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离退休空巢家庭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2024-04-23

市离退休空巢家庭问题的分析与思考(通用8篇)

篇1:市离退休空巢家庭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目前,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社会。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这几年来在老年人家庭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就是被许多学者称为的“空巢家庭”。所谓“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后,只剩下父母留守、独自生活的家庭。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

“空巢”家庭问题,它不仅仅是个别家庭问题,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问题。它关系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安定,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参数。因此研究“空巢”家庭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空巢家庭现状

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供的资料,最近10年来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之势。全国有65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中,空巢家庭户占22.83%,其中,单身老人户占11.46%,只有一对老夫妇户占11.38%。地区之间的差异悬殊。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户中空巢家庭户的比例,山东省最高,达到36.05%,其次是浙江省,达到35.12%,均超过1/3。上海(29.37%)、天津(28.20%)、江苏(27.48%)、黑龙江(27.21%)、辽宁(27.08%)、山西(27.00%)、河北(25.39%)及北京(25.00%)的比例也超过或达到1/4。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单身独居老人在老年人口中的比例,由1999年的3.8%上升到2004年的11%,即增加了两倍。另据有关部门对天津、杭州、**三城市60岁以上老人抽样调查表明:10.9%的老人生活在单身家庭里,29.1%的老人生活在夫妇二人家庭里,即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已占老人总数40%以上。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80%以上,这意味着大部分老年人家庭都成了‘空巢’”。

常州市城调队曾在市区范围内进行了抽样调查,对离退休“空巢”老人家庭生活现状进行分析,接受调查的1418户居民家庭中,共有250户属于纯离退休空巢家庭(家庭成员均为离退休及内退人员,仅1户家庭中有1位未曾工作过的高龄老人),在这些“空巢”家庭的454位成员中,共有城镇离退休职工441人,未到退休年龄提前办理内退手续的人员12人,分别占总数的97.1%和2.6%,其中男性占48.0%,女性占52.0%,调查表明,大多数“空巢”家庭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离退休人员晚年生活平安幸福,但也有一部分家庭晚年生活寂寞凄凉,需要引起社会的充分关注。

二、空巢家庭带来的困难与问题

1.经济供养保障问题。在空巢家庭中,有一部分老年人独居,其中不乏经济贫困者。接受调查的我市离退休家庭有3.3%的低收入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元以下,有8%的离退休家庭表示收入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需求。如果独生子女收入较高还能够照顾到家庭和老人,但大部分人都是职业一般,收入偏低,经济是一个限制。父母有养老金还能得到一些保障,如果没有退休金,光靠子女,就会给子女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2.医疗药费保障问题。空巢家庭中的家庭成员大多数年过花甲,体质和肌体免疫力相对较差,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70%-80%,各种慢性病的发生率以及受疾病感染的几率较高,看病就诊的消费支出明显多于一般家庭。调查数据显示,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均比城镇居民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多;其中扣除医保及单位报销部分,个人平均负担额占到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58.2%。家庭总消费支出的10%,对一些收入偏低的家庭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部分家庭由于医疗费太贵或经济原因,生病后没去医院诊治。

3.生活照料保障问题。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推行独生子女制,每个家庭基本上都是一个子女。“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形成以及社会流动的加速,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使得老年人期望子女照顾和子女想亲自照顾老人的想法已不太现实,给家庭赡养老人带来问题,也是赡养方式的问题。有调查显示:48%的中年人认为照顾老人有困难。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时间、精力不够,致使老年“空巢”家庭照料资源不足。

4.精神慰藉保障问题。我国历史上历来以子孙满堂的大家庭为荣。而尊老、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也是通过大家庭的居住方式来体现的。如今,子女离开家庭生活,空巢老人无法享受过去大家庭的天伦之乐,使他们从精神上失去寄托,产生孤独感。据全国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研讨会上公布的数据表明:在被调查的500位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认为自己经常或有时感到孤独的占21.4%,在1428名接受调查的60岁以上的老人中,绝大多数也因为不能与子女经常沟通而常感到孤独与寂寞,精神状态犹为堪忧。老年人为同子女团聚打官司事件虽并不多见,但是老人想从儿女处得到精神抚慰的心理需求却是普遍存在的。

三、解决空巢家庭的建议与思考

1.提高养老收入水平,增强空巢老年人经济支撑力。近年来我市离退休家庭总体收入水平逐年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也有一定比例的离退休家庭,由于退休时间较早、医疗支出较多,生活比较困难。因此,稳定并逐步提高空巢老人的收入水平,才能增强空巢家庭的经济支撑力。一是依靠劳动和民政等部门,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养老保险为主、最低生活保障为辅、特困补贴制度为补充的养老保障体系,实现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保证老年人正常的收入来源,二是履行子女赡养老人的义务,目前家庭养老在我国尚是主要形式,因此对不在一起生活的父母,子女有责任和义务提供经济上的赡养扶助,给予老人必要的经济支持。三是“以房养老”,建立老年人财产的合法转移途径,比如老人拥有的住房等不动产能够通过抵押、租借等方式转化为老年人可支配收入,拓宽老年人的收入来源。

2.提供健康医疗支持,提升空巢老年人生命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每况越下。据调查显示,老年人患病的主要病种为高血压,冠心病,关节炎,白内障等。而目前还有部分老年人无法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因此在遇到疾病时难以保证能得到较好的治疗。因此,一是要积极发展老年医疗保健事业,真正把医疗工作的重点转向预防为主,定期开展健康知识教育活动,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做到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并重。二是设立方便、快捷的社区医疗机构,建立社区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网和老年人健康状况监测卡片,设置家庭病床、为老年人提供送医送药、定期体检,医疗咨询等多种形式的上门服务。三是给予优惠政策,市财政应设立老年人医疗基金,降低或免除一部分空巢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提供医疗支持,提升空巢老年人生命质量。

3.建立完善服务功能,确保空巢老年人幸福安度晚年。城市老年人的生活空间主要在社区,对社区有较强的归宿感、认同感和依赖感。因此,一是探索居家养老方式。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国养老福利模式在新形势下的新探索,是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领域的新拓展。尤其对于空巢家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其形式主要有两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街道和社区责成人员负责为空巢家庭建立档案。社区服务根据空巢家庭的要求实行包干制或定期服务制。社区服务的内容可以是多样化的。二是要加快在社区普遍构建“生活照料服务网”,为居住在家中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生活照料、护理服务等服务。设立老人购物和服务中心,建立老年活动室,开办老年学校,开展老人法律援助、庇护服务等,在社区建立一些老年公寓,优先接纳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社区工作人员应定期看望、慰问空巢老年人,为他们解决困难。三是扩大志愿者队伍,开展结对帮困活动,对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给予特别帮助,从调查的情况看,社区更要帮助“老年人搞好邻里关系。俗话说:“邻居好,赛金宝”。老年人遇生活不便、头疼脑热或突发事件,邻居能在第一时间赶到,是社区照料不能完全替代的。四是鼓励空巢老年人与子女就近居住,使空巢老年人和子女能够“分而不离”。《老年法》第十条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解决老年人生活照料问题勿庸质疑,家庭成员负有主要责任。常州市建立的市民求助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急救、治安报警和日常生活服务等,深受老年人的欢迎。

4.高度重视精神赡养,提高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老年人精神慰藉问题不仅关系到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家庭和睦,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关系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对老年人精神慰藉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集中供养,建议尽量多建价廉物美的养老院,护理院,实行集中供养,消除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焦虑感和孤独感。同时在社区设立专业的老年人心理咨询场所和服务热线,普及老年人心理知识,及时排除老年人的心理压力;开展适应老年人参加的各种兴趣小组,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二是鼓励老年人再婚,排除再婚的社会和家庭干扰,使丧偶老年人得到配偶的照料和心理支持。三是引导老年人积极地看待空巢现象,把子女长大离巢看作自己抚养的成就,利用空巢的悠闲、清静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从而战胜“空巢综合症”带来的抑郁、孤寂和不安。

5.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维护空巢老年人合法权益。关心空巢老年人的工作不仅仅是政府或老龄工作部门的事情,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一是要不断强化宣传,把我国《老年法》和《条例》的有关规定落到实处,并在全社会加强尊老爱幼、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和帮助空巢老年人的良好氛围。二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做好空巢老年人养老保险、退休金、医疗保障、老年文化活动等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三是制定针对空巢困难老年人的特殊救助制度,把帮扶救助重点放在空巢老年人中的独居、高龄、女性、农村老年人等弱势群体上,人人为空巢老年人献爱心、送温暖,共同来扶助空巢困难老年人。

篇2:市离退休空巢家庭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市离退休空巢家庭问题的分析与思考2007-12-12 13:54:5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市离退休空巢家庭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市离退休空巢家庭问题的分析与思考(2)目前,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社会。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这几年来在老年人家庭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就是被许多学者称为的“空巢家庭”。所谓“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后,只剩下父母留守、独自生活的家庭。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

“空巢”家庭问题,它不仅仅是个别家庭问题,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问题。它关系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安定,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参数。因此研究“空巢”家庭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空巢家庭现状

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供的资料,最近10年来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之势。全国有65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中,空巢家庭户占,其中,单身老人户占,只有一对老夫妇户占。地区之间的差异悬殊。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户中空巢家庭户的比例,山东省最高,达到,其次是浙江省,达到,均超过1/3。上海()、天津()、江苏()、黑龙江()、辽宁()、山西()、河北()及北京()的比例也超过或达到1/4。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单身独居老人在老年人口中的比例,由1999年的上升到2004年的11,即增加了两倍。另据有关部门对天津、杭州、××三城市60岁以上老人抽样调查表明:的老人生活在单身家庭里,的老人生活在夫妇二人家庭里,即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已占老人总数40以上。

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80%以上,这意味着大部分老年人家庭都成了‘空巢’”。

常州市城调队曾在市区范围内进行了抽样调查,对离退休“空巢”老人家庭生活现状进行分析,接受调查的1418户居民家庭中,共有250户属于纯离退休空巢家庭(家庭成员均为离退休及内退人员,仅1户家庭中有1位未曾工作过的高龄老人),在这些“空巢”家庭的454位成员中,共有城镇离退休职工441人,未到退休年龄提前办理内退手续的人员12人,分别占总数的和,其中男性占,女性占,调查表明,大多数“空巢”家庭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离退休人员晚年生活平安幸福,但也有一部分家庭晚年生活寂寞凄凉,需要引起社会的充分关注。

二、空巢家庭带来的困难与问题

1.经济供养保障问题。在空巢家庭中,有一部分老年人独居,其中不乏经济贫困者。接受调查的我市离退休家庭有的低收入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元

以下,有8的离退休家庭表示收入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需求。如果独生子女收入较高还能够照顾到家庭和老人,但大部分人都是职业一般,收入偏低,经济是一个限制。父母有养老金还能得到一些保障,如果没有退休金,光靠子女,就会给子女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2.医疗药费保障问题。空巢家庭中的家庭成员大多数年过花甲,体质和肌体免疫力相对较差,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70%-80%,各种慢性病的发生率以及受疾病感染的几率较高,看病就诊的消费支出明显多于一般家庭。调查数据显示,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均比城镇居民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多;其中扣除医保及单位报销部分,个人平均负担额占到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家庭总消费支出的10,对一些收入偏低的家庭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部分家庭由于医疗费太贵或经济原因,生病后没去医院诊治。

3.生活照料保障问题。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我国的计

划生育国策推行独生子女制,每个家庭基本上都是一个子女。“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形成以及社会流动的加速,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使得老年人期望子女照顾和子女想亲自照顾老人的想法已不太现实,给家庭赡养老人带来问题,也是赡养方式的问题。有调查显示:48的中年人认为照顾老人有困难。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时间、精力不够,致使老年“空巢”家庭照料资源不足。

4.精神慰藉保障问题。我国历史上历来以子孙满堂的大家庭为荣。而尊老、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也是通过大家庭的居住方式来体现的。如今,子女离开家庭生活,空巢老人无法享受过去大家庭的天伦之乐,使他们从精神上失去寄托,产生孤独感。据全国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研讨会上公布的数据表明:在被调查的500位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认为自己经常或有时感到孤独的占,在1428名接受调查的60岁以上的老人中,绝大多数也因为不能与子女经常沟通而

常感到孤独与寂寞,精神状态犹为堪忧。老年人为同子女团聚打官司事件虽并不多见,但是老人想从儿女处得到精神抚慰的心理需求却是普遍存在的。

三、解决空巢家庭的建议与思考

1.提高养老收入水平,增强空巢老年人经济支撑力。近年来我市离退休家庭总体收入水平逐年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也有一定比例的离退休

篇3:市离退休空巢家庭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离退休干部,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地提高,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离退休老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这不仅仅是为了显示我党的优越性,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环节。对于离退休老干部的管理,不仅要提供相应的经济保障,最主要的是满足老干部自身发展的需求,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让老干部不会产生无用感。国家要注重老干部教育引导工作,全面落实党和国家政府的政策,使老年干部始终牢记自身的党员身份,保持自身的公仆身份。老年干部在退休之后,积极地参与党和国家对离退休老干部的教育,通过不断地学习,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加强自身品格的建设,保持自身的政治思想、政治行为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一致。要更加积极地发挥离退休干部的独特优势,坚持开展以“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

一、离退休干部管理的重要性

离退休干部是我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重要的财富。很多离退休老干部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见证过新中国从成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苦历程。离退休老干部是新中国从出生到成长的见证者,他们本身就是一部活历史教材。并在不断地发展的社会中,积极地适应社会,他们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及勤俭节约等,都是中国传统美德,对后辈有着重要的教化功能,因此,要加强退休老干部的管理工作。

离退休老干部的管理是党和国家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国家对离退休老干部采取积极的政策以及优惠待遇,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为我国奉献人员的尊重,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同时,离退休老干部管理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离退休老干部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为我国创造了大量的经济物质财富。同时,对离退休老干部的管理体现了我国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这也是我国精神道德财富。

离退休老干部的管理,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如何对待老人、管理老人是社会发展的必要环节。对离退休老人的有效管理,既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体现了让我国社会的进步。

二、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一)离退休干部管理存在的问题。1.待遇不平衡。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重,我国养老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国家养老金政策不完善,导致我国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年人口养老金差异大。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国家机构的退休老干部因为部门的不同,待遇差异较大。除此之外,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影响,不同地区的退休干部养老金不同,主要表现为发达地区待遇好,贫困地区待遇差。2.管理服务不科学。管理服务不科学主要表现在身体方面、精神方面以及服务管理质量方面都比较落后。身体健康是服务管理最基本的工作,服务管理人员由于专业服务水平有限,不能科学的、有效地帮助老年干部照顾好身体。在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不能科学地组织活动,对于身体状况比较好的干部,管理人员组织的集体活动太少,不能满足他们需求。对于身体比较弱,年龄比较老的干部,管理人员组织的活动时间过长,精力耗费大,没有考虑到其身体状况。由于离退休干部年龄都在6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就会像孩子一样,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因此,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除了关心老人的正常生活,也要关心他们的心理状况。但是,目前我国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定期给予老年干部心理辅导,这就导致很多孤寡老干部不容易产生归属感。此外,服务管理的质量较低。管理人员在对老人管理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很多干部在退休之后,身体、精神都特别好,他们想继续工作体现他们的价值。但是,管理人员无法满足老干部继续发展的需求,导致老干部精神萎靡,对自己的价值感产生怀疑。3.思想政治工作不深入。在老干部离退休之后,由于远离从前的岗位,加上身体条件的限制,使他们无法参加集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将导致很多老年干部在离退休多年之后,思想落伍,政治觉悟降低。要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树立纪律意识,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日常生活中,离退休老干部要严格用党章党规党纪规范自身的言行。在是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国家要科学地管理离退休老干部,进一步提高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水平,创新管理的方法,加强离退休干部活动阵地、学习阵地建设,完善离退休干部困难帮扶机制。同时,注意发挥家庭在养老中的基础性作用,教育引导其家庭成员积极地履行义务,关爱离退休老干部。此外,也有很多干部离开集体之后,集体意识变差,过分强调自身利益,没有集体意识、全局意识。针对个人的住房以及薪资待遇,很多老干部不满足,他们不断地上访,这将严重干扰着国家日常的工作秩序。

(二)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的对策。1.加强服务意识。服务意识要求管理人员要从身体上,精神上关爱老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员不仅要照顾老干部的日常生活,还要给予老人精神上的慰藉。对于年老多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管理人员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服务精神,仔细照顾老人的身体,同时,要积极引导老人乐观地生活,管理人员在服务期间,强化与老干部之间的情感联系,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对于有能力和精力可以继续服务的老人,养老院可以提供一定的工作机会,这不仅减轻了养老院工作人员的负担,也有利于培养老干部的自身发展需求。2.科学管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更新管理方式,满足老干部对于新知识、新事物的需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组织读书会,建立图书阅览室,并组织老干部参加知识讲座,满足老干部对知识的需求。同时,管理人员也要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参加管理能力的培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与素质。同时,由于管理群体的特殊性,要求管理人员不断地学习心理知识,提高心理疏导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离退休老干部的管理是我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在离退休老干部管理的过程中,要有服务意识,科学的管理,注重老人物质上的需求,也要关注老人精神上的需求。同时,对离退休老人的管理也应增强他们的思想政治的教育,提高其政治意识和保密意识。更加注重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关心其精神生活、照顾其日常生活,尊重老干部的价值。更加注重加强对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进行具体的部署工作,保证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于学慧.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问题与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2(27):256-257.

[2]李晓慧.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问题及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3(15):83.

篇4:市离退休空巢家庭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失独家庭;养老;对策

目前我国失独家庭数量逐年递增,这些失独家家庭大部分存在物质缺乏、生活无人照料、精神慰藉缺失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将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此需要我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失独家庭的帮助,确保失独家庭“老有所依,老有所依”。

一、现状和特点

目前,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新安路辖区共有居民约4200户13000人,涉及“失独”家庭10户19人;其中,60周岁以上“失独”家庭成员有5户10人, 49周岁至60周岁“失独”家庭成员2户3人,49周岁以下“失独”家庭成员3户6人 。现将“失独”家庭成员按不同年龄阶段进行分类,并说明共同存在的特点:(1)“失独”家庭成员年龄在50-60岁之间的,已无生育能力,他们无法接受子女意外死亡的这个实事,长期生活在丧子之痛的阴影下,内心逐渐变得脆弱和敏感,选择自我封闭,拒绝与社会接触。(2)“失独”家庭成员年龄在45-50岁之间的,女人处在生育能力边缘期,他们承受着丧子之痛和来自各方的心理压力下,面临选择再生育,若夫妻双方性格开朗、善于与他人交流的,随着时间的消磨和在外界朋友和亲人们的帮助下,相对容易抚平丧子之疼而进入再生育状态,融入常态化生活;若夫妻间相互抱怨,心理难以跨越伤痛这条鸿沟,容易激化家庭矛盾,甚至导致家庭破裂。(3)45岁以下的失独夫妻,在家人、朋友、同事的疏导和帮助下,容易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进入再生育期。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精神创伤极大。失独家庭的精神创伤主要来源于内在创伤。在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后,处于绝望而无奈的活着,心灵的空虚和自我价值感的丧失,生活在单元楼里的失独老人,与外界接触减少,渐渐地心理变得脆弱和敏感,容易陷入精神抑郁,甚至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2)家庭养老问题。当下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已经在部分“失独”家庭中无法成为现实,特别是失独家庭的孤寡老人,身患疾病时,就医和生活无法常态化进行,目前没有专设失独家庭养老制度,没有关爱失独家庭的社会组织,也没有针对失独家庭的专门养老服务机构,无法解决这些家庭养老的根本问题。(3)就医存在难题。“失独”家庭的就医是他们面临的最现实问题。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老年病的发病率随之偏高,加之他们双方均处于老年阶段,精力上承担不起照顾病人和生活料理的重担,有时会面临无人办理正常住院手续和手术时无直系家属签字等问题。其次,还面临着经济困难问题,特别是农村和企业效益不景气的失独家庭,虽在医疗保险的支撑下,自付部分的支出让原本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4)经济收入偏低。“失独”家庭普遍处于精神低潮期,无心工作,导致收入偏低而陷于经济困境状态。还有部分失独家庭成员退休早,工资低,只能维持日常生活;甚至有些家庭无稳定的经济收入,只靠低保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政府救助来维持基本的生活。

三、意见和建议

(1)及时给予精神慰藉。“失独”家庭成员因承受着失去孩子的沉重打击而日渐消沉,不愿与他人接触,另外界对他们存在误解,为帮助失独家庭走出心理阴影,提高继续生活的能力和信心,建议在社区设立心理咨询服务站、开辟失独家庭网站专栏、建立失独者QQ群等,使失独家庭随时得到一对一的疏导,开通倾吐内心痛苦绿色通道;建立健全“一对一”干部联系制度,定期进行电话回访、联系沟通,正确引导和鼓励失独家庭参加社会活动;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失独”家庭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开展经常性的健康咨询、精神慰藉活动。对于有生育能力且有生育意愿的失独家庭,鼓励再生育,免费提供“再生育”服务。对失去生育能力,愿意收养子女的失独家庭,相关部门主动提供有关收养信息,帮助办理相关收养手续。对于单亲失独家庭,鼓励和帮助他们重组家庭。(2)建立爱心养老家园。建立失独群体组织,成为失独家庭的温暖大家庭,因他们经历相仿,能够敞开心灵,相互帮忙,相互取暖。其次很多失独老人由于情感方面的受伤,并不愿意入住现有的养老机构,希望有专业性的失独家庭养老院,让他们生活在一起,彼此心里才会消除芥蒂,因此建议建立一个专属于失独者的养老院,这样既能解决监护人签字问题,又能减少因其他老人子女探望时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压力。(3)实施多元化养老服务。针对失独家庭实际需求,实施不同的养老服务模式。对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家庭有能力养老的,由政府给予特扶救助和精神关怀下,实行居家服务养老。对生活能自理而无稳定收入的老人,有家属、近亲属或爱心人护理的,除继续享受计生特扶金外,建议进一步完善关爱失独家庭的相关政策,根据失独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年龄划分调整帮扶项目,提高养老护理标准,社区建立生日健康档案,实施医疗志愿者定期上门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无近亲属护理的失独老人,实行集中居住养老,本人享受的一切特扶金和养老金全部划拨到养老机构抵顶养老费用。(4)发挥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的共同作用。建议积极动员社会、企业、热心人士参与到关爱失独家庭活动中来,社区建立亲情家园服务队,帮助失独家庭解决吃、穿、住、葬等问题;建立各地失独家庭服务志愿者群,面向社会定期开展政策宣传、信息咨询和心灵交流等活动,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失独家庭,营造人人尊重、关爱失独家庭的社会氛围;同时,建立义工服务队伍,根据失独老人需求,定期为他们打扫卫生,帮助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给行动不便的失独老人按时送饭送菜,陪同老人就医等服务。发展医疗服务志愿者,为失独老人提供上门看病服务,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进行随访。(5)推行特殊医疗救治卡。失独老人特别是失独孤寡老人在治疗、手术、急救时,医院按照患者知情同意权的规定,在实施任何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履行书面签字手续后,方能进行;目前失独孤寡老人面临着无法履行签字程序的难题,导致医护人员在救治过程中无法及时得到家属和本人的知情同意,同时出现无法及时了解和完善病历记录,而影响治疗和急救工作。建议有关部门负责征求失独孤寡老人的意见,并取得同意和授权后,统一制作和发放特殊医疗救治卡,来替代急救时的签字,便于医生实施急救和治疗用药,完善相关病案要求。(6)設立失独老人医疗专项保险金。目前失独家庭成员因病住院时,虽然享受着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农合医疗保险的住院报销待遇,但报销后个人承担的部分医疗费用和门诊长期治疗的医疗费用,累积经额会导致失独家庭陷入经济困境;建议设立失独老人医疗专项保险金,提高医疗保险待遇,减轻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王若霏.失独家庭现状及养老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年21期

篇5:市离退休空巢家庭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济发展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显得尤为关键。本文拟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和研究,期望能对四个××市建设作点贡献,谨供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参阅。

一、××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今天的改革开放,民营经济的发展起起落落,而最终,民营经济超越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夹缝并脱颖而出。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市民营经济已逐步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成分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势头。

(一)民营经济迅速成长,对GDP的贡献率不断增大。首先从增速看,据测算,2004年我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73.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00年增长75.3%,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5.1,比同期GDP年均增速快了近5个百分点;其次从总量看,2004年我市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52.9%,较2000年提高了8.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9.5个百分点,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第三从结构看,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第二、三产业,其所占比重分别为67.3和48.9,比2000年分别提高了4.7和2.6个百分点;第四从个体经营户数看,据我市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单位清查情况初步统计,2004年全市共有个体经营户129978户,较2000年增加42858户,年均增长10.5;第五从税收情况看,2004年全市民营经济实交税金5.57亿元,同比增长25.6%。

(二)民营工业蓬勃发展,企业实力有所增强。2004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总户数达3302家,其中民营规模工业企业为228家,比上年增加了88家,民营规模工业企业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数的近60;全市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有14家,其中民营企业占了8家;2004年,全市民营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1.8亿元,同比增长23.4,比同期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了10.8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1.6;其中民营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倍,占整个规模工业增加值的32.4。涌现了一批如熙可罐头食品、××市罐头食品、湖南科力电机、双牌电解铝等产值上亿元的明星企业。

(三)经营领域逐步拓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总量和速度上,其行业覆盖面也越来越广。民营企业除了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以外,还延伸到旅游、学校、医院、养老院及中介代理等各个领域,一些新兴行业也成了民营经济纷纷进军的热门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民营经济的行业覆盖率达95以上。经营领域的较快拓展,使得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具体表现在:一是加工工业快速发展。全市农林产品加工企业比上年增加100多家,规模以上农林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61家,增加26家。全市有9家企业相继评为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全市重点扶持的2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产值6.6亿元,同比增长29.4,实交税金2000万元,同比增长22。二是生物制药业迅速壮大。全市生物制药业已发展到2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家,年产值可达6亿多元,成为全市工业的新支柱。百草药业、恒伟药业、时代阳光、八方制药等4家企业已通过GMP认证,已全面投入正式生产。三是小水电产业蓬勃发展。全市民营小水电站已达143座,总装机6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5亿度,销售收入可达8亿元。

(四)发展环境有所改善,园区经济日益壮大。近年来,全市各级狠抓民营经济的思路较为明确,力度有所加大,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据对冷水滩、祁阳、蓝山等7县区共47家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汇总显示,民营企业主对当前我市经济发展环境感到满意的接近60。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对我市工业园区建设起到了较好地推动作用。2004年,全市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8个工业园区,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亿元,引进落户企业126家,其中规模企业5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4.98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5亿元。

篇6:市离退休空巢家庭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及对策建议思考

企业的离退休职工管理既是企业管理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赋予企业的使命,为进一步加强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本文主要阐述了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的现状,并分别从生活保障、文化建设和价值实现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的管理重点,同时合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企业的离退休职工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奋斗一生,企业应充分认可离退休职工的价值和地位,将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对离退休职工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不但在生活保障上给予关心,同时在离退休职工社会文化活动以及实现其自我价值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发挥企业的社会化职能。随着企业离退休职工的日益增加以及社会发展的日益加快,企业对于离退休职工的管理难度也逐步增大,企业应与时俱进,抓准离退休职工的管理难点,并采取有效措施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以保证离退休职工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一、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及社会对于离退休职工等老年人的关爱也不断加大,企业对于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也在日趋完善,但目前,仍有很多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在管理方式方法上比较单一,在离退休职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面让比较落后。

(一)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很多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把工作重心全部都放在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上面,忽略了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也有部分企业认为,离退休职工已经离开企业,对企业的发展进步没有任何作用,同时离退休职工离开企业后自然由社会管理和服务,企业再不需要进行管理,同时对离退休职工的管理还需要花费企业的精力和财力,增加企业负担。或者有的企业只是把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当做一种政治任务,而非主观意识上愿意用心去管,企业不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和机构,导致对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形成实际的管理效果。

(二)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管理的方式方法单一

企业对于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且相对细致复杂的系统工作,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企业需要适时掌握离退休职工的各种信息,并按照不同职工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帮助。目前的很多企业在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上的方式方法过于单一,很多时候只限于对离退休职工的生活情况大致了解,对于个别困难的离退休职工在春节等重大节日进行简单的慰问等,对于离退休职工的思想状况、身体状况以及离退休职工的各种物质文化需求等方面都不予关注,对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相对比较笼统和粗放,离退休职工也很难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爱和关心。

(三)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的信息化管理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已步入信息化时代,很多企业对于职工的管理也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使企业的管理更加全面和完善。然而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的信息化管理方面却相对滞后,离退休职工的人事档案都还是纸质档案,而且存在档案缺失的情况。一方面加大了档案保管和档案查询的难度,另一方面也难以实现档案的更新和社会对接,这给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以及在离退休职工全面实行社会化管理工作的进展方面都造成较大的阻碍。

二、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管理重点

使离退休职工能够身心健康的生活并进一步实现其社会价值是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管理的根本目的,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不但要重点关注离退休职工的生活各项保障,同时需要在离退休职工的文化需求和价值突破等方面给以引导和帮助。

(一)离退休职工的生活保障

离退休职工的各项生活保障是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企业应加强对离退休职工的重视程度,以尊重和服务的理念真心实意为企业的离退休职工做好各项生活保障工作。离退休职工的年龄相对较大,身体状况也相对较差,这就需要企业切实从离退休职工的生活保障方面入手,及时掌握离退休职工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生活水平以及医疗费用报销等相关信息,并结合实际状况对不同人员采取不同的办法为离退休职工提供各种便利和帮助,比如协助离退休职工办理相关手续、企业自身同时协调政府部门对存在困难的离退休职工给予救济等,在离退休职工得到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的有效管理,使其生活质量能够进一步提高。

(二)离退休职工的文化建设

离退休职工的文化建设是其能够快乐生活的重要支撑,工作是人获得生活乐趣的重要途径,而离退休职工在离开工作岗位后,以往在工作中可以获得的乐趣也就难以满足,这就需要企业必须重点关注离退休职工的文化建设,使其能够在社会中幸福美满的生活,在离退休职工文化建设方面担负起组织、协助和引导的职责,不断加强与相关社会职能部门和相关组织的协调,加大企业对离退休职工文娱活动的组织力度,同时积极引导离退休职工参与各项文娱活动,从而丰富离退休职工的业余生活,使其保持良好的思想心态在社会中快乐的生活。另外,现代网络技术的日益发达,电信诈骗技术也无孔不入,很多离退休职工因为对于网络技术的了解不多,导致很多离退休职工卷入到电信诈骗中并深受其害,企业应应加大此方面的宣传和引导,加强对离退休职工的文化建设,使离退休职工能够树立正确的防风险意识,既保证离退休职工的经济不受损失,也使离退休人员的精神世界得到满足。

(三)离退休职工的价值实现

离退休职工经过在企业几十年的工作,对企业的历史、环境、生产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关键技术等方面的了解都极为透彻,对于企业而言,离退休职工是企业的一块瑰宝,是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一种无形资产,需要企业在离退休职工的管理中进行挖掘。另外,离退休职工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在很多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对社会中的各种问题都能够从容应对和解决。企业在离退休职工的管理上需要加强沟通,积极引导,不定时的组织离退休职工返回企业进行参观,并在企业规划以及具体的技术、管理等方面向离退休职工进行咨询。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离退休职工的具体状况,推荐离退休职工在社会各组织、各企业中继续发挥余热,鼓励离退休职工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使离退休职工更多的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建设工作中来,离退休职工在参与的过程中,既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使离退休职工的个人价值得以进一步实现。

三、离退休职工管理的解决措施

离退休职工因其年龄较大、身体状况下降,居住较为分散,信息掌控相对较差等客观因素,使企业对于离退休职工的管理较为复杂,这就需要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企业的离退休职工管理水平,使离退休职工的管理更加完善。

(一)做好离退休职工信息的动态化管理

企业离退休职工在企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企业的离退休职工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且离退休职工的各种信息也时刻发生着变化,这就需要企业做好离退休职工信息的动态化管理工作,以保证离退休职工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于企业对于离退休职工能够更加准确的给予帮助和支持。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进行离退休职工的信息登记工作。因为时间跨度较大,加上很多企业不重视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使得企业的离退休职工档案存在不正确或不完善的情况,企业需要及时进行信息补充和核对,对离退休职工的年龄、工齡、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具体住址、联系方式等等进一步完善,同时需要注意与离退休职工的沟通方式和沟通办法,要从真心帮助离退休职工的心理出发,耐心真诚的去沟通,另外也需要管理人员积极对接社区、社保局等单位,同时加大企业自身对离退休职工档案的清查力度,使企业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每一位离退休职工的适时状况,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离退休职工给予帮助和支持。

(二)加大对离退休职工的关注力度和范围

企业对于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应更多的立足于对其的关心和帮助。这就需要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关爱老人的思想,加大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的关注力度,同时需要企业不断转变管理理念,结合社会实际和现代生活元素多元化的开展各项离退休职工活动,提高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的社会服务职能。加大关注力度就意味着企业需要对离退休管理工作给以足够的重视,在企业精力及财力等各方面都给予支持。这既是对离退休职工所做贡献的认可和尊重,也是关爱老人展示企业社会担当的具体表现。对于企业离退休职工的关注,不仅要在生活保障上进行关心问候,更应该做好各项政策宣传和解读、帮助离退休职工解决各种生活难题、组织引导离退休职工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为离退休职工提供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搭建离退休职工进一步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

(三)加快推进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种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和政府对离退休职工的关注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并在离退休职工管理上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为使企业离退休职工能够得到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服务,企业必须加快推进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工作,以保证离退休职工能够及时得到社会的各种专项服务。这就需要企业加大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力度,努力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尽快完善离退休职工的人事档案,并积极对接社区、街道等政府部门和社保经办机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等社会组织,并对离退休职工做好相关的政策解释工作,积极协助离退休职工办理相关手续,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及时完成离退休职工的管理职能移交,使离退休职工能够得到更好的社会保障,提高离退休职工的晚年生活质量,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进步发展。

四、结语

篇7:市离退休空巢家庭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企业职工的离退休属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必然现象,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受到企业离退休保障机制的影响,企业职工的离退休社会化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鉴于此,文章主要对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对策进行详细探讨,如以企业职工的离退休为主要分析点,探讨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中思想认识不到位、合法权益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对企业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来说,建立系统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保障职工的老年生活不会因为企业改制或关停并转而受到损害,为离退休职工规避风险。同时,实现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可以提高离退休职工的生活质量,为企业减轻负担,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为此,对企业离退休的职工来说,进行社会化的管理可以实现社会化管理工作的双赢,防止离退休人员的上访及激烈性群体事件。

一、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的离退休职工在长期工作中做出了显著的工作成绩,用自己的力量为企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离退休职工创造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更是为实现中国梦而添砖加瓦。积极做好离退休职工的管理服务工作除了可以帮助企业探索社会化的服务方式,还有利于支持企业经营与发展,促进离退休职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除此之外,对离退休职工实行社会化管理是推进企业改革和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的重要条件,能够保障社会的管理水平。以上都充分说明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现阶段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与社会接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最新的离退休职工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离退休职工正在以每年几十万的数量在增长,但在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上还存在社会服务管理跟不上的基本问题。一般来说,企业的职工退休后都会转为社会管理,但根据发展现状来说,企业的离退休职工难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管理机制与现实情况相脱离的问题。在这其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职工的养老金和以职工医疗费用的拖欠现象,长期的历史拖欠导致养老基金出现数十亿元的赤字。另一方面是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严重化,解决大数量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企业社会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鉴于此,建立企业与社会接轨机制,完善、细化管理机制是大势所趋,也是实现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企业在退休职工离退休社会化管理中思想意识不到位

在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工作中,企业简单地把企业职工的离退休当作负担推给社会,殊不知离退休职工从企业进入社会化管理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在社会化的管理工作方面存在长期性与艰巨性,不是简单地将离退休职工归还给社会管理。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一些企业对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存在错误的认识,在职工离退休之后就对职工不管不问,甚至存在一些企业认为企业的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工作就是暂时性的政治化运动,随便设立部门就可以对其进行管理,不需要做出相应的制度化管理。殊不知正是由于大部分企业错误的思想意识才导致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难以顺利开展。

(三)离退休职工本身思想工作没有做到位

在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工作中,虽然国家和企业负有一定的责任,但离退休职工自身的思想认识也是十分重要的。對企业的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工作来说,这是改革随着社会进步的一种新思路,在这期间许多的离退休职工由于对社会化管理存在认识不足,一时之间难以接受,从而产生了消极的思想。与此同时,企业由于在给离退休职工办理离退休接管工作时,缺乏对离退休职工的积极引导和说服性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双方的矛盾,使得双方在社会化管理工作中难以形成共识。从某种角度上说,企业在离退休职工的思想工作上存在教育缺失,这是导致企业离退休职工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四)忽视企业离退休职工文体活动开展

企业离退休职工的文体活动对职工的社会化管理来说具有一定的意义。在社会化管理过程中,部分企业认为离退休职工退休后就归为社会管理了,因此也就不需要举办老年人文体活动。目前,虽然部分企业也在开展老年人文体活动,但多数居于形式主义,只是应付了事。整场活动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一些退休职工失去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使得企业的文体活动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意义。

(五)离退休职工合法权益保障制度不健全

企业的职工的离退休问题之所以不断涌现,主要是由于企业离退休职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当前,虽然已经有初步的企业离退休职工保障制度,但由于部分企业及街道办事处对职工的合法权益的重视力度不够,导致部分离退休职工求援困难,存在合法权益难以保障的基本问题。

三、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的对策

企业要想搞好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坚持面向社会,扎根社会与家庭之间形成合力,以此形成对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的合力。具体来说,在企业的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社会形成广泛的共识。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化的工程,牵涉的范围广,如果仅靠单个企业或者部门对离退休职工进行社会化的管理工作,难以将社会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好。鉴于此,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应该对其进行全局性把控,分步骤实施,确保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工作可以做到持续化管理。与此同时,应强化社会群体的老龄化意识、养老意识及相关的法律意识,加大力度宣传社会化管理工作的意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其次,建立健全离退休职工的退休保障机制。只有社会保障机制的健全合理,才能确保社会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为此,需要建立相应的离退休职工管理机构,形成离退休职工管理系统。同时,聘请身体健康、热心的工作人员或者专业的职业顾问,确保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承担起组织离退休职工举办文体活动的职责,再次,逐步完善社会与企业接轨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完善企业与社会的管理制度,才能规范管理过程,促进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社会化管理有章可循。通过完善的制度与多种措施相结合,增强企业管理的透明度,确保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工作顺利实施。此外,还可以建立政府救助机制,社会帮困制度,借助社会的力量,发挥老年集体自身的力量,引导其开展自助解决问题。

最后,切实加强离退休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健全离退休职工的学习制度,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大力开展老年人文化活动阵地,广泛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有效保障社会稳定与企业的改革发展。

四、结语

篇8:市离退休空巢家庭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一、在现阶段离退休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管理和服务不够深入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老年人本身比较特殊, 在离退休干部中, 很多老干部存在体弱、行动不便等情况, 而且在集体活动方面, 由于住处比较分散, 难以保证正常参加老干部的集体活动, 另外, 在一些思想观念落伍, 组织观念不强的老干部中, 参加集体组织活动的态度不够积极, 而且过分顾忌自己的个人利益, 没有形成良好地全局意识, 总是对于党和组织提出各种要求, 经常针对组队对老干部的政策提出要求, 向党组织提出各种政策和规定, 例如针对个人的住房待遇及工资待遇, 总是不断向组织要求或上访, 严重影响了组织的日常工作秩序, 此类离退休老干部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十分淡薄, 离退休老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不到位, 而且缺乏严重的针对性, 亟待解决。

(2) 离退休老干部的管理和服务方法上缺乏创新

首先, 离退休老干部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组成, 其本身在精神上更需要关心和爱护, 所以一切针对离退休老干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必须围绕细致、周到、服务等理念不断创新服务, 在提高服务质量、以服务促进管理上加大力度, 然而, 现阶段的老干部管理和服务工作中, 由于组织和单位的领导普遍年轻化, 与离退休老干部在年龄上差距较大, 往往相差一、两代人, 而且相互之间不熟悉, 没有在一起共事, 相互之间接触又很少, 没有感情的交流和沟通, 导致出现只注重待遇, 而对于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却不到位。

另外, 老年人作为一个不断高龄和发病的群体, 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痴呆、难以自理等老干部会越来越多, 他们需要的关爱会越来越强, 对组织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强, 他们不断地向组织强烈要求亲情般的关爱, 因此, 在此方面, 单位组织在离退休老干部的服务方法上, 必须要针对离退休老干部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 在服务方法上提高服务的质量, 加大对他们的关爱。在实际情况的工作和活动中, 经常出现年龄较高的老干部, 由于自身的体质原因无法进行活动, 而年纪较轻的老干部却在活动中没有尽兴, 导致针对老干部的服务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而且, 从事离退休老干部服务与管理工作的人员, 在文化和素质上往往参差不齐, 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学习, 存在无法适应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发展和具体任务。

二、加强离退休老干部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具体对策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 单位组织的实际工作情况也在不断变化, 而新形势下, 要不断加强离退休老干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加强服务质量, 创新服务方式, 具体对策如下:

(1) 不断强化对老干部的关爱认识, 创造敬老爱老的工作氛围

首先, 伴随着经济发展模式和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推进, 在离退休老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中, 也要树立正确的服务发展观念, 针对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 时刻关注社会变化, 不断研究新的社会情况, 解决新的社会问题, 不断学习进步, 运用新的服务知识和管理方法, 更新自身的服务理念和思维方式, 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服务水平, 培养自身的服务素养和思维观念, 创造性地做好离退休老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

另外, 要注重服务管理工作的全局观念, 这不仅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发展, 而且老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 要以服务企业和组织为根本出发点, 用全局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指导进行离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 在管理服务离退休老干部的同时, 也维护了全局, 服务了全局, 而且, 要把离退休老干部工作也看出是企业全局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集团公司的各阶段问题和中心问题, 全面认真地落实, 定好工作方案, 做好工作决策, 积极推进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 做到真正服务于企业发展的全局。

此外, 还要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 不仅包括老干部日常生活上的关爱和帮助, 而且要注重政治工作上对老干部积极的关心爱护, 在精神上给予慰藉, 在新形势下, 针对“双高期”的老干部, 更要加倍关爱, 给予生活上的帮助, 以服务为基本的管理核心, 建立老干部之间感情的强化, 使其时刻感觉到单位组织没有忘记他们, 如此一来, 不仅有效地关爱了老干部群体, 而且, 也减轻了集团公司领导的精神负担, 推动了企业的整体发展。

(2) 联系老干部的实际情况,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

首先,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离退休老干部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奠基人, 是国家发展的贡献者和财富, 虽然已经离开了工作的岗位, 但是他们的意义还在, 他们也同样需要进一步地参加学习和教育, 因此, 我们要重视新形势下对于离退休干部的教育, 不断使其开阔眼界, 也要做到与时俱进, 对国外重大形势和决策有深入的了解, 关心组织和单位的改革和发展。

另外, 根据企业的政策做好离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作为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十分强的工作, 离退休干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要把知晓政策落实, 耐心地做好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积极贯彻落实组织的政策, 维护离退休老干部的核心利益。而且, 及时将国家的政策方针和发展路线传达给离退休干部, 坚持定期通报企业的工作情况, 以及积极参加有关企业决策的会议和制度, 对相关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此外, 针对离退休干部的实际问题, 积极开展服务工作, 对老干部关心的住房、养老及医疗等问题积极解决, 认真落实。

还有, 在加强老干部管理和服务工作中, 要保持离退休群体的稳定性, 及时掌握离退休干部的动态, 第一时间解决老干部的不稳定情况, 建立完善的单位成员联系制度, 加强老干部之间的思想信息和社会信息的沟通、收集、交换, 增强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有效。

最后, 开展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 要不定期组织先进企业的考察活动, 让离退休的老干部们亲身感受新形势下的发展状况和巨大发展变化, 从而加强他们对现行企业发展和我党政策实施的必要理解。而且, 对于一些高龄的老干部要上门探访, 开展思想交流, 解决其实际问题。

(3) 积极创新离退休干部的服务方式和方法

首先, 要积极创新离退休干部的教育和学习方法, 由于离退休干部的身体和实际情况差异较大, 无法做到集中教育和学习, 为了有效适应这种情况, 要改进传统的教育方式, 在教育的时间上要掌握好长度, 以简短为主, 学习内容上, 也有合理安排, 充分考虑离退休干部的承受能力, 循序渐进地增加知识量, 并且, 针对老同志的具体情况, 因材施教, 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干部采取上门开展学习及送书和电话交流等方式, 积极沟通, 在教育的过程中, 要注重谈心式的交流, 积极掌握每一位老干部的身体状态和思想活动。

其次, 在离退休老干部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上也要积极创新。改变传统的节假日上门探访形式, 采用经常性地探访。改变以往的领导分管服务形式, 采用逐一共同探访服务形式, 主动询问老干部的实际需求和切身服务, 从经常性的沟通中, 真正了解到老干部的实际需要, 建立离退休人员与在职领导之间的沟通渠道, 确保及时地为离退休老干部提供精神上的服务。

最后, 在活动形式上也要有所创新, 针对离退休人员的实际情况出发, 组织集中活动和社区活动, 以老干部的兴趣为主, 例如组织书画、读书、下棋, 以及一些活动量较小的球类运动, 增加生活情趣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以活动的形式调整老干部的心态, 保证老年人价值观及人生观的正确发展。

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 完善组织单位离退休干部的相关制度, 不仅是长期以来我党积极倡导的党政工作, 而且, 离退休人员作为企业人员的重要组成, 加强离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 提高服务质量, 积极创新老干部服务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加强对老干部的关爱的沟通, 更是新形势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徐文龙.试论加强老干部管理队伍的自身建设[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9, (06) .[1]徐文龙.试论加强老干部管理队伍的自身建设[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9, (06) .

[2]尹栋年.提高认识.积极探索.努力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J].北京高等教育, 2006, (02) .[2]尹栋年.提高认识.积极探索.努力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J].北京高等教育, 2006, (02) .

[3]杨绍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老干部工作[J].北京教育 (高教版) , 2009, (03) .[3]杨绍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老干部工作[J].北京教育 (高教版) , 2009, (03) .

[4]姜涛.建立开放型的相对集中的老干部管理体制的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 2008, (03) .[4]姜涛.建立开放型的相对集中的老干部管理体制的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 2008, (03) .

[5]沈丹, 彭定一, 宋学文.浅议老干部工作队伍的建设及素质能力的提高[J].长沙大学学报, 2008, (04) .[5]沈丹, 彭定一, 宋学文.浅议老干部工作队伍的建设及素质能力的提高[J].长沙大学学报, 2008, (04) .

[6]霍腾飞, 钟远征, 戴锋.老干部管理工作绩效动态评价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06) .[6]霍腾飞, 钟远征, 戴锋.老干部管理工作绩效动态评价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06) .

上一篇:小银行作文下一篇:建新拆旧方案