实施“百千万”帮扶工程、县级干部“一助一”、科级干部“二助一”和包乡住村活动,使特困群体有业可就、有病能医、子女有学可上。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捐助活动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众的良好氛围。

四、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把党建设好。我们要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的部署,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要求,紧密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坚持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明年1月,在全党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就要开始了。自治州要求我们要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部署,及早动手,提前安排,特别是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开展“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经验和做法,融会贯通地加以运用。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领导干部在职学习、脱产学习等制度,围绕提高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提高处理复杂事务和解决复杂矛盾能力,组织好领导干部的学习,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新世纪新阶段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开创##县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新局面,干部队伍建设必须要有新突破、上新水平。一要做到政治合格。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和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要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做到认识不含混、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始终做到旗帜十分鲜明,立场十分坚定。二要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领导干部必须靠得住、有本事,能干事、能干成事,才能推动一方的发展。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努力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要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破除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善于从新的实践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工作新局面。三要有好的作风。我们各级领导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本部门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脚踏实地、有声有色地开展工作。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不等不靠,带领各族群众依靠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绝不允许滋长官气、暮气、骄气,求真、务实、清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无愧于全县各族人民。 (三)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特点,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对农村、企业、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城镇社区、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和加强的措施。要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和深入开展的“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实行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交叉任职,村党支部书记没有合适人选的可从机关选派。畅通村级干部进入乡镇干部队伍的渠道,使优秀村干部能有机会进入国家干部行列。 要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注重在生产、工作一线和青年中发展党员,把符合条件的先进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来,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强对流动党员、企业下岗职工党员以及离退休党员的管理,积极探索党员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有针对性地对“软、弱、散”基层党组织进行思想、组织、作风整顿,该充实的充实、该调整的调整,特别是要对那些不合格党员进行清理,纯洁党员队伍。 (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新形势下,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要认真贯彻全国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预防为主,加快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要在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的同时,紧密结合我县反腐倡廉的实际,根据各级领导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加强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两个务必”,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要以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主线,认真落实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继续落实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的有关规定,不允许利用领导干部的职权和影响谋取非法利益。领导干部既要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又要敢抓敢管、认真负责,切实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模范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自觉做到廉洁从政、干净干事、清白做人。各级党组织要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高度重视社会风气的净化工作,加强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倡导充满正气、正义的社会风气,营造一种高洁、清廉的社会氛围。 同志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hjt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为推动我县经济和各项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而努力奋斗。

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二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指针党建党委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从根本上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通过认真学习可以看到,整个文件内容都是在《决定》提出的指导思想指引下,围绕《决定》提出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展开的,都贯穿和体现了这个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解和把握了《决定》提出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就在很大程度上理解和把握了《决定》的基本精神。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决定》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对这个指导思想,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和把握。

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贯彻“四个基本”的根本指针。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党的理论、路线和纲领是思想基础和行动指针,是凝聚党心、赢得民心的旗帜,至关重要。我们党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积累了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实践证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反映和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指引我们党在21世纪的征程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团结奋斗的行动指南,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最重要的就是按照《决定》的要求,始终坚持这“四个基本”,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保证全党坚定不移地贯彻这“四个基本”。把这一条抓住了、抓好了,才能始终保持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色、特点和优势,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贯彻“四个以”的工作布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而且要统观全局,突出重点,形成正确的工作布局。《决定》从我们党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的工作布局,这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任何执政党的根基,都在于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人心向背,历来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执政,尤其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执政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六大报告鲜明地提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个论断含义深刻,振聋发聩。《决定》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正是立足于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宗旨,着眼于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使命,在深刻总结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我们党50多年来的执政实践表明,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如何,直接决定着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党能不能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能不能带领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于能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造就一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执政骨干。从现实情况看,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和各级领导班子的素质和能力总体上是适应形势任务要求的,但也确有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决定》把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确实抓住了要害。

任何政党执政,都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实现,都要以一定的体制和机制为依托。我们党执政也不例外。实践证明,党的执政体制是否合理、执政机制是否健全完善,直接制约党的执政能力,影响党的执政成效。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正确处理党同国家政权机关的关系,科学规范执政行为、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率,越来越成为我们党执政必须解决好的突出问题。《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根本道理就在这里。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的重要组织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广大党员是党执政的主体力量,也是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主力军。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使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环节。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贯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总体要求。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执政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决定》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总体要求。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党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增强时代意识,正确认识当今时代特征,全面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紧紧跟上时代进步潮流,积极吸收和借鉴各国执政党的成功经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把握规律性,要求我们党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确把握共产党执政应当遵循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方式和基本方法,增强执政实践的前瞻性、预见性和主动性,避免主观性、片面性和盲目性,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自觉运用执政规律的基础之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富于创造性,要求我们党在执政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因循守旧,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在探索前进中增长执政本领,在经受考验中提高执政能力,在开拓创新中提升执政水平。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坚持按执政规律办事。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就是共产党执政后必须遵循的、反映党执政本质和必然性的法则和客观要求,包括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应该采取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应该巩固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资源,应该创造的执政条件和执政环境,等等。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全面地论述了战争规律、革命战争规律和中国革命战争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而政党执政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也是相互联系的。《决定》着眼于我们党长期执政、在复杂环境下执政,从认识执政规律的高度,对党在全国执政半个多世纪的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概括了六条,即“六个必须坚持”。这六条主要经验,科学揭示了我们党执政历史的本质和规律,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乃至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深刻回答了我们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个根本问题。六条主要经验昭示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执政地位和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人民,必须始终依靠全体人民执政;中国共产党要走在时代前列,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必须始终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从更大的范围看,俄国十月革命以来,从共产党在一个国家执政到共产党在多个国家执政,再到一些执政多年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这期间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失误的教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这两大课题,科学总结80多年来世界上共产党执政的实践和经验教训,从中获得规律性的认识,这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是十分重要的。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要和根本的是确立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的问题。《决定》强调,要“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这个总体目标,既与以往我们党提出的党的建设目标相衔接,又反映了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的问题,我们党坚持不懈地进行着探索和实践。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根据这一思想,党的十三大、十四大都明确了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这一目标。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及其总目标,十五大把这一总目标进一步确定为: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十六大明确提出,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上这些关于党的建设的总目标,都是从我们党的性质、从我们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从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这样的视角确定的。

《决定》关于“四个成为”的总体目标,则是着重从我们党执政这个角度提出来的。展开来说,党要“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主要讲的是党的执政宗旨,回答的是为谁执政、靠谁执政的问题;党要“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主要讲的是党的执政方式,回答的是怎样执政的问题;党要“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主要讲的是党的执政作风,回答的是如何保持良好的执政形象的问题;归根到底党要“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主要讲的是执政能力建设的落脚点,回答的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怎样才算合格的问题。就是说,这“四个成为”的执政党建设的总目标,与我们党以往确定的党的建设总目标相统一,同时突出了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必须具备的品格和素质。

执政是世界上任何政党都追求的目标。但为谁执政,不同的政党有不同的回答。我们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的工具,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正如《决定》所指出的:“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我们讲增强执政意识,根本的就是要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我们讲提高执政能力,根本的就是要提高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能力。我们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根本的就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尤其需要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决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并将此作为执政党建设的一个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执政,就是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理念、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依法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领导人民制定法律,自觉带头遵守法律,采取措施保证法律的实施,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实践表明,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的重要保证,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

执政党的作风,关系执政党的形象,关系执政地位的巩固。根据《决定》精神,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要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从作风上讲很重要的是做到四条:一是要求真务实,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戒浮躁浮夸;二是要开拓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三是要勤政高效,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高度负责,坚持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优质、高效地做好工作,切实履行职责,坚决反对敷衍塞责、奢侈浪费;四是要清正廉洁,坚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决反对脱离群众、以权谋私,自觉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始终做到求真务实、勤政高效、清正廉洁,我们党执政就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们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经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就必须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否则,党就会落后于时代,落后于世界进步潮流,落后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就有丧失执政资格的危险。历史经验证明,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很不容易,尤其是在党的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更为不易。我们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不断提高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的能力,在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践中更好地做到“三个代表”。

总的来说,《决定》提出的“四个成为”的总体目标,是一个全面反映我们党的宗旨、性质和纲领,全面反映时代要求的目标,是一个充分体现我们党博大胸怀、深远眼光和雄心壮志的目标。按照这个总体目标的要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地肩负起执政为民、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决定》把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确定为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并对加强这五个方面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工作部署。这五个方面的能力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以及国家主权和安全,覆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同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密切相关,这表明我们党对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和部署是全方位的。《决定》提出要不断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客观反映了新的形势任务对我们党执政的要求。从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肩负的重任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亟待提高的执政能力,就是《决定》提出的五个方面的能力。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为建设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而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既是一个伟大创举,又是一个全新课题。如何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是我们党执政必须完成好的一项重要任务。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如何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我们党执政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旗帜。我们党要带领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履行好执政兴国的历史重任,必须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我们党适应经济社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始终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把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紧迫任务。

我们党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进行执政活动的。党要领导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作出贡献,必须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决定》提出的五个方面的能力,与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要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这五种能力,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无论十六大提出的五种能力,还是《决定》提出的五个方面的能力,都是我们党执政必须具备和不断提高的能力,应当把它们统一起来加以贯彻,结合起来加以落实。说它们有区别,是因为十六大提出的五种能力,主要是对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侧重点在于阐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执政素质和执政本领;而《决定》提出的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则是面向全党的执政实践提出的要求,侧重点在于阐明同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紧密相关的任务,应该说内涵比前者更丰富、要求比前者更全面。从提出五种能力到提出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表明我们党对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各方面建设搞得好不好,都要在党的执政实践中去检验,都要在党的执政能力上去体现。抓住提高执政能力这个重点,可以有力地带动党的各方面建设。因此,《决定》强调要紧紧围绕提高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成效最终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一种综合要求,必须从多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加强党的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主要途径。只有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执政意识、完善执政方略、健全执政体制、创新执政方式、提高执政素质、巩固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有可靠保证。《决定》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是很有道理的。

根据《决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定要贯穿到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去,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一定要贯穿到党的干部工作中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定要贯穿到培养和造就党的执政骨干的工作中去,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一定要贯穿到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工作中去,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一定要贯穿到党的制度建设中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一定要贯穿到打牢党执政的根基的工作中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定要贯穿到树立良好的执政形象的工作中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做好以上七个方面的工作,是《决定》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我们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和部署,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密联系治国理政的实践,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实现这次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任务而不懈努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指针

第三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机关党建工作水平

——在县直机关2006年第二季度党建工作例会上的讲话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2006年8月15日)

同志们:

今天县直机关党建工作例会是贯彻落实县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全市组织部长座谈会精神的具体体现,非常及时、很有必要。近年来,县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在县委的坚强领导

下,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服从服务于全县改革和发展大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机关党的建设呈现出高度重视、服务大局、积极探索、成效明显的特点,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机关党建工作水平,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增强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一,加强机关党建是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崛起”的需要。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的重要一年。今年以来,全县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5.7、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8.3,均居全市第一。与此同时,我县被省发改委初定为省直管县试点,已上报省委省政府待批;还被省里确定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安徽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试点县,正上报国务院待批。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省、市的一系列政策导向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近几年形成的良好发展态势,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时期,是我们可以紧紧抓住并且能够大有作为的机遇期,是**实现率先崛起的关键时期,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创**发展的新局面,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形势催人奋进,因此,我希望县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务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加强机关党建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持“工业兴县、竹业富民”不动摇,坚持招商引资、优化环境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深化改革不动摇,积极进取,知难而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更好地担负起组织和领导全县人民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崛起”的目标任务。

第二,加强机关党建是由县直机关的特殊地位决定的。县直各机关承担着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职能,肩负着为基层人民群众服务的重大责任,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枢纽作用。再加上县直机关党员干部人数多,各种人才相对集中,能不能切实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直接影响着各单位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我们必须着眼于提高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着眼于保持机关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密切机关同基层、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切实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切实加强机关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切实增强机关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把机关党组织真正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永葆先进性的组织。

第三,加强机关党建有利于带动全县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近年来,县委高度重视,先后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机关、非公企业和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初步形成了既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符合全县实际的党建工作思路。县直机关党员领导干部集中,他们所处的位置重要,基层的党员群众比较关注。同时,机关党的组织比较健全,党员素质比较高,具备很多优势条件,开展活动相对比较容易,党建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对基层党的工作能起到很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因此,大家一定要认识到机关党建工作在全县整个党的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增强搞好工作的自觉性,努力使机关党建工作走在前列,为全县其它领域基层党的建设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开创县直机关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机关党建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机关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制定计划,安排工作,开展活动,使机关党建工作在促进全县“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增强机关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机关党的工作要因势利导、与时俱进,积极

稳妥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一要抓调研,在工作思路上创新。二要抓突破,在工作重点上创新。当前,要充分运用和借鉴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在继续抓好整改落实的同时,认真做好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中央已经下发了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四个文件,省委近期也将制发相应制度,各单位要紧密结合本部门实际,提出具体措施,认真抓好落实,以此促进和带动机关作风的转变。三要抓典型,在整体工作上创新。四要抓规范,在工作机制上创新。

三是要以创建“四型”机关为主线,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要以基层和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机关作风的根本标准,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努力打造成人民满意的“四型”机关。一要坚持理论武装,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县直机关要把建设学习型机关作为机关党建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始终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机关党员干部的头脑,认真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理论创新成果。当前,要把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8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准确把握讲话中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把学习讲话精神与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增强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能力。二要坚持服务中心,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切实视发展为机关的第一要务,把服务作为机关的第一职能,切实把提高服务效能作为县直机关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三要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建设创新型机关。要坚持把机关工作置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全局中来审视、来谋划、来部署,通过工作机制、工作方法等的创新,不断提升服务发展的水平。四要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努力建设廉政型机关。要深入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进一步强化机关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转变思想工作作风,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党政机关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更好的形象。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全面提升机关党建工作水平

一是要进一步落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县直机关各部门党(委)组书记和党组织负责人要认真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牢固树立“不抓党建工作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工作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切实把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要求落到实处,经常听取机关党组织的工作汇报,定期研究机关党建工作,把机关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奖惩,对机关党组织开展的重要工作、重大活动要亲自过问,加强指导并亲自参加。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机关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自觉接受机关党组织的监督,以模范行动支持机关党支部开展工作。要认真解决机关党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机关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时间,确保机关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部门党组织要主动加强与县直工委的沟通联系,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齐心协力抓好机关党建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是要加大对机关党建工作的指导力度。县直工委是县委负责县直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部门。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树立开拓精神、创新精神,进一步发挥好职能作用,积极做好宏观规划、检查指导、组织协调等工作,健全落实机关党建工作的相关配套制度,创建发挥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的平台。要加大工作督查力度,注意掌握机关党建工作动态,对工作不力的,要点名批评责令整改。要推行机关党建工作目标管理,量化考核指标,硬化考核标准,强化考核措施,加大奖惩力度。要立足于机关工作的实际,积极探索机关党建工作规律,及时总结机关党建工作经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机关党建工作新路子,切实推动我县机关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是要加强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机关党务干部是机关党建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选好配强机关党组织的领导班子,把那些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党员干部选拔到党务工作岗位上来。要为机关党务工作者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把机关党务工作岗位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要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切实关心机关党务工作者,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机关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要加大机关党务干部的岗位交流,使党务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要搞好对党务干部的指导和管理,利用学习培训、外出考察、研究交流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机关党务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造就一支既懂业务又懂经济,且有丰富党务工作经验的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广大机关党务工作者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成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成为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努力争创一流工作业绩。

同志们,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和改进县直机关党的建设,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县直机关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为加快东向发展、实现率先崛起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四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党建党委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此高度重视,领导全党紧紧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着重从思想和作风、体制和机制、方式和方法、素质和本领等方面加强和改进,有力地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十六大以来,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按照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的能力的要求,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执政五十五年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素质和能力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必须引起全党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当前,国内外形势总体上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比较有利。全党要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五十五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

我们党是一个勇于追求真理、修正错误,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党。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党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成功经验,也有过失误的教训。坚持十六大提出的基本经验,认真总结和汲取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至关重要。

第一,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对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要通过改革开放不断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促进弘扬中华文明和借鉴国外文明相结合,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第三,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第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两个务必”,坚决惩治腐败,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五,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第六,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要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适应时代发展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持之以恒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各方面建设成效最终都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

这六条主要经验,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必须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继续丰富和完善。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全党要紧紧围绕上述任务,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四、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既是一个伟大创举,又是一个全新课题。要适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

(一)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动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科学确定到二W二W年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重大战略,抓紧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时全面分析经济形势,增强预见性,准确把握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适时提出和有效贯彻应对的方针政策,防止大起大落,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在指导方针、政策措施上注重加强薄弱环节,特别要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重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其他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重视扩大就业再就业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视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重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进。

(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处在攻坚阶段,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任务还很艰巨。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围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切实解决好关系经济体制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合理划分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权限和职责,做到权责一致,既维护中央的统一领导,又更好地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改革的关系,加强统筹协调,使各项改革互相促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注意把握好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和节奏,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四)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涉外经济方针政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注重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既立足于国内需求又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既充分用好内资又有效利用外资,既依靠和开发国内人力资源又借助和引进国外智力。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坚持引进先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提高自主开发能力,保护知识产权,增强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建立健全妥善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机制,善于运用国际通行规则发展和保护自己。

(五)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党领导经济工作,主要是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地方党委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确保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各项部署的贯彻落实。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方针政策、工作总体部署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经常性工作由政府及其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决策和管理。党委要支持政府依法充分履行职责,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加快转变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活动,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一)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支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国家的立法、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健全有关重大问题决策前协商的制度,真诚接受民主党派监督,巩固同党外人士的联盟。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全面做好党的宗教工作,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做好侨务工作。做好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其他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及一切热爱中华民族的人们的大团结。

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

(二)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提高司法队伍素质,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保障。以保证司法公正为目标,逐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法制保障。

(三)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询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和协调;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要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有组织地广泛联系专家学者,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支持系统。

(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各级党组织和干部都要自觉接受党员和人民群众监督。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加强和改进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依法实行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加强对各级纪律检查机关的领导,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全面实行对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支持和保证人大、政府专门机关、司法机关依法履行监督职能。支持和保证政协依照章程开展民主监督。加强社会监督,保障公民的检举权、控告权、申诉权。

(五)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发挥党委对同级人大、政府、政协等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这些组织中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委既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及时研究并统筹解决他们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又要通过这些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党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规范党政机构设置,完善党委常委会的组成结构,适当扩大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减少领导职数,切实解决分工重叠问题,撤并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围绕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整合行政资源,加强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研究,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他们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党要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着力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善于把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善于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大力营造理论创新的社会环境,反对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抵制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深入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充分反映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普及,抓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关心和爱护理论工作者,培养和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要重视培养中青年理论人才,鼓励他们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发挥思想库作用。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微观活力,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依法加强管理,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高国际影响力。抓好队伍建设,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为人民奉献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神文化产品。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抓紧制定文化发展纲要和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三)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引导新闻媒体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改进报刊、广播、电视的宣传,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

(四)努力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消除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问题,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既要统一思想又要尊重差异,既要解决思想问题又要解决实际问题。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发展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切实抓好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的教育网络,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生动具体地融入青少年成长的各个环节,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文化环境。

(五)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深化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教育和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干部群众识别和抵制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能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基层特别是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服务能力。

七、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一)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既要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既要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先富群体的发展活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二)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

(三)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和改进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

(四)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发挥司法机关惩治犯罪、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宣传教育,改进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凝聚和激励群众共同前进。

八、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党要领导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作出贡献,必须正确应对国际局势,妥善处理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一)坚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深刻认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内政和外交的紧密联系,科学把握世界的深刻变化及其特点,主动顺应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时代潮流,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善于从国际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方向,用好发展机遇,创造发展条件,掌握发展全局。重视学习和掌握国际经济、政治、法律、科技、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知识,重视研究国际形势的发展规律,增进对世界历史和现实情况的了解,增强判断国际形势的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

(二)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对外方针政策,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永远不称霸。坚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确定我们的立场和政策,伸张正义,支持公道,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恐怖主义。正确处理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的关系,主动参与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在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中发挥作用,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互利合作。加强和改进党的对外交往工作,加强民间外交,更好地为发展国家关系服务。坚持以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处理国际事务,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促进新安全观的树立,维护世界的多样性,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三)全面认识和把握国际因素对我国的影响,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全面分析和妥善应对来自外部环境的机遇和挑战,善于扬长避短,坚持平等互利、共赢共存,充分利用有利因素,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努力变挑战为机遇。加快熟悉和善于运用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积极参与有关国际事务和国际规则的磋商和制定,充分反映合理主张,坚决维护我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权益。妥善回应国际社会对我国情况的关注。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进一步推动形成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

(四)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安全。针对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的新情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完善国家安全战略,抓紧构建维护国家安全的科学、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有效防范和应对来自国际经济领域的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确保国防安全,是党执政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加强军队全面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坚持从严治军、依法治军,加强军事法制建设,提高军队正规化水平。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军的特点和规律,推进军队各项建设创新发展。加强武装警察部队全面建设,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加快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加强国防动员工作,坚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增强全党全民的国防意识,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面临的崭新课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党肩负的神圣使命。要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提高管治水平。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广泛团结香港、澳门各界人士,不断开创“一国两制”事业的新局面。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香港、澳门事务。贯彻“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切实做好台湾人民工作,努力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坚决反对和阻止外国干涉势力插手两岸事务,坚决粉碎一切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图谋,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九、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密联系治国理政的实践,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

(一)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全党的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水平。不断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围绕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大规模培训干部。建立和落实领导干部的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全面贯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任人唯贤、公道正派,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继续推行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全委会投票表决、党政领导干部辞职等制度。加大干部交流力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抓紧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完善职务和职级相结合的制度,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健全公务员制度。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适当扩大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严格控制选任制领导干部任期内的职务变动。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特别要培养选拔胜任重要岗位的年轻干部。注重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和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和考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

(三)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各级领导班子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顾全大局,增强团结,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保持协调高效运转,增强整体合力;要加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形成制度,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坚决反对和防止个人独断专行,反对好人主义、自由主义。优化领导班子素质结构,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配备。加强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选配和管理、监督。重视县(市)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减少地方党委副书记职数,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逐步加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之间的干部交流。优化人大、政协领导班子结构,逐步减少人大、政协领导职数。修订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制定党组工作条例。

(四)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使基层党组织都紧密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活动为载体,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机制。国有企业党组织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机关党组织要严格组织生活,加强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高校党组织要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着力做好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社区党组织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坚持标准,保证质量,重点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发展党员,同时做好在其他社会阶层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及时整顿软弱涣散、不起作用的党组织,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关心爱护党员和基层干部,特别要帮助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党员、下岗失业职工中的党员、生活困难的党员和老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五)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认真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建立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建立党的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建立代表提议的处理和回复机制。加强代表同选举单位党员的联系,听取和反映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党的各级全委会召开会议时,可根据议题事先征求同级党代会代表意见或邀请部分代表列席会议。扩大在市、县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范围。加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全党全国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保持高度一致。全党同志必须自觉坚持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的原则,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维护中央权威,严肃党的纪律,保证政令畅通。

(六)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思想教育,健全相关制度,提高执政效率,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决反对脱离群众、以权谋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坚决反对骄傲自满、铺张浪费。从中央做起,改革会议制度,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和简报,切实改进文风。严格规范和控制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基层、联系群众制度。领导干部搞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轻车简从。

(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各级党委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违法违纪案件为重点,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加强廉政法制建设,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保证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加强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表彰勤政廉政典型,督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执政兴国的历史重任,必须加强全党的团结,加强党同人民的团结,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全党同志一定要自觉维护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第五篇:对媒体的领导能力是党的重要执政能力党建党委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提高党对媒体的领导能力,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课题。

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新闻媒体肩负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弘扬主旋律的重任。我们必须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高度来提高对媒体的领导能力,牢牢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主导权。

提高对媒体的领导能力是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党展开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一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既靠坚强的政治领导、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备的制度和体制,又靠社会成员思想上的统一和稳定。通过对媒体的有力领导,引导和规范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整合社会思想,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既是现代社会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途径。

提高对媒体的领导能力是坚持新闻党性原则的必然要求。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的媒体都不是所谓的“第四权力”。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变、党管媒体的原则不能变、党管干部的原则不能变。

提高对媒体的领导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一个大国,不仅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且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这就使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现管理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又要靠正确的舆论引导。党通过媒体以正确的思想理论、行动纲领、价值观念影响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就能为亿万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提供坚实的共同思想基础,从而最大限度地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最大限度地统一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人们的意志和行动,形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合力。

主要内容

提高党对媒体的领导能力,既要坚持党对媒体的绝对领导,又要适应现代传媒的发展趋势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客观规律,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当前,主要是加强对媒体的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宣传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发展能力。

不断增强组织管理能力是提高党对媒体领导能力的基础工程。组织管理能力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组织质量,即各级各类新闻机构的领导权是否真正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人的手里;二是执行绩效,即媒体是否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阵地意识,坚持守土有责,把党的意志变为媒体的自觉行动。前者要求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挑选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的媒体领导干部;后者要求加强新闻纪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善于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善于团结人,把新闻从业人员特别是优秀人才凝聚到党组织周围。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努力,保证新闻媒体在组织上听从党的指挥,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政治上坚持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宣传口径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不断增强新闻宣传能力是提高党对媒体领导能力的重要途径。增强宣传能力就要提高主旋律的领唱能力。改革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各种思想和舆论相互交织是正常的,有时出现杂音、噪音也难以避免,但这决不意味着可以对错误的思想舆论听之任之。媒体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增强宣传能力就要提高媒体的宣传创新能力。媒体必须遵循新闻宣传规律,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用时代的眼光审视新闻宣传工作,用“三贴近”的原则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用改革发展的办法推进新闻宣传工作,努力探索既坚持正确方向、又适应时代要求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新路子,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宣传能力就要提高舆论导向能力。必须在政治上把好关、把好度,坚持政治家办报;必须在政策上把好关、把好度,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在宣传格调上把好关、把好度,做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雅俗共赏,喜闻乐见。

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力是提高党对媒体领导能力的重要保证。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在“四个不变”的前提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探索建立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领导管理体制。应从我国国情和意识形态工作特点出发,借鉴经济领域改革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有益做法,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应着眼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传媒集团。

几个关系

提高党对媒体的领导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关系,主要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关系。时代前进需要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强大的进步力量来推动。因此,必须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对消极落后的东西必须进行有力的批评和抵制。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舆论监督搞好了,对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大有益处。问题是,必须着眼大局,把好关、把好度。舆论监督要搞,批评报道要做,但要端正目的,权衡利弊,摆正位置,选择好时机,运用好形式,尤其要注意把内参与公开报道区别开来,坚持内外有别。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单位必须搞好经营,但决不能因此把新闻作为一般商品来对待,绝不可以搞“唯市场论”。要鼓励新闻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采写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新闻作品。不论是媒体的整体追求目标还是报道的内容结构,都必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的关系。对我国新闻工作来说,讲政治是总开关,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成果用制度、纪律巩固和坚持下来,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当然,做好新闻业务工作仅有政治热情是不够的,只有把旺盛的工作热情与尊重媒体运作规律、新闻采写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新闻作品才能既有深度力度又有艺术性,才能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不论是强化政治素质还是提高业务素质,落脚点都是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爱惜人才。应通过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培育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造就一批懂传媒、能驾驭市场的经营人才。

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既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又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呼声,把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实现新闻事业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是改进新闻宣传、增强宣传能力的客观要求。主流媒体应该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研究人民群众对社会生活的看法和态度,研究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经验表明,对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和基本情绪了解得越多,主流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越强。媒体必须坚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到“三符合”:符合党的总体部署、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符合客观实际;实现“三满意”:党和政府满意、实际工作者满意、广大人民群众满意。

对媒体的领导能力是党的重要执政能力

上一篇:贷款情况报告范文下一篇:电脑城的内幕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